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归纳猜想型问题)附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猜想归纳题经典考题讲练
猜想归纳题经典考题讲练解题要点剖析归纳猜想题是指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通过学生认真阅读、仔细观察、综合分析、顺势归纳和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解答归纳猜想题,要善于从问题中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出发,通过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等方式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这一过程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是人们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由于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成为中考的热点.经典考题解析例1 观察图1-1中的“品”字形中各数之间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规律得出a的值为( ).A. 23B. 75C. 77D. 139分析因为每个“品”字形的上边的数为连续的奇数1,3,5,7,9,11(有 6个数),左下边的数为2¹,2²,2³,….所以,b=2⁶=64.因为每个“品”字形的上边的数与左下边的数的和正好等于右下边的数,所以,a=11+64=75.解答选 B.小结寻找一列数中呈现的规律,可以先观察其中一个数和前一个数(或前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本例中,如观察上边的数,不难发现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是2;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能体现这一规律的相关式子,本例中上边的数依次为1,3,5,7,9,11,可改写为1,1+2,1+2×2,1+2×3,1+2×4,1+2×5,考虑到这些数与第n个数中n的关系,不难得出第n个数为1+2×(n-1)=2n-1.在探寻数的规律时,有时还需要将数进行适当的拆分(体现和差关系)或分解(体现积商关系),如本例中每个“品”字形的右下边的数为上边的数与左下边数的和.例2某广场用同一种如图1-2(a)所示的地砖拼图案,第1次拼成形如图(b)所示的图案,第2次拼成形如图(c)所示的图案,第3次拼成形如图(d)所示的图案,第4次拼成形如图(e)所示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 n次拼成的图案共有地砖块.分析首先求出图1-2(b)(c)(d)(e)图案中的地砖的数量,探究规律后即可解决问题.第1次拼成形如图1-2(b)所示的图案共有4块地砖,4=2×(1×2);第2次拼成形如图1-2(c)所示的图案共有 12块地砖,12=2×(2×3);第3次拼成形如图1-2(d)所示的图案共有 24块地砖,24=2×(3×4);第4次拼成形如图1-2(e)所示的图案共有 40块地砖,40=2×(4×5);………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 n次拼成的图案中地砖数为2×n(n+1)=2n²+2n,故答案为2n²+2n.解答2n²+2n.小结本题考查规律探究,解题的关键是从特殊情况出发,了解特殊情况下[图1-2(b)一(e)]地砖数量与图序数(第几次拼的图)间的关系,从而发现问题的数值特征,根据数值特征去猜想第n次情况下的结论.例3 观察下列运算过程,并计算.计算:1+2+22+⋯+210.解设S=1+2+22+⋯+210.①①×2得:2 2S=2+22+23+⋯+211.②②—①得: S=2¹¹−1.所以,1+2+22+⋯+210=211−1.。
中考数学思想方法 【猜想归纳】数式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学生版+解析版)
数式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知识方法精讲1.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亮点,尤其是与数列有关的命题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它要求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观察思考发现规律.(1)探寻数列规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常将数字与序号建立数量关系或者与前后数字进行简单运算,从而得出通项公式.(2)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当问题中有多个未知数时,可先设出其中一个为x,再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设出其他未知数,然后列方程.2. 猜想归纳思想归纳猜想类问题也是探索规律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组具有某种有规律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类比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解决归纳猜想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验证)”,具体做法:(1)认真观察所给的一组数、式、图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归纳它们的共性和蕴含的变化规律,猜想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3)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情景证明或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归纳猜想类问题可以分成四大类:(1)数式归纳猜想题这类题通常是先给出一组数或式子,通过观察、归纳这组数或式子的共性规律,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找出题目中规律,即不变的和变化的,变化的部分与序号的关系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2)图形归纳猜想题此类题通常给出一组图形的排列(或操作得到一系列的图形)探求图形的变化规律,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图形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其解题关键是找出相邻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结论归纳猜想题结论归纳猜想题常考数值结果、数量关系及变化情况。
发现或归纳出周期性或规律性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4)类比归纳猜想题类比归纳猜想题通常是指由两类对象的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的性质,推断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性质的一种题型,有时也指两个对象在研究方法、学习过程上类比,考查类比归纳推理能力。
6中考二轮复习之归纳猜想型问题
中考二轮复习之 归纳猜想型问题 一、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下面是一个某种规律排列的数阵:根据数阵的规律,第n (n 是整数,且n ≥3)行从左到右数第n -2个数是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
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2 将相同的矩形卡片,按如图方式摆放在一个直角上,每个矩形卡片长为2,宽为1,依此类推,摆放2014个时,实线部分长为 .考点三:猜想坐标变化规律例3 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 ,已知∠ABC=60°,OA=1.先将菱形OABC 沿x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60°,连续翻转2014次,点B 的落点依次为123B B B ,, ,…,则2014B 的坐标为 .考点四:猜想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函数关系式。
在猜想这种问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
例4 【问题情境】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CD 边的中点,AE 平分∠DAM .【探究展示】(1)证明:AM=AD+MC ;(2)AM=DE+BM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若四边形ABCD 是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探究展示(1)、(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分别作出判断,不需要证明.考点五:猜想变化情况随着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它原先的一些性质有的不会改变,有的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①1×12=1-12 ②2×23=2-23 ③3×34=3-34④4×45=4-45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
其解题思维过程是: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一、知识网络图二、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 范例精讲【归纳与猜想】例1【河北实验区05】观察右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⑴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右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⑵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⑴5×56=5-56⑵11+-=+⨯n nn n n n 。
例2〖归纳猜想型〗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又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小片,再将其中的一小片正方形纸片剪成四片,⑵如果剪n 次共有A n 个正方形,试用含n 、A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⑶利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要剪得22个正方形,共需剪几次? ⑷能否将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为什么? ⑸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设a n 表示第n 次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含n 的式子表示a n ;⑹试猜想a 1+a 2+a 3+…+a n 与原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并画图示意这种关系.解:⑴100×3+1=301,规律是:本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比上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3个;⑵A n =3n +1;⑶若A n =22,则3n +1=22,∴n =7,故需剪7次; ⑷若A n =2004,则3n +1=2004,此方程无自然数解, ∴不能将原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⑸a n =12n ;⑹a 1=12<1,a 1+a 2=12+14=34<1,a 1+a 2+a 3=12+14+18=78<1,……从而猜想到:a 1+a 2+a 3+…+a n <1.直观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专题复习含答案 分类讨论(含解析)
初中数学二轮冲刺专题复习2018版分类讨论Ⅰ、专题精讲: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3-2-1,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直线AB 和双曲线.直线AB 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点C ,CD ⊥x 轴于点D ,OD =2OB =4OA =4.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由已知OD =2OB =4OA =4,得A (0,-1),B (-2,0),D (-4,0).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点A ,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02,1b k b 即⎪⎩⎪⎨⎧-=-=.1,21b k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是 .121--=x y 点C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当4-=x 时,1=y ,即C (-4,1).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m y x=. 点C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41-=m ,m =-4. 故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xy 4-=.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A 、B 、C 、D 的坐标。
【例2】如图3-2-2所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1的坐标为(-4,0),以点O 1为圆心,8为半径的圆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直线l 与x 轴负方向相交成60°角。
以点O 2(13,5)为圆心的圆与x 轴相切于点D.(1)求直线l 的解析式;(2)将⊙O 2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平移,同时直线l 沿x 轴向右平移,当⊙O 2第一次与⊙O 2相切时,直线l 也恰好与⊙O 2第一次相切,求直线l 平移的速度;(3)将⊙O2沿x 轴向右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与x轴相切于点E ,EG 为⊙O 2的直径,过点A 作⊙O 2的切线,切⊙O 2于另一点F ,连结A O 2、FG ,那么FG ·A O 2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求其变化范围。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讲解归纳与猜想
三.归纳与猜想一、 知识综述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是根据具体事实和特殊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和结论。
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验、观察和归纳、猜想它的规律和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猜想往往依据直觉来获得,而恰当的归纳可以使猜想更准确。
我们在进行归纳和猜想时,要善于从变化的特殊性中寻找出不变的本质和规律。
二、理解掌握例1、用等号或不等号填空:(1)比较2x 与x 2+1的大小①当x =2时,2x x 2+1;②当x =1时,2x x 2+1;③当x =-1时,2x x 2+1.(2)可以推测:当x 取任意实数时,2x x 2+1.分析:本题是通过计算发现和猜想一般规律题,正确计算和发现规律是关键。
解:(1)<,=,<; (2)≤。
例2、观察下列分母有理化的计算:12121-=+,23231-=+,34341-=+,45451-=+…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1)2002)(200120021341231121(+++++++++ =____。
分析:解本题时,要抓住分每有理化后的结果都是两数之差,且可以错位相消。
还要注意相消后所剩下的是什么。
解:1)2002)(200120021341231121(+++++++++=)12002)(20012002342312(+-++-+-+-=)12002)(12002(+-=2002—1 =2001。
例3、 观察下列数表:1 2 3 4 … 第一行 2 3 4 5 … 第二行 3 4 5 6 … 第三行 4 5 6 7 … 第四行 … … … …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根据数表所反映的规律,猜想第6行与第6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第n 行与第n 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
(用含正整数n 的式子表示)分析:本题要求的是同行同列交叉点上的数,因此,必须先研究同行同列交叉点上的数有什么规律,然后利用此规律解题。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归纳猜想问题教案
专题四归纳猜想问题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类.规律探究性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的结论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对问题的观察、,才能得到问题的结论.这类问题,因其独特的规律性和探究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不仅频频出现规律探究题,而且“花样百出”.常见的类型有:(1)数式规律型;(2) ;(3)坐标变化规律型;(4)数形结合规律型等.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验证)”,解决规律探究性问题常常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数学结论),然后验证或应用这一规律解题即可.解答时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具体做法:1.认真观察所给的一组数、式、图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归纳它们的共性和蕴含的变化规律,猜想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3.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情景证明或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具体策略:(1)数式规律型:数式规律涉及数的变化规律和式的变化规律,式变化规律往往包含数的变化规律.数的变化规律问题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大小变化规律的问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验证,然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以列代数式为主要内容;式的变化规律通常给定一些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代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的不同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写出符合条件的格式.(2)图形变化规律型:图形变化型问题涉及图形排列规律和变化蕴含的规律.主要是观察图形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其联系和区别,用相应的算式由特殊到一般描述其中的规律.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3)坐标变化规律型:此类题型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从所给的数据和图形中寻求规律进行解题是解答本类问题的关键.(4)数形结合规律型: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很好的“数感”,还要有很强的“图形”意识.类型一数式规律型【技法梳理】对于数式规律型问题,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式子或数得出前后算式或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举一反三1.下面是一个某种规律排列的数阵:1第1行2第2行232第3行432第4行……根据数阵的规律,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到右数第n-2个数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请你计算:(1-x)(1+x),(1-x)(1+x+x2),…,猜想(1-x)(1+x+x2+…+x n)的结果是().A. 1-x n+1B. 1+x n+1C. 1-x nD. 1+x n【小结】此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项式的知识.找代数式的变化规律,一般是由特殊到一般,得出一般规律.比如典例观察单项式的规律,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分别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规律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类型二图形变化规律型典例2如图,将若干个正三角形、正方形和圆按一定规律从左向右排列,那么第2015个图形是.【解析】根据图象规律得出每6个数为一周期,用2015先减2再除以6,根据余数来决定第2015个图形.因为(2015-2)÷6=335……2,故第2015个图形与第2个图象相同,故答案是正方形.【全解】正方形【技法梳理】本题是一道找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题目.这类题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解题时对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一定要求.举一反三3.将相同的矩形卡片,按如图方式摆放在一个直角上,每个矩形卡片长为2,宽为1,依此类推,摆放2015个时,实线部分长为.(1)(2)(3) (第3题)4.如图,在等腰Rt△OAA1中,∠OAA1=90°,OA=1,以OA1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1A2,以OA2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2A3,…,则OA4的长度为.(第4题)5.根据如图中箭头的指向规律,从2013到2015再到2015,箭头的方向是以下图示中的(). (第5题)【小结】 (1)图形循环类问题,只要找到所求值在第几个循环,便可找出答案,一般难度不大;(2)图形的变化规律计算问题,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难度一般偏大,属于难题.类型三坐标变化规律型典例3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矩形OABC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1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1,第2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2,…,第n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 n,则点P3的坐标是;点P2 014的坐标是.【解析】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当点P第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8,3),∵2015÷6=335……4,∴当点P第2015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4次反弹.点P的坐标为(5,0).故答案为(8,3),(5,0).【全解】 (8,3)(5,0) 【技法梳理】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5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举一反三6.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第6题)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5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 A. (-2012,2) B. (-2012,-2) C. (-2013,-2) D. (-2013,2)(第7题)【小结】此类题型主要考查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从点的变化中发现横坐标、纵坐标的变化规律.类型四数形结合规律型典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B1C1的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 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B(0,4),则点B2015的横坐标为.故答案为10070.【技法梳理】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进而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进而求出B2,B4的横坐标,进而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举一反三8.如图,已知A1,A2,A3,…,A n,A 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 A n+1=1,分别过点A1,A2,A3,…,A n,A 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 n,B n+1,连接A1B2,B1A2,B2A3,…,A n B n+1,B n A 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 n.△A1B1P1,△A2B2P2,△A n B n P 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为().(第8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Rt△OA1C1,Rt△OA2C2,Rt△OA3C3,Rt△OA4C4…的斜边都在坐标轴上,∠A1OC1=∠A2OC2=∠A3OC3=∠A4OC4=…=30°.若点A1的坐标为(3,0),OA1=OC2,OA2=OC3,OA3=OC4…,则依此规律,点A2015的纵坐标为().(第9题) 【小结】此类题主要考查坐标的变化规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发现运动的规律.综合其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出相应的问题.类型一1.将一组数,,3,2,,…,3,按下面的方式进行排列:,,3,2,;3,,2,3,;……若2的位置记为(1,4),2的位置记为(2,3),则这组数中最大的有理数的位置记为().A. (5,2)B. (5,3)C. (6,2)D. (6,5)2.观察分析下列数据:0,-,,-3,2,-,3,…,根据数据排列的规律得到第16个数据应是.(结果需化简)3.一列数:0,-1,3,-6,10,-15,21,…,按此规律第n个数为.4.观察下列各式:13=12,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猜想13+23+33+…+103= .类型二5.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5个图中共有点的个数是().A. 31 B. 46 C. 51 D. 66(第5题)6.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组成,第4个图案由13个▲组成,…,则第n(n为正整数)个图案由个▲组成.(第6题)7.如图,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5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第7题)类型三8.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的原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从原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这样至少移动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小于41.(第8题)9.如图,一段抛物线y=-x(x-1)(0≤x≤1)记为m1,它与x轴交点为O,A1,顶点为P1;将m1绕点A1旋转180°得m2,交x轴于点A2,顶点为P2;将m2绕点A2旋转180°得m3,交x轴于点A3,顶点为P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m10,顶点为P10,则P10的坐标为().(第9题)类型四10.已知:如图,在△ABC中,点A1,B1,C1分别是BC,AC,AB的中点,A2,B2,C2分别是B1C1,A1C1,A1B1的中点,依此类推….若△ABC的周长为1,则△A n B n C n的周长为.(1)(2)(3)(第10题)11.如图,顺次连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然后顺次连接四边形A1B1C1D1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2B2C2D2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3B3C3D3,…,按此方法得到的四边形A8B8C8D8的周长为.(第11题)12. (1)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求根据图(1)写出已知、求证、证明;在证明过程中,至少有两处写出推理依据(“已知”除外)] (2)如图(2),在▱ABCD中,对角线焦点为O,A1,B1,C1,D1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A2,B2,C2,D2分别是OA1,OB1,OC1,OD1的中点,…,以此类推.若▱ABCD的周长为1,直接用算式表示各四边形的周长之和l;(3)借助图形(3)反映的规律,猜猜l可能是多少?(1)(2)(3)(第12题)。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三)归纳与猜想专题
中考二轮复习(三)归纳与猜想专题
归纳猜想题型是指试题中给出一个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数、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同学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大胆猜想,获得结论,进而验证。
这几年的热点题目,着重考查学生们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对数、式及图形变化领域基础知识的一种检验,考查学生对重要公式、法则及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研究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研究数学规律并运用数学规律的过程。
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提出猜想,提出猜想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规律。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要经历探索和猜想的方法学习数学,培养敢于探索和大胆猜想的精神,而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会探索、敢猜想。
探索规律的试题,在中考中从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到复杂的代数、几何综合题,以多样的形式、多彩的背景为内容频繁出现。
解答此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在数学方面的探索精神,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观察数据、代数式、等式或图形,寻找规律,并根据规律用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数学模型表示出图形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资料目录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一、中考专题诠释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三、中考考点精讲1.(莱芜)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从点A 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MN2=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2.(自贡)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y=kx(k>0,x>0)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 作PM⊥x轴于M,PN⊥y轴于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P点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3.(鄂州)一个大烧杯中装有一个小烧杯,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浮子(质量非常轻的空心小圆球)后再往小烧杯中注水,水流的速度恒定不变,小烧杯被注满后水溢出到大烧杯中,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用x表示注水时间,用y表示浮子的高度,则用来表示y与x之间关系的选项是A.B.C.D.4.(巴中)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不考虑水的阻力),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称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5.(宁波)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形包装盒的是A.B.C.D.6.(菏泽)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A.15°或30°B.30°或45°C.45°或60°D.30°或60°7.(邵阳)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南宁)小乐用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在阳光下做投影实验,通过观察,发现这块长方形硬纸板在平整的地面上不可能出现的投影是A.三角形B.线段C.矩形D.正方形9.(长沙)在下列某品牌T恤的四个洗涤说明图案的设计中,没有运用旋转或轴对称知识的是A.B.C.D.10.(达州)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座建筑物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11.(陕西)如图,下面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则它的俯视图是A .B .C .D .12.(黑龙江)如图,爸爸从家(点O )出发,沿着扇形AOB 上OA →弧AB →BO 的路径去匀速散步,设爸爸距家(点O )的距离为S ,散步的时间为t ,则下列图形中能大致刻画S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 .13.(盐城)如图①是3×3正方形方格,将其中两个方格涂黑,并且使涂黑后的整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约定绕正方形ABCD 的中心旋转能重合的图案都视为同一种图案,例如图②中的四幅图就视为同一种图案,则得到的不同图案共有A .4种B .5种C .6种D .7种14.(咸宁)如图,正方形ABCD 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 ,GHMN 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A .1732B .12C .1736D .173815.(雅安)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点,∠CDB =30°,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E ,则sin ∠E 的值为A .12B .32C .22D .3316.(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 →D →C →B →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 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 ,△APD 的面积是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A .B .C .D .17.(柳州)如图,点P (a ,a )是反比例函数y =16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一个点,以点P 为顶点作等边△P AB ,使A 、B 落在x 轴上,则△POA 的面积是A .3B .4C .123− D .33824− 18.(莱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两圆相交,则它们公共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两圆的圆心B .22C .若a >|b |,则a >bD .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中位线与高的乘积的一半19.(无锡)已知点A (0,0),B (0,4),C (3,t +4),D (3,t ).记N (t )为□ABCD 内部(不含边界)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N (t )所有可能的值为A .6、7B .7、8C .6、7、8D .6、8、920.(钦州)如图,图1、图2、图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人由甲A 地到B 地的路线图(箭头表示行进的方向).其中E 为AB 的中点,AH >HB ,判断三人行进路线长度的大小关系为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乙<甲D .甲=乙=丙21.(邗江区一模)一张圆形纸片,小芳进行了如下连续操作:(1)将圆形纸片左右对折,折痕为AB,如图(2)所示;(2)将圆形纸片上下折叠,使A、B两点重合,折痕CD与AB相交于M,如图(3)所示;(3)将圆形纸片沿EF折叠,使B、M两点重合,折痕EF与AB相交于N,如图(4)所示;(4)连结AE、AF,如图(5)所示.经过以上操作小芳得到了以下结论:①CD∥EF;②四边形MEBF是菱形;③△AEF为等边三角形;④S△AEF:S圆=4π以上结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专题二 新定义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三、中考考点精讲1.(湛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先完成阅读填空,再按要求答题:sin 30°=12,cos 30°sin 230°+cos 230°= ; ①sin 45°,cos 45°,则sin 245°+cos 245°= ;②sin 60°=2,cos 60°=12,则sin 260°+cos 260°= ; ③ …… 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对任意锐角A ,都有sin 2A +cos 2A = .④(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对∠A 证明你的猜想; (2)已知:∠A 为锐角(cosA >0)且sinA =35,求cosA . 2.(河北)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 =a (a -b )+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1)求(-2)⊕3的值;(2)若3⊕x 的值小于13,求x 的取值范围,并在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3.(十堰)定义:对于实数a ,符号[a ]表示不大于a 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π]=-4.(1)如果[a ]=-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2)如果[12x+]=3,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正整数x.4.(钦州)定义: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A.2 B.3 C.4 D.55.(宁波)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菱形就是和谐四边形.(1)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BAD=120°,∠C=75°,BD平分∠ABC.求证:BD是梯形ABCD的和谐线;(2)如图2,在12×16的网格图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有一个扇形BAC,点A.B.C均在格点上,请在答题卷给出的两个网格图上各找一个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和谐线,并画出相应的和谐四边形;(3)四边形ABCD中,AB=AD=BC,∠BAD=90°,AC是四边形ABCD的和谐线,求∠BCD的度数.6.(舟山)对于点A(x1,y1),B(x2,y2),定义一种运算:A⊕B=(x1+x2)+(y1+y2).例如,A(-5,4),B(2,-3),A⊕B=(-5+2)+(4-3)=-2.若互不重合的四点C,D,E,F,满足C⊕D=D⊕E =E⊕F=F⊕D,则C,D,E,F四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B.在同一条抛物线上C.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D.是同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7.(常德)连接一个几何图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称为这个几何图形的直径,根据此定义,图(扇形、菱形、直角梯形、红十字图标)中“直径”最小的是A.B.C.D.8.(上海)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 .9.(宜宾)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 叫做正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弧CD 、弧DE 、弧EF 的圆心依次是A 、B 、C ,如果AB =1,那么曲线CDEF 的长是 .10.(淄博)在△ABC 中,P 是AB 上的动点(P 异于A ,B ),过点P 的一条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 的△ABC的相似线.如图,∠A =36°,AB =AC ,当点P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过点P 的△ABC 的相似线最多有 条.11.(乐山)对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 ).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若n -12≤x <n +12,则(x )=n .如(0.46)=0,(3.67)=4. 给出下列关于(x )的结论:①(1.493)=1;②(2x )=2(x );③若(12x -1)=4,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9≤x <11; ④当x ≥0,m 为非负整数时,有(m +2013x )=m +(2013x );⑤(x +y )=(x )+(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12.(莆田)定义: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若满足AC 2=BC •AB ,则称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ABC 中,AB =AC =1,∠A =36°,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1)求证:点D 是线段AC 的黄金分割点;(2)求出线段AD 的长.13.(大庆)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sinα=sin (180°-α),cosα=-cos (180°-α)(1)求sin 120°,cos 120°,sin 150°的值;(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A ,B 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A ,cosB 是方程4x 2-mx -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及∠A 和∠B 的大小.14.(安徽)我们把由不平行于底的直线截等腰三角形的两腰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准等腰梯形”.如图1,四边形ABCD 即为“准等腰梯形”.其中∠B =∠C .(1)在图1所示的“准等腰梯形”ABCD中,选择合适的一个顶点引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BCD 分割成一个等腰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画出一种示意图即可);(2)如图2,在“准等腰梯形”ABCD 中∠B =∠C .E 为边BC 上一点,若AB ∥DE ,AE ∥DC ,求证: AB BE DC EC=; (3)在由不平行于BC 的直线AD 截△PBC 所得的四边形ABCD 中,∠BAD 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若EB =EC ,请问当点E 在四边形ABCD 内部时(即图3所示情形),四边形ABCD 是不是“准等腰梯形”,为什么?若点E 不在四边形ABCD 内部时,情况又将如何?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15.(北京)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的定义:若⊙C 上存在两个点A 、B ,使得∠APB =60°,则称P 为⊙C 的关联点.已知点D (12,12),E (0,-2),F 0).(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D 、E 、F 中,⊙O 的关联点是 ;②过点F 作直线l 交y 轴正半轴于点G ,使∠GFO =30°,若直线l 上的点P (m ,n )是⊙O 的关联点,求m 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EF 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专题三开放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它是条件或结论给定不完全、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同学们分析、探索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但难度适中.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方法开放型和编制开放型等四类.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开放性的题目时,要先进行观察、试验、类比、归纳、猜测出结论或条件,然后严格证明;同时,通常要结合以下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构建数学模型等.三、中考考点精讲1.(盐城)写出一个过点(0,3),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的一次函数关系,使得另一边EF过原矩形的(1)设Rt△CBD的面积为S1,Rt△BFC的面积为S2,Rt△DCE的面积(2)写出如图中的三对相似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6.(荆州)如图,△ABC与△CDE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在AB上,连结BE.请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7.(徐州)请写出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的名称:.8.(钦州)请写出一个图形经过一、三象限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9.(连云港)若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值可以10使△ABC≌△DEF.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绥化)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90°,AB=C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EAB≌△BCD.13.(义乌市)如图,已知∠B=∠C,添加一个条件使△ABD≌△ACE(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14.(齐齐哈尔)如图,要使△ABC与△DBA相似,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填一个即可)15.(邵阳)如图所示,弦AB、CD相交于点O,连结AD、BC,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在图中找出一对相等的角,它们是.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16.(吉林)如图,AB是⊙O的弦,OC⊥AB于点C,连接OA、OB.点P是半径OB上任意一点,连接AP.若OA=5cm,OC=3cm,则AP的长度可能是cm(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值即可) 17.(昭通)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4cm,F是弦BC的中点,∠ABC=60°.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在AB上沿着A→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16),连接EF,当△BEF是直角三角形时,t(s)的值为.(填出一个正确的即可)18.(杭州)(1)先求解下列两题:①如图①,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19.(盐城)市交警支队对某校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事先以无记名的方式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闯红灯的情况,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如果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经常闯红灯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3)针对图中反映的信息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30个字)专题四探究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三、中考考点精讲1.(襄阳)如图1,点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连结BE,CD,求证:BE=CD;(2)如图2,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AE上;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接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2.(新疆)如图,□ABCD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AOE≌△COF;(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3.(牡丹江)已知∠ACD=90°,MN是过点A的直线,AC=DC,DB⊥MN于点B,如图(1).易证BD(1)当MN绕A旋转到如图(2)和图(3)两个位置时,BD、AB、CB满足什么样关系式,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图(2)给予证明.(2)MN在绕点A旋转过程中,当∠BCD=30°,BD CD=,CB=.4.(河南)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 =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8.(陕西)问题探究:(1)请在图①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四等分;(2)如图②,M是正方形ABCD内一定点,请在图②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M)使它们将正方形ABCD的面积四等分,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C,点P是AD的中点,如果AB=a,CD=b,且b>a,那么在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若存在,求出BQ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西城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只电子青蛙在点A(1,0)处.第一次,它从点A先向右跳跃1个单位,再向上跳跃1个单位到达点A1;第二次,它从点A1先向左跳跃2个单位,再向下跳跃2个单位到达点A2;第三次,它从点A2先向右跳跃3个单位,再向上跳跃3个单位到达点A3;第四次,它从点A3先向左跳跃4个单位,再向下跳跃4个单位到达点A4;…依此规律进行,点A6的坐标为;若点A n的坐标为(2013,2012),则n=.10.(湛江)如图,所有正三角形的一边平行于x轴,一顶点在y轴上.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其中A1A2与x轴、底边A1A2与A4A5、A4A5与A7A8、…是.11.(绍兴)如图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12.(茂名)如图,在□ABCD中,点E是AB边的中点,DE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ADE≌△BFE;(2)若DF平分∠ADC,连接CE.试判断CE和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3.(白银)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14.(无锡)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在①AB∥CD;②AO=CO;③AD=BC中任意选取两个作为条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为结论构造命题.(1)以①②作为条件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举出反例;(2)写出按题意构成的所有命题中的假命题,并举出反例加以说明.(命题请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5.(宁波)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1,0),B(3,0),且过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2)请你写出一种平移的方法,使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落在直线y=-x上,并写出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16.(凉山州)先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将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平移后抛物线的形状不变).解:在抛物线y=-x2+2x+3图象上任取两点A(0,3)、B(1,4),由题意知: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A′(-1,3),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1,1);点B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B′(0,4),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B″(0,2).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bx+c.则点A″(-1,1),B″(0,2)在抛物线上.可得:112b c c −−+=⎧⎨=⎩,解得:02b c =⎧⎨=⎩.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将直线y =2x -3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17.(湖州)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 =BC ,∠ABC =90°,BO ⊥AC ,于点O ,点P 、D 分别在AO 和BC 上,PB =PD ,DE ⊥AC 于点E ,求证:△BPO ≌△PDE .(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 平分∠ABO ,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 =CD .(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 是一个动点,点P 运动到OC 的中点P ′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 也随之在直线BC 上运动到点D ′,请直接写出CD ′与AP ′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18.(淄博)分别以□ABCD (∠CDA ≠90°)的三边AB 、CD 、DA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CDG 、△ADF .(1)如图1,当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在该平行四边形外部时,连接GF ,EF .请判断GF 与EF 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2)如图2,当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在该平行四边形内部时,连接GF ,EF ,(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19.(张家界)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OE=OF;(2)若CE=12,CF=5,求OC的长;(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0.(衡阳)如图,P为正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AE⊥BP,CF⊥BP,垂足分别为点E、F,已知AD=4.(1)试说明AE2+CF2的值是一个常数;(2)过点P作PM∥FC交CD于点M,点P在何位置时线段DM最长,并求出此时DM的值.21.(宁夏)在□ABCD中,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过P点作PE⊥AB,交AD于E,连结CE,CP.已知∠A=60°;(1)若BC=8,AB=6,当AP的长为多少时,△CPE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2)试探究当△CPE≌△CPB时,□ABCD的两边AB与BC应满足什么关系?22.(南平)在矩形ABCD中,点E在BC边上,过E作EF⊥AC于F,G为线段AE的中点,连接BF、(1)证明:△BGF是等腰三角形;(2)当k为何值时,△BGF是等边三角形?(3)我们知道: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等角所对的边也相等.事实上,在一个三角形中,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较大;反之也成立.利用上述结论,探究:当△BGF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时,k的取值范围.23.(德阳)如图,已知AB是⊙O直径,BC是⊙O的弦,弦ED⊥AB于点F,交BC于点G,过点C作⊙O的切线与ED的延长线交于点P.24.(泉州)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A(-6,0),过点E(-2,0)作EF∥AB,交BO于F;25.(梅州)用如图①,②所示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部分边长及角的度数在图中已标出),完成以下两个探究问题:探究一:将以上两个三角形如图③拼接(BC和ED重合),在BC边上有一动点P.(1)当点P运动到∠CFB的角平分线上时,连接AP,求线段AP的长;(2)当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PA=FC时,求∠P AB的度数.探究二:如图④,将△DEF的顶点D放在△ABC的BC边上的中点处,并以点D为旋转中心旋转△DEF,使△DEF的两直角边与△ABC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M、N两点,连接MN.在旋转△DEF 的过程中,△AMN的周长是否存在有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它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返回专题五数学思想方法(一)(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一、中考专题诠释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三、中考考点精讲1.(吉林)若a-2b=3,则2a-4b-5=.2.(福州)已知实数a,b满足a+b=2,a-b=5,则(a+b)3•(a-b)3的值是.3.(东营)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 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4.(宁德质检)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作PD⊥AC于点D,PE⊥CB于点E,连结DE,则DE的最小值为.5.(山西)某校实行学案式教学,需印制若干份数学学案,印刷厂有甲、乙两种收费方式,除按印数收取印刷费外,甲种方式还需收取制版费而乙种不需要.两种印刷方式的费用y(元)与印刷份数x(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填空:甲种收费的函数关系式是.乙种收费的函数关系式是.(2)该校某年级每次需印制100~450(含100和450)份学案,选择哪种印刷方式较合算?。
浙教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针对性强化训练--归纳猜想型问题
浙教版数学20XX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针对性强化训练--归纳猜想型问题归纳猜想型问题中考背景: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1.有一组多项式:a+b2,a2﹣b4,a3+b6,a4﹣b8,…,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多项式为.2.观察下列等式:12×231=132×21,13×341=143×31,23×352=253×32,34×473=374×43,62×286=682×26,…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称为“数字对称等式”:①52×=×25;②×396=693×.(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并证明.3.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一共有2个五角星,第②个图形一共有8个五角星,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8个五角星,…,则第⑥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4.在一条笔直的公路边,有一些树和路灯,每相邻的两盏灯之间有3棵树,相邻的树与树,树与灯间的距离是10cm ,如图,第一棵树左边5cm 处有一个路牌,则从此路牌起向右510m ~550m 之间树与灯的排列顺序是( ) .B ... 5.已知:顺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接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2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6.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 1A 2A 3,△A 3A 4A 5,△A 5A 6A 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 1A 2A 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0),A 2(1,﹣1),A 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 2012的坐标为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如果以对角线OB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BB 1C 1,再以对角线OB 1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B 1B 2C 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点B 2012的坐标为 .8.大于1的正整数m 的三次幂可“分裂”成若干个连续奇数的和,如23=3+5,33=7+9+11,43=13+15+17+19,…若m 3分裂后,其中有一个奇数是2013,则m 的值是( )A . 43B .44C .45D . 469.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 上,从点A 开始,以AB =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以BC =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以CD =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以DE =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倍,第n 个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10.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正六边形ABCDEF ,其中C 、D 的坐标分别为(1,0)和(2,0).若在无滑动的情况下,将这个六边形沿着x 轴向右滚动,则在滚动过程中,这个六边形的顶点A 、B 、C 、D 、E 、F 中,会过点(45,2)的是点 .11.长为20,宽为a 的矩形纸片(10<a <20),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把剩下的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若在第n 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停止.当n =3时,a 的值为 .12.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 .B .C .D .13.如图,将正△ABC 分割成m 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和一个黑色菱形,这个黑色菱形可分割成n 个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若2547 n m ,则△ABC的边长是 . 14.如图,直线y =x ,点A 1坐标为(1,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1,以原点O 为圆心,OB 1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2,再过点A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2,以原点O 为圆心,OB 2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3,…按此作法进行去,点B n 的纵坐标为 (n 为正整数).。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中考数学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已知:菱形ABCD,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DE,点F 在线段AB 上,连接CF、DF, CF 与DE 交于点G,将菱形ABCD 沿DF 翻折,点A 恰好落在点G 上.(1)求证:CD=CF;(2)设∠CED= x,∠DCF= y,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x=45°时,以CD 为底边作等腰△CDK,顶角顶点K 在菱形ABCD 的内部,连接GK,若GK∥CD,CD=4 时,求线段KG 的长.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D//BC,AD=16,BC=21,CD=13.(1)求直线AD和BC之间的距离;(2)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D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试求当t为何值时,以P、Q、D、C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Q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重庆十一中学校以‘大阅读’特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和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同学们从书上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其中有一个“和平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描述如下:一个四位数,记千位上和百位上的数字之和为x ,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y ,如果x y =,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和平数”. 例如:1423,14x =+,23y =+,因为x y =,所以1423是“和平数”.(1)直接写出:最小的“和平数”是________,最大的“和平数”是__________; (2)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和平数”:①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的两倍;②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3)将一个“和平数”的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同时,将百位上与千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交换前后这两个“和平数”为“相关和平数”.例如:1423于4132为“相关和平数”求证: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4.已知.在Rt △OAB 中,∠OAB=90°,∠BOA=30°,OA=23,若以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 在第一象限内,将Rt △OAB 沿OB 折叠后,点A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 处.(1)求经过点O ,C ,A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线段OC 的上方,连接MO 、MC ,问:点M 位于何处时三角形MO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三角形MOC 的最大面积.(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OAP=∠BOC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在梯形ABCD 中,//AD BC ,90B ∠=︒,45C ∠=︒,8AB =,14BC =,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EF AD ,点P 与AD 在直线EF 的两侧,90EPF ∠=︒,PE PF =,射线EP 、FP 与边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设AE x =,MN y =.(1)求边AD 的长;(2)如图,当点P 在梯形ABCD 内部时,求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果MN 的长为2,求梯形AEFD 的面积.6.如图1,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AB=AC=10,BC=12,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H .(1)求外接圆⊙O 的半径;(2)如图2,点D 是AH 上(不与点A ,H 重合)的动点,以CD ,C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DEB ,DE 分别交⊙O 于点N ,交AB 边于点M .①连接BN ,当BN ⊥DE 时,求AM 的值;②如图3,延长ED 交AC 于点F ,求证:NM ·NF=AM ·MB ;③设AM=x ,要使2ND -22DM <0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7.综合与实践4A 纸是我们学习工作最常用的纸张之一, 2,我们定义:长宽之比是2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操作判断:()1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2()ABCD AD AB =是一张“标准纸”,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B 与D 重合,再展开,折痕EF 交AD 边于点,E 交BC 边于点F ,若1,AB =求CF 的长,()2如图2,在()1的基础上,连接,BD 折痕EF 交BD 于点O ,连接,BE 判断四边形BF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探究发现:()3如图3所示,在(1)和(2)的基础上,展开纸片后,将纸片再折叠一次,使点A 与点C 重合,再展开,痕MN 交AD 边于点M ,BC 交边于点,N 交BD 也是点O .然后将四边形ENFM 剪下,探究纸片ENFM 是否为“标准纸”,说明理由.8.如图一,矩形ABCD 中,AB=m ,BC=n ,将此矩形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得到矩形A 1BC 1D 1,点A 1在边CD 上.(1)若m=2,n=1,求在旋转过程中,点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2)将矩形A 1BC 1D 1继续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A 2BC 2D 2,点D 2在BC 的延长线上,设边A 2B 与CD 交于点E ,若161A E EC=,求n m 的值.(3)如图二,在(2)的条件下,直线AB 上有一点P ,BP=2,点E 是直线DC 上一动点,在BE 左侧作矩形BEFG 且始终保持BE n BG m=,设AB=33,试探究点E 移动过程中,PF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且点B 与点C 的坐标分别为()3,0B ,()0,3C ,点M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点P 为线段MB 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若OD m =,PCD 的面积为S .①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②当S 取得最值时,求点P 的坐标.(3)在MB 上是否存在点P ,使PCD 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问题背景:如图(1),ABC 内接于O ,过点A 作O 的切线l ,在l 上任取一个不同于点A 的点P ,连接PB PC 、,比较BPC ∠与BA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如图(2),A (0,2)、B (0,4),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os APB ∠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D ⊥于D ,E 是AB 上一点,AE AD =,P 是DE 右侧四边形ABCD 内一点,若8AB =,11CD =,tan 2C =,9DEP S =,求sin APB ∠的最大值.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5,0)B ,抛物线22(0)y ax ax a =->交x 轴正半轴于点C ,连结AO ,AB .(1)求点C 的坐标;(2)求直线AB 的表达式;(3)设抛物线22(0)y ax ax a =->分别交边BA ,BA 延长线于点D ,E .①若2AE AO =,求抛物线表达式;②若CDB △与BOA △相似,则a 的值为 .(直接写出答案)12.如图1,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为C (1,4),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D ,其中点B 的坐标为(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E 是BD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E 交DB 于点F ,若AF=2EF ,求出点E 的坐标.(3)如图3,点M 的坐标为(32,0),点P 是对称轴左侧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MP ,将MP沿MD折叠,若点P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CE上,请求出点P的横坐标.13.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P在直线BC上,点G在直线AD上(P,G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在CD的同侧),PD=PG,DF⊥PG于点H,交直线AB于点F,将线段PG 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连结EF.(1)如图1,当点P与点G分别在线段BC与线段AD上时.①求证:DF=PG;②若AB=3,PC=1,求四边形PEFD的面积;(2)如图2,当点P与点G分别在线段BC与线段AD的延长线上时,请猜想四边形PEFD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14.新定义,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①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的解是00x x y y =⎧⎨=⎩,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111222e x f y d e x f y d +=⎧⎨+=⎩的解是11x x y y =⎧⎨=⎩,且满足1000.1x x x -≤,1000.1y y y -≤,则称方程组②的解是方程组①的模糊解.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22104x y m x y m +=+⎧⎨-=+⎩的解是方程组10310x y x y +=⎧⎨+=-⎩的模糊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BC =AC =6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方向以1.5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 →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过点P 作BC 的垂线,过点Q 作BC 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M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图形).(1)当x = (s )时,PQ ⊥BC ;(2)当点M 落在AC 边上时,x = (s );(3)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6.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60ECF ∠=︒.(1)如图1,若AB BC =,求证:AE AF BC +=;(2)如图2,若4AB BC ==,且点E 为AB 的中点,连接BF 交CE 于点M ,求FM ;(3)如图3,若AB kBC =,探究线段BE 、DF 、BC 三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D 在坐标轴上,两点的坐标分别是点()0,,A m 点(),0,D m 且m 322m m -62=AB 与x 轴交于点,E 点F 是边AD 上一动点,连接F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P 点,H 且FD BE =.(1)求m 的值;(2)若45,APF ∠=︒求证:AHF HFA ∠=∠;(3)若点F 的纵坐标为,n 则线段HF 的长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交x 轴于点A 、B (A 在B 的左侧),交y 轴于点C ,且OB OC =,()2,0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 于点D ,设P 点横坐标为t ,线段PD 的长度为d ,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F 为BP 延长线上一点,且45PFC ∠=︒,连接OF 、CP 、PB ,FOB ∆的面积为3600169,求PBC ∆的面积. 19.如图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两腰AB 、AC 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ACE ,AM 和AN 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D 和ACE 的角平分线,连接CM 、BN ,CM 与AB 交于点P .(1)求证:CM =BN ;(2)如图②,点F 为角平分线AN 上一点,且∠CPF =30°,求证:△APF ∽△AMC ; (3)在(2)的条件下,求PF BN 的值. 20.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4cm ,BE =5cm ,点E 是AD 边上的一点,AE 、DE 分别长acm .bcm ,满足(a -3)2+|2a +b -9|=0.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C→D 运动,最终到达点D ,设运动时间为t s .(1)a =______cm ,b =______cm ;(2)t 为何值时,EP 把四边形BCDE 的周长平分?(3)另有一点Q 从点E 出发,按照E→D→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1cm/s ,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求t 为何值时,△BPQ 的面积等于6cm 2.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Rt ABC 的直角顶点()0,12C ,斜边AB 在x 轴上,且点A 的坐标为()9,0-,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抛物线212y ax bx =++过D ,C ,E 三点.(1)当//DE AB 时,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x m =与x 轴,DE ,BC 分别交于点F ,H ,G ,若以点D ,H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GHE △相似,求点m 的值.△,且G点落在x轴上.若在(2)以E为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ED为腰构造等腰EDGx轴上满足条件的G点有且只有一个时,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22.阅读材料:等腰三角形具有性质“等边对等角”.事实上,不等边三角形也具有类似性质“大边对大角”: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ACB>∠ABC.证明如下:将AB沿△ABC的角平分线AD翻折(如图2),因为AB>AC,所以点B落在AC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于是,由∠ACB>∠B',∠ABC=∠B',可得∠ACB>∠ABC.(1)灵活运用:从上面的证法可以看出,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由此小明想到可用类似方法证明“大角对大边”:如图3.在△ABC中,如果∠ACB>∠ABC,那么AB>AC.小明的思路是:沿BC的垂直平分线翻折……请你帮助小明完成后面的证明过程.(2)拓展延伸:请运用上述方法或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如图4,已知M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N.求证:AM+AN>2BD.2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矩形OACB的顶点A、B分别在x轴和y轴上,已知OA=5,OB=3,点D的坐标是(0,1),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BCA的方向运动,当点P与点A重合时,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点P运动到与点C重合时,求直线DP的函数解析式;(2)求△OPD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对应t的取值范围;(3)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些位置使△ADP是不以DP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在△ABC中,∠BAC=90°,点D是BC上一点,将△ABD沿AD翻折后得到△AED,边AE交BC于点F.(1)如图①,当AE⊥BC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相等的角:;所有与∠C相等的角:.(2)若∠C-∠B=50°,∠BAD=x°(0<x≤45) .①求∠B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DEF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一张半径为3cm的圆形纸片,点O为圆心,将该圆形纸片沿直线l折叠,直线l交O于A B、两点.(1)若折叠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利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作出满足条件的一条直线l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求此时线段AB的长度.(2)已知M是O一点,1cmOM=.①若折叠后的圆弧经过点M,则线段AB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若折叠后的圆弧与直线OM相切于点M,则线段AB的长度为_________cm.【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D解析:(1)见解析;(2)y=1603x+;(2)232【解析】【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得△DFG ≌△DFA ,从而推导得出∠FDC=∠DFG ,进而得到CF=DC ; (2)在等腰△DGC 和等腰△CFD 中,可用y 表示出∠GDC 、∠FDC 的值,从而求出∠ADF ,根据∠ADE=∠DEC ,得出y 与x 的关系式;(3)先证△K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CD 的长得到KC 的值,然后再△KGC 中求得KG 的值.【详解】(1)∵将菱形ABCD 沿DF 翻折,点A 恰好落在点G 上∴△DFG ≌△DFA ,∠AFD=∠FDC∴∠AFD=∠DFG∴∠FDC=∠DFG∴CF=DC ;(2)∵AD=DG=DC=FC ,∠DCF=y∴在△DGC 中,∠DGC=y ,∠GDC=180-2y在△CFD 中,∠CFD=∠CDF=902y - ∴∠FDG=∠FDC -∠GDC=3902y - ∴∠ADF=∠FDG=3902y -,∴∠ADE=3y -180 ∵AD ∥BC∴∠ADE=∠DEC ,即3y -180=x化简得:y=1603x +; (3)如下图,过点K 作CD 的垂线,交CD 于点I ,延长KG 交BC 于点L ,过点C 作GL 的垂线,交GL 于点Q ,过点C 作GD 的垂线,交GD 于点N ,∵x=45°,∴y=75°,∠ADE=x=45°∴∠DGC=∠DCG=75°,∴∠NDC=30°,∴∠ADC=45°+30°=75°,∵四边形ABCD是菱形,∴∠B=75°,∵KG∥DC,∴KG∥AB,∠KGD=∠NDC=30°,∴∠GLC=∠B=75°,∠KGC=30°+75°=105°,∴∠LGC=75°,∴∠CGL=∠CGN,∴GC是∠LGN的角平分线,∴CQ=CN,∵CD=4,∠CDE=30°,∴在Rt△CND中,CN=2,∴CQ=2,∵KG∥CD,∴∠QKI=∠KIC=90°∵CQ⊥KL∴四边形CQKI是矩形,∵CK=KD,KI⊥CD,∴CI=ID=2,∴CI=CQ=2,∴矩形CQKI是正方形∴IK=CQ=2,∴在Rt△KIC中,CK=22,如下图,过点G作CK的垂线,交CK于点M,∴△KG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MC是直角三角形,且∠C=30°,设GM=x,则在Rt△GKM中,KM=GM=x,在Rt△GMC中,CG=2x,3x,∴322解得:62x.∴2=232【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需要注意,翻折后的图形和翻折前的图形时完全相等的,这个条件不可忽略.2.A解析:(1)12;(2)5s或373s;(3)163s或685s或72s【解析】【分析】(1)AD与BC之间的距离即AB的长,如下图,过点D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E,在RtDEC中可求得DE的长,即AB的长,即AD与BC间的距离;(2)四边形QDCP为平行四边形,只需QD=CP即可;(3)存在3大类情况,情况一:QP=PD,情况二:PD=QD,情况三:QP=QD,而每大类中,点P存在2种情况,一种为点P还未到达点C,另一种为点P从点C处返回.【详解】(1)如下图,过点D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E∵∠B=90°,AD∥BC∴AB⊥BC,AB⊥AD∴AB的长即为AD与BC之间的距离∵AD=16,BC=21,∴EC=5∵DC=13∴在Rt DEC中,DE=12同理,DE的长也是AD与BC之间的距离∴AD与BC之间的距离为12(2)∵AD∥BC∴只需QD=PC,则四边形QDCP是平行四边形QD=16-t,PC=21-2t或PC=2t-21∴16-t=21-2t或16-t=2t-21解得:t=5s或t=37 3s(3)情况一:QP=PD图形如下,过点P作AD的垂线,交AD于点F∵PQ=PD ,PF ⊥QD ,∴QF=FD∵AF ∥BP ,AB ∥FP ,∠B=90°∴四边形ABPF 是矩形,∴AF=BP由题意得:AQ=t ,则QD=16-t ,QF=8-2t ,AF=8+2t BP=2t 或BP=21-(2t -21)=42-2t∵AF=BP∴8+2t =2t 或8+2t =42-2t 解得:t=163或t=685情况二:PD=QD ,图形如下,过点P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点F同理QD=16-t ,PF=AB=12BP=2t 或21-(2t -21)=42-2t则FD=AD -AF=AD -BP=16-2t 或FD=16-(42-2t)=2t -26∴在Rt PFD 中,()22212162PD t =+-或()22212226PD t =+-∵PD=QD ,∴22PD QD =∴()()22216t 12162t =+--或()()22216t 12226t =+--解得:2个方程都无解情况三:QP=QD ,图形如下,过点P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点F同理:QD=16-t ,FP=12BP=2t 或BP=42-2tQF=AF -AQ=BP -AQ=2t -t=t 或QF=42-2t -t=42-3t在Rt QFP 中,22212PQ t =+或()22212423PQ t =+- ∵PQ=QD ,∴22PQ QD =∴()22216t 12t =+-或()()22216t 12423t =+--第一个方程解得:t=72,第二个方程解得:无解 综上得:t=163或685或72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用到了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点Q 运动的轨迹,得出BP 的长度.3.(1)1001;9999;(2)2754和4848;(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可直接得出最小的“和平数”是1001,最大的“和平数”是9999;(2)设这个“和平数”的千位数字是a ,百位数字是m ,十位数字是n ,其中a ,m ,n 均是正整数且19a ≤≤,09m ≤≤,09n ≤≤,则个位数字是2a ,又由029a ≤≤得到a 的可能取值为1,2,3,4;根据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可知m +n =12,得到122a m +=,由a 的可能取值可得m 的取值,即可求得符合条件的“和平数”;(3)设任意一个“和平数”千位数字为a ,百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为c ,个位数字为d ,则它的“相关和平数”千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d ,个位数字为c ,计算它们的和,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可知a+b=c+d ,因式分解可得原式= 1111(a+b ),即可证明.【详解】解:(1)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可得:最小的“和平数”1001,最大的“和平数”9999,故答案为1001;9999;(2)设这个“和平数”的千位数字是a ,百位数字是m ,十位数字是n ,其中a ,m ,n 均是正整数且19a ≤≤,09m ≤≤,09n ≤≤,则个位数字是2a ,又∵029a ≤≤,∴a 的可能取值为1,2,3,4;∵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m+n =0或m+n =12,∵“和平数”中a+m =n+2a ,当m+n =0时,即m=n =0,则此时a =0,不符合题意,∴m+n =12,∴a+m =12−m +2a ,解得:122a m +=, ∵a 的可能取值为1,2,3,4;且m 为正整数,∴m 的可能取值为7,8;当a =2时,m =7,这个“和平数”是2754;当a =4时,m =8,这个“和平数”是4848;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和平数”是2754和4848;(3)设任意一个“和平数”千位数字为a ,百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为c ,个位数字为d ,则它的“相关和平数”千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d ,个位数字为c , ∴(100010010)(100010010)a b c d b a d c +++++++110011001111a b c d =+++1100()11()a b c d =+++由“和平数”的定义可知:a+b =c+d ,∴原式1100()11()a b a b =+++1111()a b =+,∵a ,b 为正整数,则1111()a b +能被1111整除,即(100010010)(100010010)a b c d b a d c +++++++能被1111整除,∴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能够读懂题意,根据数的特点,确定数的取值范围,进行正确的因式分解是解题关键.4.C解析:(1)y=﹣x 2;(2)⎝⎭,8;(3)存在,P(3,53)或(﹣73) 【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OC=OA ,∠BOC=∠BAO=30°,过点C 作CD ⊥OA 于D ,求出OD 、CD ,然后写出点C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答;(2)求出直线OC 的解析式,根据点M 到OC 的最大距离时,面积最大;平行于OC 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m 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况求出直线AP 与y 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P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详解】解:(1)∵Rt △OAB 沿OB 折叠后,点A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 处,∴OC=OA=23,∠BOC=∠BAO=30°,∴∠AOC=30°+30°=60°,过点C 作CD ⊥OA 于D ,则OD=1233 332=3, 所以,顶点C 33),设过点O ,C ,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为y=ax 2+bx ,则223)33(23)230a b a b ⎧=⎪⎨+=⎪⎩, 解得:123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2)∵C 33),∴直线O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点M 到OC 的最大距离时,平行于OC 的直线解析式为3y x m =+,联立2y m y x ⎧=+⎪⎨=-+⎪⎩, 消掉未知数y并整理得,20x m +=, △=(2-4m=0,解得:m=34.∴2304x +=,∴x =; ∴点M 到OC 的最大距离=34×sin30°=313428⨯=;∵OC ==∴1328MOC S ∆=⨯⨯= 此时,M ⎝⎭(3)∵∠OAP=∠BOC=∠BOA =30°,∴2=, ∴直线AP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或(0,﹣2), 当直线AP经过点(0)、(0,2)时,解析式为2y x =+,联立22y x y x ⎧=-+⎪⎨=+⎪⎩,解得110x y ⎧=⎪⎨=⎪⎩2253x y ⎧=⎪⎪⎨⎪=⎪⎩. 所以点P53), 当直线AP经过点(0)、(0,﹣2)时,解析式为23y x =-,联立22332 y x xy x⎧=-+⎪⎨=-⎪⎩解得1123xy⎧=⎪⎨=⎪⎩,22373xy⎧=-⎪⎪⎨⎪=-⎪⎩;所以点P的坐标为(33-,73-).综上所述,存在一点P(3,53)或(﹣3,﹣73),使∠OAP=∠BOA.【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折叠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求交点的方法,(2)判断出点M到OC的距离最大是,平行于OC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是解题的关键,(3)确定出直线AP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1)6;(2)y=-3x+10(1≤x<103);(2)1769或32【解析】【分析】(1)如下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DHC可得到HC的长度,从而得出HB的长,进而得出AD的长;(2)如下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Q、PR的长,然后利用EB=PQ+PR得去x、y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图形特点得出取值范围;(3)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点P在梯形内,一种是在梯形外,分别根y的值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梯形面积求解即可.【详解】(1)如下图,过点D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H∵∠C=45°,DH⊥BC∴△DH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是梯形,∠B=90°∴四边形ABHD 是矩形,∴DH=AB=8∴HC=8∴BH=BC -HC=6∴AD=6(2)如下图,过点P 作EF 的垂线,交EF 于点Q ,反向延长交BC 于点R ,DH 与EF 交于点G∵EF ∥AD,∴EF ∥BC∴∠EFP=∠C=45°∵EP ⊥PF∴△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还可得△NPM 和△DGF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x∴DG=x=GF,∴EF=AD+GF=6+x∵PQ ⊥EF,∴PQ=QE=QF∴PQ=()162x + 同理,PR=12y ∵AB=8,∴EB=8-x∵EB=QR∴8-x=()11622x y ++ 化简得:y=-3x+10 ∵y >0,∴x <103 当点N 与点B 重合时,x 可取得最小值则BC=NM+MC=NM+EF=-3x+10+614x +=,解得x=1∴1≤x <103(3)情况一:点P 在梯形ABCD 内,即(2)中的图形∵MN=2,即y=2,代入(2)中的关系式可得:x=83=AE ∴188176662339ABCD S ⎛⎫=⨯++⨯= ⎪⎝⎭梯形 情况二:点P 在梯形ABCD 外,图形如下:与(2)相同,可得y=3x -10则当y=2时,x=4,即AE=4∴()16644322ABCD S =⨯++⨯=梯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难点在于第(2)问中确定x 的取值范围,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6.A解析:(1)O 半径为254;(2)①458AM =;②详见解析;③当1251017x <<时,有2220ND DM -<成立.【解析】【分析】(1)如下图,在Rt △ABH 中,先求得AH 的值,设OA=r ,在Rt △OBH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r 的长;(2)①如下图,在Rt BCN ,可求得BN 的长,然后在矩形NBHD 中,求得AD 的值,最后利用cos ∠MAD 求得AM ;②如下图,同过证AMN NFC △∽△可得结论;③如下图,通过转换,先得出222ND DM -=22AM MB DM ⋅这个等式,然后利用3sin 5DM MAD AM ∠==,设AM=x ,可得到关于x 的方程,进而求出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如图1,连接OB ,∵AH 过圆心O ,∴AH BC ⊥,∵AB AC =,∴162BH CH BC ===, 在Rt ABH △中,221068AH =-=,设半径OA OB r ==,则8OH r =-,在Rt OBH 中,222(8)6r r -+=, 解得254r =,即O 半径为254. (2)①如图2,连接CN在平行四边形CDEB 中,DE BC ∥,∴ENB NBC ∠=∠.∵BN DE ⊥,即90ENB ∠=︒,∴90NBC ∠=︒.∴CN 是O 的直径.2522CN r ==. ∴在Rt BCN 中,2272BN CN BC =-=. ∵四边形CDEB 是平行四边形,NB ⊥BH ,DH ⊥BH∴四边形NBHD 是矩形,∴72DH BN ==,6ND BH ==,∴79822AD AH DH =-=-=. ∴在Rt ADM △中,4cos 5AD AH MAD AM AB ∠===,∴458AM =, ②如图3,连接AN ,CN ,∵DE BC ∥,∴DNC NCB ∠=∠.∵NAB NCB ∠=∠,∴NAB DNC ∠=∠.由DE BC ∥,AB AC =可得AMD ABC ACB AFD ∠=∠=∠=∠,∴AMN NFC ∠=∠,AM AF =.∴AMN NFC △∽△,MB CF =. ∴NM NM AM CF MB NF ==,即NM NF AM MB ⋅=⋅. ③∵AH BC ⊥,DE BC ∥,∴AD MF ⊥,∵AM AF =,∴MD DF =,∴222222ND DM ND DM DM -=-- 2()()ND DM ND DM DM =-+-2NM NF DM =⋅-22AM MB DM =⋅.∵AM x =,∴10BM x =-,由3sin 5DM MAD AM ∠==,得35DM x =, ∴22223342(10)10525ND DM x x x x x ⎛⎫-=--=-+ ⎪⎝⎭.(010)x << 该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如图4易求得点P 坐标为125,017⎛⎫ ⎪⎝⎭∴当1251017x <<时,有2220ND DM -<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图形的综合,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函数和平行四边形、圆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分析题干.7.(1) CF 长为4;(2) 四边形BFDE 是菱形,理由见解析;(3) 纸片ENFM 是“标准纸",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1AB =,则AD =ABCD 是矩形,得到1,CD AB BC AD ==-=FB FD =,设CF x =,则FB FD x ==,在Rt DCF △中,222+=CD CF DF ,可得)2221x x +=即可求解.(2)当顶点B 与点D 重合时,折痕EF 垂直平分BD ,可得OB OD =,90BOF DOE ∠=∠=,在矩形ABCD 中,//AD BC ,得到OBF ODE ∠=∠,在BOF 和DOE △中,,OBF ODE OB OD BOF DOE ∠=∠=∠=∠,,可得BOF DOE ≅,OE OF =,再根据OB OD =,可得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EF BD ⊥,即可求证平行四边形BFDE 是菱形.(3)由()2可知,OE OF =,同理可知,OM ON =,可得四边形ENFM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90DOE DAB ∠=∠=︒,得到DOE DAB ,再根据AD =,可得2OE AB OD AD ===,进而得到OE =,EF BD =,同理可得,MN AC =,根据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可得AC BD =,EF MN =,四边形ENFM 是矩形,90EMF ∠=,MF OD tan FEM ME OE ∠===MF =,即可求证纸片ENFM 是“标准纸".【详解】解:()11,AB =则AD AB ==四边形ABCD 是矩形1,CD AB BC AD ∴==-=由折叠得FB FD =设CF x =,则FB FD x ==在Rt DCF △中,222+=CD CF DF)2221x x +=4x =答:CF 长为24()2四边形BFDE 是菱形.理由:当顶点B 与点D 重合时,折痕EF 垂直平分,BDOB OD ∴=,90BOF DOE ∠=∠=在矩形ABCD 中,//,AD BCOBF ODE ∴∠=∠在BOF 和DOE △中,,OBF ODE OB OD BOF DOE ∠=∠=∠=∠,BOF DOE ∴≅OE OF ∴= OB OD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EF BD ⊥平行四边形BFDE 是菱形.()3纸片ENFM 是“标准纸”理由如下:由()2可知,,OE OF =同理可知,,OM ON = ∴四边形ENFM 是平行四边形 90DOE DAB ∠=∠=︒DOE DAB ∴2AD =222OE AB OD AD ∴===2OE OD ∴=2EF BD ∴=同理可得,2MN AC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EF MN ∴=∴四边形ENFM 是矩形.90EMF ∴∠=.MF OD tan FEM ME OE∴∠===MF ∴=.∴纸片ENFM 是“标准纸".【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及三角函数,灵活运用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8.A解析:(1;(23)存在,6 【解析】【分析】(1)作A 1H ⊥AB 于H ,连接BD ,BD 1,则四边形ADA 1H 是矩形.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A 1,得到旋转角即可解决问题;(2)由△BCE ∽△BA 2D 2,推出222A D CE n CB A B m ==,可得CE=2n m,由11A E EC =推出1A C EC =A 12n m ,推出BH=A 12n m,然后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当A 、P 、F ,D ,四点共圆,作PF ⊥DF ,PF 与CD 相交于点M ,作MN ⊥AB ,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先证明△FDG ∽△FME,得到3FG F FM FE D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M 和FM 的长度,即可得到PF 的最小值.【详解】解:(1)作A 1H ⊥AB 于H ,连接BD ,BD 1,则四边形ADA 1H 是矩形.∴AD=HA 1=n=1,在Rt △A 1HB 中,∵BA 1=BA=m=2,∴BA 1=2HA 1,∴∠ABA 1=30°,∴旋转角为30°,∵22125+=∴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3055π⋅⋅=; (2)∵△BCE ∽△BA 2D 2, ∴222A D CE n CB A B m==, ∴2n CE m=, ∵161EA EC=, ∴16A C EC= ∴A 126n m, ∴BH=A 12226n m n m -=, ∴42226n m n m-=⋅, ∴m 4﹣m 2n 2=6n 4, ∴242416n n m m-=•, ∴3n m = (3)当A 、P 、F ,D ,四点共圆,作PF ⊥DF ,PF 与CD 相交于点M ,作MN ⊥AB ,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由(2)可知,33BE n BG m ==, ∵四边形BEFG 是矩形, ∴3FG FE = ∵∠DFG+∠GFM=∠GFM+∠MFE=90°, ∴∠DFG=∠MFE ,∵DF ⊥PF ,即∠DFM=90°,∴∠FDM+∠GDM=∠FDM+∠DFM=∠FDM+90°, ∴∠FDG=∠FME ,∴△FDG ∽△FME , ∴3FG F FM FE D ==, ∵∠DFM=90°,tan 33FD FMD FM ∠==, ∴∠FDM=60°,∠FMD=30°, ∴3FM DM =; 在矩形ABCD 中,有33AD AB = 3333=,则3AD =, ∵MN ⊥AB ,∴四边形ANMD 是矩形,∴MN=AD=3,∵∠NPM=∠DMF=30°,∴PM=2MN=6,∴NP=33AB =,∴DM=AN=BP=2,∴222FM DM ==⨯=∴6PF PM MF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运动轨迹,旋转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弧长公式、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中考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正确确定动点的位置,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9.B解析:(1)2y x 2x 3=-++;(2)①23S m m =-+,13m ≤≤;②P (32,3);(3)3,32⎛⎫ ⎪⎝⎭或(3-+-【解析】【分析】(1)将点B 、C 的坐标代入2y x bx c =-++即可; (2)①求出顶点坐标,直线MB 的解析式等,由PD ⊥x 轴且OD=m 知P (m ,-2m+6),即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出S ;②在和①的情况下,将S 和m 的关系式化为顶点式,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可写出点P 的坐标;(3)分情况讨论,当∠CPD=90°时,推出PD=CO=3,则点P 的纵坐标为3,即可求出点P 的坐标;当∠PCD=90°时,证∠PDC=∠OCD ,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出m 的值,即可写出点P 的坐标;当∠PDC=90°时,不存在点P .【详解】解:(1)将()3,0B ,()0,3C 代入2y x bx c =-++,得0=-9+3b 33c +⎧⎨=⎩, 解得23b c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2x 3=-++; (2)①∵()222314y x x x =-++=--+∴顶点M (1,4),将直线BM 的解析式设为y kx b =+,将点()3,0B ,M (1,4)代入,可得304k b k b +=⎧⎨+=⎩,解得26k b =-⎧⎨=⎩, ∴直线BM 的解析式为26y x =-+,如图∵PD ⊥x 轴且OD=m ,∴P (m ,-2m+6), ∴211(26)322PCD S S PD OD m m m m ==⋅=-+=-+, 即23S m m =-+,∵点P 为线段MB 上一个动点且()3,0B ,M (1,4),∴13m ≤≤;②22393()24S m m m =-+=--+, ∴当32m =时,S 取最大值94, ∴P (32,3); (3)存在,理由如下:如图,当∠CPD=90°时,90COD ODP CPD ,∴四边形CODP 为矩形,∵PD=CO=3,将3y =代入直线26y x =-+, 得32x =, ∴P 3,32⎛⎫ ⎪⎝⎭;如图,当∠PCD=90°时,∵OC=3,OD=m ,22229CD OC OD m , //PD OC PDCOCD , cos cos PDC OCD ,DC OC PD DC∴=, 2DC PD OC ∴=⋅,293(26)m m , 解得1332m (舍去),1332m =-+∴(332,1262)P -+-;当∠PDC=90°时,∵PD ⊥x 轴,∴不存在点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3,32⎛⎫ ⎪⎝⎭或(32,1262)-+-.【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函数的思乡曲求极值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与动点结合等,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10.B解析:(1)∠BPC <∠BAC ;(2)点P 坐标为(220);(3)sin ∠APB 的最大值为1.【解析】【分析】(1)如图,设PB与⊙O交于点D,连接C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DC=∠BA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BDC>∠BPC,进而可得答案;(2)如图,作过A、B两点的⊙C,与x轴相切于点P,连接AC、BC、PC,可知x轴正半轴上的点除P点外都在⊙C外,由(1)可得∠APB的度数最大,根据锐角的度数越大,余弦值越小可得点P即为所求,由AC=BC可得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A、B坐标可得点C纵坐标为3,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PC⊥x轴,可得PC=BC=3,设P(x,0),则P (x,3),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答案;(3)如图,过点B作BH⊥CD于H,过点A作AM⊥DE于M,延长AM至N,使MN= AM,过N作DE的平行线l,作FG⊥l于G,交DE于Q,以AB为直径作⊙F,交直线l于C 可得BH的长,可得AD的长,可求出P,由AB、CD的长可求出CH点长,根据tan2△ADE点面积,根据S△DEP=9可得△ADE与△DEP对应高的比为2:1,可得点P在直线l 上,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性质可求出FG的长,可得FG<AB,可知⊙F与直线l有两个交点,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PB=90°,可得∠APB正弦的最大值.【详解】(1)如图,设PB与⊙O交于点D,连接CD,∵∠BAC和∠BDC是BC所对的圆周角,∴∠BAC=∠BDC,∵∠BDC是△PDC的外角,∴∠BDC>∠BPC,∴∠BPC<∠BAC.(2)如图,作过A、B两点的⊙C,与x轴相切于点P,连接AC、BC、PC,∵x轴正半轴上的点除P点外都在⊙C外,∴∠APB的度数最大,∵锐角的度数越大,余弦值越小,∴点P即为所求,∵AC=BC,∴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0,2),B(0,4),∴点C点纵坐标为3,设点P坐标为(x,0),。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归纳猜想问题)
专
题
解 读
∵S 正 n 边形=12×2×r1+12×2×r2+12×2×r3+…+12×2
×rn,
课 时
跟
专
∴12×2×r1+12×2×r2+12×2×r3+…+12×2×rn=22r
踪 检 测
题 突
×n,
破 ∴r1+r2+…+rn=nr(为定值),
∵r=tan90°-18n0°.
所以定值为 ntan90°-18n0°.
课
第4次跳后落在5上;
时 跟
踪
…
检
专
测
题 突
4次跳后一个循环,依次在2,1,3,5这4个数上循
破
环,
∴2 012÷4=503,∴应落在5上.故选D.
答案 D
上页 下页 返回
步步高中考简易通
专 题
四、类比归纳猜想题
解
读
类比归纳猜想题通常是指由两类对象的具有某些相
课 时
跟
同或相似的性质,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的性
读
________(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课
时
跟
专
解析 ∵S1=2a,∴S2=S21=1a,∴S3=S22=2a,S4=
踪 检 测
题
突 破
1a,…,∴S2 012=1a.故答案是1a.
答案
1 a
上页 下页 返回
步步高中考简易通
专
题 解
二、图形归纳猜想题
读
课
此类题通常给出一组图形的排列(或操作得到一系列
解
读
第三个图需棋子12=3×4,
课
时
第四个图需棋子15=3×5,
跟
踪
专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归纳猜想问题)
专题三归纳猜想问题1.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 013应标在()A.第503个正方形的左下角B.第503个正方形的右下角C.第504个正方形的左上角D.第504个正方形的右下角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正方形的左下角是4的倍数,左上角是4的倍数余3,右下角是4的倍数余1,右上角是4的倍数余2.∵2 013÷4=503…1,∴数应标在第504个正方形的右下角.故选D.答案 D2.已知世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分别于公元、、举办、若这三项运动会均每四年举办一次,则这三项运动会均不在下列哪一年举办?()A.公元2070年B.公元2071年C.公元2072年D.公元2073年解析因A.2 070-2 009=61,2 070-2 010=60,2 070-2 012=58,其中60是4的倍数,所以亚运会能在2070年举办,则世运会在2069年.奥运会在2072年举办.B.2 071-2 009=62,2 071-2 010=61,2 071-2 012=59,均不是4的倍数,所以,这三项运动会均不在2071年举办.C.2 072-2 009=63,2 072-2 010=62,2 072-2 012=60,60是4的倍数,所以奥运会能在2072年举办,则世运会在2069年.亚运会在2070年举办.D.2 073-2 009=64,2 073-2 010=63,2 073-2 012=61,64是4的倍数,所以世运会能在2073年举办,则亚运会在2074年.奥运会在2076年举办.故选:B.答案 B3.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根据上述算式中的规律,请你猜想210的末尾数字是()A.2 B.4 C.8 D.6解析∵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210的末位数字是4.故选B.答案 B4.(·潜江)如图,已知直线l:y=33x,过点A(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4的坐标为()A.(0,64) B.(0,128)C.(0,256) D.(0,512)解析易求A(0,1),A1(0,4),A2(0,16)……,而2°=1,22=4,24=16……,所以28=256,点A4的坐标为(0,256).答案 C5.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A.(4,0) B.(5,0)C.(0,5) D.(5,5)解析质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0)→(0,1)→(1,1)→(1,0)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2秒,3秒,到(2,0)用4秒,到(2,2)用6秒,到(0,2)用8秒,到(0,3)用9秒,到(3,3)用12秒,到(4,0)用16秒,依次类推,到(5,0)用35秒.故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5,0). 故选B. 答案 B6.图1是一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菱形的组合图形,菱形边长为等边三角形边长的一半,以此为基本单位,可以拼成一个形状相同但尺寸更大的图形(如图2),依此规律继续拼下去(如图3),…,则第n 个图形的周长是( )A .2nB .4nC .2n +1D .2n +2解析 下面是各图的周长: 图1中周长为4;图2周长为8; 图3周长为16;所以第n 个图形周长为2n +1.故选C. 答案 C7.如图,依次连结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 个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分析 易得第二个矩形的面积为⎝ ⎛⎭⎪⎫122,第三个矩形的面积为⎝ ⎛⎭⎪⎫124,依次类推,第n 个矩形的面积为⎝ ⎛⎭⎪⎫122n -2.解 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第二个矩形的面积为原来的⎝ ⎛⎭⎪⎫122×2-2=14;第三个矩形的面积是⎝ ⎛⎭⎪⎫122×3-2=116;…故第n 个矩形的面积为:⎝ ⎛⎭⎪⎫122n -2.答案 ⎝ ⎛⎭⎪⎫122n -28.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23,-45,87,-169,…那么第n 个数是________.解析 ∵n =1时,分子:2=(-1)2·21,分母:3=2×1+1; n =2时,分子:-4=(-1)3·22,分母:5=2×2+1; n =3时,分子:8=(-1)4·23,分母:7=2×3+1; n =4时,分子:-16=(-1)5·24,分母:9=2×4+1;…, ∴第n 个数为:(-1)n +1·2n 2n +1. 答案 (-1)n +1·2n 2n +19.观察下列算式: ①1×3-22=3-4=-1 ②2×4-32=8-9=-1 ③3×5-42=15-16=-1 ④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 (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3)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分析 (1)根据①②③的算式中,变与不变的部分,找出规律,写出新的算式;(2)将(1)中,发现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得出结论; (3)一定成立.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加以证明. 解 (1)第4个算式为:4×6-52=24-25=-1; (2)答案不唯一.如n (n +2)-(n +1)2=-1; (3)一定成立.理由:n (n +2)-(n +1)2=n 2+2n -(n 2+2n +1). =n 2+2n -n 2-2n -1=-1. 故n (n +2)-(n +1)2=-1成立.10.我国古代数学的许多发现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杨辉三角”就是一例.如图,这个三角形的构造法则:两腰上的数都是1,其余每个数均为其上方左右两数之和,它给出了(a +b )n (n 为正整数)的展开式(按a 的次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系数规律.例如,在三角形中第三行的三个数1,2,1,恰好对应(a +b )2=a 2+2ab +b 3展开式中的系数;第四行的四个数1,3,3,1, 恰好对应着()a +b 3=a 3+3a 2b +3ab 2+b 2展开式中的系数等等.(1)根据上面的规律,写出(a +b )5的展开式.(2)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25-5×24+10×23-10×22+5×2-1.分析 (1)由(a +b )=a +b ,(a +b )2=a 2+2ab +b 2,(a +b )3=a 3+3a 2b +3ab 2+b 3可得(a +b )n 的各项展开式的系数除首尾两项都是1外,其余各项系数都等于(a +b )n -1的相邻两个系数的和,由此可得(a +b )4的各项系数依次为1、4、6、4、1;因此(a+b)5的各项系数依次为1、5、10、10、5、1.(2)将25-5×24+10×23-10×22+5×2-1写成“杨辉三角”的展开式形式,逆推可得结果.解(1)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2)原式=25+5×24×(-1)+10×23×(-1)2+10×22×(-1)3+5×2×(-1)4+(-1)5=(2-1)5=1.11.(·广东佛山)规律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数学中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一些特定的规则、符号(数)及其运算规律、图形的数值特征和位置关系特征等方面.请你解决以下与数的表示和运算相关的问题:(1)写出奇数a用整数n表示的式子;(2)写出有理数b用整数m和整数n表示的式子;(3)函数的研究中,应关注y随x变化而变化的数值规律(课本里研究函数图象的特征实际上也是为了说明函数的数值规律).下面对函数y=x2的某种数值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x i012345…y i01491625…y i+1-y i1357911…由表看出,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1,3,5…请回答: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2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n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分析(1)n是任意整数,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则偶数可以表示为2n,因为偶数与奇数相差1,所以奇数可以表示为2n+1或2n-1.(2)根据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而所有的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据此可以得到答案.(3)根据图表计算出相应的数值后即可看出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解(1)n是任意整数,则表示任意一个奇数的式子是:2n+1或2n-1;(2)有理数b=mn(n≠0);(3)①当x=0时,y=0,当x=12时,y=14,当x=1时,y=1,当x=32时,y=94,故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2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14、34、54…②当x=0时y=0,当x=1n时,y=1n2,当x=2n时,y=4n2,当x=3n时,y=9n2,故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n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1n2、3n2、5n2…。
2021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2021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一、高中入学考试的特殊解读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往往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善于从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
这种存在于个别案件中的共性就是法律。
它包含了“特殊-一般-特殊”的共同模式,体现了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也是人类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更为困难。
具体的主题往往是直觉猜想、科学论证和具体应用的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测试点1:猜测数字定律公式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2022?巴中)观察下列单项式:A,-2A2,4A3,-8a4,。
根据你找到的定律,第八个公式是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解决方案:第八项是-27a8=-128a8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相应的培训1.(2021?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n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归纳猜想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解:第八项为-27a8=-128a8.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对应训练1.(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 n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
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2 (2013•牡丹江)用大小相同的小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则第n个图案中共有小三角形的个数是.思路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个;第3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3-1个;第4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4-1个;…;则第n 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n-1=3n+4个;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个;第3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3-1个;第4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4-1个;…;则第n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n-1=3n+4个;故答案为:3n+4点评:此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简单图形入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例3(2013•绥化)如图所示,以O为端点画六条射线后OA,OB,OC,OD,OE,O后F,再从射线OA上某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描点并连线,若将各条射线所描的点依次记为1,2,3,4,5,6,7,8…后,那么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上.思路分析:根据规律得出每6个数为一周期.用2013除以3,根据余数来决定数2013在哪条射线上.解:∵1在射线OA上,2在射线OB上,3在射线OC上,4在射线OD上,5在射线OE上,6在射线OF上,7在射线OA上,…每六个一循环,2013÷6=335…3,∴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和3所在射线一样,∴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OC上.故答案为:O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数的循环和余数来决定数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对应训练∴点P2013的坐标为(0,-2).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及点的坐标的规律变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前几次跳跃后点的坐标,总结出一般规律.对应训练3.(2013•兰州)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3.(8052,0)考点四:猜想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函数关系式。
在猜想这种问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
例4 (2013•黑龙江)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1)如图1,当O、B两点均在直线MN上方时,易证:AF+BF=2OE(不需证明)(2)当正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AF、BF、OE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思路分析:(1)过点B作BG⊥OE于G,可得四边形BG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G,BF=G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G,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G=AE,OE=BG,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2)选择图2,过点B作BG⊥OE交OE的延长线于G,可得四边形BG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G,BF=G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G,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G=AE,OE=BG,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选择图3同理可证.解:(1)证明:如图,过点B作BG⊥OE于G,则四边形BGEF是矩形,∴EF=BG ,BF=GE ,在正方形ABCD 中,OA=OB ,∠AOB=90°, ∵BG ⊥OE ,∴∠OBG+∠BOE=90°,又∵∠AOE+∠BOE=90°, ∴∠AOE=∠OBG ,∵在△AOE 和△OBG 中,90AOE OBG AEO OGB OA OB ∠=∠⎧⎪∠=∠=︒⎨⎪=⎩, ∴△AOE ≌△OBG (AAS ), ∴OG=AE ,OE=BG ,∵AF-EF=AE ,EF=BG=OE ,AE=OG=OE-GE=OE-BF , ∴AF-OE=OE-BF , ∴AF+BF=2OE ;(2)图2结论:AF-BF=2OE , 图3结论:AF-BF=2OE .对图2证明:过点B 作BG ⊥OE 交OE 的延长线于G , 则四边形BGEF 是矩形, ∴EF=BG ,BF=GE ,在正方形ABCD 中,OA=OB ,∠AOB=90°, ∵BG ⊥OE ,∴∠OBG+∠BOE=90°, 又∵∠AOE+∠BOE=90°, ∴∠AOE=∠OBG ,∵在△AOE 和△OBG 中,90AOE OBG AEO OGB OA OB ∠=∠⎧⎪∠=∠=︒⎨⎪=⎩, ∴△AOE ≌△OBG (AAS ), ∴OG=AE ,OE=BG ,∵AF-EF=AE ,EF=BG=OE ,AE=OG=OE+GE=OE+BF , ∴AF-OE=OE+BF ,∴AF-BF=2OE;若选图3,其证明方法同上.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与矩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考点五:猜想变化情况随着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它原先的一些性质有的不会改变,有的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比如,在几何图形按特定要求变化后,只要本质不变,通常的规律是“位置关系不改变,乘除乘方不改变,减变加法加变减,正号负号要互换”。
这种规律可以作为猜想的一个参考依据。
对应训练5.(2013•黑龙江)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三角形AB1C1,再以等边三角形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2C2,再以等边三角形AB2C2的边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如此下去,这样得到的第n个等边三角形AB n C n的面积为.5对应训练6.(2013•黔东南州)观察规律:1=12;1+3=22;1+3+5=32;1+3+5+7=42;…,则1+3+5+…+2013的值是.6.1014049四、中考真题演练A.37B.35C.31D.391.A2.(2013•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矩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的面积为2cm2,第(2)个图形的面积为8cm2,第(3)个图形的面积为18cm2,…,则第(10)个图形的面积为()A.196cm2B.200cm2C.216cm2D.256cm22.B3.(2013•呼和浩特)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根火柴.A.156 B.157 C.158 D.1593.B4.(2013•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有1棵棋子,第②个图形一共有6棵棋子,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6棵棋子,…,则第⑥个图形中棋子的颗数为()A.51 B.70 C.76 D.814.C5.(2013•济南)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A.(1,4)B.(5,0)C.(6,4)D.(8,3)5.D6.(2013•济宁)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20cm2,对角线交于点O;以AB、AO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C1B,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1C2B;…;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为()A.54cm2B.58cm2C.516cm2D.532cm26.B 二.填空题.21.8522.(2013•恩施州)把奇数列成下表,根据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则上起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是.22.17123.(2013•常德)小明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下面有趣的结果:3-2=18+7-6-5=415+14+13-12-11-10=924+23+22+21-20-19-18-17=16…根据以上规律可知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是.23.1020024.(2013•抚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是(-1,-1)、(0,2)、(2,0),点P在y轴上,且坐标为(0,-2).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P1,点P1关于点B的对称点为P2,点P2关于点C的对称点为P3,点P3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P4,点P4关于点B的对称点为P5,点P5关于点C的对称点为P6,点P6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P7…,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P2013的坐标是.26.(884736,0) 27.(2013•荆州)如图,△ABC 是斜边AB 的长为3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BC 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A 1B 1D 1E 1(D 1、E 1在AB 上,A 1、B 1分别在AC 、BC 上),再在△A 1B 1C 内接同样的方法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A 2B 2D 2E 2,…如此下去,操作n 次,则第n 个小正方形A n B n D n E n 的边长是 .27.113n 28.(2013•昭通) 如图中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则可根据面积计算得到如下算式:1+3+5+7+…+(2n-1)= (用n 表示,n 是正整数)28.n 2 29.(2013•梅州)如图,已知△ABC 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则第201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29.2013)30.(2013•本溪)如图,点B 1是面积为1的等边△OBA 的两条中线的交点,以OB 1为一边,构造等边△OB 1A 1(点O ,B 1,A 1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称为第一次构造;点B 2是△OBA 的两条中线的交点,再以OB 2为一边,构造等边△OB 2A 2(点O ,B 2,A 2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称为第二次构造;以此类推,当第n 次构造出的等边△OB n A n 的边OA n 与等边△OBA 的边OB 第一次重合时,构造停止.则构造出的最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30.101331.(2013•铜仁地区)如图,已知∠AOB=45°,A 1、A 2、A 3、…在射线OA 上,B 1、B 2、B 3、…在射线OB 上,且A 1B 1⊥OA ,A 2B 2⊥OA ,…A n B n ⊥OA ;A 2B 1⊥OB ,…,A n+1B n ⊥OB (n=1,2,3,4,5,6…).若OA 1=1,则A 6B 6的长是 .31.32 32.(2013•营口)按如图方式作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AB=1,第一个正方形与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S 1,第二个正方形与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S 2,…,则第n 个正方形与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S n = .32.152n33.(2013•牡丹江)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DAB=60°.连结对角线AC ,以AC 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EF ,使∠FAC=60°.连结AE ,再以AE 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EGH 使∠HAE=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 个菱形的边长是 .33.1n-34.(2013•嘉兴)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AB,BC上,AE=BF=1,小球P从点E出发沿直线向点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第一次碰到点E时,小球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小球P所经过的路程为.经过的总路程为.35解:如图,为了便于标注字母,且位置更清晰,每次旋转后不防向右移动一点,第1次旋转路线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以90°圆心角的扇形,路线长为90111802ππ⨯=;第290°圆心角的扇形,路线长为901802π=;第3次旋转路线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以90°圆心角的扇形,路线长为90111802ππ⨯=; 第4次旋转点O 没有移动,旋转后于最初正方形的放置相同,因此4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线长为1122222πππ++=; ∵61÷4=15…1,∴经过61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是4次旋转路程的15倍加上第1次路线长,即211522ππ⨯+=312π..三.解答题 36.(2013•绍兴)如图,矩形ABCD 中,AB=6,第1次平移将矩形ABCD 沿AB 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 1B 1C 1D 1,第2次平移将矩形A 1B 1C 1D 1沿A 1B 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 2B 2C 2D 2…,第n 次平移将矩形A n-1B n-1C n-1D n-1沿A n-1B n-1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 n B n C n D n (n >2).(1)求AB 1和AB 2的长.(2)若AB n 的长为56,求n . 36.解:(1)∵AB=6,第1次平移将矩形ABCD 沿AB 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 1B 1C 1D 1,第2次平移将矩形A 1B 1C 1D 1沿A 1B 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 2B 2C 2D 2…, ∴AA 1=5,A 1A 2=5,A 2B 1=A 1B 1-A 1A 2=6-5=1,-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