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对四时养生的认识
春 季 养生
,
天人 相应
”
整体 观念上 创 四 时 阴阳 规 律
正如 《 素问 此 为发 阵
四 气 调 神大 论 》 指出 天 地俱 生
,
春三 月
,
造 了科 学 的养 生 理 论 和 方 法
。
万 物 以荣
。
”
人 体之 阳
气也顺 应 自然
,
向上 向外 疏发
,
。
春季 的养生
,
之做 到 神清气 和
,
,
;
目的 就 是 为 了 加 强 人 体 适 应 自然 的 能 力 利 用 自然 的 有 利 因 素 因素
,
从 而 为阳 气潜 藏
, , ,
、
阴 气盛 打 基 础
,
抵 抗 自然 变化 的 不 利
。
不应 宣泄太过
或 内 寒太 甚
,
而 伤 阳气
秋
保 证 人 体 健 康 长寿
冬养 收 气
,
养 藏气
,
,
以 适 应 自 然 界 阴 气潜 生
,
顺应 自然
.
这 是适 宜 夏 季
,
而 勿夺
。
赏而 勿罚
此 春气之 应 夏 为寒变
,
养生 之道
。
的 养 生 之道
3
.
也
逆 之则伤 肝
,
奉 长者少
,
,
”
秋 季 养生
,
从 立秋 开始 到
,
( 《 素问
) 春应 于 肝 四 气 调 神大 论 ) 》
从中
。 ,
立冬 前 一 天 止 的转 变 环 节
万物 收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黄帝内经》中《灵枢·本神》从自然界的角度论述了“养生”的内容。
原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我们可以将这段话分成三句来理解首先第一句话“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它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养生,必须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养生,根据气候确定自己的饮食、穿戴、运动等内容。
因为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
第二句话“和喜怒而安居处”,这句话主要从精神和情志上来阐述。
“和喜怒”的重点在“和'字上,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不管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提倡和睦相处。
“喜怒”代表着情志上的七种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
整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养生需“养心”,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才会光顾。
“安居处”指的是居有所安。
居于陋巷者,不能因为暂时的穷困产生不乐观的情绪;居于高堂者,也不能因此就变得趾高气扬。
这点同“和喜怒”一样都是强调心态的平和。
第三句话“节阴阳而调刚柔”,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应保证体内阴阳的平衡,使身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下《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的相关内容。
顺四时——生命自有“生、长、收、藏”的定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顺应时节、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在古人看来,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所以养生就要随着四时的温热寒凉气候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那么顺四时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要则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这是《黄帝内经》的回答。
在五行当中,春天与木相对应,而春季正是草木萌芽、生长的时候,即春生,人既然与天地相通,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运行规律,那春季养生就要养“生”,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气血都往外生发,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抑制自己,而要舒展自己的筋骨,多做做运动。
中医养生秘诀顺四时
作者:白有春 更新时间:2007-4-11 14:55:58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额方法。《黄帝内经》有几大观点:
1.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黄帝内经》说,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我们人就像自然界的树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了,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集中到枝叶上去。人也一样,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人的阳气都跑外面去了,里面是最弱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
2.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3.意志观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中医说,春气和肝气相通。肝是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气血从内里向外走,主要影响在肝。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一方面养肝阴,一方面行肝气,有助于肝气的生发。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有关四季养生的理论以及相应的养生方法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遵循。
本文将就《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顺应春天生长发育的规律,保护自身阳气,增强体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因此,春季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1. 调节作息:春天阳气上升,建议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利于阳气的生发。
2. 饮食调理:春季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有助于清肝养生。
3. 运动锻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调和气血。
夏季养生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疏通阳气,祛湿热,保护心脏和脾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无悔,使老无病,去环太过,则气可平,气平则心安,心安则慢,慢则言缓,言缓则志治,志治则身健,身健则病不生,病不生则祸不作,祸不作则福不来。
乃夫万物之能致也。
”因此,夏季养生应注重如下几点:1. 饮食调理:夏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避免生冷、辛辣和油腻食物。
2. 饮食调理:夏季多喝水,多汗出湿气,保持衣着透气,有助于清热利湿。
3. 心情调节:保持心情愉快、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收敛阳气,养阴润燥,增强抵抗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秋三月,此谓止息,既往以顺,古之人经秋大丧,故物皆秋收,故气秋:此物于藏,故气秋,收则如期,长则如缩,因其所畜,怵然闭塞,以待反冬,故秋气盛则肺郁,胀而泄无约,饮食失时令,转入冬则脏闭,肺气郁乃灌注,而以夺心,心悲则肾气独竭。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篇根据《黄帝内经》的原理,四季养生法是遵循自然规律,以阴阳平衡为原则,以五行养生法为基础,结合脏腑经络的特点,调整饮食起居,增强脏腑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生”,即养肝。
春季阳气外泄,肝气旺,易损伤肝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方面,多吃绿色蔬菜、野菜等清淡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
夏季养生: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长”,即养心。
夏季心阳过旺,易损伤心阴,应避免暴晒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
饮食方面,多吃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辣椒等,以养心。
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等清热泻火。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收”,即养肺。
秋季肺气旺,易损伤肺阴,应避免过度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方面,多吃白色食物如萝卜、白菜、豆腐等以养肺。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柠檬、柚子等以敛阴。
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藏”,即养肾。
冬季阳气内藏,易损伤阳气,应避免过度节食和房事过度,保持心情平静。
饮食方面,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以养肾。
适当吃些热性食品如姜、葱、蒜等以驱寒。
同时注意保暖,特别是脚和背部保暖,以免寒邪侵入。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四季养生应根据季节的特点和阴阳的变化来调整饮食起居和情志状态,以保持阴阳平衡和身体健康。
同时要注意五行养生法和脏腑经络的特点相结合,全面调理身体。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顺应自然、适度的原则,反对过度劳累和逆时而为,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养生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
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啗炙炊煿成积,至春发泄。
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
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
不可兀坐,以生抑郁。
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
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
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三伏内腹中常冷时,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平居檐下、过廊、街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
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著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
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肺盛则用咽以泄之。
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
惟宜针灸,下利进汤散以助阳气。
又若患积劳、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绘鸡猪、浊酒陈臭、咸醋黏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蚱酱之类,若风气、冷病、痃癖之人,亦不宜食。
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21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
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
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
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肉面馄饨之类。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冬季养生要领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领: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
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注意顾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藏”字。
心理调节:应做到精神安静,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才能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
这样便可做到“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也利于预防春温之病。
运动原则: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
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
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前后注意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脾胃机能每多旺盛,是营养物质积蓄的最佳时机,正合冬藏之意。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如何四季养生,《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节选)一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着一片新生的景象,万物欣欣向荣。
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机相适应。
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
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发之气的道理。
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肝气,以致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少了,那么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
由于天地之气不断上下交换,所以一切植物都已开花结实。
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厌恶炎夏之日,不发怒,让精神象万物开花成秀那样充实,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
这就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以致供给秋季收敛的力量就少了,到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此时天高气爽,秋风劲急,地气清肃。
这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一般起居时间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使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敛之气的道理。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黄帝内经是一本养生的书籍,这本书籍详细的介绍的中医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养生方法,讲究根据人体的不同的体质来养生,对症下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希望有所帮助!《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
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
“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
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
《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黄帝内经》的智慧: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的智慧: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本段原文强调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而养生调神,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以确保身心健康。
1.自然界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春三月,天地间万物发动,欣欣向荣,自然界的阳气于此时皆向外舒发,充满了生机,故此时的特点是万物“发陈”。
夏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产生了云雨的变化,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繁荣秀丽,此时的特点是“蕃秀”。
秋三月,天气转凉,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大都由秀丽而结实,到了收成的季节,此时的特点是“容平”。
冬三月,天寒地冻,万物生机潜藏,呈现一片萧条景象,一般的昆虫也进入冬眠状态,此时的特点是“闭藏”。
2.人必须顺应四时而调形养神适应自然界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形体活动和精神调摄两个方面。
强调养神的同时,重视形体的调养,进一步阐明《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形与神俱”学术论点。
(1)形体活动人应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不同特点,适当调节个人生活起居。
春夏季节,就要顺从生长的特点,使体内阳气不断的生长;而秋冬季节,就要顺从季节的收藏特点,注意回避秋季肃杀和冬季严寒的气候,不要使体内的阳气发散,即便是取暖,也应注意不要让腠理过分开泄,以免潜藏的阳气外散。
(2)精神调摄本节用比喻的方法指出,精神的调摄也要顺从四季气候变化。
在春天,养生调神的基本原则顺应阳气升发,万物俱生的特征,要心情舒畅,精神活泼,不要扼杀生机,尽量使精神放松;在夏天,要使精神焕发;在秋天,要使神气内敛含蓄,不让自己的意志外驰;在冬天,要让意志潜藏,不要向外显露。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顺应天地交感的规律以保全“生气”的道理1.指出四时气候变化对生命活动有极大影响。
经文以比喻的手法,假设一个天地混乱而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来说明人体适应四时、协调阴阳的重要性,说明人体的确阳气和天地之气一样,即不能停滞,又不能发泄太过,否则机能受到损害,疾病就会发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口诀1、四时养生小口诀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书中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
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
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志随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
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
这就是适应春季的气候,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肝脏,使得供给夏季长养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夏季就会出现寒性病变夏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
此时,天气沉降,地气升腾,天地之气相互交融,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保持情绪怡悦,不要愤怒,使面容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
要使气机宣泄,通畅自如,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心脏,使得供给秋天收敛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秋天就会患上疟疾。
秋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
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肃,人们应早睡早起,起床的时间应与鸡鸣的时间一致。
保持情绪的安宁,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
要收敛神气,不急不躁,以使秋季的肃杀之气得以平和。
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清肃。
这就是与秋季的特点相适应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肺脏,使得供给冬藏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冬季就会发生飧泄病。
冬季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季节。
此时,水寒成冰,大地冻裂,不要扰乱体内的阳气,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
要使思想情绪平静伏藏,好像心里很充实又不露声色。
心中好像感到非常满足,还要躲避寒冷,保持温暖。
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令阳气耗损。
这就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肾脏,使得供给春生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春天就会发生痿厥病。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运行不止,所以能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衰弱消亡。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四季养生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法因人而异,主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适时养生。
春季《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睡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链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拨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
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蔗、马蹄、柑橙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於里。
夏季《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睡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
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如太过则而伤脾胃。
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
“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秋季《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意思是说,秋天天气乾燥,气候逐渐转凉,秋气肃杀,万物开始收歛,要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并要收敛神气而勿外露,此皆所以顺从秋收肃杀之气,从而使肺金得以清净,这就是秋天保养秋收之气的方法。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将军之官─肝的保健法『春天』《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常者少。
」肝为甲乙风木之脏,具有东方少阳升发向上之气,肝脏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那些刚刚发芽吐绿的树木一样,柔软新翠,生机勃勃,升发向上。
所以,春季养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春天应时时注意顾护培育阳气,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兴奋阳气;郊游踏青以陶冶情操,保持精神愉快,使阳气畅通不滞;饮食上适当多吃ㄧ些辛温之品,如韭菜、羊肉、面食等以培育阳气,助升发,适当的运动,以利于机体进行吐故纳新。
如果违背了春天奉养阳气的规律。
变生、予、赏为杀、夺、罚,则会损害肝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病态。
修养肝气法:早晨起床后,双目微闭,面向东坐于床上或椅子上。
双手置于枕后手掌捂住双耳,食指放在中指上,稍用力食指从中指上落下,敲击枕部,双手测24次,舌抵上颚,等津液满口后,分三口咽下丹田。
然后生吸气九次,意想青色气团慢慢进入肝脏。
养肝食物:鲤鱼、赤小豆、黑豆、四季豆、丝瓜、木瓜、百合、莲子、大枣、菜花、黄花菜、葡萄、杏仁、桃、无花果、李子、梅子、木耳、枇杷、菇类、绿豆、甘薯、玉米、薏仁、猪肚、牛肉、红萝卜、莲藕、鲫鱼、燕窝等所选的食物以酸性、甘性为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鳖甲、大蒜、大枣、灵芝、香菇对肝脏有相当的帮助。
养肝配餐与药膳:1磨菇炖乌鸡原料:磨菇200克,乌骨鸡一只,食盐适量制法:将乌骨鸡洗净切块,磨菇洗净撕成小块。
将以上二物放入锅中加水炖煮,食用前再放少许食盐即可。
2茉莉花糖水原料:茉莉花2至5克,白砂糖适量制法:取茉莉花用沸水冲泡,加适量白糖,调匀频频饮用。
3山楂银菊茶原料:山楂、金银花、菊花各10克制法:将上述药一同煎水,代茶饮用。
4南瓜粥原料:新鲜南瓜、米50克制法:将南瓜洗净,切成块加水适量煮至六成熟时,加入米,熟烂即可。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则一、背景与意义《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养生的源头。
它强调了四时养生的重要性,主张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进行适宜的调养。
这种养生方法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实现身心的和谐。
二、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核心观点在《黄帝内经》中,四时养生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季节,人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其核心观点包括: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三、针对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1.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候温暖,阳气上升。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肝、护肝。
建议多食用绿色蔬菜,以促进肝气的疏泄;适量运动,以活动筋骨,增强身体免疫力。
2.夏季养生: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气候炎热,阳气旺盛。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心、护心。
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水果蔬菜,以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
3.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气候凉爽,阳气渐减。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肺、护肺。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呼吸道干燥;饮食上应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等。
4.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气候寒冷,阳气深藏。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肾、护肾。
建议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饮食上应多食用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红枣等。
四、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四时养生建议1.饮食: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适宜的食物来滋养身体。
比如春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养肝;夏季应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以养心;秋季应多吃滋润的食物以养肺;冬季应多吃温阳的食物以养肾。
2.运动:四季运动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比如春季可进行柔和的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夏季可进行适量的游泳、瑜伽等运动;秋季可进行登山等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耐力;冬季可进行适量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
有一篇讲顺应四时变化的古文
《黄帝内经》中有一篇讲述顺应四时变化的古文,内容如下: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这段古文强调了顺应四时变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四时之气的不同特点,人体也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因此,人们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死法之阳早格格创做《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热热”,“服天气而通神明”.认为对于自然界阳阳的变更,“顺之则灾害死,从之则苛徐没有起”.正在那一准则指挥下,提出了四季养死法:秋死夏少,秋支冬躲.养死法一视同仁,主弛每部分不妨根据自己的简直情况采用符合自己的养死法,适时养死.秋季《黄帝内经》道:“秋三月,此谓收陈,天天俱死,万物以枯,夜睡早起,广步於庭,被收慢形,以使志死;……此秋气之应,养死之讲也”.意义是道,秋天阳气降下,万物收育,欣欣背枯,此时宜启初锻链身体,早朝起去慢慢集步,扒启束收,紧慢衣戴,让形骸舒展,使志意顺秋天死收之气而活动,以供神定而志安,那便是秋天调养秋死之气的要领.正在阳气死收的秋季,饮食央供浑浓,没有宜洪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火果宜食用一些苦蔗、马蹄、柑橙等,与其浑浓苦凉,预防积热於里.夏季《黄帝内经》道:“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天气接,万物华真;夜睡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喜,使华英成秀,使气得鼓,……此夏气之应,养少之讲也".意义是道,夏天万物死少,茂衰华好,夏日昼少,养死者宜早起锻链,没有宜懒惰,要使人的粗神旺衰歉谦,让体内阳气宣鼓於中,以与夏季阳衰的环境相符合,那便是夏天调养夏少之气的要领. 夏季炎热,常逢热热兼干之候,肌腠启鼓,汗出亦多,人们喜食死热、热凉之物.如太过则而伤脾胃.果此,正在夏季切忌过食死热,少食油腻薄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苦热、利干、浑热、少油之品.“夏日炎炎正佳眠”,是道夏季天热,热干沉,人喜多眠,但是此时更宜振做粗神,劳劳分离.秋季《黄帝内经》道:“秋三月,此谓容仄,天气以慢,天气以明,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靖,以慢秋刑;支歛神气,使秋气仄,无中其志,使肺气浑,此秋气之应,养支之讲也”.意义是道,秋天天气坤燥,气候渐渐转凉,秋气肃杀,万物启初支歛,要使神志安靖,以躲肃杀之气,并要支敛神气而勿中露,此皆所以顺从秋支肃杀之气,进而使肺金得以浑洁,那便是秋天调养秋支之气的要领.秋季气候坤燥,常有凉燥之感,由于气候凉爽,人们喜食姜辛温之物.但是辛温太过,则易伤肺致咳,肺与大肠相内中,亦易伤及大肠而出现大便坤燥易排的局面.果此正在秋季切忌过食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润燥死津、润肺行咳、润肠通便之品,如百合、蜂蜜、芝麻、合桃肉、雪梨等.冬季《黄帝内经》道:“冬三月,此谓关躲.……早睡早起,必待日光,……去热便温,无鼓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躲之讲也.”意义是道,冬天是万物伏关躲的季节,人们没有要扰动阳气,预防热热,脆持温温,没有要使皮肤启鼓出汗,而使关躲的阳气受到效率,那是冬天调养冬躲之气的要领.冬季热热,以支躲为佳.所谓冬令进补正在尔国已是保守习惯,此时宜食一些补肾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鸽肉、虾、鹌鹑等,以巩固肾净的躲粗效率,使肾气、肾粗旺衰,体力巩固,普及浩气的抵挡本领,达到去秋没有死或者少死温热病的手段,所谓“冬没有躲粗,秋必病温”即是此意".以上引述《黄帝内经》那几段话,是养死的一项要害准则.指出养死的要领必须符合四时气候的变更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黄帝内经》认为人应当“与天地如一,得以之情,以知死生”。
人体生命是天地阴阳之气相感应的产物,是自然界物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因此,人类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天地阴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年之中,气候呈现春温、夏热、秋凉、冬藏的规律性变化,在这一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都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变化。
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属阳,自然界万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生长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阳(春)之生、太阳(夏)之长;秋冬季节属于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阴(秋)之收、太阴(冬)之藏。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之内。
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即春天来临时,初春阴寒尚未尽,不可骤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伤人身之阳,谓之“春捂”;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不宜过快增添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抗寒能力,谓之“秋冻”。
【春季养生】春季共有三个月,从立春至立夏,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约在农历一月至三月间。
此时应入夜即睡,早些起身,到庭院中散步,使精神愉快,保养生发之气。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的病变。
外邪致病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
风邪可单独作为致病因子,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
因此风病之病种较多,且病变复杂。
如遇热合,而为风热;与寒合为风寒;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即为显例。
故《黄帝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长也。
”意指许多疾病的发生,常常与风邪相关联。
因此春季养生的关键是要防风,在刮大风时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采取措施以躲避风邪之侵袭,即《内经》所谓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五脏养生春季为肝木用事,怒则伤肝,故春季尤其要注意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致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饮食宜忌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因此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
如牛乳、山药、木耳、银耳等,以清肝养脾,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
每日除三餐外,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
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忌生冷油腻之品。
调养药膳,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地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损伤人体正气。
所需能量可适当由糖供应。
糖的极品是蜂蜜,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夏季养生】夏季共有三个月,从立夏至立秋,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约在农历四月至六月间。
此时人们应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以适应夏季气候,保护养长之气。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到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这是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所造成的,而且到冬天还会再发重病。
外邪致病暑是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
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关键。
暑多兼湿,尤其是南方。
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湿邪亦易伤脾阳,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为湿邪所遏,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
夏季预防暑湿侵袭是养生防病的重点。
其基本原则是:在盛夏防暑邪,注意避暑降温,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的清凉通风;在长夏注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五脏养生夏季养生着重养心。
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
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也正因为“暑易人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
饮食宜忌夏三月暑性温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整个食谱应以清热化湿、祛暑益气、生津止渴、清心补脾为主。
因为苦味入心,为补充津液的流失,可多食苦味食品。
夏季多喝荤素搭配的汤类。
常用的食物有兔肉、鸭肉、鱼、黄鳝、苦瓜、冬瓜、番茄、黄瓜、丝瓜等。
消暑的食物有绿豆、薏仁、百合、西瓜、莲子等。
中药防暑如金银花、决明子、山楂、菊花、薄荷、鲜藿香等。
老年人宜吃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婴幼儿宜食含钙、锌微量元素丰富的清补食品。
在炎热的夏季,忌吃温热助火的食品和油腻粘糯、煎炸炒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香燥、伤津耗液的食品。
【秋季养生】秋季共有三个月,从立秋到立冬,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间的秋分为季节气候转变的环节,约在农历七月至九月间。
此时人们应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保持神智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特征,不要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这是适应秋季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损伤肺,到冬天会发生病症,这是供养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造成的。
外邪致病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秋季外邪以燥邪为主。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舌燥,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
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
秋季燥气又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故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
秋季养生主要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
五脏养生中医认为,人体五脏里的肺脏与秋季相应,秋季宜注意保养肺脏。
肺开窍于鼻,肺气和,呼吸利,鼻的嗅觉才能灵敏。
若肺气不足,鼻额功能减退时,即见嗅觉不灵,清涕自出。
肺与鼻关系密切,其原因是肺职于呼吸,而鼻又是呼吸之气的出入通道。
如果鼻的通气功能受到影响,则将严重影响肺脏的作用。
因此,在秋季宜多做健鼻操。
饮食宜忌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
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养生当以润燥益气味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冷调配为要。
秋季宜吃银耳、燕窝、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
还可使用雪梨银耳羹、酸梅汤等。
秋季宜多喝粥,尤其是初秋季节。
这个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主要是梨和甘蔗,但由于此两种水果性寒,对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
适于秋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秋季饮食要“少辛多酸”。
所谓少辛,就是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因为辛味入肺,少吃辛味,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就要“少辛多酸”,防止肺气太过而伤肝。
【冬季养生】冬季共有三个月,从立冬至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约在十月至十二月间。
此时水寒结冰,大地龟裂,人体不要轻易扰动阳气,晚上早些睡,早上晚点起身,一定要等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因为早睡可保养人体阳气,迟起可保养人体阴气;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外泄,以免损失阳气。
这是适应冬季气候以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季的闭藏之气,就会损伤肾,到春季会发生痿厥之疾,这是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造成的。
外邪致病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寒气为冬季之主气,即主要见于冬天。
因此,冬季养生主要防冬季寒冷气候的侵袭,中医将其称为寒邪,寒邪是以空气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为特点的。
五脏养生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是人体的根本所在,是生命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冬季是养肾的好时机。
因为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因此,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
人们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使之“神藏于内”,而不暴露于外。
饮食宜忌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
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而且“药补不如食补”。
冬季天气寒,寒邪易伤肾阳,故宜食温性食物。
冬季摄取食物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食物宜温忌凉。
常以鹿肉、狗肉、羊肉、韭菜、虾仁、栗子、核桃仁温补肾阳,以海参、龟肉、芝麻、黑豆等填精补髓。
冬季宜吃火锅,可温补人体阳气。
咸味入肾、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肾水克心火,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少食咸多食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在中医的五色五形理论中,黑色独入肾经、能够益肾强肾,靠黑色的食物来补肾正是“顺应天时”的最佳表现。
因此,人们不妨在冬季多吃些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鸡、黑枣、龟鳖、紫菜等黑色食物。
与羊肉、狗肉等温肾壮阳食品不同,这些看似普通的黑色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
冬季也宜多喝粥喝汤。
(爱之芯语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