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业三圈环流
高中地理书上三圈环流的问题.
高中地理书上三圈环流的问题.?
答:三圈环流是一种假设的状况,为了方便研究,地理学中假设大气均匀地在地表运动,这样才将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指一个半球八就是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而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 用背景和意义。
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并详细阐述其中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
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和
大气移动的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大气移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差是导致 大气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气压地区的大气会流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偏向力 使得气流向东偏转,地转偏向力则使得气流向北偏转。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旋 转气流,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旋转气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模型的基本特征和 移动规律。
总结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
大气环流和气候预测的教学实践
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气候预测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预测的实践应用。
介绍气候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气 候预测的实践操作。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预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成因和 基本规律;
学生互动讨论和巩 固练习。
移动课件的演示和 讲解;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地理三圈环流的基 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 影响;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
02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的物理 过程
三圈环流模型
定义
三圈环流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大气环流模型,它将地球大气圈划分为三个垂直层次,即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和重力等物理作用下形成环 流。
高三地理教案:三圈环流
高三地理教案:三圈环流【篇一】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
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高考地理知识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高考地理知识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地理知识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地理知识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 低纬环流;30-60 中纬环流;60-90 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 压6 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 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 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 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例2: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例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0 气 温 ℃ 15
60 气 温 ℃5 0
03 01
0降 水 5量 mm
0
4000
600 气
3降0
温水
5 0℃0 1量5
mm
400 0
6
0
0 气 温
降3 水
0
5 0 0℃ 量1 5
mm
400 0
6
00 气
3降0
温水
5 ℃0 0 1量5
mm
400 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15
3 0-01 5
带热 带 雨 林
热 带 草原 气 候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 气 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西风带控制。
1 0-04 5
100
-60
1
4
7
10
0 -60 月份
三圈环流
第一节:何谓三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分类
分:其分第一环流圈,第
二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第一环 流圈又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 圈,第二环流圈指极地环流圈, 第三环流圈指中纬度环流圈。
Ontents
第二节.三圈环流成因
第二节:三圈环流成因
一.低纬度环流圈(简图)
太阳光照
太阳
第二节:三圈环流成因
一.低纬度环流圈(平面图)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气流由高压区吹 向低压区,较为 稳定,称之为盛 行西风
第二节:三圈环流成因
四。三圈环流示意图
极地高气压带
9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赤道低气压带
0°
Ontents
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对气候的影响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对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影响, 炎热少雨
冬季受盛行西 风带来的充沛 水汽影响,温 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到盛行西风 影响,全年温和多 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1
Part Three
极地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地区终年受到极低高气压带控制
以寒冷干燥下沉气流为主
形成苔原气候以及冰原气候
观
极地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
Part One
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地区接收 大量太阳光照
气流受热 膨胀上升
热带雨林气候
强烈的太阳光 照充沛的降水
高空冷却凝 结成云致雨
低纬度地区受到东 北信风带的控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三圈环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三圈环流”,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和三圈环流的特点。通过对三圈环流的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和天气现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引导学生从实际观测数据中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1.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观测数据中认识和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特点。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观测和分析的能力。
4.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三圈环流?它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针对三圈环流的特点,设置问题:“三圈环流对地球气候有哪些影响?”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结合现实问题,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如何影响三圈环流?”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如何利用三圈环流知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Hale Waihona Puke 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4.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高一地理资料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高一地理资料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某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3.2三圈环流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最冷月气温t(℃ )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t>15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最高月降水500以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雨型(最高月降水500以上)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高纬环流
极锋 中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地表性质 夏季 (同纬度) 气温 气压 陆地 海洋
冬季
气温
气压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高
低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1月 被切断的 气压带 亚欧大 陆 副极地低 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太平洋
北 海陆热 半 力性质 球 的差异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地低压带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三圈环流课件
9A0°的点C依次是E
G
、 、___、____。
(2)A处为__上__升 (上升、下沉)气流;B是_东__北__信_风带, 低纬
它是________环流圈的组成部分。
(3)D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__西__北____风。
(4)在极点上空观察F风带,其风向呈_顺___时针方向运动。
8.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获取 图示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 解读 布,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 信息 ~70°N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 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 辐合带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9 -10题。 10.热带辐合带( )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图代表的半球和季节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C.南半球、夏 季 D.南半球、冬季12.图中②、⑥代表的气压带、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完整的气压带及风带,读图完 成5-6题。 5.该气压带可能是(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高气压带 6.该风带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 东北风 D.西北风
7.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
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纬度为0°、30°、60°、
干冷 极地少雨带
温湿 温带多雨带
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干热 干燥
副热带少雨带
湿热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收
汽
)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时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的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化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三圈环流和天气系统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三圈环流和天气系统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2•天津)图为某日某时刻的天气图。
据图判断,此时图中阴影所示地区最可能出现降水的是()A.甲B.乙C.丙D.丁2.(2021•北京)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
如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3.(2020•北京)如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图推断()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B.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C.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D.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4.(2019•北京)如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5.(2019•上海)某地因我国东部丽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6.(2019•上海)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A.B.C.D.7.(2017•北京)如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8.(2016•北京)如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该日20时()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二.解答题(共12小题)9.(2022•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圈环流示意图.ppt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三 圈 环2.假两个设:因①素地:极球热锋力表地高面转低性偏纬质向之均力间匀。的②受太热阳不直均射(赤)道;
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结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
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 动力原因形成的。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大气环流和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地 球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大气中的水和二 氧化碳等。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影响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调节全球气候。例如,它将热带地区的热量和水分向极地地区输送,维持全球气 候的稳定。
副热带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形成高低纬 度间的温度差异。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移动和三圈环流
总结词:闭合、高纬度环流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高纬 度的高空槽脊。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从极地高 压带向副热带高压带移动。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形成高低纬度 间的温度差异。
03
大气环流及其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
01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组合,大气在南北半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三
圈环流。
02
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压、温
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调整。
03
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球倾斜角度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大气移动的基本物理过程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大气运动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转偏向力使大 气运动发生偏转,摩擦力则减缓大气运动的速度。
大气运动的类型
大气运动分为行星风系和季风环流。行星风系是全球性的大 气环流,季风环流则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起的气流变化。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 制和表现形式
移动课件中重点展 示的内容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1、高一地理,为什么北半球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由于三圈环流,东岸则是由于季风环流?说明理由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亚欧大陆来讲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有人提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北纬30度左右,挡住了西风带自西向东携带的水汽,这使得中国中东部地区,主要受到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西,则由西风水汽长驱直入。
很典型的是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区在地形上为一个开口向西的喇叭口,该地区降水丰富,即主要是受到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而广大新疆其他地区,及甘肃、内蒙等,都因为太平洋季风难以到达,而西风带水汽也同样到达不了,而成为干旱、半干旱区。
对北美而言,则主要是西风环流所带水汽到东海岸就已经比较弱了,而且北美西海岸有一列面北向的高大山脉,也阻挡了西风带的水汽,所以其主要的降水来源应来自于季风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影响三圈抄环流分低纬、中纬、高纬袭环流,低纬环流形成的原因: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北纬30度附近成了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就不能再继续北流。
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3、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三 圈 环 流 和 气 候【独家整理】
三圈环流和气候➴单圈环流:○地球不自转○地形单一平整○冷热不均➴三圈环流:○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赤道地区温度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空气上升遇冷成云致雨。
●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全年总体特征—高温多雨。
形成0-10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①年降水量>2000mm②相应的植被是热带雨林③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④典型的地带性因素分布: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新加坡、雅加达)、亚马孙平原⑤非地带性因素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东北部☆原因:1.信风的迎风坡(马岛、澳大利亚、巴西高原——东南信风中美洲——东北信风)2.暖洋流增温增湿3.都处于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在10-20°大陆西岸形成热带草原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
①特点: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②降水量750-1000mm③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夏:(太阳北移)赤低控制,故高温多雨冬:(太阳南移)信风控制,故炎热干燥④植被:热带草原⑤自然带:热带草原带⑥典型的地带性因素分布:南非高原、巴西高原⑦非地带性因素:Ⅰ-【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Ⅱ-【澳大利亚北部】(属季风现象,却是热草气候)它的夏半年吹西北风——北半球の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向左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来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它的冬半年吹东南风——东南信风从内陆吹来,故干燥少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带。
副高是少雨带,所以从副高刮过来的东北信风炎热干燥,在20-30°大陆西侧和中部形成全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①降水量<125mm②典型的地带性因素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1跟踪检测:第二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受乙、丙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是()
A.全年温和湿润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图示季节温州地区最可能()
A.桃花盛开B.蝉鸣悠扬
C.红叶满山D.天寒地冻
3.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盛行西风带
C.信风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读图可知()
A.①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 7°C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五地区按纬度由低到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⑤④③②①D.③④⑤②①8.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9.图中各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A.①地是热带草原B.②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③地是温带草原D.⑤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二、综合题
25.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
B气压带为____,E风带为____。
(2)在B、F交替控制地区形成____气候,气候特征为____,终年在F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特征____。
(3)这些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夏季偏____(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