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用简单的实验操作验证声音的产生。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操作验证声音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 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
四、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瓶子、一碗水、一些小石子。
2. 教师准备一个音乐玩具或音乐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音乐玩具或音乐器材,引导幼儿听声音,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石子放入空瓶子中,轻轻摇晃瓶子,让幼儿听石子碰撞瓶壁产生的声音。
提问:“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石子碰撞瓶壁产生了振动,振动传递给空气,形成了声音。
”3. 验证声音的产生:教师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瓶子装上水,轻轻敲打瓶子,让幼儿听到的声音。
提问:“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个声音的?”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声音,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体验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6.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家庭小实验,让幼儿在家中找一些物品,如空瓶子、水、小石子等,尝试制作自己的“会唱歌的瓶宝宝”。
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的体验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幼儿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将小石子放入口中。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到声音的产生和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塑料瓶、水、剪刀、胶带、筷子、沙子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瓶,一把剪刀,一根筷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幼儿:“你们猜猜,如果我把这个瓶子拿起来晃动,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
2. 实验一: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将塑料瓶装满水,用筷子敲打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教师提问:“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个声音的?”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产生。
3. 实验二: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敲打装有沙子的塑料瓶,观察声音的变化。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了吗?”引导幼儿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实验三: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将塑料瓶装满水,用剪刀将瓶子剪开,观察声音的变化。
教师提问:“这次声音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观察声音的产生和变化。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作业与拓展: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变化。
2. 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声音大比拼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验,找出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幼儿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学生动手制作,将生活中废弃的瓶子变成会唱歌的玩具。
3. 探索声音的奥秘: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材料、不同水位对声音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废弃的瓶子、水、剪刀、胶带等材料。
2. 准备实验器材:振动传感器、扬声器等。
3. 准备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手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
让学生亲手实验,感受声音的产生。
3. 制作瓶宝宝: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实验二:探索声音的奥秘。
让学生分组实验,发现不同材料、不同水位对声音的影响。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学生能制作出会唱歌的瓶宝宝,并了解其原理。
3. 学生能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材料、不同水位对声音的影响。
4. 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同伴良好沟通。
六、教学拓展:1. 邀请音乐老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科学的联系。
2. 组织学生参观音响制作工厂,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制作过程。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奥秘。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2. 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实验、观察、总结等环节,巩固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出会唱歌的瓶宝宝。
3.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不同材料、不同水位对声音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节奏感。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不同材质瓶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主创作,用瓶子制作出有趣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如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2. 准备一些小石子、水等填充物。
3. 准备音乐乐器(如铃鼓、木鱼等)。
4. 准备录音机、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让幼儿初步感受不同材质的瓶子。
2. 探索声音: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瓶子装上不同的填充物,摇晃瓶子,让幼儿听辨发出的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声音的特点。
3. 创作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瓶子和其他音乐乐器,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让幼儿尝试用瓶子发出节奏感强的声音,与音乐乐器相互配合。
4.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索声音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不同材质瓶子声音特点的认知。
2. 评价幼儿在创作音乐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关注幼儿在音乐表演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一个“音乐瓶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继续探索和创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水、沙子、米粒等。
2.2 教具准备:瓶子、筷子、音乐玩具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往瓶子里装入不同物质,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3 体验音乐游戏:教师带领幼儿用瓶子和筷子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乐趣。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声音的世界”主题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进一步巩固对声音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声音产生和变化的认知程度。
5.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6.2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材料,避免浪费。
6.3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七章:活动步骤详解7.1 准备阶段:教师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7.2 探索阶段: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往瓶子里装入不同物质,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7.3 实践阶段:教师带领幼儿用瓶子和筷子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乐趣。
7.4 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不同高度的水位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水位产生的不同音调。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塑料瓶、水、筷子、砂纸、颜料、画笔。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便于幼儿听清楚瓶宝宝的声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实验主题——会唱歌的瓶宝宝,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a. 教师将塑料瓶装满水,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b. 教师提问:“你们听到瓶子发出了什么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c. 教师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二:不同水位的声音a. 教师将塑料瓶分别装上半瓶、一瓶和满瓶水,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不同水位的声音。
b. 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不同水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c. 教师解释:水位越高,瓶子内空气的振动空间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4. 实验三:自制瓶宝宝a. 教师分发材料,指导幼儿用颜料在塑料瓶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b. 教师示范如何用砂纸打磨瓶子,让幼儿动手体验打磨过程。
c.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打磨后的瓶子表面,感受砂纸的粗糙程度。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水位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瓶宝宝,共同欣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事项,如避免幼儿用筷子敲击瓶子时受伤。
3.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应适当简化实验原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范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2篇)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设计意图: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教师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发展了,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一、活动目的:1、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重、难点: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敢于表达等积极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认识矿泉水瓶、黄豆、绿豆、米,能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小塑料碗、黄豆、绿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跟着纪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黄豆、绿豆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①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黄豆、绿豆,只选一种)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能用简单的实验操作探索声音的产生。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探索声音的产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实验操作探索声音的产生。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水、瓶子、筷子、音乐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适合进行科学实验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瓶水,提问:“你们知道瓶子里有什么吗?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索一下瓶子里的秘密。
”2. 探索声音的产生:1. 教师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2. 教师提问:“你们听到瓶子发出什么声音了吗?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3. 教师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4. 教师引导幼儿用筷子敲击瓶子,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并让幼儿说出声音的特点。
3. 活动延伸: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会唱歌的瓶宝宝”游戏,将音乐玩具放入瓶子中,让幼儿摇晃瓶子,发出音乐声。
2.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巩固幼儿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家庭中的声音产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下次上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学习声音的传播。
七、教学重点:1. 声音的传播原理。
2. 运用实验操作探索声音的传播。
八、教学难点:1.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 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九、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泡沫、水、瓶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适合进行科学实验的氛围。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唱歌的瓶宝宝》适用年级:托班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声音的产生。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材料准备:1. 水瓶、剪刀、胶带、彩纸、棉花等。
2. 音乐玩具或音乐播放设备。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2. 适合集体活动的桌椅。
三、教学过程基本步骤:2. 探索: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会唱歌的瓶宝宝”会唱歌的原因。
3.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并尝试使其发出声音。
5. 拓展:学生尝试将制作过程中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3. 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际情况。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 学生制作的作品质量。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收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 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5.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确保他们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的安全,避免受伤。
2. 提醒学生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以免发生意外。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高低: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3. 声音的传播:让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些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子。
3.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四、教学过程:2. 实验一:让学生把石子放进瓶子里,观察和倾听石子碰撞瓶壁产生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实验二:让学生用手敲击瓶子,观察和倾听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4. 实验三:让学生把瓶子口朝下,轻轻摇晃,观察和倾听声音的传播。
引导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5. 总结: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试着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会唱歌的玩具。
2. 让学生观察和倾听周围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米粒等)装进瓶子里,观察和倾听产生的声音有何不同。
2. 让学生尝试在瓶子里放入不同的液体(如水、果汁等),观察和倾听产生的声音有何不同。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动手操作和观察。
2. 评价学生在实验后的总结,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 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和创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难点:让幼儿掌握用瓶子制作音乐玩具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水、沙子、豆子等填充物,胶带、剪刀等工具。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瓶子的特点。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
3. 制作:教师示范如何用瓶子制作音乐玩具,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音乐玩具。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music 玩具,让幼儿分享制作的喜悦和成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的瓶子,继续制作音乐玩具。
2. 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相关音乐活动,如音乐欣赏、歌唱表演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音乐玩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幼儿对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聆听幼儿制作的音乐玩具声音,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music 玩具,观察其完成质量,评价幼儿的耐心和细致程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幼儿都能完成制作。
2. 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如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时,要小心谨慎。
3. 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创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比赛,让幼儿用自己的music 玩具演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1. 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小班幼儿,旨在通过玩具瓶制作和活动唱歌,让幼儿了解瓶子的物理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瓶子的物理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一首儿歌《会唱歌的瓶宝宝》2.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流程3.1 教学内容1.瓶子的物理特性;2.制作瓶子玩具;3.唱儿歌《会唱歌的瓶宝宝》。
3.2 教学流程时间内容方式5min 导入:唱一首与瓶子有关的儿歌《瓶瓶罐罐》。
教师讲唱10min 知识点:介绍瓶子的物理特性,引导幼儿探究瓶子的形状,表面和材质。
教师讲解10min 活动一:制作瓶子玩具,并听取幼儿发言,让幼儿观察、描述瓶子玩具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合作活动10min 知识点:讲解瓶子共鸣的原理和小班孩子唱歌的原因教师讲解10min 活动二:让幼儿轮流用瓶子与教师产生音乐共鸣、体验共鸣的神奇效果合作活动10min 唱歌环节:教唱儿歌《会唱歌的瓶宝宝》,并挑选一些幼儿与教师一起表演。
教师带领的歌唱活动5min 教学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幼儿表达感受和体验。
教师讲解、幼儿发言总计60min4. 教学评估方法1.监测和记录听取幼儿对瓶子形状、表面和材料等的描述。
2.观察和记录幼儿制作瓶子玩具、产生共鸣以及演唱《会唱歌的瓶宝宝》时的动作和表情。
3.收集幼儿对课堂活动的反馈,用于改进下一次活动的设计。
5. 教学材料1.玩具瓶2.制作瓶子玩具所需的各种色彩纸片、剪刀、胶水等3.儿歌《瓶瓶罐罐》和《会唱歌的瓶宝宝》的歌词印刷件6.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本教师发现幼儿比较喜欢探究瓶子的特性,对制作瓶子玩具和用瓶子发出共鸣的活动也很感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发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声音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 能够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些水。
2. 实验材料:沙子、纸屑、小豆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你们听到瓶宝宝唱歌了吗?它为什么会唱歌呢?”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产生。
2. 探索声音的产生:1. 教师引导幼儿将沙子、纸屑或小豆放入塑料瓶中,观察和倾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 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摇晃塑料瓶,使其发出声音。
2. 幼儿模仿操作,尝试摇晃自己的塑料瓶,观察和倾听声音的产生。
3. 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4. 歌曲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关于动物的歌曲,如《小燕子》。
2. 幼儿模仿歌曲中的动物叫声,尝试用声音表达不同的动物。
3. 幼儿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提问:“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不要将实验材料放入嘴里。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在歌曲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培养自信心。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如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逐一猜测每个瓶子内装有什么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肚子里有什么?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种实物和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1)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要拧紧盖子。
(教师检查)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播放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让我们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的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瓶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
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让幼儿动手制作,将瓶子变成会唱歌的玩具。
4. 环保教育: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
2. 准备一些小石子、水等填充物。
3. 准备一些音乐玩具,如小鼓、铃铛等。
4.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以便幼儿进行实验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石子的矿泉水瓶子,摇晃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摇晃瓶子会发出声音?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声音的产生。
让幼儿把石子放入矿泉水瓶子中,摇晃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声音会随着石子的增多而变大?3. 探索声音的传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声音的传播。
让幼儿把一个音乐玩具放在瓶子里,摇晃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声音能够在瓶子里传播?4.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师引导幼儿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让幼儿把石子放入矿泉水瓶子中,用瓶子当乐器,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用瓶子敲击会发出声音?5. 环保教育:教师向幼儿讲解水的珍贵,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让幼儿明白,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要珍惜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看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看幼儿是否能够说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声音奥秘”,具体内容为“会唱歌的瓶宝宝”。
通过活动让幼儿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实践,让幼儿发现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瓶、橡皮膜、橡皮筋、小石子、沙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空瓶、橡皮膜、橡皮筋,小石子、沙子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空瓶,并提出问题:“这个瓶宝宝会唱歌吗?”教师演示通过向瓶内放入小石子、沙子等物品,使瓶子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橡皮膜、橡皮筋将空瓶封口,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为什么瓶宝宝会唱歌?讲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操作,用学具尝试让瓶宝宝“唱歌”。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会唱歌的瓶宝宝》2. 内容: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振动与声音的关系:振动越快,声音越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瓶宝宝唱歌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让瓶宝宝唱歌。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振动与声音关系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邀请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如纸杯、小鼓等)进行振动实验。
组织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探索更多的声音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方式。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瓶子发声的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综合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若干、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颜料、画笔;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瓶子摆放整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探索瓶子发声:a. 教师邀请幼儿用手摇晃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b. 教师向幼儿解释瓶子发声的原理:瓶子里的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摇晃时,会撞击瓶壁产生声音。
c.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填充物装入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用颜料给瓶子涂色。
b.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瓶子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c. 教师协助幼儿将涂好色、画好图案的瓶子晾干。
4. 瓶宝宝唱歌比赛:a.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放在桌子上,邀请幼儿用手摇晃瓶子,让瓶宝宝唱歌。
b.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瓶宝宝的唱歌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瓶宝宝唱歌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四、活动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记录幼儿的制作过程和成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将在活动中制作的瓶宝宝摆放在活动室中,供幼儿随时观察和探索。
3. 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更多关于瓶子的教育活动,如瓶子绘画、瓶子科学实验等。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平衡木、呼啦圈、小障碍物等。
2. 环境准备: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确保活动场地无障碍物。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邀请幼儿进行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并能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瓶子的大小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瓶若干个,水,剪刀,胶带,颜料,画笔,音乐CD。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声音的产生原理。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制作过程。
4.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5.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幼儿的分享,了解幼儿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情况。
3. 通过幼儿的合作和团队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环境布置: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摆放在教室的展示架上,作为教室的装饰,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幼儿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2. 提醒幼儿注意颜料的使用,避免沾染衣物。
3.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游戏。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九、教学拓展:1. 音乐活动:邀请音乐老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瓶宝宝一只、小篮子人手一个
2、黄豆、绿豆、沙子、小石子、杯子若干
3、幼儿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
教学过程
1.玩一玩,发现瓶宝宝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到我们小三班来了,可是他们很害羞藏起来了。
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你们看他是谁呀?(瓶宝宝)和瓶宝宝打个招呼吧!(你好,瓶宝宝)
师:你们的瓶宝宝啊也藏起来了,藏在了凳子下面。
现在请你们把他请上来,和他一起玩一玩。
你们的瓶宝宝和老师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老师的瓶宝宝会唱歌,你们的会唱歌吗?(不会)
老师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原来老师的瓶宝宝里怎么会有东西。
老师的瓶宝宝里面有东西,所以会唱歌。
你们的里面没有,所以他不会唱歌。
你们想让自己的瓶宝宝也来唱歌吗?现在,把瓶宝宝送回去,送到凳子下面去。
2.做一做,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材料: 有黄豆、绿豆、沙子、小石子。
)
师:现在啊就要来喂瓶宝宝吃东西了(要求:一只手拿好瓶宝宝,另一只手用勺子将材料慢慢的放进瓶宝宝的肚子里,放好了要记住把
瓶宝宝的帽子戴戴好。
每个瓶宝宝只能吃一种东西,挺清楚哦只吃一种。
(2)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抱着你的瓶宝宝轻轻地到后面的桌子
上去喂瓶宝宝吧。
(所有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试一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鼓励幼儿摇一摇、听一听,瓶
宝宝会发出什么声音。
(3)完成的小朋友抱着瓶宝宝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了,你的瓶宝宝
会唱歌了吗?(瓶宝宝有声音了,好像在唱歌。
)
(4)所有小朋友摇动瓶后师说:你们的瓶宝宝都会唱歌了!现在啊,瓶宝宝累了,我们把它放到小床上休息一下,好吗?
3.猜一猜,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宝宝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
声音。
师:×××,请的你瓶宝宝到前面来唱首歌 (摇一摇)什么声音啊(哗啦啦、哗啦啦),我们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宝宝里面到底放了什么
东西?你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黄豆)还有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
黄豆,放黄豆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哗啦啦、哗啦啦)
师:还有谁的瓶宝宝唱的歌是不一样的?xxx,你来试试。
(摇一摇),我们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东西呀?(沙子,莎
莎莎、莎莎莎)还有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沙子,放沙子的瓶宝宝一起
来唱歌(莎莎莎、莎莎莎)
师:×××,你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我们听听看,放了绿豆的瓶宝宝是怎么唱歌的?(淅沥沥、淅沥沥)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绿豆,放绿豆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淅沥沥、淅沥沥)
师:×××,你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小石子)小耳朵竖起来听听看他的瓶宝宝是怎样唱歌的?(哐哐哐、哐哐哐)这几个瓶宝宝唱的歌一样吗?(不一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唱歌的声音不一样啊?
小结:原来啊,瓶宝宝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摇一摇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唱不一样的歌。
4.跟着音乐摇一摇,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现在让“瓶宝宝”和我们一跟来表演《大雨和小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