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大药害事件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药害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是不合理用药的两种最常见表现。

药物在给予人们健康与生存希望的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如影随形,极端体现为药害事件的发生。

经百年来世界上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屡屡发生,我国近年来药害事件的频发也令人担忧。

以下列举了历史上的部分药害事件。

(一)甘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引发肢端疼痛病。

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二)氨基比林致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三)磺胺酏剂致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国际国内药害事件

国际国内药害事件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导致儿童牙齿黄染
• 四环素类药口服吸收后能在血液中保持一定的有 效浓度。由于对人体钙离子有亲和力,四环素类 药可与钙结合,生成一种四环素钙的黄色复合物。 如果牙冠正在发育钙化阶段,这种复合物就沉积 在牙冠上,使长出的牙齿发育不全并出现黄染现 象。
• 四环素在我国20世纪60-70年 • 代初大量应用,导致60-70年 • 代出生的儿童长四环素牙的 • 概率远远超过其他时期出生的 • 儿童,使60-70年代出生的人 • 永远带着出生年代的烙印。
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
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
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
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
孕妇服用黄体酮致女婴外生殖器男 性化
• 许多地方曾广泛应用黄体酮来防治流产。 后来发现孕妇应用孕激素来保胎会导致女 婴外生殖器男性化,据统计, 1939年~ 1950年这样的病人达600多例,只是激素类 药物致畸的典型案例。
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
• 非那西丁系解热镇痛药,1953年以后欧洲 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当时的西德和捷 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忽然发现肾脏病人 大量增加,经过调查证实主要是由于服用 非那西丁所致。这种病例欧洲报告了2000 例,美国报告了100例,加拿大报告了45例, 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的病人 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8年以后,还可因肾 功能衰竭而死亡。
氯碘羟喹致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 氯碘羟喹是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药物,后来发现它 能防治旅行者腹泻,迅速风行许多国家,包括日本。 50年代后期,日本医生发现有许多病人患亚急性脊髓 视神经病(简称SMON病),患者可有双足麻木、刺痛、 无力、瘫痪、失明等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的11大国际著名药害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的11大国际著名药害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的11大国际著名药害事件X药物五光十色确很美丽,危害人类也可五花八门导读:药物是一种双刃箭,使用得当能治疗疾病,使用不得当就害命。

本文介绍国外11大著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以警示之。

药物是人们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化学物质。

欧美国家较早走了合成药物的道路,使大批量的药物生产成为可能。

以阿司匹林为例,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4.5万吨,仅德国拜耳公司1996年的销售量就高达110亿片。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害”事件,其涉及面会很广,危害就很大。

100年以来,全球曾发生重大的“药害”事件有40余起,使人们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危害的严重性加深了认识。

其中比较突出的事件如下:1.含汞化学药物的危害国外应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阿拉伯国家许多人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斑疹伤寒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水银又成为了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不仅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而且也广泛应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剂。

1890年以后有许多人特别是儿童患肢端疼痛病,约20个病人中有1个人死亡。

后来经过长期调查才证实汞和汞化合物是引起这些病人患肢端疼痛病的原因。

在1939-1948年间,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就有585名儿童死亡。

2.非那西丁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在国外,非那西丁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

1953年以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当时的西德和捷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忽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

经过亢进证实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服用非那西丁所致。

这种病例欧洲报告了2000例,美国报告了100例,加拿大报告了45例,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自从有关国家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出售以后,这类肾脏病人的数目就明显下降。

但是也有证据表明,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8年以后,还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 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死于自 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从此, 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 人民的面前。仅从1922年至1979年,国外 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起左右,累计 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下面对上世纪 发生的典型药害事件做一简述。
不良反应事件”。
9
2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2.二硝基酚、三苯乙醇与白内障 三十年代初期美国流行“药物减肥”,在美国、
欧洲部分国家、巴西等过许多妇女使用二硝基酚做为 减肥药。到1937年人们发现这些国家的白内障患者大 量增加,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均使用过二硝基酚,白内 障的发生率大约在1%左右。
三苯乙醇为一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于20世纪50年 代后期上市,临床上很快就发现该药能引起脱发、皮 肤干燥、男性乳房增大、阳痿、视力下降、白内障, 在美国有几十万人服用过此药,引起白内障的约千人。
米巴痢疾并能预防旅行者腹泻,因此很快流行 到许多国家。大约在30多年以后首先在日本发 现许多人出现双足麻木、刺痛、寒冷、全身无 力等症状,约半数左右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 瘫痪,大约有1/4的病人出现视力减退。流行 病学调查发现这是由于服用氯磺羟喹而引起的 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由于使用此药而造成的 残疾人大约有1万多人,死亡约500人。
6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5.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黄体酮等孕激素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治
疗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在50年 代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发现有许多女 婴(大约有600名)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这种异常 现象与女婴的母亲在孕期曾服用孕激素有关。 经过多种动物实验证实孕激素能引起动物雌性 幼仔发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现象。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国际上重大药害事件的回顾

国际上重大药害事件的回顾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0大药害事件

10大药害事件

10大药害事件1.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从19世纪末开始,欧洲大陆和英、美、澳等国家,曾经广泛应用一些含汞药物作为儿童驱虫药、止泻药等使用,用后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了肢端疼痛病、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症状。

经查证,是含汞的药物所致。

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死于这种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达585人。

2.磺胺制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药是1932年德国克提拉和米奇合成的。

同年杜马克等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其具有抗细菌感染作用,成为医用磺胺药的开创者,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一个药厂,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生产出一种磺胺制剂,供应美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不久后,该地区忽然发现肾脏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经调查证实,由于服用该种磺胺制剂而发生肾衰竭者358人,死亡107人。

磺胺药的主要副作用是肾毒作用,容易在泌尿道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

3.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又叫匹拉米洞,属解热镇痛药。

1884年,克诺尔以安替匹林、盐酸、亚硝酸钠合成。

1897年首先在欧洲上市。

1922年以后,德、英、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该药的病人发生了白细胞减少症,仅3年,美国死于该症者就有1981人。

经证实,氨基比林是罪魁祸首。

许多药物,初上市时尚难发现其危害性,但经过一段时间,毒性便显示出来。

由此可见,“久经考验”的老药,比新药有更大的优越性。

4.黄热病疫苗与病毒性肝炎1942年,美国普遍接种黄热病疫苗,因为当时黄热病曾一度在美国军队中流行,使军队士气大减。

然而,在接受疫苗的300万军人中,有2.8万人发生了传染性肝炎,死亡62人。

调查结果发现,在注射的疫苗中,有9批疫苗的血清中混进了传染性肝炎已痊愈的志愿者的血清。

在我国,被传染乙型肝炎的人数十分惊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5.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征1954年,在巴黎附近的一个药房里,配制生产出一种含二碘二乙基锡的抗感染药物。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0大药害事件

10大药害事件

1.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从19世纪末开始,欧洲大陆和英、美、澳等国家,曾经广泛应用一些含汞药物作为儿童驱虫药、止泻药等使用,用后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了肢端疼痛病、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症状。

经查证,是含汞的药物所致。

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死于这种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达585人。

2.磺胺制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药是1932年德国克提拉和米奇合成的。

同年杜马克等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其具有抗细菌感染作用,成为医用磺胺药的开创者,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一个药厂,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生产出一种磺胺制剂,供应美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不久后,该地区忽然发现肾脏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经调查证实,由于服用该种磺胺制剂而发生肾衰竭者358人,死亡107人。

磺胺药的主要副作用是肾毒作用,容易在泌尿道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

3.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又叫匹拉米洞,属解热镇痛药。

1884年,克诺尔以安替匹林、盐酸、亚硝酸钠合成。

1897年首先在欧洲上市。

1922年以后,德、英、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该药的病人发生了白细胞减少症,仅3年,美国死于该症者就有1 981人。

经证实,氨基比林是罪魁祸首。

许多药物,初上市时尚难发现其危害性,但经过一段时间,毒性便显示出来。

由此可见,“久经考验”的老药,比新药有更大的优越性。

4.黄热病疫苗与病毒性肝炎1942年,美国普遍接种黄热病疫苗,因为当时黄热病曾一度在美国军队中流行,使军队士气大减。

然而,在接受疫苗的300万军人中,有2.8万人发生了传染性肝炎,死亡62人。

调查结果发现,在注射的疫苗中,有9批疫苗的血清中混进了传染性肝炎已痊愈的志愿者的血清。

在我国,被传染乙型肝炎的人数十分惊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5.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征1954年,在巴黎附近的一个药房里,配制生产出一种含二碘二乙基锡的抗感染药物。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药害事件汇总

药害事件汇总

冰山一角。在当时,违规投料生产、虚假广告促销的行为 是司空见惯。
二、
药害事件
事件简介 也称龙胆泻肝丸事件、马兜铃酸肾病事件,首次被公开披露是在1993年的比利时,约10000
2、关木通事件
名服药的妇女中至少有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其中6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 了尿道癌症;1999年英国又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肾衰竭的事件。两 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FDA、英国MCA和比利时政府等采取了严厉措施,对中草药和中 成药进行强烈抵制。欧美媒体曾将这种情况渲染为“中草药肾病” 。 科的白木通或毛茛科的川木通,均不含马兜铃酸,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较强 的毒性,损害肾小管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盛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 逐渐占领了市场。80年代已被全国广泛应用,白木通退出市场。1990年的《中国药典》,干脆把龙胆 泻肝丸组方中的其他类木通全部枪毙,关木通成了“木通族”惟一合法的身份。悲剧进一步深化!全 国有200多家药厂都曾生产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
原因调查 1999年5月,“吉林富华”自主研发的 “奥美定”,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
后取得国家局《医疗器械注册证》。“吉林敖东”代理的乌克兰进口“英捷尔法勒”和 “吉林富华”生产的“奥美定”两大产品,坐享国内聚丙烯酰胺注射整形市场。2003年11月,“英捷 尔法勒”批文到期,国家局停止进口。从此,“奥美定”作为惟一合法的注射整形用聚丙烯酰胺水凝 胶产品,在中国市场独步天下,尽管当时每例的注射费用高达数万元,但广大“求美者”还是趋之若 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胶态物质,具有侵入性、渗透性和流动性,注入后部分 胶体物质会渗入胸肌内及腋窝,并且会不断地侵入乳房腺体组织,甚至在重力作用下游走全身。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白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忆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平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病症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磺胺酗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酗剂,供给该国南方的儿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突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山于服用这种磺胺酉也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说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 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病症。

临床检验结果为口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口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十大药害事件的调研

十大药害事件的调研

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
要报告此药品引起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国家实行 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须随时 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我国从1983年开始,对药品不良反应做监测工作,
并于去年11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发
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全国建有
药物在养生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防衰抗老作用的药物,称为 延年益寿药物。运用这类药物来达到延缓衰老、健体强身的目的, 即是药物养生。药物养生保健是中国古代养生学家在中医理论的指 导下,经过长期的养生防病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总的 来说,在保持人类健康的过程中,药物的作用有利也有弊。但是只 要合理应用,其有利的方面远远大于其弊端的。因此,药物对人起 到的大多数还是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人的以生活中不能缺少 药物,它是人类健康生所必备的。
• 一种药物之所以能起到药物的作用,是因为它里面含有一定的 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往往又由不同的原子、分子组成,不 同的原子、分子就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
• 一般来说,身体里的药物对有病的部位、没病的部位,都要发 挥作用。在有病的部位,它能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对没有病的 部位,它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就会打乱身体的平衡,引起毒副作 用。一般来说,身体里的药物对有病的部位、没病的部位,都 要发挥作用。在有病的部位,它能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对没有 病的部位,它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就会打乱身体的平衡,引起毒 副作用。
请批评指正!谢谢!
•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应该没几个人去反对这个说法。虽然如 此,药物在保持人们健康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毕竟人的一 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要治愈它只有通过医治,并 服用药物或者借助药物的治疗。但是治愈疾病的前提是正确认 识疾病,并用正确的方式治疗。正确的治疗方式包括用正确的 药物和合适的用量。

史上最大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

史上最大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

史上最大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1961年,一种曾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

导致了成千上万的畸胎,波及世界各地,受害人数超过15000人。

该事件被公认为史上最大的药害事件。

受药物影响的孕妇生出的婴儿没有手臂和腿,手直接连在躯干上,形似海豹,被称为“海豹肢”,这样的畸形婴儿死亡率达50%以上。

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

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

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 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

这个在市场上流通了6年的药品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并且最初生产该药品的药厂隐瞒了收到的有关该药品毒性的一百多例报告。

致使日本等一些国家,迟至1963年才停止使用反应停,导致了近千例畸形婴儿的出生。

话说,“反应停”在实验室被称为MER-32,德国格郁能化学公司购买了反应停的专利。

公司对于反应停的宣传卖点是镇静效果,相比当时药效强副作用大的剂巴比妥酸盐及其类似产品来说,反应停药效一样且无副作用。

在当时大部分国家的药品监管制度宽松,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药监部门提出,药品只有进行严格临床实验才能上市,企业只要组织一些不太严谨的研究资料就可以上市。

1957年,反应停仅以几份实验室报告和证词为基础的反应停即得到了德国、英国等国家的上市批准,并迅速延伸到20多个国家的市场。

自此,其“阴暗”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

在美国,销售这一药品的梅瑞公司,着重宣传该药物对于怀孕早期恶心的疗效。

可怕的是,该公司从未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在不知道药物是否会透过胎盘影响胎儿,且没有临床实验依据的前提下,大规模向1267名医生发放了250万片反应停试用。

当时的法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医生可以以“实验”的名义给病人使用未经批准的新药,且不限制剂量,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赠送药物其实是一个更好的宣传推销途径。

当时的FDA的一些有良知的官员反曾对反应停的上市,他们发现反应停的临床研究不但数据不全,而且结果神乎其神,甚至有伪科学的胡言乱语。

二十世纪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20世纪以来,大量化学药品问世,新药种类大大增多,特别是磺胺和青霉素的研制成功后,制药工业迅速发展,新药品种大量上市,药物种类急剧增加。

但由于各国政府缺乏对新药管理的监督,新药使用前没有确保其安全性便用于人体,以致使人群受到毒害,甚至发生致人死亡的严重事件。

历史上连续发生过不少的药害事件,出现了大量的药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从此,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仅从1922年至1979年,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

下面对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典型药害事件做一简述。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1934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于欧洲、美国,常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

造成众多用药者粒细胞缺乏,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在美国死亡1981人,在欧洲死亡200余人,然而人们并未引起重视。

服用氨基比林的患者有许多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血象检查发现粒细胞大量减少。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在美国到1934年有1981人死于与使用本用有关的疾病。

在欧洲大约有200人死亡。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白细胞减少症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1951年至1957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1982年,我国卫生部也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复方氨基比林(含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醋酸铊中毒20世纪20年代,儿童头癣特别多,当时尚无抗真菌药物,皮肤科医生使用醋酸铊治疗。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第一篇: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从此,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仅从1922年至1979年,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

下面对上世纪发生的典型药害事件做一简述。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1922~1934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于欧洲、美国,常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

造成众多用药者粒细胞缺乏,在美国死亡1981人,在欧洲死亡200余人,然而人们并未引起重视。

服用氨基比林的患者有许多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血象检查发现粒细胞大量减少。

在美国到1934年有1981人死于与使用本用有关的疾病。

在欧洲大约有200人死亡。

二硝基酚、三苯乙醇与白内障
三十年代初期美国流行“药物减肥”,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巴西等过许多妇女使用二硝基酚做为减肥药。

到1937年人们发现这些国家的白内障患者大量增加,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均使用过二硝基酚,白内障的发生率大约在1%左右。

三苯乙醇为一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市,临床上很快就发现该药能引起脱发、皮肤干燥、男性乳房增大、阳痿、视力下降、白内障,在美国有几十万人服用过此药,引起白内障的约千人。

磺胺酏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
1937年美国某工厂使用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磺胺酏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结果有300多人发生肾功能衰竭,107人死亡。

氯磺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氯磺羟喹于1933年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并能预防旅行者腹泻,因此很快流行到许多国家。

大约在30多年以后首先在日本发现许多人出现双足麻木、刺痛、寒冷、全身无力等症状,约半数左右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大约有1/4的病人出现视力减退。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是由于服用氯磺羟喹而引起的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由于使用此药而造成的残疾人大约有1万多人,死亡约500人。

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黄体酮等孕激素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治疗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在50年代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发现有许多女婴(大约有600名)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这种异常现象与女婴的母亲在孕期曾服用孕激素有关。

经过多种动物实验证实孕激素能引起动物雌性幼仔发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现象。

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少女患阴道癌的发病率非常低,但在1966~1969年间,美国波士顿市妇产医院的医生们竟然发现了8例少女患有阴道癌,其比例远远超过了自然发病率。

随后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病例的发生与其母亲在孕期服用己烯雌酚有密切的关系。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期临床疗效明显,因此迅速流行于欧洲、亚洲(以日本为主)、北美、拉丁美洲的17个国家,美国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批准该药在美国上市,只有少数患者从国外自己购买了少量药品。

到1960年左右,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新生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小,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脚支接连在身体上,其形状酷似“海豹”部分新生儿还伴有心脏和消化道畸形、多发性神经炎等。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是由于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所引起。

“海豹肢畸形”患儿在日本大约有1000名,在西德大约有8000名!全世界超过1万人!这就是著名的“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