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庞大的上市公司市场的国家中,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舞弊。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财务舞弊的原因、特点以及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原因所谓财务舞弊,是指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篡改、隐瞒或虚增财务数据、财务报告等方式,掩盖其真实经营情况,达到欺骗投资者、误导市场、追求短期利益的目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激烈,上市公司为了保持业绩增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财务操作来夸大业绩,获取更多融资支持,从而扩大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神华能源公司虚增营收案神华能源公司虚增营收案是我国知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该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虚增营收30.8亿元,涉及超过50家子公司,影响巨大。
其虚增营收主要是通过伪造广告服务等费用来实现的。
2.东方通信公司虚假交易案东方通信公司虚假交易案也是一起较为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
该公司在2010至2013年间,通过虚构双方交易、虚报收入、提高净利润等手段,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欺骗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中弘股份借款标的虚构案中弘股份借款标的虚构案也是一起严重的财务舞弊案例。
该公司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虚构抵押、质押标的物,违规收取借款服务费等行为,造成银行多次鉴定、评估、检验的标的物并不存在,这意味着该公司销售及借款金额的超额夸大,拉高投资者期望值。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1.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财务舞弊行为直接违背了投资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权益,投资者在欺骗下进行的投资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造成对于公司的很大质疑。
2.影响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财务舞弊行为会破坏市场公正和透明,使得市场的活力和秩序被破坏,降低市场活力。
3.破坏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劣化了企业形象,严重者会导致公司主体地位、信用等方面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备受关注。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其中一个被广泛讨论和调查的案例就是“万福生科”。
万福生科是一家在中国科创板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
该公司曾在上市前引起了高度关注,众多投资者对其业务潜力抱有极高期望。
然而,就在其上市不久之后,公司财务造假的传闻迅速蔓延,各个利益相关方纷纷开始对其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分析了万福生科的财务数据。
根据公司财报,其销售额在上市后大幅度增长,但我们发现该增长并不合理。
通过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对比,我们发现万福生科的销售增速远高于同行,且高于整个市场的增速。
这引发了我们对该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担忧。
其次,我们深入挖掘了万福生科的内部运营情况。
我们了解到,该公司在上市前曾进行了重大业务调整,但这一调整在财务报表上并未有明确的体现。
此外,公司高层频繁变动也引起了我们的疑虑。
这一系列迹象都让人怀疑公司是否在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万福生科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并不被市场所熟知。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对接,我们了解到公司销售额的一部分来源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来进行的。
这种关联方交易的性质不透明,使得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其次,我们调查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一系列漏洞。
例如,审计制度不完善,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无法有效控制;资金流动性监控不严格,导致资金的流失和挪用;内部决策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等。
这些问题加剧了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分析了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影响。
首先,公司的信誉受到了重大损害,投资者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从而使得公司的融资环境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财务造假事件对整个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
在对以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得出结论:万福生科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信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秩序。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1. 审计失职审计是保障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一些上市公司却通过与审计师勾结,进行财务造假,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审计失职导致了财务造假问题的不断出现。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管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
一些管理层和内部人员利用职权和资源进行财务造假,以虚增利润、掩盖亏损,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3. 法律监管不足我国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够严厉,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得以逍遥法外,频繁发生财务造假事件。
4. 信息透明度不足一些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上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的情况,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容易受到财务造假的欺骗。
二、对策研究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管制度,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加强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审计失职导致的财务造假问题。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内部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减少内部人员参与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完善我国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对于财务造假的监管机制和处罚力度,确保上市公司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维护市场的秩序。
4. 加强信息披露三、结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需要加大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已经成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一些公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等行为,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市场竞争压力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只有有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和业绩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
因此,在面临强烈市场竞争压力时,这些公司就会倾向于夸大公司的业绩和利润。
2. 公司内部利益冲突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董事会成员和股东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利益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导致管理层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包括夸大财务数据来满足股东的利益预期。
3. 贪污腐败依赖于行业、区域等因素的不同,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面临资金问题,这可能会促使管理层使用不合适的资金来源和方法。
如果管理层依赖于非法途径获得资金,则可能夸大公司业绩,以掩盖违法和不正当的活动。
4. 管理体制不健全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不具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或管理机制。
这种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往往导致公司内部的风险持续存在,从而增加了公司财务数据被操纵的风险。
二、对策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让监管政策更具体更明确,监督机制更加完备,便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展开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从而确保市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2. 增强公司内部监管和自我调整机制增强公司自我监管和调整机制,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诚信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内部监管能力。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透明度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对整个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几种常见形式。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虚构业绩: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在财务报表上虚构收入或利润,通过编造交易、增加应收账款等手段来夸大企业的业绩。
2. 资产减值不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高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价值的手段,来夸大公司的净资产。
3. 不当会计政策:上市公司可能采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比如虚增收入、减少成本等,以达到虚假的财务报告目的。
4. 捏造信息:为了提高股价或者隐藏问题,上市公司可能会捏造信息,隐瞒财务状况或者业务运营情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一方面,它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往往会根据财务报表和年度报告来做出投资决策,如果这些信息是虚假的,就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财务造假会导致市场价格失真,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影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防范和惩治这种行为。
加强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加强对公司高管和董事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造假。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强化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包括媒体、投资者、专家学者等,他们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加强投资者教育也是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
投资者应该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财务报表,谨慎投资,避免成为财务造假的受害者。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浅析——基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浅析——基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思考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频频出现,给投资者和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这一案例出发,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加强监管和防控,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一、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背景与原因康美药业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药企。
在2018年,一份匿名举报信揭露了康美药业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康美药业被发现虚增了销售额、减少了费用支出等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造假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些根本原因。
首先,康美药业高管追求短期业绩表现,为了达到市场预期,采取了肆意夸大业绩的手段。
其次,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强大的市场压力和监管层的要求导致了企业高管在财报中不断地夸大利润和业绩。
同时,康美药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给了高管们造假的机会。
二、财务造假案的影响和教训财务造假不仅对康美药业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信任度和稳定性。
一方面,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的原则,造成了投资者的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康美药业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代表,造假行为让投资者对整个上市公司体系产生了质疑和怀疑,使得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活动减少。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惩罚财务造假行为。
其次,上市公司自身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控,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推动公司治理水平提升。
此外,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审慎性和辨别力,增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能力。
三、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建议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管体系。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其中包括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
本文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提供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虚构利润等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某科技公司财务造假案某科技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制造出虚假的财务报表。
该公司为了维持股价高位,不断进行再融资,以获取更多的资金。
然而,随着监管机构的深入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最终,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案例二:某制造业公司财务造假案某制造业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虚增库存等手段,虚增利润。
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关联交易将资金转移至关联方,以逃避监管。
然而,这些行为最终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四、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危害(一)原因1. 利益驱动: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更高的利润、维持股价或进行再融资,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部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外部监管不足:部分地区监管力度不够,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不够严格,为财务造假提供了空间。
(二)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
2. 破坏市场秩序:财务造假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扰乱了市场秩序。
3. 降低市场信心: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降低了投资者和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探讨造假的成因、总结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探讨防范和监测财务造假的对策和应对财务造假的措施。
在结论部分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从而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象分析,成因,财务造假手段,防范,监测,对策,措施,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财务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
财务造假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本质是公司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篡改财务信息、虚构业绩等手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挤占资金等目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益驱动的加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
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和预防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财务造假的成因和手段,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常见手段,提出防范和监测财务造假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一个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的问题,对于维护市场健康发展和保障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意义在于揭示财务造假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决策水平,防范财务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探析【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监管与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强化公司治理等对策。
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深入探讨各种对策的实施效果和效果评估,以及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监管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稳定性,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可以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诚信度和市场信任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内部控制机制、监管、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结论、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对投资者利益、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财务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信誉和声誉,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引发市场动荡和经济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和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原因和对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管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等因素。
而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策略是防范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关键。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产生原因并制定有效对策,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正、透明和健康发展。
准确把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投资者认清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造假的发生。
探讨对策,致力于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效减少财务风险,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虚假财务陈述、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现象频繁发生,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
1.虚假财务陈述虚假财务陈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采取欺诈手段,隐瞒或歪曲真实情况,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直接造成的危害是误导投资者,破坏市场公信力,间接的危害是破坏资本市场生态,影响经济稳定。
2. 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业绩、财务数据等手法,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此欺骗投资者获得不当利益,对金融市场信誉和经济秩序造成损害。
3. 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高管、董监事等人员,在知悉重大信息前,利用交易优势,以挽留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实行高价买进、低价抛售等操作,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1. 恶性竞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业绩和利润,采取恶性竞争手段,出现不良现象,如大肆炒作自己的业绩、虚构销售数量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企业文化等。
2. 利益驱动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私人利益,利用自身的权力或信息优势,利用各种手段非法吸收投资者的资产,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 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建设,如果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就会给上市公司创造空间,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率增加。
1. 企业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可能会到资金链断裂、违约、被举报等情况,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受到影响。
2. 投资者风险上市公司采取虚假财务报表和内幕交易等行为,导致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3. 资本市场的信誉风险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声誉,也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信誉,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四、监管对策加强上市公司法律制度的健全性和完备性,严格执行证券法、公司法、财务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增加违法成本。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暴露的内控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暴露的内控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和股价的高增长,往往出现了财务造假的现象。
这种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些财务造假案例中,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内控问题,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暴露的内控问题。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在一些财务造假案例中,可以发现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不健全,往往存在着审计程序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司内部对关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不到位,从而为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
二、内部控制流程缺失财务造假案例中常常暴露出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缺失的问题,资金流向不明确、审批程序不规范、内部监督不足等。
这些问题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财务造假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三、内部管理团队失责四、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健全财务造假案例中还常常暴露出公司的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公司内部对关键岗位的监督不到位、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反馈机制不够了解等。
这些问题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为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
五、员工素质不高基于以上分析,为了避免财务造假案例的发生,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规范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培训,增强内部管理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财务造假案例的发生,维护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基于万福生科案的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基于万福生科案的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基于万福生科案的探讨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追求个人或团体的利益,通过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来虚增利润或资产价值,从而欺骗投资者、蒙蔽监管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财务造假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以万福生科案为切入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万福生科案的背景与情况万福生科是一家在2008年上市的农业科技公司,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的明星企业。
然而,2015年,一份匿名举报信揭开了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黑幕。
经过调查,发现万福生科通过虚假交易、虚报资产和收入、伪造购销合同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最终,公司被证券交易所强制退市,并被监管机构处以高额罚款。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造假往往是为了个人或团体的利益,例如获得高额的奖金、股票期权激励等。
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内部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了财务造假的出现。
2.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查和监管方面存在瑕疵。
一方面,监管机构的力量有限,无法完全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于资本市场的黑幕底细知之甚少。
3. 内外部环境压力:在经济下行周期或公司遭遇困境时,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着增长压力和投资者对业绩的高期望,这会迫使公司采取财务造假行为,以掩盖真实的业绩表现。
4.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恶性财务造假的诱因之一。
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存在着责任模糊、风险内化以及过度集中的问题,就容易导致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5. 审计与会计制度问题:审计过程中的失职和会计制度的缺陷也是造成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如果外部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不足的评估,或者企业会计制度存在漏洞,都会为财务造假提供机会。
三、财务造假的影响和危害1. 投资者利益受损:由于财务造假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他们的投资价值下降,甚至可能面临巨额亏损。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1. 引言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隐瞒相关信息,以蒙骗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会计造假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博弈关系。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因2.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动因之一是利益驱动。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面临着来自股东、投资者和市场的压力,需要展示一个较好的财务状况来吸引投资和获得高估值。
虽然会计造假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暂时获得短期利益可能是他们更看重的。
2.2 监管不力监管不力是会计造假行为频发的另一个原因。
在我国,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相对有限,导致了监管的漏洞。
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有更高的政治背景和人脉关系,使得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职责时面临压力和约束。
2.3 内部控制薄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也是会计造假出现的原因之一。
一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监制措施不完善,使得管理者有机可乘,从容地进行会计造假行为。
3. 博弈论分析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不完全信息和相互依赖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的数学理论。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中,存在着管理者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
3.1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中,信息不对称是博弈的核心。
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监管部门则存在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可以通过虚报利润、隐瞒负债等手段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监管部门则需要通过抽查、审计等手段来揭示真相。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管理者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3.2 行为者的策略选择在博弈中,管理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选择自己的策略。
管理者往往会权衡利益和风险,选择是否进行会计造假行为。
如果利益大于风险,管理者往往会选择会计造假;而如果风险大于利益,管理者可能会选择遵守规则。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趋突出。
这已经成为影响全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成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面临着获得更多投资和融资的压力,因此会将财务数据虚构,以获得更高的股价和盈利。
此外,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为了保持股权或增加财富,也会通过舞弊手段获取公司的私利。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流通的不均衡,导致内部关键信息层层保密,使得公司其他员工和股东缺乏对公司真实状况的了解,误判市场。
此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往往无法获取公司的关键信息,难以对财务报表做出准确评估。
3.审计缺陷一些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机构纵容上市公司错误的会计记录和不当的财务报告,导致上市公司大量伪造盈利、隐瞒负债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被发现。
缺乏及时记录和披露确切的会计记录,引起整个市场的恐慌,股价暴跌。
4.监管不到位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监管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监管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
有些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却被多次审核通过,相关当局缺少有力的措施,难以推动争取监管改革,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增强监管机构的监管效力和信誉,提升监管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上市公司合规运作合法。
2.提高财务透明度上市公司应该充分披露经营活动的准确信息,并充分披露财务数据,让外部证券机构和股东了解经营状况,切实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维护公司形象和保护公司财产的意识。
上市公司应选择信誉和实力强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彻底的审计,加强内部服从与控制,及时记录会计核算数据并披露准确、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发布时间:2021-06-17T16:16:41.45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作者:何海彤曾静宜林浩天[导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交所、深交所等证券平台挂牌交易,即成为上市公司。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何海彤曾静宜林浩天 610039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交所、深交所等证券平台挂牌交易,即成为上市公司。
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必须对外披露,但当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报表、关联方不正当交易等造假的不正之风,对金融资本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此,笔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惯用伎俩进行了分析,并深度总结其造假动机,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弥补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宏观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常见手段;解决方案引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相对雄厚的资金量,并且其发展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及就业质量,同时,其较高的利润水平对我国的财政税收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因此关注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尤为关键,而财务是任何一家企业生存的活血和源泉,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命,为此,敦促上市公司完善整合财务信息,杜绝造假和舞弊,显得异常重要和关键,具有非常宏伟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伎俩(一)以虚开发票、虚增收入等手段伪造经济业务,粉饰利润当前,随着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收入准则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明确了收入确认的五项条件,但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其急切需要筹集大额资金,依靠传统的业务确认收入调整利润的方式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这部分上市公司就开始所谓的另辟蹊径,虚开发票,进而虚增收入,使得自身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从而套取投资者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壁垒,投资者仅凭报表了解企业,从而造成了这种粉饰利润表的不正当做法在短期之内使得企业迅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且引人关注的问题。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投资者和整个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和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影响1. 财务数据的伪造财务造假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伪造。
它可以表现为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资产价值、隐瞒负债或财务成本,以此来夸大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掩饰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2. 资产负债表的“美化”为了掩盖企业实际的财务困难,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借助资产负债表的“美化”手段,通过对资产价值的夸大和负债的隐匿,来掩盖财务风险和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更是对投资者和市场的一种欺骗。
3. 利润的过度夸大为了使自己的业绩看起来更加优秀,一些上市公司常常利用各种手段来夸大自己的利润。
通过财务工程来对业绩进行调整,虚增非经营性收入等手段来夸大利润。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的认知,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财务造假不仅对公司自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财务造假导致的信息失真使投资者无法真实地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财务造假还会破坏市场秩序,增加市场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一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曝光,公司声誉受损,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市场信任度降低,对公司和整个市场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 利益驱动财务造假往往是为了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
企业为了应对经营风险、追求高额的财务指标或者为了通过财务造假来获得更多的融资,往往会使用各种手段来夸大业绩,造成财务造假。
2. 管理层激励机制一些企业管理层通过财务造假以追求自身的奖励和激励。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一直是财务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背景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公司的经营和市场信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造假涉及的范围广泛,手段多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对于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造假的原因和常见手段,探讨造假对经济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政府、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都在积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建议,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0字】。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其投资决策,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可能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意义在于加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探究其根本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相关监管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分析其原因、常见手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总结当前研究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旨在揭示造假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机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财务造假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可以为上市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稳定。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前进的方向。
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本市场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披露的规范与监管。
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已成为当今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
一些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应该设置账簿的没有设置,已经设置账簿的账目混乱,反应不出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的情况尤其突出。
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诸多市场信息中的核心内容。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清晰、准确、及时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对未来的盈利预期,据此投资者才能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价,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社会公众依赖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的判断,也很难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政府管理部门依靠基层统计数据提出政策,当源泉都是错误的时候,则提出的本意是好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
会计是管理的工具,为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当这个依据失去可靠性时,决策的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惩治会计造假,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对会计造假现象和原因的分析,探讨治理会计造假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有所裨益。
(二)相关概念要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要定义会计造假的概念,以及相关或者相似的概念。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
会计违规指的是故意虚报或遗漏金额或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事项,以欺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公司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负债、虚构资产等手段,篡改财务报表,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信心和稳定。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公司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控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容易产生漏洞和弊病。
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监管机制存在缺陷,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置财务造假行为。
投资者的理性性和风险意识不强,容易被虚假财务信息所骗。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是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造假行为。
二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加强对公司的审核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置财务造假行为。
三是强化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提示,提高投资者的理性性和风险意识,减少被虚假财务信息所骗。
四是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审查,建立健全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和公开制度,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对有财务造假嫌疑的公司进行深入审核和核查。
二是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平台,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管和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透明度和质量。
三是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追责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四是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诚信度,减少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五是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增强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和动机,深入了解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假记载、隐瞒事实、误导性陈述等手段,在财务报告中虚增收入、掩盖亏损、夸大资产等,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诚信原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外部投资者决策和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完善监管机制、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保障投资者权益,有必要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根源、特征、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对经济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意义首先在于强调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经济稳定和市场信心的危害。
由于上市公司在市场中地位特殊、影响力巨大,一旦发生财务造假,不仅会导致公司自身的财务风险增加,还会对整个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市场恐慌。
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特征和类型,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提高他们辨别财务造假行为的能力,从而减少投资风险,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还可以促进公司自身的合规管理和监管制度的建设,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讨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严重损害着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资本市场的发展千变万化,要完全消灭舞弊行为是不太可能的,而治理舞弊行为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了财务造假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财务造假的手段及识别方法,并根据分析得出了相应治理对策及防范措施。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又称财务斯诈,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财务造假指财务会计报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了虚假的或与事实不符的陈述。
它既指首次公开发行(IPO)过程中的虚假陈述,也包括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环节进行的虚假陈述。
我国资本市场被查处的财务造假案件大都属于此类。
如早期的红光实业财务造假案(1998),就是一个上市前后持续造假的范例。
近期的如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案(2011),也是从上市前虚报业绩上市后粉饰业务,公司董事长因欺诈发行被锒铛入狱,重蹈当年红光实业高管们的覆辙,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案(2012)亦是如此,
二、西方对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
国外独立审计理论充分关注舞弊的研究,并了一些与舞弊相关的概念:错误、雇员舞弊与管理舞弊;资产私占与舞弊性财务报告、腐败等,这些概念都体现了与舞弊风险的形成因素密切相关,并发展成为了舞弊风险因素理论。
舞弊风险因素论告诉我们,引发舞弊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无非是为了现实利益,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证券市场这个重要舞台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造假可以灵活地控制公司的利润,银行放贷就比较容易通过;相反,为了偷税漏税,通过造假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
相关当事人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制造虚假就是为了分取高额红得、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公司利用多种手段制造虚假失实的会计报表,以达到其上市、配股和避免成本ST公司或退市等目的。
上
述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2、证券、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3、企业的内部基本不起作用;4、经营者受现实利益的驱动;5、造假成本低廉,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
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陆续曝光,会计报表粉饰也已发展为证券市场的“顽疾”,丑闻频频爆出。
随着我国经济、法制环境及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可谓花样繁多,且技术较为高级难以识别。
常见的造假手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关联方交易造假;2,利用收入信息造假,3、利用资产重组造假;4、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更正随意追溯调整;
5、借助地方政府补贴,美化经营业绩。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五、万福生科造假案例分析
1、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剖析万福生科的相关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可以发现,其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也为其财务造假埋下了隐患。
2、利益驱使,诚信意识淡薄。
“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是万福生科的核心价值观,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一核心价值观遭到摒弃。
不同时期财务造假的目的不同,万福生科在上市前后财务造假的动因存在差异。
上市前,万福生科为了达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根据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决策并经财务总监覃学军安排人员执行采取措施粉饰财务报表、虚增业绩。
经查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
虚增幅度高达90%以上,实际利润根本达不到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要求。
受到成本上市利益的驱使而走上了财务造假、粉饰财务报表的道路。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六、关于治理和整顿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研究
1、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形同虚设、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能够顺
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为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领导体系和经营管理制度,不但要建立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要使这一制度得到有效运转,避免形同虚设。
要完整文章毕业论文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参考文献:
[1]贾鑫.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管理观察,2009,05:6-8.
[2]徐露.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致富时代,2010,01:49-49
[3]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06.13~49
[4]谢新生.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会通讯,2009,19:70-71.
[5] ]陈祥有. 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信息披露质量非显著相关的原因及对策. 财会月刊,2010,02:15-16.
[6] 刘燕. 从财务造假到会计争议——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管的新视域. 证券法苑,2012,02:135-167.
[7] 蒋琳玲.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 经济师,2006,05:84-85+91.
[8] 范京,李奎. 浅议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失真. 科技经济市场,2006,09:121.
[9] 魏彬彬. 提高信息质量规范资本市场. 商场现代化,2011,14:144.
[10] 耿喆,颜毓洁.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识别及对策研究. 西部财会,2011,07:29-31.
[11] 白景娜.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0:108.
[12] 周蕾. 注册会计师如何应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现代经济信息,2012,01:162.
[13] 陈越,邢保帅. 提高信息质量规范资本市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5:127+129.
[14] 宫灵.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北方经
贸,2002,11:94-95.
[15] 王义军.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的反思与启示.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5:174-176.
[16] 杜媛媛.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防范对策. 中国集体经济,2013,04:142-143.
[17] 本报记者鱼招波. 创业板退市制度亮剑直指财务造假. 财会信报,2012-04-30A08.
[18] 孙艳阳.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背后.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03:29-31.
[19]唐忠良.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治理对策研究. 审计研究,2012,05:68
[20]谢柳芳,朱荣,何苦. 退市制度对企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审计研究,2013,01:95
[21]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