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水制放大镜
物理兴趣小组记录

操作:
1、拿一个大洗脸盆,放在自来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先放进半盆水
2、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流落点处,只见乒乓球被牢牢“禁闭”在水流里,好像被吸住了,无论你把水开得多大,都不会把它“赶出来”。
讲解:贴近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层的水流速小,压强大,而且四周的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它只能在水里不断翻滚,却永远无法逃脱,除非关闭水龙头。
活动地点
物理实验室
活动人数
30
辅导教师
活动内容
参观物理实验室,认识各种器材。
活动过程记录
各小组成员参观物理实验室,认识物理器材,教师讲解。
活动效果
学生积极性高,较好的完成了计划。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地点
物理实验室
活动人数
30
辅导教师
活动内容
冲不走的乒乓球
活动过程记录
思考:为什么水不能把乒乓球冲走
3、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花布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绢的温度,手绢不会被烧着。
活动效果
学生感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周次
第8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物理实验室
活动人数
30
辅导教师
活动内容
水制放大镜
活动过程记录
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创造:将乒乓球换成其它材料制成的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活动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周次
第五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物理实验室
活动人数
30
辅导教师
科学实验与游戏

1笔帽潜水员材料: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操作:1 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
(笔帽一定不要有洞)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
3 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
4 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
解释:1 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 水压进笔帽,笔帽很重并下沉。
3 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
2水中悬蛋材料: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操作: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解释: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
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
创造:3火山爆发材料:玻璃缸或盆1个,冷热水若干、墨水少量、带盖的小瓶1个操作:1 在玻璃缸中倒入3/4的冷水。
2 把小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墨水,拧紧瓶盖,并摇晃均匀。
3 把小瓶放在缸底并拧开盖子。
4 观察墨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的上面形成了一层。
5 冷却后观察,染色水就会与冷水混合。
解释:1、瓶子里的热水比较轻2、热水的密度小于冷水4水球的泳姿材料:透明玻璃杯2个、小气球1个、冷水、热水各半杯操作:1、将小气球灌上水,在气球口上用细绳系紧2、把水球放在冷水杯子里,水球浮在冷水里3、把水球放在热水杯子里,水球沉在水底解释:冷水和热水的密度不同,冷水的相对密度比热水的密度大,所以水球在热水中会下沉,在冷水里会浮起来5烧不断的棉线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放大镜作文400字

放大镜作文400字放大镜作文400字1在科学学具袋里,有一个放大镜,我无意中发现了三个秘密。
一天,我们班级串了座位,我被串到了阳台旁边的那组,阳光照射着我的全身,暖洋洋的,热得我身上全是汗水。
在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拿出放大镜,我又拿出一张复印纸,因为我同桌有病没来上课,给他带的一份让我放到了他的桌上,我把放大镜对准太阳,纸上出现了一个小光点,我拿着放大镜一动不动,不一会,那纸被烧了一个小小的洞。
这堂课老师讲的课我一点都没有听进去。
“叮叮叮”下课了,我想到了一件事情,我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出了教室,在操杨后面的杨树下我找到了一只毛毛虫,我冲着它笑了一声,就把放大镜对准了它,阳光照射到他的身体,它就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使劲地翻流滚,它也好象是在演杂技,翻了好几个跟头,我心里想:不知道它是太舒服了还是太疼了呢?有了!用放大镜对着自己试试,看看是疼还是舒服,我拿起放大镜,对准一个汗毛,“哎哟”好疼,我大声地喊,只见我的汗毛“哧”地一声被烫冒烟了,我疼得跳了起来,迅速地把放大镜扔到了地上,使劲地踩,踩碎了,我带着负伤的身体回到了教室。
晚上,我看了蓝猫淘气三千问才知道,这是光的折射原理。
太好了,我又有了一个新发现。
放大镜作文400字2从前有一只放大镜,它被放在一只商店里,它披着一身黑色塑料皮,它可以放大人的视角鉴别古董,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摸摸它、看看它,就在这样引人注目的环境中,它变得骄傲了。
一天它遇见了正在流浪着的显微镜,它对显微镜,它对显微镜说:“你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有和我一样的镜片?你有什么作用?”显微镜说:“我是显微镜,我们都是用来观察东西的,所以有相同的镜片。
我的作用是放大微小的物体,让人们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放大镜大吼道:“那你有没有胆量和我比试?”“我试试吧!”显微镜羞涩的回答到。
比赛开始了,他们请到了毛虫大师做裁判,第一场他们要用自己的镜片观察细小的青花瓷的花纹,结果显微镜输掉了。
第二场它们又开始观察微小物体,放大镜太骄傲了,漫不经心的把镜片放到物体上,结果让它大吃一惊,镜片下什么都没有,当显微镜把镜片放到物体上时,下面出现了一只只正在蠕动的细菌,这一场放大镜输了,但它不甘心,第三场,它竭尽全力地观察许多细微之处。
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

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
这个实验是我们班最近上课时做的,老师说它可以让我们亲手制作出凸透镜,并且观察到成像现象!一开始我们班都不太相信,因为我们只有普通的透明水杯,怎么可能做成像真正的透镜呢?不过老师说,只要动动小手脑筋,就能把平凡的东西变成神奇的实验道具。
我们都被老师的话给迷住了,都满怀期待地等着亲自动手做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超级简单,就是一个透明的塑料杯或玻璃杯,还有一张白纸。
我们班从后勤阿姨那里借来了几个饮用水杯,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到一个杯子。
第一步是把水杯倒扣在白纸上,然后在杯底的中心位置钻一个小洞。
老师说这个洞用来让光线射进去,形成成像。
听起来好高端的名词,我当时还有点心虚,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
不过一旦开始动手,我就被这个实验吸引住了!我们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阳光射了进来。
果然,通过杯底的小洞,阳光射进了杯子里面。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把一张印着"小明"两个字的纸片挡在小洞前面,然后在杯子的一侧拿起一面小镜子对着杯子内部。
咦?奇怪,我们发现在镜子里清晰地映出了一个颠倒的"小明"两个字!大家都惊呆了,原来普普通通的杯子真的能成像啊!我们就这样兴奋地调整着杯子角度和纸片位置,观察倒影的变化。
每当看到清晰的倒影出现,我都会高声喊出"看!是颠倒的'小明'字!"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同学们听到我的喊声,就会跑过来一起欣赏神奇的成像现象。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但它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新鲜感。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凸透镜,为什么会产生成像效果。
我现在终于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透明物体,只要做一些微小的改动,就能变成有趣的光学仪器!上完这一节课,我对科学可是增添了无限向往。
物理水透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水透镜的制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水透镜的成像规律;4. 提高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透镜是一种利用水的折射率差异而形成的透镜。
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改变水的形状,可以调节折射率,从而实现成像。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透明塑料瓶;3. 玻璃棒;4. 水彩笔;5. 印刷物或高清图像;6. 数码相机;7. 刻度尺;8. 白纸。
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装满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水均匀;2. 用水彩笔在塑料瓶的侧面画上两条平行线,表示透镜的主光轴;3. 将印刷物或高清图像放在水透镜的一侧,用数码相机拍摄透镜成像;4. 改变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5. 测量水滴的大小和形状,记录数据;6. 记录不同距离下的成像情况,分析成像规律。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水滴大小和形状:通过实验,发现水滴的大小和形状对成像效果有一定影响。
水滴越大,成像效果越明显;水滴形状越规则,成像效果越好。
2. 成像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以下成像规律:(1)当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小于水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2)当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等于水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3)当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大于水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六、实验结论1. 水透镜是一种利用水的折射率差异而形成的透镜,具有简单易制作、成像效果明显等特点;2. 水滴的大小和形状对成像效果有一定影响,水滴越大、形状越规则,成像效果越好;3. 通过实验验证了水透镜的成像规律,为光学实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水透镜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成像效果;2. 在改变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时,要缓慢进行,以便观察成像规律;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成像效果受环境光线、温度等因素影响,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资料讲解

三.《被缩短的勺子》
准备:勺子、碗、水
平行看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水面,将一把勺子垂直插入水中。水中的勺子,一下子就变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错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被插入水中的勺子所反射的光线,不是以直线的方式进入眼帘的。光线在水面上被折射成为一个角度,所以才看到勺子的尖端比实际大大靠上。水域的水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总是比实际深度浅很多。印第安人对这一点就知道得很清楚。他们用箭或矛在水中捕鱼时,总是向更深的地方瞄准。
思考: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材料: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操作:
1、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2、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讲解:波浪的卡纸比平整的卡纸承载的硬币个数多。
创造:怎样变化卡纸,使卡纸上放的硬币更多?
4.玩一玩。让孩子用塑料袋兜空气,然后把口系上,感觉空气的存在。获得经验,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提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随时告诉孩子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二.《旋转的玻璃弹球》
准备:玻璃弹球、果酱瓶
把一个玻璃弹球放在桌面上,用一个果酱瓶口朝下把球扣上。你不必把瓶子反过来,就可以随意把瓶中的球移走,这怎么可能呢?
五.《神奇的牙签》
思考:
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
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科学小游戏【精选文档】

科学小游戏1、旋转的玻璃弹球把一个玻璃弹球放在桌面上,用一个果酱瓶口朝下把球扣上。
你不必把瓶子反过来,就可以随意把瓶中的球移走,这怎么可能呢?通过转动杯子让里面的球旋转起来。
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并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
如果你转动瓶子时稍微倾斜一些,那么狭窄的玻璃瓶口就能够制止球被甩到外面去。
2、发声的酸奶杯在一只空酸奶杯底穿一个孔,把一段线穿进去,然后在里面用半根火柴横着把它固定住。
线上抹上蜂蜡(用蜡烛即可)。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去摩擦它,它就会发出吱嘎吱嘎和嗡嗡的响声。
发粘的蜡在手指抽动中摩擦。
这个压力差别传递到了杯底,杯底像薄膜一样发生震荡,并在空气中产生声波。
缓慢摩擦,声波亦缓慢低沉.快速摩擦,声波即会短暂间歇,从而发出高音.3、空中点烛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材料:蜡烛、火柴操作:1、点燃一支蜡烛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3、将点燃的蜡烛吹灭4、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5、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刻复燃讲解: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熔成液状的烛油。
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
显然,“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
创造:你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制造水蒸气?4、蛋壳的坚固与脆弱思考:你认为蛋壳是坚固的还是脆弱的,它在什么时候容易破碎,什么时候不容易破碎?材料:杯子(与半个蛋壳直径大小相同杯口的杯子)、半个蛋壳2个、细铁棒一根操作:1、蛋壳开口向下扣在杯子口上2、拿一根细铁棒离蛋壳10多厘米的高度竖直向下自由落到蛋壳上,蛋壳没被砸破3、蛋壳开口向上放在杯子口上4、拿一根细铁棒离蛋壳10多厘米的高度竖直向下自由落到蛋壳上,蛋壳被砸破。
讲解:1、铁棒创击蛋壳凹处,力量都由创击点承受,容易创破。
55个简易小实验

55个简易小实验这个实验利用了静电的原理。
当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会带上一定的电荷,而胡椒粉和盐巴都是带电荷的物质。
由于胡椒粉的电荷比盐巴的电荷强,所以胡椒粉先被吸附在汤勺上。
当汤勺稍微向下移动时,盐巴的电荷也会被吸附在汤勺上。
这样就实现了胡椒粉和盐巴的分离。
小实验5:纸币的“魔力”思考:如果你有一张纸币,你能用它做些什么有趣的实验呢?材料:一张纸币、一根铅笔操作:1、将纸币平铺在桌子上。
2、用铅笔的侧面快速地在纸币上摩擦几下。
3、把纸币放在桌子上,等待几秒钟。
4、你会发现纸币开始自己“走动”了,甚至能够“爬”上一些斜面。
讲解:这个实验同样利用了静电的原理。
当铅笔在纸币上摩擦时,纸币会带上一定的电荷。
由于纸币是绝缘体,电荷不能自由地流动。
因此,当纸币靠近一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时,它会被吸引过去。
这就是为什么纸币会自己“走动”的原因。
小实验6:水的“魔法”思考:你知道如何用一张纸片将水倒出来吗?材料:一张纸片、一杯水操作:1、将纸片对折成一个V形。
2、将V形的一端浸入水中。
3、将纸片慢慢地倾斜,使水从纸片上流出来。
讲解:这个实验利用了纸张的毛细作用。
毛细作用是指液体在细小管道中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当纸片浸入水中时,纸片的细小孔隙会吸收水分,形成一个细小的管道。
当纸片倾斜时,水会沿着这个管道流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纸片将水倒出来的原因。
小实验7:魔法弹珠思考:你知道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颗魔法弹珠吗?材料:小塑料球一个、吸管一个、水操作:1、将小塑料球放入吸管中。
2、用吸管将水注入塑料球中,直到球塞满水。
3、用手指捏住吸管口,将吸管拔出。
4、用手指捏住球的一个口,将球放在水面上。
5、松开手指,球会自己“跳”起来。
讲解:这个实验同样利用了静电的原理。
当我们将水注入塑料球中时,球内的空气被挤出来,形成一个真空。
当我们将球放在水面上时,水会渗入球内,使球内部的压力增大。
当球内的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球会自己“跳”起来。
玻璃杯装水凸透镜原理

玻璃杯装水凸透镜原理
玻璃杯装水凸透镜原理是利用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被透镜聚焦
的特性,通过将水放入玻璃杯中,形成一个凸透镜,从而实现放大物体的效果。
当光线通过水的界面,即水与空气之间的交界面时,光线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折射现象。
同时,由于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光线在通过水的界面时会向法线方向弯曲,使得光线的方向发生变化。
对于凸透镜来说,其表面朝外的面积比内部面积大,因此光线在通过凸透镜时会被聚焦,即使通过一定距离的物体,也能够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形成一个放大的影像。
因此,当我们将水倒入玻璃杯中时,水的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凸透镜,从而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效果。
这也是我们在使用放大镜时,放大镜表面需要涂上水或油的原因。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水的高度或调整物体的位置,来控制放大的程度。
- 1 -。
小实验集锦

物理课外小实验集锦声学:一.小小音乐会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
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沾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
二.观察一种乐器。
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三.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
四.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
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五.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光学:一.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光学)材料:纽扣1枚、水少许、浅底盘1个、玻璃杯1个操作:1、将纽扣放在盘中。
2、杯子杯口朝上,压在纽扣上。
3、往杯内倒入清水。
4、注入水后的杯子看不清纽扣。
5、加些水到盘子中,可以看得见纽扣。
思考:同学们,当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时,看到的是筷子“折断”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明:1、当杯子渐渐注入水时,由于光线折射,纽扣的影像会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盘子中,改变光的折射角度,纽扣影像会重新出现。
二、光与彩虹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材料:清水1盆、平面镜1个操作:把镜子斜插入水盆中,镜面对这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讲解: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它是光的折射作用。
三、水制放大镜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操作: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讲解: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态。
某次动手的经历

某次动手的经历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作文今天下午,李老师够我们布置了一个很有趣的作业,就是在李老师的博客上看一看22个小实验,回家做一做。
我回到家打开李老师的博客,我先把所有的试验看了一遍,因为有一些东西我家里没有所以我只做了第二十个《大力士——纸》的这个实验和第十八个实验《水制放大镜》。
我先做了《大力士——纸》。
我先准备了一张纸、一卷胶带和1本书。
我先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
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
然后,我在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
最后,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我就完成了。
最后做了《水制放大镜》。
先要准备一盆水、一张保鲜膜、一个大碗和一颗彩色珠子。
我先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然后,再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最后,在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就完成了。
我就的’这两个小实验很好玩,我长大以后要像阿切尔、鲁班……发明更多的新实验,让全世界都能用得上。
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作文今天是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对妈妈说:“今天我来烧菜吧。
”妈妈说:“好啊。
”我说:“我要烧我喜欢的炒土豆丝。
”我系上围裙,因为人矮又搬来小凳子,站在上面在水池旁忙开了。
先把土豆洗干净,然后削皮、切片、切丝,平时看妈妈切土豆又快又好,而土豆到了我的手里就不听使唤了。
削皮时几次从手里滑倒地上,而且光滑的土豆被我折磨得坑坑洼洼,切片时,一片薄、一片厚,到最后切成的土豆丝可想而知,粗粗细细、长长短短但总算也成了土豆丝了。
准备就绪,开始炒了。
打开煤气,蓝色的火焰很快就把锅烧热了,先往锅里倒点油,再把土豆丝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可是铲子到了我的手里很不听话,土豆丝几次从锅里跳到灶台上,手臂也很酸。
坚持炒了几分钟往锅里加点盐再加点香料,继续翻炒几分钟,香喷喷的炒土豆丝出锅了。
吃饭了,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妈妈的评判,希望得到表扬。
妈妈夹了一筷,尝了尝说:“咦,怎么这么甜!”我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尖叫起来:“呀!我把糖当成盐放了。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临时装片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
实验者
黄霞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3.20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清水、菠菜叶
实验目的:
1、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菠菜叶有什么不同。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古诗词中的月相
实验者
黄霞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4.23
实验器材:纸笔、古诗词选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月相变化。
2、懂得观察生活。
实
验
步
骤
1、根据观察的月相和相应的时间进行整理,找出规律
2、找到古诗词中描写月相或者时间的句子。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的月相是在黄昏,应该是上半月的月相。
3、晚上10时,再一次往北天寻找北斗七星,同样画在刚才那张纸上,注意观察,与标志物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
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实验器材:白色瓷盘,蜡烛,火柴或打火机
实验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以及观察蜡烛燃烧变化。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物品的兴趣。
4、懂得身边处处有科学的存在。
实
验
步
骤
1.准备蜡烛,点燃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操作: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30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

30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D讲解: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八、自己会走路的杯子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操作: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讲解: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九、纸杯旋转灯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操作: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十、飞行的塑料袋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操作:1. 打开塑料袋,倒置。
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 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 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1. 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水制放大镜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滴作为透镜的成像原理。
2. 探究水滴放大倍数与分辨率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和物理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原理,即光线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滴时,由于水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光线会发生折射,从而在水滴中形成放大的虚像。
水滴的大小、物体距离和亮度等因素会影响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三、实验器材1. 亚光玻璃片2. 微量注射器3. 高精度剖面尺4. 印刷物或高清晰度图像5. 数码相机四、实验步骤1. 在亚光玻璃片上滴加水滴,确保水滴大小适中。
2. 将印刷物或高清晰度图像放置在水滴下方。
3.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水滴中的图像,并记录放大的详情。
4. 使用高精度剖面尺测量水滴的大小和形状。
5. 改变物体距离,重复步骤3和4,观察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滴大小对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滴的大小对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有显著影响。
随着水滴直径的增加,放大倍数和分辨率均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水滴直径越大,其折射率越高,光线在水滴中的传播路径越长,从而形成更大的虚像。
2. 物体距离对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物体距离对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也有一定影响。
当物体距离水滴较近时,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较高;当物体距离水滴较远时,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有所下降。
这是因为物体距离水滴较近时,光线在水滴中的传播路径较短,容易发生折射,从而形成较大的虚像。
3. 亮度对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亮度对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也有一定影响。
当光线亮度较高时,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较高;当光线亮度较低时,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有所下降。
这是因为光线亮度较高时,水滴对光线的折射能力更强,从而形成更大的虚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水滴可以作为简易透镜,实现成像放大。
2. 水滴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受水滴大小、物体距离和亮度等因素的影响。
玻璃杯自制放大镜实验报告

玻璃杯自制放大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使用玻璃杯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并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实验设备:1. 一个透明玻璃杯2. 水3. 实验台4. 一个小物体(如一段线或纸张上的字)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准备好玻璃杯和小物体。
2. 将玻璃杯倒置放在实验台上,使其杯底朝上。
3. 将小物体放在玻璃杯中心位置的上方。
4. 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同时观察放在玻璃杯里的小物体。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光线由于介质的不同密度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当光从一种密度较大的介质(如水)进入到密度较小的介质(如空气)时,光线会向法线的方向弯曲。
实验结果: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玻璃杯中没有注入水时,小物体呈现正常的形状和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2. 当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
小物体会呈现放大的效果。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玻璃杯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这是因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杯中时,由于密度的差异,光线会发生折射。
而由于玻璃杯的形状,折射后的光线会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并重新聚焦在小物体上方的位置。
在我们的眼睛中,这些光线相当于从小物体发出的光线,所以我们感觉到小物体被放大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1. 注入的水越多,小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变化得越大。
2. 当观察小物体的角度改变时,我们可以看到小物体在放大镜中的位置也会有所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简易的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玻璃杯在实验中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通过折射和反射,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小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不仅好玩,而且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光的基本原理。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

【实验分析】向烧杯中倒水,其中一个乒乓球沉在水底,是由于其下表 面并没有与水接触,没有受到水的压强,故没有浮起来;当将漏斗口堵 住时,从沉底的乒乓球侧边溢出的水将填满乒乓球下侧。此时,乒乓球 将受到水对它下表面产生的压强,由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 到的压力,故乒乓球将上浮。 【实验结论】浮力是由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 产生的。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 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 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实验分析】当塑料瓶和漏斗均装满水后,若漏斗与瓶口相
对齐,则塑料瓶刀痕处不出水,而漏举高后则出水,是
因为: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压力差
实验四:帕斯卡桶裂
• 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水为什么水 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实验材料】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 个、吸管、橡皮泥
【实验操作】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 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 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 泥密封。
• (5)惯性“反常”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
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 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 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
• 【实验操作】
•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 保鲜膜成倒锥形。
幼儿科学小试验案例

幼儿科学小实验案例科学实验:《不湿的手绢》科学实验,不湿的,手绢准备:两只杯子、两块手绢玩法:1.猜一猜。
把两只里边塞着手绢的杯子采用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哪快手绢会湿,那块不会湿2.做一做。
把手绢紧紧塞入杯中,使手绢不会掉下来。
一只杯子采用垂直倒扣放入水中,另一只杯子斜放入水中。
结果是垂直放入水中的手绢没有湿。
3.说一说。
告诉孩子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流入,所以垂直放入水中的手绢没有湿。
4.玩一玩。
让孩子用塑料袋兜空气,然后把口系上,感觉空气的存在。
获得经验,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提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随时告诉孩子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科学小游戏:被缩短的勺子幼儿园庆六一儿童节主持词平行看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水面,将一把勺子垂直插入水中。
水中的勺子,一下子就变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错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被插入水中的勺子所反射的光线,不是以直线的方式进入眼帘的。
光线在水面上被折射成为一个角度,所以才看到勺子的尖端比实际大大靠上。
水域的水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总是比实际深度浅很多。
印第安人对这一点就知道得很清楚。
他们用箭或矛在水中捕鱼时,总是向更深的地方瞄准。
幼儿科学实验: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操作: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
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
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
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烛火熄灭了思考:蜡烛除了用口吹熄外,还可以用什么其他的方法呢材料:蜡烛1支、小苏打若干、食用醋少许、火柴1盒、碗1个流程:1将点燃的蜡烛在碗的中央滴上几滴蜡油,将蜡烛固定在碗中2将苏打粉放在蜡烛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于碗中3蜡烛熄灭了说明:1、食用醋加上小苏打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验:水制放大镜
科学原理:
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都会被放大。
思考:
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材料:
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
操作步骤: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讲解: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