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精选)

合集下载

英国独立学派的领袖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

英国独立学派的领袖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

收稿日期:20200417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英国独立学派的心理治疗学思想及其临床应用”(2018xjj22)。

作者简介:王礼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精神分析学、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① 罗森费尔德著,林玉华,樊雪梅译:《僵局与诠释———精神病、边缘人格与精神官能症的心理治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推荐序第7页。

② 王礼军,郭本禹:《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革命的折衷进路:英国独立学派评述》,《心理学探新》2019年第3期,第206214页。

③ RoazenP..AMeetingwithDonaldWinnicottin1965.InKahrB.(eds.),TheLegacyofWinnicott:EssaysonInfantandChildMentalHealth.London:Karnac,2002,pp.2335.④ SpelmanM.B..TheEvolutionofWinnicott sThinking:ExamingtheGrowthofPsychoanalyiticThoughtoverThreeGenerations.London:Kar nac,2013,p.xv.2021年3月第2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Mar.2021No.2英国独立学派的领袖: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王礼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是以批判性地吸收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为宗旨、遵循客体关系思想取向的精神分析师团体。

温尼科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师和培训分析师,他被公认为是独立学派的领导者,其思想发展经历了绝对依赖、相对依赖和朝向独立三个阶段。

他基于丰富临床经验提出独具创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温尼科特

温尼科特

抑郁是健康的:抑郁是一种能力;抑
郁是一种情感障碍;抑郁是为了避免 抑郁的伤痛而动员起来的防御。 担忧:用担忧一词强调内疚感的积极
作用。
6、青春期的发展
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
1、退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供早期主观全能感觉的成
功体验,置换掉时期失败的情感体验。
2、咨询师应提供抱持的环境。
3、退行与退缩:退行具有治疗特性,早期的体验可以在退行中修正;退缩 不具有治疗特性,是病人在治疗中哭求帮助的表示。
首先 是要提供一 种适意的环境,一种类似母爱照料的环境。
4、将精神分析的设置变为抱持的环境,强调精神分析师的行为。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1、原初攻击性是婴儿活动的一部分,它导
致了对外在客体的发现,是爱的表达。 2、婴儿本能的爱是无情的,这个阶段的婴
儿攻击母亲实际在是在毫无顾忌的爱她。母
亲的反应是情绪性攻击发展的重要方面。约 2岁之前。 3、母亲做为客体的对立存在,使婴儿全身心 的本能体验成为可能。 4、客体使用:主体破坏客体如果客体幸存, 那么儿童就能够使用客体,不能幸存儿童过 早的注意外在会感到危险。
温尼科特的主要理论(这此只是个人罗列)
二战期间主要理论: 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 反社会倾向 反移情中的恨 抱持的治疗环境 50到60年代: 真自体与假自体 攻击性概念 过度客体概念 幻觉与幻灭 后期思想: 《游戏与现实》 “客体的使用” 母亲与家庭对儿童的镜像作用 “游戏” 与“创造性” 压舌板与涂鸦游戏
11
1、游戏的性质与功能 2、游戏与创造性 3、游戏与心理治疗
4、压舌板游戏
5、涂鸦游戏
12
请允许我退行到抱持环境里,因为我还需要成长!
祝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母亲, 每一个家庭都是幸福的!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PPT课件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PPT课件

• 因为是过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婴儿同样保 留了强烈的控制欲望,他可能对他的爱物又摔 又打,把它弄的有各种味道,但绝对不允许改 变,因为这个物品是他现在可以任意控制的, 婴儿既然控制不了妈妈或者乳房,那么他至少 可以控制一个象征物,通过这种方式去重温以 前的感受。随着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双脚的控制, 以及大小便的控制,随着一个稳定的自体的形 成,这些物品也就逐渐地离我们而去了。
7、原始情感的发展
• 有时候可以假定,个体的健康状态总是 整合的,就像他生活在自己的躯体内, 能够感觉到外部世界是真实的。但是, 有一些心智健全的个体,具有症状性的 特点,充满了对疯狂的恐惧和拒绝,以 及对每个人先天都有的丧失整合、人格 解体的恐惧和拒绝;在丧失整合和人格 解体的情景下,世界被感觉到是不真实 的。(《原始情感的发展》)
• 从母亲那里得到照顾,使得婴儿能够有 一种个人的存在,这样就开始建构所谓
存在的连续性。在这种连续体的基础之
上,遗传的潜力逐渐地发展成一个个体
化的婴儿。如果母亲的照顾不是足够地
好,婴儿就不会真正进入到存在状态,
因为没有存在的连续性;取而代之的是,
人格变成建立在对外界攻击的反击的基 础之上。(《父母-婴儿关系理论》, 1960)
• 任何失败的分析都不是病人 的失败,而是分析师的失败。
• 病人利用了分析师的失败。 失败意味着(分析师)没有 做出完全适应的努力。
• 心理治疗发生在游戏的两个区域 的重叠处,一个区域是病人,另 一个区域是治疗师。心理治疗必 须由两个人同时完成。由此导致 的必然结论是,在不可能游戏的 情形下,治疗师所作的工作就是 直接引导病人从不能游戏的状态 到能够游戏的状态。
• 温尼科特认为,在刚出生的婴儿的内心中,是没有一 个外部世界的。在这个时刻,如果有一个足够好的照 顾者去照顾这个婴儿,婴儿就会产生一种错觉illusion, 那就是外部世界是由婴儿自己所创造的,在这种错觉 下,婴儿会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夸大感受,一个足够好 的母亲恰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和环 境。当婴儿饿了的时候,一个乳房恰好出现在他的面 前,他可以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婴儿的内心中会 出现这样的一种错觉,这个乳房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他可以任意的控制这个乳房的出现和消失,通过乳房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样的,他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 感受外部世界,会带着全能感和外部的世界接触。

温尼科特理论及实践

温尼科特理论及实践

温尼科特理论及实践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生命早期的发展和母婴关系,他的理论实质上是关注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他亲自咨询和观察了6万多对儿童和父母,获得大量临床经验。

“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

”这是温尼科特思想的标志性语言。

他的整个思想都围绕着儿童生命早期的亲子关系的观察,贡献给了儿童成长与成熟的连续过程的研究。

对于母婴关系及儿童成长这样一个普通的研究主题,他的独创性在于将其置于个体内部与个体外部、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过渡空间及文化空间的广阔领域中,展现个体从与母亲合为一体到分离和独立的成长轨迹。

这些富有创造性的儿童精神分析的思想包括:“够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母亲能否对婴儿的体验及时响应将造成儿童真实自体或虚假自体的感受;在婴儿从主观全能的体验到客观现实的体验这两种形式之间的过渡性体验,是创造性和游戏的领域;“攻击性在婴儿由主观全能的体验到客观现实的体验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

温尼科特认为:促进性环境是婴儿在成熟的过程中成长并取得成功重要条件。

适应婴儿的需要和成熟的过程是母亲的责任。

够好的母亲就是促进性环境,她创造了一个抱持性的物理和心理的空问,在其中婴儿受到保护却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保护。

“够好的母亲”充分提供婴儿所需要的一切,认识到婴儿的本能需要,了解他的创造性,尊重他的边界,依据儿童需要的变化进行适应和改变。

母亲对婴儿需要的适应提供给婴儿全能的体验,这种全能的体验创造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幻想:是自己创造了满足各种需要的母亲与环境,是自己创造了乳房。

够好的母亲能满足婴儿的全能感。

他还提出虚假自体理论,不安全的环境或者愿望被反复地忽视将导致儿童出现顺从的反应,即用顺从去满足养育者,这就是虚假自体的发展,这种顺从导致儿童与自己自发的、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

这提示我们,过于顺从听话的孩子过着孤立虚假的生活,与人建立虚假的关系,不能自然的活动,缺少真实感和生命意义感,因此“顺从听话”不应该成为衡量儿童的标准。

《温尼科特的理论》课件

《温尼科特的理论》课件

现实:强调 个体对现实 的理解和适 应,认为个 体应该在现 实中实现自 我价值和自 我发展。
理论特点
强调个体内在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关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
理论应用
儿童心理发展: 温尼科特的理论 在儿童心理发展 领域的应用
家庭教育:温尼 科特的理论在家 庭教育领域的应 用
温尼科特的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儿童的 天性和个体差异,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温尼科特的理论对社会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PART 4
温尼科特的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提出"真我"和"假我"的概念,强调个体的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 强调母婴关系的重要性,认为母婴关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提出"过渡性客体"的概念,认为过渡性客体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强调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儿童发展的启示
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 的情感和需求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儿童 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独立性,给予 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引导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心理咨询的启示
强调个体内在世 界的重要性
关注个体的情感 体验和自我认知
理论框架
温尼科特的 理论体系主 要包括自我、 关系、游戏、 现实四个部 分。
自我:强调 个体的自我 意识和自我 价值感,认 为个体应该 追求自我实 现和自我发 展。

温尼科特虚假自体理论

温尼科特虚假自体理论
除此之外,父母离异、考试失利、感情创伤,都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劣等感”,进而陷入一种“未战先忧败”的死循环之中——“逃避”,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抚慰这种情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毕竟,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我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但我不想改变。这里(房间)感觉很安全。”
蛰居族现象
30岁的日美混血儿Riki Cook 蛰居三年。他的家人都在夏威夷,而他独自隐居日本。在他成为蛰居族之前,生活中的小事足以让他感到疲惫,无论是忘记带书,还是找不到新教室。
虚假自体的功能
3
4
2
1
5
虚假自体的分类
03
虚假自体来访治疗要点
Part Three
"真实自体"包含着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原初的创造性部分,同样,它也和我们自身活力相关,也就是你是如何定义生命意义的那部分,它在本质上不属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是自己本身对"我"这个自体发自内心的认可。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需要一个平衡,"虚假自体"代表着日常生活的社会礼节,这是一种外部包装,它保护着我们内部的真实自体的安全,但它是无法替代"真实自体"的活力与健康所带来的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
空心病(价值观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
• 从症状上可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 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 人际关系良好,需要维系在他人眼中好的自我形象。
• 强烈的自杀意念,特点是不是想要死,而不是知道为何要活着。
• 尝试比较温和、痛苦比较少的自杀方式。
• 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早期症状是迷惘和自我认同问题。
儿童精神分析的实践者
从温尼科特观点看虚假自体障碍是"环境缺陷障碍",也就是在自体发展中的环境发生了问题,母亲无法给婴儿塑造一个安全而抱持的环境而使婴儿无法感受到自己"真实自体"的环境。从孩子生下来起就是一个自体,"就像是一个植物,但婴儿的自体还是潜在的,他最初对于自己的认识是需要通过母亲来实现的。

带你读文献 002期 温尼科特《独处的能力》

带你读文献 002期  温尼科特《独处的能力》

带你读文献 002期 | 温尼科特《独处的能力》之“当谈论孤独时,我当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事实上的独处爱恨交织——三元关系中的人格发展喜欢比爱多了些什么——性交之后的独处“原来你就住在我的身体”——好的内在客体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主题:当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些什么?文献背景《独处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be Alone)是温尼科特于1957年四月在英国精神分析协会科学会议上宣读的文章,后收录在《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文献集中。

1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献的理论意义这篇文章从情绪发展和母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

从三元关系到二元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关注点是建立在三元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即俄狄浦斯情结是孩子与父母三人的动力背景中发生的故事。

但是这篇文章把精神分析的理论重点从三元关系拉回到了之前的二元关系上。

对“创伤”的理解: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现象,包括创伤,个人的力比多等;但是温尼科特更强调个体的发展,每个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里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依赖于适应的、促进性的环境。

如果这个阶段的任务能够达成,个体就能获得这个阶段的特定能力,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发展心理学角度。

温尼科特对于创伤的理解是,“在某一阶段中,环境的失败导致某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从二元关系到三元关系,温尼科特已经对“成熟”有了初步的理解,他整理出一条发展脉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六个月,再到两三岁,经过潜伏期,一直到青春期、成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温尼科特把每个阶段的任务基本上都说清楚了。

《温尼科特的理论》课件

《温尼科特的理论》课件

04
温尼科特的治疗理论与方法
理论概述
温尼科特的理论强调个体在发展过程中 的真实自我和主观体验,认为个体在成 长过程中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以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温尼科特认为治疗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 、支持和接纳的环境,让个体能够自由 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从中获得
成长。
温尼科特强调治疗师应该保持中立和客 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而 是通过倾听、理解和反馈来促进来访者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世界,需要母亲 的支持和鼓励,以培养其主动性和创造力 。
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温尼科特的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温尼科特的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需 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鼓励儿童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性和创造性、以及培养 儿童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等方式,应用温尼科特的理论。
03
母性原初反应
温尼科特认为,母性原初反应是指在婴儿出生时,母亲对于婴儿的感受
和反应是最为重要的。这种反应有助于婴儿建立安全感,对于其心理发
展具有深远影响。
02
温尼科特的心理发展理论
理论概述
温尼科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 分析师,他的理论强调儿童与母 亲的关系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 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提供爱 、关怀和支持,以满足儿童的基
主要理论观点概述
01 02
过渡性客体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过渡性客体,如玩具、毯子 等,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这些客体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假想玩伴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在游戏中需要假想玩伴来陪伴自己,这种假想玩伴 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缺乏同伴的儿童。

百分百温尼科特第九章真假自体解读

百分百温尼科特第九章真假自体解读

《百分百温尼科特》第九章:我曾是那个别人希望我是的人这一章主要讲了几个大点:1、自体概念的形成2、自体到底是什么3、自体是怎么构成的4、真自体和假自体一、自体概念的形成1945年由温尼科特提出。

温尼科特1896年——1971年,活了75岁。

温尼科特1923年的时候开始进入精神分析界,经过23年的积累和研究才提出“自体”这个概念。

然后在温尼科特去世前一年,他都还在给自己的翻译者明确,“自体”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

可见,这个概念对于温尼科特一生的研究来说,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同时,也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怎么去做才能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基础意义。

二、什么是自体?温尼科特的原话是:对我而言,自体并不是自我,而是那个我,而且仅仅是我的那个人。

(很概念话,有点难以理解)温尼科特深入的解释为:自体是那个活着的,有感受的某个主体相关的,而自我是与作为结构的人格相关的,是无人称的,普遍化的。

(人格是比较通用的,比如内外向的,比如自信自卑的等等。

而自体是独立的,有血有肉的,独一无二的。

)自体,是不应当被外部侵入其存在的核心的。

(自体有自己的需求,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是不被外界所左右的,比如吃喝拉撒…)温尼科特说:在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身上,心理和自体的界限也同样是身体的界限。

母亲照料她宝宝皮肤的方式,就有助于宝宝自体的整合。

也就是孩子明白,皮肤之内就是我的自体,而皮肤之外就是自体之外了。

三、自体的构成自体是一个逐渐发生的,各种分散元素慢慢聚集在一起的过程。

他由两个因素介入:个人生活的经验(婴儿的创造性)+周围人提供的照料(母亲与环境给与他的照料)。

如果个人生活的经验或者不合适的照料方式对待孩子。

那么孩子自体的聚集就可能会以一个对于非自我的敌意行为为特征。

理解:温尼科特举了一个放入保温箱的孩子的例子。

一个早产儿,生下来放在了保温箱里,没有得到合适的人的照料和互动。

所以孩子就把保温箱的范围定义为了自己的自体。

曾奇峰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精选)PPT文档共29页

曾奇峰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精选)PPT文档共29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曾奇峰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 论(精选)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第21讲:温尼科特的5个治疗要点

第21讲:温尼科特的5个治疗要点

第21讲温尼科特的5个治疗要点曾氏语录:逆反心理是父母的问题,而非孩子。

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离不开父母。

对心理治疗温尼科特还有一个比喻,他说心理治疗就是一个游戏。

注意游戏在这个地方是一个高度褒义的词,但是中国人有好多人都把“玩”、“游戏”当成不严肃的事情,这真的是一个误解。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外面讲课的时候,我说了好几次“玩”,比如说“玩”精神分析,好“玩”、不好“玩”,有个女的最后在反馈的时候说:曾老师,我对你说“玩”字非常反感,我总觉得你在玩弄什么,一点都不严肃,有那种轻浮的感觉,当然这个话我会听着,不会跟她辩论,但是两年之后,她再听我的课时,她的反馈是:曾老师,我最喜欢你说的东西就是“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女学员内心里面发生了什么?也许以前她内心里面有一个过于紧的和严厉的超我,以至于我说了一个“玩”字之后,她的超我都可能会产生警觉,或者说她有可能太想自己是一个好玩的人。

再换句话,有可能她是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自己变成了不好玩的人,然后我在说好玩这样的话的时候,就会让她好玩的那个部分出来,这会让她的超我觉得受到威胁,所以她的超我在打压她自己好玩的那个部分的同时,还要顺便把我也打压了。

也就是她在威胁我说:你不可以说太多好玩的东西,因为你这样说,我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

把自己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不一定永远都是好事情,在一个新的自我出现的时候,我们第一感觉往往是恐惧,会有一个几乎威胁到我们生存的疑问出现,就是:我还是我吗?接着说温尼科特把心理治疗比喻成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心理治疗师邀请病人进入到心理治疗这个游戏状态中,或者说如果心理治疗师是一个圆,病人是一个圆,这个游戏就发生在两个圆的重叠之处。

从游戏的这个意义来说,治疗师要跟病人好好的游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或者说治疗师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邀请病人进入游戏的能力;还有个能力是病人来了之后能够跟他相对来说比较长时间的玩游戏的能力,就是保持关系的能力。

曾奇峰讲课笔记1

曾奇峰讲课笔记1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上)讲课时间:2007 年第一讲青春期的孩子的问题,也是关系问题。

一切心理问题,都不是大脑里出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世界上根本没有心理问题这个词,只有关系问题。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会导致巨大的冲突与矛盾。

青春期是另外一种“ 更年期” 。

从发展角度来看,是小孩子通过客体关系,完成另外一种整合。

摆脱童年期的自我,这与父母的界限、控制产生了矛盾。

“ 逆反” 这个词,很不可合理。

“ 逆反” 是一种继发性、反应性的,是对父母关系的回应。

“ 精神分析” 打开了对性的禁锢。

改名为“ 育儿学” 是适合、改名为“ 莫名其妙” 也行。

二、病人的情感隔离,同情是一种伤害。

故事:一位女生往水里走自杀,越走越深,结果发现一条水蛇,跑出来,就再不打算自杀。

感悟: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是中德医院的督导全国排在前三名。

督导三、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理解抑郁症内化了一个严重的“ 超我” 。

攻击转向了自身。

跟任何人发生冲突了,肯定了自己不好,导致了别人对自己的指责。

认为自己不好的,一般的会情绪低落。

被强暴后,把罪犯送到监狱,是对外的攻击。

而认为自己不纯洁了,是对内的攻击。

抑郁症,需要把对内的攻击,第二,抑郁症还存在着人际关系边界不清的特点。

《自我边界与抑郁症》他可以这样玩我,别人也一定这样玩他。

这样可以聪明的抽身,来关注他。

一个人被关爱,就会学会关爱别人。

一个人受到惩罚,就会去惩罚别人。

四、精神分析关于“ 成功” 、“ 失败”精神分析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精神分析是通向潜意识的途径——口误、笔误、失败、疾病。

疾病也是一种失败,健康的失败。

笔误:抑郁——养育个案:被科学家的父母一不小心生了出来,被送给爷爷、奶奶抚养,父母想自己时“ 爷爷、奶奶”人对失败的渴望并不亚于对成功的渴望,失败往往在背后起作用。

每个人的十个最大的失败一般的都会和人格联想在一起。

成功意味着童年时某种禁忌的满足。

让自己太舒服了,会让一个人有不断的自责与内疚。

曾奇峰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者

曾奇峰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者

内心世界的形成7
• 个体化与分离:出生四、五个月以后, 儿童开始爬并慢慢直立行走,这使他有 了关于自身存在的最早感受,这种对自 我存在的觉醒称之为个体化,这是一种 内在精神自主化的过程。此时,如果母 亲能及时地满足婴儿的这一需要并与孩 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就可以较好地 从与母亲的共生圈中走出来,顺利开始 他的个体化与分离进程。
• 作为对母亲的爱和关照的回应,婴儿直接而自 然地产生了爱和感激之情。爱的能量—它是保 护生命的力量的表象—存在于婴儿的心中,破 坏性的冲动也是如此。在与母亲乳房的依附 (关系)中,爱的能量发现了它的第一次重要 的表达,并发展成对母亲整个人的爱。我的精 神分析工作向我证明,当婴儿心中爱与恨的冲 突升起的时候,丧失所爱的人的恐惧就被激活 了,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就完成了。这些内 疚和痛苦的情感此时便作为一种新的元素,加 入到了爱的情感之中。它们变成了爱的与生俱 来的一部分,并且深深地影响着爱的数量和质 量。
•克莱因强调生命早期的4到6个月的 重要性。她认为,婴儿生命的开始 并不是空白的,而是带有减轻焦虑 的遗传倾向,而婴儿的这些焦虑则 来自经验到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两 股力量的冲突。
• 克莱因的基本假设是:婴儿即使是刚出 生时,就有一种丰富的幻想生活。这些
幻想是潜意识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它 不同于意识层面的幻想。
婴儿的防御机制1
• 投射: 婴儿把自己的某种感受“强加”或“转 嫁”给客体。 如:吃得很舒服的婴儿把他的 好感转嫁到乳房上,于是他认为这个乳房是好 的。相反,饥饿的婴儿也会因其不舒服而认为 这个乳房也是坏的。
• 内射: 婴儿把从外部世界感受到的事情带回到 自己身上。 在内射机制作用下,令其受挫折的 乳房被内 化成了内在的迫害者。Fairbairn坏客 体内化,然后压抑。

毁掉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击败他一次就够了。陪伴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必须学会什么?

毁掉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击败他一次就够了。陪伴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必须学会什么?

毁掉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击败他一次就够了。

陪伴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必须学会什么?教育青春期的男孩,“以柔解难”永远是第一要义。

青春期男孩就像“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深夜,闺蜜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青春期的男孩,真是可怕。

帮帮我,各位,我真的要崩溃了。

' 原来我闺蜜的儿子期末考得不好,所以我闺蜜就多说了几句他儿子。

结果他儿子突然生气了,把水果扔了一地,把电风扇踢掉了。

我的朋友想打电话给老师,问她儿子成绩为什么退步了。

他儿子抢了我朋友的手机,威胁说:“你敢叫老师,我就死。

”女朋友又气又伤心。

真是应了那句话:父母最大的卑微是他们的孩子到了青春期。

研究发现,青春期男孩的荷尔蒙是婴儿期的800倍。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体力充沛,而且容易冲动、寻衅滋事,充满不稳定因素。

他们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如果不小心激怒了他们,他们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因此,做青春期男孩的父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父母必须足够小心,才能陪伴孩子顺利度和过青春期。

毁掉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击败他一次就够了。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

高三男生高邮,没吃午饭就去上学了。

他妈气得一路追到学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当众把男孩带回家,并强烈要求男孩吃完剩下的饭再返校。

结果,半碗剩菜平息了妈妈的怒火,却让高三男生感到羞辱。

那天他没有回学校,而是选择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青春期的男孩遇到强势的父母是一场灾难。

青春期的男孩正处于“心理断奶期”,渴望自由和尊重,努力摆脱父母。

强势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有自由,更不要说违逆他了。

他们把孩子当成“可控的木偶”,希望孩子永远服从自己。

一旦孩子不服从,他们就会坐立不安,试图震惊和控制孩子,直到他们被打败。

可悲的是: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一味压制命令,孩子不仅会违抗,还会激化矛盾,使双方僵持不下或两败俱伤。

还记得那个被妈妈扇耳光跳楼身亡的14岁男孩吗?妈妈因为被请家长而恼羞成怒。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了那个男孩,还扇了那个男孩两巴掌。

温尼科特范式

温尼科特范式

温尼科特范式
温尼科特范式,又称问题解决范式,是一种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咨询方法之一。

温尼科特范式包括四个步骤:
1. 客户的问题陈述:倾听客户对问题的阐述,理解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2. 问题的明确化:帮助客户准确地描述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

3. 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客户共同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鼓励客户积极思考,推动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4. 行动计划:制定具体有效的行动计划,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达成客户的目标。

温尼科特范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客户视为问题解决的主体,咨询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帮助客户探索和找到解决方案。

该方法注重帮助客户自我认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用积极沟通、倾听和预测等方法,帮助客户达成目标。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曾奇峰一生平18961971英国的儿科医生受到到克莱茵很大的影响40年工作在伦敦的一家儿童医院写了大量的书做了很多的电视演讲发明了一些不像是专业术语的专业术语独特的视角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促进和阻碍孩子的发展的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曾奇峰
• 任何失败的分析都不是病人 的失败,而是分析师的失败。 • 病人利用了分析师的失败。 失败意味着(分析师)没有 做出完全适应的努力。
• 心理治疗发生在游戏的两个区域 的重叠处,一个区域是病人,另 一个区域是治疗师。心理治疗必 须由两个人同时完成。由此导致 的必然结论是,在不可能游戏的 情形下,治疗师所作的工作就是 直接引导病人从不能游戏的状态 到能够游戏的状态。
• 真性自体来自躯体组织的活力和躯体功 能的运转,包括心脏的运动和呼吸。它 十分接近初级过程的概念,而且,在开 始的时候,它本质上并不对外界刺激做 出反应,它本身就是原始(的存在)。 (《真性与假性自我观点中的自我的扭 曲》,1960)
4、原始的母性专注
• 最初的自我组织来自对毁灭威胁的体验,这种 体验并不导致毁灭,在体验的重复中存在着新 生。(《原始的母性专注》) • 母亲的失败导致了针对攻击的反击状态,这种 反击干扰了婴儿的“继续生存”。一种过度的 反击不会导致挫败感,而会导致“毁灭的威 胁”。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原始的 焦虑,远远早于其他任何焦虑,包括“死亡” 这个词所描述的焦虑。
3、足够好的妈妈
*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专业术语 *一种直觉性的描述 *足够好的母亲…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 她的婴儿的需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她逐渐地适应得越来越少,并根据婴儿 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对她的失败…
• Holding environment

温尼科特的理论

温尼科特的理论



一个伪自体服从性地对环境的要求加以反应并且建立 起一组伪关系(a false set of relationships)。 伪自体把真自体隐藏起来而无法自发性地行动。 只有真自体是自发性的且能感受到真实或真诚。有一 个伪自体的存在会导致该人感受到不真实、徒劳无益、 在关系中无法真诚。 假我是发展中自然产生的部分,产生一种防御功能保 护真我,这是一种必要的防御,产生社会习惯和妥协。
com?????????????????1生平2关键概念21环境与身体22促进发展的环境23全能的幻觉24够好的母亲25真自体与伪自体26客体27过渡性客体3发展历程与亲职照顾31成熟历程32亲职照顾方式33成熟历程与亲职照顾之间的连结34自我的发展developmentoftheego4治疗学41病理学42治疗理念1?189647生于英国普里茅斯?独子有两个姐姐父亲后来成为市长从小在女性包围中长大
2.7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是介于主观性客体和真正客 体关系之间的一个中间性的经验领域。 过渡性客体并不是一个内在的或主观的 客体,它不仅是一个外在客体;它是第 一个“非我”所有物(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一个常见的过渡性客体是一张柔软被毯——或 一件尿布或一件旧衣服。包括在过渡性现象中 的还有婴儿的呀呀学语、一种作态行为或某个 孩童本身还未被认为是属于外在现实的身体部 位。

过渡性客体及过渡性现象(transitional phenomena)(一种比过渡性客体更宽 广、涵盖性更大的用语)是属于那个中 间性的经验领域,对内在现实及外在生 命都有其影响力。


婴儿正从全能控制(幻想)转到通过肉体操作 (现实感)来控制,在这当中孩童需要错觉以 便创造一个部分主观部分以现实为导向的中间 情境。(Winnicott,1951/1958I,p.237) 母亲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慰品和替代物,过 渡性客体是孩子发现创造的。经常在1-4岁之 间。

3、东纳.温尼科特

3、东纳.温尼科特

4.足够好的母亲
足够好的母亲能够充份提供孩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别 阶段中和母亲间建立关系时所需要的东西。
母亲则根据其孩童各种不同需求随时调适及改变, 然后慢慢地这成长中的孩童会减少其依赖。
孩童的成长常是适应母亲她自身独立性的重新开始 。 足够好的母亲如要成功适应其婴儿,就必须去符合
且培育婴儿的全能性需求。
整合意指个体的组织性愈来愈强致形成一个独立单 元,因为人格并非一开始即是一完满自足的整体。
人格化则指个体的心灵开始在身体内定位。 客体关联对温尼科特而言,必须是和感觉到真实以
及与环境中的真实人物、实际客体相关联;当然, 这和客体关系作为内在历程的通常意思是不相同的。
2.父母照顾方式
孩童的成熟历程是借父母照顾来促进完成的。 在父母照顾那样的环境中。
6.客体
他用了“主观构想的客体”这个词,这和克莱茵“内在客体” 的概念很相似。
婴儿的发展是和主观的客体建立关系开始,然后慢慢建立起 和一个客观所摄入的客体建立关系的能力 。
足够好的母育,特别是抱持的环境,可以让婴儿从与母亲的 融合及合并关系转移到和她个别分离并有能力建立客体关系 的状态。
当个体成熟时,他会逐渐能够真诚地和客体建立关系、和现 实也能有活生生的接触、感觉真实且活着,觉在世界上是真 实的,且感觉到该世界是真实且真正的。
过渡性客体既不是在婴儿神奇的、全能的控 制之下,像那内在的、主观的客体会(诸如 错认乳房为婴儿身体的部分),也不是在外 在控制之下,如真实的、外在的母亲般 。
发展历程中还包括:
成熟历程; 父母照顾方式; 成熟历程与父母照顾方式间的连结; 依赖方式; 自我发展。 。
1.成熟历程
或称发展阶段,是和父母照顾连结一起的,也是孩 童为向前发展所传承下来的先天倾向。这些历程包 括整合、人格化以及客体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