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学导入

合集下载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问题。
1.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对这片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问:“为什么黄土高原会被称为生态脆弱地区?”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态脆弱地区的认识,分享生活中所见到的类似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在治理方面的政策措施。
3.探讨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探索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5.提升学生思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态脆弱地区的概念,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其成因。
3.注重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任务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
2.知识传授,互动探究
-结合教材内容,详细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其成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通过案例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黄土高原》;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师:课件出示黄土高原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地理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我们如何实现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除了流水的侵蚀,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呢?
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并结合课本P90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8人一小组,共6组。


【学生回答】
引起水土流失的条件还有降水、植被、土质和坡度。

【教师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1)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植被因素:地表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
(3)土质特征: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4)地形特征:地形坡度大,地面破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教师补充】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中考演练】
(2019年连云港中考)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地形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茂密④河道淤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问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地图和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等方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认知。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掌握。

3.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成因。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案例。

3.地图: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图。

4.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提问:“你们听说过黄土高原吗?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

同时,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如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2.认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景观表现;3.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分布情况;4.探索黄土高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黄土高原是中国特有的地理地貌形态,在漫长的地质变迁和气候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壮美景观。

黄土高原原本是古老的石灰岩地层,经过长期地势逐渐提升,水平剥蚀,大气侵蚀等力量的作用,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黄土地貌。

与其它地貌相比,黄土地貌具有隆起高原、沟壑纵横和地貌迥异等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景观表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千奇百怪,沟壑纵横,丘陵迭起,显得极为壮观。

黄土高原还有着许多景观要素,比如土地、水源、河流、湖泊、草原、山地等等,这些景观构成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风貌。

同时,黄土高原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和诗词歌赋等。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备受关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种植业早已广为人知,其农田蒸发水、土壤养分和光线透射率等诸多因素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农业区。

黄土高原还拥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包括开坦岛豹、天鹅、大麂、黄羊等。

然而,部分生物种群已经在人类的活动中消失,造成严重影响。

4.黄土高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黄土高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区域。

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黄土高原拥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玉雕、白描、篆刻、剪纸等等。

在社会经济方面,黄土高原的关建基于其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已逐步成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教学方法1.系统讲授法通过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概貌,形成演化过程、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等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并引发其对于黄土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度探究的兴趣。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案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案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2.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土高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地貌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吗?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1)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2)展示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分组讨论,提出防治措施。

5.实践活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1)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为黄土高原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2)各小组展示方案,全班交流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土流失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了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分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1.视频观看: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2.图片展示:展示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1.思考:如何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分组讨论:提出防治措施。

四、实践活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1.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为黄土高原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2.各小组展示方案,全班交流讨论。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一、学习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三、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黄土高原的一颗黄沙作为情景导入课本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法对黄土高原黄沙的流动进行探讨,并的出结论。

(1)我现在“住”在哪里?(学生自学完成)黄土高原的范围:北:南:东:西:(2)我的“老家”在哪?我“出生”在黄土高原吗?这里是我的“老家”吗?如果不是这,那我的老家又在哪呢?“风成说”(3)是何原因导致我“居无定所”?为什么我没办法拥有一个家?为什么我总会被周围环境左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4)我未来可能去哪?我想要“稳定”的生活,我不愿“随波逐流”如何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五、板书设计:六、作业1,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表平坦开阔、海拔较高B. 生态环境脆弱,但经人类破坏后容易恢复C. 自然灾害只有水土流失,而且抵抗灾害能力较强D.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2,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A. 西双版纳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华北平原3.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土质疏松②植被少③地形平坦④夏季降水集中⑤过垦过牧.A. ①②⑤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⑤4.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A. 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 山岭众多,山高谷深5.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和“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教案1

《黄土高原》教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水平。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初步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成因和黄土层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阿宝的家乡黄土高原导入本节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学习: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然后谈谈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3、找出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有哪些特征呢?合作探究三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图片讲解四种地貌的成因合作探究四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⑴让学生读课本P26阅读材料“风成说”的内容。

⑵教师借助黄土形成示意图讲解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⑶出示“风成说”的证据,让学生讨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并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明白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及地貌景观和成因;理解了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华夏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地貌类型及成因黄土的形成过程六、当堂检测:1 .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_____北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省级行政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内容,是前面区域地理的延伸和应用。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突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突出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运用地图能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等。

2.提高读图析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3.使学生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

【教学重难点】1.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重点: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学案,地图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导入欢迎孩子们来到今天的地理课堂,在开始新课之前咱们来做一个猜一猜小游戏,出示几段文字材料。

提问:猜一猜,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形区呢生:踊跃回答黄土高原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探究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视频中出现的居民差别比较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自主学习一: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表形态根据课本 99 页地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强调沟壑纵横的书写。

用自己的手来认识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

承转: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关。

黄土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接下来咱们一起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图片,设计问题,合作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活动一: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从黄土结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四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出示合作探究中需要的材料,提示性探究,找小组代表回答。

找其他小组补充。

也可以找学生上台根据黑板材料分析过程。

而且要做到手到,眼到,嘴到,心到!小组讨论展示错误是更好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要担心学生出错)总结师:逆向提问生:踊跃回答再次强调知识点转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既然水土流失这么严重,应该怎么做呢?合作探究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应该怎样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出示合作探究中需要的材料,找小组代表回答。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掌握好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三种地貌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读图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2、多媒体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黄土高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行为: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陪着我”。

黄土高原教案语言

黄土高原教案语言

黄土高原教案语言教案标题:探索黄土高原的语言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2. 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方言和口头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和听力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地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介绍;2. 黄土高原地区常用的方言和口头表达方式;3. 与黄土高原地区相关的诗歌、歌曲和传统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语言特点和方言;2. 分享一些黄土高原地区的方言和口头表达方式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当地人的日常交流习惯。

三、练习与实践(2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模拟黄土高原地区的日常对话,使用当地方言和口头表达方式进行交流;2. 听力训练:播放一段黄土高原地区的口头表达录音,让学生尝试听懂并记录关键信息;3. 朗读练习:选择一首黄土高原地区的诗歌或歌曲,让学生进行朗读或合唱,体验当地语言的韵律和特色。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享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故事,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传统;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寻找更多关于黄土高原语言和文化的资料。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黄土高原语言特点和口头表达方式;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 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视频资料;2. 黄土高原地区方言和口头表达的例子;3. 黄土高原地区的诗歌、歌曲和传统故事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黄土高原方言和口头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2. 收集学生的听力训练记录,评估他们对黄土高原口头表达的理解能力;3.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文化传统的欣赏和尊重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互动,积极体验和运用黄土高原的语言特点;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他们对黄土高原语言和文化的了解;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降水量(毫米)
3.2
5.2
13.4
19.9
33.3
55.9
102.1
107
51.6
25.6
10.7
3.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1
2.9
8.1
14.7
19.8
24.8
26.6
25.3
19.9
13.9
6.9
1.3
降水量(mm)
6.9
9.6
28.6
43
60.2
54.4
98.6
70.8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 题
教材情况
本节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必修一、二两册和本册第一章,已积累了一些地理知识,对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归纳:黄土高原多旱地,适宜种植小麦和杂粮,因此居民多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以面食为主食,常用醋来调味,有助于消化,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
课堂活动(二):阅读P.101“窑洞”材料,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广布而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较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图文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 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导入过程:
播放著名歌手阿宝的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提问:这首歌就反映了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及信天游的那种奔放、自由的气概。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来导入,让学生更加熟悉黄土高原的崎岖,干燥的气候环境,通过歌曲来激发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