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唐代诗歌”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唐代诗歌”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chǔ)霜鬓.(bìn) 惘.然(wǎnɡ) 迁谪.(zhé)B.潦.倒(liáo) 琴弦.(xuán) 石栈.(jiàn) 钿.头(diàn)C.猿猱.(róu) 崔嵬.(wéi) 吮.血(shǔn) 贾.人(ɡǔ)D.锦瑟.(sè) 猿啸.(xiào) 咨嗟.(jiē) 裂帛.(bó)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B.峥嵘谪居冲波逆折篮田生玉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D.崔嵬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3.下列句中加红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④整顿衣裳..辞帝京。

..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5.下面加红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

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

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与元九书》)。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测试卷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先秦南北朝诗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学品质和个性。

这种语言本身质地的优越,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我们的“文言文”,还是自“五四”以来开始的“白话文”,汉语方块字的表意方式,所蕴藏的巨大阅读弹性和意义能指空间,在文学的虚构和非虚构世界里,都尽显汉语写作的无穷魅力。

虽然从表面上看,从古至今的汉字,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异。

但在诗歌写作的悠长历史当中,精美的汉语美学传统,包括起伏跌宕的叙事和“起承转合”的抒情节奏,叠加丰富的意象、隐喻结构,时空交错的超验性呈示,对我们今天的汉语诗歌写作来说,无疑造成了表意上的压力。

我常想,为什么一两千年以前,从汉代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苏东坡等大诗人的经典篇章,无论其中有多么复杂、丰沛的情感和深邃的精神、思想,都能够用简洁、清晰、晓畅的文字得体地表现出来?古老汉字的内在活力与动力,在想象性的结构空间里,凸现着无限的张力,而许多当代诗人的诗歌,尽管也竭力地去追求“诗如画、诗如话”的境界,却为何常常给我们拗口、晦涩、平庸或“口水诗”的感觉呢?我们姑且不谈诗歌所应该承担的精神性、使命感、命运感,那么诗意的力度、气度和长度,它应有的广阔性、文化气质,一定是发乎心灵又超越内心的,而我们的诗歌为何总是难以摆脱俗世和琐屑的纠缠呢?实际上,我们能充分地意识到,语言本身,或者说诗歌语言,千百年来并无大的差异,但当代诗歌的语言体貌、诗风境界却与古代诗歌相去甚远。

我们这个时代的汉语诗歌写作,虽说没有完全失去精神的重心,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写作和阅读的双重粗疏、仓促和低质量、低水准、无节制的行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表征。

我们可以考虑,将诗歌的这种普遍的症候归结为一个时代道德、情感立场的倾斜,但恐怕更是灵魂的焦灼和美学精神的缺失。

一句话,来自于伟大汉语诗歌传统的美学力量,构成了今天写作的内在精神和表意形式的多重压力。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chǔ)霜鬓.(bìn) 惘.然(wǎnɡ) 迁谪.(zhé)B.潦.倒(liáo) 琴弦.(xuán) 石栈.(jiàn) 钿.头(diàn)C.猿猱.(róu) 崔嵬.(wéi) 吮.血(shǔn) 贾.人(ɡǔ)D.锦瑟.(sè) 猿啸.(xiào) 咨嗟.(jiē) 裂帛.(bó)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B.峥嵘谪居冲波逆折篮田生玉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D.崔嵬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3.下列句中加红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④整顿衣裳..辞帝京。

..故;⑥我从去年..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巩固训练1(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巩固训练1(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达,登上)B.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星星)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人前行的路)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2.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怎样的情景?(2)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3.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散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一、基础巩固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B.江春/入/旧年C.我寄愁/心与明月D.断肠人/在/天涯3.理解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 , 。

(2)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南北朝诗歌同步练习题(课件) 共21页PPT资料

南北朝诗歌同步练习题(课件) 共21页PPT资料

1、“元嘉三大家”是(

• A.谢灵运 B、沈约 C.鲍照 D、庾信 E.颜延之
2.下列著名诗作属于谢灵运的有(

• A.《过始宁墅》
B.《登池上楼》
• C.《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D.《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E.《石门岩上宿
3.下列诗作属于鲍照的有(

A.《登池上楼》
B.《拟行路难》十八首
C.《代出自蓟北门行》 D、《代白伫曲》二首
• 是作为道的载体而出现,仍依托于玄理,并非作为 审美的对象;到了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歌中的 地位,并创作了一大批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 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使山水诗正式 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 3.永明体亦称“新体诗”。永明是南朝齐武帝 萧赜的年号,但永明文学却是指土自刘宋泰始两年 (466),下至梁武帝天监12年(513)这一时期的文学 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故称这一时期的诗 歌为永明体。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仍是 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并逐渐由 重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 的探索。这一时期最大的诗人聚集之地是竞陵王萧 子良的西邸,核心成员是萧衍、沈约、谢跳等“竟 陵八友”。在这个诗歌创作中心,诗人们讲求声律, 提出了“四声”、“八病”的声律说,诗文声律日 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使诗歌形式出现了新 面貌,使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 整的近体
南北朝诗歌同步 训练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是
A.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
B.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
C、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

南北朝诗歌同步练习题(课件)21页PPT文档

南北朝诗歌同步练习题(课件)21页PPT文档

• 是作为道的载体而出现,仍依托于玄理,并非作为 审美的对象;到了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歌中的 地位,并创作了一大批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 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使山水诗正式 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 3.永明体亦称“新体诗”。永明是南朝齐武帝 萧赜的年号,但永明文学却是指土自刘宋泰始两年 (466),下至梁武帝天监12年(513)这一时期的文学 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故称这一时期的诗 歌为永明体。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仍是 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并逐渐由 重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 的探索。这一时期最大的诗人聚集之地是竞陵王萧 子良的西邸,核心成员是萧衍、沈约、谢跳等“竟 陵八友”。在这个诗歌创作中心,诗人们讲求声律, 提出了“四声”、“八病”的声律说,诗文声律日 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使诗歌形式出现了新 面貌,使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 整的近体
12.《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发
的是(

A.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念 B、游子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C、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D、儿女对父母的无尽思念
13.南朝民歌的主要形制是(

A.五言八句 B.七言四句 C.五言四句 D.杂言
14.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为(

A.《木兰诗》 B《西洲曲》C《子夜歌》 D.《企喻歌》
E、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
三、名词解释题
• 1、元嘉诗歌 • 2.山水诗 • 3.永明体(新体诗) • 4.四声八病 • 5.宫体诗 • 6.吴歌 • 7.西曲
四、简述题 • 1.简述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 2.简说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 3.简述元嘉诗歌创作的新特点。 • 4.简述山水诗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 5.简述宫体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 6.简述《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 7.简述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 • 试述永明诗歌创作及谢眺诗的成就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综合测试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头,出于实现社会志向的须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备,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指责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旧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志向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志向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洁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相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显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悟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

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需以敬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大学语文B第一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B第一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B(统考)》第一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课后练习一、判断题共37 题1、金代词坛巨擘是萨都刺。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唐代儒者将《诗》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3、《诗经》中的"风"指的是诗歌的风格。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4、原始歌谣多为四言形式。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5、《晚春赋》的作者是郦道元。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6、《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文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之作。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7、《董妖娆》的作者是宋子侯。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8、曹操的《短歌行》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9、元代蒙古族杰出词人是元好问。

()对错10、《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抒情诗。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1、《诗经》的创作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2、《玉台新咏序》的作者是庾信。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3、《同声歌》的作者是张衡。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4、《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我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5、乐府本是国家音乐机关的名称。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6、正始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7、律诗滥觞于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8、五代时期西蜀产生的词派是花间派。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9、骈文和赋两种文体都存在押韵情况,但又不像诗歌那么严整。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20、《蒹葭》是一首思慕和追寻恋人的情歌。

()对错21、律诗滥觞于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2、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兵家、名家和杂家等。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3、曹操反映时代乱离和人民疾苦的诗歌被称为"汉末实录"。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24、《诗经》的创作原则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5、曹丕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

(新人教版)新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提分必备】

(新人教版)新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提分必备】

“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chǔ)霜鬓.(bìn) 惘.然(wǎnɡ) 迁谪.(zhé)B.潦.倒(liáo) 琴弦.(xuán) 石栈.(jiàn) 钿.头(diàn)C.猿猱.(róu) 崔嵬.(wéi) 吮.血(shǔn) 贾.人(ɡǔ)D.锦瑟.(sè) 猿啸.(xiào) 咨嗟.(jiē) 裂帛.(bó)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B.峥嵘谪居冲波逆折篮田生玉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D.崔嵬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3.下列句中加红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④整顿衣裳..辞帝京。

..故;⑥我从去年..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表达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如今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

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

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

苏格拉底所创始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华。

不只文学艺术,其他艺术也表达了这一理性精神。

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

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

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形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根本准那么。

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标准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

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

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其子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那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

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巩固练习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巩固练习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一、(2016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注】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

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黄縢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ɡ)狁.(yǔn)伶.俜(línɡ)否.泰(pǐ)B.愆.期(qiān)戍.守(shù)葳蕤.(ruí)三匝.(zhā)C.垝.垣(ɡuǐ)侘.傺(zhà)蹑.(niè)子衿.(jīn)D.汤汤.(shānɡ)鸷.鸟(zhì)纨.素(zhí)暧.暧(ài)2.对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拙.归园田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厌:满足。

C.可怜..体无比可怜: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杨柳随风摇曳飘拂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B.曰归曰归,岁矣莫止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D.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4.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5.填空(1)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2)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

(3)君当作磐石,______________,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6.翻译下列句子。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7.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勿复重.纷纭(再)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B.进止敢.自专(岂敢)昼夜..勤作息(深夜)C.伶俜萦.苦辛(缠绕)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D.箱帘.六七十(同“奁”)留待作遗.施(留下)8.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阅读古诗,完成问题(一)西洲曲(南朝民歌)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揺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1.本诗的诗眼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之中的“莲子”,这里的“莲子”该怎样理解?12.“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请你分析一下“吹梦”的妙用。

(二)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13.对句中加红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受命不迁..兮.(专指楚国)..(不可迁往他处种植) 生南国B.深固..(素白的花)..难徙(根深蒂固) 绿叶素荣C.终不失过..兮(与天地并存)..兮(过失) 参天地D.精色内白..(不可迁往他处种植)..(心灵洁白) 独立不迁14.下列各句中加红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文章..兮D.苏世独立....C.梗其有理..烂兮B.青黄杂糅15.对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枝剡棘“曾”通“层”。

曾枝,那层层枝条。

B.有以异.兮异,独特,副词。

C.圜.果抟兮“圜”通“圆”。

D.可师长..兮师长,看作师长,名词作动词。

16.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姱而不丑兮”,从不同方面描写橘树的外表和内质,并加以歌颂。

第二部分从“嗟尔幼志”至结尾,从橘树的特性引申开来,更进一步地展示了自己向往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

B.诗中所刻画的橘树形象是完整的,并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橘树特性的描写,衬托出自己所乐于具备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诗人颂橘,意不在橘树的本身,可是写的又全是橘树。

在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咏物述怀的笔法。

C.诗中“兮”字的位置,同《离骚》不同,主要用在偶句句尾,以表达对橘树品性的赞美。

全诗大都是四字句,类似《诗经》的主要句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骚”诗也受到了《诗经》影响。

D.第一部分中,诗人描写橘树的内质,突出其特性。

突出橘树的“受命不迁”,正是诗人自己热爱故土这一感情的抒发:突出橘树的“更壹志”,正是诗人自己行不改志的节操的体现;突出橘树的“类任道”,正是诗人自己愿负大任这一志向的表达。

作文17.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B项中“匝”应读“zā”; C项中“侘”应读“chà”;D项中“纨”应读“wán”。

)2.C(C项中“可怜”应为“可爱”之意。

)3.C(A项中“说”通“脱”;B项中“莫”通“暮”;D项中“帘”通“奁”。

)4.A(B、C、D三项中的“相”都是“相互”之意。

)5.(1)长太息以掩涕兮;(2)吾将上下而求索;(3)妾当作蒲苇磐石无转移;(4)羁鸟恋旧林。

6.(1)客人远道来访,劳驾来探望。

(2)把荷叶裁成上衣,收集荷花做成下衣。

(3)静静地思前想后,只好自我哀悼。

7.C(A项中“公姥”是偏义复词,意思是“婆婆”;B项中“昼夜”意思是“日夜”;D项中“遗”意思是“赠送”。

)8.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

9.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

10.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11. “莲子”即“怜子”,恋你也(此题考查对诗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要从词语的深层含义来答。

)12. “吹梦”,空灵之至,梦而可吹,似实也;吹者梦也,为虚矣。

虚实结合,让人心动。

(此题考查对诗中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答题时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效果来答。

)13.D(内白:纯洁的内里;不迁:从不变异。

)14.B(杂糅:不同的事物混合在一起。

)15.B(异:殊异,不同。

)16.B(“有象征意义”不对,应是“有比喻义”。

)17.优秀例文踮起脚尖奶奶的个子不是很高,近70岁的年纪压得她愈加矮小,可总有些东西在高处,这时,奶奶不得不踮起脚尖。

父母外出工作,小时候一直都是奶奶带着我,我也甘心地跟着奶奶,奶奶的慈祥与和霭就像童话时的仙女奶奶一样。

那时,家里有个大柜子,我知道,那柜子上层有许多零食,可当时不够高的我就是踮起脚尖也是望尘莫及。

一次,我终于想到个办法,找来一根长杆,踮起脚尖,使劲儿地把上面的东西往下拨,大概是太用劲儿,上面的东西哗哗而落,除了零食,还有许多书都一股脑儿地砸下来,我来不及防备,就打得哭了起来。

奶奶闻声而来,看见满地都是七零八落的东西,明白了缘由,轻声地安慰我,将地上的零食放到我手里。

第二天,奶奶拉着我走到一个小柜子面前,原来奶奶己把零食装进这里面。

我便不用拿工具,甚至不用踮脚尖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长得比奶奶高了许多。

许多对我来说,很轻松的动作,奶奶却得踮起脚尖,艰难地完成。

一次数学课,总觉得有个人头在窗户外晃来晃去。

教室的窗有些高,而且贴了一层膜,要想看到里面的情形,个子稍矮的都得踮起脚尖。

看那身影有些熟悉,我请假出去看看。

是奶奶,她往前倾着身子,使劲地踮起脚尖,努力地探着头往教室里看,可总也不够,她又踮直了脚尖。

我一出来,她似没回过神来,仍然保持着踮起的姿势,如同一位芭蕾演员,只是没着装,手里还提着送来的水果。

我呆住了,没有说话,等回过神来,奶奶已站在身边,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几丝头发顺着汗水贴着。

奶奶笑着,我从口袋里拿出纸巾递给奶奶,奶奶笑得更加灿烂了。

等奶奶别过身去,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奶奶却突然转身了,看见了正在哭的我,赶忙跑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我连说着没事。

在奶奶的执拗下,我先进了教室,可总有一个人影仍在窗口晃来晃去,我知道,是奶奶,她还是不放心,我装着认真听讲,等过了十几分钟,人影离开,我趴在桌子上,泪又肆无忌惮地流出来了……奶奶又多站了十几分钟,又踮起了脚尖十几分钟……时光流过,奶奶愈加矮小,需要踮起脚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可我长高了,长壮了,绝不要奶奶辛苦地踮起脚尖,我可以趴下来,奶奶踮起的脚尖不过是我身躯的高度!【名师点评】文章由实到虚,两代人的“踮起脚尖”隐含一种生命承续的象征意义,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历史感。

主旨表现奶奶对我的深切关爱。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特别是写奶奶踮起脚尖在教室窗外看我的镜头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富有感染力。

文章主体在描写两个画面,表达方式切换自然,语言大致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