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记录PDF.pdf

合集下载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

(四)索证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加盖其印章的批签 发证明复印件或者电子文件;销售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加盖 其印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或者电子文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 前款规定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五年备查。
(五)记录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配送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 立真实、准确、完整的接收、购进、储存、配送、供应记录,并保 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五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本 次运输、储存全过程温度监测记录,并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 于五年备查;
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 ➢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 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 ➢受种者在现场留观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 采取救治等措施。 记录接种情况 ➢真实、准确、完整记录疫苗的品种、上市许可持有人、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 时间、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受种者等接种信息,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接种记录应当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五年备查。 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 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 责对其实施接种。 ➢预防接种证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
1.1 甲类指鼠疫、霍乱。 1.2 乙类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26种。 1.3 丙类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11种。共39种。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记录三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记录三篇

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诊所全体员工培训内容: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标准》、《消毒管理方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传染病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诊所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应流程。

3、医疗废物的采集、运送、处置相关知识。

4、无菌操作规程 ,六步洗手法。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记录 2一、院感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那末 ,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正确发展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那末1、环境要清洁 ,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发展无菌操作时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 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枯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 ,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

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 ,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发展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者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以防穿插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假设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能否到达已灭菌的色泽,未到达或者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者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 ,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能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 ,或者误放不洁之处或者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人员:主持人:内容: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一)基本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

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1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

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

变态反应属于后者O(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

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

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

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

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被警告、停止执业甚至追究刑事责 任违法行为?
(1)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 造成严重后果的; (2)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 造成严重后果的; (3)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4)未经亲自诊查、调查, 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 等证明文件的; (5)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6)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7)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条例》第四条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4
其他法律法规
4 其他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违反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 给予警告,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医疗、保健机 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 法给予行政处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 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 并由 原发证机关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 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违法吗? 怎么处理?
• 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是违法行为。《条例》规定在组织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时, 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 料, 并积极配合调查。当事人一方不予配合, 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 由不予配合的一方 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目录•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职责与义务•患者权益保障及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与监管机制•总结与展望PART01传染病防治法概述立法背景与意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传染病防治法为加强国际间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法律依据。

传染病定义及分类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分类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传播方式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乙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防治原则与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调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个人卫生习惯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传染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科学防治、依法管理遵循科学规律,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同时,依法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PART02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2 3国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治疗、观察等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加强传染源管理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措施与制度建设03加强信息公开和通报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疫情信息交流。

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案例一:
时间:
地点:主讲人:
参加人员:诊所全体员工培训内容: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诊所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流程。

3、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处置相关知识。

4、无菌操作规程,六步洗手法。

案例二: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和报告制度,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

发生医院感染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对医院感染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制定我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院性感染与控制措施、医院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性安全防护、医疗废弃物管理等。

3.医疗废弃物管理有关知识
1)医疗废弃物的概念: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

2)目的:为了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

传染病控制管理培训

传染病控制管理培训
• 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 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 置的;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 法律责任
• 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 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 的;
• 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 资料的:
• 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 资料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二、传染病防治法
➢疫情报告程序方式
➢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
员负责填写; ➢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二、传染病防治法
➢疫情报告时限
➢ 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2小时内 电话
➢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2小时内 电话
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 2003年SARS爆发后,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的问 题;
一、背景
4. 2004年以前,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以信件寄送,国 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为24天;实行疫情网络 后的2004年,报告时间缩短到不足1天。
5.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 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在 国家、省、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 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 向乡(镇)和城市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 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 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 法律责任
• 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 子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 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范本模板】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范本模板】
记录人:
潍坊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2-5
培训地点:传染科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
培训对象:传染科全体医护人员
培训主题:医疗安全事故处理条例
培训内容:第二章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四十七条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
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培训内容:
第四条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所需经费列入医院财务预算。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培训记录表

传染病培训记录表
传染病培训记录表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培训内容 •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 传染病防控策略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024/1/25
2
CHAPTER 01
传染病概述
2024/1/25
3
定义与分类
2024/1/25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推动疫苗研发与应用
加大疫苗研发投入,加速疫苗 审批流程,提高疫苗接种覆盖 率和接种效果。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 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
能力和水平。
18
医疗机构角色定位
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
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规范预检分诊流程,强化发热门诊管理,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等。
4
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 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虫媒 传播等。
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染 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例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 、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加强传染病定点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救治 能力和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开展科研与培训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务人 员个人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积极开展传染病相关科研工作,提高医务 人员专业素养和防控能力。
2024/1/25
19
社会公众参与途径
01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
病原学检测
通过直接检测病原体或其特异性 成分来确诊传染病,如细菌培养
、病毒分离等。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来检测病原 体或其特异性抗体,如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或特定基因片 段来确诊传染病,如PCR技术、基 因测序等。
社会公众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 和参与程度将不断提高
THANKS
[ 感谢观看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及 防控原则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报告与 处置流程
02
01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与
使用
03
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范
04
05
现场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知 识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01
加深了对传染病防治工 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 了防控意识
02
掌握了常见传染病的识 别、报告与处置流程, 提升了应对能力
临床诊断流程梳理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生命体征监测、各系统检查等 。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 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伴选择合适 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确诊。
诊断性治疗
在确诊前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观察疗效以辅助诊断。
作用。
免疫调节剂
用于增强或抑制免疫反 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
免疫紊乱。
患者心理干预策略
提供心理支持
传染病患者常因病情严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问题,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一、《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实施时间《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号主席令颁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实行。

二、产生的背景2003年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为了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建设,国务院决定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以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1、突出对传染病预防和预警,设立了传染病监测制度,加强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防治传染病扩散,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方面的责任。

2、完善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增加了政府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的疫情通报制度。

3、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并根据各级各类专业机构、各级政府及其他关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规定严格控制疫情扩散,的各种措施。

4、设专章规定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通过对医疗机构接诊、分诊、救治、转诊、保存病历资料的规定,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5、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做好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物资准备。

6、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一方面要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保障公民个人合法权益。

四、学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5.传染源管理不到位。由于肺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要在6-8个月以上,除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一些学生患者不愿休学。学校也不愿意轻易让其停课修学,加之如果学校校医对学生患者没进行管理,因此很容易在学校成为传染源传染他人。
三、学校如何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免疫规划知识
一、基本定义
免疫规划:是指为防治疾病,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扩大免疫规划就是将免疫规划所涉及的疫苗种类和疾病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扩大覆盖人群。实施免疫规划,开展疫苗接种是控制与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计划的扩大免疫规划,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
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
6、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结核病的基本常识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它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本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2024年《传染病防治法》等公卫知识专项培训考核试题

2024年《传染病防治法》等公卫知识专项培训考核试题

2024年《传染病防治法》等公卫知识专项培训考核试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A. 1978年2月21日B. 1989年2月21日(正确答案)C.1990年2月21日D. 1991年2月21日2.法定传染病分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共()种。

()A. 2,28,11,41(正确答案)B. 2,26,11,39C.3,26,11,40D. 3,27,11,413.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诊断后()小时内上报,乙、丙类传染病诊断后()小时内上报,上报率均为100%。

()A. 2小时,24小时(正确答案)B. 3小时,24小时C. 2小时,36小时D. 8小时,24小时4.14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报告卡必须填写:()A.患儿家长姓名B.家长联系电话C.幼儿园或学校名称、班级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5.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答案)C.传染病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处置要求: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要求()。

()A.2小时,100%(正确答案)B.2小时,95%C.24小时,100%D.24小时,95%7.根据国家规定,传染病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A.阳性报告制度B.接诊报告制度C.诊断报告制度D.首诊医生报告制度(正确答案)8.肺结核需转诊的病例:()A.确诊病例B.临床诊断病例C.疑似病例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传染病报卡中报告医生是指:()A.传染病卡片直报员B.做出诊断的医生(正确答案)C.疾控中心审卡员D.以上都行10.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对象:所有发病人数在()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小时以内立即上报公共卫生办公室(正常工作日时间以外上报总值班),并且及时上报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六)具体实施:
1、每年组织各医疗机构有关人员学习传染病 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有关规章制度,学习内容及 人员签到记录存档。
2、各医疗机构每年至少组织本单位人员学习 传染病知识一次,并有签到记录存档。
3、各医疗机构有完善的门诊日志。门诊日志 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 填)、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就诊时疾病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 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 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 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 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 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 资料的。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 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 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 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 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条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 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 教育的公益宣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 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 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 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 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 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 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 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 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 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 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

2024年传染病培训记录

2024年传染病培训记录

传染病培训记录一、前言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水平,我国定期举办传染病培训。

本记录详细记录了本次传染病培训的整个过程,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培训内容1.传染病基本知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病原体特征等,使学员对传染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2.传染病防控策略: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控现状,讲解传染病防控策略,包括疫苗接种、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等。

3.艾滋病防治: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等,提高学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4.结核病防治:讲解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提高学员对结核病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5.疟疾防治:介绍疟疾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使学员掌握疟疾的防控知识。

6.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讲解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类、应对措施等,提高学员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培训方式本次传染病培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传染病基本知识、防控策略等理论课程的培训,学员可通过电脑、方式等设备进行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学员进行实地操作演练,如传染病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个人防护等,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染病典型病例,使学员了解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过程,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培训效果。

四、培训效果1.学员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控策略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了传染病防控意识。

2.学员掌握了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常见传染病的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了临床救治水平。

3.学员熟悉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流程,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培训记录一、培训背景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参训人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培训内容1. 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等。

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做好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对于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要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做好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

对于公共场所,要加强卫生监管,定期进行消毒。

(3)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免疫规划,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4)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疫情监测和报告是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落实防控措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宣传教育等。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疫情。

3. 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我国有关传染病防控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1、【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正确答案)2、【单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正确答案)C.1989年3月21日D.1998年12月29日3、【单选】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正确答案)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4、【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正确答案)C.A类、B类D.I类、II类、III类5、【单选】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正确答案)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35B.36C.37D.40(正确答案)7、【单选】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正确答案)D.流行性感冒、风疹8、【单选】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炭疽中的肺炭疽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9、【单选】除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内进行网络直报()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正确答案)D.2小时10、【单选】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A.预检、分诊(正确答案)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11、【判断】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
医院 2016 年法律法规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6 年 02 月 18 日 培训地点:
主 讲 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行日期是 2004 年 12 月 1 日。
1
书山有路
病管理: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10、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 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11、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 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3.我院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2、6、24 小时 4.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早报告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5.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6.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 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临时 征用房屋、交通工具,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 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课,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 8.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补液。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
培训总结及评价:通过专题讲授医疗安全与纠纷防范知识,全体医务人员加
深了对医疗纠纷防范的认识,掌握了防范技巧,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将牢固
树立纠纷防范意识,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存档资料附后
□培训计划
□培训方案
□培训通知
□培训
签到
□培训资料
□培训影像资料
□培训试卷
□考试成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