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药的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质量评价
主讲人:戴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目录
传统经验鉴别 纯度检查:杂质、水分、灰分、色度、酸 败度 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全草类中药含 叶量的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
中药的质量评价
目前对中药质量优劣的评价,除临床疗效的 评价外,常可通过中药传统的经验鉴别、中药 纯度检查及与药效相关的化学成分的定性、定 量分析来评价。
其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 限制测定法等。《中国药典》中水蛭就采用了生 物效价检测方法控制其质量。
高频考点小结
1.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2.考生需 熟记五种水分测定方法,掌握常用方法适合的对象,同时还 需掌握具体药材的特点: 是否含有挥发油,是否属于贵重药材。 3.中药纯度检查项目包括: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酸 败度、色度检查等。 4.中药质量优良度的检查:包括浸出物、挥发油、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等。
5.酸败度测定 酸败度是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和饮片,
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游离脂肪酸 、过氧化物和低分子醛类、酮类等分解产物,因而出 现异臭味,这种现象称“酸败”。
酸败直接影响药材的感观性质和内在质量。酸败 度测定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检查 药材的酸败程度。
酸败度限度制定要与种子药材外观性状或 经验鉴别结合起来,以确定上述各值与种 子泛油程度有无明显的相关性,具明显相 关性的才能制定限度。如《中国药典》规 定苦杏仁的过氧化值不得过0.11;郁李仁 的酸值不得过10.0、羰基值不得过3.0、 过氧化值不得过0.05。
二、纯度检査
中药的纯度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常 影响中药质量的优劣程度和临床用药剂量 的准确性。
《中国药典》中与纯度相关的检查主 要包括杂质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 灰分测定、色度检查、酸败度测定等,并 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常规检查项。
1.杂质检查 杂质是指药材中混存的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
霉烂变质,使有效成分分解,且相对减少了实 际用量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控制中药中的 水分含量对保证中药质量有密切关系。《中国 药典》对大多数药材和饮片规定了水分的限量 ,如人参不得过12.0%,红花不得过13.0%, 阿胶不得过15.0%等。
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 :第一法(费休氏法)包括容量滴定法和库仑滴定 法。第二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 分的药品,如三七、广枣等。第三法(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如厚朴花、蜂 胶等。第四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 品,如肉桂、肉豆蔻、砂仁等。第五法(气相色谱 法),如辛夷。
《中国药典》已将灰分测定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对 大多数药材和饮片规定了限量检查指标。如规定当归总 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秦艽总灰 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等。
4.色度检査 含挥发油或油脂类成分的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常
发生氧化、聚合、缩合而致变色或“走油”。许多中 药目前仅靠感官评判变色与“走油”程度,缺乏良好 指标。《中国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就是利用 白术的酸性乙醇提取液与黄色9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 得更深,用以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从量化的角度评 价和控制其药材变色、走油变质的程度。
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测定 法有3种:①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分为冷浸法和热 浸法。②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亦分为冷浸法和热浸 法。③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3.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的方法很多,既有经典分
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滴定法等) ,又有现代仪器分析法(如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 法、气相色谱法等)。可根据各药材的 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很多以香气浓者为佳的中药材如伞形科的川芎、当归 、白芷,唇形科的薄荷、荆芥,樟科的肉桂,桃金娘科的 丁香,姜科的豆蔻、砂仁,菊科的木香、川木香,芸香科 的陈皮、枳壳、香橼以及树脂类药材苏合香、安息香等, 无不与其所含的药效物质为挥发油或游离芳香酸有关。
甘草味甜而特殊是因其含药效成分甘草甜素;以味极 酸者为佳的乌梅与其含大量有机酸有关;以味苦为佳 的穿心莲是因为其含苦味的二萜内酯类成分如穿心莲 内酯等;以味涩为佳的五倍子、儿茶是因其含大量的 鞣质;而以辛辣味浓为佳的干姜、生姜则因其所含姜 酚类成分而呈特殊的姜辣味。
中药中杂质的混存,直接影响药材的纯度,这些 杂质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使用药剂量 不准确,降低临床疗效,若是含有有毒杂质还会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对中药中的杂质必须加以 限量检查,如《中国药典》规定广藿香杂质不得 过2%,金钱草杂质不得过8%等。
2.水分测定 中药中含有过量的水分,最容易造成中药
但这些药材在采收、加工、炮制、运输 过程中,常因其叶在干燥后易脱落或碎裂而 致其商品药材中所含叶量少而主要为茎秆, 使得药材和饮片总体质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 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 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 的总体质量。
2.浸出物测定 定对某些暂时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的中药,
3.灰分测定 测定灰分的目的是限制中药中无机杂质
如泥土、沙石的含量,以保证中药的纯度。 灰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的灰分
测定法有两种: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 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分中不溶 于稀盐酸的灰分。
有些中药如大黄,其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钙结晶, 仅测定总灰分不能反映无机杂质存在的客观情况,若在 总灰分中加入稀盐酸,使其中来源于中药本身的钙盐等 溶解,而外来的泥土、沙石等主要是硅酸盐,因不溶于 稀盐酸而作为酸不溶性灰分残留下来,故测定酸不溶性 灰分能准确地反映其外来无机杂质的情况。
此外,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以药物的生物 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 实验设计,测定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也能 起到控制药物质量的作用。
一、传统经验鉴别
中药的性状因其物种、生物遗传因素、产 地、环境、栽培、采收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 响而与其形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和临床疗 效有着密切关系,中药的性状特征不仅成为中 药质量的外观标准,同时也是内在质量的客观 表征。
THANKS 谢谢观看
中药传统经验鉴别对中药质量评价的核心是 中药的“形、色、气、味”。
自古认为东北的“关防风”以其“蚯蚓头, 质松泡”为道地;茅苍术以“断面朱砂点多,香 气浓者为佳”,其朱砂点正是其油室中含有橙黄 色或红棕色分泌物而形成;红花以色红而鲜艳者 为佳,现代研究证实,其红色素正是其活血化瘀 的疗效物质。
黄连、黄柏以其色黄、味极苦为佳,这是因为其所含 药效物质生物碱类成分色黄、味苦,含量越高色越黄味越 苦;玄参、生地黄均以断面乌黑者为佳,这是与其有效成 分环烯醚萜苷有关。
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
性定量;有效成分尚不清楚而化学上大类成分 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生物碱、总蒽醌、总 黄酮、总皂苷等进行含量测定;含挥发油成分 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四、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
生物活性测定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 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 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质量 的作用。
或已有含量测定项的中药,为了更全面地控制中 药的质量,一般可根据该中药已知化学成分的类 别,结合用药习惯、中药质地、药效研究结果等 ,选用适宜的溶剂为溶媒,测定中药中可溶性物 质的含量,以示中药的品质。
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饱 和和正丁醇、乙醚作溶剂,用冷浸法或热浸法做中药 的浸出物测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需粉碎,使能通过二 号筛,并混合均匀,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 测定。
三、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
1.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査 大多数药材其药效成分在植物体不同的部位(器官) 中,含量是不均衡的,在某个或某些部位的含量显著高于 其他部位,特别是在全草类药材中,这样的例证有很多。 如穿心莲其清热解毒的主要药效物质二萜内酯类成分 如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主要存在于叶中;薄荷所 含挥发油是主要药效物质,其在叶中的含量要远高于在其 他部位(器官);广藿香所含挥发油是其芳香化浊、发表 解暑的主要有效成分,也主要存在于叶中。
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或无机 杂质,如砂石、泥土、尘土等。
造成杂质超标的原因:中药常因采收、加工不规范 ,造成非药用部位、泥块、尘土及异物如杂草及有毒物 质或已破碎腐烂变质的药用部位混入药材中;或在运输 与贮藏中混入无机、有机杂质;或因贮存养护不当造成 中药生虫、霉变等变质现象,变质药材也应作杂质处理 ;另外,人为地掺杂使假常造成杂质超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