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竞赛辅导《运动和力》经典计算20题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运动和力复习题(教师版)

初中科学运动和力复习题(教师版)

运动和力复习题一、分析计算题1如图所示,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问: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了15m,则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4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63,则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0.5s(2)14m/s二、单选题2 木板乙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小木块甲以v0的速度从木板乙的左侧被水平弹射到木板左端,如图所示。

小木块甲先相对木板乙滑动,后相对静止;当木板乙碰到水平面上的障碍物丙时立刻静止。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相对静止前,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甲、乙相对静止时,甲不受摩擦力C.乙碰到丙后,甲因为受到惯性作用会继续向右运动D.乙静止后,甲、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A、由题意可知,乙之所以会向右运动,必然是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合力,这个力有且只有甲对乙能够提供,且甲对乙在水平方向上仅存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因此甲对乙的摩擦力为水平向右,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故甲受到乙的摩擦力为水平向左,故A错误。

B、甲乙相对静止时,两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平衡,对于甲而言,水平方向若有摩擦力则无法达成平衡,因此甲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

C、惯性不能用力和作用来表述,故C错误。

D、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对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 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①物块C对木块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A【解析】①物体C向右运动,相当于AB向左运动,因此物体C对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①正确;②木块AB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以及墙壁的支持力,故②错误;③对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木板AB的压力和C的重力之和,与C的重力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③错误;④B为支点,AB的重力为阻力F2,阻力臂为AB的一半保持不变;C的支持力为动力,CB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C向右运动,动力臂CB变小,那么动力肯定增大,即C对AB的支持力增大;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AB对C的压力增大,因此C受到的摩擦力肯定增大,那么水平力F肯定增大。

初中科学竞赛《运动和力》

初中科学竞赛《运动和力》

15、如图所示,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 方向紧贴围墙绕公路匀速行走, 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 48 分钟, 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 68 分钟, 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 )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4 分钟 B.3 分钟 C.2 分钟 D.1 分钟 16、细绳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一个密度分布均匀的球相连。现用手托住球,让球紧贴墙面, 保持细绳上有一定的张力,让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绳与小球的连接点恰好在球心的正上方。考虑 到一般情况下,摩擦因数μ均小于 1,则在将手拿开的一瞬间( ) A. 小球可能会平衡 B. 小球一定不会平衡 C. 小球可能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D. 小球会逆时针偏转一个小角度 17、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沿光滑轨道 ABCD 运动,在水平轨道 AB 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 5 米/ 秒,相距 10 米,水平轨道 AB 和水平轨道 CD 的高度差为 1.2 米,水平段与斜坡段间均有光滑小圆弧 连接,且两小球在运动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两小球在轨道 BC 上的平均速度均为 6 米/秒,在 CD 上的 速度均为 7 米/秒,则( )21cnjy
3、如图所示,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 A 点滑到下端 B 点所需时间 为 5 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 A 点 滑到下端 B 点所需时间为( ) A.5 分钟 B.大于 5 分钟 C.小于 5 分钟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在两伸直的食指上水平地放一根质量均匀的横棍,起初两指分开一定的距离,棍的位置左 右不对称。在横棍不掉下的情况下,缓慢移动两指,缩小其间距离,直到并拢,这时会发现两指会合 的地方在 (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若左边手指先移动,则会合处在棍的中央右侧 B.若左边手指先移动,则会合处在棍的中央左侧 C.由于开始时左边手指离中心近,会合处在棍的中央右侧 D.不管开始情况如何,会合处总在棍的中央附近 21cnjy 5、如图所示,A、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 30 牛、40 牛,A 用细绳悬挂在顶板上,B 放在水平 地面上,A、B 之间有弹簧固定连接,绳和弹簧重均不计。若已知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的 弹力为 20 牛。那么绳对物体 A 的拉力( ) A.一定是 50 牛 B.一定是 70 牛 C.可能是 10 牛 D.可能是 90 牛 21cnjy 6、如下图所示,一只弹簧测力计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不能忽略,弹簧及挂钩质量 不计,现对弹簧测力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 F1、F2,且 F1>F2,则( ) F1 A.弹簧测力计向左运动,读数为 F2 B.弹簧测力计向左运动,读数为 F1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一、运动和力1.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已知 F1=5N,F2=3N.那么物体 B 受物体 A 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A.5N、3N B.5N、2N C.2N、3N D.3N、5N【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1及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A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可得,A受B的摩擦力f A=F1=5N;对整体进行分析,则整体在水平向上受F1、F2及地面对B的摩擦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故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f B=F1﹣F2=5N-3N=2N.2.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答案】B【解析】【详解】A.用力拍打被子,被子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和被子分离了,利用了灰尘的惯性,故A正确;B.汽车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人会向前倾,这说明人有惯性,故B错误;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故C正确;D.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当锤柄遇到地面停下后,锤头因为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D正确.3.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A.5N,向左B.7N,向左C.7N,向右D.17N,向右【答案】B【解析】【详解】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

所以所受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

运动和力(竞赛试题精选)

运动和力(竞赛试题精选)

运动和力1.现有一个盛有大半瓶饮料的平底可乐瓶(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一根细线,试测出这个可乐瓶的容积。

写出操作步骤及计算容积的数学表达式。

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车先到达B、乙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3.如图2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图2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0相比是()A.t=t0B.t<t0C.t>t0D.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4.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 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K2,两根弹簧的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各自被重力为G的物块压着,平衡时两根弹簧的长度正好相G G G等,如图所示,现将这两根弹簧并排放在一起,一端仍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共同被重力为G的物块压着,平衡后,甲、乙两根弹簧相对各自原长(即无弹力时弹簧的自然长),甲弹簧的长度压缩量x1为_____________,乙弹簧的长度压缩量x2为_____________。

6.如图B-4所示,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空心圆筒放在地面上,将两个重力都是G、半径都是r的球(R<2r<2R)放在圆筒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筒底对球A的弹力一定大于2GB.筒壁对球A的弹力大于筒壁对球B的弹力大小C.球A对球B的弹力一定大于重力GD.球B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小于重力G7.A、B、C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 A=F B=10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15所示。

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20牛,O牛(B)20牛,10牛(c)10牛,20牛(D)10牛,O牛8.A、B两辆车以相同速度v0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A车在前,B车在后.在两车上有甲、乙两人分别用皮球瞄准对方,同时以相对自身为2v0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如不考虑皮球的竖直下落及空气阻力,则()A.甲先被击中B.乙先被击中C.两人同时被击中D.皮球可以击中乙而不能击中甲9..某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运动和力1.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和球同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B.球离开脚以后,就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了,继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不是继续受力的原因,故B错;C.足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运动状态是一定会改变的,故C正确;D.正在飞行的足球,如果受力全部消失,则它将会沿力消失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2.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物体乙放置在甲的上表面,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物体乙时,甲、乙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的作用B.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C.甲物体只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的作用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B.乙物体静止,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甲对一的摩擦力。

即乙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

故A错误,B正确。

C.因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所以甲物体除了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之外,还受到乙对甲的摩擦力。

故C错误。

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几个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的牵引力B.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C.重力和阻力D.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答案】B【解析】【详解】A. 地面的支持力向上,汽车的牵引力方向向前,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B. 汽车的牵引力向前,阻力向后,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于车,是一对平衡力;C. 重力竖直向下,阻力水平向后,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D. 汽车的牵引力水平向前,重力竖直向下,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点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4.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物体在平衡力或者不受力的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故A和B是错误的;物体静止时受到推力的同时又可能会受到一个和推力构成平衡力的力的作用,如果有力和推力构成平衡力了,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故C是错误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故D是正确的;5.下列情况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答案】B【解析】【详解】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七章《运动和力》计算题专训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第七章《运动和力》计算题专训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沪粤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计算题专训一、计算题1.有一团队做过以下实验:让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汽车上有一发声装置,发声装置每一秒钟发出“嘀”的一声,在汽车的正前方站着一位观察者。

初始观察者与汽车相距s=850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340m/s)(1)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7m/s,则观察者听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嘀”的声音时间间隔;(2)若观察者听到第一次与第六次“嘀”声的时间间隔是4.7s,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2.皮划艇运动是南开两江校区学生特别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为学生们在湖中进行训练的场景。

训练中,两位同学在湖中观赏桥下方进行了100m的短程比赛(艇长为3m,以艇头靠近起点为开始,到达终点为结束),比赛过程中需要从桥下通过,A同学先以1m/s 的速度划行了10m后,见已经落后B同学一段距离,于是将速度提升为3m/s(不计速度变化过程所用时间)后匀速划行至终点。

B同学则一直保持2m/s的速度划行到终点。

求:(1)A同学完成比赛的时间;(2)B同学划行时艇身完全穿过该桥的时间为3s,桥的宽度;(3)A同学艇头靠近B同学艇尾到将其完全超越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周末,小杜约小明早上9∶30到西山公园去爬山。

小杜以1.2m/s的速度先从家步行约7min 至眠山地铁站,并恰好乘上9∶10从眠山站出发,开往西山公园的地铁。

如图所示,地铁行驶约8.5km后,9∶24到达西山公园站,中途地铁每站均会停留40s以方便乘客上下车。

小明家距离西山公园约3×103m,他9∶15从家骑自行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骑行至西山公园。

求:(1)小杜家到地铁站的距离;(2)地铁从眠山站至西山公园站的平均速度;(3)小明能否按时到达西山公园。

4.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运动和力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答案】C【解析】【详解】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物体受到的力,同时力的方向也相同,所以不是平衡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C.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书,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桌子,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题意.2.有关“合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力是从力作用效果上考虑的B.合力的大小总比分力大C.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考虑合力时不用再考虑各分力【答案】B【解析】【详解】A.合力是指该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即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上考虑的,故A正确;B.合力可能小于任一分力,如一力大小为3N,另一力大小为5N,而两力的方向相反,则二力的合力应为2N,小于任一分力,故B错误;C.由B项分析可知,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一分力,故C正确;D.因合力与分力存在等效替代的规律,故分析合力时,就不能再分析各分力了,故D正确;3.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C.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乙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故D正确.4.如图中,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5N,竖直向下B.3N,竖直向上C.2N,竖直向上D.8N,竖直向下【答案】B【解析】【详解】绳子没断之前,受重力、浮力、绳子的拉力且三力平衡,故重力等于浮力、绳子拉力之和,则可求得浮力为5N-3N=2N;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只受浮力和重力,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而木块的质量不变,其重力不变,因浮力大于重力,则木块所受合力等于浮力减重力,即5N-2N=3N,合力方向与较大的浮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上.故选B.5.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几个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的牵引力B.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C.重力和阻力D.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答案】B【解析】【详解】A. 地面的支持力向上,汽车的牵引力方向向前,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B. 汽车的牵引力向前,阻力向后,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于车,是一对平衡力;C. 重力竖直向下,阻力水平向后,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D. 汽车的牵引力水平向前,重力竖直向下,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点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6.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物体在平衡力或者不受力的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故A和B是错误的;物体静止时受到推力的同时又可能会受到一个和推力构成平衡力的力的作用,如果有力和推力构成平衡力了,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故C是错误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故D是正确的;7.下列情况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答案】B【解析】【详解】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和力习题精选

运动和力习题精选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比赛,但每次甲总比乙领先 10m 到达终点,现在让甲退后10m,乙仍然在原来的起跑点赛跑,则( )A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B 甲先到达终点C 乙先到达终点D 不能确定2、通常情况下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铝的膨胀程度比钢铁的大,常温下用一把钢尺子测量一个铝块的长度为 20cm,在高温环境下用原来的尺子测量原来铝块的长度,结果应( )A 等于 20cmB 大于 20cmC 小于 20cmD 无法判断3、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子突然断裂,那么小球将( )A 继续做圆周运动B 保持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球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 小球立即停下来4、吊在天花板上静止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力都突然消失,则小球会( )A 静止不动B 加速下落C 匀速下落D 先加速后匀速运动5、子弹脱离枪膛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 )A 子弹受火药推力B 子弹具有惯性C 子弹受到惯性作用D 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 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C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7、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该物体( )A 可能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 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只能沿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 不是静止,就是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8、一个重 500N 的物体,受到 500N 的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时,则该物体( )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D 以上三种状态皆有可能9、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 )A 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静止D 无法判断10、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 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 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 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1A. πD2 (h1+h2) B. πD2 (h1+h2) C.4 πD2 (h1+h2) D. πD2 (h1-h2)4第 10 题图第 11 题图11、有一架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 1s 从飞机上投掷一包救灾物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竞赛辅导《运动和力》经典计算20题(温馨提示:①题目的编排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训练;②收集、改编、整理、解析资料费时、费力、费钱,希望您能尊重编者的劳动成果,仅供自己使用,不要用作他途,谢谢!如有疑难问题,可与编者交流:QQ 16173689420)1.龟兔赛跑: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乌龟的速度是1分米/秒,兔子的速度是10米/秒。

跑了10分钟,兔子发现乌龟远远落在后面,于是洋洋得意的睡起了大觉。

一觉醒来后,发现乌龟还差10米就要到达终点,于是奋起直追,但还是比乌龟晚了20秒到达终点。

请问它们比赛的路程是多长?兔子睡了多久?解析:乌龟跑完最后10米的时间为:t1=S/v1=10米/0.1米/秒=100秒兔子跑步所用的总时间为:t2=100秒+20秒+10×60秒=720秒比赛的路程为:S=v2 t2=10米/秒×720秒=7200米乌龟比赛所用的总时间为:t3=S/v3=7200米/0.1米/秒=72000秒兔子睡觉的时间为:t4=72000秒-(720秒-20秒)=71300秒。

2、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例如:打一下水平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某同学用频闪照相的方法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他得出此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1)从图和表中分析可得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运动(“匀速”或“变速”),该平抛运动得初速度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竖直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为y= 。

(2)分析平抛运动的关键在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的时间相等.请根据该提示完成计算:从5米高得地方用玩具手枪水平射出一颗子弹,初速度为35米/秒,求这颗子弹飞行的水平距离?(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结合表格和图象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做的是匀速运动,由公式v=S/ t=20m/1s=20m/s;在竖直方向上,由表格数据可知,当下落1s,下落距离为5m;下落2s,下落距离为20m;下落3s,下落距离为45m;…由数据规律可知,在竖直方向上竖直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为: y=5t2;(2)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当下落距离为5米时,水平速度为20m/s时,水平距离为20m;所以如果水平速度为35m/s时,则水平距离应该为35m;答案:(1)匀速,20m/s,y=5t2;(2)这颗子弹飞行的水平距离是35m。

3.某新建火车站的自动扶梯在1min钟内可以把一个静止在扶梯上的人送上楼。

如果此人沿着开动的扶梯步行上楼,则需要40s钟。

在扶梯不动时,这个人以原来步行的速度上楼需要多少时间?解析:设楼高为s自动扶梯速度为s/60人和扶梯的速度和为s/40人的速度为s/40-s/60人上楼需要时间为s/(s/40-s/60)=120秒答案:上楼需要120秒。

4、一辆向峭壁方向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峭壁440米处鸣笛,经过2.5秒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解析:设汽车速度为v。

则在鸣笛声到达峭壁前车走的路程为:s1=vt1所用时间为t1=s/v声鸣笛声返回时,声音与车相遇,有:s-s1=(v声+v)t2,t2=t-t1即:440米-vt1=v声t2+vt2440米-v声(2.5-440米/v声)=2.5v解得:v=12 m/s答案:汽车速度为12m/s。

5、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并按要求计算:鱼雷是重要的海战武器,它的航程可达几千米,它可以在水下15米以内打击水面上的舰艇,也可以在数百米深的水下攻击现代潜水艇,它能在水下沿一定方向运动,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这个道理可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熟悉这样的例子: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石子,如右图AB方向.由于重力的作用,石子将沿AD曲线向斜下方运动;如果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氢气球,由于空气浮力的作用,气球将沿AC曲线向斜上方运动.鱼雷在水中的运动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若重力大于浮力,沿水平方向发射的鱼雷,将像石子那样向斜下方运动;若重力小于浮力,它将像氢气球那样向斜上方运动.要使鱼雷瞄准目标沿一定方向运动,必须使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恰当地选择鱼雷的体积,可以调整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所以,鱼雷的体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1)要使鱼雷瞄准目标沿一定方向运动,必须符合什么条件?(2)现有一种小型化反潜艇鱼雷,质量为200千克,它的重力是多大?(3)它的体积应是多大才能瞄准目标?解析:(1)鱼雷在水中受到重力与浮力作用,要使鱼雷瞄准目标沿一定方向运动,鱼雷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即:F浮=G.(2)鱼雷的质量m=200kg,它的重力G=mg=200kg×9.8N/kg=1960N.(3)要使鱼雷沿一定方向运动,鱼雷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相等,F浮=G=1960N,∵F浮=ρ水gV排,∴鱼雷的体积:V=V排= F浮/ρ水g=1960N/1×103kg/m3×9.8N/kg=0.2m3答案:(1)必须符合的条件是F浮=G;(2)重力是1960N;(3)它的体积应是0.2m3才能瞄准目标.(6~7题为一题多变)6、先阅读漫画,再解决漫画提出的问题。

题注: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静水航行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的速度=船静水航行的速度-水流速度;帽子漂流速度=水流速度。

渔夫在静水划船总是每小时5里,现在逆水行舟,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里;一阵风把他帽子吹落在水中,假如他没有发现,继续向前划行;等他发觉时人与帽子相距2.5里;于是他立即原地调头追赶帽子,原地调转船头用了6分钟.计算:(1)从帽子丢失到发觉经过了多少时间?(2)从发觉帽子丢失到捡回帽子经过了多少时间?解析:(1)丢帽子时逆水行舟,逆水速=静水速-水流速度=5里/时-3里/时=2里/时t1=s/v1=2.5里÷2里/时=1.25小时(2)调转船头追赶帽子顺水行舟,顺水速=静水速+水流速度=5里/时+里/时3=8里/时t2=s/v2 =2.5里÷8里/时=0.3125小时=18.75分钟t总=18.75分+6分=24.75分钟答案:(1)从帽子丢失到发觉经过了1.25小时;(2)从发觉帽子丢失到捡回帽子经过了24.75分钟。

7、某船沿一条河逆流行驶,经过桥下时,从船上掉下了一只箱子,箱子随水向下游漂去,船继续按原速行驶。

船上的人经过2分钟才发现箱子掉了,于是立即掉头追赶,在桥下游300米处追上箱子。

船行速度和水流速度均保持不变,则船从掉头到追上箱子,需用多少时间?水流速度是多少?解析:可以把流水看作参照物,相当于船在静水中行驶。

箱子落水后不动,而船往前开了2分钟,船速保持不变,则返回到箱子的时间也是2分钟。

或者用船的静水速度和水流速度来分析:①箱子落水后漂流的速度等于水流速度,此时船逆水行驶,速度为静水速度减去水流速度;则船和箱子分离的速度为船逆水行驶的速度加上水流速度,等于船的静水速度。

②船返回追箱子,船顺水行驶,速度为静水速度加上水流速度;则船和箱子靠近的速度为船顺水行驶的速度减去水流速度,等于船的静水速度。

所以,船和箱子靠近的速度等于船和箱子分离的速度,所用的时间也就相等。

箱子从发现到追到共走了300m,且用了时间为4分钟。

所以v水=300米/4分=75米/分钟=1.25 米/秒。

答案:需要2分钟。

水速度为1.25 米/秒。

(8~10题为一题多变)8.借助运动传感器可用计算机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图所示,传感器系统由两个小盒子A、B 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物体上,每隔0.3 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

在某次测量中,B盒记录到的连续两次的时间分别为0.15 s和0.20 s,根据你知道的知识,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多少?运动方向是背离B盒还是靠近B盒?(声速取340 m/s)解析:红外线的传播速度极短,可以忽略不计,故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车距B盒的距离S1=340 m/s×0.15 =5l m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车距B盒的距离S2=340 m/s×0.20 s=68 m又△t=0.03 s,故v=(S1-S2)/△t=(68 m-51m)/0.03 s=56.7m/s又S2>S l,所以运动方向背离B盒。

答案:(1)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6.7m/s;(2)运动方向背离B盒。

9、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1)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1秒,由图B可以看出:①P1、P2间的刻度值为30个格,时间长为1秒,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1间是12个格,则时间为t1=12×1s/30==0.4s,此时超声波前进的距离S1=1/2 vt1=1/2×340m/s×0.4s=68m;②发出超声波信号P2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2的时间为t2=9×1s/30=0.3s,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S2=1/2 vt2=1/2×340m/s×0.3s=51m;③所以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S=S1-S2=68m-51m=17m.(2)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1秒.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由此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

汽车运行17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1n1的中点和P2n2的中点,其间有28.5小格,即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t=28.5×1s/30=0.95s;∴汽车的行驶速度v= s/ t=17m/0.95s==17.9m/s。

答案:汽车前进的距离是17米;速度为17.9 m/s。

10、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问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