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食品卫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81e4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3.png)
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性不同,一般分为嗜酸菌 、嗜碱菌和中性菌三类。
碱性环境也能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相对 于酸性环境而言,碱性环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弱 。在食品加工中,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等也可用于调 节pH值,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真菌
黄曲霉
在霉变的食品中常见,如花生、 玉米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
强致癌性。
青霉
污染食品后产生青霉素,对人体 有一定毒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曲霉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食品中 ,可产生多种有毒代谢产物。
病毒
诺如病毒
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引起 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 泻等。
轮状病毒
冠状病毒
会发生变质。
高温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是食品保藏中常用的方法。高温处理 后的食品中,仍可能存在一些耐热的芽 孢杆菌等微生物,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严
格控制。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湿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 分活度,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性。
在干燥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因为干燥会使细胞脱水, 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因此,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是抑制微生物生长 的有效方法之一。
行业标准和规范
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和规范,如乳制品、肉制品等行业标准。
06 食品中微生物控 制策略与实践
原料采购和验收环节控制
严格筛选供应商
01
选择具有良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
量。
原料验收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原料验收标准,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等,确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d09a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7.png)
强化食品包装材料卫生管理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对包 装材料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储存。
加强食品销售环节卫生管理
保持销售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销 售场所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食品在销 售过程中受到污染。
06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
Chapter发酵食品的源自作发酵原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食品 原料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 转化为醇、酸、酯等风味物质。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目录
• 食品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食品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01
食品微生物概述
Chapter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 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 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保障食品的 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检测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和风味品质。
发酵食品种类
包括面包、啤酒、葡萄酒、酱油、 醋等。
发酵工艺控制
需要控制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和代谢。
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
酶制剂种类
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够加速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 种化学反应。
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用于改善食品质地、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降低食品加工成本等。
销售环节污染
微生物与食品 PPT课件
![微生物与食品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d001cc33d4b14e85246872.png)
朗姆酒(Rum) 甘蔗,甘蔗糖蜜→酒精发酵→蒸馏勾兑,含酒精40-45%。集中于世界甘蔗种植 地区,牙买加、古巴、多米尼亚、菲律宾、阿根廷、秘鲁、毛里求斯等国家。 金酒(Gin) 由荷兰的莱顿大学名叫西尔维斯的教授制造成功的。最初制造这种酒是为了预 防热带疟疾病,作为利尿、清热的药剂使用,利尿剂香气和谐、口味协调很快 就被人们作为正式的酒精饮料饮用。怡人香气主要来自具有利尿作用的杜松子, 也叫杜松子酒。 中国白酒(China distilled liquors)
白兰地(Brandy) 水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蒸馏酒,“葡萄酒的灵魂”,法国干邑 威士忌(Whisky) 以粮谷(包括麦芽)为原料,以麦芽为糖化剂,经过糖化、发酵、蒸 馏、后熟、勾兑制成的含有高酒精(38%-48%)和芳香性挥发物的蒸馏 酒,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 伏特加(Vodka) 俄国烧酒,传统方法是用黑麦为主要原料,混加20%的大麦,大麦芽做 糖化剂,发酵蒸馏而成。现在的工艺主要是用高纯食用酒精兑水稀释, 经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不良风味杂质,酯化作用改善酒的香气和口味) 处理。
(高沸 点羰基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香而不艳,空杯留香,口味 绵长)
(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清香、味纯、淳厚甘润)
米香型白酒:又称密香型,代表:桂林三花酒
(β-苯乙醇和乙酸乙酯。蜜香,甘爽)
按酒度不同 高度白酒:酒度 41-65º
低度白酒:酒度 40º 以下
按提酒方式分(所有酒类)
醋酸菌种制备工艺流程
斜面原种→斜面菌种(30~32℃,48h)→三 角瓶液体菌种(一级种子30~32℃,振荡 24h)→种子罐液体菌种
谷氨酸发酵
1) 谷氨酸生产菌 谷氨酸棒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黄色短杆菌。我 国使用的生产菌株是北京棒杆菌AS1.299、北京棒杆 菌D110、钝齿棒杆菌)AS1.542、棒杆菌S-914和黄 色短杆菌T6~13等。 2) 生产原料 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原料有淀粉质原料:玉米、小麦、 甘薯、大米等。其中甘薯和淀粉最为常用;糖蜜原料: 甘蔗糖蜜、甜菜糖蜜;氮源料:尿素或氨水。 3)工艺流程 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分五个部分:淀粉水解糖的制取; 谷氨酸生产菌种子的扩大培养;谷氨酸发酵;谷氨酸 的提取与分离;由谷氨酸制成味精。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7f8c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9.png)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甲 乙甲 乙
4
5
丙 丁丙 丁
甲 乙甲 乙
9
10
丙 丁丙 丁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一 实验准备
❖ 培养基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 ❖ 器材预算 ❖ 刻度吸管的无菌操作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3
培养基的制备(40人份)
组号
1+2 +3+4
5
培养基
乳糖胆盐 发酵培养基
营养琼脂
称量g 水量ml
❖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 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 用语, 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 而是指具有某 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是评价食品卫 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肠菌群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 为: 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 肠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等四个属的细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
器材准备
❖ 1.冰箱: 0~4℃ ❖ 2.恒温培养箱: 35~37℃ ❖ 3.恒温水浴箱: 45~47℃ ❖ 4.灭菌1ml刻度吸管: 3支×10组×2倍 ❖ 5.灭菌10ml刻度吸管: 2支×10组×2倍 ❖ 6.灭菌90mm平皿: 7个×10组×2倍 ❖ 7.灭菌70mm平皿: 4个×2×10组×2倍 ❖ 8.灭菌中试管: 2支×10组×2倍
条包住吸管向前转动几圈, 将吸管尖退入纸筒内约3~4 厘米, 把纸筒起始端压平, 打折180度 (折3~4 厘米长、纸筒壁厚度约三层纸, 不容易被管尖扎破), 转动并压住起始端打折部分, 继 续转动。转动时, 右手将纸条向前推平, 左手将吸管向后拉紧, 同时向前转动, 吸管就能够包得 很紧。纸筒形成以后, 把末端空心纸筒压平固定, 打折, 系牢, 多余的纸撕掉。 ❖ 每10支用1/2版(宽 20cm)的报纸包成1包。 ❖ 高压蒸汽灭菌, 烤干备用。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食品微生物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食品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a4abe3ecad02de80d5d84098.png)
1.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经摄食 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有感染或 中毒性质的疾病。
2.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结核 食源性病毒性疾病-甲肝、疯牛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蛔虫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三、食品微生物卫生学意义
(四)预防食品变败的措施 1.低温保藏:冷藏、冷冻 2.高温灭菌保藏: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
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 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 3.非加热杀菌保藏: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 高压放电杀菌 、高压杀菌 4.脱水防腐:Aw=? 5.提高渗透压防腐:盐藏和糖藏 6.防腐剂保藏: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4.人与动植物: 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设备灭菌不彻底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二、食品微生物种类
(一)生产加工过程分类
1.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酵 母菌、乳酸杆菌等
2.食物变质微生物:霉菌 等
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沙 门氏菌、肉毒杆菌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各类食品中微生物
一、肉类微生物
(一)肉类变质的感观变化
1.发粘:微生物繁殖后形成的粘 液物质,可拉长成丝状,有较 强的臭味。
2.变色:肌红蛋百被氧化成绿色、 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少数细菌 酵母菌、霉菌
4.5
酸性食品:水果
腐败菌、病原菌
5.5
7
PH
非酸性食品:鱼肉、乳、蔬菜
第一节 食品生境特征
四、温度 1.嗜冷微生物:-5~30 ℃ 2.嗜温微生物:10~45 ℃ 3.嗜热微生物:25~95℃ 4.共同温距:25~30 ℃
2.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结核 食源性病毒性疾病-甲肝、疯牛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蛔虫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三、食品微生物卫生学意义
(四)预防食品变败的措施 1.低温保藏:冷藏、冷冻 2.高温灭菌保藏: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
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 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 3.非加热杀菌保藏: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 高压放电杀菌 、高压杀菌 4.脱水防腐:Aw=? 5.提高渗透压防腐:盐藏和糖藏 6.防腐剂保藏: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4.人与动植物: 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设备灭菌不彻底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二、食品微生物种类
(一)生产加工过程分类
1.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酵 母菌、乳酸杆菌等
2.食物变质微生物:霉菌 等
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沙 门氏菌、肉毒杆菌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各类食品中微生物
一、肉类微生物
(一)肉类变质的感观变化
1.发粘:微生物繁殖后形成的粘 液物质,可拉长成丝状,有较 强的臭味。
2.变色:肌红蛋百被氧化成绿色、 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少数细菌 酵母菌、霉菌
4.5
酸性食品:水果
腐败菌、病原菌
5.5
7
PH
非酸性食品:鱼肉、乳、蔬菜
第一节 食品生境特征
四、温度 1.嗜冷微生物:-5~30 ℃ 2.嗜温微生物:10~45 ℃ 3.嗜热微生物:25~95℃ 4.共同温距:25~30 ℃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7d7b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2.png)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微生物种类、数量、毒性等指标, 对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进行及时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微生物风险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 食品安全。
案例分析:某品牌牛奶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背景
介绍该品牌牛奶的生产工艺、 销售情况以及在市场上发现的
问题等。
热处理
采用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热处理方式,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 物,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冷加工技术
利用冷藏、冷冻等冷加工技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
发酵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抗菌物质和风味物质,提高食 品的卫生质量和口感。
包装和储存过程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 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食 品发酵和腐败有重要影响 。
真菌
如酵母菌、霉菌等,可引 起食品发酵或霉变。
病毒
虽然不直接在食品中生长 ,但可通过食品传播,对 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生物在食品中作用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危害 •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 食品中微生物控制技术与策略 • 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微生物种类、数量、毒性等指标, 对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进行及时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微生物风险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 食品安全。
案例分析:某品牌牛奶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背景
介绍该品牌牛奶的生产工艺、 销售情况以及在市场上发现的
问题等。
热处理
采用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热处理方式,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 物,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冷加工技术
利用冷藏、冷冻等冷加工技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
发酵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抗菌物质和风味物质,提高食 品的卫生质量和口感。
包装和储存过程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 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食 品发酵和腐败有重要影响 。
真菌
如酵母菌、霉菌等,可引 起食品发酵或霉变。
病毒
虽然不直接在食品中生长 ,但可通过食品传播,对 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生物在食品中作用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危害 •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 食品中微生物控制技术与策略 • 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90ca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9.png)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勤洗 手等。
加工环境控制
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空气、地面、墙壁等进行消毒, 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储存运输条件改善
低温储存
采用低温储存技术,如 冷藏、冷冻等,可以延 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 期。
气调包装
采用气调包装技术,通 过改变包装内气体的成 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培养基培养法
02
将食品样品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
件,使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进行计数和鉴定。
生化试验法
03
利用微生物对特定底物的代谢作用,通过检测代谢产物的变化
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现代快速检测技术
1 2
免疫学检测技术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抗 体或抗原的存在来判断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
病毒在食品中传播和危害
诺如病毒
通过食品和水传播,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等。
轮状病毒
主要感染婴幼儿,通过食品传播,引起腹泻、脱水等症状。
禽流感病毒
通过禽类食品传播,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
CHAPTER 05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传统检测方法
显微镜检测法
01
通过显微镜观察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
碱性环境则有利于一些碱性食品的保藏,如皮蛋、碱水面条等。碱性条 件能抑制一些不耐碱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促进一些耐碱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营养物质需求
氧气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根 据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微生物可分为需
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三类。
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勤洗 手等。
加工环境控制
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空气、地面、墙壁等进行消毒, 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储存运输条件改善
低温储存
采用低温储存技术,如 冷藏、冷冻等,可以延 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 期。
气调包装
采用气调包装技术,通 过改变包装内气体的成 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培养基培养法
02
将食品样品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
件,使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进行计数和鉴定。
生化试验法
03
利用微生物对特定底物的代谢作用,通过检测代谢产物的变化
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现代快速检测技术
1 2
免疫学检测技术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抗 体或抗原的存在来判断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
病毒在食品中传播和危害
诺如病毒
通过食品和水传播,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等。
轮状病毒
主要感染婴幼儿,通过食品传播,引起腹泻、脱水等症状。
禽流感病毒
通过禽类食品传播,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
CHAPTER 05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传统检测方法
显微镜检测法
01
通过显微镜观察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
碱性环境则有利于一些碱性食品的保藏,如皮蛋、碱水面条等。碱性条 件能抑制一些不耐碱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促进一些耐碱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营养物质需求
氧气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根 据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微生物可分为需
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三类。
最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e4f8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7.png)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由于采用了共生混合的发酵方式,双歧杆菌生长迟缓的 状况大为改观,总体产酸能力提高,加快了凝乳速度,所得 产品酸甜适中,富有纯正的乳酸口味和淡淡的酵母香气。
此工艺生产的酸奶最好在生产7d内销售出去,而且在生 产与销售之间必须形成冷冻链,因为即使在5~10℃以下, 存放7d后,双歧杆菌活菌的死亡率高达96%,20℃下存放7d 后,死亡率达99%以上。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5.1 微生物与乳制品 5.2 微生物与发酵调味品 5.3 微生物与酿造酒 5.4 微生物与单细胞蛋白 5.5 食品工业中微生物酶制剂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② 乳酸链球菌。细胞呈双球、短链或长链状。同型乳 酸发酵。牛乳随便放置时的凝固大部分由该菌所致。产酸能 力弱。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30℃。对热抵抗力 弱,60℃,30min全部死亡。常作为干酪、酸奶油及乳酒发 酵菌种。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① 共同发酵法生产工艺
共同发酵法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乳 ↓
标准化 ↓
调配←(蔗糖10%+葡萄糖2%) ↓
均质(15~20MPa) ↓
杀菌(115℃,8min) ↓
冷却(38~40℃) ↓
适量维生素C→接种←(双歧杆菌6%、嗜 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Nisin是一种仅有34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分子量约为 3500Da,正常情况下,以二聚体状态存在,在分子组成中 Nisin含有羊硫氨酸(lanthlonine)β-甲基羊硫氨酸(βmethy llanthionine)、脱氢丙氨酸(dehy droalanine)、 β-甲基脱氢丙氨酸(β-metly ldehydroa lanine)四种不 常见的氨基酸残基。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微生物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b8eef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2.png)
三、病菌来源及防治措施
自然界分布广 土壤、污水中带有大量该菌,正常人、
畜肠道也常带有该菌 熟食制品如熟肉类、剩饭菜、以及凉拌
菜等很容易通过接触带菌容器、工具及 操作人员的手而染菌
三、病菌来源及防治措施
注意熟食制作的卫生,避免 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熟食
存放过的熟食,在食用前要 回锅加热处理
二、中毒机理及症状
食入带菌的食物后,菌体侵入空肠黏膜繁殖,菌体破坏后释放 出内毒素作用于肠壁、肠黏膜和肠壁植物性神经
病程一般l0~14h,最短者6h,最长者24h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腹痛,多次的腹泻,初期为水样便,
以后带有血液和黏液,体温增高,可达40℃,少数病人发生 痉挛,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
屠宰的猪、牛、羊等健康家畜,沙门氏菌带菌率为1%~45%; 患病动物的沙门氏菌带菌率更高
如果家禽的卵巢带有沙门氏菌,可使卵黄染菌,因而所产的蛋也 是带菌的
泄殖腔排出过程中如果蛋壳染菌,存放期间可侵入蛋内
四、防治措施
严禁食用病死畜禽 生熟分开 鸡蛋应煮沸8分钟 泄殖腔排出过程中如果蛋壳染菌,存放期间可侵入蛋内 肉类至少应蒸煮到肉块中心呈现灰白、硬固的熟肉状态
二、去毒
1.物理去毒
人工或机械拣出霉粒 加热处理法:干热或湿热可以除去部分毒素 花生在150℃以下炒0.5 h约可除去70%的黄曲
霉毒素,高压蒸煮法0.1MPa,经2h可以去除大 部分黄曲霉毒素
二、去毒
1.物理去毒
吸附去毒:应用活性炭、酸性白土等吸 附剂处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油品效果很 好
防霉方式与去毒措施
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根本措施是防霉,去毒只是 污染后为防止人类受危害的补救方法。
一、防霉
1.物理防霉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76df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3.png)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 特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 科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微生物风险评估体 系,保障公众健康。
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
促进食品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食品科技的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食品安全挑战。
THANK YOU
物质,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 吸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 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 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 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
,供植物和动物利用。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
生长曲线
影响生长速率的因素
立克次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 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 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等,可寄生于食品中,通 过食品传播疾病。
03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 代谢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一般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
嗜热菌。
品保质期。
干燥保藏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 特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 科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微生物风险评估体 系,保障公众健康。
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
促进食品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食品科技的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食品安全挑战。
THANK YOU
物质,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 吸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 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 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 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
,供植物和动物利用。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
生长曲线
影响生长速率的因素
立克次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 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 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等,可寄生于食品中,通 过食品传播疾病。
03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 代谢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一般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
嗜热菌。
品保质期。
干燥保藏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7518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5.png)
详细描述
在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定期进行 微生物检验,以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 生长和变化,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卫生与安全评价的微生物检验
总结词
评估食品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
详细描述
通过微生物检验,对食品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价,为消费者提供可 靠的食品安全信息,保障公众健康。
提高食品安全预警能力。
智能化与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
智能化检测设备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食品中微生物的自动识别 、分类和计数,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自动化检测设备
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 操作和误差,提高检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线监测系统
研发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状况,及 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02
食品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细菌
01
02
03
常见种类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 贺氏菌等。
特性
细菌通常为单细胞微生物 ,形态多样,可在食品中 广泛分布,部分细菌可引 起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检测方法
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等 步骤进行细菌检测,常用 生化试验和免疫学方法进 行鉴定。
霉菌
常见种类
黄曲霉、毛霉、根霉等。
03
利用磁珠与微生物的结合,实现微生物的分离和富集。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微生物的DNA片段,实现快速、灵敏的 检测。
基因测序
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鉴定其属性和类型 。
3
生物芯片技术
将微生物的基因标记在芯片上,通过扫描仪进行 检测和计数。
在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定期进行 微生物检验,以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 生长和变化,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卫生与安全评价的微生物检验
总结词
评估食品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
详细描述
通过微生物检验,对食品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价,为消费者提供可 靠的食品安全信息,保障公众健康。
提高食品安全预警能力。
智能化与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
智能化检测设备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食品中微生物的自动识别 、分类和计数,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自动化检测设备
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 操作和误差,提高检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线监测系统
研发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状况,及 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02
食品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细菌
01
02
03
常见种类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 贺氏菌等。
特性
细菌通常为单细胞微生物 ,形态多样,可在食品中 广泛分布,部分细菌可引 起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检测方法
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等 步骤进行细菌检测,常用 生化试验和免疫学方法进 行鉴定。
霉菌
常见种类
黄曲霉、毛霉、根霉等。
03
利用磁珠与微生物的结合,实现微生物的分离和富集。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微生物的DNA片段,实现快速、灵敏的 检测。
基因测序
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鉴定其属性和类型 。
3
生物芯片技术
将微生物的基因标记在芯片上,通过扫描仪进行 检测和计数。
江汉湖第三版 13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PPT课件
![江汉湖第三版 13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c6ba7e10a6f524ccbf8596.png)
即被杀死,在水、乳及肉类中能生存1~3个月。食物中 毒的常见食品为:鱼、肉、禽、蛋和乳。该菌主要来 自患病的动物和人,以及动物和人的带菌者。
2019/10/31
35
(1 ) 病原菌特性: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是一 大群在血清学上相关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无芽孢、无荚膜,周 身鞭毛,能运动的需 氧或兼性厌氧的短杆 菌。
2019/10/31
34
2.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生物学特性:G-,短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周生鞭
毛,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
中毒症状:该菌为感染型食物中毒,一般中毒食物
的菌数含量达10-8/ml, g,主要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症状, 病死率一般是0.5~1%。
中毒源:该菌对热的抵抗力很弱,60℃经20~30分钟
有31种。
2019/10/31
26
(3) 病原菌的肠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产生的毒素和酶 主要有:
溶血毒素(staphylolysin) 杀白血球毒素(1eukocidin) 凝固酶(coagulase) 溶纤维蛋白白酶(fibrinolysin) 透明质酸酶(hyalurouidase) 耐热核酸酶(heat stable nuclease) 剥脱性毒素(exfoliative toxin) 肠毒素(enterotoxin) 等
2019/10/31
17
(5) 化学性食物中毒 摄入化学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
毒。季节性、地区性均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如农药、亚硝酸 盐中毒等。
2019/10/31
18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类型,根据 中毒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食物中毒和毒素性食物中毒。
2019/10/31
35
(1 ) 病原菌特性: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是一 大群在血清学上相关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无芽孢、无荚膜,周 身鞭毛,能运动的需 氧或兼性厌氧的短杆 菌。
2019/10/31
34
2.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生物学特性:G-,短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周生鞭
毛,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
中毒症状:该菌为感染型食物中毒,一般中毒食物
的菌数含量达10-8/ml, g,主要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症状, 病死率一般是0.5~1%。
中毒源:该菌对热的抵抗力很弱,60℃经20~30分钟
有31种。
2019/10/31
26
(3) 病原菌的肠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产生的毒素和酶 主要有:
溶血毒素(staphylolysin) 杀白血球毒素(1eukocidin) 凝固酶(coagulase) 溶纤维蛋白白酶(fibrinolysin) 透明质酸酶(hyalurouidase) 耐热核酸酶(heat stable nuclease) 剥脱性毒素(exfoliative toxin) 肠毒素(enterotoxin) 等
2019/10/31
17
(5) 化学性食物中毒 摄入化学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
毒。季节性、地区性均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如农药、亚硝酸 盐中毒等。
2019/10/31
18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类型,根据 中毒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食物中毒和毒素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