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六个核心问题【精华版】.

合集下载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劳动就是财富之父土地就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既就是需求基础也就是供给基础。

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与完善人口政策就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就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与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与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功能。

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与后土地财政的压力与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金融就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

90年代上半期与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

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与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新时期。

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

从国内来瞧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但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

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与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就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去产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

当前,社会上对去产能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需要予以澄清。

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的转型期,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相比,观察和评价近几年经济形势的角度应有所不同。

相对过去而言,在转型期,经济增长的问题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守住了底线、稳住了阵脚,结构转型的几个主要指标,包括消费、服务业、内需等,出现了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

供給侧改革迫在眉睫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是问题导向的。

供给侧改革以解决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面临的要害问题为主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经历和经验,对全球发展,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转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个时期,比拼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韧劲,考验的是政府应对困难和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示了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与过去相比,经济实现同样或低一点增长速度的难度更大,要求的综合素质更高,也更为可贵。

要摆脱这种困局,首要任务是高度重视并大力度减产能,同时,解决其他领域“低效率洼地”问题。

而需求侧政策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逐渐凸显。

推动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三去一降一补”问题,是转型中的硬骨头。

下决心啃这些硬骨头,将会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效率,增强中长期增长动力和竞争力。

关于以供给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切实放宽基础产业、服务业准入。

美国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写过一本名为《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的书,他认为日本高速增长期后存在着“二元经济”,一个是高度对外开放、竞争力很强领域;另一个则是面对国内市场、封闭性强、竞争力差的领域,包括贸易、物流、运输、通讯、金融等领域,加大了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

他提出,日本经济要走出困境,必须下决心对后一个领域进行以竞争为基础的变革。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中国供给侧改革是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虽然供给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

本文将从需求侧不足、结构性失衡和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探讨中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关键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需求侧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消费升级和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还需要加强就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激发消费潜力。

其次,结构性失衡也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挑战之一。

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一方面,要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改善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去产能工作,淘汰过剩产能,推动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中国供给侧改革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需要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其市场化发展,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还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针对上述关键挑战,中国供给侧改革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在应对需求侧不足的挑战上,应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激发消费潜力。

加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税负,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需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就业扩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其次,在解决结构性失衡的挑战上,应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采取措施淘汰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推动创新和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

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几个重点问题_姚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几个重点问题_姚洋

一、经济下行是周期性经济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下滑主要是周期性因素导致的,而非结构性的。

这个判断非常重要。

如果经济下滑是结构性的,主要对策就是着眼长期的结构性改革;如果经济下滑是周期性的,那就应该采取反周期的措施。

导致经济下滑的原因除了国际冲击,还包括以下两个因素:首先是经济运行规律。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几十年,每个国家都会有经济周期,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

从1990年代开始,我国大概是每六七年一个上升周期或下降周期。

从1990年代初到1997年是一个上升周期,从1998年到2003年是下降周期,然后又开始7年左右的高速增长,现在我们处在又一个下降周期。

基本上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宏观经济学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其次是中国遇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期。

当前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中高收入水平,2014年是750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姚洋(北京大学,北京100871)七、国内学界不应照搬西方,要有理论创新国内学界一般拿国外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待我们的经济政策,比如将过去的经济政策归结为需求侧的政策、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等;而当中央出台新政策要求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时,又说中国抛弃凯恩斯主义,拥抱供给学派了。

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不正确。

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是“挖个洞、补个洞”或发失业救济这种短期能提高需求但长期不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政策。

供给学派的措施主要是通过降低税率来提高投资积极性,是1980年代美国里根总统执行的政策主张。

里根总统被认为是推动新自由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供给学派完全反对产业政策,他们认为不应该针对某个产业去制定政策,应该采用普遍减税的方式。

我国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凯恩斯主义,而是超越凯恩斯主义,把需求和供给的增加结合起来的措施。

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在短期提高了需求,但主要用于改善交通,能够消除增长瓶颈、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竞争力。

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可能做不到,因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普遍是比较完备的,缺乏大规模投资的空间,它们在财政刺激下所做的基础设施,确实主要是“挖个洞、补个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核心标志是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包含多重任务:从长期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各类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之举;从中期看,推动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步骤;从中短期看,克服各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从近期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内容的五大歼灭战是发展生产力的切入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解答实际问题,是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供求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

过去,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给短缺,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现在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能过剩和部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存,需要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需要。

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活力的释放,使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面临产能过剩、供需错配等突出问题,加之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不利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从国际看,全球外贸低迷造成出口下滑,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两面夹击,低成本优势减弱,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

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根据政治经济学市场运行理论,市场供求失衡不仅意味着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而且表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都出现了问题,是多环节的市场失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

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供给侧改革名词解释

供给侧改革名词解释

供给侧改革名词解释引言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政策方向,旨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本文将对供给侧改革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一、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供给侧改革,简称“供给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供给侧的结构和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变革升级的一种改革措施。

它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引导经济发展朝着以质量为中心、效率优先的方向转变。

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1. 快速经济增长背后的供给侧矛盾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过剩、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

2. 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要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动力转换加速。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供给侧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解释和介绍。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目标是优化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

2.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和手段,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

重点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等。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主要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4. 促进供给体系协同发展促进供给体系协调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各个供给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和互动发展。

具体包括优化供应链、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

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经济决策参考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一、内涵、背景及改革重点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背景。

一般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重点强调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但当前需求端的刺激仍在持续,收效却不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用新的动力源对冲下行风险。

业内认为,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导致目前经济下滑、投资减速等问题。

主要是: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

供给侧改革不排除宏观政策的必要调整,如减税等措施,刘世锦认为,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主要包括: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三是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五是培育创新环境。

包括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

我国供给侧改革或呈四大特征。

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不代表经济政策的大转向,也不会放弃对总需求的调控,招行刘东亮认为,改革或呈四大特征:一是暂时不会大规模减税及削减社会福利。

在经济下行阶段,减税将导致政府财力不足,且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二是不会出现大规模私有化。

预计未来企业层面的改革将以国企改革为重要推手,以改革国资监管、提升企业效率等为重点,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

三是转型升级与提升市场效率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预计简政放权、加强竞争、放松对行业准入和价格管制将是重点。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中,不断强调“供给侧改革”。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在本文中,我通过回答两个主要问题,即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来简单谈谈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要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找到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来源。

19 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所倡导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是供给学派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源泉。

特别是他所提出的“萨伊定理”,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关于供需关系的最为重要的表述。

萨伊定理所倡导的经济政策基本上以放任自由与不干预为特征,强调市场的绝对主体地位,这也是20 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政策。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手段,必然不能照搬里根1980 年代初实施的经济政策。

“里根经济学”的政策手段突出的表现为减税(特别是针对富人阶层的减税)和放松管制,进而解决“滞涨”问题。

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短期任务,也必须具有长期战略;既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组织好重点领域的歼灭战。

从短期来看,要抓好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的五大战术任务;从长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特别是要转变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和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大改革。

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促进供给侧创新和扩大内需等方面的措施。

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等措施改善供给条件,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与之相对的是过去的需求侧管理,即只注重拉动需求,而忽视了供给方面的问题。

过去长期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包括生产能力过剩、创新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包括三个层面的改革内容。

一是优化供给结构,主要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改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成本等手段,打破既得利益,增加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法律法规的支持,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退出,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具体目标包括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套政策。

首先,需要深化改革,包括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其次,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还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最后,需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三大问题全方位为你解读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三大问题全方位为你解读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三大问题全方位为你解读打开今日头条,查看视频精彩内容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事实上,它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里,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

尽管这一系统性改革已经深入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多个方面,但如何理解、推进这一改革,许多人其实还并不清楚。

近日我们财经频道举办的2016央视财经圆桌会议,就专门邀请了多位国内顶尖学者,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题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将为大家呈现他们的精彩观点,首先,我们不妨听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下中国意味着什么?专家又是如何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什么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消除资源有效的流动,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的障碍,来实现增加有效供给,消除无效供给,提高供给和需求的相配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进行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在路径上、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配置活力,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

最终形成供求有效对接,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有四项,第一去除无效供给,第二改造传统落后供给,第三增加新供给,第四,不能简单地理解供给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还要用包括强化、有效的新制度供给。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的提升竞争力的问题,不是说供给不足,而是竞争力不行,很多东西也不是说没有需求,是产品的质量不行。

比如说谈的最多的钢铁水泥,好像是产能过剩,仅仅是产能过剩吗?高端的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去购买,还有农产品,奶粉没有需求吗?什么产能过剩?还要去相当去购买。

供给侧改革的六个核心问题【精华版】共46页文档

供给侧改革的六个核心问题【精华版】共46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能 。—— 罗伯斯 庇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供给侧改革的六个核心问题 【精华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和创新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在传统的需求侧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需求的扩张,而供给侧结构性则突破了这种模式,将发展的重点从满足需求转向增强供给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的主要任务是强化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任务是深化供给侧。

这包括减少无效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淘汰过剩产能,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均衡。

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的关键驱动力。

在供给侧中,需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创新型国家。

再次,供给侧结构性还需要改善人力资源供给。

人才是实现供给侧的核心资源。

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供给的结构。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还需要完善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供给侧的重要支撑,要加强金融体制,完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要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促进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需要推动优化资源配置。

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资源配置,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通过深化供给侧、加强创新能力、改善人力资源供给、完善金融体系和推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可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方法

供给侧改革的方法

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改革方向。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供给侧改革中,有几个关键的方法和措施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首先,深化市场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深化价格改革,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有助于消除垄断、减少政府对资源的干预,增加企业活力,提高效率。

同时,还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其次,优化宏观调控是供给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宏观调控需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通过适时的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实现供需的平衡和经济的稳定。

在货币政策方面,要维护货币的稳定和流通的畅通,保持合理的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降低金融风险,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大对供给侧改革的支持力度,减税降费,支持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引导,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宏观调控,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发展。

此外,优化产业结构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方法之一。

产业结构优化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基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应当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后,增加创新力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应侧改革专项一、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旳理解供应侧——供应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旳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应就无从实现,新旳需求可以催生新旳供给;没有供应,需求就无法满足,新旳有效供应可以创造新旳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应侧改革,就是从供应、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应约束,积极进行供应干预以增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发明新旳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规定改革现行旳某些克制供应旳体制或政策,例如紧缩旳货币政策和繁琐旳审批制度等。

这有助于增强公司创新能力,提高供应质量和效率,改善供应构造,最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旳因素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旳解决供应与需求旳关系, 就要在适度扩大旳总需求旳同步,着力加强供应侧构造性改革。

(有效供应局限性、产业构造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注意: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旳经济意义:六点①有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增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助于改善供应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旳生活需求。

③有助于优化资源配备,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助于发明新供应,增长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构造调节。

⑥有助于化解老式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老式产业旳改造。

三、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旳五大任务12月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体现经济构造调节为主线。

第一,进一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第二,进一步推动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第四,增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推动“三去一降一补”(1)是什么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B.扩大有效供应(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推动脱贫攻坚工作】C.化解房地产库存(去库存)【重点解决三四线都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D.协助公司减少成本降成本(降成本)【在减税、降费、减少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E.防备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无到有 从模仿到创新 从要求低到要求高 从初级产品到高精尖产品



3、装上互联网 + 翅膀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互联网 + 不是加上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快网速、神软件 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渗透各行各业



不光神往,还要拥有,运用自如
4、提供清洁能源给社会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
3、要面临六项任务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调结构 提品质 促融合


去库存
降成本 补短板
4、电力供给当自强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供给侧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处在风口浪尖上—— 能源:新能源替代就能源

电力企业的宗旨
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不能再忽视
不能认为火电就不能提供清洁能源


不要把自己界定成永远的火电企业
新能源自然是能源发展方向

向新能源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三、促融合:把资源尽其用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1、国际和国内的融合
2、传统与力产业链的融合
1、国际和国内的融合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地球村的概念不是说说就完的
国际国内联动已经是迫在眉睫 人、财、物、信息、地域、政策 敏感的神经——迅速的行动



2、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不是所有的传统都落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最新的科技成果嫁接到传统上 我们自己要有现代的创新成果
前言:供给侧问题的提出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1、新问题与新举措
2、将涉及五大环节 3、要面临六项任务 4、电力供给当自强
1、新问题与新举措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2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
举行的《201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称,2016年电力消费增速将维持低速增长,全年预 计在1%至2%,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 区过剩。
供给侧改革的六个核心问题
【精华版】
供给侧改革的六个核心问题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前言:供给侧问题的提出 一、调结构:使结构更合理 二、提品质:让品质进一流
三、促融合:把资源尽其用
四、去库存:逼产能适需求
五、降成本:促利润大提升
六、补短板:修能力近全面 跋语:坚持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
1、提品质先要提升认识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要改变只要能赚钱就行的过时低认知 外贸质量要高而内销质量可低的要求 别把自己局限在我们条件差的窠臼里 要坚决地杜绝差不多就行的思维劣势




要以脱胎换骨的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
2、大国制造到强国智造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3、国企和民企的融合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民进国退
国退民进 国民共进 国企改革的混合所有制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
4、电力产业链的融合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原料——发电——供电——用电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分有合 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组建铁塔公司 电力企业本身的传统思维没被打破

一、调结构:让结构更合理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1、牢记四位一体总目标 2、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
3、调整结构的主要措施
4、优化电力的产业结构
1、牢记四位一体总目标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发展,全面、协调、可持


2016年能源市场化成为攻坚之年
如何化解火电产能过剩 实现火电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把供给侧改革作为主要任务 《电力法》修改年底或明年完成

二、提品质:让品质进一流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1、提品质先要提升认识
2、大国制造到强国智造 3、装上互联网 + 翅膀
4、提供清洁能源给社会

3、调整结构的主要措施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加快创新步伐,构建结构调整的技术基础

加快推进改革,构建结构调整的制度基础

加快新一轮对外开放,构建结构调整的全 球化参与机制
4、优化电力的产业结构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2015年能源市场化改革破题之年
续发展的总目标
2、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需求结构失衡 产业结构失衡 市场竞争结构失衡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
以加快创新、改革和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三期叠加: 1.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 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的必经阶段




根据自身情况创新产业链融合方式
四、去库存:逼产能适需求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1、为什么会有大库存 2、科学去库存去产能
3、太多的政策不可取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电力:放开市场准入

国家发改委
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 支持多模式探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5〕9号) 经报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 1、《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 2、《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3、《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 4、《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 5、《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6、《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 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

火电发电量2016年继续下降,煤电上网价下调、大
用户直接交易降价幅度较大,煤电利润将大幅压缩。
2、将涉及五大环节
供 给 侧 改 革 的 六 个 核 心 问 题

宏观政策要稳,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
微观政策要活,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 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