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微专题30--关于水的那些事之结冰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优质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优质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的形态变化》中的第二节“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形成过程、冰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凝固点和冰的形成过程,认识冰的特点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小组讨论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点的理解和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提问:“你们知道冰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是怎样形成的?”2. 新课导入:简要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凝固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演示水结冰的过程,讲解水的凝固点,让学生理解冰的形成过程。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与冰有关的现象,如河面结冰、冰箱制冰等。

5. 知识拓展:介绍冰的特点和用途,如冰雕、冰镇饮料等。

7. 课堂反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3. 冰的形成过程4. 冰的特点和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冰的形成过程和冰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和冰的形成过程。

但在课堂反馈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水的凝固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冰现象,了解冰的更多用途,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凝固点的理解和冰的形成过程。

2024年教科版科学《水结冰了》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水结冰了》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水结冰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活中的物质》第1课时《水结冰了》。

本节课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展开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1. 水的凝固点与冰的形成2. 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水的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凝固点,掌握冰的形成过程。

2.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了解水的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水的凝固点与冰的形成,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水、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块、热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重点讲解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了解凝固点及冰的形成。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理解凝固过程中温度的保持不变。

4.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水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凝固点与冰的形成2.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3. 水的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保持不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温度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观察记录表格,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水结冰现象,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 例题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及凝固过程中温度的保持不变。

三年级科学水结冰了实验记录

三年级科学水结冰了实验记录

三年级科学水结冰了实验记录
1实验记录:水的冰结实验
2日期:2024年1月15日
3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冰结过程,了解水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

4实验材料:清水、透明玻璃杯、温度计、冰箱
5实验步骤:
1)在实验开始前,确保玻璃杯是干净透明的。

2)用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下来。

室温约为22摄氏度。

3)将适量的清水倒入玻璃杯中,确保水平均分布。

4)将玻璃杯放入冰箱,设定冷冻室的温度为零摄氏度。

5)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的变化。

6实验观察:
第1分钟:水还是液体状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第5分钟:开始看到玻璃杯内出现了一些小冰块,水表面开始结冰。

第15分钟:冰块逐渐增多,水面结成了一层冰。

第30分钟:冰块更大了,整个水面都结冰了。

第60分钟:冰块继续增长,整个实验结束时,水完全变成了冰。

7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当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会逐渐凝固成冰。

这是因为温度降低使水分子的运动减缓,最终形成了冰的结构。

这个实验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水的性质和温度对物质状
态的影响。

8实验总结:这次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知识,还锻炼了我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我们一起探索!。

2024年水第3课水结冰了》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2024年水第3课水结冰了》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2024年水第3课水结冰了》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水》教材的第三课“水结冰了”,围绕水的物态变化,特别是结冰现象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基本概念,冰的形成原理,冰的物理性质,以及冰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冰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 掌握冰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结冰过程及其物理性质。

难点:冰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毛巾、盐、温水和冰箱。

2. 学具:实验记录本、温度计、显微镜、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寒冷环境下河流结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好奇。

设问:为什么水会在冬天结冰?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结冰现象的理解。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水的三态变化,重点讲解冰的形成过程。

分析冰的物理性质,如密度、颜色、硬度等。

3. 实践操作:实验1:观察冰的形成,记录温度变化。

实验2:探讨盐对冰融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何计算冰的融化热?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的计算公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冰的形成原理、性质和应用。

强调学习要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2. 主要内容: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原理冰的物理性质冰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冰浮在水面上。

计算1千克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 答案:冰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

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约为334千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评估学生对冰的形成原理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与冰相关的有趣现象。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融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水结冰了》教案课件

《水结冰了》教案课件

《水结冰了》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态变化”,详细内容涉及物质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重点讨论水的结冰现象及其物理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结冰的基本原理,理解物态变化的科学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结冰过程及其物理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结冰实验的操作与观察,以及结冰现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块模具、计时器、温度计、电子秤、投影仪。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投影仪展示冬天湖泊结冰、水管冻裂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水结冰现象。

2. 知识讲解(1)简要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2)详细讲解水结冰的物理原理,如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排列等。

3. 例题讲解(1)冬天,为什么水管容易冻裂?(2)如何计算冰块的质量?4. 实验操作(1)将水倒入冰块模具,放入冰箱,记录结冰时间。

(2)观察冰块的形成过程,测量冰块的温度、质量等。

5. 随堂练习(2)计算冰块的质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 水结冰的物理原理3. 例题解答步骤4. 实验数据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结冰的物理原理。

(2)冬天,如何防止水管冻裂?2. 答案:(2)防止水管冻裂的方法:给水管加保温层、保持室内温度、流水防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结冰现象,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记录。

2. 例题讲解中的物理原理及应用。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优质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优质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六章《物质的变化》第一节“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凝固现象。

2. 掌握冰的特性,了解冰与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冰与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引导学生思考冰是如何形成的。

2. 知识讲解:a.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b. 讲解水的凝固点,解释冰的形成原因。

c. 介绍冰的特性,如透明、硬度大、易融化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冰与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热水冷却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5. 实验演示:演示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冰与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2. 水的凝固点:0°C3. 冰的特性:透明、硬度大、易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生活中见到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 答案:如夏天冰棍融化成水,原因是冰的熔点低于环境温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和冰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水的变化现象,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的三态变化概念的理解。

2. 水的凝固点的认识。

3. 冰的特性及其与水的关系。

4.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和记录。

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物态变化”,详细内容围绕水的凝固现象,即水结冰过程。

具体涉及水的三态变化、凝固点、冰的形成及性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原理,理解冰的形成及性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凝固点及冰的性质。

重点:水结冰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电子秤、显微镜等。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热水冷却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思考水何时开始结冰。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水的凝固点?(2)水结冰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3)冰的性质有哪些?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实验操作(1)观察冰的形成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2)测量冰的质量、体积,计算密度。

(3)用显微镜观察冰的晶体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3. 水结冰的原理4. 冰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水结冰的原理。

(2)简述冰的性质及用途。

(3)分析为什么冰块在水中浮起来。

2. 答案(1)水结冰的原理:水分子在温度降低时,活动减缓,逐渐排列成规则晶体,形成冰。

(2)冰的性质及用途:冰的密度小于水,可用于冷却、保鲜等。

(3)冰块在水中浮起来的原因:冰的密度小于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冰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因此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结冰的原理及冰的性质掌握情况,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物质的凝固现象,如金属、石蜡等,了解不同物质的凝固点及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验操作的过程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及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水的凝固点及冰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凝固点涉及到物理与化学的交叉知识,需要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物态变化”,详细内容为“水的凝固现象”。

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凝固过程、凝固点以及影响凝固点的因素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水凝固的基本概念,了解凝固点及其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过程、凝固点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凝固点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温度计、烧杯、电子秤、计时器、实验用冰块。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提问:“为什么水会结冰?”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水的凝固过程,板书关键词:液态、固态、凝固。

(2)讲解凝固点,板书关键词:凝固点、标准大气压、0℃。

(3)讲解影响凝固点的因素,板书关键词:压强、杂质、溶液。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水凝固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凝固点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凝固点的影响。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凝固过程2. 凝固点定义:0℃(标准大气压下)影响因素:压强、杂质、溶液3. 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将水倒入烧杯,放入冰箱。

(2)将水倒入烧杯,加入一些盐。

(3)将水倒入烧杯,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的环境中。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的凝固过程、凝固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的凝固现象,如金属、气体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验探究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水的凝固过程:水的凝固是液态向固态转化的过程,涉及到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2024年13《水结冰了》课件

2024年13《水结冰了》课件

2024年13《水结冰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13章《物质的三态》中的“水结冰了”一节。

详细内容将围绕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形成过程及其性质展开,使学生理解水的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换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基本性质,了解水的凝固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点及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PPT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冰的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冰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水的三态变化:利用PPT课件,讲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水的凝固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点,并解释冰的形成原理。

(3)冰的性质:展示冰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质地等,讲解冰的性质。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过的冰,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冰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2. 内容:(1)水的三态变化(2)水的凝固点(3)冰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解释冰的形成原理。

(3)举例说明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相互转化过程: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

(3)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冰块降温、冰雕、冰激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冰的物理性质,如冰的密度、冰的熔点等。

水第3课水结冰了》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水第3课水结冰了》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水第3课水结冰了》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探索》第3章第2节“水的三态”,详细内容围绕水的凝固过程,特别是水结冰的原理和条件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凝固现象,掌握水结冰的基本原理。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凝固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条件的理解,以及实验观察中温度变化的精确记录。

教学重点:水结冰的原理,以及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温度计、烧杯、冰块、热水、电子秤、计时器。

学具:实验记录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冰块,询问学生生活中见到冰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冰与水的关系。

简要介绍水的三态变化,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水结冰的原理,介绍凝固概念。

通过图示和动画,展示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的排列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解释冰的形成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演示实验,测量不同质量水结冰所需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凝固条件。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水结冰的过程,测量温度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结冰的条件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 固态(凝固)2. 水结冰原理水分子排列规则化温度保持不变3. 凝固条件到达凝固点持续放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冰块在室温下会融化成水。

在冬天,为什么室外温度低于0℃时,河里的水不一定会结冰?2. 答案冰块在室温下会融化成水,因为室温高于冰的熔点(0℃),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

河里的水不一定会结冰,因为水流速度快,热量散失较慢,可能不会达到凝固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水结冰的原理和凝固条件的理解程度。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凝固与熔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相变过程,即凝固现象;冰的形成过程及冰的物理性质;探讨水结冰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凝固现象,了解冰的物理性质,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理解,冰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凝固现象,水结冰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热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冬天河面结冰、冰箱中冰块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凝固现象。

2. 知识讲解:(1)液态到固态的相变过程,介绍凝固现象。

(2)冰的形成过程,探讨冰的物理性质。

(3)水结冰的原理,结合实验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2. 主要内容:(1)凝固现象(2)冰的形成过程及物理性质(3)水结冰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凝固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解释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

(3)分析冬天河面结冰的原因。

2. 答案:(1)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如冬天河面结冰、冰箱中冰块等。

(2)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

(3)冬天河水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水分子减缓运动,形成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凝固现象和水结冰原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相变过程。

(2)探讨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全文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全文课件1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全文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冰的形成过程以及冰的物理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

2. 使学生了解冰的形成过程,认识冰的物理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冰的形成过程。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的物理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热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冬季结冰的湖泊、河流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何会结冰。

2. 知识讲解(1)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0℃,相同温度下,水与冰可以互相转化。

(3)冰的形成过程:水分子在低温下减缓运动,逐渐排列成规则的结构,形成冰。

3. 例题讲解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中,哪个过程是放热的?解答:凝固过程,即水变为冰的过程。

例题2:冰的熔点是多少?解答:冰的熔点是0℃。

4.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冰的形成实验,观察冰的物理性质。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3. 冰的形成过程4. 冰的物理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

(2)解释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

(3)分析冰的物理性质。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0℃。

(3)冰的物理性质:透明、坚硬、密度小、熔点为0℃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冰的物理性质等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凝固点与熔点,以及不同物质的冰点是否有差异。

【教科版】水结冰了优质课件1

【教科版】水结冰了优质课件1

【教科版】水结冰了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水的状态》中的第一课时“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包括:1.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2. 水结冰的原理及条件;3. 水结冰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原理及条件;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结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结冰的原理及条件。

难点:水结冰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冰块、热水、冷水、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笔、尺子、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块,思考冰块是如何形成的。

2. 讲解水结冰的原理及条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讲解水结冰的原理及条件。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如冬季河流结冰、水管冻裂等,让学生认识到水结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水结冰的例子,并分析其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水的状态变化;2. 水结冰的原理及条件;3. 水结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描述一个水结冰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冬季河流结冰,导致水流减缓,影响渔业生产;同时,冰层覆盖河道,影响水上交通。

2. 拓展延伸:思考如何解决冬季河流结冰带来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掌握了水结冰的原理、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课堂实践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水结冰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结冰现象的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关于结冰现象的谈话 -回复

关于结冰现象的谈话 -回复

关于结冰现象的谈话-回复问题引入:最近,寒冷的天气又让我想起了那些冬天时候最讨厌的现象之一——结冰。

每当温度降低,水分凝结成冰的过程似乎总能给我们带来麻烦和困惑。

那么,结冰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理及影响又是什么呢?第一部分:结冰的原理结冰是指液体转变为固体的物理现象,主要由于温度的降低。

在低于液体的冰点温度时,水分子开始逐渐减慢运动,直到形成有序的结晶体,即冰。

结冰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核化、长大和成熟。

首先,在核化阶段,水分子开始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结晶核。

这些结晶核的形成依赖于液体中的微小不均匀性,如尘埃或蓄积在物体表面的细小颗粒。

一旦这些结晶核形成,它们就会吸引周围的水分子,从而逐渐形成冰晶。

然后,在长大阶段,冰晶会逐渐增大,通过吸引更多的水分子。

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冰晶达到足够大的尺寸。

在这个阶段,结冰的速率取决于温度、空气中的湿度和物体表面的条件。

最后,在成熟阶段,冰晶达到最终尺寸,将覆盖整个物体表面或液体表面。

此时,冰已经形成,表面的水分子无法再添加到结晶中。

第二部分:结冰的影响结冰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危险。

首先,结冰容易导致地面变得滑溜,给步行和开车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我们常常听说在冰天雪地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或行人摔倒的故事。

冰的形成不仅仅使地面变得光滑,还会影响制动效果,使车辆变得难以操控。

其次,结冰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也有一定影响。

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会膨胀,这可能导致水管或水道破裂,损坏房屋和水暖设备。

此外,雪和冰的重量还可能导致屋顶坍塌的风险。

再次,结冰对农业和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冰覆盖在植物表面上会导致植物凋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而严寒的天气和结冰条件也会冻坏农作物的根部和果实。

第三部分:应对结冰问题面对结冰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和减轻其影响。

首先,在交通出行中,使用防滑链条或换装冰雪路面适应的轮胎,确保安全行驶。

此外,避免突然的大转向或刹车,保持车速适中也能降低事故风险。

水结冰了ppt

水结冰了ppt
水结冰了
聚焦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 会出现什么情况?
冰川
冰挂
冰饮
探索
1、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的各种变化。 ·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 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 量试管中的水的温度。 · 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 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 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探索
探索
观察比较冰和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温度、形态、用途?
研讨
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3、冰还是水吗?
冰雕
冰雕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结冰了 教案

水结冰了 教案

水结冰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水结冰了》课件

《水结冰了》课件

《水结冰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水结冰了”,详细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尤其是水的凝固现象。

重点讲解水在0℃时结冰的过程,探讨冰的形成及其物理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凝固成冰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固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过程及冰的物理性质。

难点:如何将凝固现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纸、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引导他们思考冰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讲解水在0℃时凝固成冰的原理,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活中的凝固现象,如雪糕融化、冰箱冰格结冰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冰的形成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 固态(凝固)2. 水的凝固过程温度降至0℃水分子减缓运动,形成冰晶体3. 冰的物理性质密度小晶体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三个凝固现象的例子,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示例:例2:冰箱内的水结冰,因为冰箱内温度低于0℃,水分子凝固成冰。

例3:雪糕融化后再次结冰,因为在冷藏过程中,雪糕内部的水分重新凝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的凝固过程及冰的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水的其他相变过程,如蒸发、沸腾等,以及这些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的凝固过程及冰的物理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

3. 生活中的凝固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微专题(30)--关于水的那些事之结冰
每日一个微专题,掌握共性特征,轻松应对高考!
一、试题导入
(2015•新课标全国2)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1-2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B 3.C
【解析】
1、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2.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3.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

二、知识链接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北方大多数河流都有结冰期,最北以黑龙江流域的结冰期最为长。

三、举一反三
(2015新课标Ⅰ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 葫芦岛
B . 秦皇岛
C . 大连
D . 烟台
贝加尔湖处于地壳断裂下陷带,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1~5月是湖面的结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

每年春季湖冰消融季节,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部晚。

下图为贝加尔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纬度高,气温低,易结冰 洋流:暖流增温,例:摩尔曼斯克不冻港 海陆分布:四周受陆地环绕,冬季易结冰 人类活动:修建水库、大坝、水电站—流速、废热 影响结冰的
因素 气温 地形:挡冷空气;地形聚热,热量不易散失 水文特征 水量大;水位高;面积大,不易结冰 含盐量大,易结冰 流速快,易结冰
地热—温泉
3.贝加尔湖结冰期较长,但开始结冰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是
A.受西风影响,气候温暖B.距太平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
C.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D.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热容量大
4.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较薄甚至不结冰的原因可能是
A.冰层形成“温室效应”B.湖底有热泉上涌
C.湖水各处深度差距大D.湖泊南北跨度大
5.西南部比中部湖冰消融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是
A.湖水较浅B.纬度较低C.冬季风影响小D.有河流注入
6.该图是“局部区域冬季洋流和风向示意图”,秦皇岛港冬季不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封闭,海水冰点低B.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C.受暖湿气流影响,水温常在0℃以上D.受冬季风影响,风浪大,不易结冰7、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的原因。

哈德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近乎封闭的浅海湾,哈德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城,直至次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湖水清澈澄碧,但水位季节变化大,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是著名的疗养圣地。

下图示意伊塞克湖的位置。

(1)描述伊塞克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位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构造湖,面积有8330平方公里。

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与波波湖相通,湖水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终年不冻。

(1)试分析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2)阐述波波湖湖水含盐量大的原因。

答案:BADBA B
7、哈得孙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

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

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所以结冰早。

8、(1)特点: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

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
(2)湖泊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9、(l)位于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湖泊地处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湖泊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

(2)河流携带盐分注入波波湖;波波湖为内陆湖,无外泄河流,盐分在湖中积累;波波湖所处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旺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