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预测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预测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预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分析和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成为必要的一项任务。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最大强度,通俗来说,就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包括很多方面的指标,例如自然资源使用量、污染物排放强度、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等。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分析,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和效应,以量化指标为基础,建立适用于不同地区的评估模型。

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数学模型分析、经验模型分析、专家模型分析等方法。

其中,数学模型分析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得出评价结果。

数学模型分析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2.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主观判断,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各项指标和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达到评估的目的。

定性分析方法能够发现问题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但其不确定性较大,通过判断缺乏科学依据,所得结论可能存在偏差。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测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测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模型预测、模拟模型等方法。

1.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利用过去一段时间的数据,预测未来某一指标的趋势。

趋势分析通常采用图表、曲线和数学模型等手段,进行数据的描述、分析和比较。

2. 模型预测模型预测是指根据已知的历史数据,利用某个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社会中,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一区域所能提供和容纳的可供利用的资源和环境服务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区域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和维持资源和环境的能力。

要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

过去,由于对资源的不重视和过度开发,导致了资源的枯竭甚至是灭绝。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资源的宝贵性,开始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

无论是能源、水资源还是土地资源,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

例如,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设节水型社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推行可持续农业,保护土地资源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其次,保护环境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些环境问题对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质量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通过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可以降低环境破坏的风险,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例如,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减少大气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水污染;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地退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维护生态平衡,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也是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降低环境的污染。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高效节水的农业技术,减少用水量;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工业技术,降低排放物的含量。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资源环境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合理评价和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简单地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能够稳定支撑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容量。

这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环境”则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定一个地区的承载能力及其发展潜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承载力评价,二是环境承载力评价。

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考虑一个地区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环境承载力评价则关注于地区的环境质量,包括水源、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状况,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然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因素。

在评价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口的分布、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模式等因素。

比如,一个地区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需要考虑人口的数量和消费水平,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等。

而环境承载力评价则需要考虑到环境的脆弱性和恢复能力,以及政府的环保意识和政策措施等。

在实际评价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来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人均可支配资源量法、资源综合利用率法和环境负荷法等。

人均可支配资源量法主要关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通过计算每个人可支配的资源量来评价承载能力。

资源综合利用率法则考虑到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计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来评价承载能力。

环境负荷法则是通过考虑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治理能力,来评价环境的承载能力。

最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及其应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及其应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及其应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考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1.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主要是指单一土地所能承担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的数量。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土地的类型、水资源的供需、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2.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有些地区面临着缺水的问题。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某一地区所能提供的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3.能源资源承载能力能源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在使用中会造成环境问题。

能源资源承载能力是指能源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可供使用的最大数量和质量。

因此,为了保持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4.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是指一个地区环境容纳和消化污染物的能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因此,需要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保持生态平衡。

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应用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蓝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规划土地使用、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等因素时需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2.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与城市的规划有关,也与经济发展有关。

经济活动对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资源的需求会对资源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经济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平衡。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不受污染和损害的一种方式。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5.1 土地资源5.1.1 规划土地资源需求量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总用地为67.17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0.279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60%。

规划实施后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具体变化情况见表5.1-1。

从规划后的土地使用情况来看,规划实施后,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用地范围内工业建设用地面积将新增加33.2782hm2。

评价区范围内的农用地的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其中农用地(包括基本农田)将完全消失。

目前规划范围内的炉铺村上铺、下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规划实施后,加工区范围内的农用地将不再存在,将给这些居民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土地资源损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变得突出,多余的劳动力将不得不依托加工集中区的建设,转职成为进厂务工人员,以寻求新的经济收入来源。

5.1.2 区域土地资源供给量本规划区在浦城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位置见图5.1-1和图5.1-2。

根据《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30)》,浦城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计划见表5.1-2。

5.1.3 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1)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压力分析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总用地为67.17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0.2798hm2,现状工业用地面积为7.0016hm2,规划期内需新增工业建设用地面积33.2782hm2。

规划实施后,还导致农用地减少54.4097hm2、林木地减少0.471hm2。

根据浦城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计划,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实施所需的土地资源量中,农用地调整量在浦城县土地利用调整量范围内。

但是,本次评价是从整个评价区角度进行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具体到各个乡镇、村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今后加工区开发过程中要按相关要求缴纳补偿费,落实好占用耕地的相关补偿措施,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调之前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所能支持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实践中,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分析,有助于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内涵1、资源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这些资源在不同地域、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下有所不同。

人文资源包括人口、教育、科技、文化等,这些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等具有重要作用。

2、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等,这些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

人文环境包括建筑、景观、文化遗产等,这些环境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要。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指标:1、资源指标(1)水资源利用率(2)土地资源利用率(3)森林、草原覆盖率(4)矿产资源的提取率2、环境指标(1)空气质量指数(2)水质量指数(3)土壤质量指数3、经济指标(1)人均收入(2)GDP(3)能源消耗量4、社会指标(1)人口密度(2)教育水平(3)健康水平以上指标可以根据评价的具体对象和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分析法分析法通过对所评价系统的要素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对系统整体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要考虑的各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的情况。

2、指标法指标法是通过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对目标系统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表征目标系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3、模型法模型法是将目标系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运算,分析出系统的优劣,对目标系统进行评价。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人民生活的集中地,其发展不仅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还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看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方,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首先是土地资源,城市面积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这使得农田等其他用途的土地不断被占用。

其次是水资源,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用水等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再次是能源资源,城市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城市还需要各种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玻璃等,用于建设和生产。

然而,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资源紧缺。

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过快,资源供应往往跟不上需求,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上涨。

城市发展还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土地资源的消耗。

城市扩张需要很大的土地面积,这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农田被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市化还带来了交通拥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压力,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手段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其次是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对农田和自然环境的占用。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确保建设过程中符合环保标准。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质。

要加强交通管理,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使用量,缓解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

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治理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负荷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对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需求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形式。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无序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1.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对水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负荷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在水资源供应有限的情况下,环境负荷的增加将给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枯竭。

因此,对环境负荷和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准确的分析十分必要。

通过研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等因素,可以更好地评估环境负荷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1.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水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水环境评价指数等。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水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通过对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可以得出不同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环境负荷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

这些评价结果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部门和相关单位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水资源与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实现水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被过度开采,人类正在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能源的总称。

资源的储量和可持续利用性是资源研究的重点。

目前,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资源更新速度分析、资源储量评估、资源价格分析等。

通过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另外,人类对一些非再生资源的开采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以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仅涉及到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也需要考虑环境对资源的影响。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和载体,也是人类休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环境保护和恢复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

环境保护的任务是保护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适应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

因此,环境保护需要全面规划和管理。

国家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企业机构和公众也应当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这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公众和企业机构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资源开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因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负担能力两个方面。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保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是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4.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出,和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指在 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 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 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 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 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包含了资源、环境 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概念。
国内研究概况 随着承载力理论在国内得到深入研究和应 用,学者们逐渐发现资源或环境单要素承载 力研究存在局限,将资源环境综合起来系统 研究,成为承载力研究适应资源环境领域实 际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承载力研究能 够真正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前行的可能突 破点。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的明确出现,主要源自刘殿生 对秦皇岛市所进行的研究中而建立。作者将大气、水、土 地、海洋生物资源及大气环境、水环境稀释自净能力等综 合因素构成的环境承载力称作“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 它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组成,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加权平均法来确定综合承载力值。 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代表学者还有毛汉英,他结合 环渤海地区的实际,探究了区域承载力的定义、特点、影 响因素等,采用状态空间法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别对 区域的承载状况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描述和预测, 其中SD模型由经济、环境、物耗、人口、承载基础、生 活质量和区际交流7个子模块构成。此外,刘晓丽等对城市 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 不足之处,认为应该重视城市群系统的开放特征及其区域 空间结构整体性,重视科技和制度等人文因素作用,充分利 用先进技术方法强化综合定量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主要内容
1.承载力 2.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三要素 4.资源环境承载力 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6.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和评价模型

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生态社区ecocity2010 整理一、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1、承载力承载力在生态学中的最早应用始见于1921年。

在这一年,帕克(Park)和伯吉斯(Burgess)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在讨论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时,承载力便成为了一个探讨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概念。

承载力在人口、环境规划和管理、畜牧系统管理、农业、旅游、自然资源管理、森林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和相应的承载力理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承载力,研究的目标仍以人口为主流,主要的有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物物理承载力、文化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等。

2、资源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资源承载力(Resource Bearing Capacity)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承载量一是取决于资源系统本身,包括资源的数量、质量、资源的开采条件以及人们利用资源的程度、方式与手段等;二是取决于资源系统与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协调程度。

3、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认识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并在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概念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国内较严格的“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北京大学完成的《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报告》中,即“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政策制定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政策制定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政策制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有效地评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成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一、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通常被定义为生态系统能够承受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以维持其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自然界可以容纳和维持的人类活动的数量和规模。

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是指全面、准确地了解目标区域资源和环境状况、估算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和影响,从而综合判断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限度的过程。

评估工作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人口数量、城市化程度、行业结构等。

2. 资源与能源:包括水资源、土地利用、采矿业、能源利用等。

3. 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

4. 生态系统状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景观格局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对目标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了解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限度。

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政策制定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

政策制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2. 制定法规和政策措施:以评估结果为指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政策和法规的有效实施,防止资源和环境过度利用和破坏。

4. 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上几个步骤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和政策制定的核心内容。

通过评估和政策制定工作的不断完善,可以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和政策制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一、概述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人口、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此来确定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负荷量。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中,人口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口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压力,这一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表现出来。

因此,在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时,我们需要考虑人口增长的速率,以及人口密度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未来的规划中,需要考虑人口增长对于环境的影响,确保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被超越。

三、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增长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但是过度的经济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平衡。

在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时,需要考虑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同时确定最合适的经济增长速率。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财富,但是过度的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加,这也是我们需要在规划中考虑的因素之一。

四、环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环境的状况对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时,我们需要考虑环境的问题,并采取防控措施,以确保环境不会受到过度的破坏。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两个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以确保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未来展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研究和应用,以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的未来。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宣传,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区域能够承担和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压力的能力。

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要考虑资源量的数量和质量。

资源量数量的评估是指对一个区域的各类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的储量和供应能力进行评估。

这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并进行科学的模型计算和预测。

同时,资源量质量的评估是指对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例如,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需要考虑地下水和河流的补给能力以及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和利用效率。

其次,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要考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的评估是指对一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

这需要进行野外调查和研究,了解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以及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水土流失和生境破坏等。

评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要考虑区域发展的需求和限制。

区域发展的需求是指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和压力。

通过对区域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资源和环境承载的压力和限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需求差异。

例如,发展初期可能主要依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发展成熟期则需要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最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满足当前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求。

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与分析,可以发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

第5章资源承载力与资源安全

第5章资源承载力与资源安全
利用世界资源的环境安全性:贸易关系及其稳 定性、运输通道及其安全性等。
21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9/11/27
3、PSR(Pressure-State-Response)评价方法 压力—状态—响应
资源安全
P
S
R
政策制度 社会
经济 资源环境
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
22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一个反差:国土占世界7.2%,石油储量占2.3% 石油储采率低% 中国20.5,世界40.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PEC75.2
⑤ 进口依存度提高
39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9/11/27
⑥ 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效率较低 ⑦ 缺乏国际资源战略:
美国的石油外交和新能源战略 日本的“阳光经济”
③ 资源伙伴关系不甚理想:单一和不稳定
小麦:加43%,美34%,阿21%
原糖:泰40%,古30%
天然橡胶:集中在东南亚
铜矿砂:智、澳各约30%
铝及铝合金:俄56%
37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9/11/27
④ 资源丰度较差
土地垦殖率%:中国9.9,世界10.3,亚洲16.0,印度 55.9,美国20.3, 欧洲25.8,非洲4.9,南美5.2,俄罗 斯7.7
具体讲,就是指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 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趋势。
9
公共管理学院 刘成武
2019/11/27
对于资源前景的看法,有两种主流观点。
悲观派:不可再生资源总是有限的, 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可再生 资源的再生总量是有限的,承受不了 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成为经济增长 的一个限制因素,最终要使经济增长 停止下来,甚至引起“崩溃”。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讲义 (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讲义 (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咨询实务新增加的内容,学习难度较低。

而教材中对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必要性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而这些内容不容易考察案例题。

本章的学习应紧抓要点,重点放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小计算;“各类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生态足迹法”的具体应用上。

其余教材中的内容,如“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等过于深奥和复杂,考试中很难涉及,故可选择战略性的放弃。

本章如果考察,最多半道案例题的分量,重点聚焦于“生态足迹法”的应用。

简述: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中,也是各级政府确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维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不仅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需求所在。

本章主要介绍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评价指标、分析方法体系及常用分析方法。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从评价主体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

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客观性、层次性、有限性、动态性、可控性等特征。

3.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类型单要素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承载力等资源支持要素,或空气、水等环境约束要素。

(前提)综合承载力分析区域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

图4-1 单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关系4.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以某一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全面评价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专项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识别,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集成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论,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分析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分析5.1⼟地资源承载⼒根据本次郭坑园区总体规划可知,开发区规划总⽤地⾯积为272.11 hm2,其中规划总建设⽤地⾯积为197.07 hm2,新增建设⽤地152.67 hm2。

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漳州市龙⽂区提供相应⾯积的建设⽤地作为保障。

本次郭坑园区规划的⼟地利⽤类型情况见表5.1-1及图5.1-1。

表5.1-1 郭坑园区规划⽤地情况表图5.1-1 郭坑园区规划⽤地类型构成图本次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地利⽤类型将发⽣明显的改变,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产⽤地将逐步被建设⽤地所取代,⼯业⽤地将⼤规模的引⼊郭坑。

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地利⽤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及下表。

表5.1-2 规划实施前后郭坑园区⼟地利⽤变化情况表图5.1-2 郭坑园区规划实施前后⼟地利⽤变化图根据《漳州市龙⽂区⼟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地利⽤主要调控指标,2010~2020年,龙⽂区新增建设⽤地⾯积不超过1151 hm2,其中新增建设⽤地占⽤农⽤地规模不超过1289hm2,新增建设⽤地占⽤耕地规模不超过528 hm2,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73 hm2。

表5.1-1 龙⽂区⼟地利⽤主要调控指标从郭坑园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地资源量和《漳州市龙⽂区⼟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给出的区域⼟地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到2020(规划中期),开发区建设⽤地⾯积将达到152.52 hm2,约占龙⽂区建设⽤地总量的3.25%,占城镇⼯矿建设⽤地总量的3.65%;规划中期(2020年)新增建设⽤地总⾯积为108.12 hm2,占龙⽂区新增建设⽤地总量的5.41%。

郭坑园区建设所需的新增建设⽤地主要靠占⽤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产⽤地来满⾜供给需要,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内新增建设⽤地占⽤的农⽤地规模为龙⽂区所给调控指标的5.44%,所占⽐例较⼩,并且被占⽤的耕地中不涉及基本农⽥保护区。

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调控

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调控

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调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资源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农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承载力的分析与调控。

下面将从农村资源环境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调控手段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资源环境的现状农村资源环境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在农业化进程中,大量农田被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占用,农村土地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农村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也导致了水资源供应不足的困境。

此外,农村地区的生物资源逐渐减少,物种多样性面临威胁。

二、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人口因素,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增加,加大农村资源环境的负担。

其次是经济发展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还有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未合理规划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加重农村资源环境的负担。

三、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定量分析,通过获取和分析大量农村资源环境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学和模型等手段计算得出承载力指标。

另外,还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调控非常重要。

一方面,可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通过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和加强土地使用权的管理,防止乱占乱用等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五、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农村水资源的供应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建设水库和水利工程等,增加水资源的供应。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严禁乱排乱放,推行农田灌溉的科学用水等措施。

六、生物资源承载力的调控为了保护和恢复农村的生物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5.1土地资源承载力根据本次郭坑园区总体规划可知,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72.11 hm2,其中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97.07 hm2,新增建设用地152.67 hm2。

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漳州市龙文区提供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作为保障。

本次郭坑园区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见表5.1-1及图5.1-1。

表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情况表图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类型构成图本次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明显的改变,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将逐步被建设用地所取代,工业用地将大规模的引入郭坑。

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及下表。

表5.1-2 规划实施前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图5.1-2 郭坑园区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图根据《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2010~2020年,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1151 h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1289hm2,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528 hm2,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73 hm2。

表5.1-1 龙文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从郭坑园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量和《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给出的区域土地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到2020(规划中期),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52.52 hm2,约占龙文区建设用地总量的3.25%,占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量的3.65%;规划中期(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8.12 hm2,占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41%。

郭坑园区建设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靠占用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来满足供给需要,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农用地规模为龙文区所给调控指标的5.44%,所占比例较小,并且被占用的耕地中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因此,环评认为本次郭坑园区到规划中期(2020年),即《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年限时,龙文区的土地资源存量可以承载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规划是实施不会影响《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的耕地、园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等保有量指标的实现。

但是,郭坑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占用有条件建设区的,应按规定进行报批和调整,杜绝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在龙文区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调整的过程中,在龙文区土地资源可以承载的前提下,也应适当考虑郭坑园区园区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以满足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5.2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区域水资源能够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

随着时间和空间转换,水资源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资源开发配置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

依据供水量分析和需水量预测结果,分析可利用水资源量与水资源需求总量的关系,评价水资源供给的安全性及用水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建议。

5.2.1区域现状供水及给水规划5.2.1.1区域现状供水目前郭坑园区内企业通过铁路自来水厂供水,水厂日供水能力为2000吨/日。

区内的后宅村的村民饮用井水,芦宅村部分饮用井水,部分由铁路自来水厂供水。

铁路自来水源取自九龙江北溪。

5.2.1.2《郭坑园区总体规划》中的给水规划郭坑园区规划远期最大日用水量0.56万m3/d。

近期用水选择从207省道接入,相应供水管道选用一条DN250给水管,远期考虑从圣王南路再接入一条DN250给水管。

规划区水源设计由长泰县自来水厂供给。

5.2.2长泰县水资源供给概况郭坑园区紧临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官山工业区。

目前官山工业园区的供水由长泰县兴泰自来水有限公司供给。

郭坑园区不在长泰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和长泰县兴泰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且兴泰自来水厂水源盘活水库的水量偏小而不能承载区域发展的用水需求。

5.2.3漳州区域现状供水及供水规划(1)供水现状目前漳州市现有三座自来水厂及漳州糖厂自来水厂,实现城区联网供水。

第一水厂水源九龙江西溪,现状供水能力为3.5万m3/d。

第二水厂水源九龙江北溪,现状供水能力15万m3/d,是目前漳州城区主供水厂。

桥南水厂水源九龙江西溪,规模0.5万m3/d。

漳州糖厂水源九龙江西溪,规模5.79万3/d。

企业自给供水:铝容器厂0.36 万3/d、啤酒厂0.27万3/d、毛纺织总厂0.54万3/d。

由于龙文区目前没有自来水厂,生活生产用水主要源自市第二水厂和漳糖水厂,现有水厂布点及原设计供水范围等原因,引水线路长,管道安全维护成本高,且须多次加压,浪费严重;龙文区处于城市供水末梢,水压不足。

(2)供水规划随着城市用水发展,当规划区域需水量不断增加,需对城市供水能力进行扩大、提升。

根据《漳州市中心城区(九龙江西溪北区)给水专项规划(调整)》(2009年7月),本规划区用水由第三水厂提供。

漳州市第三水厂规划厂址位于规划的朝阳园区内。

漳州市政府决定提前启动第三水厂的建设,以满足蓝田开发区、朝阳镇和郭坑小城镇用水需要。

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采用BOT投资模式,日供水能力50万吨,其中一期设计日供水能力20万吨。

取水口设置在北溪江东桥上游350 m左右西岸。

5.2.4区域可利用水资源根据《漳州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调整)》,漳州第三水厂的水源地为北溪。

漳州市浦南镇光坪村的浦南水文站1950年至1988年共39年的实测流量,北溪流域基本情况见表5.3-2。

表5.3-2 北溪流域基本基本情况一览表5.2.5水资源需求量(1)郭坑园区水资源需求量根据《漳州龙文区郭坑园区总体规划》中依据《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预测采用用地指标法计算,确定开发区的工业和生活日用水量为0.56万m3/d。

(2)北溪流域水资源需求量北溪是漳、厦地区主要的工业及民用给水水源,又是农业灌溉主要水源,据有关部门前几年的预测,北溪目前灌溉面积约14.9万亩,枯水季农业用水约3.6 m3/s。

北溪取水的情况见表5.3-3。

从表中可见,在北溪取水的总量约为17.6 m3/s。

表5.3-3 九龙江北溪规划取水情况5.2.6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按照北溪浦南水文站处实测数据分析,97%枯水保证率(以南站连续最小10天平均枯流量统计)下,九龙江北溪水量30.88 m3/s。

因实施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北溪成为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区域性水源地;根据福建省2000年对九龙江水量分配的有关规定,漳州地区和厦门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比例为62%:38%,即在97%枯水保障率下,漳州地区可取用北溪水量为19.15 m3/s。

由表5.3-3可知,漳州市考虑规划的第三水厂后,整个漳州市需水量为:17.61 m3/s。

因此在97%保证率下,北溪的水资源能够承载规划第三水厂5.79 m3/s的取水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漳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可满足漳州市龙文区郭坑园区的供水需要。

从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分析,可以承载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3)小结郭坑园区规划远期最大日用水量0.56万m3/d。

规划区水源设计由长泰县自来水厂供给。

由于郭坑园区紧临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官山工业园区,总规中的供水规划从工程上分析是可行的;但郭坑园区不在长泰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和长泰县兴泰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且兴泰自来水厂水源盘活水库的水量偏小而不能承载区域发展的用水需求。

因此,根据漳州市政府决定提前启动第三水厂的建设,以满足蓝田开发区、朝阳镇和郭坑小城镇用水需要。

本环评认为,通过漳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可满足漳州市龙文区郭坑园区开发建设的供水需要。

从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分析,可以承载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5.3水环境承载力分析5.3.1水环境承载力根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拟建的东墩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后,拟将东区污水处理厂收集水量转输至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近期处理规模13万t/d,中期26万t/d,远期40万t/d。

届时蓝田开发区产生的污水全部进入东墩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一中的一级A标准。

西溪的流量多年平均流量128 m3/s和98%保证率下的最枯流量15 m3/s。

表4.6-3 98%保证率下的最枯月流量情况下预测参数西溪水质的本底值选取东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断面的监测值,COD Mn=3.19mg/l,氨氮现状值为1.25mg/l。

将目标浓度值减去水质现状值,因此在西溪排污区的污染物允许浓度增量为:△COD Mn≤2.81mg/l,氨氮无环境容量,需要进行区域削减。

预测时以保守估计,不考虑污染物的稀释降解,采用河流二维稳态混合岸边排放模式进行预测。

计算时以两个方面的限制条件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一是以排污口附近的混合排污区的长度作为限制条件;二是根据地表水使用功能所要求的水质目标建立限制条件。

采用试算和的方式计算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最终以插入法估算COD的最大可能排放量。

对于混合区的长度,可结合对于不同水体应结合敏感目标的不同来选取,从西溪的水文资料考虑,混合区长度不宜长于800m。

具体计算步骤为:a. 设定初始的排放总量,进行模型计算;b. 计算最大可能影响长度;c. 如影响长度>800 m,则降低排放总量,返回到步骤a;d. 在影响范围≤800m情况下,比较其影响范围与西溪的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e. 若影响范围与敏感区出现重合,则降低排放总量,返回到步骤a;f. 若影响范围与敏感区未出现重合且长度≤500m,即满足要求。

朝阳园区污水纳入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尾水经过九十九湾排入西溪桥闸下游350m的感潮河段。

根据总量控制指标,选取氨氮和COD来计算水环境承载力。

在满足两个限制条件的前提下,西溪COD Mn的水环境容量为7214.4t/d,即263.3万t/a;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目前西溪氨氮已无水环境容量来承载区域的开发建设。

园区污水经过各企业处理达到相应的间接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进入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入九龙江西溪。

整个蓝田经济开发区、朝阳片区、郭坑园区的近、中、远期COD 排放量970.9t/a、1518.4t/a、和1992.9t/a;其中郭坑园区COD排放总量分为58.4t/a。

整个蓝田开发区近、中期、远期COD占了环境容量的0.037%、0.058%和0.076%,其中郭坑园区占了环境容量的0.002%。

根据以上分析,COD的水环境容量较有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