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报告文学范文

报告文学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报告文学范文篇一:报告文学课时教案篇二: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头语: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些诚惶诚恐,今天这个不叫讲课,而是在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面前班门弄斧,在新同志面前,我也只能说是就报告文学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切磋,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说它是报告,是指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但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是报告或者说是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事”学(记事),与“人”学(写人)、告知与审美相结合的文体。

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高超的文学性和创作性,而且更需要有报告意识。

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社会的良知体现在报告上,责任也体现在报告上。

它灵活机动、真实生动,既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和刻画,也可以用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还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来反映。

人们还常常把文艺性较强的通讯、文学色彩较浓的报告称为报告文学。

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通讯、小说、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报告文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标志。

后来又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好的报告文学,比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陈桂隶的《中国农民调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特别是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新教育风暴》,王树增的《长征》(上百家讲坛)等等。

(据说,全国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也是全国长篇小说的评委,评委们在评长篇小说时评的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写作技巧,而在评报告文学作品时都感动得落泪。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散文
01 基本简介
目录
02 国外发展情况
03 中国发展历史
04 作品简介
05 作品特点
06 其它方面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 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 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为人们 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的立意和角度的关键有3点:第一,要深入开掘,找到最有表现价值的角度,即最能表现社会生活本 质和时代精神的角度。第二,在非虚构性的前提下,力避某些主观和客观上的消极因素的介入,做到既不刻意美 化和拔高,也不刻意丑化和贬低,既“不虚美”,也“不隐恶”。第三,要有洞见和独到的发现,找到最具独特 性的角度。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 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 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 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 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 《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国发展历史
戊戌政变记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鸦片战争之后, 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文学与新闻--报告文学与新闻

文学与新闻--报告文学与新闻

著名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
• 著名作家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写 于1935年。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这 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 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起了一定的 作用。
新中国的报告文学迈向成熟
• 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报告文 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 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全景式报告文学、 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 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 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的人物述说,但必须以具体的事实
或形象作基础。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
一、严守真实
(一)真实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实,也 是报告文学创作不容动摇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报告文学对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事实真实。 生活中实有的事和实有的人,不容虚构。
2、写出事物的本质。 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 总体,通过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真人 真事的描绘,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不
• 三、写好人物
报告文学也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主。即使是以记
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它也离不
开写人。文学创作上可用的表现手
法和技巧,报告文学都可以恰当地
运用。
(一)抓好典型细节,写活人物
• (二)、抓好心理描写,开挖人物内心世界 报告文学写人,要求揭示人物的心灵美, 把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现出来, 增强艺术表现力,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例雷锋的“做一颗永不生绣的锣丝钉”)
真事,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文学的轻骑
兵。它敏锐地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表现 时代的强音。
写华立学院能敏锐地反映现时教育脉搏
独立学院,是中国的一种高等院校,专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是什么简介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才开始孕育。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雏形的作品,但并非真正的。

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

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

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的第一页。

著名的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1.及时性2.纪实性3.文学性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描写的对象。

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不能像新闻报导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

关于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关于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关于报告文学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概述部分旨在为读者介绍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虚构写作形式,旨在通过真实的事实描述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示和记录社会现实的一面。

报告文学的特点在于它对真实的描写和事实的还原有着高度的要求。

不同于虚构文学,报告文学更加注重对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其目的是透过对真实事件的报道,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报告文学通常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读者。

它不仅注重对事件的客观描写,还注重通过个人的视角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后果,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问题和价值。

此外,报告文学还常常采用多元化的文学手法,如对话、夹叙夹议、场景再现等,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通过这些手法,报告文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概述部分为读者介绍了报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虚构写作形式,强调对真实事实的追求和描写,以及通过生动的叙事方式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它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和逻辑框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报告文学的定义与特点2.2 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3. 结论3.1 报告文学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3.2 对报告文学的展望与思考在本文的结构中,引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主题的引入和背景介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说明了报告文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进行阐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报告文学文体特点

报告文学文体特点

报告文学文体特点著名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简介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道给读者大众。

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

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发展历史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并非真正的报告文学。

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

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

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大全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性质较强的文学形式,它一般是通过采访、调查、观察等手段,对社会现象、事件、人物等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并通过文字的笔触呈现给读者。

下面是报告文学写作的基础知识大全。

一、题材选择要写好一篇报告文学,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题材。

题材要紧贴当前社会热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些典型的报告文学题材包括社会现象、突发事件、重要人物等。

二、调研与采访想要写好报告文学,就必须要进行调研和采访。

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题材,采访则可以获取更多的原始资料。

调研和采访时要注意保持客观、公正、全面。

三、结构与条理报告文学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短小精悍,引人入胜;主体是整篇文章的重点,要有清晰的逻辑和条理,层次分明;结尾要有收尾之功,点明主题,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语言简洁精炼报告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的。

因此,语言的简洁精炼是十分重要的。

采用现代汉语,用简单明了的词汇和语句,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

五、充实细节描写报告文学需要对一个事件或者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而要想操作细致入微,就需要对细节进行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事件或现象的真实情况。

六、精细的语言篇章控制篇章控制是报告文学写作非常重要的环节。

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语言不通畅、繁琐复杂的情况,以便让受众能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想法。

同时,要注意段落衔接和次第关系,让文章的逻辑表述更加清晰。

七、生动描述与具体实例讲解生动描述和具体实例讲解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丰富度。

报告文学写作要考虑到受众的样子和文化背景,以便写出更具代表性的例子和生动的叙述,使得受众对文章的内容更能够感兴趣,以便提高文章的质量和精度。

以上就是报告文学写作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写作爱好者。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名词解释报告文学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以下是一个概述部分的例子:1.1 概述在文学领域中,名词解释报告文学是指以解释名词和术语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采用报告的方式,通过对特定名词、概念或术语进行解释和阐述,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通常包含对名词的定义、解释、用法和实例等内容,以确保读者对特定名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种文学形式既富有教育性,又能够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成为人们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名词解释报告文学中,作者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这些名词和术语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科学、技术、文化、历史、社会等,使得读者能够在了解这些名词的同时,对相关领域有更广泛的认识。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的撰写需要作者对所解释的名词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解释准确、全面。

同时,作者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以便将复杂的名词解释变得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名词解释报告文学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文学形式,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文章的后续部分,将对名词解释和报告文学分别进行阐述,以及它们在报告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解释和说明。

文章结构是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章节、分段落的安排,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并说明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首先,整篇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的概念和报告文学的概念。

结论部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探讨名词解释在报告文学中的作用,以及报告文学的发展和影响。

报告文学——精选推荐

报告文学——精选推荐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对陈景润的演算草稿纸进行了艺术描写、议论、抒情,
使小小的草稿纸具有珍贵价值,使人物崇高精神境界通过小小的草稿纸传递出来: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 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这些数学公式也是一种世界语言。” (1978 年第 10 期《人民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题材必须是典型的人和事,它不象通讯以报道为主,而是在此基础上,站在 时代的高度反映时代精神。因此要反映时代主题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捕捉典型细节,使人和事的轮廓鲜明化,使报道内容具有艺术感。 (三)注意语言的真实性、艺术性。冯牧在《 报告文学应当有广阔的道路》中 指出:“报告文 学应当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制作。它不应当是报告加文学。”所以报告文学的语言要生动、 形象,这是报告文学具有生命力的基本条件。例如为表现主人公不平静的心情,可用环境描写 来烘托,写波涛“怒吼”或“哀号”,写大风飞扬的状貌等。《祖国高于一切 》中有一断是这样 描写王运丰的:“他带走了三个孩子和跟随他的影子„„ 一吨书,而财产,全丢下了。‘生活 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这是谁说的?对了,莱辛!是啊,只要有书, 有才,就可以为祖国服务。”这段话就是真实与艺术结合的典型例证。 报告文学例文: 例文:《祖国高与一切》 陈祖芬
报告文学的政论性,要求作者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把形象性和抒情性结 合起来,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头,敏锐的捕捉新闻线索,反映出社会和人生的哲理。如 陈祖芬的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尽管祖国母亲曾 给予“他”不公的待遇,但作者借主人公王运 丰之口深情地说道:“母亲可以 一时错怪他的孩 子,但我不能不爱母亲。”多么深刻的哲理! 这句话成了八十年代最感性、最 人性、最阳光、 最时尚的一句话,成了那个时代结束痛苦、走出阴影、奔向光明的宣言。 三、报告文学的写 作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叙论合宜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一、文体介绍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二、作者介绍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三、作品概述《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内容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位于中国版图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项现代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长征。

这一历时长达两年多的征途接近尾声时,迎来了一名外国记者。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什么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社会事件或个人经历的文学体裁。

它不同于小说或散文,主要注重于真实性和客观性,力图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来传达社会事件的真实面貌和个人经历的真实感受。

下面我将通过700字的篇幅来介绍什么是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文学体裁,它着力于描写社会事件和个人经历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俄国文学,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和冈察洛夫的《切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展现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以及这些冲突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报告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闻报道和纪实文学的影响。

新闻报道注重事实的准确和时效性,而纪实文学则更加注重作家的观察和感受。

报告文学继承了这两种文体的特点,既具备了事实性和客观性,又加入了作家的观察和感受。

报告文学的创作手法多样,可以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个人经历,也可以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社会事件。

报告文学的创作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让读者对事件或经历有更为真实的了解和感受。

它通过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真实的感受和思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报告文学可以涉及各个领域的社会事件,如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等等。

它可以带给读者更直接的体验和感受,让人们更加了解事实真相,产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报告文学也可以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体验,引发读者对人性、人情和人生的思考。

总之,报告文学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社会事件或个人经历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来传达真实的感受和思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报告文学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让人们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和人性。

三篇报告文学

三篇报告文学

三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以事实为依据,通过艺术手法来展现真实事件和人物的文学形式。

它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新闻性,是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的结合体。

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中,报告文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并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和社会意义。

第一篇是法基颂的《大地》。

这本书以作者在贫瘠的草原上调查研究为基础,揭示了我国农村的现实问题。

通过详实的事实和生动的描写,法基颂成功地把农村的困境和农民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以无私的精神,全情投入到调查研究中,以真实的目光观察农民的生活,并用温暖的笔触记录下他们的智慧和付出。

这本书不仅揭示了农村现实问题,也展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智慧。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塑造打动了读者,引发了社会对农民权益的关注,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二篇是鲁迅的《呐喊》。

这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和观察为基础,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悲惨。

鲁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帝制时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和不公,他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让读者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愤怒和悲愤。

尽管鲁迅的报告文学被视为一种悲观主义,但它的艺术性和批判性让人深思。

通过对社会黑暗面的揭示,鲁迅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责任感。

他的作品也被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三篇是余华的《活着》。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农村资本主义改革时期的一个农民家庭的讲述,描述了人类生活中的磨难和奋斗。

余华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的遭遇,使读者感受到他们的苦难和希望。

小说强调家庭的力量和经验的传承,通过讲述人性的美丽和残酷,思考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本书从一个微观视角出发,深入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奈。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情节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引发了关于生命的思考。

《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余华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这三篇报告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场景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并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报告文学概述;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报告文学的写作,对报告文学写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等。

具体材料详见:一、报告文学概述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

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报告文学领域,徐迟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入的主题研究而备受瞩目。

他的作品结合现实和想象,以生动的叙事形式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

而哥特巴赫猜想作为数学界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及他对哥特巴赫猜想的探索,并分析这一猜想对数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他善于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进行观察和反思,并将其转化为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更通过叙事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徐迟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虚实交错的世界,引发读者对于人类的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而哥特巴赫猜想作为数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争论。

这一猜想涉及到数论和代数几何的交叉领域,主要探讨了整数点在椭圆曲线上的分布规律。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有不少学者对于该猜想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证据和研究成果,但其真伪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明。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徐迟如何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探索哥特巴赫猜想。

徐迟将数学符号和概念融入到文学作品中,通过叙事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数学家们对于这一猜想的思考和研究过程。

同时,他也通过对于数学和文学之间关系的探索,呈现了两者之间的交叉和互补,引发读者对于知识边界的思考。

最后,我们将总结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对于数学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哥特巴赫猜想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激发对于数学领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徐迟的创作也为报告文学这一文学形式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及他对哥特巴赫猜想的探索。

这不仅对于文学爱好者和数学研究者有所帮助,也为我们拓宽了对于文学和数学之间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目录1. 报告文学是什么1.1 定义1.2 特点1.3 历史2. 报告文学的作用2.1 传递信息2.2 记录历史2.3 揭示社会问题3. 报告文学的分类3.1 新闻报道3.2 专题报道3.3 纪实文学4.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4.1 客观真实4.2 生动具体4.3 情节连贯报告文学是什么定义报告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描述真实事件或情况,强调客观、真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呈现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的形式。

特点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文学性三大特点。

真实性指作品内容基于真实事件或情况;客观性指作者应尽量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文学性指作者在描述时要注重文艺性,提升内容的艺术表现力。

历史报告文学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的记者开始采用文学手法来报道新闻事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体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告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报告文学的作用传递信息报告文学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和叙述,可以将信息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背景。

记录历史报告文学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得以延续和传承,对后人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揭示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深度剖析和描述,报告文学能够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引起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

报告文学的分类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通常有时效性和紧凑性的特点。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则是对特定主题或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道,内容较为详尽,通常需要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纪实文学纪实文学是对真实事件或人物进行文学化的描写和再现,强调艺术性和文学性,常常涉及到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客观真实在写作报告文学时,作者应尽量客观客观地呈现事件的真实情况,避免主观色彩的加入,保持事实的客观性。

生动具体生动具体的描写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事件背后的情感和情绪。

无为之路报告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无为之路报告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无为之路报告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对无为之路这一主题进行简要介绍,概括其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打开了解该主题的大门。

无为之路,又称无为而治,是一种古老而深刻的思想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

在这本哲学经典中,无为被认为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一种以无为而达到最好结果的方式。

它追求的是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遵循自然规律而非强行干预,以达到内在的平衡和外在的和谐。

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无为之路的价值再次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

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主导的成功观念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主张放下过多的欲望和执着,摒弃不必要的努力和压力,通过柔软、灵活的态度追求内在的宁静与自由。

本文将围绕无为之路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回溯无为之路的起源,揭示其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和渊源。

然后,我们将探究无为之路的核心理念,详细阐述其对人生、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揭示无为之路的实践方法,并分享无为之路如何在具体场景中发挥作用的有趣案例。

最后,我们将总结无为之路的意义和影响,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无为之路这一哲学思想,获得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新的认知和启示。

无为之路或许并非每个人的理想之选,但它无疑是一种值得探索和思考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求得内在平衡和外在和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独特而又深邃的无为之路,探寻其中的智慧和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进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1.2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无为之路这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说明本篇长文按照怎样的逻辑框架进行组织。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篇长文的写作目的和预期的阅读效果。

报告文学的范文

报告文学的范文

报告文学的范文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头语: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些诚惶诚恐,今天这个不叫讲课,而是在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面前班门弄斧,在新同志面前,我也只能说是就报告文学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切磋,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说它是报告,是指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但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是报告或者说是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事”学(记事),与“人”学(写人)、告知与审美相结合的文体。

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高超的文学性和创作性,而且更需要有报告意识。

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社会的良知体现在报告上,责任也体现在报告上。

它灵活机动、真实生动,既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和刻画,也可以用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还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来反映。

人们还常常把文艺性较强的通讯、文学色彩较浓的报告称为报告文学。

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通讯、小说、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报告文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标志。

后来又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好的报告文学,比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陈桂隶的《中国农民调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特别是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新教育风暴》,王树增的《长征》(上百家讲坛)等等。

(据说,全国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也是全国长篇小说的评委,评委们在评长篇小说时评的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写作技巧,而在评报告文学作品时都感动得落泪。

这说明报告文学的感召力是多么强大。

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报告文学名词解释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在作者亲身体验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描写和叙述的文学形式。

它以事实真实、客观准确为特点,力图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状况、人民群众的生活境况以及突发事件等,具有很高的新闻性和真实性。

下面就报告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报告:报告是指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详细说明和介绍的行为。

在报告文学中,报告者以客观的立场和事实为基础,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对事件进行准确的陈述和叙述。

2. 叙事:叙事是指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和叙述的行为。

在报告文学中,叙事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清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能够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演变。

3. 描述:描述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景象或现象进行生动而详细的叙述。

在报告文学中,描述是对事件的细节进行描写,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和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4. 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对人物有真切的感受和理解。

在报告文学中,人物塑造是通过对参与事件的人物进行细致描写,展现他们的性格、行为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

5. 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报告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相符合的程度。

作为一种新闻性很强的文学形式,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尤为重要,以确保读者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6. 反映社会情况:反映社会情况是指报告文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展现出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等。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象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7. 事实真实:事实真实是指报告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与真实生活中的事实相符合的程度。

事实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以确保作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8.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在报告文学中,新闻价值是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对读者产生兴趣和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决定了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9.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作者以亲身经历或深入研究为基础,获取事件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

《群建秘事》报告文学

《群建秘事》报告文学

《群建秘事》报告文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报告文学的概述
二、《群建秘事》的背景和主题
三、《群建秘事》的主要内容
四、《群建秘事》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以文学手法为表现形式的文学体裁。

它既有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是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的有机结合。

在我国,报告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群建秘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以我国一群建企业的发展历程为主题,详细描绘了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发展历程。

全文围绕“群建”这一主题,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理念和责任担当,展现了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群建秘事》的主要内容包括群建企业的创立背景、创业历程、发展战略以及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贡献等。

全文以详实的事实和生动的文学描绘,展示了群建企业的发展轨迹,揭示了他们的成功之道。

同时,文章还深入探讨了群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前行。

《群建秘事》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揭示了一群建企业的发展历程,而且展示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责任担当。

这对于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文章还对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群建秘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对于宣传和推广群建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报告文学一、报告文学的界定:“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二、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一)鲜明的新闻性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

”(《试谈报告文学》) 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

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

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

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

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

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

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

准确的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

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二)强烈的文学性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

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

”(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

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三)深刻的政论性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

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

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

明确认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三、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小说、传记文学的区别(一)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1、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2、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

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二)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

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三)报告文学与传记文学的区别:相似之处:讲究真实性和文学性区别:1、报告文学要求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传记文学更多的是反映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2、报告文学有人物报告文学和事件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一般以写人物为主。

3、二者都强调真实性,但报告文学距离现实生活较近,而传记文学距离现实生活较远。

四、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

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

因此,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

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一、进行深入采访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

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

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

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

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

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

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二、精心刻划人物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

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

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

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

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言为心声。

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三、巧妙安排结构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经验。

主要是:(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

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

作者要从描写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

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

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

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

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

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

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

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

写这些内容,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么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

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

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

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

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

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

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怎么写出这种议论呢?(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

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判断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应该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必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