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执法风险制度分析
关于民警执法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思考

关于民警执法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思考课题组负责人:章鑫彪成员:吴晨达沈丽娜2008年7月1日上午,发生在上海闸北公安分局的袭警案件,造成6名民警牺牲和4名民警受伤的特大恶性事故,举国震惊。
而究其原因,是由公安民警执法引发的。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改造罪犯、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
作为监狱工作主体的监狱人民警察和公安民警一样,都是执法者,都面临着特殊职业的挑战和考验,其中之一便是执法风险。
近年来,随着监狱押犯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民警面对的执法风险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客观审视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避免类似闸北案件的发生,是一个现实和紧迫的话题。
本文试就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的内涵和种类: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是指监狱民警在参与刑事司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使民警招致严重后果的危险。
在监管改造实践中,这种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1、暴力袭警。
部分罪犯因仇视社会和犯罪心理较强,为了达到脱逃的目的或对监狱民警的教育管理不满,伺机报复,采取暴力手段,武力袭击警察,给民警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如福建省龙岩监狱罪犯林培清和何锦龙,趁打饭和送开水之机,窜入警察值班室,持凶器报复袭击值班的大队长陈雄平,致陈重伤。
湖南省郴州监狱罪犯邓勇根趁监狱民警朱红兵与其谈话不备之机,将朱红兵打晕(后经抢救无效牺牲),邓犯趁机换下警服脱逃,后被抓获。
2、行为对抗。
有些罪犯因犯错误被处理或对处理结果耿耿于怀,总是想找机会对民警的正常执法工作进行阻挠和破坏。
如我监罪犯田启峰,离开自己的劳动岗位,窜到玩具装配线上与他犯聊天,经值班民警数次劝阻无效。
当民警欲强制其回自己劳动岗位时,田犯突然恼羞成怒,挥拳击打民警。
省长湖监狱罪犯司徒安国,在改造期间曾多次因违规被严管和隔离审查。
在小组月正常调动时,该犯拒不执行命令,认为民警故意在整他,当面顶撞民警,并说出“我就是不搬,有种就搞死我,搞不死我要你们好看”等话。
基层民警执法风险透视

基层民警执法风险透视作者:陈鹏文章来源:监狱信息网当前,少数民警因不能正确认识面临的执法风险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极作为或不作为,成为目前执法中的一大瓶颈。
那么,基层民警到底面临哪些执法风险,又该怎样正确面对执法风险呢?一、基层民警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1、监狱民警的职业形成了执法风险的特定性。
监狱民警作为国家刑罚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对服刑人员实施惩罚和改造的任务。
监狱民警在对服刑人员实施惩罚和改造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也必然会因为服刑人员逃避改造、对抗民警管理而形成执法风险。
2、法律法规体系不尽完善使民警面临执法风险。
由于《监狱法》本身并没有涵盖整个刑事执法活动,且规定比较抽象,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如对于服刑人员轻微袭警或故意挑衅民警以及没有造成实际伤害的殴打民警的行为没有做出定性及如何追究责任的规定等,增加了民警执法的风险。
3、执法环境产生的执法风险。
一是因监管设施的相对滞后带来的执法风险。
不少基层监区的监管设施与当前监狱工作的高标准及狱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不适应。
如监舍内没有安装闭路监视系统,重点部位没有报警装置,外劳现场没有相应的警戒设施以及民警个体的安全防护设备缺乏等。
二是押犯高度集中使执法风险增加。
押犯的高度集中,使得服刑人员更容易产生交叉感染,民警不仅要面临改造服刑人员的问题,还要面临如何预防服刑人员间的拉帮结伙,起哄斗殴(特别是一两名民警面对多名服刑人员的打架斗殴很难有效处置,而处置不当的后果则由民警承担)。
特别是现在随着大量涉黑、涉毒、涉暴和高智商服刑人员被收押,这些服刑人员不仅犯罪手段凶残,而且犯罪方法日趋智能化,他们往往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转嫁到监狱警察,甚至为了逃避改造而采取暴力袭警、越狱等极端手段,近年来发生的狱内案件显现出预谋性、凶残性、团伙性特点,部分民警因服刑人员的狱内重新犯罪而受伤甚至死亡就是很好地例证。
4、民警认识偏差形成的执法风险。
防范和化解基层警察执法风险对策的研究(一等奖)

防范和化解基层警察执法风险对策的研究(一等奖)高明监狱钟自会张世扬人们常常把监狱比喻为“火山口”、“炸药库”并非危人耸听,而是喻示监管压力和从事监狱工作的风险系数大,担负一线执法直接管理罪犯的基层警察更是首当其冲。
从近年发生的内蒙古自治区某监狱出现几名重刑犯合伙串谋杀害值班警察越狱逃跑事件;湖南省某监狱罪犯乔装打扮成警察企图利用监门值班警察的疏忽蒙混过关,脱逃未遂事件;广东某监狱一新投犯因丧失改造前途信心悲观失望而自杀等事件,在危及监管安全的同时也显现监狱警察面临着极大的执法风险。
一桩桩个案充满血泪教训,一次次敲响警钟。
因此,客观审视监狱基层警察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这是监狱工作面临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监狱押犯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担负着直接监管和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线基层警察面临的执法风险形势有日益增大的趋势。
当前,仍有少部分基层警察因不能正确认识面临的执法风险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极作为或不作为,成为目前执法中的一大瓶颈。
监狱警察必须明确了解我国现阶段规范执法的基本情况,促进监狱执法行为规范化,公正执法,文明管理,促进自身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降低执法风险。
一、当前监狱系统基层警察的执法风险意识及履职能力概况(一)风险一词的含义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监狱基层警察执法的风险性是指在监狱的刑罚执行过程中从事直接监管改造罪犯的一线岗位警察在日常的执法管理中存在的遭受导致严重后果的的危险,主要包括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刑事责任追究或被行政处分等。
在监管改造实践中,这种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暴力袭警、罪犯非正常死亡、脱逃等突发性事件。
(二)当前由于基层警察队伍的年龄结构、工作履历经验、学历专业背景等多种因素成为制约基层队伍整体执法水平提高或成为执法风险存在的客观原因。
近年来,为了适应监狱工作需要,同时为了应对监狱外流人才较多的情况,监狱系统招考的新警察较多,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
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基层民警作为社会治安维护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关键的执法任务。
然而,在执法过程中,他们常常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
因此,有效的风险控制对基层民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风险识别与分析在执法过程中,基层民警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身体伤害、突发事件、法律纠纷等。
因此,首要任务是识别和分析这些风险。
基层民警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执法中出现意外情况。
二、规范执法程序规范的执法程序是风险控制的基础。
基层民警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执法程序,确保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执法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调查研究、证据收集等,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三、装备与防护基层民警的个人防护装备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包括防弹衣、防刺背心、安全带等。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武器和器械,确保自身安全。
除此之外,基层民警还应接受相关的防护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团队合作与信息共享基层民警执法工作往往需要与多个部门及民众进行协同合作。
因此,建立良好的工作团队合作机制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及时分享案件信息和情报,以便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同时,与公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执法工作的高强度和高风险性会给基层民警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重视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定期的心理训练和辅导,提高基层民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基层民警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法律法规知识,提升执法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应该得到重视,确保基层民警能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浅析警察执法过程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1 . 3 生命 安全 风险
生命安全风险是指警察执法活动危及 自身生命安全 的可能性 。警 察在执法过程特别是在打击违法犯 罪活动 中,必然遭到执法对象及其 亲属不 同程度 的怨恨 、反抗甚至暴力袭击 ,经常面临受伤 甚至牺牲的 威胁 。当前 ,警 民关系与执法环境趋于恶化,警察执法 时群众不予支 持,面 临危险时群众冷眼旁观,进 一步加大 了警察的生命 安全风险。 据中国警察网统计 ,新 中国成立至2 0 1 2 年,全国警察因公牺牲1 2 3 1 2 人,其中2 0 0 8 - 2 0 1 2 年因公牺牲 2 2 0 4 人 ,因公负伤1 6 8 2 1 人 ,平均每年 4 4 1 名民警因公牺牲,3 3 6 4 名民警 因公负伤 。可 以预见在 当前和今后一 段时期 ,社会治安形势将依然严 峻,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将 持续面临较 大的生命安全风险。
1 . 4 心理风 险
心理风险是指 警察职业给个体 的心理上带来伤害的可能性 。公安 工作 的高强度 、高负荷使广大民警承受着 巨大的心理压 力,加上长期 接触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和社会阴暗面 ,对警察的心理健康造成 了负面 影响,容 易导致焦虑 、厌倦、易怒等不 良情绪 。民警面对犯罪现场的 惨象、群体性事件时的围攻、武器动用后 的血腥冲击、执法过程 的无 力、事业发展 的受阻等等 由警察职业所带来的创伤性事件 ,可能对 民 警造成 心理上 的不 良影响,严重者 可能造成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 激障碍 、焦虑症 、抑郁症、人格 改变等 ,甚至做 出自杀或伤害他人的 行为 。
法治论坛
浅析警 察执 法过程 中的风 险及其控制
杨 坤
( 四川 警察 学 院, 四川 泸 州 6 4 6 0 0 0 )
当前监狱警察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当前监狱警察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监狱警察作为一种职业,原本应与普通职业一样,是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并赖以生存的工作。
但监狱警察所面临的是罪犯,从事的是监狱管理、执行刑罚、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其职业与一般职业的区别。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与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发生着巨大变革。
与此同时,罪犯犯罪形式和犯罪结构也正朝着多样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新型犯罪类型、犯罪手段开始显现。
监狱押犯结构不断恶化,狱情形势日益严峻,监狱警察对罪犯教育管理的压力与日俱增,既要加强罪犯监管改造工作,又要时刻防范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行凶、哄监闹事、暴力袭警、恶意维权等违法违纪、甚至重新犯罪行为。
复杂多极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家综合治理任务对监狱这一行政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其标准、期许、实效都前所未有。
监狱为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法水平,近年来采取了一些包括改扩建、信息化建设、定向招警、培养公职律师等一系列手段,监狱警察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还有差距。
种种局面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监狱警察法律风险。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监狱警察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刑事责任风险、国家赔偿追偿风险、行政责任风险,三类风险中又以行政责任风险为最。
(一)刑事责任风险监狱警察作为国家公职人员,面临的刑事责任风险是指监狱警察触犯刑法受到法律制裁所必须面对的风险。
其中既包括普通人的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也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特定主体的职务犯罪、渎职犯罪等。
关乎监狱警察常见刑事处罚罪名主要有五类,一类是诸如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等滥用职权型犯罪;二类是诸如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玩忽职守型犯罪;三类是诸如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等徇私舞弊型犯罪;四类是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斡旋受贿罪等贪污贿赂型犯罪;五类是其他类型犯罪。
监狱廉政风险防控

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做清正廉洁的执法者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警察手中不同程度地掌管执法权力和行政资源,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且权力越大,掌控的资源越多,廉政风险越高。
因此,监狱廉政风险始终客观存在。
而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岗位廉政风险。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笔者欲就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内涵,监狱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廉政风险点研判分析、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等问题,作一些探讨,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全面理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内涵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理念是借鉴金融和保险业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之中,在加强预防腐败工作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创新, 初步形成的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机制。
廉政风险,是指实施公共权利的主体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有的人认为,廉政风险主要是指权力运行中易发生廉政隐患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
总之,这既是一个有可能发生的预设性命题,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需要认真加以防范的实际问题。
监狱廉政风险可以理解为,监狱在监管执法权力运行中易发生廉政隐患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及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四种类型。
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指为了达到行政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 行政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行政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政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狱警职务犯罪风险点及治理对策

狱警职务犯罪风险点及治理对策作者:曹剑来源:《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2012年第02期为了确保监狱正确执行刑罚,预防监狱干警职务犯罪,结合工作实际,对监狱干警职务犯罪易发的廉政风险点、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调研分析,通过防范管理,有效减少监狱人民警察职务犯罪案件。
一、监狱干警职务犯罪的五个廉政风险点呈报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材料环节。
在目前实行的《罪犯计分考核办法》制度下,有的罪犯拿到了减刑所需的行政奖励,且间隔期已满,就是历年累积基础分排名不够,于是部分罪犯开始两方面活动,一方面找所在监区教导员或监区长,即能帮上忙的主管一把手领导,在减刑前的几个月甚至是半年前就开始想办法,将该犯的基础分排名逐月往上提,如果还是不能达到减刑的范围,就在另一方面活动,找到具体分配减刑、假释名额的管教部门领导,在该犯减刑的当季度,适当考虑增拨少量名额,使该犯能达到减刑的目的。
更有甚者,到监狱乃至更上一级主管部门去疏通关系,送礼行贿。
(目前南京监狱职能部门的层级结构是三级制:监狱——管教部——监区,相比其他监狱而言,少了分监区一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监狱干警职务犯罪的范围,特别在分配减刑、假释名额上,增加了直接管理的透明度。
)罪犯特殊工种安排环节。
按照规定,罪犯中事务犯、大组长一般处于较高的档次,岗位系数也较高,每月获得的奖励分、获得减刑的频率和幅度以及享受的处遇都要高于一般罪犯,而事务犯、大组长与一般罪犯相比,每天的劳动时间要少,劳动强度要低。
这就使得少数罪犯不惜代价,拉拢、腐蚀监狱民警,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罪犯违反监规纪律处理环节。
有的罪犯违反监规,按照《监狱法》和《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等监管法规的规定,本应受到处罚,但为了逃避处罚,便向监区民警行贿。
个别监狱干警受贿后,便对罪犯予以庇护,网开一面,有的甚至为其呈报虚假减刑材料,使之获得减刑。
罪犯入监分配监区环节。
有的刚入监的新犯,为了分配到改造条件较好的监区改造,便由其亲属出面,找监狱负责分配新犯的管教部门负责人,在分配时进行适当考虑。
当前监狱基层民警公正执法问题分析及对策

当前监狱基层民警公正执法问题分析及对策一、当前监狱基层执法不公问题的表现形式整体来看,监狱经过数十年的执法建设,基层民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的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是还必须注意,基层少数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执法不公正的行为和现象,分析归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自由裁量权滥用,造成执法不公。
监狱规定民警在管理考核罪犯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如在罪犯计分考核方面,罪犯哪些行为可以奖分,哪些行为需要扣分,奖多少扣多少,当班民警和主管民警都可以依据规定范围内自由裁量。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民警主观好恶或工作不负责,就可能出现如下表现:一是该奖的不奖,即罪犯有奖分的行为和表现,当班民警不及时为罪犯奖分,或找借口把应该奖的分扣下来;二是该罚的不罚。
对罪犯违纪或劳动欠任务等行为,视而不见,或主观原谅,放之任之,造成该扣的分没扣;三是奖扣分裁量幅度不一。
对罪犯相同的、可以奖扣分的行为和表现,民警针对不同的罪犯或在不同的时间,作出了奖扣分标准不一致的行为。
如对做同样公益事的两名罪犯,民警可能找理由,为一名罪犯奖2分,另一名罪犯奖1分;再如两名罪犯前后都出现骂人违纪行为,民警可能作出对一名罪犯扣3分,另一名罪犯扣5分的处理决定。
民警的这些裁量决定虽然都没有违反文件规定,但却造成了事实上的执法不公。
(二)不依规依章办事,导致执法不公。
按照规定,对罪犯的各类奖惩和劳动工种安排,必须公开条件,严格程序,依规办理。
但是少数分监区主管民警,由于工作不负责或存在“特殊考虑”,经常出现不按照既有的严格程序办事的现象。
如对分监区的奖励指标和罪犯的考核分数不及时公布公开,评奖时以“促进稳定”为理由,通过“集体决定”搞“主观调节”,形成考核不公;又如,在事务犯的选拔任用上,少数分监区怕控制不了局面,存在不公开事务犯挑选条件,由分监区领导班子讨论直接决定的行为,破坏了执法的公正性。
(三)照顾关系执法偏向,形成执法不公。
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

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近年来监狱屡屡发生的监管安全事故,有些是基层警察的责任心不够,有些是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造成的。
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有些警察受到处分,有些丢了饭碗,更有甚者还要坐牢。
鉴于此我一直在思考在现有体制下如何正确规避职业风险。
首先要强调的是规避职业风险不等于推卸责任。
责任应当在权责对等的理念下勇于担当、合理规避。
监狱基层一线警察作为监狱职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现有体制下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详见我的文章:《监狱基层一线警察权责陷阱》一文)。
这种与自身权力不对等的责任源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
所以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去维护自身的权益,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来遇见可能发生的职业风险,在风险未发生的时候就做好预防工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要充分利用法律规章的条款来保护自己。
必要的时候为自己设立法律保障的壁垒(详情见我的文章:《监狱基层带班警察免责声明》《监狱基层警察权责声明与解释》)下面就我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也欢迎各位同行秉持这种理念交流更多更好的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
第一,清点人数的时候一定要到现场,(摄像头的能照到的地方)最好养成点名的习惯,当然,本职工作做好是应该的,认真核查人数是监狱内看守推不掉的责任。
这是最基本的。
如果认真做到了,发生越狱事件之后,责任会相对减轻。
至少不容易被套上玩忽职守的帽子,玩忽职守是要上刑的,上刑和丢饭碗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第二,当特殊工种犯(牢头狱霸)打人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一定要做处理,要记录在案,扣不扣分是一回事,但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我没有纵容他打人。
一定要将事情报告给当班领导,以及监区主要领导(检察院最近对牢头狱霸打人“躲猫猫”事件查得非常严,没有必要背上这种无妄之祸,因为你没有资格任免特殊工种犯,如果特殊工种犯打人以后,领导继续任用的,那么则可以追究领导用人失察的责任。
第三,生产区现场管理的时候尽量做到区间点名。
监狱民警执法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监狱民警执法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浅析监狱民警执法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浅析内容提要:当前,监狱系统在对罪犯管理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宽严失当、管理弱化等执法管理问题,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由此造成了管理无力、管理无为的局面,形成了监狱管理工作难以突破的困扰,严重制约着监狱的改革与发展。
只有着力整改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法治监,创新管理,不断提高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执法和管理能力与水平,才能实现监狱对罪犯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监狱民警执法管理规范化法制化问题对策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在执法管理过程中,监狱通过民警规范的执法管理活动,实现对罪犯的惩罚、矫治与改造,这必然形成监狱民警作为管理者与服刑罪犯作为被管理者鲜明的矛盾关系。
监狱管理工作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出成效、出质量,实现造就守法公民的目标,严格规范监狱民警的执法行为,落实对罪犯依法严格管理和科学文明是应当的、必要的;而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约束、促使罪犯接受管理、认同管理和服从管理也是同等的重要。
作者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警,在对罪犯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对当前监狱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从依法治监,推进监狱法制建议的角度,提出了广大民警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思路和建议,以引起大家共同关注和深思。
一、目前监狱民警执法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当前,监狱系统在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矫治功能,维护监管改造秩序,创建平安、文明、和谐监狱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我监与全国监狱一样,监狱民警在对罪犯执法管理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宽严失当、管理弱化等问题,同时,由于对罪犯的惩戒性制度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监狱民警在规范执法管理中程度和效能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管理无力管理无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狱民警在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严而失当、宽而失度的问题一方面,极个别监狱民警法治意识淡薄,无视法规和制度的严格要求,为了在罪犯中树立自己的“威严”,错误地将严格管理与把罪犯整怕、“治服”划等号,迷信“三句话不如一巴掌”。
论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

论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摘要:监狱警察在管理罪犯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职业风险,罪犯与监狱警察冲突是产生职业风险的原因之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冲突的出现,防范和化解职业风险,稳定监管改造秩序。
关键词:监狱警察冲突防范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公正执法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实现司法公正也就要实现监狱执法公正;同时监狱警察作为监狱的管理者、刑罚的执行者,面临着新的工作要求,特殊的监狱工作环境给警察带来了较大的职业风险。
监狱警察职业风险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长期以来,监狱及监狱警察对其认识不足或认识偏误,面对风险措手不及,甚至束手无策,付出了不少沉痛的代价。
一、监狱警察职业风险的概念、来源风险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种危险和灾难。
从近年来发生的监狱警察违规办理罪犯“减假保”案件到罪犯杀害监狱警察而脱逃的血案中,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到:监狱警察职业风险是指可能对监狱警察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总和,具体包括责任追究风险、精神损害风险、人身伤害风险等。
目前,监管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几乎每年都有暴力越狱、杀害干警的案件发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监狱作为“火山口”、“炸药库”的特点并没有改变,罪犯是最为危险的社会人群,监狱警察天天与罪犯零距离接触,可想而知其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在当前监狱工作中,由于国家监狱经费保障、监狱体制改革等原因,罪犯加班加点、超时劳动非常普遍,不少罪犯的生理、心理状况常常处于紧张的边沿,罪犯与警察的关系比较对立,警囚矛盾比较突出,罪犯与警察的对抗,包括直接身体对抗大大增加了。
在犯情复杂、执法要求高、监狱法规跟不上监狱工作变化的前提下,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日益增大,成为监狱工作实践者和监狱理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笔者试图以罪犯与监狱警察的冲突通过为视角,通过综合分析,探讨罪犯与监狱警察冲突的原因,提出防范冲突的对策,以期为监狱和监狱警察在减少和控制监狱警察的职业风险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思考。
关于民警执法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思考

关于民警执法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思考课题组负责人:章鑫彪成员:吴晨达沈丽娜2008年7月1日上午,发生在XX闸北公安分局的袭警案件,造成6名民警牺牲和4名民警受伤的特大恶性事故,举国震惊。
而究其原因,是由公安民警执法引发的。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改造罪犯、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的职能。
作为监狱工作主体的监狱人民警察和公安民警一样,都是执法者,都面临着特殊职业的挑战和考验,其中之一便是执法风险。
近年来,随着监狱押犯数量和构造的变化,民警面对的执法风险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客观审视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防止类似闸北案件的发生,是一个现实和紧迫的话题。
本文试就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的内涵和种类: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是指监狱民警在参与刑事司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使民警招致严重后果的危险。
在监管改造实践中,这种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1、暴力袭警。
局部罪犯因仇视社会和犯罪心理较强,为了到达脱逃的目的或对监狱民警的教育管理不满,伺机报复,采取暴力手段,武力袭击警察,给民警的身体XX和生命平安带来严重威胁。
如XX省XX监狱罪犯林培清和何锦龙,趁打饭和送开水之机,窜入警察值班室,持凶器报复袭击值班的大队长陈雄平,致陈重伤。
XX省XX监狱罪犯邓勇根趁监狱民警朱红兵与其谈话不备之机,将朱红兵打晕〔后经抢救无效牺牲〕,邓犯趁机换下警服脱逃,后被抓获。
2、行为对抗。
有些罪犯因犯错误被处理或对处理结果耿耿于怀,总是想找时机对民警的正常执法工作进展阻挠和破坏。
如我监罪犯田启峰,离开自己的劳动岗位,窜到玩具装配线上与他犯聊天,经值班民警数次劝阻无效。
当民警欲强制其回自己劳动岗位时,田犯突然恼羞成怒,挥拳击打民警。
省长湖监狱罪犯司徒安国,在改造期间曾屡次因违规被严管和隔离审查。
在小组月正常调动时,该犯拒不执行命令,认为民警成心在整他,当面顶撞民警,并说出“我就是不搬,有种就搞死我,搞不死我要你们好看〞等话。
试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

试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摘要]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是指在监狱中从事一线罪犯管理岗位的民警在日常的执法中存在的遭受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包括暴力袭警、罪犯非正常死亡、脱逃等突发性事件。
客观审视基层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这是监狱面临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笔者拟从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来分析探讨应对基层民警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职业特点;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对策监狱里关押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监狱民警每天都要去面对和管理他们,把监狱称为“火山口”不为过。
因为在这当中存在着很大风险性,既要同罪犯重新犯罪作斗争,也要时刻防范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暴力袭警等行为。
笔者认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可以定义为:是指在监狱中从事一线罪犯管理岗位的民警在日常的执法中存在的遭受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包括暴力袭警、罪犯非正常死亡、脱逃等突发性事件。
当前,仍有少数民警因不能正确认识面临的执法风险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极作为或不作为,成为目前执法中的一大瓶颈。
因此,客观审视基层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这是监狱面临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监狱民警的职业特点形成了执法风险的特定性监狱民警是国家刑罚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任务。
监狱民警在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也必然会因为罪犯逃避改造、对抗民警管理而形成执法风险。
在这场斗争中,由于罪犯处于暗处,民警处于明处,在具体的管理和应对中对民警非常的不利。
同时由于当前监狱的基层警力配备不合理、且不足,监狱民警超负荷劳动,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未能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落实民警的工作时间和相应的待遇,导致很多民警积劳成疾,没有很好的体质去应对突发的事件,导致民警麻痹大意、受伤牺牲的可能性增大。
监狱学对于刑罚执行人员的职业风险与保障

监狱学对于刑罚执行人员的职业风险与保障监狱学是研究监狱管理及相关问题的学科,其中职业风险与保障是其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作为刑罚执行的一线人员,监狱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的职业风险,而如何给予他们合理的保障,既是对他们个人权益的尊重,也是保障监狱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将探讨监狱学对于刑罚执行人员的职业风险与保障问题。
一、刑罚执行人员职业风险的特点1.1 人身安全风险刑罚执行人员执行任务时,会面临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威胁和攻击,因此人身安全风险是最直接的职业风险之一。
他们可能在搬运服刑人员、狱内巡视或信息采集过程中,受到暴力袭击、恐吓或被绑架等威胁,严重威胁了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心理健康风险长期与犯罪分子接触,刑罚执行人员容易受到工作环境的压力和情绪的干扰,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工作中的暴力事件、人际冲突、职业道德困境等因素都会对其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发心理创伤或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1.3 社会形象风险刑罚执行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常常处于公众视野之中,一旦他们的行为不当或暴力执法等问题暴露出来,会严重损害其个人的声誉和社会形象,甚至招致法律责任。
因此,职业风险的特点之一是需要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自律,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刑罚执行人员职业风险的原因分析2.1 工作环境因素监狱内部的封闭空间、高压工作氛围以及对犯罪分子的管控等因素是刑罚执行人员职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由于监狱环境的特殊性,刑罚执行人员面临着较高的心理压力和身体适应性问题,容易导致职业病患者的出现。
2.2 个人因素刑罚执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经验水平也会影响其职业风险。
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或经验不足的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容易犯错,从而增加了自身的风险。
此外,刑罚执行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工作表现和职业风险。
三、刑罚执行人员的职业保障3.1 法律保障刑罚执行人员享有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劳动权益,他们的职业风险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
试论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的思考

试论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的思考论文摘要在信息传递无约束,媒介传播无节制的境况下,监狱警察的职业危机感、职业风险性认识空前强化。
从当前现实工作来看,明晰警察执法职责,完善监狱执法运行规则成为警察职业风险防范的根本保障。
监狱系统有必要以制度的完善来保障警察的职业安全。
论文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风险监狱工作法治是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博弈选择,从现有的监狱工作要求来看,监狱执法水平与社会效益被置于反映着社会法治质量的平台之上,监狱警察作为一种职业,其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在社会期望中被放大,监狱警察的职业要求愈来愈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新卖点,因而,职业的风险困扰着监狱警察,建立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体系刻不容缓。
一、当前监狱警察面临的主要职业风险近年来,监狱押犯数量不断攀升,押犯结构不断恶化,狱情形势日益严峻,警察警戒看押的压力与日俱增,即要开展斗智斗勇的罪犯改造工作,又要时刻防范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暴力袭警等违法违纪、甚至重新犯罪行为;社会形势与国家治理任务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工作标准之高前所未有;而监狱警察队伍的发展却并未与这种形势任务相适应。
大量非专业警察的涌入,培训量不足,队伍凸显出专业技能不足、业务水平不济的现象,监管与改造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三种局面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警察职业风险。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警察的职业风险主要表现为:法治安全风险、人身安全风险、执法风险、廉政风险四大类。
(一)法治安全风险监狱执法依据严重不足是监狱警察职业安全最大的危险因素。
除了因势因时而作的监狱法几款简陋的条文以外,在实体法上,监狱警察几乎无法可依;在程序上,我国还没有以国家法的形式出台监狱执法具体的规范性条文,仅有的司法部长令或者司法部文件大多是粗犷原则性的,只能依据各省、各监狱单位自行制定没有普遍约束力的内部文件,监狱警察执法仿佛是在“走钢丝”。
没有详尽的法规,又在强势的社会舆论高压下失去“公平、公正”的监督,监狱警察的执法风险犹如狂风中的枯叶。
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添加日期:2009-07-09 16:37:57 来源:法律博客【大中小】内容提要规范执法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辩证关系,规范执法有利于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在我国当前监狱执法环境下,监狱民警执法的法律依据存在不足,且犯情、狱情日益复杂;执法现状面临严峻挑战,监狱民警必须正确执行刑罚,有效保障罪犯法定的基本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规范执法的要求,又能有效地降低执法中风险带来的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关键词规范执法降低执法风险当前我国监狱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权责明确、运行高效、制约有效的要求,朝着“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目标迈进,监狱职能趋于单一化,执法将更加公正、廉洁、文明、高效。
监狱民警必须明确了解我国现阶段规范执法的基本情况,促进监狱执法行为规范,公正执法,促进自身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降低执法风险。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概念及规范执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意义规范是“标准,法式”或“模范,典范”[1]的意思,执法则指“执行法令,按律讯囚,量刑惩罚”[2]的意思,规范执法就是标准执行现行生效的法律,法令,条例和制度。
风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3]。
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就是监狱民警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执法错误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监狱机关,是我国执行刑罚的重要部门。
监狱民警执法工作有多重要,清末的修律大臣沈家本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监狱与立法、司法鼎峙而三,纵有完备之法与明允之法官,无适当之监狱,以执行刑罚,则迁善感化,犹托空言。
”再言:“监狱尤为内政外交最要之举。
”又言:“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程度之文野。
”[4]英国17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温斯坦莱说过:“国家的管理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法律、胜任的公职人员,以及对这些法律的认真的执行。
监狱廉政风险防控

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做清正廉洁的执法者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警察手中不同程度地掌管执法权力和行政资源,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且权力越大,掌控的资源越多,廉政风险越高。
因此,监狱廉政风险始终客观存在。
而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岗位廉政风险。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笔者欲就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内涵,监狱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廉政风险点研判分析、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等问题,作一些探讨,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全面理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内涵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理念是借鉴金融和保险业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之中,在加强预防腐败工作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创新, 初步形成的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机制。
廉政风险,是指实施公共权利的主体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有的人认为,廉政风险主要是指权力运行中易发生廉政隐患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
总之,这既是一个有可能发生的预设性命题,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需要认真加以防范的实际问题。
监狱廉政风险可以理解为,监狱在监管执法权力运行中易发生廉政隐患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及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四种类型。
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指为了达到行政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 行政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行政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政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狱警察执法风险制度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治化的推进,国家、监狱和社会公众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效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狱警察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给监狱工作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对导致监狱警察执法风险的制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制度重构来减少执法风险势在必行。
关键词:监狱警察;执法风险;制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0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治化的推进,国家、监狱和社会公众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效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监狱警察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给监狱工作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干警执法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处分、刑拘乃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监狱警察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
监狱警察执法风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仅就其制度原因略做分析,以期通过制度重构来减少监狱警察的执法风险。
一、当前对监狱警察执法及权利保障制度的缺失
(一)法律法规给监狱警察执法活动留下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监狱自由裁量权是指监狱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为实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根据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原则、目的、精神、范围和幅度,结合罪犯的个体情况,对罪犯的奖励、处罚、教育、组织劳动等做出具体灵活处理的权力[1]。
监狱自由裁量权的
广泛适用成为警察完成监狱行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特点,对提高监狱管理的效率和发挥监狱警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监狱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极易损害法制的统一,形成对监狱法治的破坏。
由于我国刑事执行立法滞后,许多法律规范都是原则性规定,弹性大,可操作性不强,给行刑自由裁量权留下了太大的空间。
有时监狱管理机关只能根据各自理解诠释法律和政策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往往成为监狱警察执法的直接依据,从而形成了行刑领域以地区差别为特征的“区域化”现象。
如适用保外就医时判定罪犯的病情是否属于“在较短时期内有死亡危险”或“身患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缺乏量化指标,导致不同地域的监狱“宽”“严”标准和程序要求都各有不同。
自由裁量的机会越多,执法各异、行刑随意的现象就越容易产生,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可能性就越大,监狱警察承担的执法风险也就越大。
(二)法律对罪犯抗改行为的处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纵观我国整个法律体系,有关监狱工作的立法明显偏少,且存在立法滞后,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
虽然《监狱法》的规定,罪犯有辱骂、殴打警察或寻衅滋事等破坏监管秩序情形的,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三种行政处分手段,但惩戒作用较弱,对警察执法风险的保护力度有限;《刑法》中也规定在押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但怎样才算“情节严重”却未规定,缺乏操作性,实践中对犯罪的界限很难
把握。
加上监狱上级管理部门对监狱狱内重新犯罪率有考核指标,监狱一般很少应用该罪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罪犯抗改行为,给警察执法带来风险隐患。
(三)对监狱警察执法权的规定不完善
现行法律对监狱警察权虽做了一些规定,但总体来讲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操作性差。
执法中,法律对监狱警察的授权不明,在可以使用武器警戒具的情形、使用武器与警戒具的程序和要求、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警察的权限范围、警察在现场应履行的职责等方面,法律上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致使警察在执法中犹豫不决,导致其合法权益被侵犯且难以及时地法律救济,侵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惩处。
例如,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监狱警察使用警戒具必须经过审批,同时规定警戒具只能在警察面临现实危险时才能使用,而警戒具使用时的“紧急情况”,《监狱法》及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是空白。
目前通用的做法是使用前要先填写《申请使用戒具审批表》,按程序上报,批准后方可使用。
这造成了执法中的一个悖论:警察在遭遇突发事件需要使用武器或警戒具时,若依规定先行履行审批手续,则会错过处置时机;当手续办好后,可以使用武器和警戒具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消失,此时警察若仍使用武器或警戒具进行处置,则会因违背了法律的程序性规定而构成违法。
(四)对监狱警察的私权利保障缺位
目前很多监狱警察都认为监狱里重罪犯轻警察,监狱警察成了看似强势的弱势[2]。
监狱工作中更多的是倡导警察的奉献精神,而
对其权利的保护,《监狱法》的规定过于抽象和简单,不成体系,难以给监狱警察权利保障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
对监狱警察的生活、学习培训、心理干预、休息权利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
许多警察超时加班值班,超时工作情况令人担忧;有的警察精神长期高度紧张难以舒缓;有的警察父母孩子生病却无暇顾及;有的警察因公牺牲、致残但抚恤金难以维持家庭基本开支。
(五)对监狱警察执法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监狱警察执法过程中受到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法律救济途径极为单一。
对警察的处分可以从警告直至开除,可以对警察限制人身自由——禁闭,可以对玩忽职守的警察处以刑罚,如此严重地影响到警察权利的行政处分和强制措施,却只在《公务员法》中规定了“公务员对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和控告”,而不能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途径加以救济,这显然不符合当代法治精神。
据不完全统计,自申诉控告制度实行以来,各级人事部门受理的公务申诉案件非常少,其中撤销或建议撤销原处理决定的仅占20%[3]。
这说明在我国,很少有公务员选择申诉控告的途径寻求救济。
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合理减少执法风险
(一)规范监狱立法,减少监狱自由裁量权
完善法律、细化规则、统一标准、明确监狱警察在执法中的职权与职责,使监狱执法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是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行刑实践中得到检验、足以确定其切实可行
的有关某项自由裁量权的适用经验,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现行的《人民警察法》用列举式的方式对公安机关民警的职权做了具体的规定,《监狱法》在修改时可以参照。
如有可能,应参照审判和检察工作以“两高”发布司法解释的做法,监狱行刑领域也可由有权机关颁布施行于全国的行刑指示、意见、命令等,确保行刑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依据属于全国性的、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从而使之更具法律权威。
在较高层级的法律不能在近期修改完善的情况下,司法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局可以根据监狱实际需要制定相关工作标准,为监狱执法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防止因缺乏规范和标准而让监狱警察置于执法危险之中。
(二)修改《刑法》相关规定,惩罚罪犯抗改行为
1.修改《刑法》中“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条件,将其中的“情节严重”具体化,增强其可适用性。
具体可以参照某些省区由司法厅、公安厅、检察院和法院联合出台相关规范,将“罪犯一年内打架3次以上”、“一年内关禁闭3次以上”等具体情形认定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据此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数罪并罚。
2.制定适应监狱工作的《监狱警察单警装备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监狱警察使用武器、警戒具、行政处罚措施的条件和程序。
制定时可以参照公安机关的做法。
如河南省《公安机关公安单警装备管理规定(试行)》不仅明文列举了可以使用单警装备的情形,而且还在第21条中规定:“人民警察使用公安单警装备后,应当及时向
单位领导报告,使用枪支的要写出书面情况报告。
”这种规定避免了前述悖论,确保了警察现场处置行为的实效性。
3.修改《监狱法》,在其中明确规定监狱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的免责条款,列举监狱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时在何种情况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可以免除法律责任,以保护监狱干警的执法权。
(三)重构监狱警察责任追究机制
目前在监狱警察的责任认定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凡监狱内发生的事故皆存在着警察违法”的逻辑预设,动辄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但事实上有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众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一定存在警察违法行为。
譬如罪犯自杀,并不是每起罪犯自杀都能预防。
又如罪犯打架,总是让警察承担或多或少的责任,其逻辑预设是“只要警察教育防范了,就能防止罪犯自杀或打架斗殴”,这实际上是将警察的职责义务扩大化。
因此,依据法学关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成熟理论重构警察责任追究机制势在必行。
(四)重建监狱警察权利保障救济机制
1.将警察对监狱机关给予其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目前,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对警察权利保护采取的是诉讼救济与非讼救济并轨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将监狱的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当监狱警察因职务行为受到不公正的处分时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
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从而拓宽监狱警察合法权利的救济途径。
2.建立监狱警察维权委员会。
维护监狱警察的执法权益仅靠警察个人是不够的。
故有必要向公安机关学习,成立全国监狱警察维权委员会,以严惩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行为,有效保护警察执法权。
据闻,广东省监狱系统已成立监狱警察基金会,为生病、病故及牺牲干警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坚.论监狱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j].法学评论,2007,(6).
[2]张晶.基于法治的警察权利[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10).
[3]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0年综述[eb/ol].中国网,2003-08-14,http//www.china.
/chinese/2003/aug/385224.htm.
[4]邱荣辉.试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j].法制与经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