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2.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凹凸,还能辨别凹凸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凹凸呢?它的凹凸又是由什么打算的呢?(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随堂同学试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方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看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3.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特性的形成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验装置,如音叉、扬声器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不同声音特性的变化。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声音特性的相关问题。例如,讨论不同乐器演奏时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原因;探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等。
2.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改进意识。
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音乐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不同声音,如钢琴、小提琴等,激发他们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手机铃声设置、音响设备调试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声音特性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含义。
2.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交通等。
2.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特性。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频率、振幅等概念。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声音特性的变化。
3.创设互动式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4.小组合作题: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报告。
-调查生活中声音污染的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危害。
-探讨如何利用声音特性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5.视频观后感:观看与声音特性相关的科普视频,撰写一篇观后感,内容包括:
-视频中获了哪些新知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发。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声音特性的规律。
4.强化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梳理声音特性的知识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声音特性的概念和关系,加深理解。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题:巩固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1.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三个特性。
3.教师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5.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音乐、噪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变化,如调整音量、改变音调等。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如电话通话、音响设备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从而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和辨别它们。
2.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贴近生活,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实验演示: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特性的变化,如音量、音调和音色。实验演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3.实践题: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改变乐器弦的长度、松紧等,观察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哪些特性?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声音的特点。
2.通过声音特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探究声音特性的过程中,提高物理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重视启发,培养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表现。
2.针对学生对声音特性概念的模糊认识,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声音特性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4.针对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不足,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1.教学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 (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 (1)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声音的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学是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内容,但由于音调、音色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在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概念与物理概念间的距离较大,传统的探究通过齿轮、直尺或其他方法进行,但由于频率与音调间的关系难于建立,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音调、音色概念的内涵;响度虽然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音调概念的模糊,学生不能真正区分“大小”和“高低”间的差别以及其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传统“声音的特性”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1.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概念,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音调”走向物理概念上的“音调”,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目的。

2.本节采用理性探究为主的设计。

由于实验器材短缺,常规教学中很难开展正常实验,但个人认为物理教学的探究活动不仅仅只有实验动手的探究,同样也应该有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的理性思考——理性探究活动,因此教学设计以学生理性探究为主体。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理性探究方式去建立物理概念,融实验探究和理性探究于一体。

学生活动以“定向探究”为主,探究活动的设计包括具体的教学事例、程序和要学习的概念由教师提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去理解探究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建立生活中的概念与物理现象间的联系,最终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

体现课程标准中“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3.本节力图体现课程标准中“关心科技发展”的理念。

许多学生初中学习之后可能不再上学,他们在学校对新的科技世界的认识或许就停留在初中阶段,传统音色的教学通常是让学生体会,但这样的概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才能真正理解。

本设计希望通过初中学生很少接触的示波器将音色的本质特性展示出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同时通过不同学生声音波形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科技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3.讲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声音的三个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声音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音乐、通讯、环保等。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4.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资料,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要求:整理资料,形成文字报告,不少于500字。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声音特性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撰写一篇短文。
-短文主题:声音特性在环保、音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声音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
1.教师发放练习题,涵盖声音特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传播速度计算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题,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强调声音传播速度公式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声音振动图像,深入理解声音特性的形成原因;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关注他们对声音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帮助他们掌握声音特性。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声音特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

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

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声音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音调的变化,进而引出音调的概念。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声音特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音调、响度、音色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关系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的现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直观感受。
3.重难点三: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将声音的特性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情境导入
-利用学生熟悉的乐器、音响设备等,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体验中自然引入声音特性的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判断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实践题: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如水瓶琴、橡皮筋吉他等,演奏简单的旋律,感受音调的变化。
3.分析题:给出一些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等,让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音乐器材为例,如吉他、钢琴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演奏相同的旋律,听起来却有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2.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视频,如自然界中的鸟鸣、流水声,以及交通工具的引擎声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分辨不同的声音特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掌握。
2.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声音传播的条件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感知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声音特性与声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特性,并为后续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对其产生兴趣。然而,对于声音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声音特性的物理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学科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机械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为本章节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音调的概念,明确音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并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钢尺振动实验,发现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音调的概念及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难点: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三、教具:麦克风、钢尺、虚拟示波器、尤克里里、玻璃瓶6个和筷子四、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真空罩的闹铃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上开展调查:师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手,播放出不同的歌手唱歌片段,学生听音乐并思考问题: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引出音调的概念:声音的这一特性叫做音调,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教师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提出问题:声音为什么有音调高低的不同,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学生在疑惑中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声音的特性》(板书)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教师演示钢尺实验。

教师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然后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长度,控制每次振动的幅度,学生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和声音的不同。

学生会发现:如果将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慢,声音较低沉;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教师讲解:音调是声音的特性之一,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物理上用频率表示物体的振动快慢。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问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分析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如频率、振幅、发声体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3.介绍声音传播的原理,如声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现象无处不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声音的三个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乐器的制作、声音的辨识等。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如调查生活中的声音污染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2.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噪音污染、回声等,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结合教材中的实例,探讨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陈述是否正确,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撰写一篇关于“声音在我家”的小短文,描述家中常见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以及这些声音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2.选做作业:
-设计一项简单的声音实验,如利用生活物品制作乐器,观察不同物品发声的音色特点,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调查生活中的声音污染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改善措施,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3.探究性作业:
2.声音传播的速度、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和特定声音的效果。

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特性的概念和特点。

2.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备课笔记、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上课带上笔记本、铅笔和尺子。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5分钟)1.引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让声音传播出来?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特性。

理论讲解(15分钟)1.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特定声音的效果。

2.逐个解释声音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每个特性的定义和特点。

3.通过实例让学生联想和理解不同的声音特性。

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组实验。

2.实验1:改变物体的振动方式,观察声音的变化。

3.实验2:用不同形状的容器接收声音,比较声音的音量和音色。

4.实验3:用不同材质的板材敲击,观察声音的变化。

5.实验结束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和结论。

深化拓展(20分钟)1.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2.提出问题:在水中传播的声音和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思考。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声音特性与媒介的关系。

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将归纳内容整理到笔记中,带回家中进行复习。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 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 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播放精美图片提出问题蝴蝶的翅膀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

在晚上却能听到蚊虫在耳边嗡嗡直叫。

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新课: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授新课1、音调(1)音调播放动画。

欣赏美妙的酒杯乐曲。

指出音调:声音的高低(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欣赏笛子和大提琴的演奏声演示实验:改变发音齿轮的转速,聆听声音的变化,分辨音调的高低变化情况。

齿轮转动的快慢不同,钢片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高低也不同分析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时所产生声音特征归纳出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频率的定义:物理学上将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字母:f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如: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次,则蝴蝶发声的频率是5Hz如:蚊子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00次,则蚊子发声的频率是500Hz频率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示波器播放不同频率的纯音的波形,用波形比较频率,并用波形图来分析牛的叫声和蛟子的叫声,从而对频率的概念加深理解(3)一些物体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学生活动: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长度的直尺观察振动情况,聆听声音的变化。

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高低也不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超声波和次声波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次声波。

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5)影响音调高低的其他因素影响单调高低的因素还有结构、形状、材料和尺寸如:弦乐器音调①长短、松紧相同时,弦线越细,音调越高;②粗细、松紧相同时,弦线越短,音调越高;③粗细、长短相同时,弦线越紧,音调越高。

2、响度(1)响度的概念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人耳接收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说明
新课导入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舒畅,久
久不能忘怀。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
欣赏抖音打碗哥演奏的国庆音乐
《追梦人》,一起感受由碗打出
来的不同声音。

并强调学好本节
课有助于提升音乐能力的实用
性。

提示:这种好听的打碗声就是由
不同的音调组成的。

学生跟着节奏小声哼唱
感受、分辨声音的不同
创造
课堂
情景,
激发
学生
的兴
趣和
求知
欲。

新课探究一


1、确保学生分辨的出音调的高
低,并用玩具钢琴演奏展示。

教师提问:
怎样做物体发声音调高?
提示大家用手中的尺子做实验,
同样的力度弹出不同的音调。

1、利用手中的直尺,使它们
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
察到发声体的长短有何不
同?与振动的快慢又有何不
同?
小组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
结出规律?
通过
学生
实验,
让学
生感
知声
音,激
发学
生兴
趣。

发出音调高的物体,在振动上有什么特点?
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提问:发声体长短不同和振动快慢的不同谁是因,谁是果?
影响振动快慢的因素除了发声体的长短,还有什么呢?老师这里有把吉他,大家可以用它来做课后探讨。

为了和速度可以比较出运动的快慢一样,我们也定义了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振动的快慢。

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振动快慢
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字母:f
单位:赫兹(Hz),简称赫
等同于“次/秒”2、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例如:钢尺伸出桌面越长,
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等
3、学生在讨论、总结得出决
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与振动
快慢有关
学生可能发现弦的粗细和松
紧不同
4、回顾上一章速度的公式和
物理意义。

在实
验中,
逐渐
培养
学生
观察、
思考
和归
纳能
力;培
养学
生团
队精
神和
交往
能力。

锻炼
学生
自学
的能
力,和
归纳
总结
的能
2、用示波器演示出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有展示男女声音的差别)
波形与频率有什么关系?
提示数波形,小练习:
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男生女生均发出声音,从听
觉上感受音调的不同:男声
低沉,音调低;女生尖锐,
音调高
数相同时间内,传播的波形
个数,分别出音调高的和音
调低的波形图。

看课本:
学生回答:20Hz-20000Hz
次声波:<20Hz
超声波:>20000Hz
阅读课本

联系
生活
实际,
促发
思考。

用高
科技
展示
声音
的本
质,彰
显了
物理
的根
本,提
升了
学生
对科
学的
敬畏。

回归课本
二响度教师拿出音叉:
用力和轻轻敲击时,声音听起来
有什么变化?反映了声音的什么
性质?
发出声音大时,靠在发声体上的
小球,有什么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用示波器展示会是什么样子呢?
提示:响度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
有关。

(距离引导)
1、学生探究声音响度的大小
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并仔细观察。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总结:响度的大小与振幅
有关
4、思考:响度大小还与距离
声源的距离有关。

培养
动手
能力
及实
验探
究的
能力。

三音色展示:音叉、敲琴同是C调1音
的波形
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有什么是
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他们又
反映了声的什么性质?
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
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即音色
不同。

对于我们熟悉的人,我们没
看到人,为什么听声音就知道他
是谁?
1、认真听,仔细比较,讨论
后回答。

C调1音,音调是相同的,上
下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等,
外形不同。

2、同学猜声游戏
(闻其声便知其人)
做完游戏回答
从科
学仪
器上,
认识
声音
的三
种性
质,加
深学
生理

让学
生体
会到
由物
理走
向生
活。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板书引导,进行快速回顾。

一、音调(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二、响度(大小):由振幅决定,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三、音色:材料与结构等
课堂音调、响度、音色各安排一道习题:
反馈
课堂思考有声音但我们听不见
有哪些可能原因?
例如:频率问题、振幅
小、距离远、真空,耳
朵问题等。

学生分组讨论后作答
各小组均作答
随堂检测学生思维
能力的提升
课后思考1、笛子靠什么振动发声?
2、弦乐器发声音调的影响因素?
课后实验如下准备几个瓶子和水,试着敲击瓶子分辨音调高低,然后用嘴吹瓶口再分辨一次,试着找出区别和原因。

作业《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6-18页
板书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