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评价
列宁 新经济政策 述评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摘要: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社会危机的产物,它始于粮食税,继而发展为对自由贸易和市场的新认识,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逐步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体系。
列宁思想围绕的核心是怎么样看待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
列宁认为,必须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生产力,同时必须限制小农和市场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列宁的思想探索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道路,同时也由于时代限制,仍然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对市场认识仍然不足。
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市场;国家资本主义;合作制1921年春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在列宁晚年,为什么要实施经济政策,怎么样通过新经济政策推动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直是列宁最关心的问题。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重温这段重要的历史,对更好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月革命后,为了应对严重的国内军事、政治和经济危机,俄共(布)实施余粮征集制,对工商企业进行广泛的国有化,消灭商品货币,代以实物交换和分配,实施强制义务劳动等,史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它有效的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在战争中能够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
然而,战争威胁减轻后,俄共(布)却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希望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国内战争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被提上日程。
1920年4月, 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的当前任务》的决议,提出了首先从工业入手,从而恢复国民经济[1]。
1920年12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2] 。
但在战时共产主义强化的条件下,经济与政治形式却日益恶化。
到1921年春天,苏俄政权面临的危机,竟然较内战时更为严重。
1921年5月,列宁回顾说,“1920年秋季和冬季……没有完全有保证的和足够的粮食储备,国家就根本无法全神贯注地有步骤地进行恢复大工业的工作。
第15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 的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 积极性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处?
特 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行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 政管理。 行社会主义建设。 点 手段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制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 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 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 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 济体制。
“不劳动者不得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 农业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工业政策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流通和分配领域非市场化,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 级定量供应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你们知道这位伟大人物是谁吗?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 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 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 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 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 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 几个问题 》
三、“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原因
2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际环境骤然紧张 新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苏维埃国家政治体制转型 的配合 新经济政策本身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历史局限性 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理解存在分歧
课后探究
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引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简称NEP)是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宁在1921年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该政策旨在应对俄国革命后经济困难,恢复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实施过程、影响和评价。
一、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列宁在1917年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然而,在内战和外部干扰的困扰下,俄国的经济陷入混乱和崩溃。
粮食短缺、工业停滞、物资匮乏成为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1.农业方面:–允许农民保留部分农产品自由出售,以激励他们增加粮食产量。
–废除强制征粮制度,改为通过税收方式向农民征收粮食。
–鼓励农民发展个体经济,允许他们自由购买和出售农具、肥料等生产资料。
2.工业方面:–保留国有企业的同时,允许私人和合作社经营小规模工业和商业。
–鼓励外国资本进入苏联,引导外国投资促进工业发展。
3.货币和金融方面:–引入新的货币“切尔诺波斯克卢布”,取代原有的战时货币。
–恢复银行信贷机构,促进金融活动。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
列宁和苏联共产党认识到,只有通过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私营经济的控制,才能激发生产力的活力。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农业改革:–放宽对农民的粮食征集政策,并通过税收方式向其征收粮食。
–允许农民自由出售剩余农产品,以鼓励他们增加种植面积和产量。
–鼓励农民发展个体经济,自由购买和出售生产资料。
2.工业改革:–允许私人和合作社经营小规模工业和商业,以推动经济复苏。
–引导外国资本进入苏联,促进工业发展。
3.货币和金融改革:–引入新的货币“切尔诺波斯克卢布”,取代战时货币。
–恢复银行信贷机构,促进金融活动。
四、新经济政策的影响1.经济恢复:–新经济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农民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在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为俄国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世纪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又提出改革开放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但这两场革命的命运又不尽相同,比较这两场改革,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新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标签:列宁;邓小平;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虽产生、形成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且相距半个多世纪,但是他们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成功的典范。
分析比较这两场改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1 相同点第一,历史背景基本相同。
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有其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无论是1921年的苏俄,还是刚刚结束文革之间的动乱的中国,其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两国人民都有尽早摆脱经济困境的呼声和要求,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顺应了这一要求,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21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战争结束。
更为重要的是,四年的帝国战争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使俄国的物资消耗殆尽。
农业经济濒临破产,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根据1921年春的统计,战争使苏俄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工业产量只有战前的14%,农产品只及战前的60%,经济损失超过了战前整个国家财富的1/4。
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工人的不满,甚至出现暴动事件。
工农联盟岌岌可危,国内的反动政党和国外的帝国主义武装又开始蠢蠢欲动。
在苏俄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的时候列宁果断的开始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试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试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者:骆荣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5期近代苏俄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列宁,俄国共产党在1917年不可能夺取到政权;如果没有列宁,那么俄共就不会采取“新经济”政策,苏维埃政权肯定会走向失败。
1918年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导致俄国社会经济在内忧外患中开始大崩溃。
作为俄国革命中力挽狂澜的人——列宁并没有因为身患恶疾而放弃对生存的思索。
他比当时其他任何革命领导者更深刻、更清醒地意识到,革命犯了严重的错误。
在1921-1922年期间,列宁作出重大的新抉择,这就是:必须摆脱“战时共产主义”的新制度,同时实施资本主义经济,才能拯救初生的苏俄。
这一主张一提出就受到了左派革命者的指责和多数人的怀疑。
人们极端不理解,一个已经实行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制度的国家,打倒了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国家,怎么能够倒退回资本主义状态呢?这不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应该做出的决定!因此,列宁的这一想法一直被领导层的大多数指责。
列宁一再警告这些革命者们:如果不转变制度与政策,苏维埃政权必将走向灭亡。
直到1921年3月俄共十大上,由于农民反抗及白军反攻造成了严峻形势,党才不得不勉强同意实施“新经济政策”。
没有想到的是勉强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经济政策实施前,1921年初,国家大工业的产量仅及战前的1/5,燃料、冶金、机器制造部门几乎完全遭到破坏;棉织品产量减少到战前的1/20,农业产量只有战前的60%。
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用品都感到缺乏。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1925年,粮食总产量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工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3/4。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国内形势渐趋稳定,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什么是“新经济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实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虽然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一直被左派诟病,但是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却拍手称好,社会也逐渐走向安定。
高中历史: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高中历史: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商品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1 页共1 页。
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标题: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引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NEP,NewEconomicPO1iCy)是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改革。
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
本文将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简要概述。
二、背景1.战争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实行了严格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私有制,实行国有化,限制商品贸易,以支持战争需要。
然而,这一政策导致了生产力的严重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加剧。
2.和平时期:战争结束后,苏联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
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三、主要内容1恢复私有制:新经济政策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恢复私有制,鼓励私人企业和农民自愿进入市场。
这有助于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2.有限的商品和货币交换:新经济政策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商品和货币交换,即“实物交换”,以解决物资短缺问题。
同时,国家对价格进行干预,以保持物价稳定。
3.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鼓励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打破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贸易限制。
这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4.分阶段推进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逐步推进农业集体化,但允许在一定地区和条件下保留小农经济。
这有助于解决农村粮食问题,稳定农业生产。
四、影响与评价1.积极影响: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成功度过了战争后的困难时期,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这一政策也为后来的苏联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消极影响:新经济政策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复辟,部分地区出现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此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结论总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
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战争后的经济困境,为苏联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一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对后来的苏联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意义如果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践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踏步前进的话,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实践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迂回前进。
而实际上,前者超越了现实,后者才是尊重现实的结果。
列宁是尊重现实、尊重实践对理论检验,并注重从实践中得出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己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①针对1921年春的严峻形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采取了战略转变。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余粮收集制,改行粮食税;实行商品交换,恢复商品流通;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对国内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资金制;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来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以及实施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列宁留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和提法。
这是因为,从客观方面看,新经济政策本身是一个不断展开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它的实质内容由粮食税这个单一政策发展到多方面、一整套的政策;从主观方面看,列宁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化和上升的历史过程,从初级本质逐渐深化到深层本质。
第一,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了新的经济基础。
苏维埃俄国存在两个主要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前者掌握着国家政权,后者则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质上是调整工人与农民两大阶级的关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解决国家如何同农民建立正常的经济关系的问题。
战争一结束,农民不能忍受这种近乎剥夺的经济关系。
在一个小农占多数的国家里,工人阶级不能同农民建立正常的经济关系是十分危险的。
1921年底,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满足其最迫切的经济需要,建立牢固的经济联盟,首先提高生产力,恢复大工业”②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使我们开始建设的新经济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
9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9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二经济大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爆发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新经济政策》
经验。
活动建议 探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 的经济体制对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
有何影响?
2.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将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加以比较。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9、(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10、(1996全国2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 政策( )
力,发展生产力。——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究?成效怎样? 邓小平的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这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探究:战时共 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是苏联后来又废除了新经济政
高 尔
基
汽
车 制
造
厂 制
造
出 第
10 万 辆
汽
明斯克拖拉机厂
车
(成立于1946年)
斯大林在地球上第一次建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使得全 世界对它刮目相看,这件事是个 创举。
当资本主义经济被一次又 一次的经济危机所震撼时, 在苏联,工业以前所未有 的高速度发展。例如,法 国、英国、德国、美国的 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 年分别增长1%、10.4%、 19.4%、54.3%,而苏联 同期工业增长7.5倍,到 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比 1913年增长11倍左右,工 业产量超过德、英、法, 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
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一)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简述:内战发动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于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
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分散出来用作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推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泛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2.措施:(1)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各种农产品。
(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3)在互换方面,政府推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
(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
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在凶险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少的特定条件下被迫实行的具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做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其特点就是在非政府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挤商品货币关系,抛开了市场,实行单纯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即为用“简便、快速、轻易的办法推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
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
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
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
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前苏联崭新经济政策1.详述: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评价
首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鼓励企业投资和创业,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贸易
自由化和全球化,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就
业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其次,评价新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其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
生产率和推动产业升级,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就业、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民生福祉等。
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是否能
够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从国际合作和贸易
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区域经济
一体化等。
此外,新经济政策还需要考虑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和风险,比如资源配置不当、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金融风险增加、
社会不稳定等。
因此,评价新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综
合考虑政策的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总的来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政策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只有在全面了解和分析政策的各个方面之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和预测。
高一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试题答案及解析1.列宁谈新经济政策时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句话说明:()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动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苏俄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是为了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新经济政策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所以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临时的政策,所以B错误。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所以D不符合史实。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上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30分)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2分)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二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
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
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B
3、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主要规定,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主要规定, 其经济作用是( 其经济作用是( ) A、加强工业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调整农业与工业的税收比例 、 D、借助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发展工业 、
D
4、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 B 主义政策( 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内容政策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按劳取酬内容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固定粮食税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比较两者的不同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3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它的特点4如何评价新称为非常时期的 、 非常政策, 非常时期”是指( 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 ) A、国内外敌人进攻苏维埃政权 、 B、经济危机导致农民暴动 、 C、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经济危机 、 D、与德签订苛刻和约退出一战 、
A
2、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 、列宁《论粮食税》 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 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 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 C、引起农民的不满 、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2、内容
3、评价:
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比较
西方模式 所有制 形势 生产资料私有 制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公 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
农业制 度 经济制 度 政治制 度
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
资本主义大农 场 市场经济体制
探究2 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具备了实力雄厚的大工 业基础,才能保证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而在俄国, 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只占少数,而且是极 1. 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少数,占有大多数的是农民”。“毫无疑问,在一个小农生产 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 2.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论结合实际,勇于创新的精神。 特殊的过渡办法。” 材料二 面对党内对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主张的攻击。列宁指出: “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而忘掉现实 呢?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 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 利。” 回答: 1.材料一中“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主要指的是什么?根 据材料说明实施这一“办法”的目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列宁什么样的精神?
探究1 材料一 列宁说: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 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 1.战士共产主义政策。 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同:为战胜敌人;异:材料二认为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 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 2.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 引起政治、经济危机;实施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三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 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请思考: 1.材料一和二提到的政策是什么?两则材料对实施该“政策”的 目的表述有何异同? 2. 材料三“我们犯了错误”的实质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采取 什么政策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意义如果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践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踏步前进的话,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实践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迂回前进。
而实际上,前者超越了现实,后者才是尊重现实的结果。
列宁是尊重现实、尊重实践对理论检验,并注重从实践中得出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己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①针对1921年春的严峻形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采取了战略转变。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余粮收集制,改行粮食税;实行商品交换,恢复商品流通;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对国内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资金制;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来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以及实施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列宁留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和提法。
这是因为,从客观方面看,新经济政策本身是一个不断展开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它的实质内容由粮食税这个单一政策发展到多方面、一整套的政策;从主观方面看,列宁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化和上升的历史过程,从初级本质逐渐深化到深层本质。
第一,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了新的经济基础。
苏维埃俄国存在两个主要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前者掌握着国家政权,后者则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质上是调整工人与农民两大阶级的关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解决国家如何同农民建立正常的经济关系的问题。
战争一结束,农民不能忍受这种近乎剥夺的经济关系。
在一个小农占多数的国家里,工人阶级不能同农民建立正常的经济关系是十分危险的。
1921年底,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满足其最迫切的经济需要,建立牢固的经济联盟,首先提高生产力,恢复大工业”②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使我们开始建设的新经济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
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呢?农民物质利益的实现是同市场和自由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列宁认为:“实质上可以用两个东西来满足小农。
第一,需要有一定的流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自由。
第二,需要弄到商品和产品。
③当时的主要措施,除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制外,还有组织商品交换、改革工业体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在农村实行合作制等。
贸易自由无疑会刺激小农特别是富农的发展,这是不是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敞开了大门呢?列宁说:这没有什么可怕,应当怕的不是小资产阶级和小资本的增长。
“应当怕的是极严重的粮荒、生活贫困、产品缺乏的情况持续太久,这种情况己经使无产阶级变得完全软弱无力,……只要产品数量增加,小资产阶级不管怎样发展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因为这种情况可以使大工业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小农业。
我们必须尽①《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页。
②《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页。
一切力量来鼓励小农业。
”①第二,从基本内容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无产阶级国家在下面通过自由贸易与小农结盟,在上面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结盟。
新经济政策有两个凝聚点作为核心内容。
1921年3月,列宁在党的十大政治报告提纲中,就勾画出这两个要点:“上面有国家资本主义(租让),(下面)同小农妥协(‘贸易自由’)。
”列宁所讲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有两重基本的含义:一种是狭义的含义,是指一种特定的经济成分,是多层次经济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式,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管理之下,接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和工人阶级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另一种是广义的含义,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限制、改造国内外私人资本主义的一整套特殊政策、方法和手段。
1922年,他在理论上做出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②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联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同小农的经济联盟是基础,同国家资本主义的联盟在上层,是借助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增加社会产品,提高生产力。
列宁明确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有多种形式,如租让制、租赁制和合作制等。
第三,从管理体制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形式。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旧管理体制,苏俄用国家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企业。
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半年之后,1921年8月,要求把新经济政策原则贯穿到国营企业和整个经济管理体制中去。
用精确的经济核算制作为国营企业的主要管理原则。
在整个经济管理中贯彻“按商业化原则办事”的方针,把商品货币关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杠杆。
这实际上是把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把有计划地利用商品的原则从农村经济推广到整个社会经济成分内部,推广到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自身管理形式的重大变革。
1921年底,列宁提出了一个新命题:“新经济政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学习经营管理—‘经济核算’。
”③第四,从整个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经济成分采取的一整套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1922年列宁在为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起草的第二份提纲中,列了一个等式:“新经济政策”二(1)经济命脉在我们手里;(2)土地归国家所有;(3)农民经济活动的自由;(4)大工业(和大农业)在我们手里;(5)私人资本主义—它有可能同国家资本主义竞争;(6)国家资本主义,我们把私人资本吸收过来同我们的资本合在一起。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实行清一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新经济政策则承认多层次的经济结构,由于农民的小商品生产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这种总体格局势必长期存在,这是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这是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一般理论起点的独特之处。
第五,从战略策略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道路失败后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转换到迂回过渡的战略转变。
①《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 75页。
②《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3页。
③《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9页。
所谓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经过一系列的过渡形式和中间环节,直接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即绕过甚至取消商品和市场,直接由国家来调节生产和分配。
所谓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就是利用和发展商品和市场关系来活跃经济,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他过渡形式和中间环节,迂回地向社会主义前进。
1921年春,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并引起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危机。
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本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①他指出:“毫无疑问,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经济占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
没有这种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
”②列宁对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新认识,是从直接过渡到迁回过渡的思想转变。
这种转变和退却,表面上看似乎是让出了阵地,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实际上,退却以后找到了一条小农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合适的道路,可以缓慢而稳步地前进了。
因而,这种转变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进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迂回前进战略。
第六,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摈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的产品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态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曾预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
社会主义社会将随着公有制的建立而消灭商品生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价值范畴。
因此,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被认为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
列宁早年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命运的观点。
1919年1月至1921年3月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己成为’一种行动、一种规模的实验。
战时共产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在于:由无产阶级国家高度集中地直接组织生产和消费,是一种靠国家行政强制实行的产品经济。
1921年至1924年的新经济政策建设时期,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
实行经济核算,“按商业化原则办国营企业”的口号,是向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问题迈出的第一步;“商业是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则迈出了第二步。
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之际,列宁撰写了《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很别致,耐人寻味。
它形式上讲的是黄金问题,因为黄金是最普遍的价值和最通行的流通手段,而实质上讲的是商业或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的功能问题。
列宁把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分为两大时期:第一大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完全胜利之前,黄金、货币、商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大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完全胜利之后,黄金、商品、货币和市场,都将完成历史使命。
列宁幽默地指出:“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之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凡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①《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些公共厕所……”①列宁这一提法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思想:黄金、货币和市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前,包括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利用黄金、货币和市场,发挥商品货币关系的历史职能。
这为商品货币的历史长期性、存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必然性,莫定了理论基础。
列宁进一步要求,不要消极地袖手旁观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的自发存在,而要积极倡导“国家调节的自由贸易”,“在国家的正确调节(指导)下活跃国内商业”②。
他主张无产阶级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调节商品,引导市场。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列宁后期,采取了并行不悖的两手政策:一手是推行自由贸易原则,充分地发展市场:另一手则强化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寻求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与商品性两者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