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版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版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板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分类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基本概念1、五级分类的主要依据依据贷款的担保形式、偿付能力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将贷款风险分为五级。
2、五级分类名称及标准①正常类:指还款能力良好,完全按照合同履约的贷款。
还款状态为正常还本付息或按计划清偿。
②关注类:指还款能力有一定不确定性、有一定的风险,但尚不足以判定属于不良类的贷款。
还有一定的还款问题,有必要关注。
还款状态为正常还本付息或按计划清偿,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③次级类:指还款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较大的风险,已经有了一定的违约行为。
还款状态紧张,超期不超过3个月。
④可疑类:指还款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违约行为。
还款状态不佳,超期超过3个月,但还未达到呆账的情况。
⑤损失类:指因借款人违约、破产等原因,信用社已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
需进行核销或转为资产出售。
第三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1、五级分类时间点①正常类:指所有还款状态正常的贷款。
②关注类:指有一定风险迹象,但未发生逾期行为的贷款。
③次级类:指已逾期3个月以下的贷款,且已存在领取担保物品准备出售的贷款。
④可疑类:指已逾期3个月以上,未达到呆账的贷款。
⑤损失类:指信用社在清收过程中,已确认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
2、五级分类计算方法①对正常类的贷款不进行任何风险评定和风险准备计提。
②对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进行风险评定,并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
③对关注类贷款应计提0.5%的一般风险准备金。
④对次级类贷款应计提20%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⑤对可疑类贷款应计提50%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⑥对损失类贷款按照最终确认的金额计提全部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第四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报备为了有效地管理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农村信用社应制定完善贷款五级分类报备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一、分类标准1.正常类:指贷款风险较低,没有逾期记录,按照合同约定正常偿还的贷款。
2.关注类:指贷款质量正常,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需关注客户经营状况、行业风险等因素。
3.关注类(特殊):指与关注类贷款性质相同,但存在特殊风险,如贷款担保方出现问题等。
4.不良类:指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出现违约、拖欠或无力偿还等情况,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
5.可疑类:指贷款风险较高,已经出现违约行为,但还有希望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二、计提准备金的核定1.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不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
2.关注类(特殊)、不良类和可疑类贷款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
计提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监管规定的最低比例。
三、逾期贷款的处理1.逾期贷款是指贷款账户在约定还款日后仍未偿还本金或利息。
2.对于关注类(特殊)、不良类和可疑类贷款,一旦出现逾期行为,应根据逾期天数进行相应的五级分类调整。
3.逾期天数根据贷款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分为30天、90天、180天等阶梯。
4.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自动转为不良类,逾期超过180天的贷款自动转为可疑类,并需加大催收力度。
5.逾期贷款处理包括追加担保、催收、提起法律诉讼等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四、分类调整1.贷款分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贷款质量准确反映风险水平。
2.分类调整应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并且需要上报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3.关注类和关注类(特殊)调整为不良类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风险排查、审批流程等。
4.不良类和可疑类调整为正常类需要经过一定的等待期,并且需要客户提供相关的还款证明和担保措施。
五、风险准备金的释放1.分类调整后,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应进行调整,释放或追加计提。
2.分类由不良类调整为关注类或正常类时,可以逐步释放风险准备金。
3.分类由可疑类调整为关注类或正常类时,应经过一定的观察期,确认贷款的良好表现后再释放风险准备金。
贷款五级分类(分类操作实务)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历史标准:指本企业过去某一 时期(如上年或上年同期)该指标的 实际值。历史标准对于评价企业自 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得到改 善是非常有用的。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经验标准=平均水平”吗?——经验 标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平均水平;即财 务比率的平均值,并不一定就构成经验标 准。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经验标准的优点:相对稳定;客观。 经验标准的不足:并非 “广泛 ”适用(即 受行业限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财务综合分析 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应用广泛 的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主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现金流量变动趋势分析 可以观察连续各期的现金流量表,比较各期的 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增减变动情况。
管户人分类具体操作
以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过程为例。
运用4大工具,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不同类型贷款的现金流量分析 对于不同的类型的贷款、不同发展阶段的借款人, 现金流量的分析起点何考虑的程度是不同的。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真实、全面、及时反映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风险状况,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提高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银监办通[]76号)、《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监办通[]107号)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要求,结合XX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分类对象是《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各类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形成的垫款等其它信贷资产。
第三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经营社)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各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四条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要按户分析,根据借款人的整体还款可能性揭示贷款风险,并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第五条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要遵循统一标准、动态调整、季度分析、分工负责、规范运作的原则。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指南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指南第一章贷款风险分类的前期准备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在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好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在此前提下,信用社信贷人员应做好资料收集整理、阅读分析、规范会计科目、确定分类时点、确定分类对象类别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节资料收集的内容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需要将以下三项内容的资料收集齐全。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1、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营业执照、贷款卡、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流水账单及银行分户账流水账单、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有效证明等资料,与原件核对后,留存复印件;2、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内部组织、投资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3、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
4、非财务信息。
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行业风险情况、经营风险情况、管理风险情况、区域风险情况、自然社会因素情况、借款人还款意愿、借款人对外担保情况以及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等情况。
二、借款人和担保人近三年的各种报表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3、现金流量表;4、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审财务报表和报告;三、信用社内部资料1、借款人的借款申请书;2、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联社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3、借款合同;4、授信额度或授信书;5、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抵(质)押物评估报告、物权凭证以及依法办理的有关登记文件;6、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7、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8、借款人还款记录和农村信用社催款通知书;9、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以及贷后检查报告等。
第二节阅读和分析资料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判断贷款正常与否。
分类人员应根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信息,进行审查、分析,对贷款正常与否作出初步判断。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手册
检查对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 级分类工作
检查方式: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 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内容:分类标准、分类流程、 分类结果等
检查要求:确保分类工作符合监管 要求、确保分类结果准确客观
监管部门应对农村信用社贷款 风险五级分类工作进行监督检 查
农村信用社应定期进行贷款 风险五级分类自查
实施风险限额管 理:根据机构自 身情况和业务特 点,设定风险限 额,控制单一客 户或行业等集中 度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 制:通过监测各 项风险指标,及 时发现潜在风险, 采取应对措施, 防止风险扩大。
风险评估:定期对贷款进行 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风险预警:建立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风险分类管理: 根据风险大小, 将贷款分为五级, 采取不同管理措 施
风险处置机制: 制定风险处置预 案,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风险
建立完善的风险 管理体系:包括 风险识别、评估、 监测和控制等方 面,确保全面覆 盖各类风险。
强化内部控制机 制:通过内部审 计、合规检查等 方式,及时发现 和纠正违规行为, 降低操作风险。
审批流程:由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委员会对分类结果进行审批,并确 定最终分类等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核流程:由农村信用社信贷部门 对借款人进行审核,并提交分类结 果
分类结果应用:根据分类等级采取 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增加担保、 提前收回贷款等
分类结果需定期进行复核和调 整,确保准确性。
关注贷款: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 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步骤
贷款五级分类步骤1、展期天数计算:在原到期日后面插入表格,展期天数=到期日—原到期日。
算出的结果如果是0则表示未展期;在新插入的表格上写上“展期“。
按要求计算。
2、利息违约天数的计算:在结欠利息后插入表格:1)首先算出“每个月应交利息数“=结欠本金*利率/10002)在算出每月应交利息数后再插入表格计算算出“月数“=结欠利息/应交利息数3)在月数后再次插入表格算出“天数”=月数*30天在把数全部算出后把每月应交利息、月数隐藏(我们所要获得的数即天数)。
3、本金违约天数计算:1)在结欠金额后插入表格,写上”本金违约天数”;2)选出本季度最后到期日为本月最迟的日子的贷款户。
假设做四季度的五级分类则在“到期日期“筛选到期日为12月31号这天的贷款户。
如图表13)复制“到期日期”,粘贴到“本金违约天数”表格处。
如图表24)找到刚才粘贴到期日至本金违约天数的表格,然后复印此数到“本金违约天数”的全列。
如图表35)用“本金违约天数”此格内容减去到期日期,算出后往下拉出下面的数。
如图表4 6)假设选取到的到期日期为12月29日,由于12月有31日,故还需在所算来的数的基础上再加上2。
如图表57)在“村委会”插入表格输入“分管信贷员”,分别输入各分区信贷员。
8)选中所有内容。
标题除外,然后对“五级分类”这栏进行排序。
然后在“五级分类”这栏插入四列表格,分别输入“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分类理由”。
如图表69)若五级分类为次级的。
我们则把“结欠金额”的数字分别按对应的分类复印至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如图表7、图表8图表 1图表 2图表 3图表 4图表 5图表 6图表7图表8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首先看利息违约天数,若利息违约天数未达到表中所列的五级分类,则看本金违约天数是否达到。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号)、《Ⅹ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及其分支机构;本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细则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五级分类应以贷款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农村信用社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贷款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行分类。
银团、社团贷款的分类等级原则上由主办行或主办社认定。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科学划分和评估信贷资产风险,保护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农村信用社对其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的管理。
第三条信贷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债券和其他应收款项。
第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担保方式以及担保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
第五条农村信用社应在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系统中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明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和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第二章五级分类方法第六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并结合各项风险指标,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第七条正常类: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并符合合同约定的其他还款义务。
第八条关注类:借款人存在一定还款风险,但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加强风险监控。
第九条次级类:借款人出现逾期还款行为,但还具备部分偿还能力。
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兑付,但风险较高。
第十条可疑类:借款人严重违约,逾期未能按合同约定偿还本息,违约风险较大。
第十一条损失类:借款人无法归还本息,无法获得兑付的风险极高。
第三章分类依据第十二条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考虑以下因素进行五级分类:(二)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三)担保方式:贷款是否有担保和担保价值的高低。
(四)担保人信用状况:担保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第十三条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以上分类依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
第四章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第十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根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计提和核销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第十五条正常类和关注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用静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第十六条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取动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最新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农村信用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为了做好全区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监办通[ⅩⅩ]107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成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全面指导、协调。
组长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同志担任,成员主要由信贷、会计、稽核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详见莱山区农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名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贷科,办公室主任由信贷科同志担任;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负责全辖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具体指导。
二、分类范围分类的范围包括:在各项贷款科目、各项贴现科目、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具体科目如下: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131 短期农户贷款141 逾期农户贷款132 短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42 逾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91 短期农村工商业贷款194 逾期农村工商业贷款133 短期其他贷款143 逾期其他贷款134 中长期农户贷款1266 逾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35 中长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267 逾期农户联保贷款192 中长期农村工商业贷款1268 逾期助学贷款136 中长期其他贷款1269 银行承兑汇票垫款1246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46 呆滞农户贷款1247 农户联保贷款147 呆滞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248 助学贷款195 呆滞农村工商业贷款137 抵押农户贷款148 呆滞其他贷款138 抵押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276 呆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93 抵押农村工商业贷款1277 呆滞农户联保贷款139 抵押其他贷款1278 呆滞助学贷款144 质押农户贷款166 呆帐农户贷款164 质押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67 呆帐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65 质押农村工商业贷款196 呆帐农村工商业贷款169 质押其他贷款168 呆帐其他贷款140 贴现1286 呆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287 呆帐农户联保贷款1288 呆帐助学贷款三、方法步骤(一)人员培训。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的五级分类工作,保护信用社的资产安全,有效防控风险,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水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五个风险分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第三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科学的原则,确保五级分类结果真实准确。
第四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五级分类标准第五条:正常类是指信贷资产完全符合信用社信贷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并具备较好的还款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第六条:关注类是指在正常类的基础上,虽然具备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的能力,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加强监控。
第七条:次级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90天以上,或者在正常类和关注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损失。
第八条:可疑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180天以上,或者在次级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重大损失风险。
第九条:损失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360天以上,或者在可疑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无法收回或者无法收回全部本息的风险。
第三章:五级分类操作流程第十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包括客户信息收集、信息核查、风险分析、五级分类判断、五级分类结果反馈等环节。
第十一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或企业全面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社会信用等。
第十二条:信用社应当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包括查询征信记录、财务报表、工商注册信息等。
第十三条:信用社应当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所属的五级分类。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五级分类的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本操作细则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操作程序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操作程序贷款风险分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类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即是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类人员的主观判断。
特别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信贷活动当中,影响贷款偿还的因素纷繁复杂,对贷款构成风险的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要将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公式化,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为了保证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准确可靠,尽量减少由于分类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主观的误断,应确立一套科学、规范而又切实可行的基本操作规程。
这里所讨论的贷款风险分类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操作的基本框架和思路,以便对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一般可划分如下六个步骤,即:1、收集和阅读信贷档案;2、了解贷款的基本情况;3、判断还款的可能性;4、初步确定分类结果;5、征求意见和信贷讨论;6、最后确定分类结果。
(一)收集并阅读信贷档案贷款风险分类过程,是从收集和阅读信贷档案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信贷档案呢?简单地说,信贷档案,就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管理和收回贷款等全部工作过程的详细记录。
信贷档案是贷款风险分类人员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料来源。
可以这样说,没有完整的信贷档案,几乎就无法准确地进行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健全的信贷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借款人和每一笔贷款建立完整的档案,切实做到所谓的“贷款程序化、程序文件化、文件档案化”。
信贷档案的结构与内容:一般说来,信贷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借款人的基本情况。
具体包括:(1)借款人的名称、地址、企业类型及所处行业、业务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2)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所属机构的情况;(3)借款人的经营历史、信用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
2、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会计信息。
具体包括:(1)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以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会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2)保证人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以及保证人的其他财务会计信息。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一、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流程二、分类范围分类范围包括各项贷款科目、各项贴现科目、或有资产负债科目中核算的资产,具体科目如下。
三、企事业单位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流程(一)抄列贷款清单。
以上季末贷款余额为依据,逐笔抄列企事业借款单位(人)明细表(见附表一)。
(二)搜集并填写贷款分类的基础信息,规范信贷档案。
依据附录逐户收集企事业单位相关资料。
然后根据《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的要求,将有关信息逐一填列。
其中企事业单位相关资料具体包括:1、公司简介;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已年检)复印件一份;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一份;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5、贷款卡(已年审)复印件一份;6、公司章程复印件一份;7、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复印件一份;8、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一份;9、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附属机构情况材料;10、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融资情况(列明细表);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情况(列明细表);如没有,则出具书面证明。
11、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报告;12、借款申请、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贷款调查报告,贷款审批文件,贷后检查报告,到(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还款记录;13、银行存款日记账复印件(上年度及至今);14、上三年末、上月末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并且借款后的每个月都要及时报送三种财务报表;15、提供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借款的决议;16、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经办人);17、担保单位董事会同意担保决议;18、财产共有人同意抵(质)押书面证明;19、有权机关办理的抵(质)押登记及抵(质)押物他项权证;20、抵(质)押物清单、产权证明书、保险单等法律文书的复印件及评估报告等。
(三)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
根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信息,进行审查、分析,对贷款正常与否作出初步判断。
分析的重点:1、基本情况分析。
审查借款人基本信息。
最新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一、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流程二、分类范围分类范围包括各项贷款科目、各项贴现科目、或有资产负债科目中核算的资产,具体科目如下。
三、企事业单位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流程(一)抄列贷款清单。
以上季末贷款余额为依据,逐笔抄列企事业借款单位(人)明细表(见附表一)。
(二)搜集并填写贷款分类的基础信息,规范信贷档案。
依据附录逐户收集企事业单位相关资料。
然后根据《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的要求,将有关信息逐一填列。
其中企事业单位相关资料具体包括:1、公司简介;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已年检)复印件一份;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一份;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5、贷款卡(已年审)复印件一份;6、公司章程复印件一份;7、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复印件一份;8、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一份;9、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附属机构情况材料;10、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融资情况(列明细表);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情况(列明细表);如没有,则出具书面证明。
11、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报告;12、借款申请、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贷款调查报告,贷款审批文件,贷后检查报告,到(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还款记录;13、银行存款日记账复印件(上年度及至今);14、上三年末、上月末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并且借款后的每个月都要及时报送三种财务报表;15、提供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借款的决议;16、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经办人);17、担保单位董事会同意担保决议;18、财产共有人同意抵(质)押书面证明;19、有权机关办理的抵(质)押登记及抵(质)押物他项权证;20、抵(质)押物清单、产权证明书、保险单等法律文书的复印件及评估报告等。
(三)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
根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信息,进行审查、分析,对贷款正常与否作出初步判断。
分析的重点:1、基本情况分析。
审查借款人基本信息。
最新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认真全面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工作,规范分类操作,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现依据《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县农村信用社各营业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
第三条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
即:自然人一般农户——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
第二章风险管理认定的组织机构第四条认定机构:全县信用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具体组织实施。
县联社专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贷款分类办公室,负责贷款分类结果的认定工作。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理事长直接负责,由联社主任、信贷、会计、稽核、综合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贷款分类办公室下设在联社业务部,作为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机构。
各基层信用社设立由主任、信贷、会计等人员组成的贷款分类小组,按照授权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并对需上报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审核意见。
第五条认定权限:县联社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以下三类贷款的分类认定工作。
(一)单户贷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上(不含)的自然人其它贷款;(二)企事业单位的贷款;(三)所有损失类贷款。
损失类单笔余额超过100万元的自然人贷款和超过1000万元(含)的企事业单位贷款需报省联社最终认定;基层信用社(含联社营业部)在下列授权范围内进行分类认定:(一)贷款余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自然人贷款;(二)对超过认定权限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初分意见;基层分社(含信用社营业部)在下列授权范围内进行分类认定:(一)贷款余额5万元以内(含)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二)对超过上述权限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的初分意见;信贷人员的认定权限为单户贷款余额1万元(含)以下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
第六条贷款分类专管员的职责:(一)负责本机构辖内的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收集、整理、上报本机构贷款五级分类的有关信息、资料,按规定进行归档处理;(三)按季度对本机构的贷款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五级分类的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本操作细则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认真全面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工作,规范分类操作,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现依据《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县农村信用社各营业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
第三条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
即:自然人一般农户——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
第二章风险管理认定的组织机构第四条认定机构:全县信用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具体组织实施。
县联社专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贷款分类办公室,负责贷款分类结果的认定工作。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理事长直接负责,由联社主任、信贷、会计、稽核、综合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贷款分类办公室下设在联社业务部,作为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机构。
各基层信用社设立由主任、信贷、会计等人员组成的贷款分类小组,按照授权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并对需上报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审核意见。
第五条认定权限:县联社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以下三类贷款的分类认定工作。
(一)单户贷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上(不含)的自然人其它贷款;(二)企事业单位的贷款;(三)所有损失类贷款。
损失类单笔余额超过100万元的自然人贷款和超过1000万元(含)的企事业单位贷款需报省联社最终认定;基层信用社(含联社营业部)在下列授权范围内进行分类认定:(一)贷款余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自然人贷款;(二)对超过认定权限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初分意见;基层分社(含信用社营业部)在下列授权范围内进行分类认定:(一)贷款余额5万元以内(含)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二)对超过上述权限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的初分意见;信贷人员的认定权限为单户贷款余额1万元(含)以下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
第六条贷款分类专管员的职责:(一)负责本机构辖内的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收集、整理、上报本机构贷款五级分类的有关信息、资料,按规定进行归档处理;(三)按季度对本机构的贷款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七条信贷部门的职责(一)负责制定、修改、解释有关的贷款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做好辖内贷款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二)按规定的权限负责基层信用社(含联社营业部)上报贷款分类的最终认定工作,并对需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贷款提出分类意见。
(三)对贷款分类结果及时进行统计、汇总、连续监测、考核及检查指导,根据辖内贷款风险分类的实际状况,按季写出综合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上级单位和金融监管部门。
(四)负责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审查和咨询。
(五)根据分类结果,制定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计划,并督促基层信用社完成。
第八条会计部门职责(一)按照有关贷款核算的现行规定,认真组织对各类贷款的台帐设置、帐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以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形态。
(二)根据分类结果制定呆帐准备的计提计划。
第九条稽核审计部门职责(一)将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列入常规审计的内容;(二)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有关规定对分类规定、方法、程序的执行情况和分类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业务部门进行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向上级单位作出书面汇报;(三)按权限对损失类贷款进行重点审计;(四)对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
第三章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分类操作程序第十条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界定。
为便于进行分类操作,凡单户贷款余额在5万元以下(含)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生产、生活费用贷款、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统一划归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
按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第十一条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分类方法:采取批量处理的方法进行分类。
即采取调阅档案资料和非财务分析的方法,结合核心定义和矩阵分类标准按村逐户逐笔填制附表(二)《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认定表》并进行分类,然后依据认定表逐笔登记台帐。
调阅的档案资料包括:申请、借据、合同、担保承诺书,信用户等级评定资料、催款通知书等资料。
第十二条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分类结束后,按村装订并保管“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档案资料。
第四章自然人其它贷款的分类操作程序第十三条自然人其它贷款的界定:凡单户贷款余额在5万元(不含)以上的自然人贷款统一划归为自然人其它贷款,按自然人其它贷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第十四条自然人其它贷款的分类方法:以非财务因素和担保因素进行分类。
(一)逐户撰写贷款分类背景材料;(二)依据背景材料逐户填写《自然人其它贷款认定表》;自然人其它贷款的背景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基本情况:包括借款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家庭人口、住房情况,借款人所从事的职业、经营的项目、资产负债情况(包括在本次以外的其它金融机构有无贷款),效益或年收入情况,净收益情况,借款人的道德品行情况,有无不良恶习,家庭是否稳定,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是否曾因债务问题受到过法律的追究等等。
(二)授信情况及还款来源分析。
如果借款人的贷款由多笔贷款组成,应逐笔将贷款的时间、用途、金额、利率、期限、担保、欠息情况、是否办理过延期、借新还旧(包括借新还旧的次数)等详细记录,并逐笔分析贷款是否具备合法性;其次,是根据贷款逾期的时间长短,贷款的还款记录、催收记录等分析贷款的法律时效和借款人的偿还意愿;其三是根据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分析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清偿贷款本息。
(三)担保因素分析:如果借款人的贷款由多笔贷款组成,应逐笔对担保人进行分析。
材料上要注明担保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从事的职业、经营项目、及效益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担保的种类。
其次,是分析担保合同是否合法有效,保证期间或担保物权的有效期间是否还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担保人有无代偿能力或抵(质)押物变现能力如何等等。
(四)结论:根据上述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和担保人第二还款来源以及借款人的偿还意愿,综合判断贷款的分类结果。
分类结果和分类理由必须一致。
第十五条自然人其它贷款分类结果完成后,依据自然人其它贷款分类认定表登记台帐。
然后将背景材料和认定表逐户装入贷户信贷档案归档保管。
第五章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程序第十六条企事业单位贷款界定:是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公司法人,私营独资企业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事业法人。
以个体工商户的字号为借款人的按自然人其它贷款划分类别。
第十七条按照全县信用社对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客观现状,将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划分为二大类进行分类。
(一)生产经营正常,能收集齐全财务报表的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二)生产经营处于停业或半停业、关闭、倒闭、破产状况,信用社客观上无法收集财务信息资料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按照非财务因素、担保因素等方法进行分类。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分类操作程序如下:(一)收集企业前二年和当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测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现金净流量、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利润率等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依据企业财务信息、现金流量、非财务信息、担保分析等信息填制分类《工作底稿》。
(三)依据《工作底稿》撰写借款人的背景材料。
(四)最后逐户填写《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
(五)依据分类结果登记贷款台帐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背景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标题×××背景材料。
(二)借款人基本情况。
1、借款人名称。
即借款合同和借据上借款人公章名。
2、职工人数和资产规模。
3、借款人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
产权结构是指出资者构成情况,组织结构是指决策机构及其职能部门。
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各部门(有关联关系的须简要说明)4、简要发展沿革和经营业绩。
主要是指企业设立以来的发展史,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
5、借款人经营及财务状况。
主要是指借款人的经营项目、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包括信用社贷款)、经营收入、净收入、预计年净收益等情况(该部分包括上年末的情况)6、借款人与信用社业务合作情况。
包括借款人在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基本帐户开户情况,贷款是否拖欠、有无逃废本息现象。
(三)授信业务情况1、授信的申请理由及申请时的还款来源。
2、授信业务的审批层次,审批结论的主要内容(应专门说明是否为有条件同意,条件内容、审批条件落实情况)3、授信协议签定和借款人支用情况。
4、授信业务的担保情况(包括担保有效性情况、保证人担保能力的进一步分析,抵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
5、贷后管理的简要情况。
6、已进行过责任认定的,要列明经营和审批责任人。
7、一个借款人有多笔贷款的,应在借款人背景材料中逐笔说明。
(四)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针对授信业务的现状和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状况,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上一起分类时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五)评级结论及评级理由。
第一十九条生产经营处于停业或半停业、关闭、倒闭、破产等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分类操作程序如下:(一)依据信贷人员通过贷后调查和调查走访有关企业的管理人员而得到的非财务信息撰写背景材料;(二)依据背景材料逐户填写《企事业单位贷款认定表》。
(三)依据分类结果登记台帐。
处于停业或半停业、关闭、倒闭、破产等类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背景材料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的概况:主要是目前的现状,处于关停等状态的原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政府对企业目前现状将采取的措施等。
(二)贷款的授信情况;应逐笔进行记载,分析贷款的合法性、法律时效等;其次是担保情况分析;其三,是分析该笔贷款可最低限度的受偿比例,以及遭受损失的金额。
(三)评级结论及理由。
第六章贷款分类管理第二十六条建立信贷档案借款单位贷款档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1)借款人的名称、地址、营业执照、贷款卡及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流水帐单、银行分户帐流水帐单、税务登记证、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业务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有效证明等;(2)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3)借款人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
2、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包括:(1)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2)保证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财务信息。
3、重要文件,包括:(1)借款人的贷款申请;(2)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级联社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3)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4)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抵押合同、保证书、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例如地契、房产证明、公证文件等;(5)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