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自信地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打好基础小学生的数学起点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始教学前先复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例如数学术语、基本公式、计算方法等。
2. 给出生动实例生动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或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知识点。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多种方法的运用能够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强调模型和图形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无法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对图形和拟像能力较强。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图形,或者将知识点转化成模型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5. 强调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概念,但是对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实际情景实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鼓励质疑和思考小学生是非常好奇的群体,喜欢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他们质疑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7. 与家长合作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支持他们的教育。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提供有关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并创造多种教学情景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它在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便成为教师要探讨的课题。
概念教学的策略可分为四个步骤: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内化概念,应用概念。
(一)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在概念教学时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概念的引入方式要恰当,要根据不同的概念创设不同的情境。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的方式很多。
创设故事情境引入,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时,可这样引入:“大家爱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孙悟空智斗黄牛怪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黄牛山,碰到山上的黄牛怪,黄牛怪大声叫着: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回答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神奇的宝贝,高喊:变、变、变,只见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从变成了又变成再变成9米,没等黄牛怪反应过来,就被金箍棒压死了。
”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动手操作情境引入,一些有数学背景的玩具和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同样的纸比赛折飞机飞行,发现有的飞机飞得很平稳,有的飞机却飞得不平稳,通过观察发现,飞得不平稳的飞机是因为机翼两侧不对称,飞得平稳的飞机是对称的,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与策略:1. 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学使用实物和图形通过使用实物(如积木、硬币等)和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用披萨饼或蛋糕模型来展示1/2、1/4等概念。
图示法用图示法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数轴来展示整数的加减运算。
2. 问题引导教学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例如,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探究活动,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来计算其面积。
3. 逐步递进教学循序渐进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先学习整数加减法,再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4. 游戏和竞赛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数学大富翁”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组织班级或校级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5. 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购物、做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生活化案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来源和意义。
例如,通过交通路口的红绿灯计时,理解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6.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1.通过生活情境教学,使概念更加形象化。
数学概念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授平行线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或道路,从中找到平行线的特点,从而更加形象化地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授质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的自然数,让他们自己发现质数的特点和性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质数概念。
3.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妙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授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己绘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从中总结出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动画等,呈现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数学概念的教学。
在教授圆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各种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5.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
在教学中,除了教授数学概念外,还要注重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授小数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周佩清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
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再创造、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已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
一、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儿童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
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
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1、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源于生活。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
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
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
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
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
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
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
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2、从直观操作引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
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荡涤着传统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在为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存在诸如将“生活经验”等同“数学思考”;用“牵引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将“优生主唱”视为“合作交流”等现象感到困惑。
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发展性教育教学目标为引领,尊重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的教学。
突出表现为关注人的发展、促进数学学习、呼唤效益意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搭建舞台;提供练习;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时代在发展,教育正创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课改实验多年了,我收获了不少的经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知识。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可以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直观教学法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图片或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加法时,可以使用计数棒或珠算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加法的计算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适用。
通过提供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减法时可以提出一些有关取走物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巩固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有些学生偏好视觉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有些学生喜欢听觉教学,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五、个性化辅导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个性化辅导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有些学生可能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需要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克服问题。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辅导。
六、游戏化学习游戏是小学一年级孩子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创造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进行教学。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家庭作业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布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家庭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前者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获得概念;后者主要利用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
概念同化实际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概念同化虽然不需要经过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等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关键属性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但是概念的直接揭示不能等同于教学的简单、空洞。
要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形式地记住概念,同样需要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相关教学过程。
下面笔者以《认识小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为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策略的一些认识。
策略一:全面探寻已有固定观念同化学习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作为固定点来吸纳、同化新概念,这些相关概念就是固定观念。
因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丰富的,因而与所学新知相联系的固定观念应该是多样的。
同一新知的学习,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固定观念。
这些固定观念从学习时间上来说,有的离新知比较近,有的离新知比较远;从外在特征上来说,有的比较外显,有的比较内隐;从清晰程度来上说,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朦胧;从同化作用上来说,有的比较强,有的比较弱。
面对如此复杂而丰富的固定观念,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同化新概念的固定观念,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性,并预测其在新知学习中的同化作用,以其同化作用的强弱为主要依据,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组织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感知觉中强刺激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离学生比较近的、比较外显的、比较明朗的观念作为固定观念,而忽视甚至漠视因时间的延长、记忆的衰退或条件的内隐而变得模糊,但同化作用却比较强的固定观念。
探索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索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
比如,在讲解加法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直观的实物,如水果和玩具,让学生参与集体游戏,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强化基本概念,打下坚实基础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基本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点强调数字、形状、排序和计量等基本概念。
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灵活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合作学习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巩固和扩展,循序渐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内容的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数学的整体认知。
五、鼓励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都很喜欢与同学进行互动和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探究。
这种互动和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及时反馈,推动学生进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课堂练习和作业批改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推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创设情境、强化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巩固和扩展、鼓励互动和合作以及及时反馈。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的科目,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认真选择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1. 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或者分组让学生共同出题并讲解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它将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数学知识,或者通过游戏中的数字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通过这种有趣、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3. 视觉教学策略视觉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图片、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用各种图形和组合图形来教授几何等相关的知识点。
再者,与图形有关的数学运算可以用图表来呈现,例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大的数字和小数字在图表中的展示和区别。
情景式教学策略是通过创造符合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及路程进行计算练习。
个性化教学策略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数学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因此,针对学生的弱项,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教学。
例如,对于数学表现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类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数学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和挑战性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孩子们接触数学开始,教育孩子们如何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学科。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篇文章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孩子们在小学时,对于抽象的数字概念理解较差,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给予他们生动的形象再现,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利用生动的故事、图片等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猫吃奶的故事情境,教孩子们掌握加减法运算的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推理、举例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点;或者通过直观的几何形状让他们进行排序、分类和描述等方面的数学应用。
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的体验,既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做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者,任何学生都是活跃参与者,主要特点是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频繁、思维交流充分。
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主性思考、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更加深入。
例如,来到一道难题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互相思考和发掘,共同进步,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三、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更具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
例如,在掌握完整数的概念后,可以借助“数学接龙游戏”类似的游戏来进行练习和加强运算;或者让孩子们在贴图板上进行几何图像的拼凑和构建,开发他们应用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
以上几种数学教学策略只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特点及具体教学要求,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构成了数学概念体系的基石,抓好概念的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才能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教师概念教学数学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阶段:定义、理解和运用;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及策略:简单介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策略,具体介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策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原则及要求,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选材,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与现实原型关系。
概念是从实践中来,学习概念是为了综合应用,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思维混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必须要受到重视,它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策略是教师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它能指导教师教学,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指导教师进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概念包含的内容丰富,范围也大,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更是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随着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变化,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数学概念本身的充实与发展,使教师不能掌握几种教学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教学策略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将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组合起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理论,并且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概念教学当关情况进行研究及总结,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提供先进的依据,在丰富的教学理论支持下,逐步深入小学进行调查实践,给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教学策略探究作者:郑新平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01期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是严谨、抽象和模糊的,学生很难依靠教材内容对相应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认识,也就很难对其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类型,本文基于两种类型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究相应教学对策,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形成;概念同化;策略;数学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对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者自己主动的构建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生活经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立足生活经验,积累活动经验(一)立足生活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师首先需要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形象化与生动化,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找到具体的参照物,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比一比》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是比较,学生要理解长与短、大与小等多方面的具体含义。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很难通过教学上的解释深刻理解比较的含义和本质。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开展概念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大一小两个苹果,并且询问学生:“同学们,这里有两个苹果,大家想要哪一个,为什么?”此时,学生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要大的苹果,因为它比另一个大。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不同身高的学生来到讲台,让学生按照高矮顺序排列;让学生用笔、尺子、绳子感受“长、短”的概念。
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领悟比较的概念。
(二)积累活动经验经验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的。
数学经验依赖所从事的数学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直接数学活动经验。
直接数学活动经验是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以下是一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使用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提出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证明题目,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推理出结论,并用严密的逻辑进行证明。
1.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逐步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帮助他们抓住重点。
2.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多个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不同的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并鼓励他们尝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表达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和同学交流。
2. 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文字等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描述自己的思路,并提问同学,进一步拓展沟通范围。
1.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丽和奥秘。
2.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2017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2017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小学老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来为小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篇一1.有效的引入是概念形成的基础。
在我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感觉“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例子”或“合适的情境”进行引入,能够让学生构建抽象的概念。
我以《体积与容积》一课来说说,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如果我们不结合生活实际,他们是很难理解这一概念的。
我是从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设置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够喝到瓶中的水?”引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再问学生“在我们身边,哪些事物也占了空间?”通过学生思考意识“书包占了教室的空间”“铅笔占了笔盒空间”等物体都是占了空间的。
最后,我用一个魔方和可爱的小公仔进行比较“谁占空间比较大?”让学生感受物体不仅仅占了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再加上鲜活的例子。
学生就能够通过表象特征去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形成概念。
学生认知概念后,还要及时强化,让他们在小组内或同桌间,通过拿物体让对方说出”什么是它的体积”。
2.切实地概括是概念形成的前提以《分数的再认识》为例说一说:通过看图,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说说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用1/4表示;(2)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用3/4表示;(3)把全部蝴蝶平均分成5组,取其中的3组,用3/5表示;我们把一张纸,4个苹果,或5组蝴蝶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即单位“1”。
综上所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数学概念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它强大的系统性需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概念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篇二一、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在学习几何形体概念的过程中,学生要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概念、听取教师的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了解概念的表征,有选择地把感知的概念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概括,形成表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一、关注概念的导入形式,及时揭示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以下三种形式导入,引出新概念。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导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生活事物来引入数学概念。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更感兴趣,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这些概念很亲切,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不是一种讳莫如深的事,这对于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至关重要。
例如:《认识图形》这节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许多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的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认识图形的概念,建立在初步认识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的避开立体图形的概念,又要揭示出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立体图形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在课中,教师先出示课件中贝贝带来的很多礼物,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接着让学生认老师带来的四种生活中的物品,观察这四种物品,样子长得一样吗?样子不一样,我们就可说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接着让学生回到课件中,教师引导把它们形状一样的物品放在这个方格里。
脱去它们的外衣(课件中抽象出了各种图形的模型),这些物品的形状在数学上都有一个名字,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初次接触数学概念,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差异化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较大,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扩展性的练习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练习和直观的教学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二、游戏化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例如,通过卡片游戏来巩固数字的认知和顺序排列;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教授数学运算符号的应用等。
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例如教具、图片、视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字积木来教授数字的认知和组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来演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变换等。
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能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启发性教学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给予引导性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类比和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1.游戏化教学: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竞赛、数学拼图游戏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2.教学差异化: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扩展性的学习活动,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巩固性的学习活动。
3.视觉化教学:使用图表、图像等视觉工具来说明概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用图表来解释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手势和动作教学:通过手势和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可以通过手势来表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5.教学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6.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的物体来进行计算和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
7.反馈和复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错误纠正和改进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8.多种资源利用: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教育平台等多种资源来辅助教学,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练习。
以上是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策略进行教学。
概念同化小学数学教案
概念同化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理解概念同化的概念,并了解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训练,培养学生的概念同化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概念同化的含义;
2. 进行概念同化训练;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概念同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找出其
中的规律和共同点。
2. 概念讲解:简单介绍概念同化的定义和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同化的概念。
3. 实例训练:设计一系列涉及概念同化的问题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概念
同化的过程和方法。
4.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深化对概念同化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和体会概念同化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课后作业:
1. 完成概念同化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找出身边生活中的概念同化案例,写一篇小结。
教学资源:
1. 图形卡片;
2. 概念同化练习题。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概念同化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前者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获得概念;后者主要利用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
概念同化实际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概念同化虽然不需要经过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等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关键属性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但是概念的直接揭示不能等同于教学的简单、空洞。
要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形式地记住概念,同样需要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相关教学过程。
下面笔者以《认识小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为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策略的一些认识。
策略一:全面探寻已有固定观念同化学习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作为固定点来吸纳、同化新概念,这些相关概念就是固定观念。
因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丰富的,因而与所学新知相联系的固定观念应该是多样的。
同一新知的学习,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固定观念。
这些固定观念从学习时间上来说,有的离新知比较近,有的离新知比较远;从外在特征上来说,有的比较外显,有的比较内隐;从清晰程度来上说,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朦胧;从同化作用上来说,有的比较强,有的比较弱。
面对如此复杂而丰富的固定观念,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同化新概念的固定观念,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性,并预测其在新知学习中的同化作用,以其同化作用的强弱为主要依据,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组织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感知觉中强刺激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离学生比较近的、比较外显的、比较明朗的观念作为固定观念,而忽视甚至漠视因时间的延长、记忆的衰退或条件的内隐而变得模糊,但同化作用却比较强的固定观念。
例如,对于小数来说,人们很快能将刚学的十进分数作为它的固定观念。
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仅仅用十进分数作为固定观念,教与学总免不了肤浅和生硬。
再仔细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小数其实是人们对整数的一种仿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
显然,整数不带分母的简便书写特性也是小数的固定观念之一。
此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缘于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
这样十进制计数法也应该是它的固定观念之一。
只是“满十进一”的思想十分隐蔽,是一种隐性的固定观念,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学生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却经常不自觉地在使用,应该说这个固定观念缄默而稳定,对理解小数产生,同化小数概念及其运算,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对于这些同化作用特别强,但外在朦胧而隐蔽的固定观念,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掘,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复习、重组、改造等方式使之显性化,并使其具有更合理的同化结构。
可以说,多种固定观念的多重联系,使学生对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获得了通透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小数概念的同化学习。
策略二:架构立体的同化模式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概念同化应该有三种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三种学习模式各有特点:下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并列结合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相关观念的潜在的吻合因素即“同构态”,并将这种相同的结构抽象出来,因而并列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迁移;而上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提升。
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的进行比其他两种学习形式要容易一些,因为演绎性获取相对来说要比类比性获取和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易于保持。
由于数学概念逻辑联系的多样性,概念同化的三种学习模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分别,更有联系。
在概念同化学习中,同一概念的学习往往不能仅靠其中一种模式完成,而必须综合采用两种或三种模式同时作用才能完成。
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各种模式之长有机组合起来,构建最牢固的认知“脚手架”,最大限度地放大已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小数概念,如果将小数仅仅与十进分数相联系,小数概念的同化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显然这属于并列结合学习,而且是一种一对一的转换式的并列结合学习。
如果将小数不仅与十进分数,而且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建立起联系,那么同化的模式应是这样的,可用下图表示:从左面的图式可以看到,引导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可以先利用整数的写法和十进分数两个观念的组合,初步建构小数,这是一种组合式的并列结合学习;初步认识小数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和小数,感悟其共同点——都遵循十进位值制,理解正是它们都遵循十进位值制,十进分数才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
这样又使学生将新学的小数概念纳入已经十分熟悉且概括性、包摄性更强的十进位值制的思想之下,这又是一种相关下位学习。
显然,通过下位学习,能使学生对小数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样来看,学生有效同化小数概念的模式应该是并列学习和下位学习的有机组合。
其实在前文所列举的教学准备片段中,在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的同时,笔者又通过引发学生的类推猜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不易注意的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变单一的并列转换学习模式为网络化的并列组合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新旧概念的“同构态”,使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知实现一种结构性的迁移,进而顺利地从购物情景拓展运用到例题的测量情景中。
策略三:逐级提升同化水平概念同化的本质就是揭示新旧概念的联系。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活跃。
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新旧概念联系的复杂性、抽象性决定了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精确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像概念形成一样,也应该遵循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十进位值思想的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一种渐进式的转换和提升。
具体来说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1.情景感知。
生活中有两种情况经常用到小数,这就是购物情景和测量情景。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从测量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将测量的结果即不足1米的课桌的长和宽,先用整数表示,再用分数表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
如果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应该是购物的情景学生更为熟悉,积累的数的经验也更丰富。
因此,有必要在测量情景前增加购物的情景,以此为切入点。
像前文列举的准备性教学片段中所述,通过猜想类推,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经验实现对小数的自主建构:小数与十进分数等值,它也是对整数形式的一种仿写。
接着,引导学生把购物情景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测量的情景中;然后,借助两种不同生活情景的启示,初步建构纯小数的位值雏型;最后再返回到购物的情景,以纯小数为基础,建构带小数的位值雏型。
相机完成教材中“想想做做”第2、4题,初步形成关于小数的数感。
2.数形结合。
《九章算术》日:“析理以辞,解体用图。
”古往今来,数与形密不可分。
数形结合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以形助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形为手段,数为目的;另一方面,以数助形——借助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来提炼事物(图形)的本质,数为手段,形为目的。
显然,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生活情景后,可以采用以形助数的手段,对小数位值雏型进行形象的解剖和精确的刻画,使小数位值雏型转化为直观的位值模型。
教材中“想想做做”第1、3、5题等练习,提供米制直观图以至脱离了具体量的正方形图、数轴图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理解小数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使学生形成有关小数的清晰表象,为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坚实的基础。
3.抽象概括。
在学生根据米尺图、正方形图填写好有关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学生归纳纯小数的本质属性:不管是1元、1米、1个正方形……只要平均分成10份,那么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反之,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在学生填写完数轴上的小数后,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确:数轴上0-1之间都是零点几;1-2之间都是一点几;2-3之间都是二点几……从而深化理解带小数的意义。
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从概念到概念的过程,但是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建立,不是—种简单空洞的逻辑链接,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过程:情景感知——数形结合——抽象概括。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概念真正在已有的概念体系中“落脚”,获得心理意义。
策略四:同化与分化有机整合奥苏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
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渐近分化的原则。
该原则主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并使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协调整合。
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还应该是—个从同化到分化的过程。
当然,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种分化应该是与其对立面——同化有机统一的过程。
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如果说同化是寻找新旧概念的共同特征,那么分化就是辨析新旧概念的区别特征。
同样,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分化也应该是渐进式的。
例如,在引导初步认识小数后,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层次的设计逐步实现新旧概念的精确分化。
1.联系具体量析数。
例如对于36.6℃来说,要使学生明确,同样是“6”,前者表示6℃,而后者表示6/10℃。
2.析抽象的数。
先出示现代使用的小数,如768.6,然后由近及远,出示远古使用的小数,如6785|4763等,让学生辨析小数部分位值与整数部分的异同,将数学史的介绍与对小数的位值辨别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小数与整数位值意义的分化,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上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将一直进行的求同的思维过程实施逆转,变求同为求异,变同化为分化,最终实现对十进位值制的进一步建构和对小数意义的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