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常识1
词学常识
• 3、词的章法 • 除单调外,词都要分段;如双调词, 分为两段,上段称为上片,或上阙;下 段称为下片,或下阙;另外,长调词有 三段、四段的,称为三迭、四迭。 • 词的第二段开头第一句称为“过片” 或作“过遍”,即从上段过渡到下段, 是全篇章法结构的关键所在。 •
• 过片有“不换头”与“换头” 之别, “不换头”即上下片开头的句式完全一 样; “换头” 则是下片首句与上片首 句的句式不同,或称为“过变”。
• 4、词的押韵与对仗 • 词可以押平韵、仄韵,可以一韵到 底,也可平仄互押,主要依据词牌的规 定。如《南乡子》押平韵,《满江红》 押仄韵,《菩萨蛮》则是平仄互押。 • 词的对仗只要两句相连,字数相同, 就可以用对仗;而在对仗的音韵上,并 不要求平仄互对,只要求合谱。
•
• 冯延巳 •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 •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 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 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词的基本常识
• 一、词的名称 • 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 词”,后简称为“词”;另外,词还有 一些府”,如《东坡乐府》。 • 2、形式上长短不齐,所以称之为“长 短句”,如《淮海居士长短句》。 • 3、因词与音乐密切相关,须用乐器进 行演奏,所以又有“琴趣”之称,如 《山谷琴趣外编》。 • 4、与诗相比,诗为正宗,主要功能是 “言志”;而词的主要功能为“言情”, 是诗之余绪,故称为“诗余”。
(二)小令与慢词
• 词调按乐曲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 1.小令源于酒令,又叫令曲,字少调短。如林逋 《相思令》。 • 2.中调介于小令与长调之间,又有“近”(近 拍)、“引”(引歌)之称。 • 3.慢词:又称长调,词调按乐曲长短分类的一种 样式,指乐曲较长,字数较多的词调,一般在九 十字以上。例如《雨霖铃》、《满江红》。
词 的 常 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 调有定格, 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⑴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 ⑵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 ⑶长调(九十一字以外)。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 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 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 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2
词是起于唐五代, 词是起于唐五代,流行于宋的一种 文学体裁。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 文学体裁。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 又称诗余 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 诗余,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 一类的文学体裁, 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 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 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 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 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 人把词称为"诗余 诗余"。 人把词称为 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 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6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 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 箫声咽, 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就叫《忆秦娥》 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 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 本名《望江南》 又名《谢秋娘》 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 一首咏"江南好 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的词 能不忆江南", 一首咏 江南好 的词,最后一句是 能不忆江南 , 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 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 仙姿》 改名《如梦令》 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 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 如梦, 如梦, 写的《忆仙姿》中有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 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 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 等句 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 第一句是"大江东 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 大江东 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 。又叫《酹江月》 个字是"酹江月 酹江月" 个字是 酹江月
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相关知识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音或书写形式。
以下是一些与词相关的知识:1. 词性:词可以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不同语法和语义角色被归类为不同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
2. 词的构成: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构成。
例如,通过添加前缀(如"un-",表示否定)、后缀(如"ing",表示进行时态)或者通过合并两个词(如"sunflower",太阳花)。
3. 词义:每个词都有自己的意义。
有些词的意义是具体的,比如"apple"(苹果),而有些词的意义是抽象的,比如"love"(爱)。
词义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4. 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是指具有相同或类似意义的词语,比如"happy"(开心)和"joyful"(快乐);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语,比如"hot"(热)和"cold"(冷)。
5. 词频:词频指的是一个词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
一些常用的词如"the"(定冠词)、"and"(连词)等被称为高频词,而一些不常用的词如"abstemious"(有节制的)被称为低频词。
6. 多义词:某些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意义,被称为多义词。
例如,"bank"可以指银行,也可以指河岸。
7. 词汇搭配:词汇搭配指的是一些词在语言中常常与特定的词汇一起使用,形成固定的搭配。
例如,我们说"make a decision"(做决定),而不是"do a decision"。
以上只是一些与词相关的基本知识,词的研究还涉及更深入的领域,如词根、词源、词汇语义学等。
词的基础知识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 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 色。飞卿(温庭筠),严妆也;端 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 乱头矣。”
• 萌芽于隋唐之际的词,在唐代民间的沃 壤中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盛唐、中唐文 人已染指填词,渐成风气;及至晚唐五 代,词已经相当成熟,作为韵文中一种 独立的新体,在诗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第三个时期以苏轼词为代表。“以诗为 词”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第四个时期以周邦彦为代表。集婉约词之 大成,流风远韶,对南宋后期的词坛影 响极大
李清照——一颗 璀灿的明珠,在 两宋词坛上、乃 至整个中国词坛 上熠熠生辉 。
南宋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辛弃疾词风:或壮声英概,凌 厉无比,具有跃马挥戈、坐啸 生风的气象;或抒发壮志难酬、 英雄失路的愤恨,感慨苍凉, 沉郁顿挫。同时,他又能摧刚 为柔,以雄豪之气驱使花间丽 语,温婉蕴藉。
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 为代表。词的体制和题材,与《花间集》相 近;词风清丽闲雅,不出南唐窠臼 。 第二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内容上有新扩展, 开始描写都市风光,抒发羁旅情怀;在体制 上则突破小令的格局,或将本为短小的令词 衍为长调,或干脆自创新腔,以赋体作长调, 词的风格上能雅不避俗,蕴雅于俗,俗不伤 雅,雅俗并陈,故而雅俗共赏 。
二、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1、诗的句式整齐,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整齐 美与错落美) 2、诗的句法比较固定、单一,词的句法灵活多 样。 3、诗的押韵比较固定,词的押韵呈多样化。 4、诗的对仗比较固定,词的对仗多样。 5、诗的体式较少,词的体式丰富。
三、从诗词的题材上看 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四、从诗词的风格上看 “诗庄词媚” 五、从诗词的语言特色上看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 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第二讲词学常识
第二讲词学常识一、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
这些名称都代表了词体的某种特点,下面摘要予以解释:1、曲子词曲子,是词的最早名称,与今时所说的“词”、“歌词”意义相同。
但在唐五代却很少使用“词”这个称谓。
例如在敦煌藏经洞里发现最早的民间词集,其名称是《云谣集杂曲子》(共30首),一些单篇则称之为曲子《浣溪沙》、曲子《擣练字》、曲子《感皇恩》等。
“曲子”,即指倚谱所填之歌词来说。
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中说:“是今所谓词,古原称曲子。
按曲子原出乐府,郭茂倩曲子所由脱变之乐府为‘杂曲歌辞’,或‘近代曲辞’。
……是五七言乐府原称词(即辞字),或称曲,而长短句则称曲子也。
特曲子既成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
”唐五代之所以把这种配乐歌词称之为“曲子”,任半塘认为:“其含义的主导部分是音乐性、艺术性、民间性、历史性,都较词所有为强。
”(《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文学遗产》1980年第2期)直至宋代,人们还习惯于称词为“曲子”。
如张舜民《画墁录》所载:柳永进见晏殊。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宋神宗熙宁间杨绘编了一册被视之为“最古之词话”的书籍,书名是《时贤本事曲子集》。
南宋王灼论词之起源时说:“盖隋以来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碧鸡漫志》卷一)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过“长短句今曲子便是”之类的话。
可见“曲子”之称,影响长远。
称“曲子”为“词”,是文人词出现以后的事。
五代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最先提出“曲子词”这个名称:“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
”与欧阳炯同时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
”至宋,“词”才逐渐取“曲子”而代之。
顾随说:“词之一名,至宋代而始确立。
其在有唐,只曰‘曲子’。
词的常识——精选推荐
词的常识词的常识⼀、什么是词词,是从律诗相承⽽发展起来的,但⼜有所区别。
⾃隋唐时代的民歌,伴随着当时新兴的⾳乐(即燕乐)⽽产⽣的新诗体;到了宋代更加兴盛,进⼀步发展到具有特定格律形式的长短句,即词的形成。
词的创⽴和发展,使诗歌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词谱多达三千余种,在中华诗苑⾥增添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词,原本是⼀种配乐的可以歌唱的歌词,当初称为“曲词”或“曲⼦词”,也有称“琴趣”、“歌曲”、“乐章”等,⼤约定名于北宋。
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受近体诗影响很深,逐渐脱离了⾳乐⽽成为独⽴的诗体,⼜称“诗余”、“乐府”。
词,从配乐⽅⾯来说,据声作词,是渊源于乐府的;从格律⽅⾯来说,多⽤律句,是渊源于近体诗的。
唐宋时代,诗⼈是依照乐谱的⾳律和节拍来写作的,故作词叫“依声”,或称“倚声”。
凡是依照乐谱填字的,就称为填词;后来词逐渐脱离了⾳乐关系,成为⽂学体式,即“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的长短句诗了。
⼆、词体形式按照不同划分标准,词分为多种形式,具体有下列:(1)段数划分。
词有⼀段、⼆段、三段、四段之分。
⼀段叫单调,⼆段叫双调,三段叫三叠,四段叫四叠。
(2)字数区分。
可分为⼩令、中调、长调。
现提供参考字数:58字以内为⼩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的为长调。
(3)术语区别。
词有令、引、近、慢等名⽬。
“令”是词牌的通称;“引”是词、曲之义;“近”与“引”相类,⼤多是中长调;“慢”是慢曲的简称,⼤多是长调。
词原本是配乐歌唱的。
⼀曲终⽌或奏完⼀段叫⼀阕,所以⼀⾸词也叫⼀阕词。
双调词的前段叫前阕、上阕或上半阕,后段叫后阕、下阕或下半阕。
也可以称⽚,⼀⽚就是⼀遍。
所以双调词的前段⼜叫上⽚,后段⼜叫下⽚;下⽚开头,叫作过⽚。
单调词不分段,只有⼀⽚;双调词分⼆段,即分上下两⽚。
三、词的平仄词的平仄格式,并不像律绝那样句式整齐、只归纳为⼏种式样,⽽是⽐较复杂、千变万化的。
这是从词的总体上来说的,但从每种词、每⼀种体系来说,它⼜是严格固定的,不能违反它的格律要求。
词的基本常识
词的基本常识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注:应为“五代十国”),大盛于两宋,是唐宋新兴的诗歌体裁。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
既要按曲子节奏填词,就很难都用整齐的五言、七言来填,因为旋律总有长短快慢。
所以除有极少数的例外,一首词中句子总是长短参差的,故词又称“长短句”。
词还有“乐府”、“歌曲”、“乐章”等名称,也都可以看出它与音乐的关系,只有较为晚出的“诗余”之称。
是忽略了词与音乐之间关系的。
所谓“诗余”是将词说成是诗的余绪(贬低词的说法),或以为词是由诗增减字数、改变形式而演化成的。
这都是只着眼于诗词语句篇章的异同,而没有考虑音乐对词的产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而形成的片面看法,因而是不符合实际的。
诗,也有配乐唱的,主要是乐府。
乐府与词的根本区别在于:㈠乐府起于汉代乐府机构所采集的民歌,所配的音乐是以前的古乐,叫“雅乐”;还有汉魏以来的清商曲,叫“清乐”。
而词所配的音乐,则是以隋唐以来大量传入中国的胡乐为主体,包含部分民间音乐成分,共同结合形成的一种新乐,叫“燕乐”(也作“䜩乐”、“宴乐”)。
燕乐所用的乐器与以前不同,主要是极富表现力的琵琶,以后则有觱篥。
词所配合的就是这种当时极受欢迎而广为流行的新音乐、新曲调。
㈡乐府以及也被拿来唱的声诗,都是先有诗,然后才配以乐的;词则是先有乐曲(词调)而后才倚声填词的。
这一区别也很重要,由此我们知道乐府歌行中的长短句是自由的,作者可凭自己的意愿或长或短,并自己决定如何用韵;而词的长短句则是规定的,是必须与曲子相配合的,是由每一个词调的格律要求所决定的,犹律诗之格律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双句押韵,中间对仗”不能任意违反一样,在这一点上,每一词调都像是一种不同格式的律诗。
词,虽然也有“乐府”之称,其实它比近体诗更讲究声韵格律,所以又被人称之为“近体乐府”。
词除句有长短外,尚有些体裁特点是有别于诗的。
关于词的简单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补充1.李商隐,字,号,时期诗人,与齐名,称“小李杜”。
2.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诗风豪爽清丽。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有《》。
3.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字。
才思敏捷,诗与齐名,时号“温李”。
又擅长填词,与并称“温韦”。
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
派鼻祖。
有《》。
4.词又称为“”或“”“”,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5.宋词有两大流派。
以为主的豪放派,其作品表现出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以为主的婉约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题材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6.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
7.李煜,字,初名从嘉,徐州人。
史称南唐后主。
其词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8.晏殊,字,有《》。
9.欧阳修,字,号,晚年号,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有《》。
10.范仲淹,字,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有《》。
风格较为明健。
11.柳永,字,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有《》。
12.苏轼,字,号,时期文学家。
词集《》,诗文集《》。
13.黄庭坚,字,号,有《》。
14.秦观,字,,号。
15.李清照,号,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词风婉约。
16.陆游,字,号。
时期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
他也是重要的词人。
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
姜夔,字,号。
17.辛弃疾,时期词人,字,号,山东历城人。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
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的有关知识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 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 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 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 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 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 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 外。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
盾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自然风光之美
惊叹 赞美 艳羡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 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 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 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 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 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 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 一首传世佳作。
伤 离
别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词的常识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词牌)。一般说, )。一般说 (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 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 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 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 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 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 段小序。 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 词一般都分两段( 词一般都分两段 ),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小令;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 中调; 长调。有人认为: 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 八字以内为小令, 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 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 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 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 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词的起源
是敦煌曲子词。 词起源于民间 ,是敦煌曲子词。敦 是敦煌曲子词 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 间性,使作品从内容、 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 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 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 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 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 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 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 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 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 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 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 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 用一个词牌, 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 干变体;有时候, 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 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的基础知识
词的基础知识诗词技巧词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主要是简单了解有关词的⼏个问题什么是词;词与诗(格律诗)的联系和区别;词的创作⼿法⼀、什么是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称为曲⼦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是⼀种抒情诗体,是配合⾳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学形式之⼀。
词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种体裁,和律诗、曲及唐以前的乐府、古体诗、楚辞、诗三百等,在分类上是处于同⼀个层⾯的,是⼀个相对独⽴的体裁。
它始于南北朝的梁代,形成于唐,五代⼗国后开始兴盛,⽽极盛于宋。
故俗称宋词。
虽然,词与近体诗在形式上有很⼤的不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点,我们现在所说的词,⾸先它也是⼀种诗体,是形式上有别于近体诗的⼀种诗体,因为它所遵循的语⾔规律,与近体诗具有很⼤的共性。
下⾯,简单介绍⼀下词的来源我们都知道,词是在两宋时最为繁盛,佳作连篇,词界⾼⼈辈出,是今⼈很难超越的。
但是,稍微了解⼀点词学知识的⼈都知道,词的起源并不是产⽣于宋朝。
关于词的起源有各种说法:1、词起源于以《诗经》为代表的远古民歌2、词起源于《古乐府》3、词来⾃近体诗或唐时的绝句4、词起源于“燕乐”( yàn yuè胡夷⾥巷⼩曲)对此这种种说法并⽆定论,似乎每个说法都有⾃⼰的依据,然⽽,对于词起源于“燕乐”⼀说最具说服⼒。
说词是由唐代从西域传⼊的各民族的⾳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诗已不适应,于是产⽣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即“长短句”那么,什么是燕乐呢?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解释:“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简单来说,燕乐就是西域胡夷流传下来的流⾏⼩调。
这理论是郑振铎⽼先⽣提出的,龙榆⽣⽼师、唐圭璋⽼师都持这类观点。
⼆、词的名词介绍【起句】第⼀句称起句【煞尾】最后⼀句称煞尾【准备过⽚】上阕最后⼀句称准备过⽚【过⽚】下阕第⼀句称过⽚【叶】: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部,⽽不变换他韵(关于是否⼀部,请检⽤词韵)。
词的常识
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 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 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 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 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 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 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 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 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 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 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 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 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 “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 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 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 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 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 (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 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 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 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 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 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 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 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 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 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关于词的常识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分
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字数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词的流派 单调、双调、三叠、 四叠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 轼、辛弃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为衰! ——宋玉《悲秋之始》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君不见满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王实甫
毛泽东诗里的“秋”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婉约派 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柳 永、秦观、李清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 》
沁园春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 群”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 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 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
关于词的常识
•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 汉,奠基于隋、唐,兴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 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 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又叫 “曲子词”(曲词、曲子) “诗余”、“长短句” 等。
•
唐诗
词学常识1
词的产生最早还起于民间
二、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 词调。它们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 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 (4)长短句的句式。作词大量地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因为它是乐句。 (5)字声配合更严密。
六、词调的分类和变格
1.令、引、近、慢
令词的名称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歌”一类,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 首段“序”或“散序”之后,也是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称为“引”,也就是在歌前的意 思。所以词中的引词,大都应来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遍制成,如《清波 引》、《婆罗门引》、《望云涯引》、《柘枝引》等等。 近,又称为近拍,如《隔浦莲近拍》、《快活年近拍》、《郭郎儿近拍》等。近词和引 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大概令曲是以四均为正,引、近以六均为正,慢曲以八均为正。 词调中有些令、引、近、慢是同出于一大曲。 有些引、近、慢词则是由令曲增衍变化而成。 摘遍是从大曲许多遍内,摘取一遍,裁截用之,单谱单唱。如《薄媚摘遍》,就是摘取 《薄媚》大曲中入破第一的一遍。 序是摘取大曲散序或中序中的一遍所制,如《莺啼序》、《霓裳中序第一》等。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毛先舒 《填词名解》)
第二章 词的名称和有关词的专用语 一、词的名称 曲子词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宋人也称词为歌词,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论词“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 如酌蠡水于大海。”)。
关于词的常识
关于词的常识关于词的常识一、关于词的起源【历来较有影响的几种说法】1、词这一文学形式,起于唐代,而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
作为古代...这些外来音乐与地方民谣经由教坊而普遍流行起来,合上这些旋律(曲子)歌唱的歌词(曲子词)就是词的起源。
2、词就其本来性质而言,是歌辞,是广义上的诗歌的一种。
中国古代的诗歌,向来同音乐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如先秦时代的《诗经》全部和《楚辞》的一部分,以及汉魏六朝乐府诗,原来都是配乐演唱的。
不过音乐特别是娱乐性的音乐是在不断变化的,旧的音乐消亡、转变以后,原来的歌辞就成为纯粹的文字作品,而有新的音乐和新的歌辞来取而代之。
譬如《诗经》到汉代就只有少数还能唱,而汉乐府到了六朝,同样多数是不能唱的了,六朝人以及唐人所写的古题乐府诗,都只用于诵读,而不是歌辞。
3、唐代音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实际在唐以前已经进行了很久,其主要特征是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燕乐”的名目,在隋代就有,而在唐代大盛,其部类也经过新的修定。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
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进了社会上音乐歌舞的流行。
而燕乐新鲜活泼,曲调繁多,使用各种不同的乐器伴奏,富于变化,故尤为人们所爱好。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论唐代燕乐,说它“盛于开元、天宝,其著录者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
”而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教坊是专掌俗乐的宫廷音乐机构,也为官场宴集提供歌舞娱乐)所载教坊曲则有三百二十四种,大都也是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间的。
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所以,唐代的燕乐歌辞本来与从前的乐府歌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词学基础知识》必读
《词学基础知识》必读一、词的慨念及起源很多人都喜欢宋词。
如果粗浅的看来,填词不是很难的事。
选定个词牌,找出对应的词谱,按照这个词牌的词谱按字填上,平仄合律,韵没押错,意思通顺就可以了。
所以,在不少初学者看来,填词比写近体诗容易多了,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初学者尝试填词。
其实,填词没这么简单的。
不了解词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词里的平仄的音韵含义,不懂得什么样的牌子适合那类的内容,不知道词的诸多概念、本质和内涵,那么,我们随随便便所填的词,只能是照着葫芦来画瓢,好有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只能是套个砖模子往里塞泥巴。
只有其形,其神韵也就无从说起了!我们现在还是从词的来源说起。
词的真正起源处,我们不认为有个真正清晰的界限,词,应该是个多来源统一的声诗新体,词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融合的过程。
大致来源有这些:1、清乐(六朝俗乐)。
2、里巷小曲(隋唐俚曲)。
3、宴乐(由楚汉旧声到乐府新声)。
4、胡夷之乐(西域音乐)。
5、歌辞(文人歌曲)。
这类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词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音乐环境来推论的。
这里再注意一个概念名词“倚声”,“倚声”,也是宋词的名称之一,先有曲,后配词,即所谓的倚声而填词。
我们现在的填词、宋词,它由曲子词演变成纯文字体裁的过程,因对音律的缺失而演化。
按施蛰存的说法,现今所说的“填词”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现在大家都不知道那些词牌的曲子是什么样的曲调。
大家现在所谓的填词,都是在比照着葫芦在画瓢,词谱怎么写的,咱就怎么照着写、填。
如果不懂音律,甚至不懂其乐理表征寓意,诗学功底又不足的话,写出来的“词”自然是破句落韵,拗音涩字,生堆硬凑,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其实,事情也不是这么绝对。
我们可以不知道原词牌的曲调具体是什么旋律调子,但是,如果能融汇一些音乐性质上的理解,掌握住其词谱原作上的音乐痕迹。
从文字的声律上去体会品味这个牌子的风味,也不是不可行的。
音律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谐和,蕴籍,达情,舒怀。
我们有了古典诗歌的体会,尤其是近体诗声韵以及平仄格律的基础,有了对文字美感的把握,填出一阕好词来,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第二讲词学常识
第二讲词学常识一、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
这些名称都代表了词体的某种特点,下面摘要予以解释:1、曲子词曲子,是词的最早名称,与今时所说的“词”、“歌词”意义相同。
但在唐五代却很少使用“词”这一称谓。
例如在敦煌藏经洞里发现最早的民间词集,其名称是《云谣集杂曲子》(共30首),一些单篇则称之为曲子《浣溪沙》、曲子《擣练字》、曲子《感皇恩》等。
“曲子”,即指倚谱所填之歌词而言。
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中说:“是今所谓词,古原称曲子。
按曲子原出乐府,郭茂倩曲子所由脱变之乐府为‘杂曲歌辞’,或‘近代曲辞’。
……是五七言乐府原称词(即辞字),或称曲,而长短句则称曲子也。
特曲子既成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
”唐五代之所以把这种配乐歌词称之为“曲子”,任半塘认为:“其含义的主导部分是音乐性、艺术性、民间性、历史性,都较词所有为强。
”(《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文学遗产》1980年第2期)直至宋代,人们还习惯于称词为“曲子”。
如张舜民《画墁录》所载:柳永进见晏殊。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宋神宗熙宁间杨绘编了一册被视之为“最古之词话”的书籍,书名是《时贤本事曲子集》。
南宋王灼论词之起源时说:“盖隋以来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碧鸡漫志》卷一)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过“长短句今曲子便是”之类的话。
可见“曲子”之称,影响深远。
称“曲子”为“词”,是文人词出现以后的事。
五代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最先提出“曲子词”这一名称:“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
”与欧阳炯同时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
”至宋,“词”才逐渐取“曲子”而代之。
顾随说:“词之一名,至宋代而始确立。
其在有唐,只曰‘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调中有一些调名带有“子”字,如《十拍子》、《采莲子》、《破阵子》等,“子” 就是曲子的省称。
诗馀
所谓诗馀,一种说法是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馀。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词是由近体诗演变出来的,如《忆秦娥》、《菩萨蛮》等词, 都是绝句变格,是小令的开始,以后就发展成长短句,所以词是诗之馀。 不少词人把自己的词集称为诗馀。如宋人廖行之的《省斋诗馀》、吴潜的《履斋诗馀》 等;南宋时编的词集《草堂诗馀》。
六、词调的分类和变格
1.令、引、近、慢
令词的名称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歌”一类,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 首段“序”或“散序”之后,也是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称为“引”,也就是在歌前的意 思。所以词中的引词,大都应来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遍制成,如《清波 引》、《婆罗门引》、《望云涯引》、《柘枝引》等等。 近,又称为近拍,如《隔浦莲近拍》、《快活年近拍》、《郭郎儿近拍》等。近词和引 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大概令曲是以四均为正,引、近以六均为正,慢曲以八均为正。 词调中有些令、引、近、慢是同出于一大曲。 有些引、近、慢词则是由令曲增衍变化而成。 摘遍是从大曲许多遍内,摘取一遍,裁截用之,单谱单唱。如《薄媚摘遍》,就是摘取 《薄媚》大曲中入破第一的一遍。 序是摘取大曲散序或中序中的一遍所制,如《莺啼序》、《霓裳中序第一》等。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毛先舒 《填词名解》)
四、作谱与填词
“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 “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 周集中多新声。‛ (《碧鸡漫志》)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姜夔《长亭怨慢》序 “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 取焉?”(杨缵《作词五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弄 柔凝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份。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旧游如 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阳 关三叠》)
二、制
调
唐宋词调的来源大约可分下列六类: 1.来自外域或边地,如《菩萨蛮》 2.来自民间,例如《竹枝》、《麦秀两歧》 3.依大曲、法曲制成 。如《法曲第二》、《薄媚摘遍》、《泛清波摘遍》、《水调歌 头》、《六州歌头》、《齐天乐》、《万年欢》、《梦行云》等 。 ‚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 成一曲,谓之‘大遍’。而《凉州》排遍,予曾见一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 词者,类从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首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 (《碧鸡漫志》) 4.创于乐工歌妓,如《雨淋铃》、《还京乐》、《春莺啭》、《喝驮子》等。 5.创于官立音乐机关 ,如《并蒂芙蓉》、《寿星明》、《黄河清》、《舜韶新》等 。 6.词人自度或自制 ,如《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石湖仙》等。
第一讲 词学常识
第一章 词的起源与特点
一、词的起源 关于词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1.自有诗就存在长短句形式,因此,有诗的长短句形式,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的开端 2.词起源于《诗经》 3.词起源于乐府 4.词导源于梁武帝萧衍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曜彩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 5.词出于唐代的近体诗,经过增加散声、泛声与和声而形成。
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被之管弦。如《阳关》诗必至三叠而后成音,此自然之 理。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焉。故词者,所以济近体之穷,而上承乐府之变也。 (方成培《香研居词麈》)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朱熹在《朱子语类》)
五、词调与文情
“《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传其声为吊古词,如‘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者是也,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之,闻其歌使人怅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 也。‛(程大昌《演繁露》)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 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 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 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 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贺铸《六州歌 头》)
第二章 词的名称和有关词的专用语 一、词的名称 曲子词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宋人也称词为歌词,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论词“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 如酌蠡水于大海。”)。
在唐五代及宋初,还很少把词体单称为词,一般都根据它的歌词性质称之为曲、曲子、 曲词或曲子词。例如: 宋张舜民《画墁录》:‚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殊)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日:‘殊虽作曲子, 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唐末五代的文人词,又被称为诗客曲子词。 ‚今卫尉少卿字弘基……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 卷。‛(欧阳炯的《花间集叙》) 宋人又称词为今曲子,那是为了与古乐府相对而言,和称近体乐府是同样的意思。
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全唐诗》词部注)
宝髻宜宫样,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有情郎,彼此当年 少,莫负好时光。(《好时光》原诗)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经增散声后的长短句)
乐府
宋代词人的词集就有不少称为乐府的,如苏轼的《东坡乐府》、贺铸的《东山寓声乐 府》、周紫芝的《竹坡居士乐府》、徐伸的《青山乐府》、赵长卿的《惜香乐府》、杨万 里的《诚斋乐府》等等。
长短句
词和唐代近体诗在形式上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它打破了旧有诗歌五、七言的基本句式 而采用长短句,所以后来也就把长短句作为词的别名。宋人词集题为长短句的,有秦观的 《淮海居士长短句》,赵师侠的《坦庵长短句》等。 词人的词集另有称乐章的,如柳永的词集叫《乐章集》;有称琴趣的,如晁补之的词 集叫《琴趣外篇》;有称别调的,如刘克庄的词集称《后村别调》;有称歌曲的,如姜夔 的词集称《白石道人歌曲》;有称语业的,如杨炎的词集称《西樵语业》。
第三章 词调 一、宫调与词调
这里所说的词调,是指词的腔调(宋人或称为腔子),也就是歌谱。
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宫调就是律调,所以限定乐器声调的高下。宫调是以七 音、十二律构成。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叫做七音,用来代歌唱声音 的高低,等于西乐中的1、2、3、4、5、6、7七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 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叫做十二律,所以定音阶的高 下,等于西乐风琴有C、bD、D、bE、E、F、bC、C、bA、A、bB、B十二级。十二律各 有七音。以宫音乘十二律叫做宫,以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六音乘十二律 叫做调。宫有十二,调有七十二,合成八十四宫调。
宫七调
商七调
角七调
羽七调
原名 俗名 黄钟宫 正黄钟宫 大吕宫 高宫 夹钟宫 中吕宫 中吕宫 道宫 林钟宫 南吕宫 夷则宫 仙吕宫 无射宫 黄钟宫 无射商 越调 黄钟商 大石调 大吕商 高大石调 夹钟商 双调 中吕商 小石调 林钟商 歇指调 夷则商 商调 无射闰(闰即变宫) 越角调 黄钟闰 大石角 大吕闰 高大石角 夹钟闰 双角 中吕闰 小石角 林钟闰 歇指角 夷则闰 商角 夹钟羽 中吕调 中吕羽 正平调 林钟羽 高平调 夷则羽 仙吕调 无射羽 羽调 黄钟羽 般涉调 大吕羽 高般涉调
词的产生最早还起于民间
二、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 词调。它们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 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 (4)长短句的句式。作词大量地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因为它是乐句。 (5)字声配合更严密。
三、择
调
南吕宫感叹伤悲 黄钟宫富贵缠绵 道宫飘逸清幽 小石旖旎妩媚 般涉拾掇坑堑 商角悲伤宛转 商调凄怆怨慕 宫调典雅沉重
1.择宫调 仙吕宫清新绵邈 中吕宫高下闪赚 正宫惆怅雄壮 大石风流酝藉 高平条畅洗漾 歇指急并虚歇 双调健捷激袅 角调呜咽悠扬 越调陶写冷笑 2.择腔调
“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 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杨缵《作词五要》) “今声词相从,唯里巷间歌谣及《阳关》、《捣练》之类,稍类旧俗。然唐人填曲, 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 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沈括《梦溪笔谈》) 3.“依月用律” “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宫为宜 也。‛(杨缵《作词五要》)
2.犯调
词在配合乐曲演唱时,每个词调都要从属一个宫调。凡是曲谱须转调的就叫 “犯”。犯又称犯声,相当于现代曲谱中的转调,如D调转E调、F调转G调等。因此,凡是 词调中加了犯”字的,如《凄凉犯》、《花犯》、《侧犯》等,在演奏过程中都要转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