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壁书志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抢分点二鉴赏分析题_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限时规范练含解析20200
鉴赏分析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石柜阁(节选)【注】杜甫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注】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由陕入蜀,途经石柜阁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柜阁高耸在层层波浪之上,水光上映,高壁的倒影好像在虚空中回荡。
B.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
C.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以致辜负了幽奇的山水景致。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象,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不是痛恨自己的性格。
答案:C(2)(思想情感)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②个人境况的不如意,使他无法彻底放松,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③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阔大胸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即日李商隐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①忽散银壶②漏,更醉谁家白玉钩③。
【注】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
②银壶: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
③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
B.“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
xx 作品精选精练春宫怨XX [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XX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XX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岀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永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2.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 6 分)1.C2.①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
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② 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
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
③ 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
(一共三条,每条 2 分;共 6 分。
)投xxxxxxxx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xx 谒xx。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4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 分)【答案】3. D4.① 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9篇 二(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0篇二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孤山寺遇雨白居易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诗首联中的“拂波”一词把乌云低压水面的情景写得极富动感,为后面写雨做了铺垫。
B.白诗颈联从空间着笔,“北岸”“东轩”二词写出了风雨飘飞,一片迷茫,交代了拟宿的原因。
C.苏诗第一句写乌云翻涌如墨汁泼洒,但却遮不住山,借乌云的气势来凸显山的雄姿。
D.苏诗第三、四句写风吹云散雨过,西湖水碧如镜,表现了天气转变之快,境界大开。
(2)这两首诗所写的雨各有什么特点?“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向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眼前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达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五(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诗歌鉴赏五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2)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③贾谊曾经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
(1)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林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豀谢太傅①,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 ①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重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
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
(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20届 语文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2
2020届语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白帝[注]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寒雨中偶赋陆游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注]?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
东汉末年公孙瓒筑百楼进行防御,却被袁绍攻破。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已经稀疏,齿根开始松动。
B.第三句感叹自己身患疾病,但是由于所住的地方泥泞难行,无人前来探望。
C.第四句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寂凄寒的氛围,增添了人生的感伤之情。
D.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做非常可笑。
4.请从诗中两处反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6分)答: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9分)木兰花慢[元]张弘范①功名归堕甑②,便拂袖,不须惊。
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
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晴。
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③声,天际暮烟冥。
正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
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第六章专题二Ⅰ群诗通练六题壁书志
群诗通练六题壁书志主题讲解题壁诗其实不是专指流于墙壁上的诗句,而是指唐朝诗人顺手题在壁墙、屏风、竹树等上边的诗篇,书写上随性直观,除了题留在建筑物上的诗句外,也有诗人把诗题留在石壁、竹子、树叶等山间的自然物质上。
题壁诗不单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也道出了时代的变迁,以特别的书写形式传达着各种信息。
一、 (2018 ·齐齐哈尔五校联谊) 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莽泽国② 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见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昔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中的“含”有“包括、连结”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夜晚苍莽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述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时看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创建出雄浑、壮阔的境界。
C.诗歌前六句重视写实,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联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D.全诗描绘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点的光景,达到了情形交融的艺术成效。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二、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景,莫放修芦碍月生。
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到兴会,抒写了一种高明的情致。
全诗几乎全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景色画。
B.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现出西溪的独到风采。
“积水”,暗写雨。
一场秋雨,溪水涨满。
远眺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气概。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诗歌鉴赏 题型2(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题型2分析形象,把握情感——主观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北塘避暑【注】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解析:选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2.(对点题)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有乐观旷达、坦然面对贬谪的宽广胸怀。
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不以贬谪为意。
②有知足常乐、不计世俗名利得失的思想境界。
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③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感遇十二首(其四)①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③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与鼎臣游龙门寺曾丰注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注释】曾丰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
生性耿直,不畏权贵,嘉泰四年(1204 年),被罢职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和友人上次同游留下的题字已经被灰尘弄脏,侧面点明了两人离别之久。
B. 和友人长久离别,身体多病,仕途坎坷,整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
C. 诗人和友人重逢一起饮酒观景,借梅花和山云表现出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D. “山云可荡胸”借用杜甫典故,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2)诗的前两句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解析】【分析】(1)B项,“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错误,诗歌表现的是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故选B。
(2)此题要求分析前两句的情感,首先翻译句子,然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第一句“叹息”“来游未必重”,表达作者故地重游的伤感;“等闲十载”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又相逢”表达老友重逢的喜悦。
故答案为:⑴B;⑵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施闰章作品精选精练
施闰章作品精选精练就亭记(清)施闰章①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又在左右,则尤难。
临江地故硗啬①,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
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阁皂②也。
而登望无所,意常怏怏。
一日,积雪初霁,得轩侧高阜,引领南望,山青雪白,粲然可喜。
遂治其芜秽,作竹亭其上,列植花木,又视其屋角之障吾目者去之,命曰就亭,为就其地而不劳也。
②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
然或逼处都会,讼狱烦嚣,舟车旁午,内外酬应不给。
虽仆仆于陂台亭观之间,日餍酒食,进丝竹,而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
何者?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
③临之为郡,越在江曲,阒③焉若穷山荒野。
余方愍其凋敝,而其民亦安予之拙,相与休息。
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盘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
顷岁军兴,征求络绎,去阁皂四十里,未能舍职事一往游。
聊试登斯亭焉,悠然户庭,凭陵雉堞,厥位东南,日月先至,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橘柚之青葱④,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⑤胸拂睫,辐辏⑥于栏槛之内,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昵就者。
④夫君子居则有宴息之所,游必有高明之具,将以宣气节情,进于广大疏通之域,非独游观云尔也。
予窃有志,未之逮,姑与客把酒咏歌,陶然以就醉焉。
[注]①硗啬:土地坚硬贫瘠。
②阁皂:山名。
③阒:寂静。
④青葱:鲜绿。
⑤戛:触击;拂:掠过。
⑥辐辏:聚集。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乎B.焉C.然D.矣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士大夫疲于应付官务,无暇引山水自娱。
B.古代士大夫疲于应付官务,审美意趣已尽失。
C.叙写为官常态呼应首段游观、人力二者难兼。
D.与后段作者胸藏意趣登亭饱览山水形成对比。
3.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4分)4.评析本文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意义。
(4分)【分析】(1)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2020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题展示1.(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2.(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考向分析2011年的诗歌鉴赏题选的是清朝纳兰性德的词《蝶恋花·出塞》,设两问,第一问: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赋3分。
这一问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要求能从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入手,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
第二问: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赋4分。
这一问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要求能够找准赏析点,掌握鉴赏术语,结合诗歌分析。
2019年与前两年略有不同,选用两首诗歌作为阅读材料。
一首为唐朝钱珝的《未展芭蕉》,一首为金朝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第一题找两首诗的共同点“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赋2分。
第二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没有要求是分析共同的表现手法还是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求考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赋5分。
2011年考到了结构特点、表达技巧等考点,2019年考到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几个考点。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10篇 四(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0篇四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①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注] ①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就气势不凡,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等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了,当过闲散的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C.在上阕写山水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水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D.“新堤路”三句以问句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建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濛濛的新景致。
(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本词重点表现了灵山风景“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10篇 一(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0篇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①,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②中。
[注]①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
②九秋:深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
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
D.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
2.颈联中的“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
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
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
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
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高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壁书志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题壁书志〖主题解说〗题壁诗并不是专指流于墙壁上的诗句,而是指唐代诗人随手在壁墙、屏风、竹树等上面的诗篇,书写上随性直观,除了题留在建筑物上的诗句外,也有诗人把诗题留在石壁、竹子、树叶等山间的自然物质上。
题壁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怀,也道出了时代的变迁,以特殊的书写形式传递着种种信息。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2)题。
题松汀驿①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A.错误;“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理解有误,从下文“海明先见日”看应是清晨之景;2、①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解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在分析整首诗的情感时,要抓住各联中出现的意象,通过其特点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写到的山色、水光、日出、涛声以及羊肠小道等,前三联描写的这些景物十分优美,而且意境阔大,表现出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写诗人要拜访的朋友“不在五湖中”,表现出一种寻友不遇的遗憾之情;译文: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2020届 语文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
2020届语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夏日梦伯兄寄江南①黄庭坚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②,槲叶风微鹿养茸③。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④。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与长兄分别已一年。
②鱼分子:游鱼产卵,散布水中。
③鹿养茸:雄鹿长出初生之角。
④搘筇:拄着竹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如梦如幻,动情地回忆了往日里与长兄从容和睦、懒睡醒来红日照射南窗的温暖而短暂的时光。
B.第三句的“隔”字无论是本身含义,还是在诗句中的位置,均十分微妙,是时空之“隔”,也是虚实之“隔”。
C.颔联手法灵活、情感曲折,一“隔”一“通”的巧妙呼应,使情思在虚实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梭。
D.颈联与尾联巧妙衔接,自然无痕,景语情语融为一体。
“几度”“审听”的渲染,使尾联尤富情韵。
2.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李愬①画像(节选)惠洪淮阴北面师广武②,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③。
君看鞬櫜见丞相④,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
②广武,指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
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
④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遂平燕、齐,项羽势孤。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D.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这使得诗歌在议论的同时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题壁书志〖主题解说〗题壁诗并不是专指流于墙壁上的诗句,而是指唐代诗人随手在壁墙、屏风、竹树等上面的诗篇,书写上随性直观,除了题留在建筑物上的诗句外,也有诗人把诗题留在石壁、竹子、树叶等山间的自然物质上。
题壁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怀,也道出了时代的变迁,以特殊的书写形式传递着种种信息。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2)题。
题松汀驿①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A.错误;“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理解有误,从下文“海明先见日”看应是清晨之景;2、①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解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在分析整首诗的情感时,要抓住各联中出现的意象,通过其特点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写到的山色、水光、日出、涛声以及羊肠小道等,前三联描写的这些景物十分优美,而且意境阔大,表现出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写诗人要拜访的朋友“不在五湖中”,表现出一种寻友不遇的遗憾之情;译文: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的江水,风掀银浪起涛声。
山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
隐居的旧友哟,你在泽国的何处?我跑遍了五湖,未寻到你的行踪。
赏析:松汀驿只是太湖东岸边上的一个供人宿食及停车置马的小旅店,但却美景无限,可见太湖的美名绝非虚传。
太湖古称震泽、笠泽、五湖,面积古称三万六千顷。
因为水秀山明,湖中水产丰富,所以开发得很早,在春秋时代就是吴王夫差打猎游憩的地方。
此诗前六句描写了山色、水光、东海日出、白浪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用江南水乡的特有景物构成了一幅气象壮阔、风光明丽的风景画。
结尾二句意义不甚可解。
唐汝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为隐士栖逸之所,殊不知古时之遗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
其意必有所指,地既无考,人亦宜阙。
”因此他就说结句有含蓄,实则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
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删去了唐汝询的解释,批云:“其驿或在吴越间,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
”后来屈复却说:“言高原小径,既通人烟,则遗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
”三家对结句的体会,都不相同。
因为“那知”和“不在”的关系很不清楚。
唐解“那知”为“岂知”,意为:岂知旧时隐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
吴解“那知”为“安知”,意为:怎么知道旧时的隐士不会在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为“岂知”,但是作肯定语气。
施蛰存则认为,这里的“旧遗逸”指旧时隐士,可能就是范蠡。
他把最后两句的意思理解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无范蠡可追随。
这末二句是从前面“人烟小径通”的进一步联想而来。
“五湖遗逸”是整幅风景画的一个构成部分。
前六句是实写,后二句是虚写,虚实结合,给此诗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滞之嫌。
题目“松汀驿”,从来没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
唐汝询云:“驿之所在未详,疑必依枕山陵,襟带江海。
其高原险绝,则为鸟道;其小径幽僻,则通人烟。
斯固隐沦之所藏乎?”唐汝询、吴昌祺都是松江人,却不敢设想这个“松汀驿”乃是“松江驿”之误。
在题咏旅途的唐诗中,没有见过第二个“松汀驿”,而“松江驿”却是常见的。
许浑、窦巩都有题松江驿诗。
由吴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
松江驿在太湖之东,故诗云“苍茫泽国东”。
这个江字,大约很早已误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无法在地理书中找到作注的资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3—4)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
“积水”,暗写雨。
一场秋雨,溪水涨满。
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气势。
B.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
此联两句一见一闻,以动写静,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C.颈联一句写入郭僧风尘仆仆,一句写过桥人影映水中。
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溪水清澈,意在赞美清幽美丽的风景。
D.尾联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月作结,使人想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
写禅意而无禅语,亦是此诗的一高明之处。
(2)张先文笔工巧,长于写“影”,被称为“张三影”。
本诗写了三处“影”,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答案:3、C。
C项“颈联一句写入郭僧'风尘仆仆'”错,这里“尘里”指的是尘市喧嚣.“表现溪水清澈,意在赞美清幽美丽的风景”不对,目的是为表现物我两忘,抒写清新纯净的禅境.4、“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山之“影”;“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影”,溪水映照人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是暗写“影”,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影.解析:这首诗有三处写“影”,要分析出这三处,就要对全诗的内容进行仔细的了解.这里既有明写的影,也有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子.明写影子的是“浮萍破处见山影”,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颈联一句“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尾联一句“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译文:秋雨过后,湖水上涨,白茫茫的,水色与天色同样清澄;溪边的人家,静悄悄的,仿佛浮卧在水边,与水相平.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一只小船,悠然归来,划开了水草,发出沙沙的响声.僧人行走在入城的道上,消失在远远的红尘之中;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骤雨收歇,已足使这一派秋色更为迷人;岸边的芦苇,请不要再长,免得妨碍我欣赏明月东升.赏析:这首诗写的是秋雨后无相寺前的景色,主景是水.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积水涵虚“四字,场面很大,仿佛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的景况.孟浩然写洞庭湖水,描摹了湖的渺茫宽阔;张先在这里突出江南雨后河湖溪塘涨满水的情况,是小环境组合成的大环境,都很神似.“上下清“即孟浩然诗的“浑太清“,都写秋天天空晴朗,水光澄碧的景象,移不到别的季节去.次句写水边人家,以“岸痕平“说水涨得高,与“几家门“成为一个平面,也活生生地画出雨后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势.经过一番新雨刷洗,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有一副悠闲的静态.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出句描述微风吹来,满池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面,水面上倒映出青山的影子;对句写一叶小舟归来,船帮与水中的葑草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浮萍破“,这是一个极细小而不易察觉的物象,是水上微风初起所致,被诗人捕捉住了.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草声是极微弱的声响,为诗人听到,足见其静,此乃以动衬静的笔法,给以生趣.此联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第三联仍然写景,但通过人这个主体来写,还是以水作背景.一句写入郭僧,照应题面“无相院“;一句写过桥人,点缀水乡,二句又相互呼应.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所在地的静寂清净;人过桥,以“鉴中行“形容,说出桥下水之清澈,回照首句,又以眼前环境的清旷与上句的“尘里“作对比,表达诗人自己对景色的欣赏.尾联用逆挽虚收法.“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束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态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以雨后芦苇长高作一虚设,便把白天所见的景色扩大到未见的溪月,拓出了另一番想象的世界,给人以回味.这一结余味悠然,又与首句“积水涵虚砂相应.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全诗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5—6)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了其间经历了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此心到处悠然”是说他对世事已经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去追求舒畅闲适。
6、请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6分)答案:5、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6、结尾“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紧承“悠然”二字,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这里的自然美静是静景,“飞起沙鸥”是动态之景,这是动静结合,突出画面的之感,是指充满生气,表达出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