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词解释)
关于宋词的资料

关于宋词的资料一、宋词的定义与起源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燕乐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音乐基础。
当时的一些诗人开始按照燕乐的曲调来填词,这些词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具备了宋词的一些基本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代时期,词在花间派词人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词的风格逐渐多样化,题材也有所扩展。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1. 北宋初期•在北宋初期,词坛上主要有晏殊、欧阳修等词人。
他们的词多写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词风婉约。
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通过对旧景旧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风清新淡雅,委婉含蓄。
2. 北宋中期•柳永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词人。
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篇幅和容量。
他的词多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词风通俗,善于用白描的手法。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生动地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动人。
•苏轼则是北宋中期词坛的革新者。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可以表达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他的词风格豪放旷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学者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术语和术语的解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文学名词体系。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名词汇总,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中国从夏代的历史起源开始,到清末,跨越六朝、十六国、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历史时期,以及一些主要宗教派别,在时间长达三千余年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学作品。
二、上古诗歌上古诗歌是中国古代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上古诗歌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诗歌最初以神话、哲学讨论和抒情性叙述为主,但后来也涉及到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等话题。
三、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四部书籍与五部书籍,其中四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五经指《易经》、《书经》、《诗经》、《尚书》和《礼记》。
四书五经汇集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化和理念,既是古代史实的体现,又是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宝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当中的一种,以宋朝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流行,宋词以精致的文字、灵动的画面、诗意的议论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抒发出一种文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至今所出现的文学作品,它是宋词、诗词、元曲等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延续,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的反映,是中国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的写照。
当代文学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现代特色,其内容包括科幻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类型。
六、文言文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文体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国修辞文学研究的基础。
古代文言文以《汉书》、《史记》、《诗经》以及宋明以来著名的文学著作为代表,为弘扬和传播古代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宋词的婉约派名词解释

宋词的婉约派名词解释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婉约派词更是其中的珍品。
婉约派,作为宋词的一个重要流派之一,是指以温和、委婉、含蓄的词风为主导的一种写作风格。
它追求感情的真实表达,但力求典雅、回避直接表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隐喻,将情感与意境相结合,使词作达到可以持久鉴赏的境地。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婉约的含义。
婉,即温和、柔美,约,即委婉、含蓄。
婉约派作品的特点就是以柔和委婉的语言表达深情。
他们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抒发内心的感受。
在情感的表达上,婉约派可以说是非常典雅和精致的。
他们不使用直白的字眼,而是通过意象和隐喻将情感间接呈现。
这种婉约的写作风格,旨在将观点和情感渗透到细节之中,使读者能够在追寻美的过程中感受诗意的愉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婉约派词的写作特点。
首先是婉约派注重对情感的真实描绘。
他们常常以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
他们追求文学与生活的融合,将心灵感受与现实经历相结合,以达到真实而又典雅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婉约派注重意境和写景的运用。
他们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描绘人物形象等手法来凸显情感。
他们通过意象的表达,引发读者对时间、空间的共鸣,使读者在情感的追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品。
苏轼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温柔的情感和华丽的词藻,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受。
比如他《西江月》一词中的“临江仙、犹红桃、泪如烟、天若有情天亦老。
”就通过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另外,辛弃疾也是婉约派词人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豪放的情感,但仍能保持一种柔和的、含蓄的气质。
《青玉案·元夕》中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简明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婉约派词的意义。
婉约派词作为宋词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追求具有深远影响。
宋词基本知识(一)

宋词基本知识(一)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
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
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也被世人戏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
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
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一、词的概念及起源词是诗歌的一种,发萌于隋、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古诗四帖名词解释(一)

古诗四帖名词解释(一)古诗四帖介绍古诗四帖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文艺作品,编撰者为明代文学家高启。
该书收集并整理了明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包括唐诗、宋词等各种文体。
名词解释1.古诗四帖:古诗四帖是指该书的四卷,分别是《风月潇湘集》、《画境秘藏》、《词眼绕梁》和《雅言熹繁》。
每一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收录的诗作。
2.唐诗:唐诗是指盛行于唐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3.宋词:宋词是指盛行于宋朝时期的词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以其婉约、含蓄的风格而闻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
4.高启:高启(1525年-1586年)是明代文学家,著有《古诗四帖》。
他在书中进行了广泛的选定、整理和评论,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价。
5.风月潇湘集:《风月潇湘集》是《古诗四帖》的第一帖,收录了许多描写自然景致、婉约爱情的诗作。
其中的《江雪》一诗通过对江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痴迷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6.画境秘藏:《画境秘藏》是《古诗四帖》的第二帖,主要收录了许多描绘山水和田园风光的诗歌。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田园的宁静之美。
7.词眼绕梁:《词眼绕梁》是《古诗四帖》的第三帖,主要收录了许多宋代的词作。
其中李清照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感人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8.雅言熹繁:《雅言熹繁》是《古诗四帖》的第四帖,主要收录了许多具有较为严肃和庄重风格的古代诗歌。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通过对亲友之间的别离和对时光的深沉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总结古诗四帖是一部珍贵的古代文艺作品,其中收录了众多优秀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
高启在书中进行了整理和评论,使得这些诗歌更加被广大读者所知晓和赞赏。
无论是风月潇湘、画境秘藏,还是词眼绕梁和雅言熹繁,每一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宋词唐诗名词解释历史李清照,苏轼,辛弃矢

宋词唐诗名词解释历史李清照,苏轼,辛弃矢李清照李清照(约1084—1155年),自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少年时即以才藻见称。
18岁时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俩酷好金石图书的搜求考据,收藏极富。
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陷汴京,他们避乱江南。
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
绍兴二年(1132),再适张汝舟,不久离异。
晚年她便只身漂泊越州、杭州、台州和金华一带,境遇极为孤苦。
整理完成赵明诚所著《金石录》,上表于朝,卒年约七十余岁。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赠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操之过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因此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苏轼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
由于苏轼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
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绍圣年间因新党的章惇为相,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苏轼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今苏州),时年65岁。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苏轼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宋词概述

宋词概述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隋代已开始流行。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
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与唐代诗歌并列,成了“唐诗、宋词”。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在北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第一位变革者就是柳永。
他广泛地接触社会,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
因此,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北宋中后期, 苏轼在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若干追随者学其作词,虽各有所得,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使得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宋词词的名词解释

宋词词的名词解释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情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宋词中,有许多特殊的词语,它们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思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宋词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首先,大家熟悉的一类名词是景物名词,如“山水”、“江河”等。
这些名词是宋词中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词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感。
例如,苏轼的《浣溪沙·一曲新宫舞》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离披闲共绿蚁杀,不管闲愁。
眼亲实物继楼台,江上声声送白苍。
”在这里,苏轼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词汇来描绘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生和生机。
其次,除了景物名词外,宋词中还经常出现人物名词。
人物名词可以是词人自己、情人、友人或者历史上的名人等等。
这些人物名词往往与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题紧密相连。
比如辛弃疾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一首反映词人国家之悲和自身之愤的词作,其中写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胞下来看成。
……府吏拔新郎泪满,咸阳叟老蒋生慵。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描写战士和美人的形象,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动荡和自身遭遇的无奈和苦闷。
此外,一些与感情和思念相关的名词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如“相思”、“离别”等。
这些名词通常用来表达词人对亲人、朋友或者爱人的思念和眷念之情。
例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相思”一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首词通过对比春天的离别和秋天的相思,画面感十足地展示了词人的孤独和思念。
最后,宋词中还有许多抽象名词,如“忧愁”、“风华”等。
这些名词常常被用来描绘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凸显出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辛弃疾的《汉宫秋·昼锦堂前》:“红烛半销香瀚漫,雕梁画栋亦成灰。
为问东风吹客恨,平生心事是何哀。
”辛弃疾通过对宫殿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逝去昔日荣华富贵的感伤和忧愁。
宋词名词解释论述

第二十八章宋词一、名词解释1、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2.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二、论述题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宋词的名词解释

宋词的名词解释
宋代人填写的词。
词起于唐代,至宋为全盛时期,小令中调之外,更增长调。
宋代填词名家最多,作品亦极丰富,故文学史上常与唐诗并称。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宋词研究》题库及答案

《宋词研究》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声诗2、单调3、词题4、北宋江西词派5、曲子词6、双调7、减字8、《花间集》9、长短句10、三叠11、自度曲12、辛派词人13、片14、摊破15、词序二、作品分析1,分析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2,分析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分析晏殊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4、分析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分析秦观词《满庭芳》(山抹微云)6、分析李清照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7、分析周邦彦词《六丑》(正单衣试酒)8、分析姜夔词《扬州慢》(淮左名都)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苏轼“自是一家”与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学观?2、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3、论苏辛词风之异同4、论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宋词研究》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声诗:原本不入乐的诗(即“徒诗”),“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这就是“声诗”。
2、单调:不分段的词,亦即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
3、词题:指词牌下的题目。
4、北宋江西词派:指是以江西籍文士二晏父子和欧阳修为骨干聚合而成的一个台阁词人群体,这个词派以南唐词派为主要艺术渊源,以小令为主要抒写工具,以雅洁婉美为主导风格,与同时期的柳永形成对立的两股势力。
5、曲子词:词的早期名称之一。
类似于现在所说的“歌词”的意思。
6、双调:一首词分为两段的叫双调。
7、减字:在原来词调的基础少减少乐句和字句,从乐曲的角度叫偷声,从文字的角度叫减字。
如《减字木兰花》8、《花间集》:文学史上最早的词的总集之一,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所编,共收18家词人的500首词。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9、长短句:词的名称之一。
因词的句式长短不一,于是前人有称词为“长短句”。
10、三叠:一首词分三段的叫三叠。
什么是宋词

什么是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词”,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婉约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唐诗宋词名词解释 (1)

1、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他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统治当时诗坛的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为唐诗风貌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3、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4、“风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5、“兴寄”: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6.沈宋“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7、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1、※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
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
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
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
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
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
到了宋末,因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又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3、半山体(王荆公体):指北宋诗人王安石后期诗歌中写景抒情的绝句。
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紫金山,又称半山。
这期间他写景抒情的绝句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体现出唐诗的复归。
4、※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在题材选择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在表达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曲折表达;风格委婉、绮丽。
从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后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创作推向高峰。
豪放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弘、沉郁,艺术成就颇高,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6、)7、※理趣:理趣一词最早在宋代用于诗歌评论。
指体现哲理的诗歌要符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做到哲理与情味相交融。
由于宋代理学和禅学盛行,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受到宋代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省。
宋词的名词解释

宋词的名词解释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婉约、婉约、婉约的语言风格和深情、深情、深情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然而,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宋词中的一些名词解释可能不太清楚。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解释几个常见的宋词名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宋词的魅力。
1. “烟花”: 烟花是宋代词人经常使用的意象,它既有烟火的美丽和绚烂,又有稍纵即逝的悲凉。
在宋词中,烟花常常代表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暗示着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无奈。
2. “江南”: 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省份。
在宋词中,江南常常被用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繁华的都市风情,同时也寓意着作者对乡愁的追忆和向往。
3. “梅花”: 梅花是宋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坚强和坚毅的品质。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开放,它的花瓣坚韧而芬芳,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在宋词中,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于坚持信念和抵抗逆境的崇敬。
4. “琵琶”: 琵琶是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它曾经在古代音乐中担当重要角色。
在宋词中,琵琶常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伤感,它的音色柔和悠扬,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描写琵琶的音色和弹奏,词人常常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5. “白头”: 白头用来形容人的头发变白,代表着年老和时光的流逝。
在宋词中,白头常常与别离、离别相联系,它揭示了人生多变和不可逆的现实。
白头还常常出现在描写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中,具有浓厚的家庭情感。
6. “江河”: 江河是大自然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宋词中常用的意象。
它既可以代表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又可以象征着作者对于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江河在宋词中常常与离别、流浪等主题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沉和悲凉的感觉。
以上只是宋词中一些常见名词的简单解释,实际上宋词涉及的名词非常丰富多样。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诗人和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以下是该书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的汇总:1.诗经:刚开始收集和整理民间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遗产之一。
《诗经》包括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古文:古代文学作品的正式文体,古代文学中最简约、朴实、直接的表达方式。
3.史书:记载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文学作品。
史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4.诗赋: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主要艺术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赋以辞章华丽、造句繁复为特征。
5.韵文散文:广义上泛指所有有韵的散文,狭义上特指宋代的散文形式。
韵文散文强调音韵的韵味和文辞的优美。
6.宋词:盛行于宋代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以抒发爱情和自然之美为主要主题。
7.律诗:唐朝盛行的一种严格按照字数音律要求的诗歌形式,以五言、七言为主。
8.元曲:元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以曲调婉转、剧情细腻、寓意深远著称。
9.文言小说:古代小说的一种,用文言写成。
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10.白话小说:用白话语言写成的小说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
代表作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此外,还可以拓展一些其他相关的名词:11.词:古代一种以歌咏表达感情的独特文体,有诗意、音韵优美的特点。
12.传统戏曲: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等形式来表演剧情。
13.简体字和繁体字:汉字书写形式的两种变体,简体字主要在中国大陆使用,繁体字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使用。
14.文言文和白话文:汉语书写的基本文体。
文言文用于古代,具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修饰词汇,白话文则是口语化的书写形式,近代以来被广泛使用。
15.诗派: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独特的诗歌创作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骚体派等,宋代的词派等。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的文学形式和流派。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极为丰富多样,还有很多其他名词和概念值得深入了解和拓展。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标题:马工程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马工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国在21世纪初启动的一项重大理论建设工程。
在这一视角下,审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马工程视角下,《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展示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总称,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人物。
《楚辞》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马工程认为,楚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
三、汉赋汉赋是汉代盛行的一种骈文,以贾谊、司马相如等为代表人物。
汉赋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马工程认为,汉赋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四、唐诗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为代表。
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马工程认为,唐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体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民族精神的丰富。
五、宋词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代表人物。
宋词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爱情、家国等方面的感悟。
马工程认为,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六、元曲元曲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戏剧和散曲,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为代表人物。
元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马工程认为,元曲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矛盾,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宋词的名词解释简答

宋词的名词解释简答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体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
它是
以表达词人真实感受和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来歌咏爱情、自然景色、友情、家国情怀等主题。
宋词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
深远,常使用典型的山水描写和比喻手法。
它讲究字句的工整和韵致
的和谐,注重押韵和抒发内心情感。
宋词的创作形式多样化,包括七绝、律诗、贴现等。
宋代有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李清照等,他
们的词作成就了宋词的辉煌时期。
宋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蛰存宋词名词解释

施蛰存宋词名词解释
施蛰存宋词是指宋代词人施蛰存的创作的词作。
施蛰存,字少夫,号葆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
含蓄深沉而著称,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施蛰存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词作常常描
绘自然景物,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他善于运用
典故、比喻和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出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施蛰存的词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他注重把握
词的音韵和节奏,善于运用对仗、押韵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作
更加优美动人。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和感悟。
施蛰存的词作在文化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他的词作常常融入
了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影响,表达了对人生、情感和社会伦理的
思考。
他的词作还常常以历史典故和文人雅士的形象来表达对时代
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施蛰存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为特点,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优美动人,文化上融入了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影响。
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视为南宋时期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宋词(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大晟词人:指北宋词人周邦彦,曾提举大晟府,故称大晟词人。
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旧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2.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张、晁补之、秦观四人的并称,他们都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但与苏轼不属于同一文学流派,他们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有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
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3.二晏:指晏殊、晏几道的并称,又叫“大小晏”,晏几道为晏殊之子,以其相映成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240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晏几道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有《小山词》。
4.二窗:“二窗”指甫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周密号草窗,有《草窗词》。
吴、周词字句工丽,音调和谐,风格相近,同是格律派重要词人,因以并称。
5.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
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易安体“神愁行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点,它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风格有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易安体词风以寻常语入词、格调凄婉悲怆、倜傥有丈夫气。
6.宋初三体:一是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是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大晟词人:指北宋词人周邦彦,曾提举大晟府,故称大晟词人。
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旧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2.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张、晁补之、秦观四人的并称,他们都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但与苏轼不属于同一文学流派,他们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有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
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3.二晏:指晏殊、晏几道的并称,又叫“大小晏”,晏几道为晏殊之子,以其相映成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240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晏几道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有《小山词》。
4.二窗:“二窗”指甫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周密号草窗,有《草窗词》。
吴、周词字句工丽,音调和谐,风格相近,同是格律派重要词人,因以并称。
5.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
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易安体“神愁行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点,它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风格有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易安体词风以寻常语入词、格调凄婉悲怆、倜傥有丈夫气。
6.宋初三体:一是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是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是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7.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
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
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13.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二、作品分析:1.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所在区域。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该地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2.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
”“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
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
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4.辛弃疾的《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