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仅供参考)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的教学模式。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的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地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
1 / 14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1. 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固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 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体骨骼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人体骨骼标本或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标本或模型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
小学科学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让他们逐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课型。
实验探究课型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种课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记录和推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器械,让学生进行测量,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解导读课型在科学课堂中,有些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很难直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导读的课型。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并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拓展。
这种课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互动合作课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然后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互动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故事情景课型故事情景是一种富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教学方式,适合小学科学课堂。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搭建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段与学科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理解科学知识。
这种课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探索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现代的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实践的探索与实践。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会采用各种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和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
2. 引导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更多的是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他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让孩子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3. 多元智能培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会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他们会通过游戏、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音乐、视觉、空间、数学等方面的智能,从而全面地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4. 社交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重视社交化学习,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老师会设计小组探究等社交性课程,让孩子们在集体中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分享经验,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5. 手机教学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步,小学科学课程也开始采用手机教学方式。
老师会结合手机APP等软件,设计互动课件、在线云课堂等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手机学习科学知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6. 个性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注重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从孩子们的兴趣、能力、学习情况出发,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位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探究学习、提高成绩。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探索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将更好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秀的教学环境,培育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根据我校的特点,科学课通常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的教学模式1、“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固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心帮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体骨骼”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人体骨骼标本或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标本或模型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
3、“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各种假设,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观察式教学模式观察式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般来说,一次观察教学由以下3个主要环节组成:1、确定教学对象、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地点、明确观察目的。
2、观察指导。
在观察教学中,教师要提示重点进行观察指导,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并回答。
3、填观察记录表。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用的很多。
它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使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使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
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
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一、科学观察课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八岭山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引发问题,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2.分析现象、猜想假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
操作要领: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探究活动,验证猜想假设。
操作要领: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已的计划或方案;依据方案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探究活动,来验证猜想假设。
在活动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让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活动起来。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点拔的作用。
4.讨论交流、形成结论学习目标:对小组探究活动所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获得共识;对全体同学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的解释或结论,获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操作要领:一般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展示与交流,在统一思想、得出结论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5.实际应用拓展创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融合。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发明、创造活、动,关注与本课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问题等。
实验课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
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
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一、科学观察课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第一篇: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日趋形成。
现提供几个主要课型,供科学教师参考。
科学课程的分类是以科学学习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分为五种课型即:以观察为主的课型、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以制作养殖为主的技术课型、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活动课型。
这样确定课型名称,是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往往需要几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我们所划分的课型特别强调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也就是根据每课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课标》要求“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因此,尽管课型不同,但探究的过程大体相同。
即:一、提出问题;二、寻找证据;三、分析与解释;四、交流与质疑;五、结论与拓展。
(一)观察课一、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自主观察交流总结应用创新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注重指导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二、环节解读:第一步: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
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第二步:自主观察。
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
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在确定问题和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6、科学引导、创设氛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了问题假设和探究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制定观察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观察实验方法。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在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中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思考,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将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他们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及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及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发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设定实验和观察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和实践,探索科学知识。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完成实验和探究活动,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方式获取科学知识。
5. 教材外拓:充分利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如实物、图片、视频等,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6. 主题式教学:将相关的科学知识组织在一个主题下,以问题为导线,展开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主题中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总之,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探究、合作和问题导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积极性。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科学新授课课型模式新课程的科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所以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评价。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1、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生活中已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方向性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问题进行科学预见,要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方案的制订一般以小组讨论为主,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最佳方案。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本环节中完成。
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
而且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4)教师要少说、多看,给学生从当顾问,必要时给予指导。
5、表达交流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
最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最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科
学的研究兴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科
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一种最新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体
1. 问题导向的教学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内容教学为主。
而最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导向,鼓励学生通过提问来引发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
动研究和发现科学知识。
2. 实践体验式研究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科学知识。
最新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和观察,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学生可以在课
堂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者参观实验室和科学博物馆,从而增强他们的研究体验。
3. 跨学科融合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最新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跨学科融合。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合作,将科学知识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应用和意义。
结论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向、实践体验和跨学科融合等策略,提供了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科学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探索科学知识,并激发潜在的科学兴趣。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并持续改进这种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
最新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1.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核心概念为基础,通过探究实践和深度思维参与,帮助学生获得上位概念,发展科学观念,同时提高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
2.行走的科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了“课前导学—课堂留白—课后自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优势,深度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尝试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些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型设计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自然现象的概念。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观察记录表3.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温度计、量杯等)4. 教学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自然现象。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天气、气候、季节变化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己熟悉的自然现象。
三、观察与实验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树叶、花朵等植物,记录观察到的细节。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室内外温度、湿度等,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与分享1. 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自然现象?”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更多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潮汐、地震等。
2.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成因。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教学视频,展示自然现象的奇妙之处。
2. 学生讨论视频中的自然现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现象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一种自然现象,分析其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针对本次研讨主题——教学模式与变式研究。
结合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一点肤浅认识和体会。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无定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创立教学模式。
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的教学模式。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的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
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1.“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金属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口腔里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模型理解和掌握口腔的概念和结构。
3.“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各种假设,得出问题的答案。
讲授式教学的变式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变式。
(二)讲授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一般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为了避免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讲授教学,即在讲授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师生互动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2.科学知识中的科学概念一般都用词严谨,有些概念学生不易理解。
教师在讲授时必须配合典型、生动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透过自然现象,掌握现象的本质特征。
3.讲授教学中的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要便于学生观察。
教师的实验演示过程要力求规范准确,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模仿。
对教学中所用的模型和教具等,必须讲清它与实物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到模型与实物间的异同,形成正确的表象,准确地掌握知识。
二、“观察式”教学模式“观察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自然现象、植物生长和动物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观察的主体。
他们通过系统的观察,获得对操作过程和自然现象等的直观、生动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操作、自然现象和植物生长方面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引领者,负责制订观察的计划,提供观察的对象,并在学生进行观察时进行观察的组织和现象指导。
(一)观察式教学的类型在小学科学课上,根据学生观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现场观察和教学录像观察两种。
现场观察就是到实验现场、生产现场和实物现场进行观察,例如:到校园、田间地头、科技馆、展览馆等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教学录像观察就是在教室内,通过教学录像和记录片等进行间接的观察。
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一次性的短期观察和重复性的长期观察。
短期观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某种实验操作、标本展示和实物等;长期观察是对植物生长、动物习性、周期性自然现象等进行多次性的长期跟踪观察。
(二)观察教学的一般结构不论哪一种观察教学,都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般来说,一次观察教学由以下3个主要环节构成:1.确定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地点、明确观察目的。
这部分工作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预先制订观察教学的内容、目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
2.观察指导。
在观察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策划者,又是观察指导者。
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提示重点,进行观察指导,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并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
3.观察报告。
观察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让学生汇报观察的心得体会。
必要时还应要求学生写出观察报告,根据观察教学的结果,进行观察教学效果的分析。
(三)观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于现场观察要事先做好周密的组织安排,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现场观察时,学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偏离观察的对象或观察的重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组织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教学的对象和重点上。
3.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进行观察教学,如讲解操作原理、操作顺序、仪器结构和事物的特征等。
避免将观察教学流于形式或理论脱离实际。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过程: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本环节注意问题:(1)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某种事实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如三年级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师揭示课题后出示蚕的实物,孩子们的脑子里会冒出好多问题:蚕是怎么生出来的?它吃什么长大的?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为什么要养蚕等等,孩子们心中未知的谜团会通通释放出来。
(2)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符合教学目标需要。
科学课中的探究不是儿童随兴所至的自发探究,而应该是符合教学目标规定性的有价值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取具备探究价值、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要探究的问题。
如上《蜗牛》一课,学生观察了蜗牛后,提出“ 蜗牛有没有嘴,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蜗牛吃什么、怎样吃,比一比哪只蜗牛爬得快,它怎样运动”等等近30个问题,围绕“有价值、能研究”这一思想,师生讨论后很快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蜗牛怎样吃食物?”2、猜想假设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规律性原则。
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
(3)方向性原则。
是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能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4)开放性原则。
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制定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探究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
本环节注意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
最初可以让学生经历“初步设计、交流探讨——再设计、再交流探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设计过程。
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设计出较为完整、科学的实验方案。
(3)合理、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目的、准备的材料、研究的过程、观察的现象、研究的结论。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
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多种探究活动,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
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
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既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又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记录。
及时记录是对探究活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对探究目的的认识。
(4)教师要少说、多看,必要时给予指导。
探究活动中,教师没有必要提前告诉学生答案,也没有权利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暗示探究的结果,而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只有当发现学生有困惑时给予点拨和指导。
5、表达交流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
表达交流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组内交流,主要针对本组内共同进行的探究活动,对所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获得共识;第二步是班内交流,是在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体同学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的解释或结论,获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如《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各组学生在实验后汇报:我把碘酒滴在馒头上,馒头变成蓝色了!滴在米饭、土豆上以后也变蓝了!碘酒滴在油菜上面没有变化,碘酒滴在辣椒上面没有变化……在学生汇报了丰富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现象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