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精讲+精练+精析)专题25 文化创新习题(含解析)1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复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复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c5553f524ccbff021847c.png)
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②便捷、经济、及时
③融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 ④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16、2005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了手机用户的两会服务,对每一位用户发送两会讯息。同时,接受手机用户的两会热议、两会留言。这被称为手机短信提案。将手机短信运用到人大和政协两会,这意味着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大众传媒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会愈演愈烈
C 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①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确认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 B.文化创新需要文化多样性
C.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需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C 29、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 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与时俱进 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B 3、文化创新的作用高考,主要表现为
精选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精选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3410185a8102d276a22f7b.png)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课时提升练25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课时提升练25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426f3e60029bd64793e2c3d.png)
课时提升练(二十五) 文化创新基础强化题1.中华民族5 000年灿烂辉煌的历史,令国人自豪,但这也会使人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
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要创新,所以B正确。
【答案】 B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
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知识点。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指网络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而社会实践发展推动了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出现,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本题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C3.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
这说明(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解析】动漫作为一种创新的文化形式,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故A项正确。
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目不符,应排除;D项错在“相互决定”。
【答案】 A4.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推动文化的繁荣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发展先进文化【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根本目的”,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答案】 A5.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解析】“老树”指漫画中的《红楼梦》等传统文化,“新芽”指漫画中的《公关学》等新文化,故“老树发新芽”寓意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创新,D项正确。
[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5文化创新(押题专练)
![[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5文化创新(押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98ce23673968011ca2009151.png)
专题25 文化创新1.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
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错误;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②正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C。
2.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动画短片把藏在故宫“深闺”中的十余幅宋代工笔画“复活”。
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古画仿佛有了生命。
为了让花鸟“复活”,作者还创新出一套已申请专利的计算机技术,辅助形成动画效果。
短片古韵悠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打动了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专业人士,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得以彰显和传播④依托科技的文化创新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C3.为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某市文化馆积极深入现场开展采风活动,及时、准确、全面采编环保行动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民声民情,并转化为艺术创作。
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 )①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并转化为艺术创作,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正确;该文化馆的艺术创作离不开采风活动,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正确;②④观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f4ad5c6f1aff00bfd51e68.png)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课标分解考纲细化考题预测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太难。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19届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2019届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26e902af45b307e8719777.png)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高考政治热点复习《文化创新》
![高考政治热点复习《文化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69651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c.png)
高考政治热点复习《文化创新》、(2021·浙江高考真题)新冠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说明()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②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文化创新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①: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现代信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①正确。
②: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说明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新,故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发展,故③不选。
④:材料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未涉及文化创新的目的,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021·浙江高考真题)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
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入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
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它()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③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④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故①不选。
②:选项与设问的因果关系颠倒,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山海情》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人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这体现了该剧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21·广东高考真题)山水画和“以诗入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25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25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13f84a763231126fdb1125.png)
第二十五课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在对同一个字词的释义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对“社”、“资”的新解释。
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这表明文化创新()。
A.来自社会实践B.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C.就是推陈出新D.应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2.我国改革开放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
这表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3.没有本民族的灵魂又何来创新?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娱乐大片,除了名字与原著相同之外,其他都改的面目全非了,这算是创新吗?当下,最重要的是让中国人都热爱和熟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并非无厘头的创新。
网友的观点表明()。
A.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B.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每年4月10日,江苏无锡市都要举办吴文化节。
回答4、5题。
4.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几千年的孕育发展,形成了吴地独具特色的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最终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一定起积极作用③文化对经济一定起促进作用④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吴文化是吴地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即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①正确;吴文化独具特色,不同于其他文化,体现了多样性,故④正确。
②③说法都错误,排除。
【答案】C5.举办方认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吴文化的创新品格,有助于促进吴地经济发展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这主要说明()。
A.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B.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C.文化创新能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解析】题干主要强调文化创新对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政治 三轮刷题练25 文化创新(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政治 三轮刷题练25 文化创新(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d28917caaedd3383c4d3cc.png)
2020版高考政治三轮刷题练25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具有最深刻把握的作品。
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
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①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③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3.年轻演员成为“故宫兄弟”实景探索“皇帝的秘密花园”;故宫“御猫”鲁班科普历史和文物背景故事……首档由故宫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文化类综艺《上新了故宫》,一经播出就屡屡霸屏朋友圈,登上热搜榜。
这表明( )A.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B.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焕发生机C.科技能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4.《我是演说家》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平均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三。
节目通过理性的思辨、感性的陈述、语言的碰撞和一个个热血励志的人生故事,把综艺节目的风骨情怀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这说明,文化创新要( )A.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D.消除大众传媒的商业性5.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
他吞服曼陀罗,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具有麻醉作用。
这说明(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6.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班会上,某同学认为依托微博、视频网站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清新朴实、短小精悍,但是良莠不齐,会冲击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不利于文化建设。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 第25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 第25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1ed995a227916888486d77d.png)
第二十五课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发展的措施。
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故答案为B项。
①强调与时俱进,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答案 B2.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
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或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
由此可见()。
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的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其他选项没有体现。
答案 B3.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
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当选;“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当选。
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B4.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莫言用山东方言给他的力量,使得他的文学充满着土地的元气,最泥土就是最国际。
”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载体和物质承担者④文化交流要尊重各国差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是三三组合式选择题,易用排除法处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5 文化创新(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5 文化创新(练)(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3f0a4027d3240c8447ef75.png)
专题25 文化创新【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①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②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答案】文化创新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意义(1)推动________的发展。
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促进________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易错提醒】文化创新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二者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实践的角度,后者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
【答案】社会实践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3.文化创造的主体:________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__________的主体。
【答案】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
【答案】社会实践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要求:不能离开________,空谈文化创新;体现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作业25文化创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作业25文化创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7f06a6c376baf1ffc4fad94.png)
课时作业25 文化创新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C ) 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B.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C.文化创新对促进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只有不断地……光彩与活力”强调了文化创新对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A主要强调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B、D主要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
2.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进现代的歌词中。
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B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过程④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继承的相关知识。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进现代的歌词中,坚持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①③符合题意;不能消除文化差异,②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过程中,④说法错误。
3.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
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
材料说明( A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进行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5文化创新高效作业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5文化创新高效作业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6fe1c12551810a6f42486ed.png)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5文化创新高效作业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年7月21日,河北省摄影家协会“走基层摄影惠民”活动在任丘启动。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基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④文化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③④ D.①③答案:B解析:“走基层”强调了要参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故①②正确。
③错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④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2012年7月23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型舞剧《孔雀》全球巡演发布仪式在昆明举行。
这是一部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艺术总监、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全新舞剧。
回答2~3题。
2.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一系列原生态歌舞作品,用精美绝伦的民族舞蹈,向全世界展示了云南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民族文化,为弘扬云南优秀民族文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上述材料表明( )A.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B.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的需要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杨丽萍通过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故C符合题意。
B与材料无关;A、D说法错误。
3.有人这样评价杨丽萍:执著追求、献身艺术,是她最可贵的精神境界;立足大地、扎根群众,是她艺术生命的源泉活水;尊重艺术、创新创造,是她艺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给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①立足实践,关注群众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刻苦钻研,锐意创新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④ B.①②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立足大地、扎根群众”体现了①;“执著追求、献身艺术”“尊重艺术、创新创造”体现了③;②④与材料无关,不选。
4.鳌鱼是岭南古建筑瓦脊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物。
“九艺节”吉祥物“鳌鳌”的原形便是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华山石湾窑三彩鳌鱼,设计者通过雕塑卡通化的手法,将其塑造成纵身跃起的小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点精讲一、考点解读1、高考考点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专题25文化创新(记忆手册)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框题)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 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 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 在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框题)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在文化创新中,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5)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题大揭秘:文化的创新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我们要多角度去备考。
例题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点睛】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这是考生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据此可以排除③,即排除了CD,这说明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③即可。
用排除法既可以提高正确率,还可以节约时间。
精练精测说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调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一年原创的形式罗列试题,而是在这些试题的基础上,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
也就是一个考点,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原创题测试。
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2016年高考试题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点睛】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这是考生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据此可以排除③,即排除了CD,这说明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③即可。
用排除法既可以提高正确率,还可以节约时间。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
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考点定位】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重在弄清楚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创造力三者的关系。
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媒介。
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但要注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3.(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
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
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
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
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名师点睛】本题的选材很有深意。
既巧妙的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又态度鲜明的表达了我们的立场。
体现了命题人的用心良苦。
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一直是文化生活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文化的创新,特别如何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前文化工作的热点话题。
文化自信是对比于来势汹汹的西方霸权主义,西方的文化渗透无所不及。
所以我们提出安全的新理念“文化安全”,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破坏式的强力入侵。
我们主张文化自信。
所以文化自信是党十八大重点阐述的观点。
二者的结合可谓合情合理。
2015年高考真题1(2015年山东卷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
“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考点定位】文化创新【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材料题1(2015年安徽卷38)材料二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
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