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仪器分析法
塑料件气味试验不合格处理方法
塑料件气味试验不合格处理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塑料制品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一些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令人不愿闻的气味。
这些气味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和美观,而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本文旨在讨论塑料件气味试验的重要性以及处理不合格试验结果的方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塑料件气味试验方法,并针对试验结果不合格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将对塑料件的气味试验进行简要介绍。
该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对塑料制品释放的气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我们将探讨常用的气味评价方法和设备,并介绍如何正确进行试验操作以及如何解读试验结果。
其次,我们将重点讨论不合格处理方法。
一旦试验结果显示塑料件的气味超过了允许的范围或存在特定的有害气体释放,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改变材料配方、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包装方式等。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效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深入理解塑料件气味试验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改善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分别详细阐述塑料件气味试验和不合格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部分内容安排的方式。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塑料件气味试验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该试验在塑料件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的内容和安排方式。
最后,在目的部分,可以明确说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不合格塑料件气味试验的处理方法。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塑料-硬度的测试-洛氏硬度计法
FCLHCSL0267 塑料硬度的测试洛氏硬度计法F_CL_HC_SL0267塑料-硬度的测试-洛氏硬度计法1范围1.1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塑料洛氏硬度、塑料洛氏α硬度的试验条件和硬度计的技术条件。
1.2本方法适用于洛氏硬度计M、L、R标尺测定塑料硬度。
不适用于测定塑料薄膜、泡沫塑料。
2定义2.1洛氏硬度用规定的压头,先施加初试验力,再施主试验力,然后返回到初试验力,用前后二次初试验力作用下的压头压入深度差求得的值。
2.2标尺表示洛氏硬度压头的种类和试验力的符号。
3仪器洛氏硬度计主要由机架、压头、加力机构,硬度指示器和计时装置组成。
3.1机架为刚性结构,硬度计在最大试验力作用下,机架变形和试样支撑结构位移对洛氏硬度影响不得大于0.5洛氏硬度分度值。
3.2压头为维氏硬度至少是7MN/m2的抛光钢球,不允许有灰尘、污物、油脂以及氧化物等存在。
钢球在轴套孔中能自由滑动,试验时不应有变形,试验后不应有损伤。
3.3加力机构包括负荷杠杆、砝码和缓冲器,可对压头施加试验力。
3.3.1负荷杠杆使砝码和吊挂的重量放大并对压头施加试验力的部件。
3.3.2砝码在负荷杠杆吊盘上所加的试验力。
3.3.3缓冲器应使压头对试样能平稳而无冲击地施加试验力,并控制施加试验力时间在3~10s以内。
3.4硬度指示器能测量压头压入深度到0.001mm,为洛氏硬度值的指示装置,刻度应为硬度值,每一分度值等于0.002mm。
3.5计时装置能指示初试验力、主试验力全部加上时及卸除主试验力后,到读取硬度值时,总试验力的保持时间,计时量程不大于10s,准确度为±5%。
4校准4.1 用水平仪调节硬度计,使之处于正确位置。
4.2 调节洛氏硬度计的缓冲器,在无试样状态下用980.7N 试验力进行操作时,试验力动作时间规定为4~5s 。
4.3 硬度计应定期(一般为半年)用已知洛氏硬度值的标准块由洛氏E 标尺进行校准。
大量试验前必须用R 、M 、L 标尺的标准块进行辅助校准。
塑料其它性能测试方法
• (5)接触电极材料 在高频下,由于频率的提高,使电极的 附加损耗变大。
• (6)薄膜试样层数 随着层数增加,介电常数略有上升趋势,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略有下降,且分散性变小。
三、介电强度、耐电弧试验
(一)介电强度的测定 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是绝缘体,但是随着施加电
• 1.测试原理
1.阱陷;2.标准板;3.积分球;4.试样架;5.光电池
6.控制线路;7.检流计;8.光源;9.稳压器;L1、L2、 L3透镜;S光孔;C-F滤光器
• 2.测试试样 • 如光滑平整度、缺陷、划痕、污染等试样表面状态影响测
试结果; • 厚度尺寸不同的试样之间的测定结果不能相互比较。 • 3.测试方法要点 • ①开启仪器,预热至少20min; • ②校准仪器,放置标准板(或不放置任何遮挡物。 • ③放置试样 。 • ④去掉标准板,置上阱陷;再去掉试样。重复测定5片试样。 • ⑤结果计算
由于它的存在造成很大测量误差。 • (9)薄膜试样 • 薄膜试样使用的接触电极材料与板状试样有所不同,不能用
铝箔油粘电极。
二、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的测定
• (一)定义 • 1.介电常数 • 以绝缘材料为介质与以真空为介质制成同尺寸电容器的电
容量之比值,称为该材料的介电常数,用ε表示。 • 介电常数表示在单位电场中,单位体积内积蓄的静电能量
微镜法,折光仪法精确度较高。
阿贝折光仪
• 1.测试原理 • 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折射率就是测定临界角,从而测出被测物的
折射率。 • 2.测试仪器 • 主要结构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两部分组成: • 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有望远镜系统和读数系统;机械系统,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方法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方法随着塑料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检测也变得非常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优质的塑料制品。
首先,外观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方法。
通过观察塑料制品的外观,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正常的塑料制品应该没有明显的色差、破损或气泡等缺陷。
此外,外观检测还可以通过触摸塑料制品的表面来判断其质量。
质量好的塑料制品通常会触感光滑且没有异味。
除了外观检测,机械性能测试也是塑料制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机械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塑料制品的强度、韧性和耐冲击性。
通过机械性能测试,我们能够了解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具有足够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化学性能测试也是塑料制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耐久性、抗老化性、耐腐蚀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评估塑料制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例如,耐高温性能是评价塑料制品是否能够承受高温环境的重要指标。
通过化学性能测试,我们可以确定塑料制品是否符合特定的使用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来评估塑料制品的质量。
例如,对食品包装用塑料膜的迁移测试。
这种测试可以评估食品包装塑料膜是否会迁移有害物质到食品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仪器来分析和鉴定塑料制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总的来说,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方法的多样化为我们选择优质的塑料制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这些检测方法并不容易。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塑料制品时选择有相关认证标识的产品,例如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符合食品包装要求的产品等。
此外,在购买塑料制品时可以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经验,提高购买的准确性。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一、引言塑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材料,但是由于其易燃性质,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因此,对塑料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估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氧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塑料燃烧性能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氧指数法测定塑料燃烧行为。
二、什么是氧指数法氧指数法是一种测定材料自然燃烧时所需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标准条件下将材料暴露在一个预先确定好的气体混合物中,然后点火使其自然燃烧,并记录材料需要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来判断其燃热行为。
三、仪器设备1. 气体混合器:用于混合空气和纯氮或纯二氧化碳。
2. 点火装置:用于点火材料并使其自然燃烧。
3. 取样架:用于放置待测样品。
4. 测试箱:用于放置取样架和点火装置。
5. 氧指数测试仪:用于记录材料需要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
四、测试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切成一定大小的矩形或圆形,并去除表面污垢和油脂。
2. 装置仪器:将混合好的气体通入测试箱中,然后放置取样架和点火装置。
3. 放置样品:将待测样品放在取样架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与点火装置相距一定距离。
4. 点火测试:点燃点火装置并使其自然燃烧,记录材料需要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
5. 结果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材料的氧指数值,并根据该值判断其燃热性能。
五、结果解释根据ISO4589-2标准,不同塑料材料的氧指数值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PVC塑料:≥40%2. PE塑料:≥17%3. PP塑料:≥19%4. PS塑料:≥22%6、注意事项1. 测试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产生危险物质和火灾等意外事件。
2. 测试时应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 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气体混合比例,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测试时应注意样品的尺寸和形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 测试时应注意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塑料的两种仪器分析方法简述
塑料的两种仪器分析方法简述
塑料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红外光谱法——塑料仪器分析方法运用红外光谱法对有机物进行检测,当红外光谱仪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待检测物体表面后,有机物能产生吸收特性,对发射的红外光线进行吸收,然后产生红外光谱。
由于每个有机化合物都有其特定的红外吸收谱,因此红外光谱是定性分析的有利工具。
红外光谱同时可用于定量分析,以(Lambert-beer)定律为理论基础。
如分析与鉴定塑料的种类、测定塑料的链结构、塑料加工过程的取向作用、发生反应的研究。
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如:样品中添加剂或杂质含量的测定、共聚物或共混物组成的测定聚合物接枝度、交联度的分析以及聚合物反应过程中原料的消耗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的测定等。
因红外光谱法操作简单,谱图的特征性强,因此是鉴别高聚物的理想方法之一。
利用红外光谱法不仅可区分不同类型的塑料薄膜。
二、气相色谱法——塑料仪器分析方法气相色谱(GC)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是以分析测量低沸点有机化合物及永久性气体的有力武器。
对塑料制品不同添加剂的含量进行检测时,GC
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常用的检测器有电子捕捉检测器(ECD)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但是,这两种检测器都容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因而灵敏度变动较大,这就要求对被检测样品进行较为严格的前处理。
气相色谱仪分析塑料复合膜原理和方法
气相色谱仪分析塑料复合膜原理和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用物理方法把混合物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就叫做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在以适当的固定相做成的柱管内,利用气体(载气)作为移动相,使试样(气体、液体或固体)在气体状态下展开,在色谱柱内分离后,各种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记录色谱谱图。
在对装置进行调试后,按各单体的规定条件调整柱管、检测器、温度和载气流量。
进样口温度一般应高于柱温30-50℃。
如用火焰电离检测器,其温度应等于或高于柱温,但不得低于100℃,以免水汽凝结。
色谱上分析成分的峰的位置,以滞留时间(从注入试样液到出现成分最高峰的时间)和滞留容量(滞留时间×载气流量)来表示。
这些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就能反应出物质所具有特殊值,并据此确定试样成分。
定量方法可分以下四种:1、面积内标法取标准被测成分,按依次增加或减少的已知阶段量,各自分别加入各单体所规定的定量内标准物质中,调制标准溶液。
分别取此标准液的一定量注入色谱柱,根据色谱图取标准被测成分的峰面积和峰高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和峰高的比例为纵座标,取标准被测成分量和内标物质量之比,或标准被测成分量为横坐标,制成标准曲线。
然后按单体中所规定的方法调制试样液。
在调制试样液时,预先加入与调制标准液时等量的内标物质。
然后按制作标准曲线时的同样条件下得出的色谱,求出被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和内标物质的峰积或峰高之比,再按标准曲线求出被测成分的含量。
2、面积外标法取标准样品成分,在测标准样品之前就算出所取标准样品中含有成分的量,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得标准样品的峰面积,然后去标准被测物质,气相色谱法测该物质的峰面积,两者峰面积相比较,最后得出含量值。
所用的外标物质,应采用其峰面积的位置与被测成分的峰的位置尽可能接近并与被测成分以外的峰位置完全分离的稳定的物质即标样,一般使用>99.5%纯度的色谱专用化学试剂样品。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气相色谱仪建议采用的检测方法。
塑料灰分化验检测原理与方法
塑料灰分化验检测原理;
一定质量的塑料试样经过在电热炉和炉中燃烧灰化至质量恒重,检测其灰分与试样的质量百分比。
目的在于检测化验塑料经过在马弗炉中燃烧化验灰分从而检测塑料中无机物质的含量。
塑料灰分的化验仪器设备:
与塑料试样不起作用的带盖50ml的陶瓷坩埚;
适合控制的600±25℃的温度内的马弗炉;
电子天平:1mg;
干燥箱(干燥器):
与盛有塑料灰分不起作用的干燥箱;
电炉;可控温
塑料灰分的化验检测方法:
1.校正电子天平。
2.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塑料试样M克(质量称准至0.1mg)
3.把带盖的陶瓷坩埚放在马弗炉内。
在试验温度(600±25)℃下加热至恒重。
然后放入干燥箱内冷却干燥≥1h,使其温度与室温相同,在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量(质量称准至0.1mg)。
4.把称量的塑料试样放入带盖的坩埚内,不能超过坩埚的高度的1/2,然后在电炉上加热,缓慢燃烧,不可太快,以免灰分颗粒损失。
直至试样不冒烟为止。
5.把装有塑料试样的带盖坩埚放入已预热至规定温度的马弗炉内,燃烧4-6小时后,在将坩埚取出放入干燥箱内冷却干燥至少1h,使其温度与室温一致。
用电子天平称量,称准至0.1mg。
6.在相同条件下,再燃烧0.5h,直至恒重,即相继两次称量结果之差不大于0.5mg,记录此重量为M1克。
塑料灰分化验结果计算:
灰分以质量百分数表示(M1-M0)/ M × 100
M1-----坩埚和灰分的总质量
M0-----坩埚的质量
M------塑料试样的质量。
塑化剂检测
塑化剂检测
塑化剂是一类常用于塑料加工和制造中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塑化剂可能会对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塑化剂的检测十分重要。
塑化剂检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 实验室方法:实验室技术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检测塑化剂的存在。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分析等。
2. 便携式仪器方法:一些便携式仪器可以实时检测塑化剂的含量。
这些仪器通常使用类似于光谱分析或电化学分析的技术,可以在实地进行使用。
3. 化学试剂法:一些化学试剂可以通过改变颜色或发生化
学反应来检测塑化剂的存在。
这种方法通常比较简单、快速,但在准确性和灵敏度上可能有一定的限制。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塑化剂检测都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
法规,并且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另外,对于塑料制品的使用者而言,也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标签
和相关认证信息来了解塑化剂的使用情况。
塑料制品的检测方法
密度和相对密度ASTM D792, ISO 1183试验范围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比重是在23°C下,一定体积物质的质量与相同体积去离子水质量之比. 比重和密度至关重要. 因为塑料是以每磅为基础售出的,而低密度或低比重意味着每榜重量含更多的材料或试验方法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方法A和方法B. 更为普遍的是方法A, 可用于片材、棒型材料、管型材料和注塑颗粒中. 方法A 中, 将试样称量, 用小锤和金属丝使试样完全浸于23°C的蒸馏水中, 再次称量. 算出密度和比重.试样规格任何方便的规格都可使用.试验数据比重=a/[(a+w)-b]a =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b =试样和小锤(若被使用)在水中的质量w =完全浸没的小锤(若被使用)和部分浸没的金属丝质量密度(kg/m3)=比重×997.6吸水性(24小时/平衡)ASTM D570试验范围吸水性是用来确定在规定条件下被吸收的水的总量的. 影响吸水性的因素有: 塑料的类型、使用的添加剂、温度以及暴露时间.试验方法吸水性试验中, 将试样在规定温度的烘箱里烘干规定时间, 移至干燥器冷却, 冷却完毕后,立即称重. 将试样规定条件下浸于水中, 通常是在23°C下浸泡24小时或直到平衡. 将试样取出, 用lint free cloth 擦干, 称重.试样规格用直径2英寸, 0.25英寸厚的圆形试样试验数据吸水性用增重百分比来表示.吸水百分率=[(浸水后质量- 浸水前质量) / 浸水前质量] x 100透湿性ASTM E96试验范围本实验评价了半透性和渗透性试样的水蒸气透过能力. 透湿性的数据可被制造商和设计者所用, 在包装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试验方法在实验杯中充满蒸馏水, 试样与水之间留有一个小缝隙(0.75" 到0.25"). 为了使水除了渗进试样外无其他损失,将试验杯密封起来. 称仪器的初始重量, 然后过一段时间, 称重一次, 直到结果接近线性. 为保证全部的重量损失是由于水蒸气渗进试样而造成的, 一定要谨慎.试验规格经常使用4×4英寸试样,因为试验需要与液体容器很好的吻合.试验数据重量-时间图或透湿百分率-时间图剥离试验ASTM D903, D1876, D3167试验范围剥离试验测量将粘合表面扯离试样时拉力的强度. 它对黏合剂、粘合带以及其他连接方法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试验方法测量试样的厚度, 将试样置于普通检验器的固定装置中. 用规定的速度拉试样, 直到试样的一部分或粘合层破坏为止. 破坏的类型分为内聚破坏、密着破坏和基质破坏.将两个6×1英寸的试样互相叠放, 并用黏合剂粘合在一起, 或者在中心.试验数据破坏类型-内聚破坏、密着破坏、基质破坏剥离强度摩擦系数ASTM D 1894试验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阻碍一个表面在另一个表面上滑动时的动态(运动)和静态(起始)抵抗力.试验方法将试样附于规定质量的滑块上, 使滑块在另一试样表面上以150mm/ 分钟的速度滑动. 测量使滑块开始运动(静态)和维持运动(动态)的力的大小.试样规格边长为64mm(2.5英寸)的方形试样作滑块, 254mm x 127mm (10 x 5 英寸)试样做第二个表面.试验数据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都可算出. 静摩擦系数等于初始力读数除滑块质量. 动摩擦系数等于当滑块速滑动时的平均拉力读数除于块质量. 所有质量单位均为克.维卡软化点ASTM D 1894试验范围维卡软化点是压头针在规定负荷下, 刺入试样1mm时的温度. 该温度反映了当一种材料在升温装置中使用时期望的软化点.试验方法将试样置于测定仪中, 并使压头距离试样边缘不小于1mm. 在试样上加10N或50N负荷, 把试样放进23°C的油浴中,以50或100°C每小时的速度提升油浴温度, 直到针头刺入试样1mm.试样规格测试试样的厚度应在3到6.5mm之间, 长度和宽度不小于10mm. 不能为了达到所需厚度而堆积3个以上的试样.维卡软化点试验测定了针头压入试样1mm时的温度.负荷变形温度(DTUL或HDT)ASTM D648, ISO 75试验范围热变形温度定义为标准试验条在一定负荷下, 其变形量达到规定值的温度.它规定了短程耐热性能. 不同材料的负荷热变形温度相互区别, 有的能在高温下承受小负荷; 有的在一个窄的温度范围内就会变形.试验方法将若干个实验条置于形变测定仪下, 并在每个样品上加0.45Mpa或1.80Mpa负荷. 将试样放进硅油浴中, 每分钟温度升高2°C, 直到形变量达到规定值: ASTM中0.25mm, ISO flatwise 0.32mm, edgewise 0.34mm试样规格ASTM中标准是5"×0.5"×0.25".ISO edgewise 试验中使用120mm×10mm×4mm 的矩形条.ISO flatwise 试验中使用80 mm×10mm×4mm 的矩形条.试验数据得出规定负荷和形变量下的温度.用TMA或膨胀计测线性热膨胀系数ASTM E831, D696 ISO 11359试验范围线性热膨胀系数用来确定某材料随温度的膨胀程度. 本试验用于设计目的, 也用于确定材料在热应力下是否会发生破裂. 理解相互接触的两种材料之间的相对膨胀/收缩特性, 对于成功的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试验方法室温下, 将试样置于TMA的支架上, 并用探测器测定其高度. 将熔炉升高, 并调节温度使之低于所需温度20°C. 以一定的速率加热试样, 通常是10°C/分钟, 直到试样达到所需温度范围. 得出一个曲线. 或者, 可以使用膨胀计. 室温下. 将试样置于膨胀计中, 并将高度探测器调零, 仪器置于温度槽中, 测定试样从-30°C到+30°C的运动.使用TMA时, 试样长度介于2到10mm之间, 侧宽不应超过10mm. 试样的两端都应该平整. 使用膨胀计时,试样大约为25.5mm(0.5")宽×75mm(3")长.试验数据算出所需温度范围内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塑料性能测试方法演示
塑料性能测试方法演示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为了确保塑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各种性能测试。
本文将演示几种常用的塑料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强度测试、冲击强度测试和燃烧性能测试。
一、拉伸强度测试拉伸强度是衡量塑料材料抵抗拉伸力的能力。
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使用拉伸试验机对塑料样品进行拉伸测试。
1.准备测试样品:根据实际需要,制备符合标准尺寸要求的塑料试样。
样品应该是长条状,宽度一致。
2.安装试样:将试样通过夹具固定于拉伸试验机的两个夹具之间。
确保试样的两个夹持点之间的距离与试验机的规定值相符。
3.开始测试:在拉伸试验机上设置合适的测试参数,如拉伸速度和试验温度。
然后启动拉伸试验机,开始进行拉伸测试。
4.记录结果:测试过程中,拉伸试验机会实时显示试样的拉伸力和伸长。
记录下试样破断前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二、冲击强度测试冲击强度是指塑料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能够抵抗破裂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冲击试验法。
1.准备测试样品:根据实际需要,制备符合标准尺寸要求的冲击试样。
试样应具有标准的几何形状。
2.安装试样:将试样固定于冲击试验机的夹具上。
确保试样的位置准确无误。
3.开始测试:在冲击试验机上设置合适的测试参数,如冲击能量和试验温度。
然后启动冲击试验机,开始进行冲击强度测试。
4.记录结果:测试过程中,冲击试验机会实时显示试样的冲击能量和破裂形态。
记录下试样的冲击强度指标和破裂形态。
三、燃烧性能测试燃烧性能是指塑料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性质。
燃烧性能测试可以通过垂直燃烧测试和水平燃烧测试进行。
1.准备测试样品:根据实际需要,制备符合标准尺寸要求的燃烧试样。
试样应具有标准的几何形状。
2.垂直燃烧测试:将试样固定于垂直燃烧试验设备上,然后点燃其下端。
观察试样的燃烧时间、燃烧速率、燃烧情况等并进行记录。
3.水平燃烧测试:将试样固定于水平燃烧试验设备上,然后点燃其一侧。
观察试样的燃烧时间、燃烧速率、燃烧情况等并进行记录。
塑料量器的校准方法分析
第4期2020年8月No.4 August,2020应用塑料量器具的优势较多。
在不断推广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 )检测技术以及痕量分析等情况下,塑料量具的应用更加普遍,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塑料量器的校准需求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我国当前具备诸如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JJG10—2005《专用玻璃量器》等相关检定规程,但是依然缺乏专门针对塑料量器的国家标准[1]。
鉴于此,本研究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等标准校准方法文件的基础上,分析塑料量器的校准方法,按照塑料量器的实际状态,对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JJG18—2008《医用注射器》的规范以及技术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明确了塑料量器计量特性的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
1 塑料量器校准概况塑料量器属于实验室中普遍应用的一种量器。
按照塑料量器的型式可以分成两种,即量入式量器(塑料容量瓶、塑料量筒量入式)和量出式量器(塑料分度吸量管、塑料单标线吸量管、塑料量筒量出式)。
塑料量器由种类不同的塑料材质制成[2],市场上的主要材质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聚甲基戊烯[Poly (4-Methyl-1-Pentene ),PMP]等。
一般的塑料量器具体材质在量器表面处进行标注,因每种塑料材质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膨胀系统也并不统一,这使得塑料量器校准的难度明显提升。
在外观检查方面,为了不影响校准读数及使用强度,必须有清晰完整的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塑料量器应明确标出厂名或商标、型式标记、等待时间、标称总容量与单位[3-4]。
本校准方法适用的校准范围为:新塑料材质的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塑料量器。
PP粒子检测方法
PP切片测试方法[Abstract]介绍PP氧化诱导测试(OIT),热重分析(TG),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测试(GPC)。
氧化诱导测试(OIT)定义:氧化诱导时间(OIT)是测定样品在高温氧气条件下开始发生自动催化氧化反应的时间,是评价材料在成型加工、储存、焊接和使用中耐热降解能力的指标。
测试仪器及方法:氧化诱导期(简称OIT)方法是一种采用差热分析法(DTA)以塑料分子链断裂时的放热反映为依据,测试塑料在高温氧气中加速老化程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塑料式样与惰性参比物(如氧化铝)置于差热分析仪中,使其在一定温度下用氧气迅速置换式样室内地惰性气体(如氮气)。
测试由于式样氧化而引起的DTA曲线(差热谱)的变化,并获得氧化诱导期(时间)OIT(min),以评定塑料的防热老化性能。
测试原理:数据分析:热重分析(TGA)定义:热重分析指温度在程序控制时,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
测试仪器及方法:热重分析所用的仪器是热天平,它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记录;而电量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
热重分析的基本仪器为热天平,它包括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
除热天平外,还有弹簧秤。
测试原理:数据分析:凝胶渗透色谱(GPC)定义: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凝胶渗透色谱,又称为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简称SEC),它是基于体积排阻的分离机理,通过具有分子筛性质的固定相,用来分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并且还可以分析分子体积不同、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高分子同系物。
塑料的仪器分析法
度常可指示某特殊基团或元紊存在旳信息。 • 如分子中具有某些极性较强旳基团,就将产生强旳吸收带。
• 3. 其他
• 在进行红外光谱解析时,还应注意下列几点: • (1)光谱解析旳正确性依赖于能否得到一张最佳旳光谱图。 • (2)对未知塑料或添加剂旳红外谱图旳正确鉴别,除要掌
• 气体经过载气带进色谱柱,伴随载气旳不断流动,各被测 组分在固定相中进行反复旳物理吸附与脱附。
• 当载气中具有和原来纯载气不同旳组分时,检测器就给了 信号,于是在统计仪上统计了“色谱图”。
• (二)仪器
• 根据气相色谱旳流程,气相色谱仪可提成载气系统、进样 器、色谱柱系统、检测器、统计系统五部分。
• 探讨聚合物链中共扼双键序 列分布。
图3-9甲苯和苯旳紫外光谱图(…苯;—甲苯)
图3-10 胺引起甲基丙烯酸甲酯旳紫 外光谱图
由图3-10可见,曲线4与曲 线3相同,在254nm和 300nm都有吸收峰,而与曲 线1和曲线2不同,阐明苯 胺引起光聚合旳产物为二 级胺,而不是一级胺。
在反应过程中,苯胺先与 MMA形成激基复合物,经 电荷转移形成旳苯胺氮自 由基引起MMA聚合,在聚 合物旳端基形成二级胺。
• R吸收带:
• 含—C=O,—N=O, —NO2和—N=N—基有机物可产生此类谱带。它是
n—π*跃迁形成旳吸收带。
• K吸收带:
• 共扼烯烃取代芳香化合物可产生此类谱带。它是π*—π*跃迁形成旳吸收 带,εmax>10000,吸收谱带较强。
• B吸收带:
• B吸收带是芳香化合物及杂芳香化合物旳特征谱带。在这个吸收带有些 化合物轻易反应出精细构造。溶剂旳极性、酸碱性等对精细构造旳影响 较大。
塑料性能质量检测及测试仪器
螺栓连接:压缩强度 拉伸蠕变破裂应力 拉伸蠕变应变 应力松弛*
螺纹连接:剪切强度 摩擦系数 拉伸屈服应力 压配合:拉伸模量 压缩模量 蠕变模量 泊松比
压缩强度 拉伸屈服应力 拉伸蠕变破裂应力 应力松弛* 可焊接性:剪切强度 密度 摩擦系数 导热率 比热
导热率 模塑收缩率:
D 5930
热塑性塑料
ISO 294―4
D 955
热固性塑料 面内剪切模量
ISO 2577 ISO 6721―2或7
加工相关的材料性能的表征(2)
测试方法 比热
玻璃化转变温度 结晶温度 结晶度 熔融焓 结晶焓 结晶动力学
热固性塑料的反应热 热固性塑料的反应动力学
胶凝转化率 线性热膨胀系数
旋转流变仪
氧指数法
燃烧性能
炽热棒法 垂直燃烧
水平燃烧
ISO 6721-10 ISO 4589
ISO 1210 ISO 1210
ASTM D3795 ASTM D 3835 ASTM D 4440 ASTM D2863
ASTM D 3014 ASTM D 635
GB/T 2406 GB/T 2407 GB/T 2408 GB/T 2408
ISO ISO 11357―4 ISO 11357―2 ISO 1357―3 ISO 11357―5 ISO 11357―5 ISO 11357―5 ISO 11357―7 ISO 11357―5 ISO 11357―5 ISO 11357―5 ISO 11359―2
ASTM
D 3417 D 3417 D 3417 D 4473 D 4473 E 831
一、塑料性能概述(5)
塑料性能质量检测及测试仪器2
热重分析仪TGA(2)
热重分析仪TGA(3)
选购 试验温度范围; 温度准确度; 天平准确度; 价格和服务
生产商
美国TA公司 Mettler-Toledo瑞士梅特
勒-托利多公司 NETZSCH德国耐驰公司 PerkinElmer美国PE公
司
流变仪(1)
Thermo Haake转矩流变仪: 在高剪切效果下使聚合
塑料性能质量检测及 测试仪器
三、塑料测试仪器
试验机类: 材料试验机; 疲劳试验机; 冲击试验机; 硬度计; 耐磨试验机; 热变形试验机; 熔体流动速率熔体体积
流率测试仪。
热分析类: 热膨胀仪TMA;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热重分析仪TGA;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三、塑料测试仪器
生产商: 美国Tinius Olsen 意大利CEAST 长春 承德
熔体流动速率熔体体积 流率测试仪(1)
热塑性塑料在规定的 温度和负荷条件下, 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 物质的量为熔体流动 速率;体积的量为熔 体体积流率。
单位:g/10min
GB/T 3682-2000
ISO 1133
材料试验机(3)
万能实验机的大小用机架的最大负载额定值和测量负 载/力的负载传感器来描述。负载传感器装在电动机或 者液压部件驱动的移动十字头上。与夹具串联的负载 传感器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值可以在数字显示屏或计 算机上读出。许多万能实验机有可互换的负载传感器, 以便能与被测试的材料相匹配。
动态或者循环测试(例如裂纹增长和疲劳)一般都在 长时间内负载较低的液压伺服万能实验机上进行。
参考文献
1.塑料测试 《广东塑料》2002年6月至2003年 5月 Ramganath Shastri 周彦豪 编译
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
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
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主要有以下方法:
1. 溶剂萃取法:这是工业测试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正庚烷溶剂萃取法等。
溶剂萃取法是通过适当的溶剂将聚合物中非等规构型部分萃取出来,然后计算剩余质量与原样品质量的百分比,得出等规指数。
2. 核磁共振法:低分辨率脉冲核磁共振法可以测定均聚聚丙烯(PP-H)等规指数。
通过比较两个特征时间点上的衰减信号,可以得到样品的核磁响应值,该值与聚丙烯等规指数呈线性关系。
3. 红外吸收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表征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等规指数。
通过红外光谱图可以得到聚丙烯的红外吸收峰,从而计算出等规指数。
此外,还有X射线衍射法、质谱法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测定塑料等规指数。
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样品特性、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含有取代苯、不饱和双键以及含有硅和卤素的聚合物,除含 硅和氟的聚合物外,最强吸收峰均出现在1000~600cm-1区 域。
• (2)谱带的形状 • 有时从谱带的形状也能得到有关基团的一些信息。 • 例如含氢健和离子的基团可以产生很宽的红外谱带。 • 谱带的形状也包括谱带是否有分裂,可用以研究分子内是
• ⑤振动偶合
(三)红外光谱解析
• 1.试样制备与红外谱图绘制 • 根据试样性质,红外制样方法见表3-2 • 在红外谱测试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影响因素: • (1)仪器参数的影响 应根据不同测试要求及时调整光源
能量、增益、扫描次数等直接影响信噪比的仪器参数。 • (2)干扰因素的影响 注意环境湿度、样品污染、残留溶
• ②液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大,强度比气态的大。当形成氢键、发生 缔合时,谱带的频率数目和强度都会发生较大变化。
• ③固态固态物质的红外光谱,其吸收峰一般要比液态的更尖锐,峰的 数目更多。
• (2)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 ①溶剂效应溶剂的极性会引起溶质的缔合,溶质的极性基团(如C=O, –N=O等)的伸缩振动频率将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降低,且强度往往 增加。
• E吸收带:
• 它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之一,吸收强度大,ε为2000~14000, 吸收波长偏向紫外的低波长部分,有的在真空紫外区。
• (三)应用举例
• 用紫外光谱,可以监测聚合 反应前后的变化,研究聚合 反应的机理;
• 定量测定有特殊官能团(如 具有生色基或具有与助色基 结合的基团)的聚合物的分子 量与分子量分布;
2.聚合反应过程的研究
图3-13 环氧树脂交联反应谱图 913cm-1的吸收峰是环氧基的特征峰,随着反应进行,该峰逐渐减小。
• 3.高聚物结晶形态的研究 • 用红外吸收光谱可测定高聚物样品的结晶度,也可研
究结晶动力学等。
• 由于完全结晶高聚物的样品很难获得,因此不能仅用 红外吸收光谱独立地测量结晶度的绝对量,需要依靠 其它测试方法如X射线衍射法等测量的结果作为相对标 准来计算结晶谱带的吸收率。
• 2.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①灵敏度高,可测物质浓度为(10-5~10-6)mol/L,即相当于含 量为(0.001~0.0001)%的微量物质;
• 当载气中含有和原来纯载气不同的组分时,检测器就给了 信号,于是在记录仪上记录了“色谱图”。
• (二)仪器
• 根据气相色谱的流程,气相色谱仪可分成载气系统、进样 器、色谱柱系统、检测器、记录系统五部分。
图3-3 气相色谱仪系统结构框图
• (三)色谱图
图3-4气相色谱图
• (四)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二、红外光谱
• 红外光谱法又称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它是建立在分子吸收 红外辐射基础上的分析方法。
• 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的结果。
表3-1红外辐射区的分类
名称
照相区
近红外
泛频区
中红外 基本振动区
远红外
转动区
波长/μm
0.78~1.3 1.3~2.0
2~25
25~300
波数/cm-1 12820~
三、分光光度法
• 分光光度分析是基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 子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属于吸收光谱分析。
• 它以物质微粒吸收某一波长的光为基准,表现为 微粒的吸光度值(A)为波长(λ)的函数关系。 将吸光度对波长作图,即得到吸收曲线(或称为 吸收光谱)。
• 其中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物质对辐射的特 征吸收或选择吸收,它与物质微粒的结构有关。
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证明有苯环的存在。 • 1760cm-1是C=O的伸缩振动谱带。 • 1220cm-1、1190cm-1、1160cm-1等谱带是C-O的伸缩振动吸
收带 • 1080cm-1和1050 cm-1是C-O-与苯环相连的醚键的伸缩振动,
1380cm-1和1360cm-1这双峰吸收,是两个甲基同连接在一 个碳原子上的偕二甲基的特征峰 • 2950cm-1是CH3上的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带 • 由此,再查证标准谱图,可以得出该未知物是聚碳酸酯。
三、凝胶渗透色谱
• 1.原理
•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又称排阻色谱法或凝胶过滤色谱 法。它采用具有网状结构、多孔性的固定相,利用试样的 组分分子对固定相的网状结构内部的渗透性的差异来分离 各组分。
图3-5 GPC工作原理示意图
• 2.仪器
• 凝胶色谱的 常用固定相 有多孔型的 半刚性凝胶 和刚性凝胶
• (二)分光光度法
• 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 分光光度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耳定律,它以被测物 质分子吸收某一波长的单色光为基础 I/I0 =10-abc 或 lg(I0/I) =abc
• 式中:I0,入射光的强度;I,透射光的强度;a,吸光系 数;b,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一般即为吸收池的厚度, 其单位用cm表示;c,被测物质的浓度, g/L;I/I0,透射 比
• 探讨聚合物链中共扼双键序 列分布。
图3-9甲苯和苯的紫外光谱图(…苯;—甲苯)
图3-10 胺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紫 外光谱图
由图3-10可见,曲线4与曲 线3相似,在254nm和 300nm都有吸收峰,而与曲 线1和曲线2不同,说明苯 胺引发光聚合的产物为二 级胺,而不是一级胺。
在反应过程中,苯胺先与 MMA形成激基复合物,经 电荷转移形成的苯胺氮自 由基引发MMA聚合,在聚 合物的端基形成二级胺。
7700 7700~5000 5000~400
400~33
能级跃迁类型
分子中O-H,N-H 及C-N的倍频吸 收
分子中原子的振 动及分子的转 动
分子的转动,晶 格振动
•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1.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必要条件
• (1)分子能吸收的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分子 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即△E = hv,其中△E为两个振动能 级间的能量差,v为被吸收的红外辐射频率,h为普朗 克常数。
• 在塑料分析测试中的应用可分为两类: • 第一类,样品可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如单体、
溶剂和各种添加剂纯度的测定以及通过测定反应过程 中单体组成变化来研究某些聚合反应动力学过程;
• (单体分析;添加剂分析; 共聚物组成分析; 聚合物结构表征; 聚合物中的杂质分析; 热稳定性研究)
• 第二类,样品不能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而需要与其 他技术相结合,例如裂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等。
剂等干扰因素,避免产生红外光谱图中附加吸收带。 • (3)样品厚度的影响 对聚酯类极性物质要求样品厚度小
一些,对聚烯烃类非极性物质要求厚大一些。
• 2. 红外谱图的解析
• (1)谱带的位置
• 含有羰基聚合物在羰基振动区(1800~1650cm-1)有最强的吸 收。最常见的是聚酯、聚羧酸和聚酰胺等聚合物。饱和聚烃 和极性基团取代的聚烃在碳氢键的面内弯曲振动区(1500~ 1300cm-1)出现强的吸收峰。
• ②氢键氢键X-H...Y中的X、Y原子通常是O、N或F。氢键越强,振动 频率越小,吸收带越宽,峰强度越大。缔合程度越强,越移向低波数。
• (3)试样分子内部结构因素的影响
①诱导效应
②共扼效应
• ③中介效应 • 化合物中存在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如O、S、N等,并与多
重键原子相连时,可产生类似的共扼作用,称为中介效应。 • ④立体效应 • 立体效应包括环的张力、立体阻碍。
两大类。
• 3.应用
• 根据凝胶色谱的特点,其应用主要在生物化学和高分子化 学领域。
• 适用于分子量大于1000 g/mole 的非离子型的高分子化合
物的分离。
典型聚合物的凝胶渗透色谱(GPC)色谱图
以UV做检测器的色谱图
第三章 塑料的仪器分析法
第二节 光谱分析
一、紫外光谱
• (一)概述
• 紫外光谱属于分子光谱中的电子吸收光谱。 • 紫外光谱是当光照射样品分子或原子时,外层的电子吸收
否存在缔合以及分子的对称性、旋转异构、互变异构等。 • (3)谱带的相对强度 • 在相同仪器和相同样品厚度的条件下,比较两条谱带的强
度常可指示某特殊基团或元紊存在的信息。 • 如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较强的基团,就将产生强的吸收带。
• 3. 其他
• 在进行红外光谱解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光谱解析的正确性依赖于能否得到一张最佳的光谱图。 • (2)对未知塑料或添加剂的红外谱图的正确判别,除要掌
塑料的仪器分析法
• (二)分类
图3-2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二、气相色谱
• 气相色谱(GC)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是分 析测量低沸点有机化合物及永久性气体的有力武器。
• (一)原理
•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方法,其 基本原理是将所分析的试样加热转为气体(气化)。
• 气体通过载气带进色谱柱,随着载气的不断流动,各被测 组分在固定相中进行反复的物理吸附与脱附。
• (2)辐射应与物质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也称偶合 作用。吸收的结果是辐射的能量通过偶合而被转移到 分子上。
• 2.分子的转动光谱及振动光谱 • 3.分子的振动模式及其类型
图3-11 聚乙烯中CH2基团的振动模式
(二)红外光谱的基团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 1.常见化学基团的红外特征频率 • 在4000~6700cm-1(2.5~1.5μm)范围内,分子中的一些
100
80
2969.86 1774.88 1504.87 1229.93
1015.56
60
40
2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