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知觉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第三章_感知觉

第三章_感知觉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明 度 对 比
颜色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
如:
● 食物的色、香能够高味觉的感受性. ● 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 ● 联觉——"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第三章-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感知觉一、填空题(10分)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

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__。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_。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__。

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_。

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__。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

9、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10、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我们对信息的分析从基本的感觉单元(细小的特征)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在__加工中,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迅速地把各种感觉特征组织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10分)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3。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A 整合B 对比C 适应D 联觉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2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3
空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世界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形式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 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 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7
视知觉恒常性种类 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8
形状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9
大 小 恒 常 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0
亮度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 理图形来说明。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4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合理图形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5
隐 匿 图 形 : 狗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6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 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相对明 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 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1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三章感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2.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3.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表现()。

A.大小的恒常性 B.重量的恒常性 C.形状的恒常性 D.颜色的恒常性4.“吃过苦的中药后再吃糖,感觉糖特别甜,吃过糖后再吃中药,感觉特别苦”这是()现象。

A.感觉后象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5.晚上当我们从比较暗的室外来到明亮的室内时,视觉的感觉阈限会()。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不一定6.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还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是()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象 D.感觉的相互作用7.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8.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9.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

A.观察 B.想象 C.意志控制 D.记忆10.在对事物的知觉中有以往经验,只是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说明,这一特性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11.一个人从我们的面前越走越远时,我们并没有觉得他越来越小,这是()。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整体性 D.知觉恒常性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13.()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A.小学生 B.中学生 C.大学生 D.成人14.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幼儿初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知觉练习题学前儿童的感知和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学习的基础。

在学前班阶段,为了促进孩子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感知方面进行练习和培养。

以下是一些与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 视觉感知:家长可以在房间中放置一些有鲜明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对象,引导孩子观察并尝试用手指指向或说出它们的名称。

比如可以用红色苹果、黄色香蕉、蓝色球等来进行游戏。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形状和颜色辨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 听觉感知:在教室或家中播放一段有节奏的音乐,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

然后停止音乐,询问孩子刚才听到了什么样的乐器声音。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孩子训练听觉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触觉感知:利用纸张的不同质地,向孩子展示一些有粗糙、光滑、柔软等不同质感的纸张,让他们用手触摸并说出感觉。

家长或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使用形容词来描述纸张的触感,如“柔软如棉花”、“光滑如丝绸”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和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4. 味觉感知:选取一些常见的食物,如苹果、橙子、葡萄等,让孩子尝试,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可以引导孩子用甜、酸、苦等词语来描述食物的味道。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味觉感知,并丰富他们的词汇和口味。

5. 嗅觉感知: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香皂、鲜花、咖啡等,让孩子尝试用鼻子闻,并说出它们的味道。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不同气味的辨识能力和嗅觉感知能力。

在进行上述练习题时,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感知和知觉的习惯。

此外,还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的感知觉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解释字词优势效应 • Meicher(1973)认为字词优势效应是因为对字词和字母的
编码不同 • 还可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二、客是两种方向不同 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 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 长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 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支持模板匹配理论的实验证据:
• 菲利普斯(Phillis,1974)的实验 • Warren(1974)的实验 • Person的实验 • 模板匹配理论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
实现
模板匹配理论没有明确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的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的?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
• Lindsay & Norman(1977)、 Gibson(1969)的研究
• Neisser(1964)的实验 •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像实验 • 休伯和威塞尔(Hubel & Wiesel,1959,
1963,1968)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 Lettvin(1959,1961)的研究证明青蛙的
• 决策:比较之后,对刺激信息模式与哪一种记忆信息编码 最为匹配作出判断,从而了解模式的意义并赋予模式名称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 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 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 20~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 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声音 的掩蔽三种特性。
音调(音高)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 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感觉适应实例
视觉适应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 高的时间过程。

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 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开始时觉得一片漆 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 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指由暗处转入亮 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 时间较长,而明适应时间很快,很短暂。

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P53—P54)
概念: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知觉 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触摸知觉:是手足和身体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 活动产生的知觉。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 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三)感觉对比 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运动觉:

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 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
指导幼儿辨别前、今、后天,分清上午、下午,星期几,甚 至分清更短时间或更远时间概念:从前,马上。
知识总结: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27
第三节 幼儿感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知识回顾: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29
(一)感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1. 感觉的相互作用与幼儿教育 各种感觉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幼儿园中,教 师上课说话时音量要适中;食物的颜色、温度会影响 食欲,要色香味俱佳。
2.感觉的适应性与幼儿教育 教师组织幼儿进入教案场所要稍作停留;幼儿看书要 提醒到光亮处或者开灯;播放音乐不应过响。
3.感觉的对比性与幼儿教育 在为幼儿制作直观教具或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掌握对比的规 律。
4.感受性的发展与幼儿教育 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专门的练习和活动来发展幼 儿的感受性。
(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知识总结:
一、感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三、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四、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40
谢 谢 欣 赏!
1.感觉的概念: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
当人认识某种事物的时候,会先将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 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使大脑获得各种外部信息,从而产生相 应的感觉。
思考:我们用了哪些感官来认识苹果?
2.感觉的分类: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 又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它的产生主要依靠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客观刺激的 物理特性;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处处表现出 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
(四)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 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 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知觉的理解性
不可能图形 隐匿图形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四)知觉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 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 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
知觉的选择性
你看到一个老 头还是一群人?
你能看到三张脸 吗?
你看到的是奖杯 还是人脸?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四)知觉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
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 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 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具主动性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与发展
3.视敏度的发展
新生儿的视敏度在20/200到20/600的范围内 6个月时,发展到大约20/70左右 1岁时,与成人相当接近 7岁左右,发展最快 学龄中期,增长速度又有些加快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2.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之 间发生相互影响,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比如:过烫的食物会破坏人的美味,噪声会降低人的视 觉感受性,轻微的音乐减轻人的疼痛。
3.深度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深度知觉是判断不同对象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1
听觉感知训练
2
通过听觉刺激的辨别和分类,培养幼
儿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
提高听觉感知的准确性。
3
嗅觉和味觉感知训练
4
通过让幼儿接触各种气味和味道,培 养幼儿对嗅觉和味觉的感知能力,提
升他们对食物和环境的认知。
视觉感知训练
通过观察、辨别和比较各种视觉刺激, 帮助幼儿提升视觉感知能力,加强对 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神经系统密不可分,对幼儿的 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概述感知觉的定义和作用
感知觉是指幼儿通过感受外界刺激,获得有关事物的信息和经验的过程。它帮助幼儿了解世界、与环境 互动、发展认知能力。
感知觉的神经生理学
感受器的种类与特点
幼儿的感受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和味觉。每个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嗅觉和味觉 感知测试
通过让幼儿闻气味 和品尝味道,测试 他们对嗅觉和味觉 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未来感知觉研究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感知觉研究应该关注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规律和差异,深入探索感知觉的神经机制,以及感知觉训 练对幼儿发展的长期影响。
传送感知信息的神经通路
感知信息通过神经通路传送到大脑。不同感受器的神经通路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读。
大脑对感官输入信息的处理方式
大脑接收感官输入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解码和理解,从而形成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幼儿时期感知觉的特点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过程
幼儿的感知觉能力会随着年 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和完善, 从最初的基本反应,到能够 更准确地感知和辨别事物。
感知觉测试
视觉感பைடு நூலகம்测试

3第三章 感知觉

3第三章 感知觉

即过去的知识经验主要是以假设、期望或图 式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的。人在知觉时, 接收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 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Bruner,1957; 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Bruner,1957; Gregory,1970),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 Gregory,1970),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 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 (Neisser, (Neisser, 1967)。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 1967)。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 导和规划下进行的。
关于客体优势效应的实验
Earhard(1980)运用了平面图形依旧发 Earhard(1980)运用了平面图形依旧发 现了客体优势效应。认为图形的三维性不 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Earhard改变注视点的位置发现了不同的结 Earhard改变注视点的位置发现了不同的结 果,因此尝试用总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的观 点来解释实验的结果。即客体优势效应不 依赖于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 作用。
二、模式识别过程 模式识别的初级阶段——分析 模式识别的初级阶段——分析 模式识别的第二个阶段——比较 模式识别的第二个阶段——比较 模式识别的第三个阶段——决策 模式识别的第三个阶段——决策
三、模式识别理论
模板说 也叫模板匹配理论,是模式识别的最简单的 一种理论假设。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 各种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 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Template) 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Template), 它们与外界刺激模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 系。模式识别的过程就是刺激信息与脑中 某个或某些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当目标线段单独出现时, 当目标线段单独出现时,被试报告其方位的 正确率只有55%;而当目标线段作为封闭、 正确率只有55%;而当目标线段作为封闭、 连通的图形的组成部分时, 连通的图形的组成部分时,报告正确率却高 86%。 达86%。

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

The Muller-lyer illusion
The Ames room illusion

直接感知观,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
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

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信息;
三、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即 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 事物。从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来看,它又是主 观的 。
模型匹配说不能解释的现象
模板说面临着两大困难:
1、人的大脑中到底贮存有多少模板,这些模板的检索方式 与速度如何?
2、大脑中的模板与客观事物很难呈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
对于一个客观事物来说,无法确定模板的数量及其变式。
原型说
原型说: 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Prototype)。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它被看作一类 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第二节 知觉信息加工
知觉(perception)概念是整个心理学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查 普林)。
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知觉是把感觉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解释,形成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整体的反映。 当信息进入人的认知系统时,它便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这些感觉记忆包 含对视觉信息的映像记忆和对于听觉信息的声像记忆等。
信息加工方式:“自下而上”的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特点是:时间短、容量大、无意识。
信息加工方式:“自下而上”的加工
二、感觉的作用
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响度、气味、软硬
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内部的状态。 其次,感觉还给人们带来愉快、痛苦等情绪体验。 感觉是人的情绪情感等高级心理过程的重要先导和基础。 再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
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知觉是把感觉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解释,形成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整体的反映。
当信息进入人的认知系统时,它便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这些感觉记忆包 含对视觉信息的映像记忆和对于听觉信息的声像记忆等。
人的知觉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依靠外部环境的信息,而且也依靠知觉者 自身原有的信息。
视觉材料
因变量:反应时间(听到的是 哪一个字母,做按键作反应)
80ms
实验结果:
总体的一致性关系有主效应:
一致<无关<冲突
局部的一致性关系无主效应:一致=无关=冲突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实验b(Navon,1977)
自变量:两个 不同指导语(注意整体、注意局部) 大字母与小字母的一致性关系(冲突、无关、一致)
(三)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 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 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实验a(Navon,1977)
40ms
听觉材料 300ms
自变量:总体的一致 性关系与局部的一致性 关系
反映。 它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受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的制约。 受客观事物各种物理特性与属性的影响。
(二)感觉信息加工的原理
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 器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相应的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区),并激 活中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进行分析、综合, 于是便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 事物。从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来看,它又是主 观的 。
四、感受性及其发展
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来 度量的。
(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有研究者曾对不懂音乐的人的听觉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对音
高的分辨能力。 (3)感觉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当感觉器官有缺陷或受损伤,其他没有缺陷或没被损伤的感觉
器官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特殊训练,其感受性明显高于一般人, 从而对有缺陷或受损伤的器官起补偿作用。
第二节 知觉信息加工
知觉(perception)概念是整个心理学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查 普林)。
实验程序: 预警信号——视觉刺激(40ms)——掩蔽——反应
实验结果:
大字母识别快于小字母 在注意整体的指导语下,小字母是否与大字母冲突并不影响
反应时,冲突=无关=一致 在注意局部的指导语下,大字母是否与小字母冲突则会影响
到反应时,两者冲突时,对小字母的反应时最慢。
实验结果
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当有意识注意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
第三章 感知觉与模式识别
感知觉历来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当前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识别的问题上,
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方面。
第一节 感觉信息加工
一、感觉信息加工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具体特征的直接
直接知觉观——
强调环境信息 大多数实验采用自然刺激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 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 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 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 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官到引导对细节的 注意。
一、关于知觉过程的一些对立性观点
(一)建构感知与直接感知
建构感知观,或结构主义知觉理论:知觉是一个积 极构建的过程。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所呈现刺 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素 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响,因而也 会发生错误。
The Muller-lyer illusion
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 觉剥夺。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 不能集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即
•Tulving, Mandler & Baumal的实验
自变量 上下文情况:无上下文、4字上下文、8字上下文(考察自 上而下加工) 靶子词呈现的时间:0~140ms,以20ms变化(考察自下而 上加工)
因变量: 靶子词识别率
结果: 随呈现时间增加,靶子词识别率上升。 有上下文的始终优于无上下文的,但两者差距随呈现时间 延长而缩小
The Ames room illusion
直接感知观,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 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 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信息;
对两种知觉观的评论
建构知觉观——
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大多数实验和演示都用了人工或非自然刺激
部特征的影响。 当注意局部特征时,首先要先知觉总体特征。 总体特征优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
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这种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工的顺序,称为总体特征优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