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课件:3 第三章 感知觉

心理学课件:3 第三章 感知觉

基本的听觉现象
• 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 听觉适应有选择性 如果声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 降低,便称作听觉疲劳。 只是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 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重就会完全失聪。
基本的听觉现象
·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昕到以两个声
大 小 恒 常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2.几种主要的知觉类型
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自主运动 诱动知觉
2.几种主要的知觉类型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
运用三维方式观察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能力,判 断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
视崖实验:
深度知觉: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 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 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他们已
视 白——黑(白后像) 觉 负 红——绿(红后像) 后 像 黄——蓝(黄后像)
美学家的建议: ·皮肤偏黑的人:适合咖啡、淡褐色,不宜采
用娇嫩的颜色; ·皮肤偏黄的人:搭配酒红、淡紫等颜色会令
面容更白暂; ·皮肤偏红的人:更适合暖色调,不宜选择绿
色。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认知觉的对象是什么。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
● 1.感觉的分类 ●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3.常见的感觉现象
1.感觉的分类
远距离 感觉
视觉、听觉
近距离 感觉
味觉、嗅觉和皮肤 觉(包括触觉、温 度觉和痛觉)
运动感觉、平衡 觉和内脏感觉
内部 感觉
视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感知觉优选文档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感知觉优选文档
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 知觉的准备状态。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知觉的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特征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知觉的这 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整体性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
各个成分的特点。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 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 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 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如: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 调……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二、知觉
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知觉的特点
➢ 就其产生的条件来说,是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
➢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感觉是知觉的

前提、基础。二者往往同时出

现,很少产生孤立的感觉。所

以常常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适应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
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 的背景。
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 差别感觉阈限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
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 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下表显示了早期心理物理学家研究总结得出的一 般人的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心理学感知觉pptPPT教学课件

心理学感知觉pptPPT教学课件
(一)感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分类
中山电大 wuyuanfang
9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 温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 • 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 胃痛等; • 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 平衡觉 (闭上眼睛)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2、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3、感知对象与背景要有一定的差别 4、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5、尽量多运用活动性的教具 6、把直观形象与言语指导结合起来 7、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中山电大 wuyuanfang 40
8、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 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 9、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 ,( 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 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
中山电大 wuyuanfang 10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 知 觉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11
中山电大 wuyuanfang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37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 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 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中山电大 wuyuanfang
38
生活中的感知觉
胖人最好不要穿横条文衣服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世上本无鬼,他只是被自己 的眼睛欺骗了
中山电大 wuyuanfang 39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第三章感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1、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有助于生存。

如:感觉剥夺实验。

3、感觉的测量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二)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

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2)颜色视觉①颜色的基本特性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②色觉异常: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3、嗅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4、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6、动觉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第三章-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感知觉一、填空题(10分)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

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__。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_。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__。

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_。

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__。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

9、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10、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我们对信息的分析从基本的感觉单元(细小的特征)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在__加工中,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迅速地把各种感觉特征组织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10分)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3。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A 整合B 对比C 适应D 联觉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晕轮效应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因对某个人的 个别特征感知特别清晰,印象特别突出, 以至于使这些特点形成了一个光环。晕轮 将某人的其他特点都笼罩起来,而使人不 能对此人的其他特点给予正确的认知,评 价他时便往往以“光环”的好坏来认同。
23
评定特性
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职业地位 婚姻能力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总的幸福程度
相貌漂亮
65.39 2.25 1.70 3.54 6.37 2.17 11.60
相貌一般
62.42 2.02 0.71 4.55 6.34 1.82 11.60
相貌丑陋
56.31 1.70 0.37 3.91 5.28 1.52 8.83
注:数值越高越具备表中的特性
24
(4)刻板印象(定势) 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社会群体所具
观察力是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 事物特点的能力。
17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来自 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 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 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 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 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40
相似 (大小,形状, 颜色,形式上相似 的刺激物更容易被 知觉为一个整体 )
41
连续(这是知觉的简 单和连续。我们一般 会把下图中的图形看 成一个漩涡或者海螺, 因为这要比把它看作 其他的要简单 )

心理学(教师证考试教程)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教师证考试教程)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五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
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主要内容
感觉概述 视觉 听觉 知觉——感觉的整合 社会知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感觉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 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 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的分类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近距离柑橘(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内部感觉(饥、渴、胃痛)。
感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步:收集信息。 辅助组织,例如外耳的耳廓和眼睛的水晶体。 第二部:转换。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 感受器。 第三部: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 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 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受性、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刺激
视觉
光是一种被称作电磁辐射的能量。但作为人类视觉刺激的只是电磁辐 射的一部分,称可见光,其波长在将近400-750毫微米之间。
基本视觉现象
1、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明适应和暗适应。 2、色觉:在一定强度下,一种波长的光引起一种特定的颜色感觉。 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频率匹配学说
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地膜,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
知觉—— ——感觉的整合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心理学课件:3 第三章 感知觉

心理学课件:3 第三章 感知觉
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
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 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
感受性是指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 时间的刺激量。
音强
音高
音色
音强指声音的大小,由 声波的物理特性振幅, 即振动的大小所决定。 音强的单位称分贝,缩 写为db。0分贝指正常 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的 声音大小。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 由声波的频率,即每 秒振动次数决定,常 人昕觉的音高范围很 广,可以由最低20赫 兹到20000赫兹。
混合音的复合程序 与组成形式构成声 音的质量特征,称 音色。音色是人能 够区分发自不同声 源的同一个音高的 主要依据。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 上睡觉,并有每天20美 元的酬劳。他们可以自 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 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几
乎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睡觉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为前提,也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感觉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 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为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这使得观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特点:
(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
(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
(3)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体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判断。错觉包括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② 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③ 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2. 内部感觉
(1)动觉。动觉也就是运动觉。它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称为平衡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时间 的流逝和先后顺序的感知 。
个体的时间知觉受到心理 状态、情绪、注意等因素 的影响。
ABCD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感官 信息,如视觉(日夜交替 、时钟)、听觉(滴答声 、节拍器)等。
时间知觉对于个体的工作 和生活安排、时间管理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或自身运动状态的感知。
听觉
总结词
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大脑处理后形成听觉感知。
详细描述
听觉感知包括对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和节奏等的识别。耳朵能够接收声波的 范围非常广泛,大脑通过处理这些信息,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如音乐、语 言和环境噪音等。
触觉
总结词
触觉是通过皮肤接触外界刺激,大脑处理后形成触觉感知。
详细描述
心理学感知觉
目录
• 感知觉概述 • 感觉 • 知觉 • 感知觉与心理学的关系
01
CATALOGUE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
01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对事物的主观认
识的过程。
感觉
02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
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过程。
知觉
03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
记忆中的信息可以影响我们的感知,而感知到的信息也可以激活记 忆中的相关内容。
感知觉与思维
感知觉是思维的基础
我们的思维过程需要借助感知觉所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感知觉影响思维的方向
感知到的信息可以引导我们的思维方向,影响我们的思考结果。
思维对感知觉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也会影响我们对感知信息的解释和组织 。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感知觉 (2)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感知觉 (2)
每一种具体的方法,其作用都不是孤立的、绝对的,从心理活 动的整体来看,它们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心理学的研究经常需要 采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验证,这样才能更好地反 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首先,要做到对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作 主观猜测,不加轻率臆断; 第二,对心理活动的分析,不要只停留在外部或表面上,要 善于洞察其内在原因和规律; 第三,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结果或结论,能说明什么问题 ,就说明什么问题,不要任意夸大或滥用。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 • • • •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实验法 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
• 观察法:研究者为某一研究使用人体感官或者借
助于一定的科学工具,有系统、有计划地了解人们 的行为,从而考察人的心理活动,并收集信息,获 取经验资料,以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自然观察法 参与观察 客观观察法 非参与观察
小猫毁掉司令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打仗时,法军一 个旅的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个地下指挥部,人员 深居简出,十分隐蔽。不幸的是,他们只注意了人 员的隐蔽,而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
• 调查法:研究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事先拟定好
调查提纲,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向被试进行提问,从 而了解或预测被试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
结构观察
直察
• 观察法的特点主要包括:
1、直观性 2、选择性 3、简易性 4、直接性
• 观察设计的内容包括:
1、明确观察目的 2、确定观察内容 3、选择观察方法 4、编制记录表,做好观察记录 5、观察者的确定
观察者偏见
• 这些记者坐在离讲台很近的地方。一个人写道,听 众对我的演讲感到非常惊讶,会场上鸦雀无声;另 一个人写道,我经常被大声的鼓掌打断,在我讲演 的最后,鼓掌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一个人写道, 在我的对手讲话的时候,我经常微笑着;另一个人 则注意到我的脸保持严肃,没有一丝笑容;一个人 说到我的脸由于激动变得紫红,另一个人则发现我 的脸变得惨白。 --雨果· 蒙斯特博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觉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 从中选择出一些事物作 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 感知得特别清晰,而其 他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 景,只能模糊地知觉到。 这种在知觉过程中,把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 区分出来的特征,就叫 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的选择中,对 象和背景的关系不是 固定不变的。


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 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 常受到破坏。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正是理 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 例如,熟悉英语词汇知识的人,在读到字母“WOR…” 后,会预期出现D、K、M、N等字母。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二)知觉的特性


韦伯定律:能够被有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 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


K=⊿I/I
其中K为韦伯常数, I为原刺激强度,⊿I为可辨别的差值。 韦伯定律只有在中等刺激强度下才适用。
资料窗:中等感觉强度下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
感觉名称 视觉(对亮度差异的辨别) 动觉(对重量差异的辨别)
韦伯常数 1/60 1/50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把由不同部分组 成的知觉对象知觉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常 常表现为知觉的实 际经验超越了部分 刺激相加的总和。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例如,用速示器快速呈现一熟悉的汉字或 组成这个汉字的个别笔划,那么辨认整体 汉字的时间几乎和辨认个别笔划的时间相 同。 另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 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这就是由 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一、感知觉的含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 觉察刺激的存在 知觉 知道该刺激所代表的属性
你看到有三個臉了嗎?
注视着中央的黑点。过一段时间后黑点周围 的灰色薄晕就会渐渐缩小。
Muller-Lyer错觉
三、感知觉的发展
由于婴儿既不能用言语报告自己的知觉活动,也不 能以熟练的行为做出反应。因此,研究存在着较大 的困难。研究者必须机智地利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 作为推断他们感知觉活动的指标。

感觉适应的意义:可以使人能在变化幅度巨 大的环境中进行精细的分析,对各种复杂的 环境条件进行准确的反应;害处是对刺激敏 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有时会令人丧失警觉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2、感觉对比 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 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 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 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时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4、知觉的恒常性 当我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某一熟悉的 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因受环境的影响而 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 却倾向于保持不变的心理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以在视知觉 方面为多,主要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知觉的恒常性能使人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 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根据对象的实际情 况去改造客观世界。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共同点: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 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 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区别: 第一、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 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 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第三、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 结果。
感知觉过程
感知觉对人的意义

1、感知觉作为简单、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一切 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2、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仅是对 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反映,但为理性认识提供 了丰富的直观感性材料,是一切理性认识的源 泉和基础。 3、维护正常心理功能,保证人与环境之间的信 息平衡。
“感觉剥夺”的实验
感觉剥夺
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 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黑伯(D.O.Hebb)等首创。 让被试在小房间里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 吃饭或上厕所时起来。受试者戴半透明的护目 镜,它仅能透过漫射的光线而看不见图象。棉手 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剥夺了受试者手指的触觉。 听觉刺激被一只围在头上U形枕头和一只始终嗡 嗡作响的空调机控制了。被隔离12、24、48小 时后,再分别进行包括简单算术、字迹游戏及组 词等内容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被隔离时间的 延长,测试的成绩越来越差,隔离一段时间后 ,受试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变得易激动。此外, 还会产生幻觉。隔离状态下的脑电波比隔离前显 著地减慢。刚解除隔离状态时,被试者常产生感 觉失真,脑电波要过几小时后才能恢复正常。
资料窗:视物偏好观察箱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 形式。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总趋势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资料窗:视崖实验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感知的强度规律的运用; (2)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的运用; (3)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的运用; (4)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的运用; (5)感知的协同律的运用; (6)感知的活动律的运用。

视觉绝对阈限
在晴朗的暗夜里可以看到三十英里外的一 支烛光
听觉的绝对阈限
静室内能听到二十英尺外的手表的嘀 哒声
嗅觉绝对阈限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公 寓
味觉绝对阈限
可尝出9升水中放一茶匙 糖的甜味
触觉绝对阈限
可感觉到一只蜜蜂的翅膀距脸颊1厘 米处落下
差别感受感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 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 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
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感受性: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therothold):指能引起感觉的、 持续一定时间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除了上述的情况下的感受性的变化外:
某种感觉失缺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即其它感觉能力变得特别发达,这种现象就 叫不同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 感受性可以因长期的劳动实践和锻炼而不断 地发展和完善。

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二)知觉的特性
Figure-Ground
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
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
(二)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是一种感 性形象,但我们却总 赋予一定的意义,并 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的 特性。
达尔马提亚犬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如,两歧图形 的解释。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1/30 1/10 1/7 1/4 1/3
痛觉(对皮肤灼痛刺激强度之辨别) 听觉(对声音高低差异的辨别) 触觉(皮肤表面对压力大小差异的辨别) 嗅觉(对天然橡胶气味差异的辨别) 味觉(对盐量咸度差异的辨别)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1、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受同一持续 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错觉

错觉是对事物错误的知觉。
Line Motion Illusion
Line Motion Illusion
Hermann's grid
这只大象有几只脚?
这是一个螺旋吗?
错,这只是一些各自独立的同心圆而已。
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吗?或是彼此之间有角度的呢?
你看到了幾種顏色?
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 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 一個顏色喔!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指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