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 知道直线坐标系中坐标与位移的关系2. 了解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3. 理解速度的意义,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4. 能够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坐标:以直线为x 坐标轴,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2.坐标的变化量:Δx =________,Δx 的大小表示____________,Δx 的正负表示______________。
3.时间的变化量:Δt =________。
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2.表示式:t∆∆=x ν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
1 m/s =________ km/h 。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_____________。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自主练习1.(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B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C .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D .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2.(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注意:①速度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说明该速度与所选正方向同向或反向。
②比较速度大小时只看其绝对值的大小。
3.(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t ∆∆=x 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都无关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Δ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Δx 跟发生这段位移_________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公式:t∆∆=x ν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4)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 内发生的________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1)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2)物理意义:________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速度和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________叫做速率.(2)速度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速率只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却同时反映运动的________和运动的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平均速率
基本概念
1、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 的比值(过程量)
v S t
单位:m/s或者m.s-1、km/h或者 km.h-1
注意理解:标量性
1、大小=路程/时间
2、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平均速率VS平均速度
对比分析
平均速率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位移 时间
位移 路程 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
基本概念 2、瞬时速度:在平均速度中若Δt→0时,则转变为 瞬时速度(状态量)
v lim x 单位:m/s或者m.s-1、km/h或者 t0 t km.h-1
注意理解:矢量性 1、大小=位移/时间(Δt→0 ) 2、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VS平均速度
注意理解 1、 Δ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瞬时速度(注意矢量 性) 2、 Δt→0时(取极限),平均速度转变为瞬时速度
注意理解:标量性 1、大小=瞬时速度的大小 2、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常见考点分析
光电门的应用
常见考点分析
光电门的应用 1、作用分析:
a、测量挡光片挡光时间 可测瞬时速度
b、测量第一次挡光到第二次挡光的时间间隔
可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相关物理量
常见考点分析
思考与讨论?
1、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 3.0cm的挡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 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第一 个光电门时的时间为△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t2=0.10s,挡光条从开始挡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挡住第二 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3=4.0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 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瞬 时速度为________.滑块的 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
第1.3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解析版)

第1.3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直线坐标系:直线坐标轴上每一点的数值表示该点的 ,两个坐标的差值表示坐标的 ,不同含义的坐标轴上坐标的变化量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
2.位移: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 坐标轴,则位移用 表示,即Δl =Δx =。
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如图甲。
3.时间:在时间轴上坐标变化量表示,即Δt = ,如图乙。
二、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 。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3.定义式:tx v ∆∆=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m/s 或m·s -1。
常用单位: (km/h 或km·h -1)、厘米每秒(cm/s 或cm·s -1)等。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
(1)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大小。
(2)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描述物体在运动的快慢,可以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率: 的大小。
答案:坐标 变化量 坐标的变化量 x2-x1 大小 方向 时间 t2-t1 快慢 比值 米每秒 千米每小时 矢量 位移 运动 一段时间内 粗略 某一时刻 精确 瞬时速度考点一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公式的辨析一、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跟位移和路程关系相类似,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说成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这是因为平均速度有方向,平均速率无方向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1)平均速度是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是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方向与所对应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方向与物体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一致。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2)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
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4)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学习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学习过程】精讲精练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例2、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3.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4.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2.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
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对比分析以及平均速率、瞬
时速率与前两者的区别
实验误差的理解与处理
误差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可以消除或者减小,比如
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系统误差
始终偏大,始终偏小,不能减小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实验视频
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
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v=△x/△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BAEDCF
先固定 再接电路
然后接通电源,放开纸带
代入公式,计算速度
测量长度
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例4 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km/h的
速度经过2h到达乙地,休息了4h后,又沿原路返回
,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越过甲地到达丙地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v1=36 km/h,2h
丙地
v2=54 km/h,3h
甲地
乙地
课堂小结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2 km/h
D.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例3 几年前“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
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
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
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A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平均速度
速度
瞬时速度
思考与讨论
下列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 C、由于堵车,在隧道中车速仅为1.2m/s。 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E、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墙壁。
1、博尔特百米决赛用时9.63s,求他的速度。
解: vs
博尔特是否在整个运 动过程都以10.38m/s s的速度前进?
10 .38 m /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
办法:以单位时间作为标准,比较在单位时 间内的位移。
结论: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二、速度(v)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
v=
x t
4、单位:m/s、km/h、cm/s 5、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思考与讨论
Δx v = —— Δt
(Δt→0)
(4)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常说的“速度”,可能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或速率,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 可以看作瞬时速度,它 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 向,它的读数实际上是 汽车的速率。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生活现象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A B
△x 0 10 20 30 40 x/m
坐标表示位置:A点x1 B点x2 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Δx=x2-x1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
v 3、公式:
4、矢量性
运 动 快 慢 的 物 理 量
x t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运算:平行四边形
平均速度
1、定义:某段时间的位移 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 2、公式:
x v 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4、矢量性:方向与位移 s 方向相同。
1.概念: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 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 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 火车在前25min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 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 大?
第二课时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平均速度
位移与产生这个位移的时间的比值
_ Δx v = —— Δt
2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粗略地描述了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大,物体运动快,反之慢
平均速度
小虫沿小桌边缘由 A 点开始顺时针爬行 一周所用时间为 t,桌面为正方形,边 长为 l,已知小虫沿每边运动时间相等。 求:小虫由A分别运动到B、C、D点各 过程的平均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x
t0
t
做一做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 示,试求出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及全程的 平均速度。
x/m 30 20 10 0 C A B D t/s 5
1
2
3
4
3、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 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1.3运动速度的描述---速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根据本节课特点,采用“启发探究欲望、展开探究活动、总结探究成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推导规律阶段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充分落实“双基”教学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科研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平均速率等于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说,尽管他们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且都不为零,但是由于所用时间不同。所以用时短的运动得快,也就是平均速率大,这其实也就是初中学过的“速度”。
4、探究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表演短剧:“警察与司机的故事”,加深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一外国司机驱车从长兴赶往湖州,由于交通堵塞,已经行驶了2个小时,快要抵达目的地了,司机便开始加速行驶……(基本数据:长兴到湖州约30公里,允许行驶的最大时速为60公里/小时。)
〈设疑引入〉: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探究知识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问题〉:以初中的50米赛跑为例,如果跑道是直线,你是否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展开探究活动
1、建立模型-速度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所有国人都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子刘翔犹如闪电一样,挟带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率先冲过了终点,以巨大的优势斩获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
探索的人格魅力
【自主学习】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t=gt
h=(1/2)gt2 g取9.8m/s2
v t2=2gh
5.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落下,经B点到C点,已知B点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求AC间距离。
6.自由落下的物体最后1s内下落的距离是全程的一半,物体是由多高的地方下落的?(g=10m/s2)
7.从一定高度的气球上自由落下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下落1s后,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两物体用长93.1m 的绳连接在一起。
问:第二个物体下落多长时间绳被拉紧?(g=9.8m/s2)
8.升降机以10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其顶部有一螺钉脱落。
若升降机高5m,螺钉经多长时间落到升降机的地板上?(g=10m/s2)
9.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大?这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隔多少米?(g=10m/s2)
10.跳伞运动员从350m高空跳离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最初他没有打开降落伞而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打开伞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落地时速度为4m/s,求跳伞运动员在距地面多高处打开降落伞。
(g=10m/s2)
11.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让杆自由落下,求杆全部通过A点需多少时间?(g=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