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管路设计

合集下载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⑴⑵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⑴⑵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⑴⑵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包括管径的确定、管道和设备的防腐、保温以及管道的布置问题。

管道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制冷装置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安装操作的简单方便程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式法和图表法确定系统管径以及管材、阀件的正确选用、管道安装布置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氨制冷系统管道设计要求(一)对管道、阀件及连接件的一般要求1、管道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2、阀门制冷管道系统应采用氨专用阀门,氨系统所用阀类不允许有铜和铜合金的零部件。

阀体应是灰铸铁、可锻铸铁或铸钢的。

其公称压力不应小于2.5Mpa(表压),应有倒关阀座,当阀开足后能在运行中更换材料。

3、连接件氨系统管道一律采用焊接,一般管壁厚度小于4mm者宜用气焊,管壁厚度4mm以上者可用电焊。

(1)弯头一律采用煨弯。

(2)法兰用A3镇静钢制作,应带凸凹口。

(3)两根管子做T形连接时,应作顺流向的弯头。

若两根管子管径相同,则应在结合部位加一段较大的管子,如图7-1 (4)小口径阀门用丝扣连接时,连接管车削螺纹后剩余厚度不小于2.5~3.0mm,应先用一短管与阀门连接后,再与系统管道焊接,丝扣连接时不得使用白油麻丝,应采用纯甘油与黄粉(氧化铅)调和的填料。

(5)支管与集管的连接,支管管头应开弧形叉口与集管平接,不应插入集管内。

一、管道内允许的流速和压降在工程设计中,一般是采用限定管段流动阻力损失来确定对应管径的大小,氨制冷系统的吸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降低0.5℃,排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0.5℃。

二、氨管道布置原则氨与润滑油几乎是不互溶的,因此,在氨制冷系统中,设置氨油分离器,并在可能集油的设备底部装设放油阀,制冷系统中应有放油装置。

(1)吸气管为防止氨液滴进入压缩机,氨压缩机的吸气管应有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蒸发器。

(2)排气管为防止润滑油和冷凝液氨回流至压缩机,压缩机的排气管道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油分离器。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1.材料选择:制冷管路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如不锈钢、铜、铝等。

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考虑到运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腐蚀介质。

2.管路布局:制冷管路布局应尽量简短、直接,并且避免过多的弯头和管道连接,以减小压力损失和能量消耗。

同时,管路应合理安装,避免产生应力和振动,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3.管径选择:管路的直径应根据系统的制冷量、流体压降和流速来确定。

管径过小会增加压力损失,管径过大则会增加制冷剂的填充量和系统的成本。

因此,管径的选择应在满足流体流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4.管道绝热:制冷管路应进行绝热处理,以减小热量的传递和能量的损失。

常见的绝热材料有聚氨酯泡沫和橡胶泡沫等,应选择合适的厚度和材质来达到预期的绝热效果。

5.清洗和检漏:在制冷管路安装之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检漏工作,以确保管路内部的洁净度和密封性。

清洗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剂或高压氮气进行,检漏则可使用气态或液态检漏剂进行。

6.安全和环保:在管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合理设置安全装置,如压力开关、温度传感器等,以保护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并注意选用环保的制冷剂和相应的管路材料,以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7.施工和维护:制冷管路的施工和维护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泄漏和材料的防护,维护则包括定期检查、清洗、更换密封件等,以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和维持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制冷管路设计规范是确保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能的重要准则。

通过合适的材料选择、管路布局、管径选择、绝热处理、清洗检漏、安全环保、施工维护等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主要涉及到制冷剂的流动和热量传递,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管径选择:根据制冷剂的流量和流速,选择合适的管径,以保证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顺畅,减少阻力损失。

2. 管路长度:尽量缩短管路长度,减少制冷剂在管路中的热量损失。

3. 管路走向:合理设计管路的走向,避免管路出现急弯、陡坡等,以减少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

4. 支撑结构:合理设计管路的支撑结构,确保管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振动、变形等问题。

5. 保温措施:对于需要穿墙或长距离输送的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损失和防止冷凝水产生。

6. 阀门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阀门,如截止阀、止回阀等,以保证制冷剂的正常流动和管路的密封性。

7.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管路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如防止制冷剂泄漏、防止高压击穿等问题。

总之,制冷机组管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

4.1.3.1 氨管管道阻力计算
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两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4.1.3.1 氨管管道阻力计算
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由摩擦(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组成。
P Pf Pj
摩擦阻力计算
L v Pf dn 2
2
——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无因次;
L ——直管段长度,m; d n ——管道内径,m。 e =f ( Re, ) dn
正常间距:为最大间距的0.8; 管道净高:通过人行道时,管道下缘与道 面之间的净距离≥3m;通过车行道时,净距
离≥4.5m;低支架净距离≥0.3~0.8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3 氨制冷系统管道计算
管道阻力 管径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有公式法和图表法。 管壁厚度 取决于管材、管径及工作压力。
管径确定程序
(1.6~32MPa),密封性好,可杜绝氨渗漏。
4.1.1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材选用
氟利昂管采用无缝钢管或紫铜(铜合金,减 轻镀铜现象)管;管内壁不得镀锌;一般公 称直径在25mm以下宜用紫铜管;不得采用
铝镁管(对镁及含镁量超过2%的铝镁合金有
腐蚀作用)。
盐水管、冷却水管、润滑油管同上。
• 水分:有水分存在时,会加剧对金属的腐蚀, 氨与氟利昂皆如此。 • 镀铜的危害:会破坏轴封处的密封; • 镀铜现象的减缓措施:随系统中水分增加和
Z型自然补偿
伸缩弯弯曲半径的确定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加固
原因:制冷系统管道,因气流脉动会产生振 动,为防止管道开裂造成泄漏,所有管道必 须设置支架和吊架固定牢靠,不得有振动现 象。 最大间距:水平制冷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应依据管道强度和刚度计算结果确定,并取 两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支吊架的间距。

制冷课程设计完整版

制冷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制冷循环热力计算.............................................. - 1 -1.1设计要求................................................ - 1 -1.2热力设计计算............................................ - 1 -1.2.1制冷循环计算...................................... - 2 -1.2.2 供热循环计算...................................... - 3 -2.压缩机的选择.................................................. - 4 -2.1压缩机型号的选择........................................ - 4 -3.蒸发、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 5 -3.1室内机.................................................. - 5 -3.2室外机.................................................. - 9 -4.制冷工艺管路及阀件........................................... - 14 -4.1管路设计............................................... - 14 -4.2节流阀................................................. - 16 -4.3截止阀手动膨胀阀....................................... - 17 -4.4 浮球阀................................................. - 17 -4.5热力膨胀阀............................................. - 17 -4.6 电磁四通阀............................................. - 18 -5其它辅助设备................................................. - 18 -5.1贮液罐................................................. - 18 -5.2气液分离器............................................. - 18 -5.3过滤器................................................. - 18 -5.4干燥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调管路基础知识简介

空调管路基础知识简介

2、压缩机—冷凝器管路为高压管: ➢ 一般选用Φ12mm铝管,整条管路弯曲半径均为20mm,两弯点间最短直线段长
度要大于12mm。(与压缩机和冷凝器对接的接口尺寸要匹配) ➢ 这根管路同样必须包含有橡胶软管部分,目的是便于压缩机端的装配及缓冲
发动机的振动。一般选用外径18.4mm胶管。
3、冷凝器—蒸发器管路为高压管: ➢ 一般选用Φ8、 Φ 9mm铝管,整条管路弯曲半径均为15mm,两弯点间最短直
四层结构:从外表层到内表层依次为:外胶层、承压层、内胶层、尼龙层,
其中承压层由具有一定强度和直径的金属丝编制或缠绕而成,大大提高了胶管
的承载强度。
目前我公司使用的胶管为四层结构,为避免尼龙层破损,在铝管上涂抹一
层密封胶,既加强了密封,又防止铝管与尼龙层扣压时破损。 编织层
外胶层
尼龙层 PA 内胶层 EPDM 编织层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外胶层 EPDM QC/T664-2000、SAE J2064-1998
1、蒸发器—压缩机管路为低压管: ➢ 一般选用Φ16mm铝管,整条管路弯曲半径均为25mm,两弯点间最短直线段长
度要大于12mm。(与膨胀阀和压缩机对接的接口尺寸要匹配) ➢ 这根管路必须包含有橡胶软管部分,目的是缓冲发动机的振动,同时便于装
配。一般选用外径22.8mm胶管,扣管部分长33,在扣管方向上不应有其他结 构影响扣管工艺(离扣管处保持20mm距离)。胶管走向尽量自然,避免局部 变形量过大导致早期老化,胶管长度一般在200mm以上,若走向不利于缓冲 胶管长度还应加大。
五、设计、布置的注意点 ➢ 间隙:一般铝管部分与车身钣金等固定件之间间隙要求在5~10mm,,可根
据现有管卡设计。胶管部分考虑到压缩机振动,保证足够的间隙,同时管 路与各高温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管路温度过高影响空调制冷效果或老化 胶管。 ➢ 防断裂:发动机的振动是造成管路断裂的直接原因。 目前容易断裂的地方有:压缩机进出口、扣管地方、 若管路固定管夹强度差,固定的部分受力,就会导致断裂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目录1管路设计工艺 (1)4.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 (1)4.2管路通用工艺 (2)4.3焊接工艺要求 (6)2管路尺寸标注 (8)5.1标注总则 (8)5.2零件图 (8)5.3装配图 (9)5.4参考尺寸 (9)5.5公差 (9)3配管设计要求 (10)6.1管路设计选型 (10)6.2配管减振设计 (16)6.3配管间隙要求 (18)6.4 配管固定要求 (18)1管路设计工艺1.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紫铜因为其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焊接性能成为制作制冷管路的优选材料,根据其硬度分为TP2M(软态)和TP2Y(硬态)两种,其中TP2M硬度较小,适合用于连接管,TP2Y 硬度较大,适合用于换热器集管等。

目前现有的紫铜管规格见表1。

对现有机型及新产品应选用优选规格之铜管(见表1),若有新增工艺(如Locking压接)或其他结构件尺寸限制,可以选用优选规格之外的其他规格,但要尽可能少。

若后续新产品要引入新的铜管规格,则外径在12.7以上的统一使用公制尺寸,12.7(含12.7)以下统一使用英制尺寸。

表1 现有铜管原材料规格汇总1.2管路通用工艺1.2.1折弯管4.2.1.1同一根管的折弯半径应一致,以避免频繁换模。

4.2.1.2原则上可以一次折弯成型的管尽量避免拆成两根管(除非装配需要)。

4.2.1.3折弯设计必须满足折弯端部留有足够的管口直线段长度;各规格的最短直线段长度(不包括弯位的等效长度)不小于其弯管半径。

(见图1)4.2.1.4各种规格的弯管半径见表2,其优选弯曲半径是常用折弯半径,其它弯曲半径工段也可以加工。

4.2.1.5管径在φ45以上(含φ45)的铜管只能加工弯位数不超过2个的平面折弯(即半自动)。

*L为最短直线段长度图11.2.2管端成型4.2.2.1管端成型包括扩口、缩口、打定位点、墩口、锥口、管端封口和管端切弧等(见图2),其中管端封口和切弧为冷冻水大管径的制造工艺。

制冷剂管路设计_2

制冷剂管路设计_2

15
压力降要求 3 、从冷凝器至贮液器的液管 , 靠重力 , 流速应小于 0.5m/s 4 、从贮液器至膨胀阀的压力损失 , 压力降也不应过大, 以免引起液态制冷剂管内发生气化 , 造成膨胀阀供液不 足 , 降低系统的制冷能力。
16
(二) 、 回油要求 (1) 回油要求: 向下的吸气管或者水平的 吸气管 , 润滑油靠重力回压缩机 , 上升的立 管的最低回油速度如图:
17
18Βιβλιοθήκη 2 、对于变负荷工作的氟利昂制冷系 统, 为了保证最低负荷时 , 润滑油也能从 蒸发器顺利返回压缩机 , 可采用双上 升吸气立管。
19
三、制冷剂管径计算 1 、损失: 直管的摩擦阻力和管件的局部阻 力 为了方便计算 , 常把各管件的局部阻力系 数折合成当量管长度Ld
20
管道压损计算
fm: 摩擦阻力系数 di; 管道内径 MR: 质量流量 ,Kg/s VR: 制冷剂的比容 ,m3/Kg
12
二、管径的确定 考虑因素: 经济 、压力降 、 回油
13
(一 )、管道的压力降 危害: 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 压力损失 , 将引起制冷能力降低和单 位制冷量耗电量增加 , R12为例 , 如表:
14
压力降要求 1、氨系统: 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失希望 不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0.5度和 冷凝温 度升高 0.5度 2.氟利昂系统: 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失希望 不超过 相当 于蒸发温度降低1度和冷凝温度升高 1度
4
3 、对不设油分离器的氟利昂压缩机 , 当冷凝器高 于压缩机2.5m以上时 , 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应该 设置分油环管 , 防止压缩机突然停止运转时 , 较多 的润滑油返回压缩机 , 造成冲缸事故。

制冷系统管路系统设计总原则1

制冷系统管路系统设计总原则1

空调管路配管规定1. 制冷系统管路系统设计总原则:1.1. 按既定的制冷剂系统流程配置管路系统,以使系统按所要求的循环,按预期效果运行。

1.2.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如:压缩机不发生回液、压缩机不发生失油等现象。

1.3. 管路系统走向力求合理,尽量减小阻力,尤其应优先考虑减少吸气管的阻力,阀件配置合理,便于操作与维修。

1.4. 根据制冷剂特点选用管材.阀门及仪表。

小型氟利昂系统采用铜管,大型系统可采用无缝钢管。

各管路管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5. 由于R22与润滑油有限溶解,所以在配管时,要确保压缩机回油充分,同时防止大量油液涌入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

2. 吸气管设计2.1. 为了保证系统回油,吸气管有向下朝向压缩机的0.01坡度。

同时为增大制冷剂速度,可减小立管管径,增大水平管管径。

2.2. 变负荷系统:当蒸发器不在压缩机上面时,蒸发器出口(回压缩机)管路要向下打一个U型弯(即存油弯),U型弯高度为弯管最小高度即可,以保证在负荷减小时,存油弯内的油量积累到隔断管路时,润滑油在压差作用下可返回压缩机。

2.3. 无汽液分离器的系统:当蒸发器在压缩机上部时,蒸发器回压缩机管路应该先向上打一个U型弯再回压缩机,U型弯要保持一定高度,高于蒸发器中部以上,避免在停机时蒸发器液体进入压缩机。

蒸发器自身带有此U型弯就不用再考虑。

2.4. 多台并联压缩机需使全部压缩机在同一吸气压力下运转,且使运转中的压缩机能有相同比例的回油。

2.4.1. 吸气总管位置要比压缩机吸气口高;2.4.2. 吸气分支管从吸气总管旁边引出,并且和总管同样尺寸,到压缩机吸气口之前不得缩小。

2.4.3. 吸气总管水平分支时,在各分支点打一个向下的U型弯,以防止润滑油流入不工作的压缩机的吸气口。

2.4.4. 大小不相同的压缩机都能保持在所推荐的曲轴箱工作油位。

相同的压机保证机座高度相同,均油管位置要比压缩机均油口的高度略低。

2.4.5. 当多台相同型号的压机并联时,吸气管的长度和折弯形式尽量保证一致。

空调机组制冷盘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调机组制冷盘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调机组制冷盘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调机组制冷盘管是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承担着制冷循环中的关键任务,起到热交换和散热的作用。

制冷盘管通过管道将制冷剂引入其中,并利用制冷剂的回路循环来实现冷却空气的功能。

当热空气进入制冷盘管时,制冷剂流经管道,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使空气中的热量被吸收,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制冷盘管内的制冷剂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相变,从而实现冷却空气的目的。

制冷盘管通常由多排管道和薄片组成,薄片上有许多微小的楔形片,可以增加热量的传导面积。

制冷盘管的结构设计和材质选择会直接影响其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空调系统中,空气通过制冷盘管被冷却后,再通过风扇循环供冷到室内环境。

制冷盘管的设计和选择要根据空调系统的负荷需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以确保室内温度的控制和舒适度的提高。

因此,空调机组制冷盘管在空调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空调制冷的核心组件之一。

只有选择合适的制冷盘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率的制冷效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空调机组制冷盘管的相关知识。

1.2.1 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空调机组制冷盘管的工作原理。

这包括了其制冷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组件的功能。

我们将从制冷剂的循环流程开始,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1.2.2 结构和组成: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空调机组制冷盘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我们将介绍其主要组成部分,如换热管、翅片、管路系统等,并对它们的设计和功能进行详细解析。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制冷盘管,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优势。

1.2.3 维护和保养:此外,我们还将介绍空调机组制冷盘管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维护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长久的使用寿命和高效的工作状态。

我们还将针对一些常见问题和故障进行排除和修复的方法,以及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一、库房冷却设备的设计库房是指对食品进行冷加工和贮藏的房间,主要包括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间、贮冰间和包装间等组成,库房设计的重点是冷却设备的配置和气流组织问题。

库房冷却设备的类型1。

冷却管组的类型和结构1.1.按制冷剂划分:氨、氟利昂和盐水冷却管组.1.2。

按安装位置划分:墙管、顶管、搁架式排管与冷风机用排管。

1。

3.按管组的结构形式划分:立管式、横管式、蛇形盘管式、管架式、内部循环式和层流式冷却管组。

2.冷风机的类型和结构冷风机在冷库中用也叫空气冷却器。

它多是由轴流式风机与冷却排管等组成的一台成套设备。

冷风机依靠风机强制冷库房内的空气流经箱体内的冷却排管进行热交换,使空气冷却,从而达到降低库温的目的。

冷风机按冷却空气所采用的方式可分为干式冷风机、湿式和干湿混合式三种.其中,制冷剂或载冷剂在排管内流动,通过管壁冷却管外空气的称为干式冷风机;以喷淋的载冷剂液体直接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称为湿式冷风机;混合式冷风机除冷却排管外,还有载冷剂的喷淋装置.二、吊顶冷风机蒸发器结构1、吊顶冷风机蒸发器有低温型(带融霜加热器)和高温型(自然融霜)两种,吊顶风机是用来强制热交换的,一般它是用控制系统控制,保证冷库内降至一定温度吊顶冷风机开始运行,同时它又控制吊顶冷风机在融霜过程中,风机制冷机组停止运行。

2、融霜加热器是加热去除吊顶风机蒸发器上结的霜,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它是由融霜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吊顶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安装板、螺栓、下水加热丝等。

干式冷风机分类:冷库常用的干式冷风机按其安装的位置又可分为吊顶式和落地式两种类型。

它们都由空气冷却排管,通风机及除霜装置组成,且冷风机内的冷却排管都是套片式的。

大型干式冷风机常为落地式。

1)落地式冷风机:落地式冷风机主要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冷库用的落地式冷风机有三种:KLD型——用于冻结物冷藏间;KLL型-用于冷却物冷藏间;KLJ型—用于冻结间。

2)吊顶式冷风机:吊顶式冷风机装在库房平顶之下,不占用库房面积。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目录1管路设计工艺51.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 (5)1.2管路通用工艺 (6)1.3焊接工艺要求 (10)2管路尺寸标注122.1标注总则 (12)2.2零件图 (12)2.3装配图 (13)2.4参考尺寸 (13)2.5公差 (13)3配管设计要求143.1管路设计选型 (14)3.2配管减振设计 (22)3.3配管间隙要求 (23)3.4配管固定要求 (24)1 管路设计工艺1.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紫铜因为其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焊接性能成为制作制冷管路的优选材料,根据其硬度分为TP2M (软态)和TP2Y (硬态)两种,其中TP2M硬度较小,适合用于连接管,TP2Y硬度较大,适合用于换热器集管等。

目前现有的紫铜管规格见表1。

对现有机型及新产品应选用优选规格之铜管(见表1),若有新增工艺(如Locking压接)或其他结构件尺寸限制,可以选用优选规格之外的其他规格,但要尽可能少。

若后续新产品要引入新的铜管规格,则外径在12.7以上的统一使用公制尺寸,12.7(含12.7)以下统一使用英制尺寸。

1.2管路通用工艺1.2.1折弯管1.2.1.1同一根管的折弯半径应一致,以避免频繁换模。

1.2.1.2原则上可以一次折弯成型的管尽量避免拆成两根管(除非装配需要)。

1.2.1.3折弯设计必须满足折弯端部留有足够的管口直线段长度;各规格的最短直线段长度(不包括弯位的等效长度)不小于其弯管半径。

(见图1)1.2.1.4各种规格的弯管半径见表2,其优选弯曲半径是常用折弯半径,其它弯曲半径工段也可以加工。

1.2.1.5管径在e45以上(含@45)的铜管只能加工弯位数不超过2个的平面折弯(即半自动)。

表2各种规格弯管半径汇总图11.2.2管端成型1.2.2.1管端成型包括扩口、缩口、打定位点、墩口、锥口、管端封口和管端切弧等(见图2),其中管端封口和切弧为冷冻水大管径的制造工艺。

1.2.2.2管端成型的设计必须满足焊接的装配间隙和装配长度(参见4.3焊接工艺要求部分)。

制冷设计规范

制冷设计规范

制冷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空气调节用人工冷源制冷方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用途、所需制冷及冷水温度以及电源、水源和热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民用建筑应采用氟利昂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氟利昂或氨压约定缩式制冷。

注: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和蒸汽喷式制冷时,尚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3.3和6.3.4条的规定。

第6.1.2条选择制冷机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考虑备用,并应与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

注: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系统,可设置备用的制冷机。

第6.1.3条制冷量这580~1750KW(50*10~150*104kcal/h) 的制冷机房,当选用活塞式或螺杆式制冷机时,其台数不宜少于两台。

第6.1.4条大型制冷机房,当选用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160KW(100*104kcal/h) 的一台或多台离凡式制冷机时,宜同时设置一台或两台制冷量较小的离心式,活塞式或螺杆式等压缩式制冷机。

第6.1.5条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可按热泵特环工况应用。

第6.1.6条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应根据计算确定。

概略计算时,可按下列数值选用: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系统 5%~10% 间接式系统 10%~15%。

第6.1.7条冷却水的水温和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冷装置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宜高于表6.1.7所规定的数值;二、冷却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及有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冷却水进口温度表6.1.7注:当制冷剂为氟利昂时,冷凝器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可适当提高。

第6.1.8条非全天使用权但在整个夏季可能经常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筑,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其空气调节的冷水系统,可设置蓄冷水池。

蓄冷水池的蓄冷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权要求和预冷时间,通过计算确定。

第6.1.9条必要时,开式冷水系统应设置蓄水箱。

蓄水箱的蓄水量,应按系统循环量的10%~25%确定。

空调制冷管路各阶段的温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调制冷管路各阶段的温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调制冷管路各阶段的温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空调系统中,制冷管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制冷管路的温度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空调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空调制冷管路各个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分析管路设计阶段、蒸发阶段和压缩阶段的温度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和优化调整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json"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空调制冷管路的设计阶段、蒸发阶段和压缩阶段。

在设计阶段,我们将讨论如何合理设计空调制冷管路,以确保制冷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在蒸发阶段,我们将深入探讨管路内部温度如何受到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最后,在压缩阶段,我们将研究管路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来提高制冷效率。

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深入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空调制冷管路内温度变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空调制冷管路在不同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深入分析空调制冷管路的设计阶段、蒸发阶段和压缩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调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对这些阶段的温度变化进行研究,可以为空调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节能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制冷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空调制冷技术的理解,还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正文2.1 空调制冷管路的设计阶段在空调制冷系统中,设计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来确定制冷管路的布局和参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首先,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制冷管路的长度和直径。

管路的长度会直接影响到制冷剂在管路中的流动速度和压力损失,而管路的直径则会影响到系统的制冷能力和效率。

CAS1672021年制冷装置用管路标准编制说明

CAS1672021年制冷装置用管路标准编制说明

CAS1672021年制冷装置用管路标准编制说明制冷编装制置说用管明路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____年8月1制冷装置用管路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背景1.1 制冷装置用管路及其特点制冷装置用管路(以下简称制冷管路)是成套的制冷装置中用以输送和(或)控制介质流动的由管路组成件装配而成的组件。

具有下列特点:(1)与制冷装置中的设备(如压缩机、电机、压力容器等)连接构成成套的装置提供给用户; (2)管路长度短,结构紧凑;(3)有许多零部件(如仪器、仪表、阀门、压缩机等等)采用进口件; (4)介质为制冷剂、润滑油或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混合物; (5)介质对材料无腐蚀或很小;(6)低温侧的制冷剂管路在停机时为常温,工作时虽然为低温,但此时对应的压力很低,属于低温低应力工况。

1.2 制冷管路不属于现有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标准规范的管辖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GB/T 20801.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GB 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 150《钢制压力容器》中,关于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管辖范围是这样规定的:(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在____年版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中第四条规定了不适用的管道。

其中第四条的第(一)款是这样规定的:“设备本体所属管道”; (2)GB/T 20801.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在GB/T 20801.1—____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中第1.4条规定了不适用范围,在“i)”小点中是这样规定的“定型设备如泵、压缩机和其他输送或加工流体设备的内部管道以及设备的外接管口”;(3)GB 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在GB 50316—____《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中第1.0.3条规定了不适用的管道。

其中第1.0.3.1款是这样规定的“制造厂成套设计的设备或机器所属的管道”;(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在____年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第2条第4款是这样规定的:“本规程适用的压力容器除本体外还应包括:(1)压力容器与外部装置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的焊接坡口、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5)GB 150《钢制压力容器》:在GB 150—____《钢制压力容器》第3.3条“容器范围”中的第3.3.1条是这样规定的:“容器与外部管道连接 a)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 b)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 c)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d)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氟利昂系统制冷管道的计算与选取

氟利昂系统制冷管道的计算与选取

氟利昂系统制冷管道的计算与选取杨兆丹;胡建雄;张沁菲【摘要】制冷装置管道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制冷系统的运行以及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R22为制冷剂,在蒸发温度为-25℃,冷凝温度为40℃,吸气过热度为10℃,排气温度为80℃,过冷度为3℃的条件下,计算了不同制冷量下的垂直回气管、水平回气管、排气管、泄液管和高压供液管的管径范围,并绘制了对应的关系曲线,并且文中采用压力降的方法,限制了管道的总长度.最后,文中采用丹佛斯软件对压力降进行了验算,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该结果为制冷管道管径选取提供了简单快捷的选取工具,在整个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期刊名称】《制冷》【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8页(P64-71)【关键词】R22;管道管径;制冷量;压力降【作者】杨兆丹;胡建雄;张沁菲【作者单位】天津市工蜂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天津市工蜂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天津市工蜂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5.30 引言制冷装置管道是把制冷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和配件用管道合理的连接起来组成制冷系统,而管路的设计是否合理对制冷系统的运行以及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设计不当,将会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多困难[1]。

其中,管径的大小是管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流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且流速和管径是管道内部压力降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影响系统的经济性。

当制冷剂流速较小时,系统可能会出现回油不足等问题;当流速较大时,管道内流体的压力降升高,当冷凝温度不变时,蒸发温度降低,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制冷量减小,压缩机的耗电量增加,导致系统的经济性降低[1]。

据以上所述可知,如何选取合适的管道,是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管道的计算和选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阶段也出现了各种管道计算和选型的软件以及书面资料,其中软件使用较多的有丹佛斯软件等,管径选取图表如《冷库制冷设计手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制冷剂管路设计
第四章
内容
• 一、管道布置原则
• 二、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吸气管、 冷凝器至贮液器的液管、贮液器至 蒸发器的给液管
• 三、管径的确定
第四章
(一)、管道布置原则
1、氨管一律采用无缝钢管,禁止使用铜或者紫铜管,氟利昂管路可以 采用铜管,系统容量较大时可以采用无缝钢管 2、管道尽量短而直,减少管道和制冷剂以及系统的压力降 3、管道布置应该不妨碍对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观察和管理,不妨碍 设备的检修和交通通道以及门窗的开关。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压力降要求
• 3、从冷凝器至贮液器的液管,靠重力,流速应小于 0.5m/s • 4、从贮液器至膨胀阀的压力损失,压力降也不应过大, 以免引起液态制冷剂管内发生气化,造成膨胀阀供液不 足,降低系统的制冷能力。
第四章
(二)、回油要求
• (1)升的立 管的最低回油速度如图:
第四章
第四章
• 2、对于变负荷工作的氟利昂制冷系统, 为了保证最低负荷时,润滑油也能从 蒸发器顺利返回压缩机,可采用双上 升吸气立管。
第四章
三、制冷剂管径计算
• 1、损失:直管的摩擦阻力和管件的局 部阻力 • 为了方便计算,常把各管件的局部阻 力系数折合成当量管长度Ld
第四章
管道压损计算
( L Ld ) M R 2 R p f m ( ) 2 2 di di 4 2 ( L Ld ) M R R 0.81 f m Pa 5 2 di
第四章
(二)、压缩机的吸气管
• (1)氟利昂制冷系统,吸气管坡度坡 向压缩机,坡度不小于0.01,考虑回油
第四章
• 3、非回热式氟利昂制冷系统,如有条 件,尽量把来自贮液器的给液管和压 缩机的吸气管贴在一起保温,改善制 冷系统的工作性能
第四章
• (1)冷凝器高于贮液器,无均压管时, 两者高度差不小于300mm
第四章
• 3、对不设油分离器的氟利昂压缩机,当冷凝器高 于压缩机2.5m以上时,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应该 设置分油环管,防止压缩机突然停止运转时,较多 的润滑油返回压缩机,造成冲缸事故。
第四章
• 4、两台氟利昂压缩机并联,为了保证 润滑油的均衡,两者曲轴箱之间的上 部应装均压管、下部应装均油管。
fm:摩擦阻力系数 di;管道内径 MR:质量流量,Kg/s VR:制冷剂的比容,m3/Kg
第四章
• 分析:如果粗糙度相同的管道,管道直径 与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每米计算长度的允 许压力降和制冷剂的比容成函数关系,即
P di f p M , , v R R L L d
第四章
二、管径的确定
• 考虑因素:经济、压力降、回油
第四章
(一)、管道的压力降
• 危害: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 压力损失,将引起制冷能力降低和单 位制冷量耗电量增加,R12为例,如表:
第四章
压力降要求
• 1、氨系统: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 失希望不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0.5度和 冷凝温度升高0.5度 • 2、氟利昂系统: 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失希望不超过 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1度和冷凝温度升高1度
4、管道与墙和顶棚之间以及管道之间应该有适当的间距,以便安装保温层 5、穿过墙、底板和顶棚处应该设有套管,套管直径应能安装足够厚度的保 温层
第四章
2.1、压缩机的排气管
• 1、为了使润滑油和可能冷 凝下来的液态制冷剂不至 流回制冷压缩机,排气管 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 坡向油分离器和冷凝器 • 2、并联的氨压缩机排气管 路上或油分离器的出口处, 应装有止回阀,防止一台 压缩机工作,另一台不工 作时,在不工作压缩机出 口有氨液,造成冲缸事故。
二、3、从贮液器至蒸发器 的给液管
第四章
二、4、从贮液器到蒸发器 的给液管
• (1)对于氨制冷系统,为了防止积 油而影响供液,在给液管的低点和分 配器的低点应设置放油阀
第四章
• (2)当冷凝器高于蒸发器,为了防止 停机后液体进入蒸发器,给液管至少应 抬高2m在通至蒸发器。
第四章
• 3、当蒸发器上下分层布置时,由于向 上供液,管内压力降低,伴随有部分 液体气化,形成闪发蒸汽,为了防止 闪发蒸汽进入上层蒸发器,如图示布 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