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归纳总结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归纳总结
2.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3.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的首选类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硝基在厌氧菌内还原产生细胞毒物质,抑制细胞DNA合成而产生抗菌活性。如:甲硝唑、替硝唑。
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类
繁殖期杀菌药(速效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第2类
静止期杀菌药(缓效杀菌剂)
抗菌药物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产生抗菌作用。这里,仅对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做一简要慨述:
第四代
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用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
其他β-内酰胺类
如:头孢霉素类: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拉宗、头孢米诺等。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
单环类:氨曲南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青霉烯类:呋罗培南;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三唑巴坦
3.目前除阿奇霉素外均在肝代谢。
4.毒性低微,口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静注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偶见皮疹,瘙痒。
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林可霉素类
此类包括林可霉素(洁霉素)和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同,克林霉素抗菌活性比林克霉素强,口服吸收好且不受食物影响,毒性较小,主要经肝代谢,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选择性地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与氯霉素、红霉素的作用靶点相同,故不宜合用。
第一代,如:萘啶酸、吡哌酸等。抗菌谱窄,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第二代,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达到第一、二代头孢的疗效。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总结

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心内膜炎、龋齿
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尿路、血液、皮肤软组织
G-球菌
卡他莫拉菌 奈瑟菌属
卡他莫拉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可导致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阻塞肺炎 脑膜炎 泌尿道、 口咽部、肛门直肠黏膜
细菌分类
李斯特菌属
G+杆菌
奴卡菌
分枝杆菌
埃希菌属
G-杆菌
肠杆菌科 克雷伯菌属 沙门菌属
四、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培养法 直接镜检法 体外药敏试验 血清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1.血培养采血指征
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呼吸快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 未成熟
的或杆状核)、CRP升高 皮肤粘膜出血 血压降低、昏迷、多器官衰竭 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000×109/L)、血小板
皮肤、呼吸道、泌尿道 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
二、药敏结果解读
敏感(Susceptible)
表示由一种菌引起的感染,用该抗生素常用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
中介(Intermediate)
表示检测菌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如尿液中)或大剂量给药 后在体内能够达到的浓度所抑制。
一、主要致病菌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分类
主要致病菌
主要感染部位或特征
凝固酶阳性:金葡菌
VAP、血流感染、化脓性感染、中毒
葡萄球菌属
凝固酶阴性:腐生Hale Waihona Puke 萄球菌 尿路感染化脓链球菌
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猩红热等
G+球菌 链球菌属
无乳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抗菌药物总结(完整资料).doc

抗菌药物总结(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部位、主要作用环节和抗菌作用同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除外):【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抗结核药素、地美环素、氢氯噻嗪、氯丙嗪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肾毒性药物:(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非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注射剂。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应尽量避免将全身用抗菌药物作为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产生耐药菌株。

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

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严格管理新上市药品的临床应用。

一般应先由拟使用该药的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列入医院临床用药范围。

在临床应用期间应重视对新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再评价,有组织地进行临床观察统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

执业医师考试-抗菌药物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抗菌药物总结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有: (1)头霉素类,亦有将其列入第二代头孢菌素者。主要 品种有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2)碳青霉烯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和对β-内 酰胺酶高度稳定的特点,主要品种为亚胺培南等。 (3)单酰胺菌素类,代表品种氨曲南。 (4)氧头孢烯类,代表品种为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等。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1)作用特点
头孢菌素类药的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相同 头孢菌素类药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二代略强,显著 超过第三代。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一代略差或相仿,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 第一代强,较第三代弱。对多数肠杆菌有相当活性,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多种β-内酰胺酶较稳定;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小。 3.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一、二代弱,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肾脏基 本无毒性;适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的感染、病原未明感染的经验 性治疗及院内感染。 4.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显示广谱抗菌活性,与第三代相比,增 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特别是对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很强的活性,抗铜绿 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增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半衰期长;无肾脏毒 性;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一代阳强\二代阴强\三代阴阳
3 常用药物
青霉素 【适应证】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如咽炎、扁桃体炎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炭疽;⑤破伤风、气性坏疽 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⑥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⑦钩端螺 旋体病;淋病。 氨苄西林 广谱 阿莫西林 广谱 哌拉西林 【适应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苄星青霉素 【适应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控制链球菌感 染的流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适应证】用于:(1)上呼吸道感染(2)下呼吸道感染(3) 泌尿系统感染(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5)其他感染(6)还 可用于预防大手术感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磷酸酯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头孢他啶)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横相链肽聚糖的合成而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

2.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如磺胺类抗生素干扰了细菌对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DNA合成。

3.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基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 干扰细菌代谢途径: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DNA合成酶和破坏细菌DNA的正常结构来杀死革兰氏阴性细菌。

5. 干扰细菌细胞膜:如聚肽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杀死革兰氏阳性细菌。

三、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消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

它们也被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或特定高危人群的感染。

四、抗菌药物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对特定抗菌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症状。

2. 肠道菌群失调:抗菌药物不仅杀死致病菌,也会破坏肠道正常的细菌菌群,导致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3. 肝肾损害:某些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需密切监测。

4. 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或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五、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托使用抗菌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用药。

2. 避免滥用:正确认识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以免导致耐药性问题。

抗菌药物考点

抗菌药物考点

青霉素类青霉素细胞壁废草溶了长葡萄,白炭破气也能好,勾搭梅毒回归热,下治淋病上流脑。

1、过敏反应(肾上腺素)2、吉海反应(糖皮质激素)3、大剂量导致青霉素脑病4、肌内注射周围神经炎时间依赖皮试:250-500u/ml氯化钠注射液配伍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繁殖期杀菌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青V耐酸口服好爽,产酶就用甲苯氯双,氨苄阿莫号称广谱,羧苄哌拉铜绿能抗。

头孢菌素类代数细胞壁G+G-对β-内酰胺酶肾毒性1、过敏反应(肾上腺素)2、双硫仑反应(糖皮质激素)3、血液系统4、神经系统头孢曲松应单独给药,尤不能和含钙类(乳酸钠林格)合用时间依赖围术给药:1、静脉滴注2、术前0.5-2h,术后1天3、30%4、头孢菌素、青霉素、林可霉素、糖肽类繁殖期杀菌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强弱不稳定大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稍弱增强较稳定较小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弱强铜绿高度稳定基本无头孢吡肟广谱强稳定无围术期:A对β-内酰胺类过敏葡萄球菌、链球菌用克林霉素;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万古霉素;C对G-杆菌用氨曲南其他β-内酰胺类头霉素类头孢西汀、头孢美唑细胞壁与二代头孢相似,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且抗厌氧菌作用强1、过敏反应(肾上腺素)2、双硫仑反应(糖皮质激素)-头霉素类和氧头孢烯类3、长期使用缺乏VK和VB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尤其亚胺培南时间依赖亚胺培南在体内被肾脱氢肽酶灭火,需联合肾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和倍他米隆繁殖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抗菌谱最广,对β-内酰胺酶超稳定G+、G-、需氧菌、厌氧菌单酰胺菌素类氨曲南仅对需氧G-杆菌有用、铜绿假单胞杆菌,氨基糖苷类替代品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抗菌谱广氨基糖苷类链霉素蛋白质全程抗G-杆菌作用强,链结鼠和兔结核等分枝杆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抗菌作用厌氧菌无效碱性环境中作用增强,全身感染需注射大观霉素-淋必治耳毒肾毒肌肉毒,过敏仅次青霉素。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干扰真菌DNA合成等来发挥抗菌
作用。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等来
发挥抗菌作用。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吡喹酮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杀死寄生虫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总之,药理学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药物的选
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菌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药师)

抗菌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药师)

抗菌药物千头万绪的药(二),从抗生素开始!TANG(一)青霉素类(二)头孢菌素类(三)其他β-内酰胺类(四)氨基糖苷类(五)大环内酯类(六)四环素类(七)林可霉素类(八)多肽类(九)酰胺醇类(十)氟喹诺酮类(十一)硝基呋喃类(十二)硝基咪唑类(十三)磺胺类及甲氧苄啶(十四)其他(十五)抗结核分枝杆菌药(十六)抗真菌药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大纲】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

我们会反复用到的一张图TANG作用靶位: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酶。

青霉素类竞争性地与酶活性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

青霉素类——繁殖期杀菌剂◆对处于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

主要用于:G+、G-球菌及某些G-杆菌感染。

◆注意:多数G-杆菌无效!◆有效的是——【前后联系TANG】氨基糖苷类。

【主要药物——青霉素·适应证】(1)首选: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③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④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⑤白喉;⑥炭疽;⑦破伤风、气性坏疽;⑧梅毒;⑨钩端螺旋体病;⑩回归热。

青霉素【TANG 原创】﹒废草溶了长葡萄,﹒白炭破气也能好。

﹒勾搭梅毒回归热,﹒下治淋病上流脑。

(2)亦可用于: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②放线菌病;③淋病;④奋森咽峡炎;⑤莱姆病;⑥多杀巴斯德菌感染;⑦鼠咬热;⑧李斯特菌感染;⑨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

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

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

抗菌药物考点总结

抗菌药物考点总结

、属于二、首选药四、用药监护头抱菌素1、把握在围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头抱、青霉素类、糖肽类、林可霉素类,对一类手术切口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杀菌剂。

2、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尽可能缩短,有时需重复给药,但一般不宜超过1天。

不应无原则持续给药,预防性用药不得超过手术病历总数的30%。

3、对£—内酰胺类抗菌药过敏者,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5、长期使用时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维生素K、维生素B抗结核治疗(一)“早期、适量、规律和全程(6-9个月)”而(二)提倡联合用药一一至少应同时使用3种药物。

(三)采用全程督导服药把握在围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以及林可霉素类同属围术期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

对I类手术切口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下列原则:①必须选择杀菌剂(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②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③以小容量溶剂稀释,在短时间(30分钟)滴注,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尽快达到血浆峰浓度,保证手术部位在切开而可能有细菌植入时有足够的血浆药物浓度;④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2小时;⑤术后一一预防性抗生素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要求能覆盖感染期,因而有时(手术时间超过抗菌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手术超过3h,出血量三3000m1)需重复给药,但一般不宜超过1天。

不应无原则持续给药;⑥对6—内酰胺类抗菌药(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过敏者,应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⑦预防性用药不得超过手术病历总数的30%。

抗菌药物概论知识要点总结

抗菌药物概论知识要点总结

抗菌药物概论知识要点总结一、常用术语抑菌药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无杀灭作用杀菌药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杀灭病原菌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窄谱抗菌药仅对单一菌种或一属细菌具有抗菌作用,抗菌范围窄。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抗菌作用,抗菌范围广。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杀灭或使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如LD50/ED50或LD5/ED95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1)作用于胞浆内黏肽合成阶段的药物:磷霉素、环丝氨酸;(2)作用于细胞膜黏肽合成阶段的药物:万古霉素、杆菌肽;(3)作用于胞膜外黏肽合成阶段的药物:β-内酰胺类2、损伤细菌细胞膜及其功能影响细胞膜内磷脂、固醇类物质、抑制固醇类合成。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体内重要成分外漏,细菌死亡3、影响细菌体内生命物质合成:(1)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影响细菌叶酸代谢、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抑制DNA螺旋酶;利福霉素类:抑制RNA聚合酶;氟胞嘧啶:抑制腺苷酸合成酶(2)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苷类:与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四环素类:与30S亚基结合,阻碍肽链形成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与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形成和延长三、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1、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2、抗菌药作用靶位改变3、抗菌药物渗透障碍4、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泵出作用5、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合理选用抗菌药、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必要时联合用药、有计划的轮换供药、开发新的抗菌药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病原菌的确认诊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抗菌药应用、老年人、儿童、孕妇抗菌药应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目的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对混合感染或末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扩大抗菌范围,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延缓或养活细菌耐药物的发生。

拿下20分抗菌药物总结

拿下20分抗菌药物总结

拿下20分:抗菌药物总结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合成对半”(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草绿色链球菌、表葡菌/肺炎球菌);G+杆菌(白喉、炭疽、破伤风、肉毒、放线菌);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螺旋体(梅毒、钩端螺旋体、鼠咬热)。

2、半合成青霉素:(1)口服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窄谱,同青霉素G,耐酸不耐酶。

(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双氯西林、氯唑西林):用于耐青霉素G的葡萄球菌,耐酸耐酶(但甲氧西林不耐酸)。

(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对G-杆菌有效,对产酶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无效,耐酸不耐酶。

体感染为首选(链球菌感染;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感染;白喉、破伤风、炭疽)。

2、半合成青霉素:(1)口服耐酸青霉素:G+球菌引起的轻度感染,风湿热的预防。

(2)耐酶青霉素:耐青霉素G的葡萄球菌所致感染。

(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治疗伤寒、副伤寒,尿道、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同氨苄西林,还治疗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溃疡。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其中羧苄西林可用于烧伤时绿脓杆菌感染。

(5)抗G-杆菌青霉素:用于大肠埃希菌和某些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G):过敏反应;肌注疼痛;高血钾;青霉素脑病;赫氏反应(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广谱,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对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作用强,不耐酸不耐酶。

(5)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窄谱,对绿脓杆菌无效,抑菌药,不耐酸,耐酶。

头孢菌素类细胞壁繁殖期杀菌(1)第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环己烯、头孢匹林、头孢羟氨苄等):与青霉素G相似,抗G+菌强,抗G-杆菌弱,抗绿脓杆菌无效,抗厌氧菌无效。

(2)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克洛等):广谱,抗G+菌中等,抗G-杆菌中(1)第一代头孢: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和尿路感染。

抗菌药物总结

抗菌药物总结

抗菌作用机制1、通过竞争细菌的转肽酶2、促发自溶酶活性耐药机制1、产生水解酶2、与药物结合3、改变PBPs4、改变菌膜通透性5、增强药物外排6、缺乏自溶酶一、青霉素类1、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不良反应:变态反应,赫氏反应,其他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唑西林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4、抗铜绿假单孢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5、抗G-菌青霉素类:美西林、匹美西林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1、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制成复方制剂泰能(tienam)临床用于铜绿假单胞菌;G+、G-菌、厌氧菌及MRSA 所致的感染2、头霉素类:与第二代头孢菌类似;G+、G-强杀菌活性,厌氧菌高效3、氧头孢烯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对厌氧菌尤其脆弱类杆菌作用强4、单环β-内酰胺类:窄谱杀菌药,对G-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类)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抗菌作用机制:1、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转移反应2、与50S亚基上L22及L27结合,促使肽酰基t-RNA解离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如:酯酶、磷酸化酶2、靶位结构改变:结合部位甲基化3、摄入减少: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4、外排增多: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仍属窄谱抗菌药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各类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最主要特点),需氧G+球菌,需氧G-球菌抗菌机制: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制肽酰基转移酶耐药性:机制同大环内酯类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选多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抗菌谱:G+菌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MRSA和MRSE抗菌作用机制: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细胞壁合成耐药机制:产生修饰前体肽聚糖的酶,不能与前体肽聚糖结合多粘菌素类:多黏菌素B,多粘菌素E抗菌谱:某些G-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机制:(1)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生命物质外漏导致细菌死亡。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抗菌类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两大类。

抗生素主要是由真菌、细菌、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而抗菌药物则包括合成抗菌药和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常见的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它们能抑制细菌转位酶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壁的构建和维持。

2.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3.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能抑制细菌DNA酶,并阻断DNA合成。

4. 干扰细菌的代谢:磺胺类抗生素能干扰细菌对甲酸的合成,而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则通过破坏细菌株的DNA结构来杀灭它们。

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以外,还有其他非抗生素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干扰细菌代谢:亚胺培南、甲硝唑等通过干扰细菌自身的代谢网络而起到抗菌作用。

2. 阻断细菌细胞膜的合成:联氨霉素、环丙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3. 干扰细菌代谢路径: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氨基酰tRNA的结合来阻断蛋白质合成。

4. 干扰细菌生长环境:一些抗菌药物如氧化剂过氧化氢能破坏细菌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细菌的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一些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疗效已经大大减弱或失去作用。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细菌的耐药性和感染的类型来进行选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产生。

此外,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过度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并且会对人体的自身菌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针对具体细菌的特异性药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监测细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菌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生长和复制。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抗菌药物、第11章抗寄生虫药大总结(五)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抗菌药物、第11章抗寄生虫药大总结(五)
动过速、低血压、淋巴结炎和眼部炎症反应(微丝蚴死亡引起)。
11.抗原虫药 (1)葡萄糖酸锑钠——抗利什曼原虫——黑热病。
为五价锑化合物,必须还原成三价锑才能发挥作用。
【前后联系TANG】另一个治疗利什曼原虫的药物是? 答:两性霉素B。 (2)甲硝唑、替硝唑 ——阴道滴虫病首选药。
9.吡喹酮——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
【适应证】①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②绦虫病;③囊虫病。 【注意】
①治疗后由于虫体被杀死后释放出大量的抗原物质——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皮疹,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②合并眼囊虫病时——须先手术摘除虫体,而后进行药物治疗。教材另一处——“眼囊虫病患者禁用”。 【吡喹酮——机制】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阿奇霉素、糖肽类、利奈唑胺】
PAE或t1/2较长 【记忆2022TANG——红霉素类赖时间,红短阿克长】
(二)与抗生素配伍,但自身没有杀菌作用的药
1.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X巴坦 2.肾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 【2022冲刺前后联系TANG】 单用无效,与左旋多巴联用——延长和加强左旋多巴的作用。 ①卡比多巴、苄丝肼——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②恩他卡朋、托卡朋——左旋多巴增效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的选择性、可逆性抑制药。
(三)几种看名字不太好归类的抗生素 几种看名字不太好归类的抗生素
1.氨曲南 2.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3.大观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XX米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4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第三代) 酰胺醇类
(四)总论3个可考点 1.杀菌/抑菌? ①杀菌药——青霉素类、多黏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 ②抑菌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 【记忆TANG2022——黏糖杀青头,大四先抑郁】 2.抗菌药的吸收(TANG小结) 【原创2022TANG——两万粘糖难吸收,四环土霉中不溜。】

抗菌药归纳总结与反思

抗菌药归纳总结与反思

抗菌药归纳总结与反思抗菌药物是现代医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其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抗菌药物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以更加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保护公众的健康。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谱和药理特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需静脉给药的严重感染,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氧四环素等。

这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广谱抗菌。

4. 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为了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我们应该遵守以下一些原则:1. 严格遵守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使用,并遵守用药剂量和疗程的要求。

2.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细菌学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对于不确诊为细菌感染的疾病,如感冒、发热等,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加剧耐药性的发展。

4. 完成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疗程,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以免造成治疗失败或耐药菌株的产生。

5. 防控感染:在医疗机构和社区环境中,应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和抗菌药物的使用。

三、抗菌药物滥用的后果与反思滥用抗菌药物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遏制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1. 耐药性的增加: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原本对抗菌药物有效的细菌株逐渐失去了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

抗菌药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知识点总结一、抗菌药的概念1. 抗菌药的定义抗菌药是一种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药物。

抗菌药通常被用于治疗感染疾病,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抗菌药通常被分为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等不同种类。

2.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使其失去活力或死亡。

不同种类的抗菌药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3. 抗菌药的使用范围抗菌药的使用范围涉及很广,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等。

二、抗菌药的分类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抗生素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2. 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

抗真菌药可以分为聚酮类抗真菌药、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等。

3. 抗病毒药的分类抗病毒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病毒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疾病。

抗病毒药可以分为抗HIV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等。

4.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抗寄生虫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寄生虫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疾病。

抗寄生虫药可以分为抗原虫药、抗蠕虫药、抗血吸虫药等。

三、抗菌药的使用原则1.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药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不同的感染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

2. 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抗菌药剂量和疗程,确保药物的达到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3.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菌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用药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典型不良反应
把握在围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以及林可霉素类同属围术期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

对I类手术切口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下列原则:
①必须选择杀菌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
②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
③以小容量溶剂稀释,在短时间(30分钟)滴注,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尽快达到血浆峰浓度,保证手术部位在切开而可能有细菌植入时有足够的血浆药物浓度;
④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2小时;
⑤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要求能覆盖感染期,因而有时(手术时间超过抗菌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手术超过3h,出血量≥3000ml)需重复给药,但一般不宜超过1天。

不应无原则持续给药;
⑥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过敏者,应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⑦预防性用药不得超过手术病历总数的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