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领域《猴子捞月亮》
幼儿园大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及反思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 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 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
头饰、道具等用于角色扮演的物 品。
多媒体资源
PPT课件、动画片或图片等用于 辅助教学。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利用多媒体播放猴子捞月的图片或动 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02
故事中猴子们通过合作与尝试, 最终意识到月亮仍在天上,反映 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冷静思 考、明辨是非的道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猴子捞月》的故事情节 和寓意,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在 面对问题时需要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提问导入,询问幼儿是否看过猴子捞 月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
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情节发展
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幼儿更好地 理解故事情节。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图片或手偶等道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 角色和情节。
互动环节: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和表演
。
动作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模仿猴子捞月的动作,配 合相应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练习,加 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创意表演游戏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与 故事相关的表演游戏,如改编故事 情节、增加角色等,激发幼儿的学 习兴趣和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观看动画片
播放与《猴子捞月》相关的动画 片或视频资源,帮助幼儿更直观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类似的故事或情境,鼓励 幼儿进行创意表达和想象,例如让幼儿尝试画出自己的“猴 子捞月”故事场景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差异,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互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猴子捞月亮》这个寓言故事,包括以下内容:1.故事简介;2.文化背景介绍;3.重点语言的解释和讲解;4.交流互动环节;5.反思环节。
教学过程1. 故事简介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让幼儿们知道故事背景和情节。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故事背景和其中的文化差异。
阐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幼儿理解“猴子捞月亮”是怎么回事。
3. 重点语言的解释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并且通过解释和讲解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交流互动环节结合故事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
可以让幼儿分组,给小组以时间自行讨论,然后互相交流小组成果,开展讨论活动,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互相借鉴和启发。
5. 反思环节把学习后的感受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幼儿自己反思这堂课的收获和不足。
并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避免知识的遗漏。
同时,也让幼儿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应满足幼儿的需要,增加幼儿对“猴子捞月亮”这个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词汇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
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协助引导幼儿的思考、交流和总结,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故事的长度和难度;2.整堂课的交互互动应充分,避免单一的讲解和演示;3.在交流环节中,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4.在反思环节中,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思考和自我评价能力。
5.其中,故事、文化背景介绍、语言的解释及讲解应统筹考虑,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与《猴子捞月亮》相关的常用词汇和句子。
能力目标:1.培养大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故事理解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故事书《猴子捞月亮》;2.PPT课件或教学图片。
教学环境:教学区域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听力和观察的环境。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故事情节分析法。
媒体支持:PPT课件或教学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引言,激发学生对《猴子捞月亮》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
2. 故事学习(15分钟)1.师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利用PPT课件或教学图片,逐段呈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语言学习(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如“猴子”、“捞”、“月亮”等。
2.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回答。
4. 听力训练(15分钟)1.教师播放与故事相关的音频,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听音辨词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中关键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合作创作(2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利用故事中的情节和词汇进行集体创作。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表演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6.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对教学过程做出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故事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讨论。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此次教学针对的是大班幼儿,主要目的是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提升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以“猴子捞月亮”为主题,通过教授相关知识和课堂任务,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月亮捞取的过程和方法,并鼓励他们在交流中积极参与,通过互相合作交流增强语言表达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情感教育,让幼儿感受到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和满足。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2.能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特征;3.能够运用简单的拼音和词语合理地表述月亮捞取的过程;4.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教学内容1. 月亮的形状和特征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展示图片或其他实物,向幼儿们简单介绍月亮的形状和特征,如它的圆形、白色、有痕迹等,让他们对月亮有初步的认知。
2. “猴子捞月亮”故事的讲解通过播放视频或手绘故事情节,向幼儿展示猴子捞月亮的过程,并引导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以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 语言交流任务将幼儿分成小组,并分配任务,要求他们运用简单的拼音和词语合理地表述月亮捞取的过程,如“猴子用长棍子夹住月亮,把它捞上了天空”等等。
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可以设置比赛环节,让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束环节在任务完成后,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设计语言交流任务,并采用比赛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使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满足。
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更多地结合情境和实物,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愉悦,同时加强反馈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落实教学效果。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猴子捞月亮》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和关爱他人。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和关爱他人。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猴子捞月亮》2.猴子、月亮等道具3.画纸、画笔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猴子玩具,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故事讲述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认真倾听故事。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3.故事解析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它们是怎么合作的?成功了吗?”4.情境体验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代表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猴子、月亮等)。
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合作的过程。
5.想象创作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故事中的猴子,你们会怎么捞月亮?请用画笔表现出来。
”幼儿进行想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交流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
五、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故事《猴子捞月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认真倾听故事,积极参与讨论。
2.在情境体验环节,幼儿能够较好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合作的过程,但部分幼儿在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3.在想象创作环节,幼儿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画笔表现自己的创意,但部分幼儿在绘画技巧上还需加强。
4.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给予个别化指导,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分享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猴子捞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倾听、表达、想象和创作能力。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
2.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故事《猴子捞月亮》的绘本,幻灯片或者视频播放器。
教学流程:Step1. 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们对于猴子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引发对故事的猜测。
Step2. 听故事通过播放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录音或者老师亲自讲述,让学生们听故事,并注意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
Step3. 对故事进行讨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并且,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可以进一步扩展故事的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们思考。
Step4. 学习关键词汇和句型通过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让学生们学习和掌握。
可以通过翻译、举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Step5. 小组合作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故事的情节,重新编写故事的结局。
每个小组一起商讨,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结局,并进行评选。
Step6. 练习和输出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进行故事的复述。
可以让他们两两合作,进行对话练习,互相鼓励。
Step7. 绘本欣赏给学生们一些时间,自由欣赏故事的绘本,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Step8. 教学反思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让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
引导学生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哪些可以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学生们通过听故事、合作讨论和小组任务的形式,对故事的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
他们在小组合作任务中活跃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编写了不同的结局。
在练习和输出环节,学生们通过对话练习和故事复述,提高了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复述故事中人物、结局和紧要情节;2. 学会使用“月亮”“捞”等词汇;3. 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阅读本领;4. 提高幼儿的听说本领、思维本领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一份《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2. 一张月亮的图片;3. 一份老师提前准备好的问题;4. 一个小盆或者薄片仿照“小井”的坑。
三、教学流程1. 热身游戏(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玩“班级传球”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使幼儿们的身体活动起来。
2. 教学引入(10—15分钟)老师向幼儿呈现月亮的图片,然后询问他们谙习月亮和什么有关。
老师再引入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更多月亮的学问。
老师再试图激发幼儿的古怪心,让他们猜想“捞月亮”是否可以成功。
3. 故事阅读与复述(10—15分钟)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本《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并读给他们听。
然后,老师激励幼儿进行故事复述,并引导他们注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结局。
4. 语言练习(10—15分钟)老师从故事中提取常用词汇,诸如:月亮、捞、水、天空等,并邀请幼儿一起大声朗读。
5. 写作拓展(10—15分钟)老师利用月亮的图片,让幼儿进行创作,让他们想象本身站在月亮上,并写下他们察看到的事物。
6. 游戏与手工(10—15分钟)这个有点难度,但可以尝试。
这个环节中,小班的孩子可以从猴子捞月亮的经过中,学习一种特别有趣味味的手工技能——在泡沫中捞东西。
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小盆或者薄片仿照“小井”的坑,然后放一些零散的物品到坑里,小孩子们大声说“我要捞出尺子、小熊、月亮”等名词,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手眼协调本领。
7. 结束语(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再次回顾今日所学内容。
并激励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或其他艺术形式呈现他们所学的内容。
最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激励幼儿保持古怪心,并连续探究学习。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主题为《猴子捞月亮》,紧要目的是培育幼儿的听说本领、思维本领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阅读本领。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能够通过讨论和活动感受故事的情境和情感;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小猴子面具•蓝色布条•黄色球•猴子图片•固定胶带•活动场地教学内容1. 故事学习1.1 导入教师将猴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让小朋友围绕着这只猴子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只猴子长得什么样子?1.2 讲故事教师从《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中讲述故事。
让孩子们跟随故事卡片情节来理解故事。
1.3 讨论教师让孩子们讨论和分析故事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2. 语言活动2.1 运动活动将小猴子面具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戴上面具,像小猴子一样在活动区内跳跃,描绘小猴子抓月亮的场景,同时练习动词和形容词。
2.2 手工制作将蓝色和黄色的长布条叠在一起,用固定胶带固定后,挂上黄色的球,制作成月亮挂饰。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做出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
2.3 角色扮演孩子们在场地中分成几个小组,花几分钟的时间讨论角色和对话,然后扮演小猴子、月亮等角色,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情境,让他们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在这次语言活动教学中,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讲故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在互动中锻炼口语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在故事学习上,我注意到孩子们都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表现出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但是讨论要点需要提醒一些孩子。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们相互协作,发扬创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和角色扮演。
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角色情感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次的活动教学是成功的。
但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是教学中一些小细节的处理。
在故事讨论环节中,需要引导所有孩子一起参与,并提醒有些孩子说话过程中需要把思想表达清晰。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接受任务的效率需要提高,需要教师布置任务后跟进和帮助完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通用11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通用11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篇1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篇2活动设计背景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
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活动简介在介绍本次教学活动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故事情节。
《猴子捞月亮》是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猴子误认月亮掉落在水中,欲将其捞出,最终不仅没有捞到月亮,反而捞失了自己的影子。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学习到寓言的意义和寓意,并引导孩子们思考过程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故事,领悟到寓言的智慧和寓意;3.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4.培养孩子们爱好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寓言介绍教师首先向孩子们讲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本次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寓言的概念。
2. 故事导入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将猴子误认月亮掉入水中的情节进行引入,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猴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好铺垫。
3. 分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围绕故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包括但不限于:猴子为什么会误认月亮掉入水中?猴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鼓励孩子们多听取其他组的发言,做到多元互动。
4.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反思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并让孩子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深化对寓言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寓言的概念和特点,也从故事中领悟到了寓言的智慧和寓意。
在分组讨论的环节,孩子们展现了出色的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并且丰富多彩的观点和思路令人拍案叫绝。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不够充分、孩子们的发言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五、总结本次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这样的活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认知和思维空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玩活桌子》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玩箩筐》三幼儿园大班教案《玫瑰花》含反思四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遇事多动脑筋,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猴子捞月亮》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故事中的核心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表述;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语言句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交流中;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愿,积极参与讨论。
二、教学准备1.《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或故事书籍;2.PPT或黑板、白板;3.学生听说练习的相关教具(如绘本、卡片等);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老师可以简单地询问学生“月亮”是什么,孩子可能会给出各种有趣的答案。
然后教师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猴子捞月亮》。
2. 故事阅读与讲解(10分钟)老师齐读整段,再请一些学生来单独读或选择几位学生表演角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然后,老师可以边讲故事边进行讲解,解释诸如“捞”、“月亮”、“井”、“太阳”、“时间”等生词或习语的含义。
共同关注和探究故事的核心内容和寓意。
3. 情景模拟(15分钟)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故事,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情景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例如“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并引导学生用故事中的句式进行对话。
4. 反思并小组讨论(20分钟)在做完模拟情景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情景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小猴子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江边的人,你会怎样劝小猴子?•你觉得如果换成其他物品,小猴子也会去捞吗?为什么?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些问题,并且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 归纳和总结(10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保证学生掌握故事中的语言句式和相关词汇,同时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寓意。
四、生活应用学生在课外可以进行口头表达,例如讲述故事及相关启示,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月亮,发挥自己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应该要把握好讲故事的力度,不能让学生觉得无聊,也不要让学生觉得太过简单,要尤为关注如何在故事中注入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关键语言点。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或场景描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猴子捞月亮》的阅读与理解。
2. 故事情节的图片观察与描述。
3. 故事主要情节的讲述练习。
4. 团队合作活动:角色扮演与故事表演。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猴子捞月亮》。
2. 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海报。
3. 角色扮演道具:猴子、月亮等。
4. 教学反思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导幼儿思考月亮的特点和位置。
2. 阅读故事:教师用课件或图书呈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并观察故事情节。
3. 故事情节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海报,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 故事讲述练习:教师邀请幼儿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5. 团队合作活动:角色扮演与故事表演。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并展示故事情节。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填写教学反思记录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考虑如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计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图片和场景,并能够描述故事情节。
2. 评估幼儿在故事讲述练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清晰、连贯地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角色扮演和故事表演任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并分享他们的作品,以此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珍珍的小黄伞》说课稿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理发师的奇遇记》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设计意图(一)作品分析1.说明作品的认知、情感特点。
图画书《猴子捞月》以寓言故事为题材,通过精美的图画、简洁的文字,敲开孩子稚嫩的心门。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于是大叫“月亮掉进井里了”。
大猴子听到,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了起来。
老猴子也过来看,同样叫了起来。
于是大家都认为月亮掉进井里了。
他们从树上倒挂着去捞月亮,结果呢,原来月亮一直好好地挂在天上。
画面和故事不仅充满幽默的趣味,令人啼笑皆非。
2.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
《猴子捞月》这本图画书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的普通图画书。
此书画面精美、写实,充满了立体感,通过折纸、粘贴、撕贴、绘画等多种手法,生动展示了一幕幕猴子捞月亮的忙碌场景以及猴子们的丰富表情。
3.阐述其教育意义。
《猴子捞月》这本书也让孩子在开心好笑之余明白了一个道理:事情并不总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如果不经过调查研究,往往会白忙一场。
(二)幼儿分析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对于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且他们对所遇到的难题、疑问、困惑也会产生特有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已经会使用做小实验的方法解决一部分的难题、疑问和困惑。
《猴子捞月》这本故事书正好能满足该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及兴趣,能让幼儿在书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
(三)设计思路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利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讨论、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谈话法)第二环节: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主要通过依次观察故事图片、ppt,引导幼儿猜测、分析故事发展,其中也请了幼儿模仿猴子如何捞月亮的动作。
(图示法、动作示范法)当欣赏到19页时,教师先设置疑问,并引导幼儿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幼儿明白水中的“月亮”捞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说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案的教学内容是《猴子捞月亮》。
2. 教学方法本次公开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想象环节:老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学习环节:老师讲解使用小游戏的方式讲解《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并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正确的表达和语音语调。
3.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学生们合作完成表演《猴子捞月亮》的场景,大家共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课程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行为(黑体字)学生行为(正常字)9:00-9:10 开场自我介绍及导入利用舒适的语气,介绍课程目标,制造学习欲望注意听老师介绍,并投入开心地参与9:10-9:20 想象环节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谈论月亮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观察图片或视频,并个人发表自己对月亮的观察9:20-9:35 学习环节大声朗读《猴子捞月亮》并讲解故事情节听老师讲解,并跟随老师的指示大声朗读故事9:35-9:50 分组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及合作表演《猴子捞月亮》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并合作完成表演9:50-10:00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并提供改进建议反思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三、教学评估1. 评估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重复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完成故事的表演;3.学生能够在游戏环节中积极参与,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2. 评估方法本次公开课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情况,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质量。
2.通过学生合作完成《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的表演,评估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能够模仿故事中的动作和表情;
3.能够口头表达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
2.贴有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图片;
3.环境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儿童音乐或氛围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气氛。
接着,老师可以跟孩子们聊聊,问问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孩子们喜欢的题材等等。
呈现故事
1.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并给孩子们看故事书的图片。
2.老师适当加入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插图故事情节,如“猴子爬上月亮吃蟠桃”、“猴子双手抓月亮”等等。
3.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注重表现故事人物的情绪和表情,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分组活动
1.孩子们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故事角色模仿其表情和动作,并进行表演。
2.老师可以辅导孩子们发挥表演的儿童天分,想象故事人物的情境与动作,并模仿其表达方式。
3.各组表演完毕后,其他组员可以给予点评和鼓励。
语言表达
1.此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总结和口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老师还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孩子们动口表达和互动,加深孩子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反馈
分析本次教学活动,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下次教学的策略。
总结
大班语言教学以启迪引导为主,注重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及其互动与合作,故事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希望老师们能够加强对故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让故事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红颜知己。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猴子们的顽皮和自作聪明。
2. 学会生字词,如“猴子”、“捞”、“月亮”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1. 教育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和生字词。
2. 故事课件或图书,用于讲述故事。
3. 生字词卡片,用于识字教学。
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用于绘画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故事《猴子捞月亮》。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或图书,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学习生字词: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出示生字词卡片,教幼儿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4.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猴子们的行为,让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6. 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幼儿对故事内容、生字词和道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是否有明显提高?5. 教育幼儿的道理是否深入人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猴子,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团结合作的理解,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如“月亮主题绘画”、“猴子主题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民间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
2.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3.跟读故事、情节梳理、分析环节,促进大班儿童句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4.开展野外研学课程,增强幼儿的实践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猴子捞月亮》故事,幼儿课桌椅、黑板、草稿纸、颜料笔、手工纸、剪刀等教具。
2.用于野外探究的工具包,如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
3.教师准备辅助教具,如挂图、课堂录音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幼儿园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对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形象化的语言、声音、动作、表情等,先为幼儿介绍一下这个话题和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幼儿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并感到好奇。
第二步:讲解教师口述《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让幼儿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
第三步:提问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产生的细节问题,鼓励幼儿踊跃回答。
第四步:剪切拼贴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猴子捞月亮》故事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剪切拼贴课程。
首先,教师提供某些关于故事情节的图纸,让幼儿根据所需的情节和角色,用剪刀剪出所需要的形状。
再次,让幼儿把这些形状粘贴到一张纸板上,以完成《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的全貌。
第五步:情节梳理继续教授情节梳理环节,让幼儿一起梳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限制时间和提问方式,鼓励幼儿主动发问、思考和表达意见。
借助这些情节梳理,幼儿会逐渐理解《猴子捞月亮》故事的深层次内涵和文化寓意。
第六步:手工制作在剪切拼贴后,借由展现和观察现象,教师进一步整理幼儿情节梳理,逐步引导幼儿思考。
让幼儿设计自己的月亮模型,然后在实际中进行制作。
在这个阶段,幼儿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月球的制作,可以使用自己的野外工具进行探究、发现、观察和描述。
第七步:反思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收获进行讨论和反思,鼓励孩子主动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活动背景《猴子捞月》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富有童趣且蕴含一定的哲理。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这样的故事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领悟一些简单的道理。
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式,丰富语言表达。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明白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思考,不能盲目行动。
三、活动准备1、《猴子捞月》的故事图片或 PPT 。
2、猴子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在天上是什么样子的?”2、引出故事主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猴子和月亮的故事,叫做《猴子捞月》。
”(二)讲述故事1、教师结合图片或 PPT ,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停顿,提问幼儿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猴子们一开始以为月亮掉到哪里去了?”“它们是怎么捞月亮的?”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三)讨论与理解1、故事讲完后,组织幼儿讨论以下问题:猴子们为什么捞不到月亮?如果你是猴子,你会怎么做?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四)学习词汇和句式1、教师提取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如“井里”“倒挂”“树枝”等,让幼儿理解并学说。
2、学习一些句式,如“猴子们看见月亮掉到井里了”“一只猴子倒挂在树枝上”等,引导幼儿用这些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五)角色表演1、请几位幼儿戴上猴子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2、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在表演结束后给予评价和掌声。
(六)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故事中的道理:遇到事情要先动脑筋想一想,不能盲目行动。
2、引导幼儿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活动反思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幼儿对《猴子捞月》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