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世界板块图
地球的构造板块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或外壳)是由移动的岩石板组成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构造板块(Tectonic Plates)。
这些板块每年只移动几英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的运动会累积起来,并导致一些地球上最著名的现象。
今天,地球看起来与数百万年前大不相同。
这张由Giulia De Amicis 绘制的图表简要解释了板块构造理论,并显示了七大板块的地图。
板块构造理论20 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Alfred Wegener)发表了一篇关于他的理论的论文,称为大陆漂移(Continental Drift)-这是一种假设地球的大陆在地球上移动,有时甚至相互碰撞。
根据韦格纳的理论,地球的大陆曾经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大陆,他称之为盘古大陆(Pangaea)。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大陆分裂并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陆。
韦格纳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所以当时他的理论遭到了同行的严厉批评。
但多年来,技术进步使科学家能够更仔细地研究地球,地质学家开始以韦格纳的理论为基础。
海底扩张(Seafloor Spreading)等发现有助于解释大陆运动背后的原因,最终,韦格纳最初的大陆漂移理论演变为板块构造理论。
现在,地壳在我们脚下缓慢移动的想法已被广泛接受。
七大板块有七个主要板块和几十个小板块构成了地球的外壳。
七大分别是:●北美板块(North American plate)●欧亚板块(Eurasian plate)●太平洋板块(Pacific plate)●南美板块(South American plate)●非洲板块(African plate)●印澳板块(Indo-Australian plate)●南极板块(Antarctic plate)这些板块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它们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球表面发生一些疯狂的事情。
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1)发散边界(Divergent boundary)发散边界是当两个板块彼此远离时,会在岩石圈中产生裂缝。
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注意:①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或山脉并不在交界线上,往往位于两个板块中位置较高、密度较大的那个板块上。②边界类型分消亡和生长两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③边界类型与附近地带形成的地貌名称之间的关系是:碰撞消亡成山成岛,张裂生长变谷变洋。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日本群岛(日本)、台湾省(中国)、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等。
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W经线所围成的区域板块名称多、分布复杂,这些区域又是地球上人口、国家稠密的地区,考试命题的几率较大。
六大板块解析
六大板块解析板块构造与板块分界线所谓板块(plate)就是地球星地壳本身所分成的小块,接受地壳下方释放的能量而开始移动。
有移动,必然有撞碰。
其他板块受了撞碰,必然造成强烈的震动,而酿成灾害。
依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太平洋以东,不论海陆都是美洲板块,中美洲以西的海面下是太平洋板块。
这两个板块都是大板块。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也包括中美洲。
与太平洋板块相遇的地方,在墨西哥共和国西岸,也在中美洲地峡西岸。
这一带叫做“板缝”,也译为“缝合线”。
这一条线是西北—东南向,在海底是一条海沟。
与海沟平行的中美洲西岸,是跷起的一条大山脉。
这板缝以东包括中美洲地峡及加勒比海一带,虽然是美洲板块,一般人却叫它是“加勒比板块”(Caribbean Plate)。
中美洲地峡以西是太平洋板块,其中接近中美洲地峡的一部分,因为地壳下方岩浆活动,这一部分隆起,与太平洋板块分离,叫做“科科斯板块”(Cocos Plate),也译为“可可斯板块”。
这板块虽然面积不大,但不安定。
科科斯板块以南是“纳斯卡板块”(Nazca Plate),它本是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也分裂而自成一个板块。
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移动,移向日本海沟。
纳斯卡板块向东南方移,侵入南美洲板块以西的加拉帕戈斯海沟。
科科斯板块向东北方移动,侵入北美洲板块下方。
这是墨西哥及哥伦比亚等国时常出现灾难的原因。
人的眼睛只看到地面上的灾变,经常忽视地壳下方的变化。
它属于大环境。
板块很多。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简单说,可有三型:(A)大洋中脊型。
例如大西洋中脊,这是一条海底山岭。
北起北冰洋,向南经过冰岛及亚速尔群岛,然后南下。
这一段叫做北大西洋中脊(北大西洋海岭),由此南下,直到南冰洋(南大洋),这一段叫做南大西洋中脊或南大西洋海岭。
中脊以东是美洲板块;以西是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是出现于大洋裂谷带的例子。
另有一例出现于大陆地区内的裂谷,例如东非裂谷带。
这也是地壳由于张力开裂而形成的谷。
东非高地内裂谷带,有许多南北向大湖,例如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和鲁道夫湖,北去有尼罗河谷(地堑谷),直到红海。
09板块构造
南非-南美大陆的漂移
非洲
南美洲Βιβλιοθήκη 大陆漂移证据 1、 古 生 物 证 据
2、 造 山 带 证 据
3、冰川分布的证据
晚古生代冰川
第二节 海底扩张
第三节、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地球科学革命
板块构造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地学界的 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把各种地质作用统一到 板块的相互作用这一根本性的动力中,从而 将许多分离的地质学分科又纳入到综合研 究的轨道。 它找到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 系,对各种地质现象作出了合理的回答,把 地质科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固体地球外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 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由不同类型活动边界分隔的若干 大小不同的岩石圈板块,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扩张型、俯 冲汇聚型和平移转换型。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可用欧拉几 何定律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绕轴旋转运动。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 的物质对流。
第九讲 板块构造
第一节 大陆漂移
第二节 海底扩张
第三节 板块构造
第一节 大陆漂移
阿尔弗雷格· 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2日)
1912年由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 物理学家魏格纳(A.L. Wegner) 提出。 主要理论:
• 大陆比较轻,可以像冰山一样 在容易变形的Si-Mg壳层上漂移。 • 海岸山脉是大陆漂移受阻形成 的;岛弧是大陆漂移残留的块 体。 • 动力源是地球自转和日月引力。 • 晚石炭纪出现联合古陆。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板块构造超详细PPT精选
2.下图甲为我国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中的一个小 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该地的 一月均温在5°C左右,年降水量在1 100 mm以 上。十年间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据
(1)根据所给信息,判断该小区域的地貌景观与
(2)该小区域聚落的形态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带状,
其自然条件受
的影响。
(3)从图甲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初与80年代
(2008·江苏地理)下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
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
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
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解析 珠峰大本营位于海拔约5 200米处,其附近碎 屑堆积物应为冰川堆积而成;雁荡山位于浙江省,该 地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答案 B
麓地带;丙处为凸岸,河流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对岸 为凹岸,河流侵蚀作用较强;天然气为沉积矿床,并且 应位于背斜的顶部,丁处不可能有天然气;从岩层的 形态看,戊处岩层明显上拱,应为背斜。第(2)题,商 业中心形成的条件一是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产品 的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图中甲村 附近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该地聚落密集,说 明人口数量大。第(3)题,单凭图中信息不能做出该 地人口容量限制因素的判断;该地位于热带地区,不 能种植甜菜;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严重,不适宜建 设深水港;该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台风危害严重,要防 范其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的危害。 答案 (1)D (2)B (3)D
规范答题 仔细揣摩设问
【样卷批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 泉州市水系图(甲)、泉州年内各月气温 和降水量图(乙)和河谷形态图(丙)。
人教版选修1《板块构造学说》精选课件PPT
2021/3/2
12
•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2021/3/2
10
(2)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岸山脉
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大陆板块:岛弧、海沟、海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大洋板块:海岭
张裂
大陆板块:裂谷、海洋
2021/3/2
11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1/3/2
4
2、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2021/3/2
海岭 生长界
消亡界
全球板块分布图
5
2021/3/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喜马拉雅山
大西洋
2021/3/2
全球板块分布图
7
转换断层
大西洋底地貌
2021/3/2
8
地中海 红海
大 西 洋 太平洋
2021/3/2
9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可 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2021/3/2
1
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 1、谁被分为若干板块? 岩石圈
2、全球共几大板块?6大板块
3、分别有哪些?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021/3/2
2
2021/3/2
全球板块分布图
3
思考:
• 哪一个板块全由海洋地壳构成? • 有无大西洋板块 • 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 澳大利亚属于哪个板块? • 印度属于哪个板块? • 哪个板块跨经度最广?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
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
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2.25亿年前的地球
1.35亿年前的地球
现在的地球
1. 板块碰撞会发生什么现象?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2. 板块张裂会发生什么现象?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在世界地图的东非区域上,你可以看到 一条长长的“伤痕”,那里就向被人用 刀深深的划开了一条长口子——这就是 奇异的东非大裂谷。大裂谷跨越50多个 纬度,总长6500千米,最深处有2000米, 最宽处50千米。它从南土耳其开始,一 直到莫桑比克海岸,横跨亚洲和非洲, 被人们称之为“大地脸上最大的伤疤”。
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6节(第5题机动)
2. 完成同步第6节
3. 火山由________、 _______、 火山管 _______组成。 2. 说出火山的主要分布地带。
3. 说说火山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那 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各举两例) 4. 说出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带。
一、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 二、板块构造理论 请 1.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 (岩石圈) 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 做 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笔 2.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碰 记 撞和张裂 碰撞——山脉
张裂——裂谷和海洋
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 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 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其他大陆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他经过 研究发现,在这些被大洋分隔的大陆上, 生物都有亲缘关系,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 是同类的,甚至有些岩层也是连续的。于 是他就大胆猜想:2~3亿年前,地球上只 有一块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 现在的位置,形成目前的海陆分布格局。
板块构造学说
喜马拉雅山脉
问题: 1、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2、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印度洋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3、喜马拉亚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 而红海在不断地扩张?
地中 海
红海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非洲板块 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张裂。
随堂练习
亚欧板块和_______ 太平洋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 1、日本位于_____ 火山 地震 不稳定,因此多 ______和______
2、红海是由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 产生的, 非洲 板块碰撞而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是由_____ 亚欧 板块和_____ 3、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 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面形成的。那么,冰天 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根据板块学说,现在大陆位置都有可能经过 “漂移”。南极洲过去可能处在温暖气候的位置 上,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煤,后来由于板 块的运动,才处于现在寒冷的高纬度位置上。
示意 图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带,有什 么特点?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方。 原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板块之间会 发生碰撞和张裂,所以多火山地震。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在喜马拉雅 山脉地区能发现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洋 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当这两 大板块还没有碰撞前这里是古 代的海洋,当发生碰撞后,地 壳隆起形成巨大的山脉,所以 会在这里找到古代海洋生物的 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个板块都可能以上述三种或两种类型的边界组合为自身的界限。如太平洋板块边界包括太平洋中脊(离散型边界)、沿太平洋西侧海沟带(汇聚型边界),以及众多的转换断层组成的边界,而非洲板块则只有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两种边界。
(2)威尔逊旋回
加拿大学者威尔逊(J.T.Wilson,1973)从板块构造观点出发,将岩石圈从大陆破裂、裂谷出现到洋盆形成,再从洋盆俯冲、缩小到闭合的完整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期)。
衰退期在 洋脊系统扩张的同时,洋盆一侧或两侧开始了俯冲消减作用,称为主动大陆边缘。洋盆面积开始收缩,可以太平洋为代表。尤其是太平洋板块沿着亚洲东部大陆边缘 的千岛海沟、日本海沟、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沟,向欧亚板块下面俯冲,形成(海)沟 (火山岛)弧 (边缘海)盆型的汇聚带,组成现今亚洲东缘花彩列岛式的地理面貌。图5-7表示了北美大陆西侧的沟 弧 盆体系配置特征。
弧后扩张。A主动大陆边缘形成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B岩浆推动岛弧远离大陆移动
残余期随着洋脊扩张作用减弱,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存残留海盆,如地中海。
消亡期最 后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海域完全消失,转化为高峻山系。横亘欧亚大陆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最好的代表。例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是属于陆 -陆碰撞型的板块汇聚带(图5-10)。由于大陆壳较轻,它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大部分不可能被带往消减带的深处。因而当两个大陆碰撞时,先前的大型古洋盆 因俯冲消亡而在地表只保留一些残迹(由蛇绿岩、基性火山岩及深海放射出硅质岩组成),称为板块缝合带(suture),代表板块构造演化最后的陆-陆碰撞 阶段。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大型地幔柱热扰动的热源即来自核-幔边界的不均匀加热作用。外地核的温度可达3800K左右,而地幔底部的温度仅3000K左右,相差达800K。地核不断地通过地幔柱释放出热量。
地幔柱的上升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有些学者通过模拟试验认为从核-幔边界(约2900km深处)附近的下地幔底层物质穿过整个地幔上升到地表大约需要100百万年。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W经线所围成的区域板块名称多、分布复杂,这些区域又是地球上人口、国家稠密的地区,考试命题的几率较大。
三、找出板块交界地带较著名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国家名称及板块边界类型
把有陆地分布的板块交界地带的较有名的地理事物名称(地名、国名)及边界类型找出来,以便清晰地分辨板块交界位置。
胚胎期地幔的活化最初引起稳定大陆壳的破裂,形成大陆裂谷,东非裂谷就是最著名的实例。
幼年期地幔的活化使其热熔物质喷流或上涌对流,岩石圈进一步破裂并开始出现狭窄的洋壳盆地,可以红海、亚丁湾为代表。
大陆破裂和大洋形成。A胚胎期。B幼年期。 C成年期。 D衰退期
成年期随着洋中脊系统的延伸和扩张作用的加强,终于出现了新的大型成熟洋盆,大西洋是其典型代表。洋盆两侧未发生俯冲作用称为被动大陆边缘。
据人造卫星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已确定20个地幔热柱的位置。地幔热柱与板块运动,这整个过程来自地球内部的热动力,因而又称为地球内部的热引擎。
因 此,近年地质学家中提出了地幔中可能存在不同深度层次和不同规模的热流现象。传统线状地幔对流诱发的板块构造运动仍然存在,但超出原有板块构造模式的巨 型"热地幔柱"和" 地幔柱"也是地球动力演化中的重大因素,在地质历史重大转折期的地球整体事件中可能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2)从大洋火山岛到超级热地幔柱
位 于太平洋中北部的夏威夷海岭是一个无震洋脊,除夏威夷岛因火山活动发生地震外,这个岛链基本上不发生地震而有别于发生海底扩张的多震的大洋中脊。最早由摩 根(J.Morgan)和威尔逊(J.T.Wilson)提出热点这个概念来解释这种无震脊上的火山中心。认为热点即是来自地幔深部上升的热物质喷射到地 表的表现。据认为柱状热流在地幔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当岩石圈板块在热点上移过时,就留下了一个年龄逐渐由老变新的火山链。如夏威夷是现在正在喷发的活火 山,其西北的中途岛是2500万前年的火山,再向西北的火山年龄是4000万年,到皇帝海山链北端的火山年龄是7500万年。太平洋中与此相同的还有托摩 图和澳斯特征尔岛链,这三个相互平的火山岛链,都表明了太平洋板块沿着同一方向运动。4000万年前岛链的转折部分记录了板块运动方向的突变。
注意:①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或山脉并不在交界线上,往往位于两个板块中位置较高、密度较大的那个板块上。②边界类型分消亡和生长两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③边界类型与附近地带形成的地貌名称之间的关系是:碰撞消亡成山成岛,张裂生长变谷变洋。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日本群岛(日本)、台湾省(中国)、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等。
板块构造理论与威尔逊旋回
随着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大陆漂移”的观点被重新提出来了,但与以往认为硅铝质陆壳在硅镁质洋壳上漂移的模式不同,而是镶嵌着大陆的刚性岩石圈板块在塑性的高温软流圈上漂移。这一模式对于解释岩石圈容易破裂、移动和地壳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扩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太平洋型,从大洋中脊新产生的大洋岩石圈,把老的大洋岩石圈向两侧推挤到大陆边缘的海沟处,并沿消减带分别俯冲到两侧陆壳板块之下,消失于上地幔软流圈中。另一种是大西洋型, 洋中脊新生的大洋岩石圈向两侧推挤时,只是推动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向东西两侧移动,其间并没有发生俯冲消减作用。因此海底扩张的发现,必然导致板块理论的 出现。即地球岩石圈是由几个固定的大陆和洋盆组成的刚性块体,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现代的岩石圈已破裂成12个板块(图5-6)。镶嵌在岩石圈中的大陆随着运 动着的板块漂移。
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
23°26′S(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五个,唯独没有亚欧板块。
60°N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汇聚型板块边界可以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海沟俯冲带为代表,以产生深源地震,形成褶皱山系(海岸山脉增生楔),引起玄武质和安山质火山活动(火山弧、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为特征(图5-7)。
A会聚板块边界形成海沟和岛弧B通过乒乓球模型解释海沟的弯曲
转换断层型边界这种边界既不形成新的岩石圈,原来的岩石圈也不会消减。转换断层并不是使洋中脊发生单方向的平移错位,而是反映了岩石圈的不均匀断裂。转换断层以陡崖为标志,具有水平位移的浅源地震特征,往往伴随着板块的分离和火山活动。
1. 地幔对流模型
科 学家用实验室来模拟地幔的动力过程。他们把染色的水放入装满高密度、高粘度的葡萄糖浆容器,然后在底部缓慢地加热。这时在糖浆中开始出现上升的水柱,水柱 细长,水柱的顶部则出现球形的冠顶。与此相应,在容器周边部分形成方向相反的下降流,形成一种自然对流循环。后来有些学者又用不同粘度的油、甘油、糖浆做 了类似的模拟试验,而得出的结果与前者相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烧开一锅水或粥时,都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种现象。学者们分析认为热扰动可以使下地幔底层 物质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在热梯度的驱动下,所有受热扰动作用的高温低粘度物质向热边界层最低处汇集,然后随着温度升高而形成地幔上升热流。 许多学者把地幔对流与岩石圈板块构造运动联系起来,描绘出简单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板块漂浮在部分熔融的塑性软流圈上,沿着一个总的方向滑动,根据与相邻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我们可以确定三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
离散型板块边界所有大洋中脊都是本类型板块边界(图5-6),两侧板块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两侧以频繁的线状玄武岩浆上涌,拉张作用引起浅源地震和高速热流为特征。
美洲板块与亚欧和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大西洋。
目前我们还不能十分确切地解决板块运动的动力问题,“国际地质力学计划”组织了数千名科学家在探索板块运动的原因。现在我们所能知道的仅仅是反映板块扩张的大洋中脊和反映板块俯冲的海沟-岛弧系统的存在。地幔对流也已被地球物理资料所证实,所以地质学家根据已知的地幔对流来描述板块构造驱动的机制。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海底漂流经过固定热点形成火山链 夏威夷火山链的分布,向北西方向,年龄依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