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配置与岗位目标实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配置与岗位目标实现

人与岗位匹配研究对于个体和组织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员工岗位匹配管理,能够形成一批高素质、精炼的员工队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期专题主要介绍了我国目前人岗匹配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力图运用员工岗位匹配管理和激励、工作分析、绩效评估

等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员工岗位匹配管理,营造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研

究分析。一一编者按

摘要:许多企业在实际运作中,过于重视岗位目标,而忽略了岗位绩效,致使员工无所适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岗位目标与岗位绩效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实现岗位目标就必须要

有良好绩效的思想,进而从人员配备流程角度分析了造成岗位绩效低下的原因,并针对这些

原因,提出了实现岗位绩效提升的模型,从而为有效地达到岗位目标提供保证。关键词:人员配备、岗位目标、岗位绩效

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获得持续增长,就必须建立竞争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

链理论,由各种价值活动构成的价值链,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而这些价值活动的完

成,取决于岗位员工的实际行为与绩效。

一、岗位目标实现与岗位绩效。在实际的运营中,许多企业只关注员工的岗位目标实现

情况,而不熟悉员工的绩效情况,漠视岗位绩效与岗位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企业的角度

来看,是希望通过岗位目标的设置来使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相一致,而在员工看来,是要通过

岗位绩效来实现岗位目标。因此,必须理顺岗位目标与岗位绩效的关系,不妨以岗位的具体

目标和岗位绩效为基础,来构建一个分析模型(如图1),对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距进行

剖析。在该图中,业务目标表示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方向,以便于岗位人员能

够了解整体所要达到的绩效和效果。(1)与(2)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示企业从岗位目标出发,认为员工应该具有的岗位绩效,即员工只有采取这样的行为,才能较为高效、或较好地达到

这个目标,它是从经验的层面上,站在目标的角度,分解出的一系列行为保证;⑶与(4)之

间的因果关系,表示员工个人在岗位上的绩效,导致了实际的工作效果。它强调,在实际工

作中,岗位目标的实现与否是由员工的实际岗位绩效导致的,即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

样的效果。差距(1)反映的是实际实现的目标与预期岗位目标的差别。对企业而言,员工实际实现的岗位目标,就是其对企业具有实际意义的贡献。这种实现的差异,使得企业认为员

工没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这种差异,通常会使企业追究其原因,由

于岗位绩效与岗位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岗位绩效的差异便成为研究焦点。差距(2)反

映的是实际达到的绩效与应该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别,它表现为企业预期的员工行为与员工

的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这通常会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他会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呢?既然岗位目标的实现情况是由岗位绩效来保证的,那么,一个岗位达不到预期目标,也必然

是由其岗位绩效造成的。由此,要实现岗位目标,就必须考察岗位绩效,分析岗位绩效的差

异来源。本文将从人员配备流程出发,来剖析岗位绩效乃至岗位目标实现差异的原因。

二、人员配备流程。一般来讲,企业是根据岗位来进行人员配备的,而岗位效果与效率

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岗位上的员工创造的。因此,要剖析岗位效果与绩效的差异,就必须

了解企业中人员配备的整个流程,从流程的角度来研究这种差别。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实施既定的战略,就必然会进行人员配备,来充实各个岗位,以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企业中的人员配备,是对既定的岗位,挑选合适的人员加以配置,并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有效结合,同时,面对可能出现的矛盾不断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岗位

目标。显然,这一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如阶段①表示企业的岗位设计过程。企业根据自

己的目标,制定竞争战略,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然后,根据这种结构安排,进行岗位设计,

确立组织的岗位构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对各个岗位进行职务分析,界定各岗位的人员

任职要求,以及需实现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绩效。阶段②表示企业对人员的甄选。岗位设计之后,企业要根据各岗位人员任职条件,甄选合适的人员来充实这些职位,这个过程可能包括

招聘(内部招聘或外部招聘)、培训等环节。企业希望以此来获得合适的岗位候选员工,为人员的合理配备和岗位绩效的产生提供必需的技能。阶段③表示人员配备过程,这是岗位绩效

的产生阶段。企业在招聘、培训等环节之后,认为候选员工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技能,在适当

的时机,便让其上岗。以此为始,是员工的工作阶段,员工通过履行工作职责,创造岗位绩效,实现岗位目标。阶段④是反馈阶段。员工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将工作的绩

效和效果反馈给企业。当然,企业也经常通过绩效评估等方式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鉴别岗位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在反馈阶段之后,企业可能在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岗位进行重新设计,或对人员进行异动,也可采取其他措施,以期改变这种差异。而这些,从本质上来看,只是这一流程的不断循环与调整。

三、岗位绩效差异的来源。由上述的人员配备4阶段流程可以看出,岗位绩效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企业与岗位、企业与员工、岗位与员工3种关系在工作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要分析这种差异,就必须考虑这3种关系在工作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偏差。以此为基础,便可得出下面的差异因素来源模型(如图3)。I表示岗位设计偏差。企业在进行岗位设计时,或由于企业目标不清晰、战略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完整,导致岗位构

架的不适宜;或者,在适宜的岗位构架下,对岗位的分析和任职人员的要求有所误导,从而造成了岗位设计的偏差。H表示人员甄选误差。企业在甄选岗位候选员工时,除了一般甄选

中的常见误区外,还经常陷入一种无标准的陷阱中,忘却了岗位任职要求,凭感觉办事;或

对员工的工作技能有着不适当的要求。山表示人员与岗位匹配的矛盾。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由于对工作本身的理解不够,或是由于技能水平的不足,抑或是其他员工自身因素,

也可能是由于缺乏激励,表现出岗位绩效的不如意和岗位目标的难以实现。IV表示工作环境

的影响,主要指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有效率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协同效应的存在。企业中的

岗位,都或多或少与其他职位发生关联,这就为从众行为和“烂苹果”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市

场。显然,如果企业的整体经营绩效不佳,或相似岗位的工作效果不好,或该岗位效果受其他岗位影响大,就会很容易让员工丧失信心,无法达到应有的绩效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