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育 与 健 康 理 论 课 教 案
高中体育与保健课教案
![高中体育与保健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3bbc5240c844769eaee48.png)
高中体育与保健课教案游戏与篮球体育教研组鲁俞国课堂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强身健体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通过体验、观察、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高中男生生理、心理特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身体上得到发展。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内容1、篮球:原地跳起投篮(跳投)2、游戏三、组织教学课的开始部分,以复习新学广播操(已学)揭开本课的帷幕,在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水平的同时,身心愉快,充分活动开身体各肌肉、关节。
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后续学习中去。
在教学组织上:1、游戏:抛砖引玉,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式(按小组),改变游戏一切由教师来安排的方法,提高练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多了解些球类游戏的方法。
2、篮球:通过学生自练、互练、集体练习、师生同练等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学练氛围。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观察、思考、练习、展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兴奋度,并通过学练时发现的问题,加以探究,使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体验竞争、帮助,增加自信心。
整堂课教师以启发性指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本课的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2、跳投:(1)、起跳后发不出力(对投篮);(2)跳跃高度低(主要)在本课的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新教材、新课程的理解上一定有所偏失,恳请各位专家、前辈、兄长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教案 第5课 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二)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教案 第5课 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二)](https://img.taocdn.com/s3/m/280944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3.png)
慢题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二)课时 2 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 )了解运动损伤的成因、预防和处理办法(2)掌握现场急救的处理措施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运动损伤的成员和预防,增强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提高现场急救的水平,面对现场急救时能够临危不乱,果断处理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成因、预防和处理办法以及现场急救的处理措施教学难点:掌握现场急救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 )一互动导入(10min )一传授新知(23 min )一课堂讨论(10 min )第2节课:互动导入(10 min )一传授新知(20 min )一课堂讨论(10 min )一课堂小结(3 min )一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10 min )■【教师】多媒体展示“测一测”内容、并提问运动造成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测、思考问题、形成结论、举手发言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23 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成因运动损伤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麻痹大意。
(2 )准备活动不充分。
(3 )缺乏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
(4 )技术动作不规范。
(5 )纪律松懈或组织方法不当。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方法(6)运动环境不佳。
(7 )身体状况不佳。
运动损伤的预防=【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预防运动损伤?一【学生】现看、思考、回答问题预防运动损伤应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运动安全教育。
(2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3 )合理安排运动量。
(4 )力口强保护与帮助。
体育与保健教案范文
![体育与保健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4caf1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9.png)
体育与保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的定义、分类、作用及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2. 保健知识:人体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健康饮食与作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保健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体育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和保健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和保健来改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与保健课程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方法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和保健来改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体育与保健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体育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体育与健》课教案
![《体育与健》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999d071711cc7930b71608.png)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顺序时间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准备部分15分钟四排球接力游戏(一)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基本动作。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二)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
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
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一)组织: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
(二)教法:1.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的方法。
2.宣布游戏规则与奖惩。
3.及时总结评价。
(三)奖惩:最后两队的队员各做5个俯卧撑1.认真理解游戏。
2.依据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三)要求:1.认真游戏。
2.积极参与,开心游戏。
■■■■■■■■----------A■■■■■■■■----------A▼▼▼▼▼▼▼▼----------A▼▼▼▼▼▼▼▼----------A●图(3)游戏图:A为指定点虚线为跑的路径二基本部分25分钟一排球的准备姿势准备姿势动作要点:两脚稍分前后开立比肩宽,脚尖稍内扣朝前。
重心下降并前倾,脚后跟稍提起,重心位于两脚之间,并稍靠近前脚,膝关节适当弯曲。
两臂放松置于腹前,两眼注视前方。
垫球的基本手型1、叠指式2、抱拳式3、互靠式一.正面双手垫球(一)动作要领:正面对正来球方向,两脚开立稍宽于肩,脚跟微起,两膝弯曲稍内收的准备姿势.两手手指重叠后合掌互握,掌跟靠拢.两拇指平行朝前,手臂伸直,手腕下压,两臂外翻,前臂形成一个击球平面。
击球点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桡骨内侧平面触球。
击球时,手臂插入球下,蹬腿抬臂,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
同时含胸,压腕,顶肘等动作协调配合,身体和两臂要有自然的随球伴送动作,以便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
(一)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教师在队伍中间示范。
(二)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垫球的动作,让学生了解垫球的重、难点及在排球比赛中垫球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分步练习,体会手臂夹、插、提的协调自然。
第二章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
![第二章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e5314048d7c1c708a145a2.png)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概述
一、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简要历程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性思考
一、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简要历程
• 我国把体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是1902 年 《钦定学堂章程》,1904 年《奏定学堂章 程》颁布后真正实施,当时叫“体操课”。 北洋政府于1923 年把“体操课”更名为 “体育课”。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 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积极推进学校体 育课改革,一共推进八次较大规模的学校 体育课程改革。
二、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体育与 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理论对体育课程论具有宏观的指导意 义。因此,研究体育课程论必须把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要培养体格健壮的人,还可以有效地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 为习惯。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忽 视甚至损害健康的教学,或孤立发展体能和运动技能的体 育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体育课程在配合思想教育中有独特的作用。学校体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良 好思想作风和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优良品德。
第二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基础
• • • • • 一、生理学基础 二、教育学基础 三、心理学基础 四、社会学基础 五、哲学基础
一、生理学基础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机能变化规律的一门 学科。论述了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 的变化,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 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人体生 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动作技能形 成规律和超量恢复的原理等对体育课程开发、体育课程内容选 择、体育课程实施等理论具有较大影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受到生理学因素的 影响。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直立行走推动人类进化, 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许多方面的变化,同时给人类带来种种缺 陷。例如,直立姿势对人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了许 多不良影响,使人容易发生便秘、痔疮、静脉瘤等疾病。再如, 人脑的功能明显增强,人的手越来越灵巧,而大肌肉群的运动 相对减少。现代社会优裕的生活给人类健康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体育活动有利于弥补这一不足,体育锻炼为防止人类身体机能 的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生理机能、各器官系统结 构与功能提高的必要活动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全册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15ddf2f8c75fbfc77db223.png)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课程锐意改革,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就时刻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堂实施的全过程,要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灵活实施,始终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地区、本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场地设备条件,选择确定学年教学内容和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必须要符合健身性、实践性、兴趣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原则。
本册教材体育保健常识10时数,走和跑共10时数,跳跃5时数,投掷6时数,滚翻与平衡5时数,小球类6时数,基本体操4时数,乡土体育5时数,选学内容12时数。
三、德育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从小抓起,打好基础,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课中渗透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以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作为出发点,逐步改变以群众体育为主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身体发展特征:三年级学生在动作的协调性方面,骨骼肌有了一定的发展,因而运动感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简单的动作有所控制,动作的精确性、灵巧性进一步增强。
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比较、分析、观察事物的特点,发现各部分的关系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社会交往的特征:学生与同伴交往的时机更多,交往形式开始变得较为复杂,在与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同学的活动,越来越关注同龄群体的评价、赞同和指导。
五、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搭配及方法的更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2、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器材,尤其是自制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从教与学两方面及时取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论教案二《体育与健康课程》
![理论教案二《体育与健康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2779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3.png)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通过体育活动和竞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 队协作能力和抗挫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和践行体 育精神,包括公平竞争、 尊重规则、坚持不懈等。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基础体能训练
包括跑步、跳跃、力量训练等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身体素
质。
运动技能学习
健康课程的实施方式
理论教学
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案 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 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 动、健身训练、户外拓展 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互动教学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互动游戏等方式,增强学 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 高教学效果。
健康课程的评价和反馈
提高教学效果
适应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体 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能够更好地适应 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健康素养 的人才。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可以更 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的方式和策略
教学内容的融合
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素 养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体育和健康
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预防疾病
02
保持身体健康可以降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糖尿病
和某些癌症等。
延长寿命
03
研究显示,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比不健康的人更长寿。
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增强心肺功能
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心 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 和免疫力。
人教版初二体育与健康教案六篇
![人教版初二体育与健康教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661a1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f.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教版初⼆体育与健康教案六篇》,供⼤家参考! 第⼀课:⾃信⼼的培养 【活动⽬的】 ⒈通过让学⽣发现和叙述⾃⼰的优点,提⾼个⼈的⾃尊和信⼼。
⒉通过叙说别⼈的优点,欣赏同伴,以此增进对同伴的进⼀步了解和同伴之间的感情。
【活动形式】游戏、讨论、评论。
【重点难点】⒈重点:让学⽣了解⾃⾝的优点,树⽴⾃信⼼。
⒉难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氛,给差⽣创造树⽴⾃信⼼的条件。
【活动准备】让学⽣找找各⾃的优点。
【活动过程】 ⼀、导⼊ ⒈游戏:《找优点》 同学们,在上课前,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找优点”。
⑴宣布游戏⽅法: 请单排位置上的同学向你的同桌讲述⾃⼰⾝上的优点,双排位置上的同学帮着数⼀数他讲了⼏条优点。
⼀分钟后,两⼈交换。
⑵宣布游戏规则: ①同桌在讲述优点时,请你仔细听,做到不插嘴。
②同桌在讲述优点时,请你认真数。
⼤家知道了吗?准备,开始……(学⽣互相叙述) ⒉全班交流: ⑴数⼀数,你讲了⼏条优点。
⑵教师⼩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在较短的时间⾥找出⾃⼰的优点时⼀件不容易的事。
但是,每个⼈的⾝上都有优点,只是有些优点你没有发现⽽已。
⒊揭⽰课题: 今天,⽼师就带领⼤家开展⼀项优点“轰炸”活动,⼀起来找找我们⾝上的优点。
(板书:优点“轰炸”“) ⼆、活动与训练(每组四⼈进⾏活动) 刚才没⼀位同学都讲述了⾃⼰的优点,但是还有很多优点还没有找到。
⽐如在品德⽅⾯、学习⽅⾯、待⼈接物⽅⾯、劳动⽅⾯等等。
接着就请你们的同伴来帮你们找⼀找。
让我们来做个优点“轰炸“的游戏。
⒈分组游戏、:优点“轰炸”。
⑴介绍游戏规则: ①⼩组成员发⾔要有秩序,不发⾔的成员要认真听别⼈的发⾔; ②在别⼈讲述你的优点时,只要听,不必表⽰感谢,也不可因为别⼈叙述不够准确⽽做出不应有的⾏为。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精选教案三篇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精选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a9e57f680203d8cf2f2441.png)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精选教案三篇九年级体育教案一: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一、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尝试练习,巩固双手正面垫球的动作技术。
2.学习和掌握排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安全地进行排球运动。
3.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信、进取精神和合作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九年级学生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动作可分3次课进行教学,本次为第2次课,教学内容为尝试两人配合完成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
该动作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球的飞行速度、方向、路线、在瞬间作出判断后,有效地站位、准确地击球。
本课让学生尝试两人配合完成正面双手垫球,能高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体验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培养顽强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身体处于青春发育期,具有一定的身体灵敏素质,学生自己也具有一定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好奇、好学心强,模仿能力也教强,学习兴趣容易得到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喜欢学习运动技能、技巧,排球就是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由于学生在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以及心理品质的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学练情景,因而本课在练习上采用不同的难度设计,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指导思想,遵循“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以体育与健康标准》为理论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把学生参与、全面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切实促进每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为主旨,试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学、练、讨论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会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调控下积极参与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教学效果。
在教法上,既运用了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又引入了比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比赛法等教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此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论体育与健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体育与健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43d84d884254b35eefd3438.png)
、
中学 生 心 理健 康 的 现 状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 明确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 “ 躯体疾病 、不体弱 ,而是身 体 、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 良好的状 态 。” 因此 , 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 、 躯体方面的 , 还应包 括 心理方面的。 随着我国经济 、 文化 的发展 , 教育事业 的进步 , 特别 是随着应试 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日益 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方向发展 , 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为主 的方向发展 , 学生从被动学 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 三) 为了适应新课改 的要求 , 老师 的教学方式方法要进行一些相应 的调整。 l 主动参与法。学生个性得不到相应发展的主要原因之 一 、 是由于我们主要实行依赖式教学 。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 教师明确 规定教学应达到的统一 目标 , 讲授 内容中老师强调 自己的标准 , 二 、 育 与 健 康教 育 对 心 理 健 康 的积 极 作 用 体 通过提问 、 赞赏 、 批评 、 考核等手段约束学生 , 使其学 习与老师的 心理健康发展 , 必须以健康 的身体为基础 , 尤其是健康的大 教学程序一致 。这种教学 的主要特征是“ 一维性 ” 即一个 目标 , , 脑为物质基础 。 通过体育运 动, 促使身体正常 、 健康地发展 , 为心 种结果 。然而 , 学生的潜能是各不相同的 , 同样的教学 内容在 理发展提供 坚实的物质基础 , 这是心理发展 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学生那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一维性 ”的教学 必然压抑 “ ( ) 一 形成 良好 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 、 激 学生潜 能, 导致个性被扼杀 。 烈、 紧张对抗 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 时 , 总 2 媒体运用法。 、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 不仅改进 了教 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 和明显的意志努 力。因此, 通过体育 活 学方法 , 丰富 了教学形式 , 而且激发学生兴趣 , 活跃课堂气 氛, 缩 动, 有助于学生形成吃苦耐劳 、 勇敢顽强 、 坚持 不懈 的优 良品质, 短教学过程 , 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中运用多媒体参 与教学 , 能提 有助于培养 团结友爱 、 集体 主义和爱国主义精 神 , 使学 生保持积 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 记忆能力 、 想象能力 、 正误对 比能力 , 而这些 极 健 康 向上 的心 理 状 态 能力的培养又渗透了心理健康的教育 ,使学 生真正得 到身心健 ( ) 二 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 体育运动能使人学会竞争 , 学会 康 的和 谐 发 展 。 展现 自己的才能 ; 也能使人学会 合作 , 相互配合 , 凝聚成一个整 3 探究学习。探究学 习法是指在教与学过程 中以小组为单 、 体, 为了共 同的 目标去努力 。 体育与健康教育要让学生掌握 与人 位 , 让学生在预设情 景中寻找问题 、 提出问题。 为了解决 问题 , 学 相处的法则 , 这就是 : 自己成功 时要 善于谦 虚 , 别人成功时要善 生往往需要带着各 自原有 的学习经验 , 寻找 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 于欣赏, 大家共同成功 时要善于分享 。 在 小组 内进行 讨论 、 交流 , 最后形成一致 意见, 提炼出最佳的解 ( ) 三 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体育与健康课 中有 目的地安排 决 问题策略并予以实施 。 集体性 的体育活动 , 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 , 增加人与人之间 四 、 实践 后 的 思 考 的相互接触 。通过与他人接触 , 可以使 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 , 消 ( ) 一 在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 , 不能拘泥于形 除孤独感 , 学会遵守规则 、 尊重裁判 、 尊重对手 , 建立和谐 的人际 式 , 要抓到实处 。在实践过程中 , 教师转 变思想观念相对 比较容 关系, 形成 良好的合作精神。 易, 但要把思想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是 比较难的 。因此 , 要搞好 ( 有助于矫 正某些心理缺 陷。人的心理与周围的环境是 心理健康教育, 四) 就必须在转变思想观念的 同时 , 加强对体育教学 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体 育与健康课 为学生提供 了一个珍贵的活 手段和方法革新 的研究。 体育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 采用新模 动空问, 在其 中 , 能使人的心理与身体 、 与周 围环境 充分地交融 式 , 进行新教法 ,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人体育 与健康课 教学中 , 促 在一起 , 而促进 主体 对环境的适 应 . 从 促进人际关 系和谐 , 使人 进 学 生 全 面 发展 。 达到身心舒 畅, 获得心身健康 。 ( ) 二 心理健康教 育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渗透 , 能有效地促进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f3d50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5.png)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1.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教育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2.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促进的概念和重要性。
明确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健康促进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促进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健康促进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分享讨论结果。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促进的理解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方法,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3.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明确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健康行为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培养健康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行为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关系,分享讨论结果。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行为的认识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健康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4.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方法。
4.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设计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如何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方法。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教 案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教 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5f8bc69dc5022aaea001e.png)
时间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3、游戏:连续前滚翻接力赛
(10分钟)
7、游戏:
(1)把学生分为男女各两组,在每组前面15米处和25米处各方一个垫子。
(2)老师发令后,每队的第一个同学就快速跑到第一个垫子处前滚翻,接着在跑到第二个垫子处做十个仰卧起坐,然后再跑到第一个垫子前滚翻,最后跑回终点打下一个同学得手,下一个同学出发。
安排学生收器材
练习密
度预计
30%~45%
(3)注意提醒同学们不要只徒快而改变了前滚翻的技术要领,在学生前滚翻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注意安全。
(4)复习以前学的仰卧起坐,注意动作规范。
放松
部分
5
1、兔子舞Leabharlann (1)老师把学生分成4组,学生听到音乐后按照规定的步伐开始向前跳。
要求:不得脱节,步伐整齐。
结束
部分
3分
1、集合队伍
2、总结本课
完成情况
3、下课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教材
一、前滚翻教学
二、游戏:前滚翻接力赛
场地器材
1、小操场
2、15个小海绵垫
教学
目标
1、初步学习前滚翻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团身动作。
2、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发展灵巧、柔韧的身体素质。
3、培养他们勇敢、果断和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以及生动活泼的作风。
课的部分
时间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开始部分
5).兩手抱膝而站起。
2、分组练习队形:把集合队形四行分为八行,分为八组练习。
(1)练习时注意学生初学时容易犯的错误,往往用头顶着垫子,或臀部提的太高,重心前移时不能迅速屈臂、团身,两臂力量不均,屈臂程度不同,翻滚不正确。
体育与健康初中人教新课标第九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教案
![体育与健康初中人教新课标第九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9c64c5fbfc77da369b117.png)
第九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1.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是心理最困惑的时期,让他们能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内容分析:在体育课程标准中,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五大学习领域目标中设立了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以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在初中阶段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步学习用体育活动的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3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4.教学难点分析: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5.教学课时:一课时6.教学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课题: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四、板书设计1.题目用红色笔写出2.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3.板书要写清楚五、教学内容与程序(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一提到“健康”,很多同学便会脱口而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呗。
”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二)身心之间的关系1.身体不健康对心理有影响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能够愉快的生活;反之,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例如心脏病人常常惶惶不安;癌症病人会感到生活无乐趣,甚至产生死亡将临的恐惧。
2. 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当人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提高。
理论教案二《体育与健康课程》
![理论教案二《体育与健康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28e5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e.png)
提高免疫力
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够 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减少感冒、感染等 常见疾病的发生。
不同类型运动的健康效益
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提 高心肺耐力、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
新陈代谢等。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普拉提等,能够提高关节灵 活性、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身体姿势
等。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姿势和协调 性、预防骨质疏松等。
05
运动损伤与疾病预防
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原因
01
急性损伤
由于瞬间暴力或过度使用导致的突然性伤害,如 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
02
慢性损伤
由于长期重复性或过度使用某部位导致的伤害, 如肌腱炎、关节炎等。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预防措施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合理 安排运动负荷,加强易伤 部位的锻炼,提高身体机 能。
通过运动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控 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的预防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
通过力量训练增加骨密度和骨质量,减少 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 心和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目标
01
通过体育锻炼和健康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
理论教案二《体育与 健康课程》
汇报人:XX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 营养与健康饮食 • 运动损伤与疾病预防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与保健教案(合集)
![运动与保健教案(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acc04b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8.png)
运动与保健教案(合集)第一篇:运动与保健教案体育常规和活动准备(2课时)一、教学内容1、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2、徒手操的学习。
3、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育课常规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学习正确的立行姿势,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建立学生正确的动作概念。
3、培养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和习惯,以及立行正确的身体姿态.三、教学重点:1、知道体育课常规,形成良好的秩序。
2、培养正确的立行姿势。
四、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回教室,教师讲解课前要求。
然后排好队走出教室,去操场集合。
2、教师组织好学生进行前后左右距离的调节。
3、体育课前准备,徒手操。
(教学生做徒手操,小步子多循环进行)3、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姿势。
学生练习正确的姿势。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找出好的学生示范给大家看。
五、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一些内容,通过重复,加深印象。
绕圈跑和走(2课时)一、教学内容1、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2、绕圈跑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育课常规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跑圈时不你追我赶,各自按顺序跑。
三、教学重点:1、知道体育课常规,形成良好的秩序。
2、有秩序的绕操场跑。
四、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回教室,教师讲解课前要求。
然后排好队走出教室,去操场集合。
2、做徒手操,进行绕圈跑的准备活动。
3、排成队围绕操场走圈圈。
不要走乱了。
4、绕圈跑,让学生成为按队伍跑的意识,形成有序的队伍。
五、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一些内容,通过重复,加深印象。
规范学生的秩序2,形成一个有序的队伍。
青蛙蹲(2课时)一、教学内容1、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2、青蛙蹲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育课常规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跑圈时不你追我赶,各自按顺序跑。
三、教学重点:1、知道体育课常规,形成良好的秩序。
2、有秩序的绕操场跑。
体育及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体育及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129ffd6c85ec3a86c2c516.png)
体育与健康课授课设计-----李小丽一、授课目的使全体学生知道健康的定义与衡量标准,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看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拥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深重的学习任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授课重点提高认识转变看法,从理论上讲清健康与亚健康的鉴识。
三、授课难点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明科学体育锻炼的新看法,并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授课方法与手段(一)提问与谈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解说与显现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本质。
五、授课内容与程序(一)课的导入21 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时机并存的年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所有竞争的根本,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进步。
参加健身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但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拥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以低估的作用。
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
养身是潮流、锻炼成时兴、运动讲科学、健身出收效。
(二)、认识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优异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优异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是人生最难得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正确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三)、健康的十项标准:1.精力充分,能沉着自在地应付平常生活和工作;2.做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肩负任务,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优异;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生病有必然的抵抗力;6.体重合适,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率协调;7.眼睛光明,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洁白,无缺损,无难过感,牙龈正常,无蛀牙;9.头发光洁,无头屑;10.肌肤有光彩,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四)、什么叫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运动有衡、坚持经常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坚持经常,持之以恒,而“一曝十寒”式的锻炼,往往收效甚微,只有坚持经常、有规律地进行锻炼,你的体能和健康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五、运动有度、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锻炼负荷是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又一关键环节。体能、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如果锻炼的效果不明显,既不能灰心丧气,半途而废;也不可急躁冒进、盲目蛮干。而应针对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教师总结!
二、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参加体育锻炼能全面促进健康,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学锻炼,广凭主观热情盲目蛮干,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还会损害健康,甚至发生伤害事故。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了解自己、实事求是
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应对自己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以便能根据自己身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以改善自己体能和健康方面的不足。如果你患有某些疾病,还需要向医生或保健人员咨询,以免出现损害健康的不良后果。
教学重点
科学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提问法2、引导法3、讲解法4、分析法
板书设计
1、板书清楚,字迹清晰 2、思路清晰 3、目的任务明确
教学过程程序设计
备注
一、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运动么?参加运动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积极回答!
六、遵循规律、自我保健
要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遵循锻炼规律,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注意定期体检和运动安全,养成讲究运动卫生、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
作业:1、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教学小结: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加讨论,组织纪律性较好,课堂氛围活跃,本课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二、立目标,积极进取
参加体育锻炼之前,要注意根据自己体能、技能和健康水平的实际,确立明确、具体而适宜的目标。这样做将会使你的锻炼“有的放矢”,使你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些目标,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全面锻炼、注重实效
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各部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心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在选择运动项目、锻炼手段时,既要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更要注意多种运动项目和健身方法的结合,全面锻炼,以便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和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在健身的同时,还要注意健心,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并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增进健康。
体 师:张叶
教学内容
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科学健身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锻炼意识,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3.情感目标:学生乐意听讲,并能积极提问,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