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表 科技入户 技术指导员手册填写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绩效目标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绩效目标表序号绩效目标指标考核方法责任部门1 农技推广覆盖率达到90 农户培训人数、统计数据农技站接受服务农户数2 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达到85 农户满意度问卷调查农技站3 农技推广示范推广面积增加20 示范推广面积地块统计农技站4 农技推广项目支持率达到95 农户申请项目审核数据农技站5 农技推广成果转化率达到80 农户应用新技术实地考察农技站6 农技推广经济效益提升15 农业增产效益统计数据农技站7 农技推广生态效益提升10 生态效益统计数据农技站8 农技推广社会效益提升10 社会效益统计数据农技站9 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提升90 农技站信息化系统测试农技站10 农技推广人才培养效果达标人才培养效果考核报告农技站以上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的绩效目标表,通过对这些具体目标的量化和考核,可以更好地评估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和成果,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其取得可观的效益。
各级农技站将根据这些指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全力保障绩效目标的实现。
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
以上所列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绩效目标表,对于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要实现这些绩效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要加强农技推广覆盖率,需要通过加强农户培训和服务的方式,提升农技推广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形式和种植业态,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和服务计划,确保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农户。
要加强对农户的政策宣传和科技知识普及,让更多的农户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政策信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水平。
提升农技推广服务的满意度是关键。
农技推广工作要根据农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服务模式和内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健全的服务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农户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农户对于农技推广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为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015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总结、分户指导方案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巩固我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扎实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工作,促进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主要农产品的安全与供给。
按照区农委有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技术指导员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按示范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交通便利、种植面积2亩以上、家庭劳力2人以上、有联系电话、积极性较高、辐射能力强等9大基本条件,在三驱镇大桥村、铁桥村、长坪村遴选了胡廷学、周廷建、陈明富、黎昌明、王耳友、王群萱、张常利、吴金兰、杨柱发、黎昌建10户农户为技术指导联系户。
其中:4户为中共党员,男示范户9户,女示范户1户,平均年龄51.1岁,共有家庭人口54人,劳动力32人,承包耕地面积65亩,2014年水稻产量为26650公斤,亩产410公斤。
确定2015年水稻示范面积65亩。
二、技术服务指导目的通过为期一年技术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当地粮油产业科技含量、示范户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率达95%以上,示范户节本增效达10%以上,积极带动周边100户,辐射户的节本增效达5%以上。
三、存在的技术问题1、选择品种不对路;2、稀大窝严重,土地利用率低;3、重施氮、磷肥,少施钾肥,植物所需营养不平衡;4、有机肥用量少,土壤板结;5、病虫防治水平低,发生严重。
四、技术服务指导方式页脚内容11、分户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指导服务期间针对示范户及周边农户的基本情况,集中培训2次,第一次在2015年1-3月,第二次在4-8月,具体时间根据农事季节及作物生长发育实况决定,每户实地指导6次以上。
2.实地指导与电话咨询服务指导相结合,随时与示范户保持联系,遇到极端气候和突发农事事件,及时实地指导服务。
3、根据农事季节,每户发放技术宣传资料或明白纸4期以上。
工作计划表 科技入户 技术指导员手册填写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工作计划表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手册填写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计划表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手册填写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计划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年度工作方案,结合农户的养殖现状和阶段性特点,保障示范工作科学地、有条不紊地展开,特制订科技示范户指导工作计划表。
第一阶段:10年6月份深入家禽科技示范户,讲解科技示范项目和自己年度工作方案,签订技术指导与服务任务合同书,摸清所指导的科技示范户现状和要求,通过面对面交谈,更多的了解养户养殖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工作。
第二阶段:10年7月份至9月份8月中旬(8月16日)组织培训:本阶段主要培训内容:种禽育成技术,通过育成新技术的推广和科学喂养,使育成禽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为种禽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阶段天气高温湿热,是一年中种禽饲养管理较为困难的季节,湿度、温度、光照、噪音、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和饲料中营养成分的缺乏、饲料配比不平衡、饮水质量、以及给料方式的改变、饲养密度过大、采食过少等因素极易造成种禽的生产性能下降。
主要向示范户推荐如下方法:一、改善环境、降温防暑。
主要通过通风降温、绿化降温、喷水降温等方法,因地制宜。
二、是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因为蛋鸡代谢蛋白质时产生的热增耗较多所以不能靠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来弥补应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增加脂肪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办法来调整饲料。
三、调整光照时间和饲喂方法。
为了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可以将饲喂时间安排在清晨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并采用少添勤喂的方法以增强蛋鸡的兴趣。
四、降低饲养密度。
密度过大不利于鸡体热量的散发适当降低鸡群密度,可降低舍温,改善采,饮水时拥挤状况。
五、供给新鲜、足量饮水,添加维生素和口服补液盐。
高温季节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抗热应激的药物以预防热应激。
六、高温季节消毒,在高温的夏季,蚊蝇较多,卫生条件差,饲料和饮水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在热应激的状态下,蛋鸡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还因饮水量过大,消化液被稀释,使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和防卫能力功能减弱,蛋鸡很容易发生,应特别注意环境消毒。
指导员手册和示范户手册填写模板

指导员书册填写模板第六页:武立举,专业:农学和蔬菜,电话:邮箱:侯金星,专业:农学,电话: 邮箱同上刘家魁,专业:植物保护,电话,刘玉旺,专业:农学,电话:,邮箱:刘云:专业:植物保护,电话:,第七页:年度工作方案(见下文,此方案可复印粘贴)2013年度工作方案根据小麦的生长习性以及工作安排,制定2013年度工作方案一、重点讲解良种选择,时间安排在9月中下旬适用于我县种植品种的有鲁原502、良星66、济麦22。
二、讲解整地施基肥,时间安排在9 月下旬到10月中旬。
1、秸秆还田,在玉米收获时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2.深松:深松30厘米后旋耕2-3遍再镇压。
3、施底肥:高产田要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氮肥的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50%的氮肥。
中低产田应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氮肥的50%~6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50%~40%的氮肥。
三、讲解播种,时间安排在10 月上旬到下旬1、搞好种子处理,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
2、足墒播种。
墒情不足时,要播前灌水造墒。
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3、适期播种,我县小麦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5 -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7 -12日播种。
4、适量播种。
在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5~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16万。
5、精细播种。
实行宽幅精量播种,播速不超过5公里;深度3-4厘米为宜;精量播种亩播量15-18斤;播后镇压。
四、讲解灌溉、除草等技术,时间安排在11 月中、下旬1、根据降雨和土壤墒情浇好越冬水。
浇越冬水的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3~5℃夜冻昼消时结束,我县一般在“立冬”到“小雪”期间进行,水量以当天渗入为宜。
2、冬前除草:小麦出苗后30天后采用世玛+苯磺隆可一次性防治禾本科、阔叶杂草。
要求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上,天气晴朗,时间以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为宜。
农技推广工作规划范文

一、前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本农技推广工作规划。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
2.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增长5%以上。
4. 提高农产品质量,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5. 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6%以上。
四、工作重点1.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供给能力。
(1)围绕粮食、畜牧、水产、林业、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研发。
2. 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新技术。
(2)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业新品种。
3.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1)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2)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良性互动。
(2)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
5.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业科技发展资金。
3. 完善政策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沈丘地处黄淮平原腹心位置,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又是全国粮食核心区的主产县。
2007年以来,全县夏粮平均单产连续六年超千斤,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加快沈丘县付井镇基层体系改革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入户,促进粮食生产区农民增产、增收,结合付井镇粮食生产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
紧紧围绕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农户对科技的需求,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培训工作;坚持经常下基层,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调查作物生长苗情;与农户面对面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确保政策入户、技术入户、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等落实到位。
突出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优质与高产相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提高示范户粮食生产水平,提升我县优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县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计划1、负责沈丘县付井镇西李楼、腰庄、郭岗等三个行政村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发展科技示范户10户,并每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0户科学种粮。
2、根据示范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利用农闲时间进村入户进行集中或分散培训,主要学习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示范户参训率达90%以上。
3、与示范户座谈和交流,了解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及时发放技术资料给示范户,并传递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国家惠农政策、经济生产信息。
4、全年进村入户指导次数达到100次以上,及时帮助示范户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按时发放物化补贴,指导示范户填好《科技示范户手册》。
6、按时做好阶段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计划,撰写上报信息5篇以上。
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1、主推品种: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小麦以周麦22、众麦一号、矮抗58、西农979为主推品种;玉米以郑单958、浚单20、浚单29为主推品种。
技术指导员手册

+《技术指导员手册》2012年度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省、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粮食、蔬菜生产培训、技术指导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蔬菜高产水平。
二、工作目标1.遴选示范户:在专家组指导下,选出10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2.负责小麦(玉米、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送到农户手中,每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10户,辐射带动100户农户科学种田。
3.宣传培训:举办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材料,把技术、政策、信息传授给示范户和农民。
4.推广适宜品种和技术:推广小麦(玉米、蔬菜)优良品种、技术,使主导品种种植率达到100%,主推技术入户率95%以上,辐射户达到90%以上。
5.进村入户指导天数不少于100天,把各项物化补贴及时兑现到示范户手中,落实好惠民政策。
三、高产示范方推广普及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㈠小麦1、主导品种:选用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品种,包括济麦22、烟农19、烟农15三个品种。
2、主推技术:①精耕细作技术。
机械深耕、耙耢、镇压,提高整地质量。
②规范化播种技术。
实行等行距播种,播种时间10月1日-8日,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量4-6.5公斤,播后镇压。
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科技示范户地块于播前进行土壤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提出科学施肥配方,依照配方进行施肥。
⑤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进行种子包衣,起身期预防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中后期防治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等。
⑥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
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和防治虫害、病害、干热风、倒伏。
㈡玉米1、主导品种:浚单20、登海3622、郑单958、中科11号。
2、主推技术:①贴茬机械直播技术。
于麦收后抢时贴茬播种,播种量2-3公斤。
②增密技术。
亩增加留苗密度500-800株。
③配方施肥技术。
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增施钾肥15-20公斤,锌肥1-1.5公斤。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工作计划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工作计划为切实做好今年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保证入户指导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如下年度工作计划:一、总体思路以促进农户增收和提高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推广武运粳24为主导品种,以推广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机械化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等为主推技术,以实施科技培训和入户指导为关键措施,强化技物结合的服务措施,确保技术要领直接到户应用,不断提升科技示范户学科技、用科技和示范带动能力。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科技培训、入户指导等措施的实施,使本人所挂钩联系的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至2013年底,培育科技示范户14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80户。
示范户的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产量和收入提高10%以上,辐射户产量和收入提高8%以上。
三、工作安排四月份:对村农户户进行调查摸底,按照科技示范户的产生标准选择推荐科技示范户的候选人。
五月份:公布科技示范户名单,为每户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重点向科技示范户推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指导示范做好水稻生产。
六月份:开展入户指导,了解和掌握每个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开展重大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指导,指导科技示范户规范填写手册。
举办一期培训班。
七月份:指导农户适时使用促花肥,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户注意水稻破口期的用药安全,组织示范户参加培训。
八月份:开展技术培训和上门指导,对所负责的示范户全面过堂,指导示范户做好保花肥的施用工作。
针对示范户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正常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九月份:指导示范户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做稻飞虱的查虫治虫工作。
十月份:做好水稻测产,注意灌水保温.指导示范户适时收割,组织示范户开展经验交流。
十一月份:认真做好项目的总结,准备接受项目的验收。
有目的、有重点的调查示范户,编写典型材料,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计划表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年度工作方案,结合农户的养殖现状和阶段性特点,保障示范工作科学地、有条不紊地展开,特制订科技示范户指导工作计划表。
第一阶段:10年6月份
深入家禽科技示范户,讲解科技示范项目和自己年度工作方案,签订技术指导与服务任务合同书,摸清所指导的科技示范户现状和要求,通过面对面交谈,更多的了解养户养殖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工作。
第二阶段:10年7月份至9月份
8月中旬(8月16日组织培训:本阶段主要培训内容:种禽育成技术,通过育成新技术的推广和科学喂养,使育成禽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为种禽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阶段天气高温湿热,是一年中种禽饲养管理较为困难的季节,湿度、温度、光照、噪音、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和饲料中营养成分的缺乏、饲料配比不平衡、饮水质量、以及给料方式的改变、饲养密度过大、采食过少等因素极易造成种禽的生产性能下降。
主要向示范户推荐如下方法:
一、改善环境、降温防暑。
主要通过通风降温、绿化降温、喷水降温等方法,因地制宜。
二、是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因为蛋鸡代谢蛋白质时产生的热增耗较多所以不能靠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来弥补应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增加脂肪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办法来调整饲料。
三、调整光照时间和饲喂方法。
为了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可以将饲喂时间安排在清晨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并采用少添勤喂的方法以增强蛋鸡的兴趣。
四、降低饲养密度。
密度过大不利于鸡体热量的散发适当降低鸡群密度,可降低舍温,改善采,饮水时拥挤状况。
五、供给新鲜、足量饮水,添加维生素和口服补液盐。
高温季节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抗热应激的药物以预防热应激。
六、高温季节消毒,在高温的夏季,蚊蝇较多,卫生条件差,饲料和饮水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在热应激的状态下,蛋鸡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还因饮水量过大,消化液被稀释,使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和防卫能力功能减弱,蛋鸡很容易发生,应特别注意环境消毒。
第三阶段:10年10月份至12月份
11月中旬(11月20日组织培训:种禽产蛋期高产配套技术,通过种禽产蛋期的合理营养、科学喂养、严格管理高配套技术的推广,努力提高种禽的产蛋率,延长种禽的产蛋高峰期,增加产蛋量。
秋季是动物疾病的多发期,此间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将非常利于动物健康成长,重点深入示范户做如下指导:
一、秋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重大动物疫情应坚持“加强领导、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的原则。
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监测以及药物预防计划。
三、秋季是畜禽集中驱虫的好时机,科学合理的驱虫。
种禽驱虫宜在开产前,产蛋期驱虫要避免使用对产蛋率和受精率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第四阶段:11年1月份至3月份
2月中旬(2月15日组织培训:苗禽育雏技术,通过科学育雏,提高苗禽的成活率和抵抗力。
春季是补栏高峰期,这个时候要做好引种和育雏,重点向示范户指导以下要点:
一、选择优质可靠的苗禽,养殖户不能单纯地追求廉价,要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孵化场采购。
品种要纯,干净少病,母源抗体水平整齐。
二、加强运输管理,一定要按照苗禽的生理需求配备空调车适温运输,防止途中受热、受冷;防寒保暖,高温育雏。
三、适度通风,春季温度低,通风少,空气质量较差,尘埃、微生物较多,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要采取渐进式均匀通风,适时通风,还要防止风量过大和贼风。
四、防止潮湿,保持适当湿度,湿度控制宜采取前期高、后期低的方式,可以结合带鸡消毒提高湿度,火炉上放开口水锅也可提高湿度。
五、密度合适,减少应激,雏鸡饲养密度要合理、合适,减少应激,防止发病。
六、选择优质饲料,饲养成本的70%是饲料消耗,饲料质量直接影响饲养效果。
因此一定要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保证生长发育需求,从而健康生产。
第五阶段:11年4月份至6月份
5月中旬(5月14日组织培训:种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科学的免疫手段和严格消毒、封闭管理,规范检疫等种禽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切实有效地控制种禽疫病的发生。
本阶段重点向示范户指导重大疫病防控技术。
主要以下几点:
一、合理进行程序性免疫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正确处理病禽和弱禽,消除隐患
第六阶段:11年7月份至9月份
8月中旬(8月15日组织培训:种禽粪便污物处理技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引种养结合等模式,有效控制种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本阶段重点向示范户指导粪肥、垫料的堆肥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
堆肥发酵,运用堆粪法,此法适用于干固粪便及垫料的处理。
在距养殖场
100~200米以外的地方设一堆粪场。
堆粪方法:在地面挖1浅沟,深约20厘米,宽
1.5~2米,长度不限,随粪便多少而定。
先将粪便或蒿秆等堆至25厘米厚,其上堆放欲消毒的粪便、垫草等,高达1~1.5米,然后在粪堆外面再铺上10厘米厚的粪便或谷草,并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或泥土。
如此堆放3个星期到3个月,即可用以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