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国家形式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f835a1652ea551810a687b0.png)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五种标准:按规范性质按照权力关系按照利益性质按照主体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
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
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宪法地位的三特点: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2.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基本法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基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精神方面的权利)3、在政治体制和国家设置方面也是最基本的4、宪法的出发点和一般法律不一样六、宪法与行政法的区别1、两者法律效力的等级是不同的。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78b5c1d4f61fb7360b4c6591.png)
知识结构图: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 国旗 国家象征 国徽 国歌 首都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半总统半议会制的主要特征在于:总统是 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 颁布法律、统帅武装部队等大权;总理是政 府首脑,对议会就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政府的 总政策承担责任,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 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总政策,迫使总理 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1958年后的法国是典 型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政体
主权分立制衡政体
单一主权至上政体
专制君主制 议 会 制 总 统 制 半 总 统 制
人民完全主权
委 员 会 制
苏 维 埃 制
人 代 会 制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在君主立宪政体下产生了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 君主立宪制两种政权组织形式。 二元君主宪制的主要特征是,虽然君主的权力受 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的力量非常弱小, 君主仍然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共和政体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较为典型的 政体。由于各国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异,因而决定了 在这种政体下也产生了许多互有特点的政权组织形 式,主要包括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委员会制和半 总统半议会制等四种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总统制的主要特征是国家设有总统,总统 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选民 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议会不能通过不 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
第六章 国形式知识点
![第六章 国形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2c2a55e87101f69e3195b9.png)
第六章国家形式本章知识点国家形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形式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统治阶级是以什么形式来组织国家和进行政治统治的,以什么方式、方法来控制和管理国家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形式的三个方面,即政体、国家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与剥削阶级国家的国家形式的比较研究,既强调了二者的不同本质,国体决定政体;又明确了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复杂多样性,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具体的国家形式,只能由各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对国家形式概念的理解是以对国体及其与政体的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
本节介绍了国家形式的含义、基本内容以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并强调了政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知识点1:国家形式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忽视并混淆了国家形式与国家本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家都否认或者歪曲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知识点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从具体内容上考察,国家形式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也称政治体制,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细节方面。
知识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十分关注政体问题,政体问题一直是政治学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他们并不承认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而政体则是阶级统治的形式。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国体决定着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来统治,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另一方面,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政体作为国家的外部形态,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它在实现和保证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权力、增强政权的统治能力方面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六章 国家性质 宪法
![第六章 国家性质 宪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3fc67ca98271fe910ef94f.png)
9
三、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党制度
• (一)政党制度概述 • 1.政党 • 2.政党制度 • 3. 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 4. 宪法与政党制度 •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宪法中的规定过 程 •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 • 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形式 •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和发展
•
6-
2. 人民政协的性质、组织和主要职能
▲
返回
10
4. 宪法与政党制度
• (1)政党是实施宪法的产物 • (2)政党制度是现代宪法的重要内容 • 第一,近代政党产生的宪法依据是宪法规定的公民 结社权。 • 第二,1919年魏玛宪法使结社自由权有了明确的政 治结社的内容。 • 第三,二战后制定的宪法对政党制度有了直接、全 面的规定。 • (3)宪法是政党制度化的基本形式 • 第一,在宪法中直接规定 • 第二,在宪法序言中确认或在宪法中间接规定 返回
•
第一,宪法第4条修正案第一次对我国政党制度所作 的完整表述,是在成文宪法的层面上确认了这一政党制度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这些规定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多党合作 的相互关系是一项宪法关系。
第三,这些规定为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发展确定 13 和指明了方向。
返回
•
•
6-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
• 返回
6-
15
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的不同
•
人民团体有总工会等九个社会组织(后来增 加法学会);群众团体是残联等不在民政部门登 记、由党政部门联系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群 众团体的人员使用行政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 管理;社会团体要经主管部门同意并在民政部门 登记。 有时人民团体与群众团体不做严格区分,都 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返回
宪法学各章测试题
![宪法学各章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e217593b3567ec102d8aab.png)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西方,“宪法”一词来源于()。
A.英文B.拉丁文C.法文D.希腊文2.“宪法”一词最早用于()的立法中,用以表示皇帝的所颁发的“敕令”、“诏书”、“谕旨”等等。
A.古希腊 B. 罗马帝国 C. 法兰克帝国 D. 英王国3.《国语》里所说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中,“宪”字的含义是()。
A.封建国家的基本法B.由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C.普通法律D.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4.《汉书》里所说的“作宪垂法,为无穷之宪”中,“宪”字的含义是()。
A.普通法律B.由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C.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D.封建国家的基本法5.18世纪的日本德川时代编纂过的《宪法部类》属于()。
A.封建国家的基本法B.由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C.普通法律D.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6.国家的根本法是()。
A.刑法 B. 民法 C. 宪法 D. 选举法7.近代意义上的宪法专指()的国家根本法。
A. 限制王权B. 规定国家机关权限C. 规定国家机关组织及其相互关系D. 确认公民权利、自由8.下列选项中属于根本制度范畴的是()。
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结构形式C.国家机关的体系D.国家象征9.下列关于宪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宪法具有一般法律效力,但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宪法不具有一般法律效力,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 宪法具有一般法律效力,也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 宪法不具有一般法律效力,也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0.下列关于宪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宪法具有一般法律效力,具有直接法律效力B. 宪法具有一般法律效力,具有间接法律效力C.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有直接法律效力D.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有间接法律效力11.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效力表现在()。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B.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C.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D.宪法的制定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以上绝对多数的代表通过12.下列各选项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宪法》第六章国家形式(上)政权组织形式(一)教案
![《宪法》第六章国家形式(上)政权组织形式(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0135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f.png)
2、新课讲授:
(1)国家组织形式概述
(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案例分析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在课堂上完成教材部分课后习题。
五、巩固小结(5分钟)
根据本课程学习进行知识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要重点注意的要点知识。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课后作业:完成教材本章练习题名词解析、简单、案例分析题。
简答题: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什么?人民代表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画本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
3、课后预习: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1、黑板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教学安排进行板书设计。
2、PPT课件:利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3)班级考勤点名,填写教学日志。
4)强调课堂纪律。
2、上节回顾
上节内容回顾:(手写板书)
二、教学导入(10分钟)
1、情景教学导入:师生互动,以教学案例视频《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导入,导入新课内容。
2、引入新课:利用“如何看待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话题讨论,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40分钟)
1、任务内容: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知晓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我国政体),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知晓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明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
选用教具挂图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投影机)、扩音器、音响等
教学
重点
本节重点内容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我国政体)。
教学
难点
本节难点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教案类型:
第六章 国家形式
![第六章 国家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816708fd8762caaedc33d46e.png)
1.古代思想家划分政体的标准
❖ 古代中国的思想家不大重视对政体问题的研 究,而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少学者就开始注 意国家的政体形式问题并划分不同的政体。
❖ 最早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的是古希腊的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的根据执政者人数来 划分政体的。
❖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 题并提出政体划分标准的思想家。
皇帝 内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工部 刑部
(4)立宪君主制
君主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宪法、议会和政府 某种程度制约的政治制度。
二元君主制
政府对君主负责并与议会分掌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主要特征:1.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内阁首相由君主任命并 对君主负责。 2.议会虽然掌握立法权,但受制于君主的权威。
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
国体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国体 对政体起着主导的和决定的作用,政体从属于 或依附于国体。
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但具有相对的灵 活性,国体相同,政体不一定相同;国体不同, 政体可能相似。
影响政体的因素
阶级力量对比 文化传统 宗教因素 外部环境
……
(2)政体的多样性
❖ 国体决定政体,一般说来,每一种国体都会 有某种比较适合的典型政体。
君主 政体
贵族 政体
民主 政体
分类标准:执政者的人数
柏 拉 图
柏拉图(Plato 公元前 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 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出生 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 的《理想国》、《政治家》、 《法律篇》等著作比较集中 地讨论了政治学问题,因而 被许多学者看作最早的政治 学著作。
贤人 政体
专制君主制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 中并按君主个人意志实行独裁统治的政体形式。
第六章国家结构形式综合测试题(最终)
![第六章国家结构形式综合测试题(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3e31be59284ac850ac0242ea.png)
第六章国家布局形式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单一制国家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在单一制国家的形式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B.单一制国家的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C.单一制国家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D.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和日本都是单一制国家2.以下属于单一制国家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以下属于复合制国家的是〔〕。
A.意大利B.瑞士C.瑞典D.澳大利亚4.最先成立现代联邦制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5.以下属于复合制国家的是〔〕。
A.君合国B.政合国C.联邦国家D.邦联国家6.以下关于联邦国家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联邦和成员单元别离有本身的宪法和法律B.美国、英国是联邦国家C.联邦与各成员单元之间的职权划分有联邦宪法规定D.联邦的各单元有处置对外事务的权力7.我国采纳〔〕国家布局形式。
A.单一制B.复合制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8.我国在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那么是〔〕。
A.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B.有利于各个地域经济的开展C.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办理D.赐顾帮衬到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舆状况等情况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政区划根本上是“三级制〞,即〔〕。
A.省级B.地级C.县级D.乡级10.以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的有〔〕。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动C.出格行政区的设立D.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变动11.以下由国务院审批的有〔〕。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动C.出格行政区的设立D.乡、民族乡、镇界线的变动12.以下关于我国行政区划变动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省的设立、撤销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B.省的行政区域界线变动,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C.县以上各级行政区域的变动须报国务院审批D.乡的行政区域界线变动由国务院授权省人民当局审批,批准变动时,报民政部存案13.民族自治处所的成立要依据或参照的条件包罗〔〕。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c8d90354b35eefdc8d33369.png)
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1、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是主权国家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是专门行使代表和象征国家职能的机构2、个人元首:由一个人来出任国家元首并由其单独代表国家,也称个体元首、单一元首。
(英、美、法、德、日、意、俄)3、集体元首:由地位平等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成员所组成的集体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瑞士、圣马力诺、安道尔)4、虚位元首:作为国家代表的国家元首虽享有很高的法律地位,但只履行象征性、礼仪性的职责而缺乏对国家的实际管理能力。
实行此制度的主要有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如英、日)和议会共和制国家。
5、实权元首:既享有很高的地位,又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有的还兼任政府首脑。
(实行此制度的主要有二元君主立宪制国家、总统制共和制、半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国家)6、二元君主立宪制: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宪法和议会虽然存在,但宪法通常是钦定的,而议会则是无实权的咨询机构,政府对君主而非议会负责。
(日本曾经在 20 世纪前期实行过二元君主制政体)7、国家元首的特殊待遇:1)外交特权和尊荣(完全的外交豁免权);2)不受司法管辖的特权;3)享有物质生活的特殊待遇。
8、国家元首的特征:1)对外代表国家;2)对内象征最高国家权力;3)依照宪法行使元首职权。
9、临朝而不理政:英国,从理论上讲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大全独揽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许多法律规定的王权都不由英王本人亲自行使,而由议会、内阁、法院等以英王名义行使。
10、国王不能犯错误: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不必为此负政治责任。
11、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是英国政治连续性的标志2、是国民拥戴和效忠的对象,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3、她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国家元首,充当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4、是政府的顾问。
12、君主制国家王位继承的规则一般来说,扶长立嫡是常规,有三种情况:①传位男性后裔,长子优先;②继承者不限男性,但男性优先;③由国王的第一个孩子继承王位,不分男女。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a7ec20844769eae009eda4.png)
第一章绪论一,政治观1,伦理或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道德活动,甚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政治2,政治是法律现象3,政治是争夺权力的斗争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权威性分配说---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或相互交往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根本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儒家政治学说(1)礼治----以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德治----注重道德,发对政令、刑罚三、道家政治学说无为而治----用消极无为的手段进行统治,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主义方法-----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五、《共产党宣言》政治思想1,国家是阶级组织2,阶级斗争史,核心是政权问题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4,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5,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二、氏族制度特点(1)内部禁止通婚(2)议事会决策组织(3)互助互护义务三、恩格斯国家起源论断(1)国家是历史现象(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四、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雅典式(2)罗马式(3)德意志式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公共权力的设立六、神权论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七、契约论国家是人们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主权在民观----卢梭认为,国家是人们共同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源泉,人民有权利废除不利的契约。
八、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国家形式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国家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44b3129de80d4d8d15a4f43.png)
第六章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国家形式就是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来看,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
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
国家的结构形式,即国家结构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权力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反映了一个国家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权力机关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
通常被称为“政治体制”。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问题的一对概念政体是国家形式中最重要的内容,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的特征,直接地受到国家阶级性质的制约。
毛泽东认为国体指的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
毛泽东对国体和政体的理解:第一、政体的定义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政体首先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用的;其次,采用一定政体的目的是要进行经济;再次,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来组织统治的机关,这个形式就是政体。
第二、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即国体决定政体。
第二、形式表达内容,国体是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的。
政体所体现的是阶级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形式。
2.政体的特征:复杂性和多样性A.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
B.政体的多样性。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2e394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a.png)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的含义:国家的活动。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D.政治活动室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孔孟—儒家政治思想;老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之治);韩非—法家政治思想;2.儒家主要典籍《论语》、《孟子》。
法家与儒家相对立。
3.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得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5.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6.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7.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共和六论》8.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如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他们的学说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9.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力及拥有权力者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简答或论述题1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A.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B.明确指出了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C.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六节 国家结构形式
![第六节 国家结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74485d9d15abe23482f4dc0.png)
第六节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同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
如果说政体或者说政权组织形式是从横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体系,那么国家结构形式则是从纵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体系。
正因如此,所以国家结构形式对于统治阶级实现统治职能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因而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也不尽一样,概括说来,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
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这些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个中央国家机关体系(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每个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国家整体是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惟一主体。
联邦制是指国家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般说来,联邦成员单位原本拥有独立主权,只是为了某个共同目的,而与其他成员单位组成联盟国家或者加入到联盟国家之中。
联邦制的基本特征在于,除了有联邦的宪法外,各成员国还有自己的宪法;除设有联邦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系统外,吾成员国还有自己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系统;联邦与各成员单位的权力由宪法规定;公民既有联邦的国籍,又有成员国的国籍;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上体,而联邦组成单位虽然一般没有对外交往的主体资格,但有的联邦国家却允许成员单位同外国签订某方面的协定。
(二)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特定国家究竟采取何种结构形式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主要并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都须通过统治阶级意志的认可而得以发挥出来。
然而,统治阶级在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时候,又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来的作用。
而历史因素和民族因素则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其他因素中最主要的两种。
第六章国家性质与政权组织形式
![第六章国家性质与政权组织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3fe347cc7931b765ce1598.png)
第六章国家性质与政权组织形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国家象征的概念,领会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政体的分类、我国的政体,我国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的内容。
教学重点:国家性质的概念、政体的概念,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内容;教学难点:我国的政体。
3课时第一节国家性质一、国家性质(属性)概述(一)国家性质(属性)( statehood )与主权(sovereignty)主权作为一个比较系统的政治和法律概念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
主权一词英文为sovereignty,法文 Souverainté,均起于拉丁文Super和Superanus,意思是最高权力。
1577年,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JeanBodin)在其著名的《论共和国六书》中首先提出有关国家主权的学说。
他认为主权是国家的特殊属性,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永恒的、不可转移的权力。
主权国际法上定义为一个国家独立于其他国家之外,且于法律上不受其他国家的渗透影响,以及国家对其领土和人民的政府权力的至高性和排他性的管辖权。
主权的根本属性是其国家属性(Statehood)。
这表明主权是一种只有国家才有的权力。
主权的两重性,或称主权的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指的是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权力;在国内表现为最高权,在国际上表现为独立权。
由此可见,主权系指涉国家的基本法律特质和国家属性( statehood )的特性。
主权(sovereignty)的内涵与外延包含国家性质(属性)( statehood )。
(二)国家性质(属性)(statehood)国家性质(属性)分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1、国家的自然属性国家作为一种人与人的组合与交往的平台,一种人造的具有拟人性的组织——利维坦(Leviathan),通常被看成政治强制力(暴力)的载体。
关于国家自然属性,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两大对立的学术观点:(1)西方资产阶级观点:在西方学者看来,国家是由人民、主权、土地及政府组成的为全体成员谋求利益的组织,国家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407e1b01a32d7375a4178092.png)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来源于自考365网zikao365)
政体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的特征,直接地受到国家阶级性质的制约。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行政制度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921a13f18583d0496459ad.png)
三.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世袭制和选举制。 元首的世袭制: 1.元首的世袭制:凡担任国家元首职务,不经 民主选举,而是按照血统亲属原则依法世代相 传者 (1)嫡长子继承制 (2)王储选择制 (3)顺序继承制 (4)摄政王制 元首的选举制: 2.元首的选举制:指国家元首经选举产生。 (1)由公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 (2)间接选举产生 (3)由议会或特定的选举团体选举产生
(2)反对君主制,主张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 想在制宪会议上占据上风。 (3)北美殖民地各州尤其是纽约州的州长制为美 国总统制的创建提供了历史借鉴。 混合制政府及其主要特点: 3、混合制政府及其主要特点: (1)形式上总理是政府首脑,但实际上总统是政 府决策的核心,总理只起辅佐总统的作用。 (2)总统依宪法惯例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 (法),或经议会同意任命总理(俄),并根 据总理的提议任免政府其他成员,总统不是政 府的一部分却负责组织政府。
第二节 中央政府
一.“政府”的概念 政府” 内阁(Cabinet) :最早出现于英国 1.内阁 1721年,辉格党在议会下院占多数,党首罗伯 罗伯 沃尔波领导内阁,形成英国首任责任内阁。 特·沃尔波 1742年,下院不再拥护沃尔波内阁,沃尔波及 其内阁集体辞职,开创了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 全体辞职的先例。 1784年,托利党人小威廉·庇特 小威廉· 小威廉 庇特内阁因遭议会 多数反对而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并在新 的大选中获胜,从而开创了内阁在得不到下院 支持时,可以解散下院以重新选举的先例。 至此,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已基本确立。
四.政府的职权及其责任
1、政府的职权 (1)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法规、条例,或发 布指示和命令的权力 。(行政立法权)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权力。 (3)掌管军队、警察和监狱,对外捍卫国家安全, 对内维持社会秩序。 (4)掌管行政机构,负责人事任命和人事管理, 进行行政领导和行政监督。 (5)参与立法,行使政府对立法的监督和制约权。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efb2e748c850ad02de804113.png)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be427de518964bcf847c89.png)
第五章1.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③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④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第九章6.简述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
答:①参与选举,影响竞选。②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
第八章1.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6分)
答:①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②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第八章2.简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答:①民族问题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个阶级的民族。阶级问题处于主导地位,民族问题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②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压迫民族的压迫。民族问题的实质就是阶级问题。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第八章3.论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答:①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不同,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问题,核心是民族平等团结问题;阶级问题是通过政治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13第十三节--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3第十三节--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d11130ea0116c175e0e484b.png)
明世教育集团
主讲人:苏老师
第六章 国家形式
第13节: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关键词
KEYWORD
1 人民代表大会制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民主共和制的典型代表
民主共和制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唯一能够采用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具 有典型意义的有: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A.党的领导
B.民主监督
C.政权建设
D.意识形态教育
真题训练
二、多选题
4.(2014.4)人民代表大会制同巴黎公社、苏维埃等治理形式的共同特点有( )
A.由人民选举产生
B.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C.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D.立法和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
E.有党的领导
真题训练
三、简答题
5.(2012.1;2016.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答: ①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 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③ 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④ 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形式:[论]
① 我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而建立的,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建 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 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中,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决定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的广泛性。
③ 我国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代表机关并 逐步转变为国家权力机关。
④ 在建立政权过程中受苏俄政权形式影响较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社制——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它的鲜明特点在于:(1)废除常备军,用武装的人民代替它。(2)公社由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3)公社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4)公社废除旧警察和官吏,把公职人员变成人民的“公仆”。
1.首先依据国体的不同,把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家政权形式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另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的比较方法,分析总结了历史上产生和存在过的以及现存的种种政体形式,在这些分析中体现了以下标准:
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统治者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以此分为“照顾城邦公共利益的正宗政体和照顾统治者利益的变态政体”两类。
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寡,把正宗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把变态政体分为“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政体的划分:
1.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布丹提出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即主权者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方式区分政体。
(二)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第一位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同时,一个国家的具体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也都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政体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2.政体的多样性:国体决定政体,每一种国体都会有某种最适合的典型政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国体只有一种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相同。政体不是直接地、机械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例如:美国和英国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用了“共和制”;而英国保留了“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它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这种政体的君主没有实际权力,不过君主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国家运作程序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礼仪上、形式上仍是至高无上的。代表: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以及日本。
议会君主制与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在责任内阁的确立,即政府不再向君主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
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君主制
在实行君主制的剥削阶级国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一般是世袭的,典型的世袭原则是君位由其男性后代依长幼顺序继承,主要包括:
1.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代表:古代的罗马帝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机关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总统共和制: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总统制共和国。采取总统制的国家,总统定期由普选产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无权解散议会,但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美国是资产阶级总统制的典型。
瑞士是典型的中立国家。1958年戴高乐总统为了强化总统权利而建立半总统的新政体。法国修宪后自2002年后由七年变更为五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3)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二)古代思想家划分政体的标准:
1.最早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把政体分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民主政府”。
2.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划分标准的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标准有两条: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一)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的一对概念
1.毛泽东指出,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
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这个定义表明:首先,政体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用的;其次,采用一定政体的目的是要进行统治;再次,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来组织统治的机关,这个形式就是政体。
第 六 章 国家形式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2.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它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据君主实际权力和地位的差异,立宪君主制分为以下两种:
二元君主制,这是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君主一般有否决权。君主还可以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代表国家:1814-1830年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法国;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
瑞士联邦是采取委员会制:(1)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2)它的最高行政机关是由联邦议会议员中选出七人所组成的联邦委员会,并从中选出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3)主席(名义上国家元首)只是再开会时主持会议,对外在礼仪上代表国家。(4)联邦议会享有立法权,委员会执行议会的决议,但对议会没有否决权,更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5)议会对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提出质询,但委员会提出的法案得不到通过时,并不引起不信任案,委员会无须总辞职。(7)其典型国家是“瑞士、乌拉圭”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的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根据前两条标准,我们可以首先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国家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两大类。
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
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从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分析,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它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的关系。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形式。这是因为:(1)我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的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中,我们就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3)我国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先在农村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为夺取全国政权,然后建立代表机关,并逐步实现由代表机关转变为国家权力机关。(4)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受苏维埃政权的影响最大。
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小结:国体和政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是由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必须根据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则来设计和安排。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
(二)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列宁指出: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2.从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关系上看,可以把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分为:
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和监督政府权。议会和政府的关系上,政府的产生,是由议会授权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政府以及内阁成员要对议会负责,当议会对政府的施政方针不支持,通过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是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的民主共和制是与任何剥削阶级的民主共和制根本不同的,它实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政体形式。P176民主共和制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唯一能够采用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二)邓小平曾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关键看三条:(1)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2)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3)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苏维埃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鲜明特点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