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PPT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PPT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c0673102020740bf1e9b17.png)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 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 比的各部分名称。 3.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 单的生活问题。
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B
3
2 8
12
12
D C
长方形 长 A B
6 3 8 12 12 3
3 :4 4 :3
比值可以是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24︰50
12 : 3 9:3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谁?它表示什么 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 还用到了比?
E
8
2
宽 长是宽的几倍
4 2 3 8 2 1.5 1.5
8 3
宽是长的几分之 几
2 3 3 8 2 3 1 6
2
C
D E
1.5 6
谁快?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小刚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40 45
2 3
20 15
路程÷时间=速度
15 9 12
哪个摊位上的 苹果最便宜 ? 3 5
2 3 4.5 4
总价÷数量=单价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 4
写作
6∶ 4
读作6比4
前比 后 项号 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
6 6 ∶ 4 = 6÷4 = = 1.5 4
… … …
比值
填空
)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 比,比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前项 ),比号 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 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比值 )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c55ef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7b.png)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生活中的比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4页至87页。
2、教材地位“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根底上这一步认识数。
它是小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度,并且最后到六年及初中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根底。
它原先是初一年有理数单元的起始阶段,如今下放到小学阶段,其数学的侧重点,教学方式就会自然有所不同。
3、分析教材。
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的根底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②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
课标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②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目标:2、在显示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
3、能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正、负数表示的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教学准备:了解有关负数学习准备:〔1〕小调查,调查局部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2〕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二、说教法:〔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就是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去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比-gxyl
![生活中的比-gxyl](https://img.taocdn.com/s3/m/1c0951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d.png)
健康比较
身体指标比较
疾病风险比较
我们会将自己的身体指标与标准值进 行比较,如身高、体重、血压等,以 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
通过比较自己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 等因素,我们可以评估自己患某些疾 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比较
我们还会比较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其他 人或健康指南的建议,以调整自己的 生活习惯。
重要性
简化问题
通过使用比,可以将复杂的问题 简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形式,从而
更方便地比较和分析数据。
预测和决策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比例 关系,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 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标准化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标准都 采用比的形式,如国际单位制 中的长度、质量、时间等。
交流和沟通
使用比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数量 之间的关系,方便不同领域和
害。
04 如何正确地使用生活中的 比
理性比较
理性比较是指在比较过程中保持 冷静、客观,不受主观情绪或偏
见影响,只关注事实和数据。
在进行比较时,应充分了解比较 对象的特点、优缺点,并基于客 观事实进行评估,避免主观臆断
和偏见。
理性比较有助于我们做出明智的 决策,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利
益。
客观比较
客观比较是指在进行比较时,应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和情感色彩,只关注事实和实 际效果。
在比较过程中,应注重收集和整理客观数据和信息,并基于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评 估和分析。
客观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实际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对 比较结果的影响。
有意义比较
有意义比较是指在进行比较时, 应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对 象进行比较,避免无意义的比较。
生活中的比(1)
![生活中的比(1)](https://img.taocdn.com/s3/m/19c04a0ede80d4d8d15a4f98.png)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由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接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2008年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的盛会是?生:奥运会师:对,这是件令我们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出示实例1:(笑笑图片)师: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笑笑。
笑笑被“2008年北京奥组委”邀请担任现场小记者,需要上交照片,照片A是笑笑上交的,照片B、C、D、E是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根据需要有的放大了有的缩小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一)理解“比”的意义。
1、观察探究(PPT)。
(1)提出问题。
师:你认为哪几张与原来那张图片A比较像?生:图B、图D和图A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2)小组探究师:同学真厉害,刚才大家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看一看。
PPT出示:(方格)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汇报交流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谁来说说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生:①照片A的长是宽的1.5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件(共26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f69d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1.png)
作业1:完成教材P71练一练5、6题。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项
值
知识提炼
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
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 3.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
数就是比值。
小试牛刀 判断对错
(1)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可以记作2∶0,所以比的后项可
以是0。
( ×)
(2)16 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又可以看成一个比,还可
1.小兰的身高是1 m,爸爸的身高是170 cm。能 不能说爸爸和小兰身高的比是170:1?为什么?
答:不能。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比,应该化 成相同单位再比。
2.看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这些图形的 长、宽有什么关系? (2)写出几个比。
8∶5 8∶3 4∶3 (答案不唯一)
图片见教材P70
4.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例:上周天气晴天天数和阴天天数的比是3∶4。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 读写比,会求比值,体会认识比的重要性。
(重点)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
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A 像?右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例题分析
为了找出图B与图A形状相同的原因,可以将 这些长方形画到格子中,如图所示。
以看成一个比值。
(√)
(3)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是1。 ( ×)
小试牛刀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选自教材P71练一练第3题)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120∶2 。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72∶4 。
(1)谁快?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09bd0cc8d376eeafaa3128.png)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孔城镇中心小学刘定春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数学情境和“比速度”、“比单价”等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三)重点、难点与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准确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说教法。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https://img.taocdn.com/s3/m/f0a63cc3195f312b3169a5d5.png)
肉 :菜 1:2 1的比例进行 调配,如果 冬天按1:5 的比例调配 效果会更好 些。
妈妈做米饭时米 与水的比是1:3。
桌子和椅子的比例是1:4
奶茶里奶与茶的比例是:3:7
人 体 中 有 趣 的比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4、握紧拳头,绕拳头一周的长和自己脚长的 比约是1:1 5、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6、成年人腿长与头长的比约是4:1 7、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各类比赛中的比
不是我们这节课学
习的比,它只是一
4 :0
种计分形式,是比
较大小的,是相差
关系,不是相除关
20 :0
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10ed5c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9.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比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来解决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知识。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比的概念和应用。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比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案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https://img.taocdn.com/s3/m/28bb6fb6b4daa58da1114a34.png)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图B、图D与图A像,图C、图E与图A不像?
3Bபைடு நூலகம்
6A
B2
A4
12
D
3
C
C8
D8
你觉哪得几与图张片图A片像的与图A片像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12 E E2
合作探究
四人合作:探究与图片A像的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把与图片A像的图片的长和宽填入表格,并说说你的发现。
长
宽
图片A
我的发现:
把与图片A不像的图片的长和宽填入表格,并说说你的发现。
长
宽
图片A
我的发现: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 6∶4
读作 6比4
…
比 号
6∶4=6÷4= 46=1.5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1.看图回答问题。 ⑴你发现这些图
形的长、宽有 什么关系? ⑵写出几个比。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5ea608f12d2af90242e6a2.png)
虾仁炒豆腐 需虾仁50克、豆腐100克、盐3克、五香粉1克。 食材比:虾仁∶豆腐=50∶100=1∶2 调料比:盐∶五香粉=3∶1
芹菜炒粉皮 需芹菜50克、粉皮100克、盐2克、醋2克、五香粉1 克。 食材比:芹菜∶粉皮=50:100=1:2 调料比:盐:醋:五香粉=2:2:1
腐竹炒洋葱 需腐竹50克、洋葱25克、盐2克、五香粉1克。 食材比:腐竹:洋葱=50:25=2:1 调料比:盐:五香粉=2:1
香菇炖鸽 需肥鸽300克(2只)、香菇50克、鸡汤500克、生鸡油 50克、盐20克、胡椒粉5克。 食材比:肥鸽:香菇:鸡汤=300:50:500=6:1:10 调料比:生鸡油:盐:胡椒粉=0克、青菜30克、植物油75克、 酱20克、葱、姜、蒜、盐少许。 食材比:猪肉:木耳:青菜=20:3:3 调料比:植物油:酱=75:20=15:4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凉拌藕 需藕100克、葱丝3克、醋2克、盐2克。 食材比:藕∶葱丝=100:3 调料比:醋∶盐=2:2=1:1
凉拌菜
需白菜50克:油麦菜25克、黄瓜25克、醋2克、盐2克、 五香粉1克。 食材比:白菜∶油麦菜∶黄瓜=50:25:25=2:1:1 调料比:醋∶盐∶五香粉=2 ∶2 ∶1
完
洋葱炒肉片 需洋葱50克、肉150克、盐3克、五香粉1克、味精1 克、姜2克。 食材比:洋葱∶肉=50 ∶150=1 ∶3 调料比:盐∶五香粉∶味精∶姜=3 ∶1 ∶1 ∶2
酸辣土豆丝 需辣椒15克、土豆丝100克、醋2克、盐2克、五香粉 1克。 食材比:辣椒∶土豆丝=15 ∶100=3 ∶20 调料比:醋∶盐∶五香粉=2 ∶2 ∶1
番茄炒鸡蛋 需鸡蛋100克(2个)番茄250克、盐2儿科、味精1克。 食材比:鸡蛋:番茄=100:250=2:5 调料比:盐:味精=2:1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fb44c2cc22bcd126ff0c5b.png)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第三站 加速前进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cm,长 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 宽各是多少?
(温馨提示: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欢迎多提宝贵课件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1.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
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
2.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 写出自 己的深 切的真 实感受 。
3.参考课文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 些技巧 。
4.学习同龄人优秀的范文,兼顾谋篇 布局, 但不可以抄袭
5. 用 排 比 段 式 结构 展开话 题,这 样能使 文章的 条理清 楚。
6.用 排 比 段 式 结 构展开 话题, 可以纳 百川于 文章。
7. 用 排 比 段 式结 构展开 话题, 可以让 文章呈 现美感 。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把这些橘子 分给大班和小 班,怎么分合 理?
按按大大班班和和小小班班人人数数的的比比来来分分比比较较合合理理。。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常 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 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 叫按比例分配。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比的应用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星期天,浩浩和亮亮一起到商店买笔记 本,浩浩买了5个笔记本,亮亮买了6个同样 笔记本。两人一起到柜台前结账。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6dbfe6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5.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了解比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求比值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正确求出比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求比值。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求出比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5.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求比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求比值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6f3a31581b6bd97f19eabb.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你会算吗?(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
根据需要,他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买药粉多少千克?(2)为了保持校园整洁,学校政教处决定把840平方米的校园按面积划分给各班,其具体分配如下:三、四、五、六各年级所负责面积比为: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