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生活中的比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在授课《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应用:介绍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长度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等。

4. 比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会正确计算比,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比较篮球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回答问题:“比是什么?”3. 比的应用: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比进行解答。

4.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比的计算。

5.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

3.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比。

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15:12,化简后为5:4。

2. 题目: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公里/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求它们的速度比,并化简比。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生活中的比》板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 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做到“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 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 构。
(3)甲数∶乙数=5∶2,则甲数是乙数的2.5倍。 ( )(4)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 5∶8,今年年龄比不变。 ( )7. 有两块菜地,一块是正方形,边长是6米,一块是长 方形,长是8米,宽是5米,写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
【参考答案】: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 名称,会求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 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求比值。

第1节生活中的比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1节生活中的比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40、:3敏17而.1好4.学20,20不20耻:3下17问.1。4.。2072.01240.2:03210270.:1341.:2401270.1240.:230122002:301:32107:3.114:4.2102200:31:41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45、不海要内为存它知的已结,束天而涯哭若,比应邻当。为Tu它es的da开y,始Ju而ly笑14。, 72.01240.2J0u2ly0270.1T4u.2e0sd2a0y2,0J:3u1ly201:43,122002:3017:/41142/200:2301:41 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 56、莫生愁命前的路成无长知,已需,要天吃下饭谁,人还不需识要 君吃 。苦8时,3吃1分亏8。时T3u1e分sd1a4y-J, uJlu-2ly0174.1,42.022002J0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情景引入
这是一位小朋友 的相片,大家知道 他是谁吗?
互动新授
一.照片相像问题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图B和图D比 较像图A。
像不像会不会与图片的 长和宽有关呢?
互动新授
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我发现D的长 和宽分别是A 的长和宽的2 倍。
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四日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3120:31:41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8:6 4:3 8 : 3……
巩固扩展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我有3支笔,同桌有4支笔,我和同桌的 笔数的比是3∶4。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07
说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比的概念:用来表示两个数或物品之间大小关系的一 种数学工具。 比的表示方法:冒号、分数、百分数等。 比的应用:商场打折、食品营养成分、油耗等。
08
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型 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 考,并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比 的概念和应用。同时,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也突出了 比的概念和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的知识 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采用这种教学 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03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 运用比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 4. 发现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04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05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型学 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启发式教 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 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考;任务型学习法则 通过设置任务、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6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曾经使用过比的情况, 如何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等。例如,教师可以问:“在生活中,你们曾 经用过比这个词吗?可以举个例子吗?”或者“你们平时怎么比较两个 物品的大小呢?”
引入新知
教师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和表 示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说:“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或物品之间的大 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比的表示方法可以用冒号、分数、百分数等 方式来表示。比如,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绿色 的,你可以说红色的苹果和绿色的苹果的比是1:1,也可以说红色的苹 果比绿色的苹果多一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比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2.教学难点:比的化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支球队的实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者的比较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探究比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比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

3.比的化简: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的化简方法,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应用拓展: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比的含义比 = 前项 ÷ 后项2.比的化简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第6单元的第1节课程,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比。

我们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比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计算比值,并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计算比值。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橙子等,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况,比如两个苹果的重量比一个橙子的重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比例。

2. 讲解比的概念:我会根据PPT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数学表达式。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比如3个苹果的重量比2个橙子的重量,让学生计算这个比值。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橙子,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的比值。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PPT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4个苹果的重量比3个橙子的重量;2. 5个篮球的数量比3个足球的数量。

答案:1. 4个苹果的重量比3个橙子的重量,比值为4:3;2. 5个篮球的数量比3个足球的数量,比值为5: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计算比值时出现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探索比的性质,比如比值是否随着数量的增加而改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教授生活中的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的表示方法及比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学会比的比较;4.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

三、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2.比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难点比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比,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解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2.讲解比的基本性质;3.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15分钟)1.将小数、分数等的表示方法与比作对比;2.讲解两个数值之间的比的表示方法;3.以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的表示方法。

4. 比的比较(20分钟)1.用阶梯式法、交叉法等方法进行比的比较;2.以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比较方法。

5.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10分钟)1.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比的运用;2.发放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比的例子。

6. 常见问题解答(5分钟)解答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惑及问题。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程度;2.通过生活中比的寻找,评估学生对比的运用能力及水平。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2.在找到的生活中的比例示例中,写出比的表示方法及比的大小关系。

八、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案。

九、教学建议本课时重在深入学生对比的认知,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使学生更易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比的比较,以多种方法进行比的大小关系的验证,以使学生掌握比的比较方法。

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引导其寻找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以此来对比的常见型及其表达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及讨论。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比的性质: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出两个数的比,并运用比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比的知识。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4. 应用:讲解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意义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进行计算。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比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 第六章比的认识 第1节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 第六章比的认识 第1节生活中的比
小象新知识
6
A A 4
3 B
B 2
12
D
12
E
3
C C 8
D 8
E 2
小象新知识
观察前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A比较像?
小象新知识
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利用附页中的图2一起来研究一下。
小象新知识
认一认。 像上面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如, 6÷4 写作 6∶4 ,读作 … 比 号 6∶4=6÷4= 6 4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1.5 6比4。
9:2 15:3 12:3
单价 4.5元 5元 4元
C
12元
3kg
小象新知识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9∶2=9÷2=
9 2
=4.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法
分数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分数值

比值
小象知识点
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 的关系。
⑴ 写出面粉和水的质量比。 1000∶500 ⑵ 再写出两个比。
答案不唯一,如:1000∶10,500∶10等。
小象随堂练
6.如图,工人师傅用两块同样场的木板搭了两个斜坡。 斜坡A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
是 1∶3 ,比值是


斜坡B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是 比值是 1.5∶3。
我发现:若木板长度不变,则搭的斜坡越陡,斜坡最高点的
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值越大。
小象随堂练
7.量一量,找出你身上的“比”。
略。(答案不唯一)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探讨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比。

《生活中的比》是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我将带领大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深入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六章《比的计算与应用》中的第一节《生活中的比》来进行学习。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我将准备一些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大家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将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可以拿出两袋糖果,一袋有10颗,另一袋有15颗,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想要比较这两袋糖果哪个更多,我们应该如何做?”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在讲解完比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比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男生,20个女生,我们可以将男女生的人数进行比较,得到比值为3:2。

这个比值可以用来表示男女生在班级中的比例。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比的计算方法的步骤,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比的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大家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例如,让大家计算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值,并解释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运用比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等知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对求比的方法也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尺寸、食品的配料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比。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比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2.探究比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学习求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求比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比的方法。

4.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比较两种食品的配料比例等。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生活中的比》。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如何计算比,并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如果我想知道哪个水果的重量更大,我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重量呢?”学生回答:“可以用天平称一下。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我想知道苹果和橙子的重量比是多少,我应该怎么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

2. 讲解比的概念:我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并用苹果和橙子的例子来解释比的概念。

3. 计算比:我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给学生出了几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请问小明的身高是小华的几分之几?”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的知识,并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以及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通过板书,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第1节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第1节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69~71页相关内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直尺。

1.列式解答下列问题。

(1)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2.师小结:以上两道题都是应用数量间的相除关系来解决的,它是一种比较两个数量关系的常见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哪几张图片和图A 比较像? 学生观察图后回答:生1:图A 和图B 比较像,和图C 、图E 不像。

生2:图A 、图B 和图D 三幅图都比较像,它们的尺寸比例比较相似,人物也很相似,只是大小不同,图C 、图E 中的比例和人物图像都相差较大。

师小结并提问:只是用眼睛去判断,究竟是否准确呢?怎样才能判断准确呢?我们能否找到一种量化的方法呢?将图片移入方格纸中,找出与图片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生汇报探究结果。

一组:A 的长是B 的长的2倍,A 的宽是B 的宽的2倍。

二组:A 的长是D 的长的12,A 的宽是D 的宽的12。

三组:A 、B 、D 三张图片的长分别是相应宽的1.5倍。

师生共同总结:这三张图片的长都是相应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2.认识比。

师:像上面6÷4,6÷12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举例:比如长方形A 中的长除以宽即6÷4,也可以表示为长与宽的比是6∶4,读作六比四。

“∶”叫做比号,6是比的前项,4是比的后项,6÷4写成分数是64,6÷4所得的商是1.5,1.5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图形C的长和宽分别是8个格和3个格,与图形A相
比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图片变形,
所以不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图形E的长和宽分别是12个格和2个格,与图形A
相比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图片变
形,所以不像。
6A 4
3B 2
与我们学过的 什么知识有关呢?
验证
甘蔗汁 水
甘蔗汁∶水 比值
①号 1份 2份 1∶2
0.5
②号 2份 4份 1∶2
0.5
两杯中甘蔗汁和水的体积比都是 1∶2,所以这两杯水一样甜。
说一说下面比的含义。
1份甘蔗汁2份水。 2份甘蔗汁4份水。
甘蔗汁的体积是水的
1 2

水的体积是甘蔗汁的2倍。
说一说下面比的含义。
我们班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1∶19,女
生是21人,男生是19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 的倍2119 。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 28∶15。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 1∶7。 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63∶27。
学习新知
不同份数的甘 蔗汁勾兑出一样甜 的水,你觉得这是什 么原因呢?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巩固扩展
1.看图回答问题。 ⑴你发现这些图
形的长、宽有 什么关系? ⑵写出几个比。
我发现D的长 和宽分别是A 的长和宽的2 倍。
我算了一下: 6÷4=1.5, ...... 我发现A,B,D的 长都是宽的1.5倍。 所以它们比较像。
这些“像”和“不像”的两类图形,是否与 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呢?
6A A4
3B B2
3
C
C8
12
D
D8

12 E E2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用图形A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图形C的长
和宽,6÷834= ,4÷433= 。商不相同,所以 图形A与图形C 不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用图形A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图形E的长
和宽,6÷12=0.5,4÷2=2。商不相同,所以图
形A与图形E不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图形是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 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虽 然大小有变化,但不会变形。
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6÷4=1.5 12÷8=1.5 3÷2=1.5
6÷3=2 12÷6=2
除法算式
表示两个数相除
8÷4=2 4÷2=2

互动新授
二.认识“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数学
北师˙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 际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 学 分 析 学习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 学习方法:根据实际情境,通过实际观察、测量、分析比较,掌握重点。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影长是树高的
1 2

树的高度是影长的2倍。
影长和树高的比是3∶6。
填一填,说一说。 ⑴谁快?
路程
时间
路程与 时间的比
速度
马拉松选手 40km 2时 40:2 20千米/时
骑车人 45km 3时 45:3 15千米/时
马拉松选手的速度快。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填一填,说一说。
⑴哪种苹果最便宜?
品种
总价
数量
总价与 数量的比
A
9元 2kg 9:2
B
15元 3kg 15:
C
12元 3kg 312:
C种苹果最便宜。3
单价=总价÷数量
单价
4.5元 5元 4元
巩固扩展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9∶2=9÷2=
9 2
=4.5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
C
8
8
2
图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图形B的长
和宽分别是3个格和2个格。长和宽都同时缩小 了 12,所以图片没有变形,与A很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图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图形D的
长和宽分别是12个格和8个格。长和宽都同时扩
大了2倍 ,所以图片没有变形,与A很像。
教学内容
点我喔
01 情景引入
02 互 动 新 授
03 巩 固 扩 展 04 课 堂 小 结
情景引入
这是一位小朋友 的相片,大家知道 他是谁吗?
互动新授
一.照片相像问题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图B和图D比 较像图A。
像不像会不会与图片的 长和宽有关呢?
互动新授
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6÷4 写作 6∶4 读作 6比4
6是这个比的前项 4是这个比的后项 1.5是6:4的比值



6∶4=6÷4=
6 4
=1.5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图形C长和宽的比是8∶3,长是8个格,宽 是3个格,长是宽的83 倍。
图形B 的长和宽的比是3∶2,长是3个格, 宽是2个格,长是宽的1.5倍。
12
D
12 E
3
C
8
8
2
用图形A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图形B的长
和宽,6÷3=2,4÷2=2。我发现商都是2,所以
图形A和图形B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用图形D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图形A的长
和宽,12÷6=2,8÷4=2。我发现商都是2,所
以图形A和图形D像。
6A 4
3B 2
12
D
12 E
2
,图形A
的长除以宽是6÷4=1.5,图形C与图形A长除
以宽的商不相同,所以不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图形E的长除以宽是12÷2= 6 ,图形A
的长除以宽是6÷4=1.5,图形E与图形A长除
以宽的商不相同,所以不像。
通过上面的验证,你发现了什么?
与图形A像的图形长和宽都是相同的倍数关 系,不像的图形的长和宽之间倍数不同。
C
8
8
2
图形A的长除以宽是6÷4=1.5,图形B的
长除以宽是3÷2=1.5,它们的商是相同的。
因此图形A和图形B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2
图形D的长除以宽是12÷8=1.5,商也与
图形A长除以宽的商相同。因此图形A和图形
D像。
6A 4
3B 2
12
D
12 E
3
C
8
8
图形C的长除以宽是8÷3=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