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生活中的比》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比》说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说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说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主题是《生活中的比》。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讲解第107页至第109页的“生活中的比”这一部分。

我们会探讨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如何计算比,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比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计算比。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比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学生则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比如不同长度的尺子,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比较。

2. 讲解比的概念:我会用尺子和物品作为例子,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 计算比: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让他们计算比值,比如一辆车的速度是另一辆车的两倍,让学生计算这两个车的速度比。

4. 应用比:我会让学生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计算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值。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列出今天讲解的重点内容,包括比的概念,计算比的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计算比值,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找到更多的比的应用例子。

这就是我的《生活中的比》说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比较,这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公开课教学设计_4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公开课教学设计_4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人的照片(班上同学的照片),想看一下这些人是谁吗?(出示几张照片)师:请出其中一位同学:“你对照片中的自己满意吗?”(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人—老师、同学为例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淘气看见大家的照片都拍的这么漂亮,很是羡慕。

他也想成为校园小明星,于是他决定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处理。

(出示ppt)师:哪些照片处理后与原图比较像?师:小组四个人可以悄悄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讨论,然后班内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这时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要表达,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吐为快。

)师:你们真厉害,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学习。

师:那你想不想知道这组照片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照片放到方格纸中研究。

(加入表格,退出照片,形成一个个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生:长方形的长与宽。

(显示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师:现在你能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吗?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以算式说明。

)2、小组交流师:写完的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设计意图:从具体的照片抽象到长方形,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学习,并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老师看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很积极,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现在老师想把小组的同学请到讲台前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你们是怎样研究图A、B、D比较像的。

(隐去图C、E)组1:我们组是这样认为的,图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照片A、B、D比较像组2:我们组是这样认为的,图A、B、D的宽都是长的,所以照片A、B、D比较像组3:我们组还发现图A的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就是图B,图A的长和宽扩大2倍就是图D 师:图C、E和你们的发现相不相符?它们的长和宽存不存在以上关系?生:不相符,图C的宽是长的,图E的长是宽的6倍。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在授课《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应用:介绍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长度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等。

4. 比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会正确计算比,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比较篮球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回答问题:“比是什么?”3. 比的应用: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比进行解答。

4.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比的计算。

5.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

3.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比。

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15:12,化简后为5:4。

2. 题目: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公里/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求它们的速度比,并化简比。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公开课获奖教案_2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公开课获奖教案_2

太和民安路小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次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

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1.对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

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

2.添加数学史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_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_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_1《比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9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初步理解比的含义,会用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会用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理解比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烧杯,针管,染料,学习卡【教学过程】一、调色活动1---引入蓝色和黄色管数这两个量(一)师生调色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奇妙的实验吧。

配制染料也是有学问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老师是怎么配制的,之后,再请每个小组进行调色,好吗?师:我先取蓝色染料吧!每次都要取满管,不要将染料弄撒。

再换个针管,取黄色的染料,两个染料针管不要混用,以免影响调色的效果。

(教师调2:1的一杯染料,教师一边调色一边讲配制颜色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调制颜色。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烧杯,杯子里面有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具体调色的要求,请按照卡片上的要求进行调色。

小组内商量一下,如何调制?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活动,大家积极参与。

6个签分别是:蓝色4管黄色2管蓝色6管黄色3管蓝色8管黄色4管蓝色11管黄色2管蓝色1管黄色7管蓝色7管黄色1管(学生活动,调出不同的颜色)【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作为本课的导入,目的是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既充满趣味,又直观形象。

(二)探究颜色的奥秘——找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感受两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1.按颜色分类颜色调完之后,每组把调制后的颜色与老师调制的颜色进行比较,将颜色一致的放在一起,不一样的放在另一侧。

2.猜测颜色一样和不一样的原因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6个烧杯,这3杯的颜色相近,另外3杯颜色与老师调制的颜色有差异,这有可能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独立思考片刻)生:可能与两种颜色的数量有关。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知识的关键点。
2.帮助学生梳理比例知识体系,明确比例的定义、性质、应用等。
3.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案例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互评,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敏感度。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比例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并会求比值。

2、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3重点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

2、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比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比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比_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0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明白得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同类量的比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伙儿认识,你们想明白他是谁吗?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然而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大伙儿想不想看?(先出示图A。

)美术小组的四位同学每人分别为他画了一张画像,(再出示其余四张画像图片。

)大伙儿发觉了什么?与同伴说一说?生1:我发觉这些图片有的大,有的小。

生2:我发觉这些图片有的专门长,有的专门短。

生3:我发觉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图A,有的不是专门像。

师:假如以图片A为标准,这四张图片中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生:我发觉图片B、D和图片A比较像,而图片C、E不像图A。

师:什么缘故图B和图D跟图A比较像?谁来说一说。

生1:图B是把图A缩小了,而图D是把图A放大了。

生2:这些图片差不多上长方形,长和宽可能同时按照一定的倍数扩大或缩小了。

评析: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看和摸索:什么缘故图片B、D 和图片A比较像,而图片C、E和图A不像呢?那个地点面有什么奥妙?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可贵的数学问题意识由此而生。

假如没有学生的亲身经历,就可不能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学生也就可不能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凝视。

(出示教材第48页“探究活动”)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观看直截了当判定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现在请你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完成下表,查找规律。

然后汇报交流:生1:我发觉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长和宽的2倍。

生2:我发觉长方形A、B、D的长分别是其宽的1.5倍。

生3:我发觉长方形A、B、D的宽分别是其长的。

生4:我发觉在长方形A、B、D中,假如把长看作3份,宽确实是2份。

6.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1《生活中的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定义。

2. 比的计算: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比的计算。

3.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计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比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概念,举例说明比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的定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

4. 比的应用: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1)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定义。

(2)比的计算: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比的计算。

(3)比的应用: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比》教学实录与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实录与反思

联系生活实际突显本质属性——《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促思,引入“比”(一)感知同类量的比1、话题一:为什么有的照片更像?(1)提出问题。

师:最近,江门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每一位江门人,大家都“给力创文”。

我的儿子丁东也被蓬江幼儿园评为“文明之星”,需要上交照片,请看(课件先出示照片A),幼儿园根据需要将丁东的照片进行了放大或者缩小(再出示照片B、C、D、E)。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哪几张和图片A 比较像?生:图片B 、图片D 和图片A 比较像。

师:为什么图片B 、D 和图片A 比较像,而图片C 、E 和图片A 不像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奥妙?谁来说一说。

生1:图片B 是把图片A 缩小了,而图片D 是把图片A 放大了。

生2:这些图片都是长方形,长和宽可能同时按照一定的倍数关系扩大或缩小了。

(2)小组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直接判断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进行研究。

现在请你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下表,寻找规律。

(3)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 、B 、D 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32,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小结:原来图形要按一定的倍数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才不会变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评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评析

《生活中的比》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法,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师:(课件出示自己的照片)同学们,认识照片上的人吗?怎么这么肯定是我?哦,像我,没错,就是我——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叫我——张老师。

悄悄的告诉大家,今年我33岁了,谁也能告诉我你的年龄呢?(指名说,而后选择一个11岁的年龄。

)师:老师选择一个信息:同学的年龄是11岁。

看到这样两个信息,从数学的角度,你会想到哪些问题?生1:张老师的年龄比同学的年龄大几岁?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生1:同学的年龄比张老师的年龄小几岁?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 33-11=22。

师:就是用减法计算出了张老师和同学年龄相差几岁对吗?这个孩子比较了张老师和同学年龄的相差关系,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生2:张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师:怎么列式呢?生2:33÷11=3。

生3:还可以问:同学的年龄是张老师的几分之几?就用11÷33=。

师:这两个同学是在比较张老师和同学年龄的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计算?生:比较的是张老师和同学年龄的倍数关系,用除法来计算。

师:其实啊,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用除法计算的关系叫做相除关系。

看来,如果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比较它们的相差关系,也可以比较它们的相除关系。

〖点评: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聊城市民主小学马改华(课前谈话:刚才欣赏了同学们和陈老师一起研究的《圆的面积》,我发现大家在课堂上都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声音洪亮的回答问题,表现的非常棒。

这节课,老师期望看到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

)上课!我第一眼看到咱们这些同学,就发现小伙子一个个长得都是那么帅,而小姑娘又都是那么漂亮,我真为你们的父母感到幸福。

我也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今天我把她的照片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幻灯片2)学生观察图片,说自己的看法。

师:观察这些图片,谁想告诉老师些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1:这些照片有大有小。

师:对。

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的原版。

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呢?生2:B。

它是把A缩小了生3:D.它是把A扩大了。

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生4:C变胖了,E变瘦了。

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生:长方形的长宽、面积)那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出示幻灯片3)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生5: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面积是B的4倍。

师:对。

另外,长方形A的长和宽还分别是D的二分之一。

下面咱们看一下,对于长方形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6:长是宽的1.5倍。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生6:6÷4 =1.5(师板书)师:那其他的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2 =1.53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812÷8 =1.512÷2 =6师:现在谁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生7:因为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C、E不是师: 说的很好。

刚才我们找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运用的都是除法算式,这节课,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再起个新的名字,叫比。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讨论、交流,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比》生活中的比做蛋糕时鸡蛋和水的比例应是1:1;做菜时菜与水的比;给花喷药时药和水的比;洗脚时热水与冷水的比;洗衣时洗衣粉和衣服的比;沏茶时茶与水的比;烧菜时油和菜的比;家庭收入与花销的比;煎药时药和水的比;烧饭时,水与米的比;吃饭时,饭与菜的比;冬天的电费和夏天的电费日的比;今年的收入和去年收入的比等等太多了。

过渡: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挺广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二、讲授新知1、今天淘气给大家带来了小游戏,看看谁和图A比较像?2、出示课件认真观察,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学生汇报(图b和图d比较像。

)1、看起来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呢?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借助附页2来研究一下,像图a这样,标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3、指名说一说指生说出长是宽的几倍,宽占长的几分之几。

a :6 ÷ 4 = 1.5b :3 ÷ 2 = 1.5 d :12 ÷ 8 = 1.5c :3 ÷ 8 = 38 e :12 ÷ 2 = 6过渡:我们用除法找到了每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4、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板书)生活中的比。

(板书)(板书)“:”这个读作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及评析引言“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手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记录一堂课堂实录的方式,探讨生活中的比的应用以及评析其优缺点。

课堂实录课程:数学比较运算开始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数学中的比较运算。

比较运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运算方法,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比如我们常用的大于、小于、等于,都属于比较运算的范畴。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老师拿出两个苹果: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老师: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两个苹果,告诉我它们的大小关系。

学生A:大苹果比小苹果大。

学生B:小苹果比大苹果小。

学生C:两个苹果一样大。

老师:非常好!学生A通过比较发现大苹果比小苹果大,学生B通过比较发现小苹果比大苹果小,学生C通过比较发现两个苹果一样大。

这就是我们的比较运算方法。

进一步讲解老师:接下来我们会深入讲解比较运算的符号表示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学符号:>、<、=。

老师:这些符号分别代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

我们可以用这些符号进行数值的大小比较。

请看下面的例子:老师写下两个比较式:•5 > 3•2 < 7老师:第一行比较式表示5大于3,第二行比较式表示2小于7。

通过这样的比较运算,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果。

练习与小结老师: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完成以下练习。

老师发给学生们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几道比较运算题目。

学生们开始认真做题。

老师:时间到,让我们一起检查答案。

老师在黑板上公布了正确答案,并解释了每道题目的运算过程。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是否更加了解比较运算了呢?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了解。

评析生活中的比较运算在数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类似的比较思维。

优点:1.比较运算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出结果。

2.比较运算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

市级公开课“生活中的比”教学实录(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_

市级公开课“生活中的比”教学实录(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_

市级公开课“生活中的比”教学实录(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_---------------------------------------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0页。

教材简析:&ldquo;生活中的比&rdquo;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ldquo;比的认识&rdquo;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了&ldquo;哪些照片更像&rdquo;、&ldquo;速度&rdquo;、&ldquo;水果价格&rdquo;等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ldquo;比&rdquo;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核心。

实际上,学生记住&ldquo;比&rdquo;的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却比较困难。

所以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ldquo;比&rdquo;的概念的做法,而是通过创设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的意图是希望教学时教师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ldquo;生活中的比&rdquo;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ldquo;比&rdquo;的过程,理解&ldquo;比&rdquo;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ldquo;比&rdquo;,了解&ldquo;比&rdquo;的各部分名称。

3.能利用&ldquo;比&rdquo;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ldquo;比&rdquo;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比的应用】课堂实录

【比的应用】课堂实录

《比的应用》课堂实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5~56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3.情感目标: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应用比的意义来解答这类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总数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比,谁来说一说什么叫比?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师:下面我们来看两道和比有关的题,(出示课件)图中奶与茶的比是3:7,说一说从中你可以获取什么信息?生1:奶茶中奶占3份,茶占7份。

生2:奶和茶一共10份,奶占奶茶的3/10,茶占奶茶的7/10.3、复习平均分配:(课件出示: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找生读题。

师:说一说怎样分配才合理?生1:平均分。

生2:将42棵小树苗平均分成3份,每个班得到其中的1份。

4、(课件出示: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找生读题。

师:说一说这150万利润怎样分配才合理?生:按李明和黄华出资的比来分。

师:李明和黄华出资的比是多少?生:20:30=2:3师:(出示数学概念: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 让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创设问题情景: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课件出示情境图)能猜得出幼儿园阿姨要大家帮什么忙吗?生:分橘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能力目标: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目标: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比的意义情境一:三鹿奶粉事件师:同学们听说过三鹿奶粉事件吗?生:听说过。

师:在三鹿奶粉里首先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小孩子饮用了此类奶粉可能会怎样?生:可能会结石。

师:是的,这让大家都非常担心,国家质检总局很快就对国内所有的配方奶粉进行抽样检查,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部分配方奶粉抽样检查情况如下表:(投影出示学生读表)哪个品牌的奶粉问题最小?师:现在,我们要比较哪个品牌的奶粉问题最大?哪个品牌的奶粉问题最小?光比较抽查批次可以吗?(不可以)光比较不合格批次可以吗?(不可以)那要比较什么?生:该比较不合格率。

师:不合格率是什么意思?生:也就是比较不合格批次是抽查批次的百分之几?师:很好,也可以比较不合格批次是抽查批次的几分之几?(在表格的最后一栏出示)你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比较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待大家算好后,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板书:教师板书:师:比较一下计算结果的大小。

师:通过比较你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了吗?生:应该是三鹿牌奶粉问题最大,伊利牌奶粉问题最小。

师:大家看这些都是什么算式?生:除法。

师:是的,我们是用除法在比较抽查批次和不合格批次之间的关系,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除法?生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

生2: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时。

生3: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师:比较一下计算结果的大小。

师:通过比较你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了吗?生:应该是三鹿牌奶粉问题最大,伊利牌奶粉问题最小。

师:大家看这些都是什么算式?生:除法。

师:是的,我们是用除法在比较抽查批次和不合格批次之间的关系,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除法?生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

生2: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时。

生3:平均分东西的时候......情境二:比比谁的速度快?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知道下面两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出示情境二:)(1)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人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A摊位苹果3千克15元 B摊位苹果9元2千克 C摊位苹果12元3千克第二个问题。

(指名念题)师: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第49页,独立填好表格。

(学生开始独立填写表格)师:填完后说说你是怎样求速度的?说说你是怎样求单价的?(先完成的学生开始轻轻地说,全部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反馈完成填表。

)师:你是怎样求速度的?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师:说说你是怎样求单价的?生:总价÷数量=单价(教师板书)二、归纳特征,总结思辨比的意义师:这里所有的算式都是除法算式,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师:你觉得关键词是什么?生:相除师:是的,凡是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叫做两个数的比,像11÷11可以说成是11:1 1,1÷35可以说成是1:35(教师板书)中间的比号就是除号中间的一横去掉。

师:如果是35÷1呢?生:就是35:1(学生兴奋地说)师:真聪明!师生共同说:路程÷时间=速度,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师:知道了什么是比,你能在这一表中找到比吗?(出示情境二的表格)比如:马拉松选手跑步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0:2。

你能找到哪些比?生1:45:3师:谁和谁的比?生1:骑车人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5:3师:这样就很好了,还有别的比吗?生2: 马拉松选手跑步的路程和速度的比是40:20生3: A摊位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15:3生4: B摊位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9:2师: 同学们学得真快,这样说就很好了,横着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的比,还有不同的比吗?生5: 我是竖着找到比的,A摊位的单价和B摊位的单价的比是3:2三、进一步认识比,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认识比的读写师:你有不同的思考方式,真了不起。

我们已经知道了比的意义,你们还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有关比的知识呢?生:(齐说)想!师: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第50页认一认,从这里你可以学到更多的有关比的知识。

(学生马上开始大声朗读)师: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1:35中间的叫比号,1是前项,35是后项。

(教师用红、黄、白三种颜色板书)生2:是比值。

(教师继续板书比值)师:那比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说)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师:说得真好!这样计算结果就是比值。

比值一定要是分数吗?生:不一定,也可以是小数,书上的比值就是小数。

师:那可以是整数吗?(学生稍作思索,便有人抢着)说:可以的,因为=1,比值是整数。

大家恍然大悟,马上有学生接着问:那假分数可以吗?师:你们觉得可以吗?生:可以的,比如 (大家点头赞同)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师:大家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请看1:35是一个比,1÷35是除法, 是分数。

(教师问,学生接着说)它们之间用“=”号连接,说明三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反馈:(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生1: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生2: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师:在分数中叫分数值。

师:如果用a表示比的前项,用b表示比的后项,你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师:对字母b有什么特殊要求吗?生:b≠0,因为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0不能作分母,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教师板书:b≠0)四、尝试运用,体会比的必要性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自己都能学懂书上的知识了,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欣赏几张照片。

(依次出示照片A、B、C、D、E,出示C、E时,学生都笑了)师:这么多同学笑了,为什么呀?生:因为有两张照片变形了。

师:这几张照片如果让你分类,你会怎么分?生:(大家迫不及待地)说:A、B、D为一类,C、E为一类。

师:老师觉得很奇怪,这里的照片都是长方形的,为什么经过放大或缩小,有的照片变形了,而有的仍然很像,这是为什么?你觉得这大概和什么有关?生1:大概跟长和宽有关。

生2:大概跟长和宽的比有关。

师:这样想的人举手。

(学生几乎都举手了)既然跟长和宽的比有关,那么我们就要知道长和宽,是不是?(是)现在老师把这些照片放在格子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照片A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再出示各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看到这些数据是不是觉得有点乱(是),那怎样才有利于研究呢?生:可以列表。

师:也就是把它统计下来,刚才我们已经分类了,所以现在也分类统计。

(师生共同统计在黑板上)(1)板书长/厘米宽/厘米A 6 4B 3 2D 12 8C 8 3E 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刚刚学过的比的知识来研究长和宽之间的关系,说明照片B、D为什么比较像A,而照片C、E为什么变形了。

师:想想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比的知识?生:可以写写比,算算比值。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写写、算算,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回观察,与学生个别交流)先算好的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师:现在把你自己想到的,发现的与四人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开始热烈交流)反馈:生1: 6:4=3:2=12:8=8:3=12:2=6我发现第一类比值都一样的,所以它们的照片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看起来都比较像,第二类照片长和宽的比值不一样,所以看起来就变形了。

师:有这样发现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举手了)有没有不同意见?生2:我是用宽去比长的:4:6=2:3=8:12=3:8=2:12=,我也发现比值一样的照片比较像,比值不一样的照片就变形了。

师:这样可以吗?(大家都说可以)看来,照片“像”或者“不像”,跟长与宽的比值有关,比值一样的照片就比较像,比值不一样就变形了。

如果长是1 8cm,那么宽要几厘米才比较像?生:“12,12,12厘米”学生很快就说出是12厘米。

师:12厘米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生:看上面的6:4,前项6扩大3倍,后项4也要扩大3倍,所以4×3=12厘米。

(师生共同计算比值,发现比值一样。

)师小结:其实照相馆的叔叔阿姨们就是根据长和宽的比来放大或缩小照片的,否则照片就会变形了。

五、巩固练习,质疑知新师:除了在摄影方面经常用到比,农业生产方面也经常用到比,请看下列信息:1、根据下列比的信息,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生1:农药和水的比值是1/150(分数发不上)生2:农药的质量是水的质量的1/150生3:如果农药的质量是1千克,那么水的质量就要150千克。

生4:农药占药水的1/151生5:水的质量是农药质量的150倍。

师:真好,一个比就让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的信息,如果农药有3千克,那么相应的要加水多少千克?学生也很快就知道是450千克,并说出怎么想的。

师:可是王叔叔配制的药水,用了以后连果树都快要死了;李叔叔配制的药水,用了以后果树上的虫子还有很多.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因为他们配置的药水,农药和水的比不是1:150了。

师:王叔叔配制的药水,水放多了还是少了?生:少了,所以果树都快要死了。

师:那李叔叔呢?生:水放多了,所以虫子死不了。

师:其实农民伯伯也是根据一定的比来配制药水的,这样才能不浪费,又能达到理想的杀虫效果,可见,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摄影方面和农业生产方面,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比是随处可见的。

(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生活中的比》)2、你能根据下列信息写出哪些比。

①六(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

②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

(指名读题后,学生开始在自己本子上写比)师:只要写出几比几就可以了,再口头说说是谁和谁的比?反馈:①生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6:24生2: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4:26生3: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6:50……②生1:大正方形的边长和小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3生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的边长比是3:4生3: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小正方形的周长比是16:12生4: 大正方形的面积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比是16:9……3、动脑筋?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而足球比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师:刚才我们提到比的后项不能为0,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比的后项为0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说:有的!有的!)生:比如在比赛中,一方拿了42分,另一方却拿了0分,那就是42:0 (大家都笑了,并且表示赞同)师:你们说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生:(全体学生有力地回答)有!师:老师觉得也是,比如足球比赛中常出现的“2:0”,这跟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它代表什么意思?生:它表示一个队进了2个球,另一个队进了0个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