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举例说明双语词典中“国俗语义”对应词处理策略
汉英谚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汉英谚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汉英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语句,它语言精炼、意蕴隽永,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英汉词汇海洋里的瑰宝。
由于汉英民族存在着地理、历史、宗教、文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汉英谚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从汉英谚语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对应、半对应及不对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谚语的翻译策略。
标签:汉英谚语对比分析翻译策略一、引言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的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具有持久性、通俗性、口语化等特点。
早在17世纪,英国牧师罗伯特·索斯(Robert South)在其传道书的第一章里写到:“What a proverb,but the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of several ages,gathered and summed up in one expression.(谚语乃众多时代经验积累、观察所获而集中表达之炼语也。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有名言:“The ge nius,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谚语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本文将从汉英谚语形式与内容上的对应、半对应及不对应现象着手,分析汉英谚语的异同之处,以期为汉英谚语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汉英谚语的来源对比(一)汉语谚语的主要来源1.来源于普通人民的日常言语大部分汉语谚语都是由各行各业的人集体创作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汉语中很多谚语都同农业生活中的耕作、饲养、天气、季节以及许多在农民中广泛流传的事物相关。
例如:(1)瑞雪兆丰年。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最新-诠释英语谚语翻译技巧 精品
诠释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摘要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技巧1引言谚语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
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
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英语国家的作家、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蒲柏和富兰克林等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
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间。
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
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
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您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2英语谚语的特点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英语谚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英语谚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
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3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由于英语谚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
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英语谚语的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
31直译法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常见中文俗语英译技巧
常见中文俗语英译技巧许多中国人爱用俗语、成语、俚语。
由于中美两国文化、风俗、思想、习惯的差异,如果照字直译,或把单字「堆在一起」,老外听了,也许就会「满头雾水」、「迷迷糊糊」,成了他们所说的「只有你们中国人听得懂」的「中国英文」(Chinese English)。
在此,把一些常见的中文俗语与一般老外的说法相对比较,或许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1. 人山人海:有人直译为: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就是「中国英文」,老外很难理解。
他们指「人多」时,通常只说:「There is a large crowd of people.」如果看到电影院门前大排长龙,也只说:「There is (was) a long movie line.」不过在诗词用语(poetic expression) 里,老外也有使用:「a (the) sea of faces」,颇有咱们「人山人海」的味道。
例如:Looking out upon the sea of faces, Mr. A delivered a touching speech.(望着一片人山人海的听众,A先生发表一篇动人的演说。
)Standing at his podium, President Clinton saw a sea of faces waving at him.(柯林顿总统站在讲台上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挥手向他致意。
)可见,说话者通常要在台上或高处,才有「人海」的感觉。
因此,可以说:I saw a sea of faces from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但在平地的人群中,就不说:「I saw the sea of faces.」也不说:「There is a sea of faces.」只说:「I saw a large crowd of people.」2.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人译成:Every family cooking -pot has a black spot. (意思是:每个家庭的锅子都有黑色的污点)这样说法,老外恐怕不能充分了解。
第四章英汉翻译时词汇的处理
第四章英汉翻译时词汇的处理◆英汉词汇的对应英语词汇意义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如:Marxism=马克思主义Aspirin=阿司匹林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tuberculosis=结核病(二)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
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
如:marriage:娶,嫁gun: 枪,炮brother: 兄,弟morning: 早晨,上午(三)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里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英语中一些新词,包括专用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反应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物的词。
Teenager: (13至19岁的青少年)Clockwatcher: (老是看钟等下班的人)mascon (mass concentration) (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集beddo (一种多用途的)床overkill (核弹超过军事目的的)过度杀伤力(系资产阶级渲染核武器威力了用语,现又用来表示宣传活动等方面不必要的过度行为)plumber (形成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后白宫专门设立的特工机构。
“plumber”原意“铅管工”,用以指特工,系借用“铅管工”堵漏、防漏之义(四)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
多意词的具体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很清楚,而要通过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多次再现才能确定。
如:President: 总统、总裁、主席、董事长、议长、会长、社长、校长……Carry: 搬、运、送、提、拎、挑、担、背、扛、搂、抱、端、举、夹、捧……Cousin: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姐、表弟、表妹◆词义的选择与确定一般说来,词义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词类/词性确定词义;(2)根据词的搭配习惯确定词义;(3)根据词的使用场合确定词义。
英谚汉译的对策与文化差异Cult...
英谚汉译的对策与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overbsTranslation摘要:英语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语句,它语言精练,意蕴隽永,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便于记忆流传,并反映英国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英语谚语,读者能够获得大量的英国文化中有趣的信息,翻译家在翻译英语谚语是面临着保留原谚语特点、形象和民族风格的难题。
英语谚语源远流长,它既有来自民间的谚语,又有来自《圣经》的,来自莎士比亚作品和许多智者的作品与语言的,还有很多外来谚语。
当然博大精深的汉语中汉谚也有许多的来源。
在英语谚语汉译时,怎样处理好由于地理环境,宗教,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成为了翻译的一大难题。
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应该采用哪种翻译策略来处理也是很关键的问题。
在用到的四点策略中,三种与直译有关,这表明在英谚汉译时,直译是英语谚语汉译是最主要的原则与策略。
它是保持原谚语——英语谚语的目的意义、文化形象、修辞的最好办法,它能最大程度达到文化交流与学习英语的目的关键词:英语谚语、文化差异、翻译原则与策略、直译Abstract: As a particular part of language, proverbs are concrete fragment of wisdom, results of observation and embodiments of universal truths. They are pithy, comprehensive and full of figures of speech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the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a social community. Readers can enrich themselves with plentiful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of English culture by familiarizing themselves with English proverbs. When English proverbs are being translated, translators are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 of re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images and national flavor of English in translation.English proverbs have a long history which derived from variousresources, among them, some are from the crowds,some are from the Bible,some are from famous wits and many foreign language..And of course,Chinese proverbs also have many origins,so, translating the English proverb to Chinese,we are confronting the problem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How to avoid the factors and choose a proper strategy to receivea faithful and elegant version. The four strategies used,three are related to literal translation 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the senses, figure of speechas well as images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o acquire the highest degree of cultural exchange.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used mainly excerpted from the publications mentioned in the bibliography and their different versions are also presented.Key Word:English Proverb, Cultural Differences,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Literal TranslationIntroduction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t. Meanwhile, Language is also a cultural carrier and container and serves as the principal means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particular part o language, proverbs are no exception indicat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 culture.Proverbs are small pieces of folk wisdom, often involving old images and frequently jingles that catch the memory which have been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y express ideas in short and recognizable sentences, What might have taken an entire paragraph to explain is expressedmetaphorically in these pithy English proverbs, which contain in a nutshell the philosophy of the common people. English proverbs also embody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various rhetorical means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their social communities. As Francis Bacon, famous English Philosopher, said,” The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 Nowadays, the factor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urns to the heat and hard part of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made a great deal of achievements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rinciples of translating the English proverbs.Com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nglish proverbs g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ulture on many social subjects,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o find a proper way to translate them. Transl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 mediu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faithful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will attract the Chinese readers not only for its vivid and expressive language, but also for much interest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So the purpose of English proverb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o absorb and introduce their expressions, but also to enrich the Chinese readers with the culture of English and learn their basic philosophy of life or world view. For this purpose, translators should adopt literal translation as a principal medium to keep the sense and flavor of the original and acquire the highest degree of cultural exchange.In order to meet the purpose of English proverb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er the faithful translation to Chinese readers, a lot of examples are used and themajority of the examp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used are taken from the publications, which are mentioned in the bibliography, for these examples are of much help to analyze the proverbs and their translation.1.The definition, Origins and Features of English ProverbIn order to translating English proverbs, we should learn their definitions, origins and features. In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gives specific definitio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four origins and two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English proverbs.1.1Definition of proverbWhat‟s a proverb? An English proverb tells us:“Proverbs ar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defines it as a short saying in common use that strikingly expresses some obvious truth or familiar experience. [1] And the 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 gives this definition,“A proverb is a brief familiar maxim of folk wisdom, usually compressed in form, often involving a bold image and frequently a jingle that catches the memory.”[2]Another definition is offered by the Chinese《辞海》(A collection of Words)“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炼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济眼。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
论文关键词:国俗语义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
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
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
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
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
1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由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
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
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
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
因此在翻译“look to one’s laurels”和“win one’s 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
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比如“just so so”和“不过尔尔”;”A No.1”和“天字第一号”等等。
第二种如“to burn one’s boat”和“破釜沉舟”;”t0 one’s heart’s desire”和“称心如意”等,这些习语形式不一,但是表达了相同的内容。
[论英汉语文词典中习语的处理]
[论英汉语文词典中习语的处理]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那么习语便是这镜中的明珠,是语言中最为闪光的部分。
它们经过世代相传,经过千锤百炼,凝成了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
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们是最为地道和最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手段之一。
学习英语必然要涉及到英语习语的学习。
可以说,熟悉和掌握英语习语与否是衡量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此,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英汉语文词典实应重视习语信息的处理。
然而,在英语单语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已并非易事,在英汉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更是难上加难。
而对词典中数量虽不多,地位却颇重的习语群体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对习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质量。
本文拟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在英汉语文词典编纂中的处理。
一、习语的基本概念“要在双语词典中处理好习语问题,首先要弄清习语的基本概念,因为这关系到习语地位的确认和习语条目的选择”1。
习语是语言词汇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在语义上习语是一个语义单位,也就是所谓的“长词”。
下面先来看看词典中对习语的定义:1.Any form of expressio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phrase etc., peculiar to a language; a peculiarity of phraseology that is approved by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and often having a significance other than its grammatical or logical on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2.An accepted phrase, construction, or expression contrary to the usual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1972)3.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
英汉谚语的语义的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四、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任何一个译者都知道,信息发送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信息接受
者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正是在对待翻译中怎样
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翻译界内部产生了分歧。一般来说,可分成
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alienazione/alienation)与“归化”
国际大词典》把谚语定义为“简短的格言,特别是经验、格言、篇言、
智慧的浓缩。” 谚语深深扎根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结构中,与此同时,
不同民族语言中的谚语由于时空、地域、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诸因
素的差异,常常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语言使用者间接经验
形态和对世界理解的特殊性。
者一样的美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英汉,谚语,翻译,异化,归化
一、英语谚语的界说
谚语是以简短精练的形式表述事理且具有劝诫作用的传言。关于
谚语的定义,很多权威的英语词典都曾做过解释。著名的《韦氏大词
典》认为谚语“是一种通用的格言,是一种经验智慧的累积。”《韦伯
民共识的心理基础,民族语言则是这种民族心理的具体体现。也就是
说,民族心理和民族语言总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民
族的基础。在各民族实际的语言中,由于民族心理以及与之对应的价
值观念各不相同,其谚语就会在形式上存在着某种差别。我们可以通
过汉英谚语的差异来分析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民族心理。
He that serves God for money will serve the devil for better wages
(为金钱替上帝效劳的人,为更多的钱也愿被魔鬼驱使)
The devil is good to his own(恶人自有魔鬼保佑)
浅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
浅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作者:徐丽华韩清桦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
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关键词:国俗语义;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
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
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
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
1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由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
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
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
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
因此在翻译“look to one’s laurels”和“win one’s 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
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比如“just so so”和“不过尔尔”;”A No.1”和“天字第一号”等等。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作者:袁建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一、引言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语言的精华。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
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
可见,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
因此,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
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英汉谚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英汉谚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摘要:Greeks,even when they bring gifts.来自希腊神话,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则来自《伊索寓言》,in his sleeve.人人都有糊涂时,Every Jack has his Jill.人各有偶,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衣柜里藏骷髅,见不得人的事家家有谚语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它蕴涵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民族内涵。
其具体的表达形式,材料的选择和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由于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和文化渊源等方面的不同,英汉谚语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差异往往会给谚语的翻译带来障碍。
因此我们在翻译谚语时,必须充分了解和考虑英汉谚语间的文化差异,分析和比较两种谚语的异同,灵活运用处理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一、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谚语是各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无论是汉谚语还是英语谚语都是反映社会及自然界的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是不分国界,具有共性的。
但另一方面英汉谚语又与其民族特有的历史,经济,风俗习惯,物产风貌,自然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容。
概括地讲,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来之于三大方面:1.不同的经济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在汉语谚语中,许多谚语都以农业为题材。
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瑞雪兆丰年。
”等。
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又是一个畜牧业大国,因而,英语谚语中的很多谚语都与海洋和马有关。
如: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人有失错,马有失蹄)此外,不同地域中的一些特定的自然人文景观或物产也作为喻体出现在英汉谚语中,如汉谚语中的“有眼不识泰山”“不到长城非好汉”,英语中的“Don"t carry coal to Newcastle.”(别白天点蜡烛,多此一举。
英汉成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成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摘要: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成语方面的巨大差异成为英汉互译的障碍。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成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英汉成语进行对比,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找出适当的翻译策略,提高译文水平。
关键词:英语成语,汉语成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Translation StrategiesAbstrac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due to natural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turn to be the obstacles of translation. Since the long history of two languages, a large number of idioms are created. These enjoyment are immersed in simple and vi vid languages which are implicit, humorous, serious and elegant.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Key words: English Idiom, Chinese Idiom,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 Strategy语言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成语与文化更是息息相关。
国俗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解析
国俗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解析徐育新【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在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中,国俗语义是词汇中的一种特殊语义,它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这就增加了英语词汇教学的难度。
该文结合英语词汇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了国俗语义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国俗语义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英语词汇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帮助。
%I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work, saying the country is justified in terms of a special semantics,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 particular history, culture and customs and ways of thinking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introduces concepts tional justice, and on this basis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analyzed, hoping to improve the future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stan⁃dards can help.【总页数】2页(P231-232)【作者】徐育新【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相关文献】1.汉英国俗语义差异及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对策 [J], 赵福琪2.汉英国俗语义差异及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对策 [J], 赵福琪3.国俗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 [J], 王艳菊4.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策略 [J], 何琼; 段四梅5.国俗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解析 [J], 徐育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双语词典的对应词看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从双语词典的对应词看英语和汉语的差异32010年Vol.25No.3引言双语词典的对应词,是指某一语言中的一个词与另一语言中的一个词是对等的。
如英语的house 和汉语的“房子”为对应词。
用目的语表达的对应词应当尽可能完整地传达源语词的确切含义。
看一本双语词典质量高不高,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列举的对应词是否贴切、传神。
对应词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绝对对应词(abso lute equivalent,也称对等词),绝对对应词和源语中的语言单位不论在指称意义,内涵意义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丝丝入扣,完全相同。
二是部分对应词(partial equiv alent),即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使用的对应词。
部分对应词和源语中的语言单位部分等同。
第三种情况是无对应词,源语中所指对象在目的语中并不存在,即所谓“词汇空缺”。
[1]双语词典中的绝对对应词为数不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赋予各个语言以不同的所指内容。
通常情况是,只能找到部分对应词或找不到对应词。
因此,关于对应词的讨论应当从两种语言谈起。
语言的差异性是指语言的不同特点。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多多少少地反映了社会的文明、文化和风俗习惯。
下面从两个角度谈谈英汉语的差异。
1文化局限词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词是文化局限词(culture-bound words),也就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你有我无”或“我有你无”的情况。
文化局限词包括:1.1只属于一种文化的词某些源语词目的所指内容在目的语的社会里并不存在。
汉语中的“三伏”“三九”“上火”“饺子”,英语中的hippie,mo tel,time clock,boom baby 等词在对方文化中不存在,或者开始时不存在,以后才逐渐传入对方。
汉语里形容某个地方拥挤不堪经常说“简直像芝麻酱煮饺子”。
对于中国人,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而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生动。
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常说I t w as packed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英汉习语文化差异
《教学与管理》2008年8月20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对应的文化。
英汉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英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这些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份更有典型性、代表性。
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英汉习语文化的渊源,才能顺利将其翻译。
一、形成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原因1.地理环境对习语文化的影响。
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千百年来以农业为本,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如五谷丰登、枯木逢春、顺藤摸瓜、瓜熟蒂落等,而英国地处海洋,是一个岛国,在征服恶劣的海洋环境时,形成了许多与航海和海洋有关的习语。
如:weatherthestorm(安全度过了风暴);know(learn)therope(熟悉内幕);plainsailing(一帆风顺)等。
地理环境不同,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相异。
中国地处内陆,早在秦代就形成“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思想,形成的习语有对立统一,顺应自然的特征。
如: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
而英国地处海洋,形成了英国人征服自然、思辨理性的文化观。
如:standonone'sfeet(自立);steelamarchon(先发制人)等,同时地理环境也使英汉文化中“东风”和“西风”的文化内涵各异。
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西风(秋风)吹后,树叶变枯,万物凋零。
而英语中,“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
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国诸岛,而东风从欧洲大陆吹来,大雪来临。
2.宗教信仰对习语文化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及思想意识都有重大的影响,这在习语文化中有深刻的体现。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佛教和道教,与佛教有关的习语有:借花献佛、大慈大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看僧面看佛面、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
中西成语如何相互对照?
一丘之貉意指双方都是同样性质的坏人,都彼此相似,没有什么差别,就如在同一座山丘中的貉(一种似狐狸的野兽)一样。
这句成语带有贬义。
语见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对等的英语成语:birds of a feather,这句成语用鸟类作比喻,意指兴趣相同或志同道合的人,必然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源自谚语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的一部分,见于莎士比亚剧本《雅典的泰蒙》第一幕第一场:“我不是那种在朋友有困难时把他丢弃不顾的人”。
(I am not of that feather to shake off my friend when he most needs me.)一帆风顺以行船时顺风张帆,比喻事情毫无阻碍,进展非常顺利。
语见清代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近义:无往不利;反义:逆水行舟、一波三折。
对等的英语成语:plain sailing。
Plain sailing除了可以按字面的意思解作风平浪静的航行外,也可以用来比喻事情的顺利。
其源出于航海。
一塌糊涂形容事情紊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塌,崩塌下来之意;糊涂,形容混乱的情况。
语见清代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近义: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对等的英语成语::a kettle of fish。
A kettle of fish的表面字义是一锅鱼,其实际意思是一塌糊涂、一团糟。
语出自苏格兰边境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
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件事情时,可同时获得两方面的好处。
语见《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逐一发双贯焉。
”近义: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一矢双穿;反义:鸡飞蛋打。
对等的英语成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举例说明双语词典中“国俗语义”对应词处理策略国俗语义是在双语词典中处理单词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意义的重要方
法之一。
下面简要举例说明双语词典中的“国俗语义”对应词处理策略。
一、映射策略
◆映射策略指,通过查找不同语言之间的对等词进行建立映射,即从
一种语言中查找对应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语,并将其进行标记,从
而在双语词典中建立映射关系。
举例来说,如果查找中文"'走路"这一
词语,在英文中就可以建立"walk"的映射关系。
二、中枢策略
◆中枢策略指,由一个主要的词语在两种语言中建立关系,其它次要
的相关词语随着主要的词语发生变化。
即,在双语词典中添加一个主
要的词语,与之相关的其它次要词语也归类至主要词语下面。
举例来说,如果以"走路"作为主要词语,它的次要词语,如"散步","跑步"等
都可以随着它发生变化。
三、分解策略
◆分解策略指,通过把一个复杂的词语分解成若干可用词语表示的小
部分再进行标记,并在双语词典中分别建立。
举例来说,如果查找中文"上学"这一词语,在英文中就可以将其分解为"go"和"school"两个词
语,并在双语词典中分别建立他们的映射。
四、变形策略
◆变形策略指,把一个词语作一定的形式变化,从而建立一系列的变体,使之与另一种语言的一系列等价或相近的词语互相对应,从而建
立在双语词典中的映射。
举例来说,如果查找中文"上学"这一词语,可以将其改变为"go to school",用来与之建立映射关系。
五、抽象策略
◆抽象策略指,从抽象的角度出发,在双语词典中把概念词进行抽象,并为其赋予某种语言,以便与另一种语言中的类似词语建立映射关系。
举例来说,如果查找中文"车",它的抽象词语表达为交通工具,那么在英文中可以把它建立对应"vehicle"一词,从而建立在双语词典中的映射
关系。
总之,说明“国俗语义”对应词处理策略,双语词典应用映射策略、中
枢策略、分解策略、变形策略和抽象策略来处理两种语言中的单词,
以便一词多义的情况下可以查找准确的相应词语建立映射关系,进而
方便用户进行英汉双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