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二”的国俗语义探析
从“二”字头詈词看数字“二”的文化内涵
2017.06语从“二”字头詈词看数字“二”的文化内涵○昌雅洁摘 要:数字“二”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记数符号,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以“二”字头詈词为例,来探求数字“二”的部分文化内涵。
作为詈词词头的“二”具有“傻气、鲁莽”和“二等、次等”的语义特点,它们是由“二”的本义逐渐演变出来的。
这个语义演变过程折射出“二”所隐含的文化意蕴:等级观念、中庸思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二”字头詈词 数字“二” 文化内涵数字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记数符号,而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渐渐地被赋予丰富的外延和内涵。
数字“二”也不例外。
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增添多种多样的文化意蕴。
本文仅以“二”字头詈词为例,来探求数字“二”的部分文化内涵。
论述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二”字头詈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
如“二百五”“二杆子”“二蛋”等是责骂人傻气、做事莽撞,“二流子”“二混子”等是责骂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甚至近年来,在网络的推动作用下,“二”还可以单独使用,表“傻气、鲁莽”之义,广泛应用在骂人语句中。
查看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1],43个方言中有30多种方言存在“二”字头詈词,并且官话方言居多,愈是官话方言,“二”字头詈词愈为丰富。
于是,笔者不禁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二”字头詈词存在?数字“二”又是怎样具有“傻气、鲁莽”义,并成为其代名词的呢?这一定与数字“二”的文化内涵有关。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说:“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
我所追求的是解析(explication),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
”[2](P5)这样看来,由“二”字头詈词探求数字“二”的文化内涵,还必须首先厘清“二”的相关语义。
一、“二”之语义“二”在造字之初是用来表示记数符号的。
“二”的含蕴
如果说人生是一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二就是组合,这二常常是由两个一组成的。
譬如说一双儿女、一对夫妇,譬如说&&二便是一加一的组合,二又有许多等同词,譬如说两位老人、两小无猜、两情相悦、两地分居等等指的都是二。
再譬如说俩也是指二,双也是指二,对也是指二,南北两极也无非是二的代名词,阴阳说的仍是二,相斥相吸也无非是二的含义的延伸。
再譬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也是说的二,人有悲欢也无非是二。
种种情形走不出二,林林总总汇聚成二,所有这些又在二本身的含义上缤纷出太多,于是构成世界千万,情感万般,浮动人生,雕琢世界。
二人世界虽然平淡,但在这其中又繁衍出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凄美故事。
天上织女,地上牛郎,隔着一条浩淼无边的银河两两相望,企盼着每年一度的七夕鹊桥相会。
王宝钏守寒窑一十八春,终等得郎君薛平贵凯旋而归,这其中的凄苦谁又能够解的?十八年寒舍相盼,一生魂萦梦牵,只为二人团圆相会,被陆母无情棒打鸳鸯的陆游唐婉,饱含多少痴情演绎《钗头凤》:莫!莫!莫!难!难!难!无语凭栏强欢颜。
一首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戚戚,又绵延多少情欢?李清照的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锁了谁和谁的恩怨?这些只限于二人世界忠贞不渝的凄美爱情故事。
所有这些,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为美丽的人间传说&&仔细揣摩,悄然发现,其实人也是由二组成的,组成人的一是神,一是形。
人的外形是让别人视觉感知的第一印象,直接体现在外貌的美与丑。
而人的神只有在人与人彼此交往中才会慢慢彰显出来,其中既有崇高无尚的人格,也有卑鄙低下的人品。
人的神支配着人的形,然后再付诸在人的行动上,通过行动便能领略一个人的神韵和品味的高与下、清与浊,凸显出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各个层面。
反之,形也是反映神的灵性与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神也是支配行的动作与决策以及思维和导向。
由此可见,神与行既不可分割、合二而一,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的思维和思想,这也许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所在。
浅析数词“二”的文化内涵
浅析数词“二”的文化内涵作者:柴红新高婷靳亚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4期摘要:伴随着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数词“二”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由“二”组成的一系列词语被大千广众欣然接受。
本文将从数词“二”着眼,结合古代各大流派对数词“二”的研究精粹,浅析数词的产生,“二”的文化含义,包括“二”在古今生活、文化中千姿百态的含义,从各个方面探析数词“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数词;“二”;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64-02在古老的中国文化里,数词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在人类生活中,数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规定符号,反映着人们对世界的独特把握方式。
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数词不仅表达一般的计数概念,而且还兼有非数字的性质,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含义。
一、数词的产生数词在中国产生很早,大约在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中便有了数的刻划符号。
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数词已经相当完备,从一到十,数目齐全。
数词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数词的产生带有非常浓厚的神秘色彩,它来自于狩猎时代。
数词的基本功能在于计数,即表示数量关系。
然而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由于汉民族对于语言灵物的崇拜,同样引起对数词的灵物崇拜,认为有些数词能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有些数词则被认为会给人带来灾难和不幸。
这种数词的神秘观念也受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
古人把十以内的数分为阴阳两类。
“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具有为天、为刚、为夫的象征意义;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具有为地、为柔、为妻的象征意义。
”①二、“二”的文化含义(一)古今文学中“二”的含义纵观古今,“二”的文化含义丰富多彩,举不胜举。
以下是一些常见例子:1、数词(数目字),一加一所得。
如:《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常作二铁板,一版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怎样解读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本义?
怎样解读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本义?汉字从一到十是如何来的,它们的本义是什么,在下一一道来,能打出古文字,我尽量打出古文字,也可以多留意一下在下的配图。
何谓之“一”最开始的时候,“一”就是这么写的,是最原始的数字符号。
之后“一”有了哲学上面的意义,变成了道化万物的起始过程。
何谓之“二”“一”既然是一横,那么“二”当然就是两横,不过这两横是等长的,不是如今的一长一短。
在哲学上,“二”表示阴阳之义。
何谓之“三”“三”就是在“二”的基础再多加一横,也是三横的长短一样,这就是“三”。
在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下,“三”表示的是天、地、人三才。
何谓之“四”“四”还是依照前面的数字一样,“亖”这个就是古文的四字,也可以是四个等长的横。
如今我们用的这个“四”字,本来是鼻涕的意思,之后“四”字用来表示数字四,鼻涕就加了三点水为“泗”来表示。
在现代有些人认为“四”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但是在古代“四”是一个很有寓意的数字,比如四象等等。
何谓之“五”既然到了五这个字了,当然不能再画五横,那样就不能叫做文明了。
所以到数字五这里就发生了改变,用这个“ㄨ”来表示数字五。
之后经过演化才变成了现在的“五”字,在我国古代哲学上,“五”也被赋予了五行之义,由此衍生出一堆东西。
何谓之“六”古人用这个“∧”相类似的来表示六这个字,之后的古人完善了它,就变成了我们如今用的“六”这个字。
八卦的本体本来是三爻组成,但是阴阳得相配,三爻更重之才能代表生生不息的万物,所以六十四卦中的卦象都是六爻。
何谓之“七”本来古人用“十”来表示七字,之后为了和十字区别开来,七字变成了我们如今写的这个“七”字。
古人以阴阳相配为出发点,把一到五称为生数,六到十称为成数,“七”就是二的成数。
何谓之“八”数字“八”一开始就是这样,但是“八”这个字一开始的意思是分别的意思,是被古人借用来了表示数字八。
像是如今用的“88”这种说法,倒是有点“歪打正着”之意。
何谓之“九”“九”这个字一开始就是在表示数字九,到也没多大的变化。
数字“二”的国俗语义探析
数字“二”的国俗语义探析作者:王耀辉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二”,《说文解字》解释为:“地之数也。
从偶一。
” 作为一个特定的自然数,“二”是“一加一的和”,仅大于“一”,而小于“三”以上的所有数,其数值之低,显而易见。
但“二”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中,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包含了鲜明的汉民族国俗语义。
关键词:“二” 数字国俗语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都与其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汉语的数词从“一”到“十”无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不包含着鲜明的汉民族国俗语义。
目前有关数词文化的著述数见不鲜,但关于“二”的文化涵义的文章较为少见,笔者不揣浅薄,就数词“二”的国俗语义做简要探析。
“二”,《说文解字》解释为:“地之数也。
从偶一。
”作为一个特定的自然数,“二”是“一加一的和”,仅大于“一”,而小于“三”以上的所有数,其数值之低,显而易见。
然而“二”并不简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观念中,具有丰富多彩的国俗语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先,“二”具有涵盖天地万物的意义。
《说文解字》中,以“二”为表意符号的文字有“亟、恒、亘、竺、凡”等。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亟,敏疾也。
从人,从口,从又,从二。
二,天地也。
”意思是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手、口并用,敏捷成事。
“恒,常也。
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
”意思是心以舟在天地之间往复而经久不衰。
“凡,最括也。
从二。
二,偶也。
……”是说“凡”用“二”和“及”会意,意思是无所不包、无一例外。
“亘”“竺”中的“二”也都表示天地上下之意。
“二”的这一内涵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
古代哲学思想首先把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大对立面。
认为“阴阳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二”是一个汉字,其在官方正式意义下表示数目中的第二个数,如“二十二”、“十二”等。
在不同的方言中,“二”还有着其他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的来源与当地的文化、历史、语言等因素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对“二”的方言义来源进行分析。
一、南方方言中的“二”闽南方言中的“二”有着丰富的义项。
其中最常见的是“二麻”,用于表示形容词最高级,如“二麻哩”(最小)、“二麻大”(最大);还有“二大”、“二肥”等用于形容肥胖者。
此外,“二饼”、“二盆”、“二道”等也用于形容大小、多寡、质量等程度的强调。
闽南方言的“二”源于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如农业文化的影响,因为二月份是春耕的开始,所以“二麻”中“二”的含义指的是初级、最小的,在其他方言中也有相似的用法,体现了当地人对农业的认识和重视。
2、粤语中的“二”粤语中的“二”通常用于表示“两个人”,如“我同你两个人睇戏得”、“我同你两个人出门啦”;同时也可以用作形容词,如“二靓女”(两个美丽的女人),“二靓仔”(两个帅气的男生)。
这里的“二”实际上是数字“二”的缩写,但是在粤语中却成为了“两个人”的代称。
粤语中的“二”与底层文化、半广东化、年轻化等因素有关。
底层人的生活中常常需要多人合住居住,而口语中为了方便交流,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代称。
而广东作为全国的开放经济较早的省份,外来文化的冲击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演变,促成了“二”的特殊语义。
京津冀地区的方言中,“二”与“儿”有着相似的用法,有时还会互相补充。
如“拉二胡儿”、“二把刀儿”、“二陪练儿”等。
此外,在某些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黑龙江方言中,可以用“二”来代指土豆,而甘肃方言中,则将“二”视为一种草。
在京津冀地区,“二”作为个体指代一个人,和“儿”一样,两者的起源都与北京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据传,北京的胡同文化时期,人们常常用“儿”来表示亲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方式又演变出了“二”的用法。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汉字,代表的意义也非常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这个字在各种方言中也有各种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本文将对“二”的方言义来源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方言中的具体意义和由来。
一、“二”的普通意义在普通汉语中,“二”这个字通常用来表示数字“2”,作为常用的数字之一,用于计数、量度等方面。
“二”还有“轻蔑、次等”的意思,常用于贬低或轻视某人,例如“二愣子”、“二货”等用法。
在各种方言中,“二”的用法和含义也不尽相同。
下面将对几种地方方言的“二”进行分析。
1. 广东话中的“二”在四川话中,“二”也用来表示数量“两”,用法和普通汉语中并无不同。
但在四川话中,“二”还有“懒、不勤快”等含义,例如“二懒”、“二懒虫”等用法,表示对某人懒惰的描述或批评。
3. “二”的方言义来源“二”的方言义来源可能与地域文化、历史风俗、社会习惯等因素有关。
在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出现了“二”这样的贬义用法,可能是因为当地人民对待某些行为、性格特点的看法和描述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和当地方言的语音、语法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在广东话中,“二”有“傻、呆”的含义可能与广东人对待某些行为的评价标准相关,而在四川话和客家话中,“二”有“懒、不勤快”的含义可能与当地人民对待劳动态度的看法有关。
地域文化、历史风俗和社会习惯等因素对方言词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方言中,“二”的用法和含义也有所不同,这反映了方言词义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对于“二”的方言义来源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方言的演变、文化渊源和社会习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二”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不仅在普通话中使用广泛,在各地方言中也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在很多地方方言中,“二”既作为数字二的意思出现,也有着其他的含义和用法。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二”的方言义来源。
一、“二”在方言中的数字意义在很多地方方言中,“二”是数字二的形音义,代表着数学中的2这个数字。
比如在普通话中,“二”读作èr,在很多地方方言中也是类似的读音,在数学中代表着连续的数字1和3之间的数。
在很多地区的方言中,“二”的数字义通常和“两”这个字一起使用,共同表示2这个数值。
比如在湖南的方言中,“二”通常用在单位数字后面,表示2这个数字,与“两”一同使用,用来表示更加精确的数量。
另外在四川的方言中,“二”作为数字2使用的更为广泛,比如“二千”、“二十”等词中就是用“二”来表示2这个数字的。
二、“二”在方言中的比较意义在很多地方方言中,“二”还有着比较的含义,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广东的粤语中,“二”可以表示比较,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比较”,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大小、重要性、程度等的比较关系。
在四川的方言中,“二”也可以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大小、程度、重要性等的不同程度。
另外在湖南的方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二”可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表达出程度的大小等。
三、“二”在方言中的其他含义和用法除了以上的数字义和比较义之外,“二”在很多地方方言中还有着其他的含义和用法。
比如在湖南的方言中,除了表示数字2和比较意义之外,还有着“二话不说”、“二把刀”等词语,表示说话直截了当,手腕利索等含义。
在福建的方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在表示人的性格特点的时候,也会用到“二”,比如“二傻”、“二呆”等词语用来形容人的憨厚老实。
在广东的粤语中,“二”还有着与生活相关的用法,比如“二楞乘三怪”,用来形容男女搭配不幸福的场景。
“二”在方言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含义和用法,这些都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语言特点。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1. 引言1.1 二的方言义起源二的方言义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两","两"是表示数量的数字词,也有表示对立或对比的意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和地域的不同,"两"这个数字词逐渐演变成了方言中常用的"二"。
在方言中,"二"不仅表示数字上的二,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
从"两"到"二"的演变过程中,很多方言中保留了古代"两"的意义,同时还衍生出了新的含义。
"二"在方言中可以表示较少的数量或程度,例如"二毛子"表示少量的毛钱,"二斤"表示少量的重量。
"二"还可以表示轻视或不重要,如"二爷子"表示不受重视的男子。
在一些地方,"二"还表示某种特定属性或特点,如"二皮蛋"表示皮薄的鸭蛋。
"二"还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情况,如"二犯子"表示脏兮兮的人。
"二"在方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词语。
通过研究方言中关于"二"的用法和含义,可以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 正文2.1 二在方言中的多种含义二在方言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对于“二”的解释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二”常被用来表示次等或低劣的意思,如“二货”、“二百五”等,通常表示不中用或低劣的人或物。
在广东话中,“二”还表示“傻”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糊涂或愚笨的状态,例如“二佬”、“二瓜”等。
“二”在某些方言中还表示两个或第二个的意思。
在四川话中,“二”可以用来表示数量上的第二个,例如“二哥”、“二姐”等,表示家中排行第二的哥哥或姐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二”是汉语中常见的数字词汇,表示数字2。
在方言中,“二”不仅仅表示数字2,还有着丰富的义项和用法。
本文将对“二”的方言义进行来源分析。
1. 由数字2的音变演变形成的方言义。
这个来源可以追溯到汉字的起源。
据研究,古代人使用象形文字表示数字。
当数字2的象形文字演变为今天的汉字“二”时,其形状不再像原来的人形,而是简化为两个横线,表达了数字2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这个汉字在方言中的义项也逐渐多样化起来。
2. 由“二”的轻声读音在方言中衍生出的义项。
在普通话中,数字2的读音是“èr”,其中的重音在“è”的音节上。
在一些方言中,数字2的读音是轻声,即读作“er”。
由于轻声的特殊音调,人们在使用方言时常常将“二”与其他含义相近的词进行替代,久而久之形成了“二”的多义用法。
“二”的方言义与用法,随着地域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言义及用法分析:1. 表示二婚:在一些方言中,“二”可以表示再婚。
婚姻是人生重要的事情,再婚相对于初婚来说是“第二次”,因此人们会用“二”来表达再婚的概念。
2. 表示笨或受骗:在一些方言中,“二”可以表示愚笨或受骗。
这个用法可能与“二”的音近似于“糊”有关,表示思维迟钝或被人欺骗的含义。
3. 表示次品或次等:在一些方言中,“二”可以表示次品或次等的意思。
这可能与数字2作为较小的数字有关,表示不够完整或不够优秀。
4. 表示次子或第二个孩子:在一些方言中,“二”可以表示次子或第二个孩子。
这是因为数字2表示数量中的第二个,人们在称呼孩子时会使用这个词。
5. 表示朋友或伙伴:在一些方言中,“二”可以表示朋友或伙伴。
这可能是由于“二”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也可以读作“er”,与“儿”音近,而“儿”在方言中有着人的含义,所以“二”也被用来表示朋友或伙伴的意思。
三、总结“二”的方言义来源于古代数字2的音变演变和轻声的读音特点。
在方言中,“二”有着多种多样的义项和用法。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字在方言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发音和义项。
下面将对“二”的方言义来源进行分析。
一、“二”字的发音变化
1.鄂尔多斯方言
在内蒙古地区的鄂尔多斯方言中,“二”字发音为/ni/,与普通话的发音相差较大。
2.四川方言
在四川方言中,“二”字发音为/er/,与普通话相同。
二、“二”的方言义来源
1.次序、数量
“二”字在方言中常用来表示次序、数量的意思。
比如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方言中,“二”字可以表示第二个,如“二大爷”表示第二个爷爷,此处的“二”即表示次序。
又如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二”字可以表示两个,如“两个”、“二个”,此处的“二”即表示数量。
2.否定
在一些方言中,“二”字可以用来表示否定的意思。
比如在湘潭方言中,“二”字可以表示“不是”的意思,如“二是大虾”表示“不是大虾”。
3.程度、强调
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方言中,“二”字有时可以用来表示程度、强调的意思。
比如在上海方言中,“二”字可以用来加强感叹词的语气,如“二好吃了”表示非常好吃。
4.代词
在一些方言中,“二”字还可以用作代词,指代某人或某物。
比如在福建方言中,有“二条腿”、“二岁”等用法,表示某人或某物。
“二”的方言义来源主要可以归纳为次序、数量、否定、程度、强调和代词等。
这些方言义的形成和发展,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因素有关,也反映了方言发展的历史和演变的过程。
浅析“二”的语义
此时 “ 二 ”又成 了哲学术 语 。
但 更多 的时候 , “ 二” 还 是被 当作 数字来 使用
的 。表 示一加 一 的结果 ,或 是序数 词 “ 第二 ”的
意思 。
E m a i l l n d d x b (  ̄ 1 2 6 c o m ・ : . ’
一
页)
歌词 :刚是二岁 的马,你就像 飞箭… … ( 张承志
《 黑骏马 》第 2 4页 )
二 、二和 贰 “ 贰 ”本来 是 “ 二 ”的大写形式 ,原本 可 以 相代替 。 《 礼记 ・ 坊 记》中说 : 君子有君 不谋仕 , 呲b 之 H称 二君 。 ”郑玄注 : b 之 曰, 谓 君有故而 为之 b 也 。 ■当为贰。唯 b 之 时 ,辞得 日:君之 贰 ,某尔 。可是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他们 的含义及
用法也产 了蓐别 。如 :
现代 汉语 中, “ 二 ”和 “ 两 ”在一些 成语或是
俗 语 的用法是 固定的 , 是不 能互换 的 。 比如 “ 三
心二意 ” 能说成 “ 三心两意 ” ,“ ~‘ 举两 得 ”也 不能说 成 “ 一举二得 ” 等等 。 就连 我们常说 的 “ 两 地生活 ”也不能说 成 “ 二地 生活 ” ;“ 两岸 三地 ” 也 能说 成“ 二岸 三地 ” , 可见 , 现代汉语 中 , “ 二”
道等。
拳 匪之 乱 ,清 末党狱 ,民二 ,去年 和今年 , 在这 短短 的二十年 中… … ( 《 鲁迅全集 》 第 四卷第
1 0 7页 )
到得 厦 门,我 投稿 就很少 了 。一者 因为相 离 己远 ,不 受催促 ,责任便觉 得轻 ;二者 因为人地 生 疏 ,学 校里 … … ( 《 鲁迅 全 集 》第 四卷第 1 7 3
关于数字二的成语典故
为⼤家整理的《关于数字⼆的成语典故》,供⼤家参考。
只知其⼀,未知其⼆〖解释〗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
同“只知其⼀,不知其⼆”。
⼀则⼀,⼆则⼆〖解释〗形容说话⽼⽼实实,毫不含糊。
同“⼀是⼀,⼆是⼆”。
⼀佛出世,⼆佛⽣天〖解释〗死去活来之意。
出世,⽣;⽣天,死。
⼀佛出世,⼆佛升天〖解释〗死去活来之意。
出世,⽣;⽣天,死。
⼀⽽⼆,⼆⽽⼀〖解释〗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三〖解释〗由⼀⾄⼆,由⼆⾄三。
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百⼆⼗⾏〖解释〗犹三百六⼗⾏。
指各种⾏业。
市不⼆价〖解释〗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
形容社会风⽓好。
同“市⽆⼆价”。
⼆者不可得兼〖解释〗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不能兼⽽有之。
⼆⼼三意〖解释〗想这样⼜想那样。
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
同“三⼼⼆意”。
⼆话不说〖解释〗不说任何别的话。
指⽴即⾏动。
⼆⽸钟惑〖解释〗⼆:疑,不明确;⽸、钟:指古代量器。
弄不清⽸与钟的容量。
⽐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道理。
[转载]说“二”
[转载]说“二”按理来讲,“二”和“一”是平等的。
小时候吃完棒冰,数冰棒,懂得原始积累:放一根是一,再放一根就是二;放到一百根,数学过关。
若把“一”作为“个体”,“二”就是一加一;若把“二”作为“整体”,“一”就是“二分之一”,汉语有“一分为二”,就是这层意思。
无论是“一一生二”,还是“一分为二”,“二”和“一”只是数量上的不同,而在自性上,却是平等的--一与二,都是无中生有,从零中生长出来,在它们的另一端,有“负一”和“负二”。
根器佳者,初中接触代数,有了正负观念,及可悟入宇宙的妙门。
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众生平等。
大千世界,始于零,归于一。
一即是二--因为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二”在中国的道家,是个很重要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二”是什么?“一阴一阳”即为二。
男人和女人,合体为一,生出小孩子,也就是“三”来,这是大自然的造化。
所以说,小孩子才是“小三”。
辩证法讲什么?讲“二”。
正面看,反面观。
事物再复杂,都可以归结为一体两面。
至多,再分三个层次。
若弥至千丝万缕,则难免挂一漏万,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正如一枚硬币在数钱,永远数不清楚。
我喜欢李白的那首诗:《月下独酌》。
有几句是这样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貌似“不二”,其实二在其中。
独酌为一,邀明月为二,明月投射下来的身影为三。
假若,独酌之酒杯有面盆那么大,应该月影亦在酒杯之中吧,那么,这该是四了。
万物森森,心念淼淼,“二”是沙漏中的一粒沙子,逃脱了眼,脱逃不了存在。
数学与语文、物理与哲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它们是“一”,不是“二”。
即便被分开,造出飞机核弹、电脑手机,穷理极义,也要明白,再多冰棒,都是一种“自性”:原材料都是木头。
物理世界,也有一种“自性”:原材料都是念头。
没有念头,便没有我们居住的这个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世界由念头浇铸。
诗哲曰:“诗意地栖居”、“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便是对“自性”也就是“一”的寻求。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指的是“两个”的意思。
在汉语方言中,“二”的方言义有多种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2. 社会文化因素:方言中的“二”也有一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江苏和浙江一带
的一些方言中,“二”有时被用来表示“少年”,据说是因为古代中国有封建礼教的观念,在男子成年之前,称为“童子”,成年之后才称为“士子”,所以年龄在童子和士子之间
的男子称为“二子”,后来就演变为用“二”来代表年轻男子。
3. 地理因素:有些地方方言中,“二”的意义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有关。
四川话中,“二”有时可以表示“山沟低洼地带”,因为四川地势复杂多样,山沟众多,所以就用“二”来指代山沟一类的地形。
4. 方言特色: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音和词汇上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有些地区的方
言中,“二”字的使用可能只是纯粹的方言特色,没有特定的来源。
山东话中的“二”是
指“两个”,而且“一”、“二”在山东话中有特别的读音。
“二”的方言义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音变、社会文化因素、地理因素和方言
特色等方面。
这也反映了汉语方言的丰富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初二话“二”
初二话“二”戎庆余“二”表示什么?数词(数目字)、序数、次一等、再次、加倍、并列、两样、怀疑、二心、地数之始或指臣道……“二”的褒贬双重性又体现在哪里?褒义时形容一个人比较独特有风格,很可爱,很幽默,很飘逸,有一种说法叫“很二很光芒”。
贬义时用来形容一个人头脑简单,行为愚蠢,在吐槽的时候表示很糟糕。
不过在当今生活中“二”多用于贬义。
中国自古至今都有对“二”字不恭的言辞:对工作或知识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人叫“二把刀”;把简单是非道理都弄不清楚的叫“二缶钟惑”;还有什么“二三其德”、“二三其节”中的“二”都是指“不专一”;“二三其意”、“二三其志”、“二心三意”、“二流子”、“二五零”更是骂人之词;更为可笑的是,中国的“一不做,二不休”,是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但从字面和实际生活角度却反映出了“二”的另外涵义和地位。
在单位,你是第一副职,就只能叫你“二把手”,工作自然要多干,还要不停的干,一把手不想干的工作你也得替干,干对了无赏,干错了有罪。
因为“一”不做事,“二”不能休息,是个“(lèi)差事”,要想争到“一”的地位,就必须拼命地“积累(lěi)”各种东西。
积来积去,不是积成累(léi)赘,就是累(lèi)倒,积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积“累”呢!累了,才放慢脚步;错了,才想到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醉了,才知道难忘;离了,才知道爱过。
很多东西不是你不在意、而是你在意又能怎样?看上了、追求了、好上了、开心了、玩腻了、吵够了、淡薄了、散伙了…“二不休”还反映在不是让你“喋喋不休”地唠叨、发牢骚,不是让你“哓哓不休”地争辩,是让你回到“一不做,二不休”的本义上来:要么不做,做了就做出个“二”的样子来。
偶数与中国文化
偶数与中国文化表达偶数概念的最小数字“二”、“两”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崇尚对偶、崇尚对称这一观念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各个方面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典诗歌的创作中,对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这可以看成是这种观念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还有人总结出了一些对格,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在城市规划上,这种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拿北京来说,有天安门,便有地安门相对应;有天坛、日坛,便有地坛、月坛;东有东四、东直门,西有西四、西直门,都是成对而名,匹配得非常整齐。
从数字上来看,这种观念就表现为偶数的存在。
只有偶数才是一个至少能分析成两部分的完整的整体,其中这两部分相互依存。
如我们说“二龙戏珠”、“二泉映月”,这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假如我们说“一龙戏珠”、“一泉映月”就很可能索然无味,人们的印象和感觉也许就觉得不可接受。
大家知道,在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二”,阿拉伯数字写作“2”,“二”的变化形式还有“两”。
“二”、“两”的实际意义是指数量,如“一石二鸟、“二人世界”、“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中的“二”和“两”。
“二”、“两”作为最小的偶数,在一个崇尚偶数的文化氛围中,它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一些吉祥的意义。
中国人很重视礼尚往来,有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每逢年节,总要去走访亲友。
按传统习惯,一般也不要“空手到”,多少要带些礼物。
所送礼物数量,最少也要保持最小的偶数,即“二”。
当然,只要是偶数,自然也是多多益善;不过,我们又讲究礼轻情意重,如果送多了,即使是再吉祥的数,受礼者也会觉得你另有他图。
比如,送人酒,一般要送两瓶,送点心少也得送两盒。
如果谁要是送的数量是“三”,那就可能被视为“二百五”。
话又说回来,最近几年,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送礼物时也有送一个或三个的,这可以算是舶来的习惯。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
“二”的方言义来源分析“二”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汉语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除了在标准汉语中作为数字“2”的意义外,它在不同的方言中还有着丰富的使用和义项。
本文将从方言的角度分析“二”的义项来源,重点呈现四种不同方言中“二”的不同含义表达方式和来源。
一、上海方言在上海方言中,“二”有个特殊的含义,通常用来表示“啊”的语气词。
例如,“好啊”可以说成“好二”。
这里的“二”并不是“2”的数字意义,而是一种口语化的语气词,类似于标准汉语中的“啊”。
这种语气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上海方言中的“二哥哥”,这是一个高声调的词语,表示强烈的感情表达,从而逐渐演变成为口语化的语气词“二”。
二、广东方言在广东方言中,“二”也有多种意义。
首先,“二”可以表示“香港”的意思。
这种用法源于广东省的地理位置,与香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广东方言中,“二”就成为了“香港”的代称。
除此之外,在广东方言中,“二”还可以表示“鱼”的意思。
这种用法可能与广东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广东位于海岸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因此,“二”就成为了广东人用来指代“鱼”的一个常用词。
同时,“二”的发音和“鱼”的鱼头部分发音相近,也是这种用法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河北方言在河北方言中,“二”的多种用法和意义更加丰富多样。
首先,“二”可以用来表示“姐姐”的意思。
这种用法源于河北方言中“二姐”这个词语,表示的是老大和老二的称呼,随着语言演变,“二”这个字逐渐地被当成了“姐姐”的代称。
四、四川方言在四川方言中,“二”的用法也是多种多样。
首先,“二”可以用来表示“饿”的意思。
这种用法可能与四川地区的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川地区以辣味食品闻名,人们常常因为吃辣而感到饿,因此,“二”就成为了四川人用来指代“饿”的一个词语。
此外,在四川方言中,“二”还可以用来表示“哎呀”的意思。
这种用法可能源自四川方言中的“二哥哥”,表示惊讶或惋惜之情,逐渐演变成了表示惊讶或委屈的语气词“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二”的国俗语义探析“二”,《说文解字》解释为:“地之数也。
从偶一。
” 作为一个特定的自然数,“二”是“一加一的和”,仅大于“一”,而小于“三”以上的所有数,其数值之低,显而易见。
但“二”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中,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包含了鲜明的汉民族国俗语义。
标签:“二” 数字国俗语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都与其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汉语的数词从“一”到“十”无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不包含着鲜明的汉民族国俗语义。
目前有关数词文化的著述数见不鲜,但关于“二”的文化涵义的文章较为少见,笔者不揣浅薄,就数词“二”的国俗语义做简要探析。
“二”,《说文解字》解释为:“地之数也。
从偶一。
”作为一个特定的自然数,“二”是“一加一的和”,仅大于“一”,而小于“三”以上的所有数,其数值之低,显而易见。
然而“二”并不简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观念中,具有丰富多彩的国俗语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先,“二”具有涵盖天地万物的意义。
《说文解字》中,以“二”为表意符号的文字有“亟、恒、亘、竺、凡”等。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亟,敏疾也。
从人,从口,从又,从二。
二,天地也。
”意思是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手、口并用,敏捷成事。
“恒,常也。
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
”意思是心以舟在天地之间往复而经久不衰。
“凡,最括也。
从二。
二,偶也。
……”是说“凡”用“二”和“及”会意,意思是无所不包、无一例外。
“亘”“竺”中的“二”也都表示天地上下之意。
“二”的这一内涵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
古代哲学思想首先把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大对立面。
认为“阴阳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老子》中的著名论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何。
”老子认为道是存在的根本,道的本身包含两种对抗势力,即阴阳二气,由阴阳二气的对立和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第三者,由新的第三者产生了千差万别的新事物。
一切事物都蕴含着阴阳这两种对立势力,这两种对立势力在看不见的气中得到统一。
周易以阳爻“—”和阴爻“--”这两种线条组合排列而成乾、坤等八卦,以象征天、地等八种自然现象。
古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和对阴阳的极其抽象的分析,体现在汉字字符上,便赋予了“二”这一涵盖天地万物的特殊意义。
与此义相通,古人还常“二三”连用,表示“再三、多次、不专一、反复无定”等意思。
如“‘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
’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这里“二三”的内涵数量显然不是“二三”字面所显示的“小而少”,而是体现了古代数字文化背景的“多而大”。
此外,“二”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辩证思想观念,“二”由“对立转化”引申出“双”“偶”等意义。
《广雅·释诂》曰“双、耦、匹、乘,二也。
”“二”作为偶数之首,历来受到汉民族原始宗教和道教的尊崇,这种观念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任何事都讲究对偶、对称,词语“好事成双”“双喜临门”“比翼双飞”“两全其美”等等,都表现了“二”在这方面的国俗语义。
“二”在现代生活中涵盖天地万物等意义已不多见,而主要用来表示基数和序数,在具体的运用中,特别是在一些熟语中,则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色彩及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态、风俗民情等。
下面对当今现实生活中“二”的国俗语义做简要探析。
一、突出强调事物数量少、价值低因为“二”自身的绝对值非常小,人们便常用它表示特别小的数量和特别低的价值,这主要用于一些熟语特别是歇后语中。
例如:二分钱打瓶醋——又贱又酸二分钱一个猪头——脸面不值钱二两面包饺子——好吃不够做二两铁打把刀——不够分量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这类歇后语多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构成,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表达效果显著,反映了人们用“二”表示极小数量的语言习惯,以及对“二”所表示的极小数量的不屑一顾甚至蔑视的心态。
这种现象的心理及文化因素主要是:首先,“一”是数字之母,汉民族的先民把“一”看作世间万物起源的象征。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是说“一”具有“原本”“初始”等意义。
这样,人们自然就崇拜“一”,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事事好争“一”,如喜欢当“第一把手”,坐“第一把交椅”,想当“第一夫人”,对“一”怀有特别的好感;其次,因为是由“二生三”,“三”往往被人们用来表示数量多,《说文解字》:“三,天地人之道也。
”也就是说,古人把“三”看作天、地、人的代表。
在古今汉语中“三”表示“多”是较为常见的用法,如“三思而行”“三生有幸”“三缄其口”“三锥子扎不出血来”“三亩地一棵苗——独种”“三张纸画了一个脸——好大的面子”等等。
其他数字的绝对值更是大于“二”。
如此看来,“一”为“初”、为“正”,“三”为“多”;“二”也就只好为“次”、为“小”、为“少”了。
二、表示地位低下,品质低劣正如上所述,“一”在人们心目中往往表示“正”“高”等意义,所以人们对“一”格外看重,甚至莫名地崇拜和敬仰,相比之下,“二”就差得太远了。
“一把手”和“二把手”、“一房”和“二房”、“大奶”和“二奶”,绝不仅仅是数字的区别和顺序的不同,其地位相差也非常悬殊。
谁都知道“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这种森严的等级历朝历代都被看得异常重要。
于是行“二”就意味着“低”,意味着“次”,甚至意味着“劣”。
于是人们在心理上对“二”排斥,不愿意接受,甚至贬低。
一提到“二”,人们便想到低人一等、不够档次,甚至是歪门邪道、无品无流。
在许多方言中以“二”开头的词语都含有这类贬义色彩。
如:“二手货”,指再嫁的妇女,表示这类意思不同的方言中还有“二婚头”“二锅头”“二河水”等说法,似乎谁娶了这种“二”字当头的女人,谁就低人几等,别人会认为他无能耐、窝囊废,自己也会觉得吃了亏、丢了人。
“二把刀”指技艺不精的“半吊子”,在医院里,“一把刀”是“大拿”,病人求之不得,而“二把刀”病人则避之唯恐不及。
“二杆子”指倔强、急躁或鲁莽的人,“二流子”的“二流”与“一流”意义相去甚远,“一流”是“上流”,而“二流子”则是“下流货”,是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再如“二五眼”(差劲,差劲的人)、“二五子”(意同“二把刀”)、“二混子”“二愣子”“二不愣”“二赖子”“二几眼”(行为冒失,办事不得体的人)、“二不棱登”(傻里傻气)、“二蛋”(糊涂蛋)、“二郎八蛋”(不干正事而有凶头恶脑)。
此外像“半吊子”“傻子”“憨子”等本身就是贬义色彩明显的词,人们常常在前面再加上一个“二”变成“二半吊子”“二傻子”“二憨子”,这样嘲讽、蔑视的意味更为强烈。
在一些方言中,“二”自身就有“憨”“傻”的意思,如“我说你二不二啊!”“我看你真够二的。
”在许多词语中“二”已成为表示贬义的一个词缀,不少的词语加上“二”,由不贬而贬,更有一些词语加上“二”,由贬而更贬。
许多歇后语中也能见到这类词语的使用,如“二不愣睡凉炕——上下火气”、“二呆子骑骡子——绕个弯”、“二杆子叩头——没数”、“二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二”的这种用法有时也可以来称说动物等,如“属二骡子的——一不小心就咬人”(二骡子是脾气暴躁的骡子)、“二狐狸偷鸡——没有一个好的”。
三、泛指“卑微”的小人物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在表示社交称谓和亲属称谓的词语前,带上一个序数词,如“大叔”“二姑”“三姨”之类,这既可表明称说对象身份,也可表达出说话人对称说对象的态度。
“二”在这方面则有其独到的作用,那就是人们经常在熟语特别是歇后语中把“二”冠在一些人物称谓前面,泛指某一类人。
这些人物涉及男女老少,因为“二”含有“小”“少”“低”“劣”等意味,所以这些被称说的对象多是一些平凡的甚至卑微的小人物,且常常由于不佳的言行而成为被嘲弄的对象。
例如:二姑娘拜年——只有你的座席,没有你的话说二姑娘包包袱——窝窝囊囊二妮子的裹脚——臭长二妮子的脚丫子——支叉开啦二小姐的存款——咱(攒)的二大娘抱秃娃娃——人家不夸自己夸二大娘肿脸——找难看二姨妈煮粥——没的捞二大爷赶集——随随便便二大爷娶媳妇——没你的事二老爹的胡子——满脸二老爹玩戏法——哄鬼以上这些歇后语来自不同的方言区,但表义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打头的这些人物称谓,一般不是令人称道的对象,正相反,有不少称说对象或多或少带上了贬义的感情色彩。
人们在评价、批评、劝诫他人时,经常使用这些歇后语,可以使表达讽刺性强,效果鲜明突出。
四、委婉指代,含蓄表意在许多方言中,“老二”“二哥”“二掌柜的”等都有一个特别含义,那就是指代男性性器官。
“二”的这一用法,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因为男性身体上暴露在外的最重要的最不可少的器官,首先是头,它理所当然是“老大”,其次就是性器官了,它排行“老二”自然而然且“名正言顺”;二是因为汉民族是一个非常含蓄的民族,性器官、性事都是语言的禁忌,往往要委婉曲折地表达,用“老二”之类的词语代指性器官自然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婉曲度。
由于“老二”等词有这一特殊含义,所以在不少地区,尤其是北方方言区中“老二”“二哥”等称呼,不可随便乱叫乱用。
在山东的很多地方,人们向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性打招呼时,一般称之为“三哥”,这是因为在山东人心中“大哥”是指“武二郎”的哥哥“武大郎”,是头戴绿帽子的男人的代称,所以民间有“大哥是王八”的说法;而“二哥”又常代指“那个”,所以“大哥”“二哥”都叫不得,只有“三哥”百无禁忌,但叫无妨。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也可用“二掌柜的”婉指男性生殖器,这一说法,表义既委婉又风趣,并且有明显的戏谑意味。
以上本文对数词“二”国俗语义进行了列举,对“二”国俗语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析,但由于材料和分析角度不够广泛,分析中难免存在不深、不透甚至偏颇、失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王耀辉,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