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鱼类三代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鱼类三代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鱼类三代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1分类学概况亚纲三代虫日三代虫科,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

主要寄生在鱼体表和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水和淡水水 1.1形态学分类域,给渔业,圭产造成较大危害,已见报道的有400余种(Har- 三代虫分类学主要是依据形态学和附着结构的形态特 riset 征,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寄主的特异性。

其中,由角蛋白 a1.,2004)。

三代虫身体细小延伸,具一对头器,没有眼组成的中央大钩和连接片是重要的分类学依据(Kayton,点;有单细胞腺的头腺一对;口位于头器下方中央;体后端的 1983)。

它们形态的复杂性及稳定性为分类学提供了更多有后吸器发育良好,有一对中央大钩及背连结片与腹连结片各用的信息,其腹连接片对于鉴定新种是非常关键的,但目前一,8对边缘小钩有秩序地排列着。

三代虫用后吸器的大钩的研究还没有掌握这一结构的复杂性,可以运用线性距离法和小钩固着在寄主的身体上,同时前端的头腺也分泌粘液,和角度测量法来分析鉴定。

同样,背连接片的形状也町以用用以粘着在寄主体上或慢慢爬行。

边缘小钩刺人鱼体表,引来鉴定新种,但因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形状不起宿主鱼皮肤损伤,降低鱼体抵抗力,继而引发疾病。

为了 et 稳定,目前测量法很少用这一结构(Bakkea1.,2007)。

还预防和控制这屿疾病,开展了大量三代虫及其引发疾病的研有一些人注意到其他一些能被用于三代虫科级分类的形态究,在三代虫形态结构、分类、生物学及流行性等方面都取得学特征,最显著的是感官的结构,即毛序。

对于一些种类,如了一些成果。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对 G.salaris和G thymalli,形态学区别需要有关形态学数据复于检测和控制所有致病性种类,如在Gyrodactylussalaris的传杂的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对它们的相关性还是不可靠的播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而全线粒体基因组又为研究三代 et (Hansena1.,2007)。

大黄鱼常见寄生虫性病害的防治

大黄鱼常见寄生虫性病害的防治

异沟虫
主要寄生在鱼的鳃部,影 响鱼的呼吸和摄食。
杯形虫
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 上,引起皮肤炎症和鳍部 损伤。
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
养殖环境不良
养殖水体中的寄生虫卵和幼虫往往通 过水体传播,养殖环境不良容易滋生 寄生虫。
饲料污染
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水温、水质、养殖 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在养殖密 度高、水质差、水温适宜的条件下容 易发生。
03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的预防措 施
养殖环境改善与消毒
养殖环境改善
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稳定,定 期清理和消毒养殖池,减少病原
体滋生的环境。
养殖用水处理
对进入养殖系统的水源进行严格 的处理和消毒,确保水质符合养
殖标准。
养殖池消毒
定期对养殖池进行全面消毒,杀 死潜在的寄生虫和病原体。
饲料管理及营养均衡
大黄鱼常见寄生虫性病害的 防治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9
目录
•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概述 •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的诊断与
识别 •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的预防措
施 •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的治疗方

目录
•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防治过程 中的问题与挑战
• 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防治效果 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设计
定期对大黄鱼寄生虫性病害进 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
不断改进防治方案
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不断改 进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辅助治疗手段的应用
改善水质
01
通过调节水体pH值、溶氧量等参数,改善水质环境,降低寄生
虫感染风险。
加强饲养管理

鱼类寄生虫

鱼类寄生虫

4. 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 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 最好投喂颗粒饲料。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 经常对饲料场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鱼病易发季节定期泼洒药物 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孽生,以达到防病效果。拉网 和装运活鱼时,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 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当其完整 无损时,许多病原生物就无法攻破这些屏障,但当鱼体受到损伤时, 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生,从而爆发鱼病, 如赤皮病、水霉病等通常就是在鱼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感染的。因此 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鱼病工作的重要一环。
1.球虫病
病原:虫卵球形,直径6-14微米,成熟的虫卵包含4个孢 子,孢子外有一层透明的孢子膜,膜内有2个互相颠倒排 列、长而弯曲的孢子体和1个孢子残余体,每个孢子体内 有1个孢核。可在宿主体内重复生殖,造成自然感染。常 见的病原体为鲤艾美虫、青鱼艾美虫和鳙艾美虫等。 病症:艾美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的肠、幽门垂、肝脏、 肾脏、精巢、胆囊和鱼鳔等处。青鱼艾美虫主要寄生部 位是鱼类的肠道内壁上皮组织细胞中,感染初期症状不 明显,严重时病鱼出现贫血,鱼鳃呈粉红色或鳃丝苍白, 腹部膨胀等症状。剖检可见鱼的前肠道壁上有许多白色 小结节,甚至引起肠壁穿孔。鱼体发病时,食欲减退、 体色变黑、腹部积水膨胀、鳞片部分竖起、眼球突出。 鳙艾美虫、柳壕艾美虫常寄生在1龄以上的鳙、鲢的肾脏, 引起病鱼鳞囊积水,贫血,腹腔内积水,腹部膨大,肝 脏呈土黄色,肾脏色淡,有时呈灰白色,严重时引起病 鱼死亡
3. 购进鱼种放养前和鱼种分塘、转塘放养前都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 洗消毒、杀虫,切断病原随鱼种进入池塘的途径。预防鱼病发生。 工具专用。养鱼用的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 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 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公共用具可用10ppm硫酸铜溶液浸洗20 分钟,晒干后再使用;不宜用药浸洗的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在阳 光下晒干后再用。许多引起鱼病的寄生虫以其他动植物为中间寄主 或终末寄主,如许多复殖吸虫的终末寄主为鸟类,因此通过消灭中 间寄主或终末寄主亦可起到控制和消灭病原之目的。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寄生虫是指一种生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于另外一种生物体内,被寄居的生物称为宿主或者寄主,寄生虫的寄生行为同时对卑寄生生物产生损害。

寄生行为时寄生虫在宿主或者寄主体内或者依靠寄生虫自身一些特化的器官附着于宿主或者寄主体外,以从中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甚至繁殖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者是庇护其不受其他不利因素干扰的行为。

此外,更加广义地说,就是小型生物依附大型生物来生存,可以被称为寄生,因此病毒也是可以称为寄生虫。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

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

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

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

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甚至因此而产生一些适应宿主的结构或者功能。

由于寄生虫的寄生活动,寄生在鱼类上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是比较大地,显著时可引起被寄生鱼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如机械性损伤带来的感染、炎症等。

二是压挤与阻塞。

某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鱼类体内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

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

四是毒素的对鱼类的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是引起寄主的超敏反应。

寄生虫或者是寄生虫产生的物质被寄主体内识别为抗原,引起寄主体内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导致寄主的损伤。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水鱼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并且在水产养殖中非常常见。

这种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和预防,会导致鱼类的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对水产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对水鱼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系统的防治管理措施,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水鱼寄生虫病的病因和病症水鱼寄生虫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些可能的原因如下:1.未经处理的饲料:鱼类饲料中存在的寄生虫卵会在鱼体内孵化成幼虫,并在鱼体内生长繁殖,从而导致寄生虫病。

2.水环境:如养殖水体污染无法有效控制,水体寄生虫卵的存在,如石麻蚊(白线病原体)、鱼虱等。

3.鱼苗来源: 鱼苗本身就存在寄生虫卵,若寄生虫卵未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会在后期导致水鱼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扩散。

水鱼寄生虫病的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类:1.消化系统异常:如经常腹泻、肠黏膜炎症等。

2.行为异常: 食欲减弱,呼吸急促,游动比较抖动等,大鱼群体中个体间存在极大差异。

3.外部症状:如鳃弓但数、贫血、皮肤白色素增加等。

二、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针对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需要指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卫生管理:鱼塘中要严格掌握养殖密度、捕捞率、摄食量等参数。

水质监测也不能忽视,确保水质清洁,从而降低寄生虫卵存活的环境。

2.调整鱼类饲料:多种饲料混合使用,加入药物(如促消化制剂、酵母类制剂等)能有效抑制寄生虫生长。

3.涉及抗生素类药物:如季铵盐、氧化锌、硫酸铜等,对预防和治疗此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4.化学湖(活性池)消毒:涉及到对生物工艺及水、底泥、设备等消毒,能及时掌握和消除沉淀、污染等,从而降低病害产生的概率。

三.防病管理建议1. 优选鱼苗来源:建议选择权威养殖基地的鱼苗,鱼类基地对于检查和管理寄生虫病的能力也较为全面,精准卫生标准还可降低病害传染概率。

2. 针对饲料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消毒工作,对饲料等化学物品进行彻底消毒,进一步降低寄生虫繁殖。

《寄生虫鱼病》课件

《寄生虫鱼病》课件

锚头鳋病
总结词
由锚头鳋寄生虫引起,主要寄生在鱼的身体表面。
详细描述
锚头鳋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鱼病,主要影响淡水鱼类。这些寄生虫通常寄生于 鱼的身体表面,尤其是在鳍和鳞片上。锚头鳋的寄生会导致鱼体出现伤口和炎症 ,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细菌性鱼病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出血病、败血症等。
详细描述
《寄生虫鱼病》PPT课件
目录
• 寄生虫鱼病概述 • 寄生虫鱼病的常见种类 • 寄生虫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 寄生虫鱼病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寄生虫鱼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寄生虫鱼病是指由寄生虫寄生于 鱼类体表或体内而引起的疾病。
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体表寄生虫 和体内寄生虫;根据寄生的宿主 种类可分为单宿主寄生虫和多宿 主寄生虫。
寄生虫鱼病的危害
破坏鱼体组织
寄生虫在鱼体内或体表寄居,会破坏 鱼体的组织,导致机械性损伤和感染 。
吸取营养
传播疾病
某些寄生虫可以携带病原菌,传播疾 病给鱼类。
寄生虫会吸取鱼体的营养,影响鱼的 生长和发育。
寄生虫鱼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水体传播
寄生虫通过水体传播,如 水蚤、水虱等。
生物媒介传播
寄生虫通过其他生物媒介 传播,如某些原生动物和 蠕虫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完 成生命周期。
快速准确诊断。
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性的抗寄生虫 药物,如伊维菌素、吡
喹酮等,进行治疗。
改善水质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环
境。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虫的天敌或病 原体进行生物防治,控
制寄生虫的繁殖。

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

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

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作者:陈昌淼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9期摘要:鱼类寄生虫病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及所致危害等对于预防和控制鱼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从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分子免疫学等3个方面对鱼类寄生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又对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寄生虫;寄生虫病;鱼病;鱼类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大国,淡水鱼种类众多,其中有超过两百种经济鱼类,像草、鲢、鲫、青、鳙、鲤、等早已发展为养殖对象。

在所有的鱼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寄生虫病。

鳃隐鞭虫是我国最早研究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徐墨耕等研究出杀灭中华鳋的方法,倪达书等详细研究了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陈英鸿最早研究的鱼类蠕虫病,廖翔华蠕虫病防治方法也有过详细研究;尹文英是国内对锚头鳋病病原研究的杰出人才之一,他还确认这种病原在不同鱼类种类不同,潘金培等则关注了复口吸虫病。

同时国内的许多科学工作者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了病种,防治方法,免疫学,病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2-4]。

一、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简史寄生虫与鱼类的关系就是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水产养殖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寄生虫感染对宿主大多数都是有害的,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能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1.肉眼观察阶段在现代文明之前主要通过观察外观和病症来分辨一些基本的寄生虫体。

公元前1200 年就有关鱼病的描述,苏轼有记载“鱼生白点名鳋,用杨树皮投入水中则愈”。

这应该就是对鱼类寄生虫的描述,而且也探索出治疗其疾病的方法。

在欧洲亚里士多德有关注到绦虫、蛔虫。

2.显微镜观察阶段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寄生虫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 Herbst(1850)及 Kuchenmeister (1851)研究了关于绦虫和旋毛虫的基本情况,实验寄生虫学在飞速发展着,寄生虫分类学在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体系中发展迅速,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资料

常见的鱼类寄生虫及治疗方法1、车轮虫2、九江头槽绦虫3、马颈鱼鲺病4、毛管虫寄生态5、台湾棘带吸虫成虫6、尾孢虫病7、吸虫8、虾蟹类纤毛虫9、小瓜虫10、鱼鲺11、指环虫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检查与诊断正确的鉴定病原生物与统计其寄生强度是诊断鱼类寄生虫病和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依据。

其方法如下述。

一、检查病鱼应注意的事项1.作检查诊断的病鱼要采用活鱼或刚死不久的,否则会因鱼死后太久,而使某些症状消失或体表的病原体死亡或病原体离开宿主而无法鉴别,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正确性;2.检查过程中要保持鱼体表面的湿润。

因鱼体一经干燥,部分病征就自行消失,病原难于识别。

取样时标本(待检病鱼)应放在盛水的桶中,如路较远,病鱼应用湿布或湿纸包裹,以防干燥;3.检查时,分离器官应力保各器官的完整性,并分别放置,特别要注意,切莫让各器官之病原相互污染,并保持湿润,防止干燥; 4.所有用具要洗净,防其相互污染,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会发生忙乱或遗漏。

遇一时不能肯定的病原或病变的材料应留下标本,以备进一步研究。

二、检查方法1.现场观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察看现场,测量池中的水温及pH值,察看水色、水源和塘面及鱼群的活动与死鱼的情况,了解发病的经过及已采取的措施等。

详细记录以备作为确诊时参考之用;2.肉眼检查鱼类的寄生虫病有时会在有关部位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呈现出症状,有时症状清楚,可用肉眼作现场初步诊断。

但有时有些病并无特殊明显的症状,或由于病原体细小或隐藏于组织器官中,肉眼难于查看。

因此,凡有条件者应进行镜检,以保诊断之准确;3.镜检即是利用显微镜或解剖镜进行检查。

主要采用水浸片法、压片法和涂片法三种方法。

水浸片是最常用的一种。

取一点受检的组织,如鳃丝、体表溃疡处、消化道的内含物、体表附着物或粘液等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清水(或海水)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加上盖玻片,稍加压平,即可观察。

受检组织不能放置于玻片上太多、太厚和互相重叠。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现状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现状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0.11.002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现状王雪芹$,2,阳涛$,2(1.水产健康养殖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2.通有限公司动物保健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寄生虫病是威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类重要疾病,严重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阻碍养殖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使行业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国内许多学者长期以来通过对鱼类寄生虫及寄生虫病进行大量系统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对寄生虫的种类、生活史、危害、流行情况等信息有了详尽的了解和,业生产过鱼类寄生虫病的和了学的V 将围绕水产寄生虫病的种类、危害、治方法、难及热研究方向等方进行述V关键词:水产养殖;寄生虫病治中图分类号:S8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091(2020)11-0005-06近年来,在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规模化、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迅速发展,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和投饵率的升高,水体理化条件日趋变差,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增大,造成的危害不断增加,给养殖户造成精神困扰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制约了我国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发展2010年,国水产养殖,发生的病害200,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等[1],发生频率高、危害大、波养殖的病害.,高的细菌疾病,寄生虫病,24.58%,病毒疾病、疾病和真菌疾病,近年来寄生虫病的发频率和年上升的趋寄生虫的疾病发和,年给水产养殖行业造成了大的损失&2'的水产养殖寄生虫病、进行和,我国寄生虫病的和的究方向。

1寄生虫病概述1.1寄生虫病的主要种类1.1.1原虫病依据病原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虫动物病虫病、虫病、虫病和虫病,的寄生虫病对水产危害大W虫、虫和虫,水产养殖业危害的寄生虫病冋,虫体寄生体和,寄生成损,期引发充血发炎和;虫体寄生,病岀丝肿胀充血,黏液泌增加,呼吸困,病各不适岀绕池狂游的症虫病和苗的危害,病率高。

淡水鱼类球虫病研究概述

淡水鱼类球虫病研究概述

球 虫 目 (Coccioia) ,艾 美 虫 亚 目 (Eimeridea),艾 美 虫 属 组织 ,当 达到 适 宜繁 殖 温度 便会 迅 速 繁殖 。球 虫 还具 有 较 强潜 伏
(Eimeria)的球 虫寄 生 引起 的疾 病 ,通 常寄 生 于家 畜 、家 禽 和野 性 ,广 泛 分 布 在 鱼 各个 生 长 阶 段 ,孢 子 化 球 虫 卵 囊 抵 抗 力 非 常
明显 滞后 性 , 虽然球 虫引起 的 病害报 道 不 多见 ,但 往往 造 成严 重损 失后 才能 引起 重视 。 因此 ,本文 首先 对球 虫的生 物 形 态、 习性 、生 活 史进行 介 绍 ,然后 对球 虫病的致 病 I陛、流行性 以及 临床 症状 进行 阐述 ,最后对 球 虫病 如何 预 防展 开探 讨 。
生动物等 ,虫体卵囊为球形,成熟的卵囊 内有4个孢囊和一个卵囊 强 ,在 湿 润 的条 件下 ,可存 活数 月 至 几年 ,而对 高 温和 干燥 抵 抗
残余 体 ,每个 孢囊 外 面有 一层孢 囊膜 ,膜 内有2个 孢 子体 。球 虫的 力弱 。
孢囊和卵囊 阶段均处于宿主体外 ,可感染肠黏膜和肠黏膜上皮 , 6 球虫病的诊断与预防
对球 虫 种类 进 行 确认 。现 在 可 通过 控 制球 虫病 流 行 的部 分 环节 对
球 虫 生活 史分 为 无性 生 殖 、有 性 生殖 和孢 子 生 殖三 个 阶段 。 其进 行 防 治 ,如 改变 易感 群 体 ,利 用 寄生 虫对 宿 主 具有 严 格选 择
无性 生 殖 阶段 :球 虫 卵 囊 释放 出孢 子后 ,孢 子进 入 上皮 细胞 进 行 性 的特 点 ,进 行 轮养 预 防 。除 此之 外 ,化 学 预 防和疫 苗 接 种 ,作

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防治

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防治

2016年第9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93财经◎水产渔业1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1.1 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粘孢子虫病。

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

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

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2)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

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3)车轮虫病。

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 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4)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

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5)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

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1.2 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1)九江头槽绦虫病。

海鳗的鱼类寄生虫与疾病研究

海鳗的鱼类寄生虫与疾病研究

海鳗的鱼类寄生虫与疾病研究海鳗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脊椎动物,属于鳗鲡目。

海鳗的身体细长而柔软,通常具有黏液覆盖,有助于它们在水中的游泳。

然而,像其他鱼类一样,海鳗也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和疾病的侵扰。

本文将探讨海鳗的常见鱼类寄生虫和疾病,并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鳗可能受到的寄生虫。

海鳗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之一是鱼虱。

鱼虱是一种外寄生虫,通常通过吸附在鱼类身上的附属肢体来吸取寄主的血液。

它们在海鳗身上寄生,会引起寄主皮肤破损、感染和瘙痒等问题。

此外,虫卵和幼虫可能会附着在海鳗的鳃弓、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导致寄主的不适和健康问题。

除了鱼虱,海鳗也可能受到其他寄生虫的侵扰,如钩虫、圆线虫和吸虫等。

这些寄生虫通常通过海水中的囊泡或卵子进入寄主,然后在寄主体内生长和繁殖。

它们会对海鳗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海鳗体重减轻、行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在疾病方面,海鳗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黏液病。

黏液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和其他环境压力的综合病症,导致寄主皮肤产生异常的黏液分泌物。

这种黏液分泌物不仅会引起寄主的不适,还会降低其对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

因此,受到黏液病侵扰的海鳗更容易受到其他寄生虫和疾病的传染。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海鳗的鱼类寄生虫和疾病问题,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他们致力于寻找治疗海鳗疾病的方法,以及探索寄生虫侵染的机制和预防措施。

在疾病治疗方面,一些研究发现使用盐水浴可以减轻海鳗身上的鱼虱感染。

利用盐水浸泡和水流冲洗可以有效地将鱼虱从海鳗的身体上去除,从而缓解寄主的不适。

此外,一些药物如驱虫剂也被用于治疗和预防海鳗身上的寄生虫感染。

这些疗法的研究进展为海鳗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方向。

在寄生虫研究方面,科学家们致力于分析和理解海鳗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

他们研究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寄生习性以及其与海鳗宿主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寄生机制,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设计预防和控制策略,减少海鳗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进展

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进展

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水体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概述寄生虫是指依赖于其他生物体生活,对寄主产生伤害或导致疾病的生物体,而水体中的寄生虫主要指的是水生生物体内的寄生虫。

目前水体中常见的寄生虫有:1. 疥螨:是一种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组织上的寄生虫,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都有不利影响。

2. 吸虫:是一些可以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主要通过水体中的某些动物感染人体。

3. 丝虫:主要感染人体,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

而水体中常见的寄生虫病有:1. 日本血吸虫:是由一种寄生虫感染了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血尿等症状。

2. 阔端孢子虫病:是由食用寄生在淡水鱼体内的阔端孢子虫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肠胀等症状。

3. 黏液病:是由一些寄生虫感染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肠胃症状、头痛、发热等症状。

二、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进展近年来,人们对水体中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下就是其中的一些研究进展:1. 研究水体中寄生虫及其感染人体的机制研究发现,水体中的一些动物可以感染水体中的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可能成为传播寄生虫病的潜在危险源。

此外,水体中的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机理目前也得到了初步的探究。

2. 研究水质对寄生虫发生和传播的影响水的理化性质对于寄生虫的生存和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水质条件可能会改变寄生虫的生存环境,影响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能力。

因此,研究水质对寄生虫的影响,对保障水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新的寄生虫控制方法传统的寄生虫控制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寄生虫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对环境危害和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治水体中寄生虫病,成为提出新的寄生虫控制方法的重要方向。

鱼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反应研究

鱼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反应研究

鱼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反应研究鱼类作为水生生物,在水中生存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寄生虫感染,这些寄生虫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鱼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反应对于控制和预防鱼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免疫系统的基本特征鱼类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鱼类免疫系统缺乏淋巴组织,即缺乏类似哺乳动物脾脏和淋巴结的器官。

其次,鱼类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不像哺乳动物那样成熟,而是在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可以说鱼类免疫系统是一种非适应性免疫系统。

最后,鱼类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主要是IgM和IgT,而IgE、IgA、IgG等抗体则极少。

二、鱼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反应在鱼类免疫系统中,与寄生虫感染相关的免疫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吞噬细胞主要负责消灭寄生虫感染过程中的病原体,例如细菌、真菌等。

自然杀伤细胞则可以识别和杀伤一些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T淋巴细胞则是鱼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类型之一,其对于控制寄生虫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在鱼类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其中CD4+ T淋巴细胞主要负责调节免疫系统中其他细胞类型的活动,并且能够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参与到免疫反应中。

而CD8+ T淋巴细胞则是直接杀伤感染细胞的重要角色。

一些研究表明,CD8+ T淋巴细胞在鱼类抗寄生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鱼类免疫系统中的抗体IgM也参与了寄生虫感染的抗原识别和清除过程中。

IgM能够结合到寄生虫表面的抗原上,并激活连环反应,最终引导其他免疫细胞消灭寄生虫感染。

三、鱼类免疫系统的免疫保护效应在不同寄生虫感染中的差异不同的寄生虫对于鱼类免疫系统的激动方式和激动程度都是不同的,这导致了鱼类免疫系统对于不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应也有所不同。

例如,寄生在鱼体表面和鳃部的寄生虫激发鱼类免疫系统产生广泛的免疫炎症反应,引发疾病严重。

而对于寄生在肠道和肌肉中的寄生虫,鱼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则相对较弱,无法有效清除寄生虫。

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概述

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概述

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概述
王超;曾运丁;陈金涛;邹记兴
【期刊名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鱼类寄生虫病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鱼类
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及所致危害等对于预防和控制鱼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防治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又从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分子免疫学等3个方面对鱼类寄生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王超;曾运丁;陈金涛;邹记兴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
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清
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广东清远511510;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3
【相关文献】
1.淡水鱼类球虫病研究概述 [J], 樊威;罗煜;焦晓磊;苏全森;吴俊;杨海;苏建
2.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J], 熊国勇;李飞
3.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研究概述(上) [J], 朱定贵
4.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研究概述(下) [J], 朱定贵
5.也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J], 田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研究近况

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研究近况

收稿日期:1996-04-02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研究近况丁雪娟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广州 510631摘要 本文综述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概况,尤其是在研究方法方面,提出了一套更适宜于鱼类寄生虫的染色体制备技术。

关键词 鱼类;寄生虫;染色体中图分类号 Q958.9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与生物的发育、进化、遗传及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寄生虫的染色体研究,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寄生虫界很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医学寄生虫方面,有关学者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是国内最早进行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研究的单位之一。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工作的经验,就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研究的进展、方法和趋势作一介绍。

1 研究概况自从1883年比利时的Ven Beneden 首先观察了马蛔虫(Ascaris megalocephala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后,寄生虫染色体的研究逐年增多。

迄今已做过染色体研究的有:吸虫200余种,线虫160余种,绦虫60余种[1]。

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空气干燥制片技术的应用、研究设备的更新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寄生虫的染色体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寄生虫染色体的研究已不只是停留在观察其数目、形态上,大都进一步做了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少数做了C -带、G -带的带型研究,个别还做了染色体的电镜观察与超显微结构研究[2]。

染色体研究在寄生虫细胞遗传学和分类学等研究中所占的位置亦日见重要。

相比之下,有关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则较为贫乏。

世界上每年都有不少鱼类寄生虫新的分类阶元被描述。

有关鱼类寄生虫的生态、生化、生活史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亦较为丰富[3],但其染色体方面的研究报道则相当少。

国外一些学者仅对少数种属的染色体进行过研究报道[4~11],我国的情况亦然(表1)。

目前国内已报告的鱼类寄生虫有1300余种,但其染色体研究方面的工作,仅见数篇报道,共涉及21个虫种[2~16]。

2 研究方法2.1 染色体的制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N orm al U 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1997(1):83~87鱼类寄生虫的染色体制备,主要参照人体寄生虫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即采用常规的空气干燥法,并略作修改。

一文带你认识寄生虫及其对鱼类之危害

一文带你认识寄生虫及其对鱼类之危害

一文带你认识寄生虫及其对鱼类之危害本文从鱼类寄生虫种的识别、特性、传播、入侵鱼体的途径、流行病学、引起的病变及防治方法作一简述,以望养鱼人正确诊断鱼类寄生虫病,制定合理的措施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减少鱼类养殖过程中因寄生虫病带来的损失。

当然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与否,病原的存在仅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而日常的管理,池底、水质情况、工具使用及饵料投喂亦与之有直接的重要关系。

不少鱼类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和人类的活动明显有关。

有关的经验指出,寄生虫病是可预防的,只要预先做好工作,完全是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也正是编制该专题网站的主要目的之一。

(杯体虫)一、鱼类寄生虫种的识别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是生物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如果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仅其中一方获利,另一方遭受损害的现象,则称'寄生'。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谓之寄生虫,遭受损害的动植物为宿主。

生活史是指寄生虫生长发育过程及所需的条件。

寄生虫随其种类之不同,对宿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有的仅需一个宿主,生活史过程中不变换宿主(如单殖吸虫),有的则需一个宿主或更多(如吸虫、棘头虫),亦即是有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分。

前者指被幼虫、无性阶段(生活)寄生的宿主;后者为性成熟阶段(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

寄生虫的传染源称为保虫宿主。

(锚头鳋)按其寄生部位之不同,有体内与体外寄生虫之分。

前者如血居吸虫(鳃肿症的病原),后者如锚头鳋。

仅在需要食物时才与宿主接触,称暂时性寄生虫,如吸血性虫。

如某一生活阶段不能离开宿主,一离开就无法生存,称长久性寄生虫,如寄生蠕虫的成虫。

(血居吸虫成虫)依据寄生的性质,可区分为专性与兼性寄生。

专性寄生虫是指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存活的寄生虫。

而那些既可自由生活又可行寄生的种类则为兼性寄生虫。

寄生虫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推想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共生生活转为寄生生活;另一条是从自由生活通过兼性寄生到真寄生。

解析:鱼类寄生虫病及其寄生虫的复杂生活方式

解析:鱼类寄生虫病及其寄生虫的复杂生活方式

解析:鱼类寄生虫病及其寄生虫的复杂生活方式原则: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理念: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一、寄生虫的生活方式自然界有机体的生活方式是极为复杂的。

有的生物在其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的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的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产生危害作用,此种生物的生活方式成为寄生生活,或叫做寄生。

(寄生在鱼口内的寄生虫---鱼怪)(鱼怪)几年前,国内某地有消费者在选购鲷鱼之后,发现这种鱼类嘴巴里面有看上去犹如外星寄生虫一样的生物,尽管这条鱼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存在于它口中的这种生物也并不小。

这种生物呈现出来的是白色,并且在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此外,在这条鱼的鱼嘴里面的舌头已经被咬掉了一大半,而这种虫子它的大小正好取代了鱼舌头被咬的位置。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有研究者指出,这种生物在煮熟之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凡是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物。

寄生物包括植物性寄生物及动物性寄生物。

植物性寄生物大多属于病毒、细菌、真菌等。

动物性寄生物以生物进化的程度而言,皆属于低等动物,故一般称为寄生虫。

被寄生虫寄生而遭受损害的生物称为寄主或宿主。

(绦虫寄生于鲫鱼体腔中)例如,绦虫寄生于鲫鱼体腔中,绦虫称为寄生虫,鲫鱼称为寄主。

许多寄生虫都具有宿主的特性,仅能感染一个或少数几个宿主,而有的寄生虫则具有广泛的宿主。

二、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和经皮感染经口感染的寄生虫可分为: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幼虫或包囊,随着污染的食物等经口吞入造成的感染。

如艾美虫、毛细线虫等均借此方式侵入鱼体。

经皮感染的寄生虫通过寄主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进行感染。

其感染大致可分为两种:主动经皮感染和被动经皮感染。

患双穴吸虫病的团头鲂(下)晶状体发白及健康鱼(上)(仿黄琪琰)主动感染的寄生虫主动的由皮肤或粘膜侵入寄主体内,如双穴吸虫的尾蚴主动钻入鱼的皮肤造成的感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
鱼类寄生虫病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及所致危害等对于预防和控制鱼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从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分子免疫学等3个方面对鱼类寄生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又对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對该领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标签:寄生虫;寄生虫病;鱼病;鱼类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大国,淡水鱼种类众多,其中有超过两百种经济鱼类,像草、鲢、鲫、青、鳙、鲤、等早已发展为养殖对象。

在所有的鱼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寄生虫病。

鳃隐鞭虫是我国最早研究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徐墨耕等研究出杀灭中华鳋的方法,倪达书等详细研究了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陈英鸿最早研究的鱼类蠕虫病,廖翔华蠕虫病防治方法也有过详细研究;尹文英是国内对锚头鳋病病原研究的杰出人才之一,他还确认这种病原在不同鱼类种类不同,潘金培等则关注了复口吸虫病。

同时国内的许多科学工作者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了病种,防治方法,免疫学,病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2-4]。

一、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简史
寄生虫与鱼类的关系就是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水产养殖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寄生虫感染对宿主大多数都是有害的,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能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1.肉眼观察阶段
在现代文明之前主要通过观察外观和病症来分辨一些基本的寄生虫体。

公元前1200 年就有关鱼病的描述,苏轼有记载“鱼生白点名鳋,用杨树皮投入水中则愈”。

这应该就是对鱼类寄生虫的描述,而且也探索出治疗其疾病的方法。

在欧洲亚里士多德有关注到绦虫、蛔虫。

2.显微镜观察阶段
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寄生虫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Herbst(1850)及Kuchenmeister (1851)研究了关于绦虫和旋毛虫的基本情况,实验寄生虫学在飞速发展着,寄生虫分类学在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体系中发展迅速,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研究者对寄生虫各个发育阶和发育状况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去防治疾病,像对草鱼鳃上的鳃隐鞭毛虫,小瓜虫病以及血居吸虫病等的深入的研究。

3.分子免疫阶段
20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免疫寄生虫学,各种生物技术应用在寄生虫的分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研发。

科学工作者利用基因克隆、PCR分子杂交等生物技术,其中有一项时以隐孢子虫核酸分子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这项技术应用广泛。

特别是近些年来寄生虫学科更加丰富完善,这得益于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心得研究理论应用于寄生虫学的研究上,从现阶段的研究来讲,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开始以免疫预防为主。

二、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现状
根据寄生部位有内部寄生虫和外部寄生虫二大类。

传染性快、容易蔓延等是外部寄生虫特性,感染后容易发生溃烂和入侵形成二次性感染对鱼类产生严重的危害。

黏孢子虫、绦虫和线虫主要寄生在体内组织器官中会发生因严重感染而导致大量死亡,这是内部寄生虫的危害
1.鱼类寄生虫的危害
鱼类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极大,其危害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来自宿主,对其生命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会造成其死亡,轻的也可能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良。

如尼氏吸虫Nitzchia siturionis它寄生于鲟鱼鳃上的,每尾鲟鱼严重时可寄生300~400个虫体,每个虫体每天从鳃上吸取0.5mL血液,这样宿主每天失血可多至150~200mL,因之病鱼会很快消瘦。

(2)毒素的作用。

有些寄生虫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由于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

对宿主产生很大的危害。

如摄食时能分泌酶行肠外消化的大中华鳋,鲺口刺基部的腺细胞能分泌毒素等。

(3)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是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还有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

如舌状绦虫可使病鱼体腔鼓起凸出,影响游泳,引起严重危害。

如鲺寄生,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伤、撕裂宿主皮肤,造成病鱼严重的不安分进一步引起死亡。

(4)继发感染。

鱼体的寄生虫病能引起继发感染,引起细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等的暴发。

许多种类的寄生是引发细菌性鳃病和皮肤病的主要原因。

如寄生在鱼鳃上的纤毛虫不同程度上对鱼有危害。

2.鱼类寄生虫病的现状
通常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然而当环境急剧改变时,会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发,给鱼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引起很大的损失。

在生产上,每年都有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有的鱼场因患鱼类寄生虫病,历年鱼种成活率很低。

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三、结语
科技在日益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寄生虫研究也取得突破性成果,对于预防和控制鱼类寄生虫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渔业生产的损失。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人们的共同努力鱼类寄生虫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章继华,何永进. 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J]. 南方水产科学,2005,1(3):69-72.
[2]刘晋,张璐. 浅述金鲳几种常见疾病防控技术[J]. 广东饲料,2010,19(8):44-6.
[3]贾敬德. 21 世纪我国淡水渔业展望[J] [J]. 淡水渔业,2000,30(1):3-6.
[4]Winton J R,Wedemeyer G. Fish health management [J]. G A Wedemeyer,editor,2001,559-6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