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考突破课时达标含答案解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题型一、种群的特征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 D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

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 B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志重捕法。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

三、答题技巧1.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2.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炼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练)含详解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炼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练)含详解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23·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统考二模)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

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将捕食者直接捕食造成的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称为致命性影响;由于捕食者的存在产生的捕食风险导致被捕食者生理状态、行为方式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影响,称非致命性影响。

人类活动是造成致命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惊飞距离(捕食者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作为测量鸟类对非致命性影响的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天敌存在时被捕食鸟的产卵量和雏鸟成活率下降,这属于天敌对鸟的非致命性影响B.当天敌数量过少时,天敌对被捕食者产生的非致命性影响一般小于致命性影响C.朱鹮繁殖期的惊飞距离显著短于非繁殖期,可能是繁殖期育雏使得觅食压力增加D.研究人类对珍稀动物的非致命性影响,有助于规划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范围3、(2023·山东青岛·统考三模)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4、(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即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高考生物课时达标检测【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高考生物课时达标检测【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后达标检测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4.(2018·广东四校联考)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性生殖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6.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7.(2018·苏、锡、常、镇四市联考)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二、双项选择题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的菌体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将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三、非选择题10.(2018·高考广东卷)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2020高考生物专项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生物 解析版)

2020高考生物专项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生物 解析版)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考点一 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关系(国考5年5考)(全国卷:2018全国卷Ⅰ、Ⅲ;2017全国卷Ⅲ;2016全国卷Ⅱ;2015全国卷Ⅰ; 地方卷:2016浙江卷;2015四川、北京、江苏卷;2014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问2 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类型:(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考问3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计数重捕、计数⎩⎪⎨⎪⎧捕获数N 2标记数N 0↓ 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为:N N 1=N 2N 0)易错警示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考向一 种群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高考生物素养拓展特训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答案

高考生物素养拓展特训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素养拓展特训★特训: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3.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警惕性增加,不易捕捉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6.如图所示为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7.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属于数学模型,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B.λ<1可表示一定时间中固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关系C.当λ=1时t1~t4的出生率都相同,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引入的外来物种最初都会呈现λ>1的种群增长曲线,t3时的种群密度大于t2时的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3种不同类型的枣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中主要害虫的数量,探究不同类型枣林对害虫行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类型数量种类蜱螨类直翅类同翅类鞘翅类鳞翅类膜翅类缨翅类半翅类单作枣林1217 0 48419 12 7 1062 70 0 枣、荞麦间作933 1 7161 31 15 272 18 3 枣、豆间作25 7 23542 20 50 120 3 15 B.单作枣林中的主要害虫是蜱螨类、同翅类和膜翅类三种类群C.间作枣林环境复杂,食物、栖息环境多样,物种多样性大D.单作枣林中生物种类少,调节能力强,主要害虫数量少9.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b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C.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D.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不是种群内个体的特征B.呈指数增长的种群,种群密度不会制约自身增长C.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D.标志重捕法中,需对每次捕获的个体计数并标记1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D.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12.海洋微型浮游植物是重要的鱼类食物。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高频考点解读】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与迁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

3.“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热点题型】题型一种群的特征例1、下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提分秘籍】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人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种群密度②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特别提醒】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题型一、种群的特征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 D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

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 B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志重捕法。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

三、答题技巧1.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2.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新课标高考生物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突破(2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突破(23页)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

(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 m2,灌木约为16 m2,乔木约为100 m2。

(3)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A=ba,得A=aBb。

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等)造成的b偏小,则A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等)造成的b偏大,则A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题型1种群密度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分析[技法归纳]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与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关系(1)模式图(2)柱形图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据图分析,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更一、选择题1.(2024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重庆卷)我国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成为科学家们竞相探讨的“伊甸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越,某种群在入侵初期单位时间内的增长倍数肯定B.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生态价值高,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某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组成不行能为增长型D.测定雨林内蜘蛛、蜈蚣等动物的种群密度需用标记重捕法解析:选A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越,某种群在入侵初期种群数量成J型曲线增长,故单位时间内的增长倍数肯定,A正确;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料种群的发展趋势,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比如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故当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时,某种群的数量在短期内也可能保持稳定,C错误;蜘蛛、蜈蚣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应当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C.性别比例的变更不会影响种群密度D.全部生物的种群都会经验增长期、稳定期、衰退期解析:选A 增长型年龄结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A正确;害虫种群密度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虫害的严峻状况,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B错误;性别比例的变更会通过影响诞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因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加之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多数生物的种群在经验增长期、稳定期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进入衰退期,甚至消亡,D错误。

3.(2024·山东等级考)为探讨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育和单独培育,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育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缘由C.单独培育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解析:选B 由图可知,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育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 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育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混合培育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亡,可知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试题(Word版含解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诞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疼惜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解析】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诞生率和死亡率打算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猜想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答案】 B2. 如图所示,乌鸦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种群在第3年前,λ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随时间渐渐增加;第3年到第6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渐渐削减;第6年到第9年,虽然λ值增大,但照旧小于1,所以第6年到第9年的种群数量照旧渐渐削减,所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第3年。

【答案】 D3. 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渐渐下降,诞生率小于死亡率C.bc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抱负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解析】在bc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渐渐上升,但诞生率照旧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虽然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多。

图中曲线也显示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抱负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同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答案】 B4.下列关于“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试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育用具必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育液则不需灭菌B.培育酵母菌时,必需去除培育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育瓶中的培育液D.为了便利酵母菌计数,培育后期的培育液应先稀释再计数【解析】在进行“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试验时,培育用具和培育液都必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时,大量繁殖,所以培育酵母菌时,必需供应充分的氧气;从瓶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需摇匀培育瓶中的培育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减小误差;为了便利酵母菌计数,培育后期的培育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如蚯蚓、跳蝻。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并取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⑤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

2022生物集训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2022生物集训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年龄组成来控制害虫数量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颜色过艳或脱落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该种群的K 值C[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无法做出比较,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影响出生率,进而实现了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错误;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使得该种群的K值降低,D错误.] 2.(2020·武汉市高三质检)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种群密度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群落的丰富度也不会提高,D错误。

]3.(2020·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

为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某地区多年气温、降水量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调查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B.季节变化不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C.疏松土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D.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A[据图分析可知,季节影响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蝗虫数量随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故季节变化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蝗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疏松土壤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C错误;可以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第37讲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牛既不是一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故不属于一个种群,①错误;竞争是种间关系,种群内争夺食物为种内斗争,③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样方法适合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时样方的面积选择1 m2
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标志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偏高
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C.围湖造田等人为活动会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群落的结构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淘汰弱者,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4.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
解析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题图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得到恢复。

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D)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性个体的产卵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
解析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7.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A 项正确;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B项错误;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项错误;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项错误。

8.据报道,因小龙虾(其食物和鲑鱼重合)入侵苏格兰的克莱德河,导致河中鲑鱼、石蝇(鲑鱼主要的食物来源)数量急剧减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小龙虾和鲑鱼间存在竞争关系
B.限制鲑鱼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食物
C.因不存在天敌,小龙虾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引入合适的小龙虾天敌,是控制小龙虾种群数量的最佳措施
解析小龙虾的食物和鲑鱼重合,所以,两者存在竞争关系,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在小龙虾入侵后,石蝇的数量急剧减少,而石蝇是鲑鱼的主要食物,因此,鲑鱼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减少,B项正确;虽不存在小龙虾的天敌,但随着小龙虾种群数量的增长,其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等均会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故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C项错误;引入合适的小龙虾天敌,是控制小龙虾种群数量的最佳措施,D项正确。

9.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J”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解析已知R=出生率/死亡率,当R>1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当R<1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当R=1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曲线O~d段的变化趋势表明,在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后减,没有出现周期性波动,A项错误;在a~d之间,依据R值的变化可推知,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B项正确;该田鼠种群没有呈现“J”型增长,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项错误;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R值相等,且均R>1,说明种群出生率>死亡率,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

10.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11.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解析“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为定值,A项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项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项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项错误。

12.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C)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B.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冬季和秋季时,性别比例(♀∶)较高,但种群数量较小,这说明性别比例(♀∶)较高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的种群数量大,说明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此时雌雄数量相差不大。

13.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 之前最有效;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因为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除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等的影响;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种群密度达到K值时,若进行捕捞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4.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
15.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 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16.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C)
A.迁入、迁出能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增大,种群发生了进化
C.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等于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则该自然生态系统处于稳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