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进阶特训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2.(广东)下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B.bC.cD.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条件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

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4.(江西南昌模拟)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在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中,其增长速率保持不变D.采用每天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可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5.德国小蠊的繁殖力非常强,能传播多种病菌。

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德国小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器培养德国小蠊,其环境容纳量不一定增大B.德国小蠊种群在0~4 d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起始数量较少C.在第20天左右是防治德国小蠊危害的最佳时期D.防治德国小蠊的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4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B.4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7.(广东深圳罗湖区月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B.b~d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C.c点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小D.d~e年,该种群生物数量达到K值8.(重庆垫江第五中学月考)阿根廷的一片林地中生活着灶鸟和粉嘴潜鸭等多种鸟类,对灶鸟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发现,种群密度少于15只时,种群数量增加,多于20只时种群数量下降,处于15~20只之间时,种群数量有时增加有时下降。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练习含答案

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B.温度D.食物2.下列不属于影响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的因素的是()A.气温升高B.日照延长D.降水增多3.环境中的很多因素对菜粉蝶(幼虫又称菜青虫,主要采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下列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①十字花科植物的数量②鸟、青蛙等天敌的数量③寒流来袭、气温骤降④导致菜粉蝶患“白僵病”的球孢白僵菌的数量⑤菜粉蝶栖息地突发火灾⑥喷洒杀虫剂A.①②④B.③⑤⑥D.②④⑥,食物、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生物因素,会制约菜粉蝶的种群密度,因此①②④均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温等气候条件、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杀虫剂等,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4.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外部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B.某些昆虫在遭遇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C.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均下降,说明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有影响5.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放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

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

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形增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形增长,A项正确。

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主要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B项错误。

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没有互利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章测评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章测评

第1章测评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C.调查我国长白山东北虎的种群密度,可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2.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0%。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后除以种群密度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C.被标记的鼠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应为N t=N0λt,λ为1.013.行为调节学说认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占据有利的地段,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他不利的地段(常常缺乏食物以及保护条件)或者往其他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较大的阶段,种群的死亡率和迁出率通常较高B.生活在不利地段中的个体易受天敌、疾病等的侵害C.处于支配地位的种群,性别比例接近1∶1,出生率高于死亡率D.不利地段的高死亡率以及高迁出率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4.[日照期末]科研团队找到了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

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内约有20只雪豹。

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着3只雪豹。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雪豹的种群密度不适合采用样方法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D.若研究区域内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8只5.内分泌调节学说解释了某些哺乳动物周期性的数量波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7)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4)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检测卷 (21)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题组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答案】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为估算一包黄豆的数量,将这包黄豆和50粒绿豆混装在大广口瓶中,从瓶中随机取出一勺豆子,统计发现其总数为n,其中绿豆的数量为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B.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C.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D.黄豆总数约为50 m/n【答案】D 【解析】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A正确。

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代表被标记动物与未标记动物的均匀混合,B正确。

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能够降低偶然性造成的实验误差,C正确。

假设黄豆总数为A,则有(A +50)∶50=n∶m,解得A=50(n-m)/m,D错误。

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

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的数量统计错误的是()A B C D【答案】D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单元素养等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单元素养等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一)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更趋势B.诞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料种群密度的变更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更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诞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构可以预料种群密度的变更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诞生率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2.下图中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更状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更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B.t1~t2时,乙、丙种群数量的变更是两种群相互影响的结果C.从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D.t3~t4时,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解析:t1~t2时,乙、丙两种群数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且t2后乙种群数量增加,丙种群数量削减直至消逝,则两者应为竞争关系,A项错误;t1~t2时,乙、丙种群数量变更是两种群相互影响的结果,B项正确;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更,所以在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是变更的,C项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项错误。

3.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0,假如在志向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的数量为( D )A.1.3N0B.1.69N0C.2.3N0D.5.29N0解析:在N t=N0λt中,λ代表的是其次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来的个体数=λ-1。

设第1年的个体数为X1,其次年的个体数为X2,则α=(X2-X1)/X1=1.3,求得X2/X1=2.3,即λ=2.3。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章末质量检测(一)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章末质量检测(一)含答案

章末质量检测(一)(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环境条件适宜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选D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田鼠繁殖较快,种群数量可快速增长;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二者都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3.下列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解析:选C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表述;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是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具有诞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诞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甲具有的特征属于物种的个体特征,乙具有的特征属于种群的特征。

答案:B2.下图表示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 B’C D解析:年龄结构中的衰退型,其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对应选项A所示图例。

答案:A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24年底某地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某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D.某种缘由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上升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

2024年底某地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项不符合题意;近年来,某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对年龄结构的描述,B项不符合题意;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不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C项符合题意;某种缘由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上升,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其次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 000尾B.3 200尾C.1 600尾D.800尾解析:依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鲫鱼的总数为(200×160)/10=3 200(尾)。

答案:B5.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限制渔网网目大小以爱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推断解析:严格限制渔网网目大小以爱护鱼苗,可以提高幼年个体数的比例,适当削减成年和老年个体数的比例,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章末整合提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章末整合提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章末整合提升生物第1节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术语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第2节数学模型、“J”形增长、“S”形增长、环境容纳量、种群增长、种群波动、血细胞计数板第3节非生物因素、综合性、种内竞争、生物因素、捕食、竞争、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爱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答题语言第1节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3.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可以预料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4.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干脆确定种群密度答题语言第2节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数学模型为N t=N0λt2.正常状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形增长3.肯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4.“J”形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形曲线的增长速领先增大后减小5.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第3节1.种群的数量变更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更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3.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4.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诞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的现象5.探讨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更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爱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发展路径1 基于对种群特征和影响种群数量变更因素的了解,阐明种群数量变更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问题情境1.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更如右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数量变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更,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种群数量变更不符合“S”形增长B.若该种群诞生率提高,种群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像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像解析:从图中种群数量随着季节的变更在K值旁边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田鼠是一种群居的植食性鼠类,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可出现波动B.由于田鼠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C.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形增长,不同时期环境容纳量不同,它们的种群数量会出现波动,A项正确。

由于田鼠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使再次捕获时被标记个体的比例降低,导致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的结果偏大,B项正确。

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受生活空间和天敌的影响,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形增长,C项正确。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环境容纳量,D项错误。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时有下列情形:只有80%的种子能发育成成熟植株,每株植物平均产400粒种子。

目前有a粒种子,则m年后种子数量为()A.0.8a·400m粒B.400a·0.8m粒C.a·320m粒m粒400粒种子,其中只有80%发育成成熟植株,即320株,则m年后变为320m株,现有a粒种子,则m年后种子数量为a·320m株。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形的增长B. 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4.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图2(1)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点。

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含答案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含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解析: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使结果更准确。

3.某岛屿在1937年引入一批荷兰兔,后来研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得到下列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从表中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左右B.该种群进入这个环境后数量呈“S”形增长C.该物种进入该岛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一定越来越多D.该种群的数量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是岛屿上的食物和空间充裕解析:该荷兰兔种群的增长倍数为2,说明这几年间,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J”形,在表格的年份中暂时没有出现环境容纳量;由于该岛屿的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该物种进入该岛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不会一直越来越多。

4.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下列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的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K-NK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始终存在。

5.如图甲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有关;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3.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4.近年来,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国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

生物学家为了解美国境内某种“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指标不包括( )A.该种“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B.该种“亚洲鲤鱼”的年龄结构C.该种“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该种“亚洲鲤鱼”的性别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保证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C.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注意压在边上的生物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中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2)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A.样方要有代表性B.样方数量不宜过少C.可以任意设置样方D.样方面积大小应适当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提示: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 :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拓展应用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答案提示: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因为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正适合。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

因为这种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3.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答案提示:B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人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2)种群的“s" 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进阶特训 (1)达标检测 (8)进阶特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始终保持零增长【答案】D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绝不是始终保持零增长,D错误。

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c 图所示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c图所示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年龄结构:a表示增长型,b表示稳定型,c表示衰退型。

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不能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还要考虑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大小关系,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可降低出生率,使幼龄个体大量减少,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D正确。

3.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形曲线B.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C.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该现象与生态环境有关【答案】B 【解析】农户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A正确。

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题干没有体现岛上淡水资源缺乏),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内斗争,种群数量减少,B错误。

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围绕n线波动,n线是该岛环境容纳量,C正确。

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4.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t+1/N 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乙种群在t2时种群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因为生存条件比较理想【答案】B 【解析】若N t+1/N t=1,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若N t+1/N t<1,种群数量减少;若N t+1/N t>1,种群数量增加。

由此可知甲种群在O~t3段,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乙种群在O~t1段,N t+1/N t>1且不变,说明乙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乙种群在t3时种群数量最少,因为t2~t3段,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甲种群在t3后N t+1/N 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5.科研小组对某池塘鱼类数量进行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鲤鱼60 50 15鲫鱼20 25 5鲶鱼 5 4 0A.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较大B.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标记重捕法C.两次调查不能估算鲶鱼的种群数量D.鲫鱼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答案】D 【解析】依据表中数据可计算,该池塘中鲤鱼的数量约为200,鲫鱼的数量约为100,而鲶鱼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为0,无法估算种群数量;池塘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无法判断其数量变化趋势。

6.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答案】B 【解析】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体较少,故A 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错误;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C错误;由图可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不呈正相关,D错误。

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适量酵母菌接种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答案】D 【解析】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②错误;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③错误。

8.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在第5~9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防治鼠害时,应从第5年开始【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由于第5年时种群数量(K/2)为200只,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在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防治鼠害时,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

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能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 【解析】该动物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由坐标图知,在12月已无未成熟个体,说明从6月末开始已无新个体出生,由此可推断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项正确。

天敌的迁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D项错误。

10.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进行捕捞活动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B.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结构更接近稳定型【答案】D 【解析】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A 正确;保持捕捞强度33%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大网目捕鱼时,捕捞后种群数量较多,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正确;据图分析,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C正确;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种群数量减少,使鱼群的年龄结构更接近衰退型,D错误。

二、非选择题11.如图1表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图2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图1 图2(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

(2)图1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

(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2的________段。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7)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之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1________所示类型。

【答案】(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增长型衰退型(3)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4)越来越大(5)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6)B (7)甲【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图1中乙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示稳定型,甲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表示增长型。

丙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表示衰退型。

(3)乙稳定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4)甲为增长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5)乙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相当于图2的bc段。

(7)在渔业生产中,保护幼鱼,将会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即图1中的甲。

1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

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

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