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精选5篇)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案(5篇)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案(5篇)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案(5篇)第一篇:二年级认识厘米教案内容: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教学资源分析: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教材介绍直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思路: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二、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子找一找1厘米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

进一步认识厘米。

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5篇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5篇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5篇熟悉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拟物体长短的根底上学习的。

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根底,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学问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力量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学问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学问。

“熟悉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

一、从实际需要动身,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需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使学生感受到学问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向学生供应数学实践活动的时机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如:设计了观看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让他们通过观看、沟通,把握直尺的根本构造,既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根底。

熟悉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其次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拟、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比照,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

二年级认识米和厘米

二年级认识米和厘米
厘米三想一想1米20厘米90厘米小红小刚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
长度单位
认识米、米和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 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用米尺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米
1厘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我们来看一看, 1米里 这是 这是 1厘米。 1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有多少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
20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继续数:10, 20, 30, 40, 50, 1,2,3,4,5,6,7,8,9, 1米= 100 厘米 60, 70, 80, 90 , 100 。 10。这是10厘米。
三、知识应用
(三)想一想
小红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 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 比如:91厘米,92厘米,95厘米,1米2厘米, 小刚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1米18厘米。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4页“做一做”(例5)。 第8页练习一,第3题。
三、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 1) ( 2) ( 3) ( 4)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

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

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

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厘米》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看法: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实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视察、分析、探讨、培育学生视察实力,自主学习实力,估测实力,以及创建性思维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打算: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小挚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挚友一起学习数学学问,老师感到特别兴奋,你们兴奋吗?我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

小挚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播放小裁缝的故事)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三、探究实践,建构新知1.相识尺。

小挚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视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觉了什么?(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

刻度0表示起点。

(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细心的小挚友还发觉了什么?(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日我们就来相识这个新挚友。

板书(相识)2.相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精选4篇)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精选4篇)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精选4篇)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初步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

2.知道1 米=10分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 米=10分米=100 厘米。

2.会测量身边规则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持疑引入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厘米、分米)厘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厘米用cm表示,分米用dm 表示。

)2.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分米作单位合适吗?课前大家预习了,你觉得用什么作单位好呢?(米)3.揭示课题。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 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米(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探究疑释(一)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1. 学生轻轻握住米尺的两端,让学生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教师再抽掉米尺,学生继续感知1米的长度。

2. 学生闭上眼想想1 米有多长。

3.学生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4.抽生汇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学生汇报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选用米做单位。

(二)观察米尺,认识1 米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米尺,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汇报员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发现)。

(1)米尺的长度是1米,(2)米尺上有10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

(3)10个小格的长度是1分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分米,所以1米等于10分米。

(4)1米=10分米=100厘米(三)用学生尺拼1 米长。

1.教师出示20厘米长的学生尺,学生猜一猜:1 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2.拼一拼。

活动:要求2 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啊。

二年级厘米与米的教案5篇

二年级厘米与米的教案5篇

二年级厘米与米的教案5篇我们可以使用教案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教案可以用来规划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厘米与米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厘米与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知识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教学准备棉线、中国地图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

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为什么?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二年级厘米与米的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1曹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探究和讨论,使学生经历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主动发展。

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量法,再在集体交流中得出正确又简便的方法。

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得到主动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估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组织了几次估测活动:⑴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估测,使估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测量的灵活性,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量长度的价值。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

本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

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第【1】篇〗课型:重点课模式:结构式教学设计思想: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分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教学意图: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二、新课(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

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 )厘米。

一乍长( )厘米。

臂长( )厘米(5)说说还有那些物体长1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米》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米》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米》教学反思〔精选14篇〕篇1: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米》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米》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10厘米。

”“小明的身高120米。

”……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

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学习以前可能是从未听说过,这样学习起来学生确实有点困难。

这样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对于这样的空间想象才能方面,学生还是比拟薄弱,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体验。

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比拟重要。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1、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展开。

量一量。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课桌的长,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量同一物体,而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一样的测量工具,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看一看。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就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画一画。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的线段,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

比一比。

请每个学生拿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抽掉小正方体,左手手指不要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再比出1厘米,最后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体塞进去验证一下,比的长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

估一估。

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展估测,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

找一找。

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记一记。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

它的长度是1米。

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认识厘米、米》(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厘米、米》(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厘米、米》(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厘米、米》这一章节。

我们将从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开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1厘米和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培养学生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难点: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厘米和米的标志物、绳子、PPT等。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一张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用手指测量物品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长度单位。

2. 讲解长度单位:介绍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概念。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直尺测量物品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4. 举例讲解:用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厘米和米描述图片中物品的长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用厘米和米表示给定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厘米、米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和米描述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并画出图形。

答案:略2. 请用厘米和米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掌握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1米等于100厘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测量家里其他物品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认识厘米、米》这一教案中,我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和详细说明。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二年级上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知识——认识厘米和米,以及学会用它们来测量。

这可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新工具呢!先来说说厘米吧。

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

想象一下,我们的尺子上,那一个个小小的刻度,一格就是一厘米。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拿出尺子看一看,是不是觉得一厘米很短呀?但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一厘米,在很多时候它能发挥大作用呢!比如说,我们的铅笔差不多有 18 厘米长。

那 18 厘米是多长呢?我们可以在尺子上从 0 刻度开始,数 18 个小格,就是 18 厘米啦。

再看看我们的橡皮,可能只有 3 厘米长。

是不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厘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呢?那米又是什么呢?米可比厘米大多啦!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东西,比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这时候厘米就不太够用啦,就得请出米这个“大帮手”。

如果把 100 个 1 厘米连接起来,就是 1 米。

我们可以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剪出 100 厘米,然后拉直,就能感受到 1 米的长度啦。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大约是 1 米的东西。

比如我们张开双臂,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差不多就是 1 米。

还有家里的餐桌,可能高度就是 1 米左右。

学会了厘米和米,那怎么用它们来测量呢?我们就拿测量铅笔的长度来举例吧。

首先,把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然后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那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要是测量黑板的长度,因为黑板比较长,用厘米测量就太麻烦啦,这时候我们就用米尺来测量。

同样的,把米尺的 0 刻度一端对准黑板的一端,然后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米。

小朋友们在测量的时候,可要认真仔细,尺子要放直,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哦。

再来说说测量的时候会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有时候,测量的物体长度不是正好对着尺子的刻度,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看看它超过了几厘米,然后再估计一下多出的部分大概有几厘米,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就是物体的长度啦。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

(主要是直尺或米尺)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篇二】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

【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

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本文概要】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今天我整理抽屉的时候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尺子。

有卷尺长2米、皮尺长150厘米、还有好几把长度不同的直尺,有的长30厘米、有的长20厘米、有的长18厘米、还有15厘米的。

我把它们换算成新学的分米和毫米。

2米=20分米=200厘米=20000毫米;150厘米=15分米=1500毫米=1米50厘米;30厘米=3分米=300毫米;20厘米=2分米=200毫米;18厘米=180毫米;15厘米=150毫米。

通过以上换算我加深了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认识。

【篇二】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今天,我在家闲得没事做,就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长度单位的米、厘米的测量与应用。

于是我就找来爸爸的卷尺和妈妈的米尺,亲自动手把茶几、电视柜、衣柜、床铺量了一遍。

测量结果记录如下:茶几长150厘米,等于1米50厘米,宽1米,等于100厘米;电视柜长2米,等于200厘米,宽1米,等于100厘米,衣柜长2米50厘米、宽80厘米,高2米。

床铺长2米,宽1米80厘米。

我量好了这些数据,掌握了测量方法,心里非常高兴。

【篇三】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今天妈妈就在家出题目来考考我了。

题目一:笔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我回答:“用厘米。

”题目二:书桌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我说:“用米。

”题目三:那50厘米+50厘米=?米我立即回答:“100厘米=1米。

”妈妈笑了,继续出了一题:一根绳子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段长3厘米,原来绳子长几厘米?我想了想,回答:“3×4=12(厘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第【2】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其实这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感知对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另一部分就是认识厘米,能去测量整厘米的物体。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

空间一:感受“需要”。

也许考试并不会考这个内容,但是,我眼里的数学就是这样,它灵动而真实,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从视频播放,让孩子们在了解古代测量单位之后,引出由单位不同,引发的争议。

在孩子的笑声中,追问,为什么打起来了啊?孩子说,单位不一样,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就打起来了。

小结:看来单位不一样,不好沟通,那好办,选用一样的就行了。

都用拃来量。

就量这个桌子,请一个同学来量。

然后老师再量。

追问:为什么结果不同呢?小结:都用拃也不行,因为这个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不标准。

为了测量和沟通的需要,人类就引入了长度单位。

在这一空间中,学生兴趣浓厚,视频动画与操作,都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反思这一空间,可以加入学生之间的对比环节,让孩子都用拃量一量桌子的长,让孩子们都感受到这样的长度单位,不能让每个人的测量结果都一样,从而更深入的体会到需要。

空间二:认识厘米。

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小组活动“观察格尺”,来让学生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但格尺上都写着cm,对学生认识厘米造成了障碍。

于是在巡视过程中,就告知学生cm是表示的是厘米。

在班级集中汇报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格尺上之所以写着字母,是因为全世界的长度单位都是同一,用cm这样的字母,就更方便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认识它。

其实,厘米的cm写法,只是作为了解内容,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cm这样的写法,确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

想要应用厘米解决问题,认识cm 很有必要。

在观察格尺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意外,孩子们观察仔细,发现了0-1之间有10个小格子,借此我引导孩子数了1-2之间的小格子个数,2-3之间的小格子个数,都是10个,然后追问,都是10个,表示0-1之间的长度和1-2之间的长度是什么关系呢?哪个长?学生回答一样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反思第【1】篇〗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认识厘米和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些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去。

主要教学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首先设计了量课桌长度的活动。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还不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因此,学生可能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量,也可能会选用铅笔、数学书等作为工具来量。

这样,各人选择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力,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

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再出示米尺,说明: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同事要求学生看着米尺比划1米的长度,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

然后通过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认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反思第【2】篇〗告别了一年级,我们的孩子升入了二年级,本以为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精心培育了一年的幼苗,已经有了自己成长的能力,可是有些课却让我感觉他们的生活经验是那么少,他们要想学会自己“走路”,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引导。

学习厘米、米这一单元,虽然孩子们能够很好地用尺子,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从来就没关心过尺子上的刻度,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特别是建立厘米、米的表象特别困难,如果没有实物,凭空想象,那真得是很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1厘米、1米有多长,进而联系生活,寻找周围大约1厘米、1米的物体,同时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量自己的文具,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能体验厘米、米在生活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精选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乐山鹏程教育一升二数学(米和厘米的认识)一、填空,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数学课本长()厘米,宽()厘米黑板长约()米你的身高是()米()厘米 2.1米=()厘米3.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5厘米,数()次是1米。

4.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扇门高约2()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课桌高是70()小明的身高是135()6.计算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厘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厘米1米7厘米+2米 =()米()厘米 7.将下面的长度从大到小排列5米 50厘米 50米 10厘米 5厘米()>()>()>()>()二、画一画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3.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4.画一条与4厘米一样长的线段。

第二篇:二年级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的认识姓名:一、填一填7米=()厘米800厘米=()米1米=()厘米24厘米+10厘米=()厘米400厘米=()米2米+50厘米=()米()厘米二、比一比在()里填上“>”、“<”或“=”92厘米()90厘米100厘米()10米 33cm()3m 100厘米()98米1米()1厘米2m()200cm三、()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长2()(4)自动铅笔长10()(2)一条黄瓜长25()(5)楼房高35()(3)小林身高120()(6)语文书厚1()四.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填在()里五、判断(对的画“√”,错的画“×”)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拃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教案作单位来量一量桌的长度。

学生量。

指生说是多少?生:拃生:3拃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教师说明:在测量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生: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实物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

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演示,认识刻度线)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

(演示)[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

(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交流后,演示)(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4、、9的长度。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

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纸条有多长?(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

就是几厘米。

(演示)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小正方体,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4)量一量。

用正确的方法量出小正方体,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

(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3、判断题。

(演示)4、量一量。

量出数学书的宽度量出你的橡皮的长度、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6、想一想,你的一拃有多长?()厘米人体上的“尺”人的身体很有趣。

如果把一个成年人头的长度当作一把尺,那么身高相当于7个头长,肩宽等于2个头长,上肢等于3个头长,下肢等于4个头长。

用脚长也可以测量,因为人的身体约是脚长的7倍。

但人体的几把尺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孩的头要大些,身子短一些。

在不同地区,人体的几把尺也不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

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堂总结同学们,这节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

(请生回答)师:这节,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

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

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

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厘米和米认识厘米和米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

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

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

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

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

接着再问:“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

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课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

”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说明例1下面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纸条长度。

教师出示5厘米长的那根纸条,同时让学生也拿出比较短的那根纸条,说:“刚才你们量过自己的食指大约有1厘米宽,现在估计一下你们拿出的纸条是几个食指宽,也就是有几厘米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尺量一量,那么怎样用米尺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呢?”(2)用尺量纸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