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苏教版学案——厘米和米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形成直观认识,增强量感。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能够理解长度数据的大小,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借助测量工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能力。
-能够观察物体,进行合理的长度估计。
-能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物体进行准确测量。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1.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更多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4.针对难点知识点,进行课后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5.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厘米和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用厘米和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经验,他们能够用眼睛估测物体的长度,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但他们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才能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用厘米和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用厘米和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身高是多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已知的身高例子,如1米、1厘米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米的认识》复课教案教学目标: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并能用字母表示。
2.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线段,能够量和画。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进行换算。
认识线段,能够量和画。
教学难点: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堂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昨天,XXX写了一篇日记,今天我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请同学们看一看XXX是怎么写的。
(找一名学生读出日记)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
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75厘米的XXX。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呢?(板书课题)二、复厘米1.辩一辩:这样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吗?(小组讨论)学生答:生一:不可以,刻度没有对齐。
生二:可以,用6-2=4厘米。
2.课堂练:1)铅笔长()厘米。
2)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长()厘米,高()厘米。
3)填一填:约()厘米,约()厘米,约()厘米,约()厘米。
4)判断:√×√(并说一说理由)。
三、复米请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学生动手画)四、厘米与米的关系量物体的长度用尺来量,对于较长的物体,单位用米;对于较短的物体,单位用厘米。
练一练:⑴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⑵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⑶ 1米长的木棍可以截成()根1厘米长的木块。
五、冲关练第一关: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长2()厘米,长8()厘米,高70()厘米,长3()米。
第二关:在括号内填上“米”或“厘米”:一棵大树高19(),数学书的长是19();课桌的高是90()厘米,教室外面走廊是30()米;一支铅笔的长20()厘米,一根拔河用的绳子长20()米;在米尺上从刻度到刻度100是1()米。
第三关:判断题:对打√,错打×。
复习课——厘米和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
复习课——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厘米和米;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使他们能熟练地使用卷尺进行测量;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注意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厘米和米的区别,并能够用卷尺进行测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观察物体,用卷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2.课堂讲解3.互动问答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步骤10min课前导入,通过题目和游戏活跃气氛。
老师呈现一些厘米和米的实物,让学生尝试猜测是厘米还是米。
(示例:一根小木棒或者一个文具盒等)。
25min正式讲解。
老师用板书和PPT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区别和测量方法,并进行解释。
15min理解巩固。
老师以艺术、运动或者文化怎么样把课堂氛围营造活跃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厘米和米的概念,使他们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20min小组合作。
学生分小组进行互动,小组组长进行选择,选择一个物品不说原因,其先掏出卷尺,进行准确的测量,其余成员猜物品的大小和长短,在具体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10min总结复习。
老师让学生去记在板书上进行总结复习,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工具1.实物2.卷尺3.讲解用板书4.PPT5.游戏、文化、艺术相关的素材六、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老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或者实践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课后反思:老师记录下学生的表现、态度、反响等。
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次的教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一、前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本文是二年级数学课程中第5单元的复习导学案,主要涉及厘米和米的计量单位。
二、学习目标本章节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3.能够根据提供数据进行长度的估算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厘米和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厘米和米这两个计量单位。
其中,厘米是长度的单位,1厘米等于1/100米,通常用cm表示;而米也是长度的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通常用m表示。
2. 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如果需要计算一张照片的长度,通常会使用厘米作为计量单位,因为照片的长度一般不会太长;而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房间或者一个花园的长度,我们通常会使用米作为计量单位,因为房间或者花园的长度一般会比较长。
3. 长度的估算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计算,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估算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手指和物品的长度来大概估算出该物品的长度。
这种长度的估算方法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还可以作为一种快速计算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章内容的教学,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讲授厘米和米的基础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计量单位的意义和表示方法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不同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3.进行交互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长度的估算,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的估算方法五、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厘米和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不同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4.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长度的估算实践;5.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式教学,相互分享估算方法;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着重强调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方法。
5.厘米和米的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5.厘米和米的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在上一学年,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这学期我们将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的第12节,主要内容有:厘米和米的概念,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熟练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换算,长度测量方法的运用。
难点:对于不同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你的文具盒的长度是多少?用厘米和米表示分别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我会讲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接着,我会进行例题讲解,例如:“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长度测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下你的书桌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并写下来。
答案:书桌长度大约是70厘米,或者0.7米。
2. 请列举出5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说明它们的换算关系。
答案:厘米,米,分米,千米,英寸。
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米=0.001千米,1英寸=2.54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但在实际测量中,有些学生对尺子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在课后,我会在群里分享一些长度单位的相关小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运用长度单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特别强调了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3厘米和米的复习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3 厘米和米的复习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及运用。
3. 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换算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长度测量和计算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厘米尺、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及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厘米和米的复习2. 内容:厘米和米的概念、换算关系、长度测量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计算题:长度测量和计算的应用题。
3. 实践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物品长度。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理解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等。
2.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进行测量,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度、比较大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厘米和米的知识,包括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等。
3. 演示:通过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步骤。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2. 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3. 单位换算4.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5.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等。
2. 判断题:判断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
3. 应用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主题是“厘米和米”。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厘米和米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练习本学具:直尺、米尺、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的长度,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是的,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直尺的知识,特别是厘米和米。
2. 新课导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厘米和米的概念。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1厘米等于1/100米。
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所以,1米等于100厘米。
3. 例题讲解: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例题。
例题一是“一根绳子长2米,另一根绳子长150厘米,请问哪根绳子更长?”我们可以通过换算关系来解答这个问题。
2米等于200厘米,所以2米长的绳子比150厘米长的绳子更长。
4. 随堂练习: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自己的座位到讲台的长度,然后用厘米作单位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自己的直尺和米尺进行实际测量,感受一下1米和100厘米的长度差异。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辆自行车长150厘米,请问它的长度是几分之几米?2. 妈妈的身高是160厘米,请问她的身高是几米?答案:1. 150厘米 = 1.5米2. 160厘米 = 1.6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1课时)》这一节课,主要是对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线段、厘米、米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得学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线段的定义、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长度单位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线段、厘米、米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线段的定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长度单位的应用。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线段的定义,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特点。
讲解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测量、尊重测量数据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测量方法,处理测量中的基本误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旧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长度测量的相关知识,引出厘米和米的学习。
2. 新授:(1)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的绘制,引导学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刻度尺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姿势和读数方法。
(3)单位换算: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3. 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4. 拓展: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铅笔长度、课桌长度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授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测量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步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个别指导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的复习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与矩形的关系;2.学生能正确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2.厘米和米的认识及运用。
教学重点1.学生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生熟练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量。
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区别与联系;2.厘米和米的换算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在黑板前比较矩形和平行四边形,问他们两者有什么不同,再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新知识1.平行四边形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是有两对相对的平行线段组成的四边形,其性质包括:•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边平等2.厘米和米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公式:厘米:长度单位之一。
1米相当于100厘米。
米:长度单位之一。
1米相当于1000毫米。
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操作演练1.平行四边形•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出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并指出其性质;•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相关的例题,尝试解答。
2.厘米和米•让学生在课本上寻找长、宽、高的测量单位为厘米和米的例子,并进行对比;•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1.平行四边形出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其性质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概念。
2.厘米和米出示一些长度或面积的测量题目,让学生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并进行概念和公式的总结。
作业布置1.平行四边形布置平行四边形的习题。
2.厘米和米布置长度和面积计算的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此节课,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和厘米、米单位的理解有所提高。
对于下节课的教学,需要重视练习题的布置,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教师也要不断总结课堂中的不足,以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1课时)》这一节课,主要是对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进行复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但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还不够熟练,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两个物体之间是用线段、厘米还是米来表示距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水果店里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让学生用厘米或米来表示它们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厘米和米”“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厘米和米”“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复习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位置和方向”。
复习目的:1.巩固所学的位置和方向及长度单位的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拓展相应知识学习的空间。
2.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探索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推理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吗?是啊,老师也很喜欢看,再过两天就是元旦了,羊村长打电话来,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去羊村参观呢!想不想去啊?(电脑演示课件)二、复习“位置和方向”相关知识师:村长告诉我们,羊村在小树林的北面(电脑演示课件),离我们学校很远,所以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电脑演示课件)!可是,走着走着,我们在小树林里迷路了,不知道方向了,能有什么办法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早晨面向太阳站立,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看树的年轮;看指南针等)三、复习“厘米和米”相关知识1.看书回顾。
师:快要期末考试了,羊村长正在给喜羊羊班上的小朋友复习有关“厘米和米”的知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加入学习啊?那我们一定要精心准备,可不能输给喜羊羊哦!来,请小朋友打开数学书第48~53页,回顾一下“厘米和米”这个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可以与同桌先交流交流。
2.汇报反馈,板书梳理。
师:同学们,咱们也不能光自己学习,还应该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来,谁先说?(学生汇报反馈,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生1: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生2: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
3.深化对1厘米和1米的认识。
师:1厘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那么,你能估计这块橡皮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呢?(先估再实际测量)师:再请小朋友看作业本上的第3题,你能估一估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吗?师:估计得准不准呢,我们得测量一下。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字母表示
2.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会换算
3.会进行简单计算
4.认识线段:会量、会画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会换算认识线段:会量、会画
【教学难点】掌握厘米和米换算的关系,会运用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答题卡。
2.学生准备:复习厘米、米的基本知识,知道换算关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小明写了一则日记,今天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一下,看一看小明这篇日记是怎么写的。
(找生读)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
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75米的王老师。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m的课本看起来。
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笑呢?(板书课题)
二.复习厘米
1. 辩一辩:这样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吗?(小组讨论)
生答:生一:不可以,0刻度没有对齐。
生二:可以。
用6-2=4厘米
2.课堂练习:(1)铅笔长()厘米
(2)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长()厘米高()厘米
(3)填一填约()厘米约()厘米
约()厘米约()厘米
(4)判断:××√(并说一说理由)
三、复习米
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学生动手画)
四、厘米与米的关系量物体的长度用尺来量,量较长的物体用单位米,量较短物体的单位用厘米。
练一练:
第1 页共2 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厘米和米的基本认识,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估计。
内容包括厘米和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厘米和米的概念,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不够牢固,对实际应用中的长度测量和估计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厘米和米的定义,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估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定义,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实际应用中的长度测量和估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厘米和米;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和米尺子、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和米尺子,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厘米和米。
2.呈现(10分钟)讲解厘米和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厘米和米尺子。
通过示例演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0厘米,1厘米=0.1米等。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线段、厘米、米(第2课时)》这一节课,主要是对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进行复习。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需要提高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操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度单位的相关教具,如线段、尺子、厘米、米等。
2.准备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单位?2.呈现(10分钟)呈现线段、厘米、米这三种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操练(10分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巩固换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解答。
如:一根绳子长2米,剪成10段,每段有多长?引导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线段、厘米、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举例进行讲解,如毫米、千米等。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厘米和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厘米和米概念的理解;二是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但对于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的理解可能还稍显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和米,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厘米和米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厘米和米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和米。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和米尺子、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和米尺子,以及练习题所需的纸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厘米和米。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和米。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厘米和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课辅导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授课老师总课时数第几次课授课时间上传时间本次课题厘米和米复习
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
2、认识长度单位
3、乘除法应用题(提升)
授课内容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认识线段
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知识点二:认识长度单位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⑴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来量。
⑵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⑶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 0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易错题2 铁钉长()厘米。
错误解答:4厘米正确解答:3厘米
温馨提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使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没对准刻度0,物体的长度就是两刻度之差。
认真看看想想,再填空(用“米”或“厘米”填空)
床长2();黑板大约长4();教师门大约高2()知识点三:乘除法应用题(提升)
当堂练习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通常,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的()。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姐姐今年身高是1()46();她穿的裤子长1(),一天她在商店买了一支长10()的蜡笔和一把长13()的剪刀。
(4)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56(),教室的门高2()。
(5)我家的写字台高80(),妈妈的围巾长2()。
(6)我的作业本长32(),《新华字典》厚5()。
2、排顺序。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30厘米 5米 40厘米 1米1厘米200厘米
3、一根铁丝长 1 米,用去 65 厘米,还剩下( ) 厘米。
4、画一条 6 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从尺的刻度"0" 开始画,画到刻度" ( ) " 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
"4" 开始画,画到刻度"( )" 的地方。
5、把"1 米、70 厘米、45 厘米、1 米 45 厘米、10 米" 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 ) <( ) <( )<( ) <( )
6、比大小。
(在○里填上“>”“<”或“=”。
)
5厘米○5米 8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8米○8厘米 90厘米○1米
7、下面的绳子长约()厘米
8、下面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连一连)
二、判断题
1.5厘米比2米长。
()
2.一根电线杆高8厘米。
()
3.比38厘米短8米是30厘米。
()
4.教室宽6米。
()
5.一条直线长18米。
()
三、选择题
1.一枝蜡笔长10()。
A 、厘米 B、毫米 C 、米 D、分米2.35厘米+7厘米=()厘米。
A、42
B、40
C、41
D、43 3.一捆电线长30米,第一次用去6米,第二次用去7米,一共用去()米。
A、 10
B、11
C、 12
D、13 4.人的手一柞(zhā)大约长16()。
A、厘米
B、米
C、分米
D、毫米5.铅笔的长度是()厘米。
A、7
B、6
C、 8
D、5
四、直接写得数。
25÷5= 6×2= 7×5= 7×3+5= 21÷3+76= 3×5+5=
6÷6+77= 20÷4= 7×7= 35-5= 8÷2= 5×4-13=
16÷4= 4×6+66= 12+48= 12÷3= 24÷4= 10÷2+9=
五、解决实际问题
1、一支铅笔用去5厘米,还剩下3厘米,这支铅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2. 一捆绳子长20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5米,一共用去多少米?现在如果还需要绳子8米,剩下的绳子够吗?
3.乐乐家到学校有40米,学校到少年宫有30米。
(1)乐乐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放学回家,一共要走多少米路?
(2)乐乐双休日从家经过学校再到少年宫参加合唱训练,一共要走多少米路程?(6分)
4
5、服装厂运来白布 46 米,运来的花布比白布少 12 米。
(1)运来的花布多少米?
(2)一共运来多少米布?
(1)松鼠从自己家到大象家有几条路可以走? 最短的路走多少米?
(2)从小兔家到松鼠家至少要走多少米?
7、思考题
老师用一支粉笔写了100个字,用去6厘米,还剩下3厘米,这粉笔原来长多少厘米?如果把剩下的粉笔写完,还可以写多少个字?
课后作一、填空
1、一只蜗牛第一次向前爬40厘米,第二次和第一次爬的同样多,两次一共爬(_____)厘米,它再爬(_____)厘米就是1米了.
业
2、如左图,(_______)条这样的线段排成一排长1米。
3、用只刻有1 厘米、3 厘米、9 厘米的尺子最多一次可画出(______)条线段,这
些线段的长度是(___________)。
4、一本故事书厚 2 厘米,要想堆成 12 厘米高,需要____本这样的故事书?
二、选择题
1.学校里的国旗杆高()。
A.20厘米 B.2米 C.20米
2.小明走了一步,大约走了( )。
A.50厘米 B.5米 C.50米
3.有两条彩带,第一条长37厘米,第二条长73厘米。
这两条彩带共长( )。
A.36厘米 B.1米 C.1米10厘米
三、算一算
16÷4+66= 16÷2+88= 12÷4+78= 15÷3+3=
3×5+72= 4×6+34= 24+60-7= 2×6-6=
四、解决问题
把两根6厘米长的木棒连接在一起,捆在一起的地方长2厘米,连接后,木棒共长多少厘米?
备注。